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描述了一个平凡父亲的故事。在生活中,爸爸承担着无数责任,默默奉献,却很少被人关注。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读后让人深刻思考亲情的珍贵,以及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爸爸读后感(一)
一个人的时候,父亲总是眉头紧锁。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又总是很欢脱。
小路的这头阳光明媚,而小路的那头却是无尽的忧伤。
和父亲一起穿越风雨,积聚勇气。是为了走过那条阴冷的小路,走到妈妈的坟墓。
然后告诉她,爸爸很爱我,我们会继续勇敢快乐地生活。
也算是生而为人,不负上天。感谢这世上每一位伟大的父母!愿安好!
爸爸读后感(二)
适龄:小学3-6年级
阅读:自主阅读亦可
正面封页
分享下我喜欢这绘本的原因:
1.绘画风格令人感觉很舒服温暖。
阅读的日本绘本作家作品不多,但这画风像是属于典型日风作品,适合这主题“爸爸”,也适合面向的孩童口味。暖亮色调,细肉描边,光影充足......因此你第一眼看过去,确实很难想象到后面的伏笔。
2.第一人称的文字配上孩童为核心的画面,虽然题为“爸爸”,但文字和图像一直在暗示:爸爸从未远离。以下画面仅是截取部分,顺序无关,仅供欣赏,请支持正版作品。
3.最后伏笔轻轻带过,最后又回归两人世界。或许这时候,小女孩真的如画面般那样看待一些事情了吧,这样的家庭教育有方。
爸爸读后感(三)
一本沉重的书
写这篇文章时,正好看到一则令人悲痛的新闻,一个孩子才出生28天,她的妈妈就因为癌症去世了。孩子将会在没有妈妈的岁月里长大,陪伴她的只有爸爸。
对于一个还没有经历长大和世事的孩子来说,我不知道将会经历什么样的考验?缺失肯定是有的,但是怎么弥补呢?哪怕是我们认为无法弥补的。
《爸爸》正是这样一本图画书,一个试图修复心灵创伤的故事,一段让活着比死亡更有价值的岁月。故事讲述了作为小女孩的“我”如何在没有妈妈的岁月里逐渐成长。“我”和爸爸一样,都在思念妈妈,可是他们一起把思念变成了生命的动力。
书写和谈论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死亡”里面有着太多沉重和无法言说的内容,活着的人去尽量不去谈论它,尤其是我们还生活在避讳谈死亡的文化氛围里。
可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这样的事实,一方面因为生命会自然地老去,一方面还有各种意外的发生。每每有死亡出现在我们周围,尤其是自己的亲朋去世,心里的苍白无力和沉重虚无就会更多地涌上来,一直让你不能呼吸为止。所以无论怎样谈论死亡,都是需要勇气的。跟儿童谈论死亡就需要更慎重了。
有时候我想,是否有必要有这样的故事和图书出现。因为这样的故事往往会让你猝不及防,让你不敢面对,让你觉得最好与自己无关。可是这怎么可能呢?直到我爷爷去世,我才发现有些问题是必须要面对的。而且,我会经常有意或者无意地想起,爷爷与我之间,到底有些什么联系?
我很喜欢的几本图画书:《爷爷变成了幽灵》《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谜语》等,都描绘了死亡。不过讲述的都是祖孙情,爷爷奶奶年龄都很大了,都是自然地老死。《爷爷变了幽灵》通过幽灵爷爷来回忆这种难舍难分的祖孙情,“人如果在世上还有事情没有完成,就会变成幽灵”。这一刻,幽灵会在每个人心里高大起来,温暖起来,进而唤起我们心中那些柔软的回忆和想象。
可是《爸爸》里的“死亡”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更何况前面还有很多美好的情感铺垫,尤其是一条“最喜欢的手绢”不停地出现在我的眼中,我想这个里面一定会有故事的,但是万万没想到是与“死亡”相关。
当我读到“妈妈就住在海边。爸爸种的波斯菊,把喜欢花的妈妈紧紧围住。从小镇漂来的枫叶,把大海打扮得美丽极了。它们好像在对妈妈说,秋天来了。我展开爸爸给我绣的手绢,给妈妈看”时,我觉得我的情感受到了“欺骗”,我真不愿意相信这个故事居然与“死亡”相关,更何况,这是一位有着未长大的孩子的妈妈之死。
一本活力的书
土田义晴讲故事时有自己的时间线,除了冬季,他把春、夏、秋都安排进去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但是从图画书的总体风格和要表达的情感来看,冰冷严寒的冬季放进去似乎不太合适。无论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还是传达对孩子的关爱,似乎都需要明亮的色彩和心情来呈现。
对于书中的主人公“我”和爸爸来说,最要紧的事情是走出失去妈妈和妻子的阴影。因为面对死亡的最好状态就是好好活着,因为爱比死亡更强大。春天里万物复苏、生长,春天的味道会让人精神一振。夏日里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活力,适合随着流水的力量和方向想象远方的大海。纷纷落叶的秋季,则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难以割舍的思念。所有的这些,都让“我”和爸爸的悲伤和思念得到了释放。
“爸爸总是坐在书桌前,皱着眉头,写啊写啊。”也许,他的写就是无尽的悲伤和思念,要不然,他怎么总是“皱着眉头”呢。
“爸爸靠在银杏树上,出神地望着远方。”也许,他凝望的,就是那些曾经的快乐和忧伤,还有未曾实现的愿望。
“我捡了好多橡子和七叶树果,包在我最喜欢的手绢里,回家了。”也许,对于作为孩子的“我”来讲,没有什么词语可以比“最喜欢”那般震撼。
“因为那条我最喜欢的绣着小花的手绢,是妈妈给我绣的啊!是我最珍贵的手绢啊!”也许,这里的情感已经浓得化不开,“我”哪能忍受最珍贵的手绢丢失呢。
爸爸和“我”都忍受着同样的情感,忍着同样的思念,忍着同样的悲痛。“我”尽量做到不哭不想,可是那条手绢丢了之后,“我”大哭起来。爸爸则是一直忍着,忍着让“我”变得快乐起来。
当然,“我”作为孩子,也真的很懂事,也真的很敏感。“我”看到了爸爸皱着眉头写啊写啊,也看到了爸爸出神地望着远方。“我”情不自禁地做了一个决定:“我不再哭了。因为我一哭,爸爸就更伤心了。还有,我最最喜欢爸爸了。”
我不能忽视这个“最最喜欢”,无论原文怎样表达,“最喜欢的手绢”和“最最喜欢的爸爸”,哪怕多一个字,应该是有寓意的。
作者不露声色地讲了爸爸如何陪伴“我”,讲述故事的语调是欢快的,所绘的图画也是明亮的,人物形象也在欢快和明亮的氛围中充满了活力。而且整个故事里没有回忆,没有悲伤,只有对生活一往无前的努力和憧憬。
所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思念,更是讲述比思念更深远的情感:让思念因为勇往直前的生命而变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