本文告诫人们不要为一句话耿耿于怀,因为这样只会增加自己的负面情绪。作者认为,可以不爽,但是不要让负面情绪困扰自己太久。文章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提醒读者要学会释放负面情绪,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快乐。
《《你可以不爽,但别为一句话耿耿于怀》》读后感(一)
生活中,特别羡慕那些嘴快的人,当他们听到自己不想听的话,总能及时怼回去。 而我,常常等事情过去以后,才想起怎么怼人,后悔莫及。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呢?别人说得痛快,而你却因一句话久久难以释怀…… 比如:对方事后诸葛亮“看吧,我早就跟你说过了”;朋友有错,你询问对方原因,他却回“我道歉总可以了吧”,结果你心里更气了…… 想去计较,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如果继续追究还会被人说小气,于是只好把委屈默默吞进肚子里。 读了这本《你可以不爽,但别因为一句话耿耿于怀》,终于学会“分门别类”地去怼人了。 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梳理了9 类隐形攻击,让我们可以在 40 种日常冲突情境中停止委屈,学会为自己发声。 本书还列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 说出伤人之语的人在想些什么?我们要如何理解那些话语才能不受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来应对那些场景?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简单粗暴”,没有大段的说教和理论,直接以图片形式列举具体事例,一句一句教我们说话,无痛跟学跟练就好了…… 1.面对工作中的人物,有人想逃避责任,含糊其辞时,你要想办法引出他的真心话:“您觉得可以对吧?太好了。那我就继续推进项目了!” 2.我曾经特别讨厌别人说:你这种性格很适合当老师。 这种随意给别人贴标签的行为真的很令人生厌,但又难以避免,只能将错就错,也给他们贴个标签:这种人就是喜欢给人贴标签的人。 3.别人阴阳怪气,说你不会拿筷子,没教养时,千万不要垂头丧气,也不要退缩,要抬起头来告诉对方:如果你有意见,请冲我一个人来。 4.对缺乏诚意的道歉,要表达自己的情绪。人只有在情绪方面感受到对方的歉意,才会原谅对方。 姐妹们,请记住:我们有可以生气的权利,我们可以为自己发声。
《《你可以不爽,但别为一句话耿耿于怀》》读后感(二)
“你命这么好,哪懂我的苦。” “好是好啦,但是……” “工作就是这样的。” “连这种事情都不知道,竟然能做到现在。” …… 类似上面的话,经常能在生活或工作中听到,你身边总有这么一些人说话让你觉得听得难受,又不好次次发怒,但是心情总会被他们影响,怎么办呢? 《你可以不爽,但别为一句话耿耿于怀》一书日本百万畅销作家、心理咨询师五百田达成说:“敏感的人不需要改变自己独特的、容易在意细节的性格,也没有必要与钝感的人为敌。” 书中作者致力于研究如何与人交往,以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用漫画和场景的方式,详细介绍了40种钝感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容易说出口,令敏感的人容易受影响的话。在每个场景里,给出相应的分析和调节方法,帮助敏感的人改变思维方式,建立一个轻松的人际关系。 在工作中,很经常会遇到一种人,那就是:事后诸葛亮。在你做方案或计划时,没有异议,可最后失败时,他会说:“我早就知道不行。”或是“你看你就是没听下别人的意见。”等等,敏感的人当时第一反应可能是道歉或反省,但事后想想,这些不都是逃避责任的人嘛,心情会很不爽。 对于这样的人,作者建议只需要笑着敷衍过去就好。因为这种人本来从心里就是想跟你划清界限的,又有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无论你道不道歉,如何自责,对已发生的事起不到任何作用,还不如视而不见,努力做好自己眼前的事,用实力说话。 这只是40种场景之一,你还会遇到缺乏道歉诚意的、误解你好意的、被贴标签的、拐弯抹角嘲讽你的、说话阴阳怪气的等等,书中作者都一一给出轻松应对的方法,让你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不再精神内耗,潇洒、自由、坚定做自己。 如果你是一个敏感的人,一定要看看书中的建议和方法,不委屈自己。
《《你可以不爽,但别为一句话耿耿于怀》》读后感(三)
有没有觉得,上面这些话字面上乍一看没什么问题,为此大吵一架又觉得不值得,但是就会让你听完非常不爽,忍不住想发火!然后再陷入自我怀疑:是我太敏感太小气了吗?
尤其是恰逢此刻对方再适时抛出一句:
不是吧,我没恶意,你这人怎么想这么多。
此时,先别想着怎么反驳,也别落入自证陷阱,你只需要记住一句话:
这!绝对!不是!你的问题!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怕什么,听到这话这还不立马怼回去等什么?
高敏感星人表示:我们不想跟人发生矛盾,不是因为害怕,只是生活已经如此辛苦,我们更想情绪稳定岁月静好地过生活。
那么,怎么才能既不产生无谓冲突又能消解掉自己的愤怒和内耗,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这本书说不定能给你一些答案。
这个困扰敏感星人很久的问题,作者在书中直截了当地给出了结论——敏感的人和顿感力强的人,最大区别在于审视他人的镜头分辨率不同。
敏感的人通常伴随有更高的共情能力,他们尊重对方的思维方式,且能敏锐察觉到对方的反应、他人同自己的区别。
顿感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不去care每个人价值观是不是一致,不会察言观色也不会配合别人。
诚实地讲,这两种类型的人并没有好坏善恶之分(只是此刻,一枚敏感的孩子轻轻的碎了/(ㄒoㄒ)/~~……
所以,别试图改变顿感者,他们同你的敏感一样,都是天性使然。
心理学上有一个「情绪自由」的概念,其中详细解释了很多人拥有“易怒体质”的原因——即识别不了愤怒/在不该愤怒的时候愤怒/用一个不恰当的方式表达了愤怒。
这一点对于我们消解生活中的“不爽”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既然改变不了对方,我们不妨从牛角尖里钻出来,听到让你不爽的话别忙着生气,用作者给出的方法,换一种思维模型应对对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