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兄弟读后感摘抄

兄弟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24 00:00:17
兄弟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5-24 00:00:17   小编:

《兄弟》是鲁迅的代表作品之一,描写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小说以兄弟之间的复仇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不公。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兄弟》读后感(一)

对于宋凡平的遭遇,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复心情。他的爱是伟大的,他至始至终用他身上阳光、乐观的精神感染着他的妻子和孩子,由于地主成分被抓去批斗,关进仓库受尽折磨,但面对孩子时始终面带微笑去面对他们,为了兑现妻子去上海接她的承诺,逃出仓库,最后在车站死于红袖章的乱棍之下,结束了他悲惨的一生…

《兄弟》读后感(二)

“李光头,以前你对我说过: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现在我要对你说: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全书最喜欢的一段话。

两个人从少年到中年、从无依无靠到成家立业,也会吵架,也会和好,也会冷战时互相挂念对方又不肯先去低头。

这样的兄弟,既是小说,又何尝不是我们某些人的人生呢?又何尝不想拥有这样的人生呢?

《兄弟》读后感(三)

四十多万字,前十万悲伤留给读者,那种无能无力,压抑。中间二十万李光头创业爽文。最后十万成功人士的烦恼。李光头,宋钢,林红,赵诗人,宋凡平。

余华说的对近代中国用40年的历史变迁,经历了国外400年的历史变迁。一个上下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用40年来决定现在的命运,前路漫漫亦灿灿!

《兄弟》读后感(四)

高开低走,小说的前半部非常好看,穷过贫下中农的地主儿子宋凡平在“疯狂时期”被11个红袖章群殴,最后被断裂的木棍活活戳死,他的两个儿子宋钢和李光头之后相依为命艰难成长……但是小说从选美比赛开始,荒诞、恶俗、潦草、胡编。林红20年不让宋钢和李光头往来,最后却成为李光头的x伙伴,还开展老鸨业务,而宋钢为了卖药养家,竟然傻到同意丰胸,卧轨收场。

《兄弟》读后感(五)

拖拖拉拉一个月看完了余华五十万字的兄弟 。本以为会是心里一块石头落地的感觉,没想到落地的那块石头长在我心里。余华五十万字的兄弟偷梁不换柱地从我心里掏走了石头那么大、那么重的一块,然后不负责任地结束了。这还是那个先写死去再写出生的余华。余华先天就是用来写作的。比方说你想写作,就去买一个余华,会很好用。他的生猛、暴力和粗糙,他发狠的悲悯,他的记忆与爱。“列宁同志教导我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兄弟》读后感(六)

宋钢对林红说“这下你死心了吧。”留下手帕就走的时候,我恨极了宋钢!

他俩两心相悦,林红跳河证明自己喜欢他不喜欢李光头,着凉生了病,宋钢还这样帮着李光头追她,不考虑自己伤害别人。

。。。。。。。。。。。。。。。。。。。。。。。。。。。。。。。。。。。。。。。。。。。。。。。。。。。。。。。

《兄弟》读后感(七)

看不见里面各种恶心下流的女性描述吗,描写女性一定只是母亲和性嘛,非要这么大手笔的下流才能算好书吗?这里的人性荒诞有正有反,一个人有多面,唯独描写女性。字字下流,尊重女性可以嘛?

现在这个数据发达的时代,人人吹捧,已经看不清作品的真实好坏了,什么都可以过虚的宣传,这么下流的性别抨击究竟出于什么目的,下流等于好书?

《兄弟》读后感(八)

林红才是最大的罪恶。

是因为她,宋刚告诉李光头“你这下该死心了吧”。

也是因为她,李光头让宋刚在绝望中平静地卧轨自杀。

所以那个所谓的大美人最终花着宋刚用命换来的钱成为了老鸨。

年轻的时候只看外表,年长后沉迷欲望和金钱

真恶心,真丑陋。

如果没有林红,宋刚不会活的那么累,不会跟李光头决裂。

如果没有林红,兄弟俩多年后还是会像最初一样,一起并肩走在大街,一起去给他们的爸爸妈妈扫墓。宋刚还是会一次次的抄写李光头每一次的进步然后告诉妈妈不用担心

《兄弟》读后感(九)

第一个男人就是李光头的父亲,哪怕死了,他在厕所偷看女人的事情也令人羞愧。所以李兰抬不起头来。

第二个男人宋凡平,他高大、伟岸、可靠,还是个老师,给了李兰这个苦命的女人一个有力的支撑。而且这个伟岸高大的男人,为了她打架,为了她懂得低头,我想,这是她在李光头的父亲身上所没有感受到的。

所以即使他死了,也让李兰觉得脸上有光,这是李光头父亲所没有给她的。

可惜李兰命苦,李光头随爹,一样的偷窥女厕所打垮了李兰。

《兄弟》读后感(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还看了 《法治的细节

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140个字

《兄弟》读后感(十一)

一个工作周读完大部头《兄弟》,余华的书适合速战速决,为的是不让痛苦的战线延伸。

上部是暴力的狂欢,下部又是纵欲的狂欢,短短四十年的历史,真实又荒诞。

余华说这是一部病人写的小说,我觉得总体上是一部有趣的小说,只是会心一笑后,一个人的结局刻在我的脑子里了。读到一半的时候大概猜到他的结局,我心一颤,害怕我也会活成宋钢。思考是可怕的,我不敢再想下去。

可是合上书后,耳边仍始终贯穿人们狂热的呼喊声或是笑声,街道上吵闹的音乐、叫唤声,后面甚至听到汽车、火车、飞机、火箭的轰鸣声……回过神来躺在床上时,耳鸣了。感叹完时代洪流、个体选择和个体命运之后,只有那只孤独的海鸟在眼前飞过,唉,还是失眠了。

《兄弟》读后感(十二)

前半部分想打五星,写的十分动人,尤其是对于暴力和死亡的描写细致入微,很厚重,还有宋钢与林红终于成就的爱情。但是后半部分实在是一言难尽,故事会一样的情节和流水账一样的叙述,感觉能理解余华想讽刺改革开放后物欲横流的荒诞,但是他选取的符号与想象都太过表面,toto马桶、奔驰宝马、全球化、丰胸膏,到最后的太空人…即使是在2005年,也实在是显得想象匮乏。宋钢的形象太过扁平,按理来说应该是和《在细雨中呼喊》差不多的角色,怎么写的这么愚钝,难以令人共情,而李光头也不在是一个人,好像只是经济发展的化身,看不出他的情感来。前半段读的人很喜欢,越往后看越失望。比起《细雨》《许三观》,感觉写得很敷衍,读的也泛泛。不应该写这么长的,或者不应该这么避重就轻。

(虽然这样看太吹毛求疵)但是完完全全的男性视角,让女性角色变得更加扁平,连名字都不需要,直接写代号好了,完全成为了欲望的画布,处美人大赛展了这么多篇幅,却完全读不到幽默

《兄弟》读后感(十三)

昨天一整天的时间看完了 一直看到凌晨一点半

睡不着 脑子里 那些角色的形象 他们所做的事情 挥之不去 早上十点半醒来 还是在想 没有办法不去想 林红 宋钢 李光头 李兰 宋凡平

于是就把剩下的一段罗翔x余华的采访看完了 提到了一个词 欲望 余华老师说 90年代就像摩托车一样 很多人无法适应它的速度 于是 都撞死了

李光头也没能驾驭自己的欲望 于是 将自己摧毁了

宋钢死的时候 李光头正和林红寻欢作乐 谁能想到呢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荒诞

宋钢和李光头是兄弟 生是兄弟 死也是 然而被时代和命运裹挟着 他们长大后的经历也不过是那一封信而已 他们没有过一次交谈 没有过一次真正像兄弟似的站在一起

直叫人感叹 世界真是荒诞

《兄弟》读后感(十四)

“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讲的是宋钢与李光头两兄弟的故事,全文共计50万宇,一旦翻开此书,很难停下来。

宋钢与李光头是重组家庭的孩子,父亲宋凡平与母亲李兰虽是半路夫妻但两人相敬如宾,宋凡平是一名教师,母亲李兰是普通农民,宋凡平给予了李兰尊敬爱护,给了两个孩子童年与 关爱,余华作家弥补了我对《在细雨中呼喊》 中父亲形象的遗憾。就像文中李光头对继父宋凡平说的评价的一样“一条好汉”。

李光头从小就有商业头脑,到最后成为刘镇首富。他的发财道路也算得上是“情场失意,财场得意”吧。

宋钢相貌出众,不爱说话,做的比说的多。向继母李兰保证“只剩下最后一口饭,一定给李光头吃;只剩下最后一件衣服了,一定给李光头穿。”并且他也做到为心无愧了!

全文中有亲情,爱情,友情,温情,会触动到我内心柔弱的点,啊啊啊啊!又是一本值得看的书!

《兄弟》读后感(十五)

读《兄弟》的时候会觉得这部小说和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有一些相似之处。首先,二者都是以“我们”为叙事角度来展开的,前者是“我们刘镇的群众”,后者是“杰弗森小镇上的人们”;其次,宋凡平去世后的描绘,“死去的宋凡平躺在床的外侧,里侧的枕头上留下了李兰的几根长头发,有两根头发还挂在宋凡平的脖子上。李兰一定是头枕着宋凡平的胸口度过了这个夜晚,这是她和宋凡平最后一次同床共枕”,这让我想起,艾米莉是和死去的爱人同床共枕多年,哥特式的色彩更浓厚。

之前看到一个有趣的评论,宋凡平快被打死了还在朝着车站的方向跑,他的儿子宋钢却自己躺在了火车的轨道上。宋钢继承了他父亲的善良正直,但是却比他父亲懦弱愚钝得多。因为李光头的“道德绑架”,宋钢一直压抑自己对林红的喜欢,后来又因为林红以离婚作要挟,断绝了与李光头的兄弟关系,最后南下做生意,也全是周游的主意。整本书读下来,宋钢好像很少自己做决定。林红是他的全部,他回家以后,自己最爱的女人和自己最亲的兄弟成了情人,他的世界崩塌了,他筋疲力尽,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所以这次他自己做了决定,他卧轨自杀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