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雪人》读后感100字

《雪人》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30 07:35:21
《雪人》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10-30 07:35:21   小编:

《雪人》是一部让人感到震撼的小说,描写了一名警探在挪威调查一系列神秘失踪案件的过程。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充满了悬疑和惊悚。作者通过精彩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罪恶的面目,让读者不禁为之动容。

《雪人》读后感(篇一)

彻底粉上了尤.奈斯博! 看日本的推理小说比较多,印象较深的目前只有金田一耕助和伊坂幸太郎。一个恐怖血腥一个幽默轻松。总觉得推理或者悬疑都没有了新意。直到看了《雪人》! 不得不说作者文笔一流,知识背景强大,人生哲理,心理学,医学,音乐

《雪人》读后感(篇二)

一个细节问题,不知道算不算纰漏?马地亚给哈利打电话说费列森询问过他神经麻痹类注射药的情况,目的是引导哈利认为费列森就是雪人畏罪自杀。但是哈利后来证实了费烈森是不可能自己注射自杀的。那么哈利应该意识到马地亚那个电话的用意是什么了。可是似乎哈利在费烈森被杀死亡后,对马地亚这个电话忽略了…

《雪人》读后感(篇三)

看的时候想起的是林肯莱姆系列,同样的设计精巧的案件,同样惊悚曲折的剧情,唯一不同的是林肯的主角光环更明显,个人形象因为身体的缺憾反而更使人印象深刻。哈利的形象并不特别显眼,看完后并不特别记得住,也并未在脑海中生成一个对应的样子。

个人感觉作者对于案件的描述和设计更在行,而对人物的刻划和描绘相对弱一些。

《雪人》读后感(篇四)

为了看到结局,害我看到凌晨两三点,但也仅仅是为了看到结局而已。悬疑气愤营造的还行,但还是有些俗套之处: 1.结局实在太太太平庸 2.强调杀手的凶残,人们看到死亡方式的惊恐,读者看着反胃 3.蒙太奇的手法,显得有点混乱 4.被害对象都是出轨的女人,而且都是性饥渴的出轨女人,很多刺激的性场面颇有博眼球之嫌

《雪人》读后感(篇五)

当哈利讲出贝豪斯海豹的故事时,就觉得书的主题会像《白夜行》围绕枪虾和虾虎鱼展开一样。“如果每个宝宝都是完美的奇迹,那么生命基本上就是一场堕落的旅程。”故事很是吸引人,相比与东野圭吾,我更喜欢再读一读他的其他著作。有一点存在疑惑,不懂去霉菌的那个男子。猜想,霉菌就是指男女模式中潜在的危险。似乎这个男子就是奈斯博本人。

《雪人》读后感(篇六)

哈利警探真如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一般给人以热血力量,让我相信人的伟大,不是只是平庸的委屈的没有风雨的过完一生,而是可以披靳斩刺真正像个男人的过,小说太精彩了,这才是应该值得看的小说,描述身临其境,而且内容情节都有趣味,不浪费时间写的此起彼伏,真是好探案小说,我真的爱看这样的小说,有社会意义还有悬念迭起,刺激,有恐怖小说的紧张感还有人际描写的可爱

《雪人》读后感(篇七)

让我来缕一下:被害人都是有婚外情的女性,小孩其实都是有遗传疾病的大亨的。大亨送医生研究学习这个疾病。医生由于打电话被杀。大亨差点被女警杀。女警为洗清父亲冤名接近哈利。雪人由于童年阴影杀人。霉菌的设置是什么意思?

前几章看了很久都没法入戏,还在想传统硬汉侦探小说果真套路啊。结果中间跑去看了《错配搭档》,很容易就把男主形象带入哈利了。

《雪人》读后感(篇八)

我觉得奈斯博的推理不比东野圭吾的逊色,性爱部分描写的很出彩,我觉得外国人的性奋点多且具体,可能这也是我感觉各式各样的女人都能引起男人不同性趣的原因。他们在乎的更多是每个人的独特性,而不是因为你比一定数量的人好看而对你另眼相看。另外,手法更残忍,死相更难看,也让推理色彩更浓烈。

如果每个宝宝都是完美的奇迹,那么生命基本上就是一场堕落的旅程。

《雪人》读后感(篇九)

「哈根在飘飞的雪花中看不见警车,但听得见警笛的哀叹,犹如一群痛哭的女子,正朝这里前进。他知道这些声音将会引来食腐者,包括媒体秃鹰、好管闲事的邻居、嗜血的长官。他们将一拥而上,抢食他们最爱吃的尸体部位,饱餐一顿。今晚菜色共有两道,一道是众人厌弃的雪人,另一道是众人厌弃的警察,两道菜都很合他们的口味。这其中没有逻辑、没有平衡,只有饥渴和食物。哈根的无线对讲机发出叽喳声。

《雪人》读后感(篇十)

跟着哈利的脚步逐步揭开谜题,每一步都惊心动魄,作者巧妙的把各个事件和时间分章节的逐一展示,刚看时会觉得跳跃的奇诡古怪,读完一个内容突然场景就切换到了另一个,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所有的故事都联系在了一起,误判、重新再发现新线索,环环紧扣,节奏紧凑,当读完全书后把所有情节按时间排序才发现故事的完整。在情景的跳跃上和解忧杂货店类似,在解密的过程中和悬疑人X异曲同工。

《雪人》读后感(篇十一)

花了三四个月读了前50%,然后在一个失眠的夜晚读完了剩下的50%,不是书写的不好,是怕自己陷进去,所以一直省着点看。气氛、情节、人性啥的都不说了,看完之后特别想去北欧,冬天的挪威大概白天很短,天空时不时下着雪,阴冷、寂静、压抑,想去感受那种氛围,就像本科时候在哈尔滨,坐在图书馆的窗边,看着下午三点半太阳已经落山,黑漆漆的只剩下孤寂,特别想快点回到宿舍,回到有人有灯光的地方。

《雪人》读后感(篇十二)

这个世界总有些人你看一下简历就知道他是所谓的“人生赢家”,比如这个作者尤·奈斯博“北欧犯罪小说天王,挪威史上最畅销的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是挪威图书畅销榜冠军,横扫北欧所有犯罪小说大奖和英国国际匕首奖和美国爱伦坡奖提名。”可这人其实白天供职于挪威最大证券公司,周末和晚上是挪威知名的摇滚巨星,工作太累休了个假,就写出了日后让自己声名大噪的系列犯罪小说的第一部……这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怎么活

《雪人》读后感(篇十三)

本书的悬疑性,犯罪布局都堪称一流。看似不相关的不同人物,不同的嫌疑犯,互相存在着联系,随着案情的层层推进,抽丝剥茧,最终谜底被一一解开。书中所反映的主题也是比较新颖的,也许挪威这种开放的国家真的是存在这种社会现象吧!但是,尽管是这样,这本书仍然给我有种美中不足的感觉,是什么呢,仔细想来就是节奏还是不够快,存在一些无关的废话,400多页的厚书,要是减少到300页左右正好!

《雪人》读后感(篇十四)

作者很有趣,一边设置悬念,一边又怕读者跟不上,还要给一些线索,整本书读下来,你总能猜到下一步,甚至读到一半就大概猜到了结局,但是你又不明白中间的过程会怎样,于是又被牵着读下去。关于人物性格的描写比较具体,甚至能从文字里读到北欧冷冷的感觉,可能在寒冷的地方,酒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在这本书里,酒又是被主人公禁止的东西,让人总是担心和揪心。一会儿在局中,一会儿在局外,感觉很微妙,是一本不错的推理小说。

《雪人》读后感(篇十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正义”,如同除菌工人一般,兢兢业业。凶手也是一位“正义”的使者,为了挪威社会的有序发展,致力于铲除不洁的疾病。可绝对的正义或者绝对的真理是不存在的,它就像一把很钝的刀只有幸运和不幸运,人们只能不断的对抗,如同哈利最后的选择,让自然去观察去审判一切。

和东野的小说看起来不同,《雪人》让我有一种宁静的感觉如同挪威参天冰雪里的大树,阴森,冰冷。没有什么匪夷所思的手法和动机,过早的猜出了凶手可能就是本书的瑕疵吧。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