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宁愿天真读后感1000字

宁愿天真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7 02:00:38
宁愿天真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6-27 02:00:38   小编:

《宁愿天真》是一本充满温情和真诚的书,作者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感悟,向读者传递了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在书中,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感悟,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和美好。这是一本让人感动、启发和思考的书籍。

宁愿天真读后感(一)

吕克贝松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在他的作品中有个关键词,那就是爱与梦。 《第五元素》《狗神》《碧海蓝天》《这个杀手不太冷》等等,都展现出了爱的梦幻世界。 《宁愿天真》这本书是吕克贝松的自传,从他出生讲到了《碧海蓝天》的成功。在他的童年生活中,可以看到他后面电影的所有影子,爱与梦。 吕克贝松从小渴望爱,想要爱。让我触动最深的是,他写到自己的童年是在一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海岛上度过,没有人陪伴他。父亲是个浪子,对母亲很不好。他最爱的是大海,潜水。每天上午,他都去探望自己的鳗鱼朋友,轻轻的抚摸它,下午去探望章鱼朋友,那软软的章鱼会给他拥抱。 这个梦幻却又残忍的童年记忆构成了他之后电影的元素,他所深爱的大海。 还记得很多年前吕克贝松有部纪录片叫《海洋》,我在电影院看了好几遍,深深地爱上了纪录片所展现的世界。或许正是因为吕克贝松对大海独特的爱,才能让他拍出如此的纪录片吧。里面对于海洋生物的爱意,对大海的爱意,都是真实存在的,透过荧幕将一个孩子曾经的梦展现出来。 在他去年的电影《狗神》中,有暴力倾向的父亲,狗的陪伴,无法获得的爱情,懦弱的母亲,其实都是吕克贝松真实经历的投影。 除了寻找吕克贝松电影中的元素外,更让我着迷的是他对电影的追求。从《2001太空漫游》给他带来的电影启蒙,到尝试拍短片,再到决定投身电影行业,这个非科班出身,也没有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的少年有着一种执拗。 没有资金,没有经验,没人看好,吕克贝松仍未放弃。现在已经是大影星的让·雷诺曾经因为觉得自己演不好一个角色把自己藏起来,吕克贝松鼓励他,告诉他如果他能演好一个镜头,那就演一个镜头,不用想太多,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完成,最终就能完成所有的表演。 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当他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他就将眼下的事情分解为不同的镜头,不同的步骤。如果能完成这一小步,那么其余的也能完成。 这样的精神也鼓励着他,让他在不断的挫折下依旧可以站起来,在无数的困难中依旧选择坚持。 《宁愿天真》是吕克贝松的宣言,也是他的生活守则。看完这本书,更加深入的了解吕克贝松后,真的很想一遍他的作品。 喜欢吕克贝松电影的小伙伴,这本书一定要看。

宁愿天真读后感(二)

吕克贝松是法国著名的导演,他拍摄的作品皆以深度和艺术性而闻名于世,然而他本人的故事也和他的电影一般充满魅力。在这本自传《宁愿天真》中,他详细地记录了自己的童年回忆,与电影结缘的契机,让读者们看到了一个有着不幸童年的坏孩子如何凭借坚持,改变命运,美梦成真的故事。

和许多家庭优渥的导演不同,吕克贝松之所以会拍电影并不仅仅因为被电影这台造梦机器吸引,还因为电影是他拥有的唯一的容身之所。吕克贝松出生在一个并不美满的离异家庭,他拥有一个不称职的家暴父亲和一个会教育他直接对其他人出拳头就行的母亲。其他的家人也对他漠不关心,祖母在酒精中醉生梦死,继父则总是对他冷眼相待。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童年,那一定是“孤独”。

对一个孩子而言,孤独是可怕的。幸运的是,吕克贝松还有自己的爱好和“朋友”们。父亲和母亲虽不称职,却拥有一手过硬的潜水和海上表演本领。而吕克也耳濡目染,很快就掌握并爱上了潜水。他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美丽的法国海滨独自度过的,这也为日后他拍摄出《碧海蓝天》这样伟大的作品埋下了种子。

另一方面,由于一直缺乏父母的陪伴,吕克自幼就和动物们交起了朋友,还未记事的时候他就和父亲养的母狮睡在一个笼中。到了后来学会潜水后,又和海底的章鱼还有海鳝亲密接触。他记不得父亲的拥抱(可能也不曾被拥抱过),却牢记着章鱼八只触手拥抱的滋味。在他眼中,动物的爪牙远不如人类的言语危险。

缺乏责任感的父亲在吕克的童年里几乎总是缺席,但在他的自传里却又显得无处不在,即使是谈到吕克和继父一家蜗居在城中时,也不忘提一笔此刻的父亲也许在自己的夜总会中留连。吕克是如此努力地把童年的一切细节和碎片化为文字,只为能记录下父亲的每一个瞬间,并从中找出父亲爱过自己的任何蛛丝马迹。虽然不曾直接地表达,但全书字里行间都满溢着吕克对于父爱的渴望和向往。

毫不意外,来到城市中的吕克成了一个成绩一团糟,无可救药的野孩子。照此路径发展下去,他未来成为一个犯罪分子都不让人意外。但吕克最终抓到了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那就是——电影。

现实冰冷而充满束缚,但电影不同,电影是造梦的地方,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从吕克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2001漫游太空》时,他就被这种自由的艺术形式深深吸引。一次意外的机会,吕克通过继父接触到了助理导演帕德里克,并参与到了影片拍摄中。随后,他下定了决心,对母亲说出了那句改变他一生的台词:“我要去巴黎拍电影!”

梦想能带给人改变的力量。吕克从一个拼写错误比单词数量还多的笨学生到每天疯狂写作,一周能交出几十个剧本。他既热爱这份事业,又渴望证明自己的才能。他做每一件事都全力以赴,带着一份孩童的天真和执著,不为背后隐藏的危机而垂头丧气,甘心失败。当被银行家嘲笑时,他指着银行家说“记住我的名字,吕克贝松”,这份年少轻狂最终兑现为青史留名。

吕克自述在拍摄电影时,他想象着自己正在一块砖,一块砖砌起一座建筑。这是梦想的城堡,也是儿时的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容身之所。他在写剧本时,曾因为想不出角色名字直接用自己继父的名字命名一个被杀者,以至于母亲担心他的精神状态。但这仅仅只是因为他太缺爱了,也早已失去了对家人的信任。好在他最终还是和家庭实现了和解。让吕克最初成名,踏上电影史的处女作《最后大战》一度因为天气环境无法赶上放映,是一直默不作声的继父让这部电影如期上映,拯救了吕克的事业。也许这件事比起电影成功本身对他而言更为重要。

宁愿天真读后感(三)

现如今,人出名之后,有条件的话都愿意出本回忆录,打捞一下自己年少轻狂的岁月。大多数人不讳言自己的穷苦出身,但对当年做过的很多糗事都有回笔。家穷不是自己的过错,但犯浑就很难把责任推卸给他人,更何况有些错误实在不光彩,有些甚至时隔数十年说出之后,还有引发舆情的风险。

吕克·贝松这本回忆录,自然难逃普遍规律,但在青年时期的很多经历上,我们还是看到一个坦诚的电影人。这部回忆录从他出生写起,到1988年年届不惑收笔,当年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由他亲口说出,拼凑出一个和在片场纵横捭阖的大导演、制片人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小时候,贝松一直希望成为一名航海家,为此他不惜拿出大量时间来欣赏海豚跃出水面时的场景。不过,因为17岁时的一场潜水事故,他不得不和童年的梦想挥手作别。此时,他对人生的希望降到了最低:自上学以来,他总和良好的成绩无关,还因为难以相处人缘不佳,只在学校交了一个名叫“闯祸”的“朋友”。

这场事故的名气太大,但在回忆录里却一笔带过。看起来贝松对这本回忆录的定位非常明晰:了解到自己的一些奇闻趣事并非重点,能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宝贵的经验才是作者最希望看到的。于是,在1976年他的故事里,他用大量的文字反复去自己对斯蒂芬妮这个意大利女孩儿的感觉。有关所谓恋情的文字,这里并非开始,也不是结束,但他对这段往事刻骨铭心,可能留给她印象最深的,是在这短短数日之内思想的变化,通俗点说叫“顿悟”。

自那之后,他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电影逐渐出现在他的生活,最后蔓延到工作之中。在回忆中,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做布景的往事,也记录下自己初出茅庐但并不算成功的经历。通读这本自传,其实我们最能从中读出的形容词是“混乱”。但是,在这样的开局之下,贝松依旧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并且获得成功,寻找成功的方式是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

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各有不同,成功没有捷径且不可复制,贝松也不想讲什么大道理,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坚持”二字,可能是对他最好的回报,也是他最想和大家分享的东西。正如他在封神之作《这个杀手不太冷》中讲述人性的复苏那样,他也希望这本书能让你目前看起来有些灰暗的人生也“复苏”起来,前提条件是,你要和他一样:坚持信念,努力向前!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