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锦集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30 07:30:13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4-30 07:30:13   小编: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是一篇启发性的文章,探讨了人们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深入剖析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指出了我们在认知上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提升认知的方法。这篇文章对于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一)

说到人间清醒,最近给很多亲朋好友拜年,我这个年龄的长辈都已进入耄耋之年,在北京只要拥有自住房,都可以说资产 500 万起步了。这些城市老人都用医保退休金,按道理应该过得快乐无忧,但危机意识是深入骨髓基因的,依然在克勤克俭,传统农耕社会儿子成年,父传子业,儿子当家负担家族生计,父母安心养老做老太爷,传统打破解放后,所有人有个“单位”,所有人依靠组织,后期“组织”的依靠消失,让他们彷徨,只能抓牢“金钱”。 如果说这个药什么病都能治,那这药肯定是假药,最多是安慰剂,吃不死人已经是最高标准了。本书也属于此类,典型的公共号文章,吸引眼球,格言集锦,比如“人生的意义,就是寻找并回归“真我”。 ”,儒家帮我们破“廉耻关”和“情欲关”;道家帮我们破“名利关”;佛家帮我们破“生死观”。讲的太宏观,各种的“天道”,概念化言辞,似是而非。 现代人节奏快,没有耐心读专著,所以这样集大成“人生指导”书就大行其道,只能当闲书看,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明白的人不看也明白,不明白的人看时感叹,看完并不会改变。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二)

大道理谁都懂,可是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凡人在世,无法超脱于物外,总有这样那样的牵绊和困境,比如少时创业父母不支持,跳槽朋友会否定,交个女朋友,都会有人跟对方说,不适合,离谱的是,说的人压根都不是你的朋友。

水木然人间清醒的第二册,从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三大面来细述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的差异。我总是认为人与人有时沟通无效的最主要原因,其实就在于认知的高度不同,站的角度的不同,好比当你站在天台对楼下的小伙伴说,快看,那里的山和风景真美,可是小伙伴压根都看不到,哪来的感受,哪怕因为地位的不同,出于人情事故,也会附和你,但是心里,根本不会认同你的观点和想法。

金句不断的人间清醒2中,就侧重于认识的这个副标题来给大家阐述这思维看法以及行为的种种不同,强者思维和弱者思维就是一个最显著的由想法到行动的区分,强者的独立成长,弱者的依赖逃避心理,就是导致一件事物最终结果的主要成因。我思故我在,境由心转,消极的处理和积极的对待在本质上,就是认知的高度决定的。

即然现实都在唯心看待,那我们不妨打破边界,在书里那些细述各种现象极事物中提取精华,把之前的狭隘扔扔掉,以上帝视角来看事物,作者还引用了老庄的思想哲学体系,即有网络上各种成功背后的原因,也有关于我们自身爱情婚姻交友选择等认知行为的分析。

逆天改命说起来像是神话传说,但万事皆因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要跨出那一步,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才会从这一步,走向期望的目标,本书在三大分篇里,金句只是一个表皮,内在其实就是提升你的认知,原来有些东西我们嫉讨厌不屑一顾,我们消耗和对峙的都是另一个自我罢了。

拨云见日,见过山水,我依然是我,但积极的生活态度才是人生该赋予的正确导向。翻一下这本书,清醒一下自我,像是和自己的又一场对话,蜕变成更完美的自己总是好的。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三)

有时候想要活的清醒一些,想要明白很多道理,明白很多为什么。而有些时候又希望自己能够糊涂一点,不要看得太清楚,也就不会有太多的失望,太多的无奈。 在《人间清醒2》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现象本质的剖析和思考,逐一解读我们和自己的关系、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以及我们和他人的关系。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一段话,形容习武的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也需要经历这三个过程——见自己,可以明归途,所以豁达;见天地,可以知敬畏,所以谦卑;见众生,可以懂怜悯,所以宽容。 人活在世上,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探索创造。我们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长处,也了解自己的短板,进而能够知道自己该走怎样的道路。 另外,一方面,我们身处天地之间,也不可避免的要与大自然相处,融入自己周围的社会环境。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底层规律,了解一些自然法则,了解一些人性。 很多人说,自己明白了很多道理,但已经过不好这一生。对于这样的表达,在这本书中作者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诚然,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明白了一些道理,其实并不真的意味着我们明白了它们。 我们的感觉常常会欺骗我们,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另外一方面,当道理仅仅局限于口头上的时候,我们无法用这些道理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去践行自己认可的真理,才能够更大程度的发挥出这些道理的价值。 不同的哲学,不同的理念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启发,也能在不同的方面帮助我们。当然,这些哲学理念的关键价值在于能够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更有把控感。 作者总结道,儒家修的是“初心”,让我们有立足之本;道家修的是“认知”,让我们把握规律、看清趋势;佛家修的是“心力”,让我们放下执念、内心强大;禅宗修的是“空性”,让我们明心见性、内心明亮;心学修的是“知行合一”,让我们把修行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我们应该活的清醒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保持清醒都是正确的。有时候的清醒会带给我们烦恼,这是因为我们会看到风险,看到可能的意外,看到人性的阴暗之处。 只有掌握事物发展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我们才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去应对生活的风云变幻。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四)

近年来“人间不值得”这句话很是流行,不过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认为人间还是值得的。但要做到不来人间白走一遭,就必须活得精彩,就像尼采所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当然,想要过得精彩,就需要对外部世界、对人生、对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水木然的《人间清醒》一书曾十分畅销,如今又出了第二部,也即《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如副标题所示,这本书就是从逻辑和认知的层面告诉我们如何做到“人间清醒”。

具体而言,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些文章既有从认知层面建议如何做到认知升级、认知突围和认知逆袭,也有对社会现象和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如金钱、房价、爱情、婚姻等,还有对一些十分形而上问题的探讨,如道德、文化、人性、“天道”等。

在这本书中,作者金句迭出,十分精辟,如“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大事要清醒,小事要糊涂。在大事上,我们一定要多思考,多花精力;在小事上,我们切不可斤斤计较,要做到洒脱,难得糊涂。”“未来的社会,大部分人都将沉沦在算法里。算法可以精准地给每个单元格投放他们最想要的东西。这些人未来都将是被喂养和投递的,就像给宠物投递食物一样。”“未来,个体有两大核心竞争力。第一个是基于IP产生内容的能力,就是创造能力。第二个是基于粉丝的关系运营能力,就是运营能力。”

当然,对于很多所谓的“名人名言”,不是因为有道理所以才显得精辟,而是因为精辟所以才显得有道理。作者有些句子不过是看似精辟、实则偏狭的“名人名言”罢了,但很多都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经验,从而打开自己的人生。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五)

经典系列的最新续作

不得不说,读完了感觉确实很有收获。

道理讲的就特别透彻,确实可以帮助我看清很多事儿。

比如,最近都流行什么“知识付费”“知识快餐”的模式,网上充斥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什么15分钟分享一本书、什么45五分钟带你学习一本书。。。这样的快餐+付费的读书替代模式,是好事么?

作者就说,“这是因为这让那些从不会“深度思考”的人, 看起来也会“深度思考”了。这也是这些内容流行的最大价值。与其说人们是在追求知识,不如说人们在追求谈资。所谓 谈资就是供人们社交时候可以炫耀的内容,用来增加自己的身份标签。”确实,现而今可能生活条件是好了,但很多人沉不下心来认真阅读,干什么事总想走捷径,“与其自己啃书,不如别人念给我听,与其看完整版耗费时间,不如别人拆书浓缩之后给我只讲精华。。。”快餐文化确实才侵蚀着我们思维的深度。而有些需要身外物炫耀的人,也可以利用15分钟听拆书稿,来跟别人吹嘘,“我读过某某书籍。。。”这样的现象,恐怕长远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吧。

我感觉这就写的特别实在的大实话啊,很多时候,不是道理多复杂,只不过没有人愿意用大家都能听懂的大白话直接把道理讲透彻,而这本《人间清醒2》就做到了,怪不得可以出续作,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特别实在的直接的把社会上的各种事讲透彻的原因吧。挺好的。

《人间清醒2》书籍的写作方式非常便于阅读,每个章节都是独立主题内容,每个章节就1-2页内容而已,也就是说,读起来不累,你大可以利用日常生活里的碎片化时间,随手拿起读个一两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特殊思维方式的道理总结,也蕴含很多我们平时意想不到的角度。

比如有个章节就写到了一个现象。为什么买十几万元汽车的车主往往会给自己的车装饰很多配件、而几十万元汽车的车主往往没有给车过多的装饰显得很简洁?从汽车装饰重视程度,其实可以折射出一个人思维的高度。作者说:“这说明穷人关注的大多是日常选择问题,都把精力放在生活细节上了;富人关注的是宏观的格局和趋势问题。”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当你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这些零碎的不太重要的方面,说明你没有什么大事大决策可做,所以精力只能放置在这些无用的事物上,我们引申地去思索一下,是否也可以联想到,很多人热衷于看综艺、热衷于逛街逛淘宝、热衷于自己的穿衣打扮细节,往往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其他更重要的决策等待他们做出判断呢?可能是这样的。作者说:“如果你为每天吃什么或者穿什么而烦心,说明你是典型的“穷人思维”,因为没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你。 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穿的衣服都很简单呢?因为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重要事情的决策上。”

我感觉作者的口吻是非常犀利的,可能真的会刺痛某些人脆弱的神经,这也是为什么《人间清醒》的第一部作品卖的非常火爆且有很多不同的读者反馈声音。可能就是因为,这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卖烂大街的心灵鸡汤书籍,而是一杯令人清醒的醍醐灌顶的冰水,让人瞬间懂得了很多别人不愿意讲出来的真道理,这样的书还是非常难得的,每读一章,我都感觉收获了一次良师益友的干货经验分享,再回头看看经历过的事,忽然好像明白了那些人和事的本质了,不错。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六)

现在这个时代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少数人,他们有读书的习惯。第二种是大多数人,他们不再读书。

大多数人都把生命和时间浪费在各种小事上,在大事上却马马虎虎,从不深思熟虑。大事要清醒,小事要糊涂。在大事上,我们一定要多思考,多花精力;在小事上,我们切不可斤斤计较,要做到洒脱,难得糊涂。

人的思维分为两种,一种是“强者思维”,另一种是“弱者思维”。“强者思维”,就是发现并遵循世界的客观规律,从而不断地向上进取,这是一种自我救赎的文化。“弱者思维”,就是总把自己放在被救赎的位置,总是渴望通过依赖去生存,是一种期待救世主的文化。

“开悟”的人的大脑里可以同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却又丝毫不影响自己做事。这是一种极其强大的兼容能力,只有格局和认知到一定阶段的人才可以做到,这也就做到了没有内耗。而普通人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只能容纳一种思维或观念,这种思维或观念有可能是环境、读书、经历造成的,然后一辈子都在这个观念里打转。其实只要是“单一性思维”,就是“偏见”,就是封闭性的。

“道德审判”的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人与人斗争的时候,喜欢往对方头上扣帽子,先站在道德制高点打倒对方,让这个人丧失所有的公信力,然后就可以轻松扳倒对方。这也是我们活得累的重要原因之一。

婚姻的真相是:一个人幸福与否,与伴侣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取决于你自己。无论你和谁过,其实都是和自己过,这就是婚姻的真相。如果两个人都带着浪漫主义进入婚姻,那么这桩婚姻一定是个悲剧,因为你们双方都还没有看懂婚姻的真谛。婚姻是一场修行,不是一场享受。

人生有三次大转折,每次都是一场大升级。1. 摆脱了现实对自己的束缚,不再为了钱日夜奔波,实现了物质独立、精神独立、人格独立,成为一个相对自由的人,开始思考精神方面的需求;2. 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和使命,就像刘翔找到跨栏、姚明找到篮球、谷爱凌找到滑雪一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其中,直至取得了不起的成绩;3. 看透了世界、生命的真相,走向了觉醒、“开悟”“得道”,能够从高维俯瞰众生。每一次大转折,都是生命自由度的升级。每个生命都会觉醒,只不过绝大部分人的觉醒只在临死的那一瞬间,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透人生的真相,但为时已晚。

共情的能力,也就是“同理心”,是指随时随地可以跟对方同频共鸣的能力。共鸣有三个层次,1. 情绪共鸣;2. 价值共鸣;3. 精神共鸣。同理心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慈悲心,因为你经历过很多苦,才能明白他人的苦,对他人的现状感同身受。众生皆苦。因为慈悲,所以更容易懂众生的苦;因为懂得,所以才能感化更多的人。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七)

《人间清醒2》以人生的三次觉醒为主题划分为三个篇章,第一次“见自己,可以明归途,所以豁达”;第二次“见天地,可以知敬畏,所以谦卑”;第三次“见众生”,可以懂怜悯,所以宽容。

每个篇章围绕该主题从不同维度和事物去阐述和分析作者的所观所想,引领读者通过对现象本质的剖析和思考,逐一解读我们和自己的关系、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以及我们和他人的关系,直指人心,引人深思。

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是,你知道的“答案”和“结论”太多了。事实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与技巧,其实并不属于自己。只有在某一刻,它与我们的经历结合,让门突然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它才真正成为我们的东西。

穷人关注的大多是日常选择问题,都把精力放在生活细节上了; 富人关注的是宏观的格局和趋势问题。

钱的背后是产品和服务,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钱自然就来了; 产品和服务的背后是人心,人心的背后赚钱的“道”,“得道”后赚钱就容易了。 没钱的时候,先把勤奋舍出去,机会就来了,这叫天道酬勤; 当机会来了,再把诚信舍出去,钱就来了,这叫诚信为本; 当有钱了,再把慷慨舍出去,人就来了,这叫财散人聚; 当有人认,再把爱舍出去,事业就来了,这叫厚德载物; 当事业来了,再把智慧舍出去,幸福就来了,这叫德行天下。

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往往来源于确定性,但是世界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 我们对自己越来越确定,就越不用担心世界的不确定性。

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 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

总之这是一本帮助你建立底层逻辑框架,学会如何做正确选择的书。作者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都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惑入手,帮助读者建立认知、拆解现象、看清本质、弄懂逻辑、学会实操。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带你看透事件背后的底层逻辑,构筑从认知到实操的个人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八)

先有人间清醒,才有人间值得,忘记从哪里看到的这句话,但是一直印象深刻,这句话也简洁扼要地点明“人间清醒”的重要性。

本书是多本畅销书作者水木然老师的作品,老师的《人间清醒》上市热销20万册,电子书在各大平台长期霸榜,这些归功于老师善于洞察事物运作的底层逻辑的能力和总结人类社会宏观规律以及生存法则。

全文一共分成三个部分: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也是人生的三次觉醒:见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开始自我审视和反省,可以明归途,所以豁达;见天地,洞察世界的真相,按照规律去做事,可以知敬畏,所以谦卑;见众生,接纳人性的弱点,开始理解并拥抱他人,可以懂怜悯,所以宽容。

以我目前能达到的境界,“见自己”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在这一章中,我们要逐步实现认知升级、认知突围和认知逆袭。在认知升级中,我真正切实地体会到了读书的意义:帮人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并提升认知,多阅读经典书籍、深刻文章而不是浅显地停留在知识快餐和由道听途说的内容、夸张的音乐和画面组成的流行短视频。

谈到名利,作者指出了人与人之间名利观差异的原因,有的人一生都在追名逐利,有的人众生淡泊名利,是因为每个生命的修行阶段不一样,谈泊名利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已经处于修行的后半段,开始追求精神体验,不断接近生命的超脱。而一直在追名逐利的人,还处于修行的前半段,计较得失,很难放下。所以名利观的不同反映的只是生活的态度,我们无权去评价他们的好与恶。

谈到表达,水木然老师传达了表达的最高境界,用你的态度、能量去感染别人,用你的语言振动频率去引发别人的共鸣,从而实现你的目的,不要再做一个用自己的话语去获取存在感反而让人反感的人了。

信息化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被爆炸式的信息裹挟,我们知道的“答案”和“结论”太多了,很多知识大咖事无巨细的分享省去了我们思考与吸收的过程,我们一味地享受现成的结论和道理,却忽略了每一条捷径的背后都有一个坑,别人告诉你的道理不是真正属于你的,只有自我揣摩并浮上心头的才是我们人生的真正答案。

随书附赠了《人间清醒》专属水木然金句手账和书签,非常精美。愿我们都能实现认知的决定与突破,促进个人不断成长与飞跃。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九)

《人间清醒2》

世界上最长的路,就是寻找自己的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开始内观自己。

所以我也会有意识的去看一些能带给自己成长的书籍。内观自己并不是那么简单。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有两种东西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无知。

在寻找自己的路上,如果有人指引,可以避免很多弯路。

正如作者水木然所说的,人生的三次觉醒:见自己,可以明归途,所以豁达;见天地,可以知敬畏,所以谦卑;见众生,可以懂怜悯,所以宽容。见自己, 原来只是第一次觉醒,可足以让普通人受益终身了。

这本《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共分了三个篇章,分别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每个篇章又由数十篇各个角度阐述该主题的短文组成。

作者通过对现象本质的剖析和思考,逐一解读我们和自己的关系(见自己)、我们和世界的关系(见天地)以及我们和他人的关系(见众生),直指人心,引人深思。

这本书随手翻开哪一篇章都是人生智慧,金句频出。正好随书附赠的本子用来摘抄。

当然如果你只是摘抄,而不去思考,就容易陷入作者所说的“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知道的“答案”和“结论”太多了!于是省去自己思考和吸收的过程。而别人告诉你的道理都不能真正属于你,只有某一天你心头忽然浮现出某个道理的时候,那才是你人生真正的答案。

人生是一场修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要做。

我们在“见自己”中发现自己的局限,开始自我审视和反省,期待无限接近“真我”。我们在“见天地”中洞察世界的真相,按照规律去做事,期待收获财富。我们在“见众生”中接纳任性的弱点,开始理解并拥抱他人。

认知决定高度,这本书帮助读者洞悉事物的底层逻辑和真相本质,实现认知觉醒与突破,促进个人的不断成长和飞跃。

书中抖落的金句,对我个人成长很有帮助,分享给想做人间清醒的你。

摘抄:

大事要清醒,小事要糊涂。在大事上,我们一定要多思考,多花精力;在小事上,我们切不可斤斤计较,要做到洒脱,难得糊涂。

市场的三次机会分别属于先行者、创造者和匠心者。

学会具备“强者思维”,改变过程才能改变结果。

一个人的能力结构由执行力、认知力和心力组成。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知道了求人不如求己。

因与果同时发生,知道和做到是不可分割的,觉察即改变,提出问题其实就是解决问题。

当你不再为了得到,而只是去爱;当你不再为了成绩,而只是去努力——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享受过程,尊重结果。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十)

《人间清醒 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一书帮助读者洞悉事物的底层逻辑和真相本质,实现认知觉醒与突破。从而实现个人的不断成长和飞跃。 分三个阶段论述了自我提高的过程,先是见自己,然后见天地,最后才能见众生。这三次觉醒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见自己,可以明归途,所以豁达。 见天地,可以知敬畏,所以谦卑。 见众生,可以懂怜悯,所以宽容。 见自己就是一个认知升级的过程。最快的途径必然是读书。作者也非常中肯,一针见血的将帮助人形成独立思考并提升认知的内容分成四个阶梯。第一是经典书籍,第二是深刻文章,第三是知识快餐,第四个是流行短视频。而当下最流行的就是知识快餐。言外之意就是没有什么营养,却更加易被大众所接受。

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互相影响,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你的姿态和态度决定了别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对你。 当认知提升到一定阶段后,靠自己悟出来的,是靠执行和实践逐渐摸索出来的。 见天地则是从钱的本质,房价的本质,人类的算法困境以及道德审判,文化与人性等大方向,宏观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独道见解。

一切偶然都是方向,只是你未曾领悟。一切局部的恶都是为了整体的善,一切局部的不和谐都是为了整体的和谐。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有一只无形的手叫天道,一直在维护着中 国的公 平,而中国又在维系着全 球的公平。 见众生,则是从人生的成长曲线,爱情与婚姻几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当一个人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时,就可以不断的往上走,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精进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而一个人要在最初阶段把最起码的礼义廉耻,行为习惯梳理好,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这个阶段往往听不懂深刻的道理,只要做一些很务实的事情,脚踏实地的前行。就可以了。 学习到的是知识,领悟到的才是智慧。 只有达到其知行合一的境界,离自己的真我就很近了,这就是一个人的成长之路,也可以说是修行之路。 本书可以说充满着无数的金句和哲理。作者确实是活的非常通透和清醒,是我等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十一)

一、这本书籍解决了我们哪些问题?解答了我们哪些认知的混乱?

苏格拉底说:人生就是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

所以,可见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度和生命质量,取决于他的选择质量。然而,生活、世界、关系、社会与我们每个人个体相关并且相互影响。它们是复杂的、多变的,作为个体的我们,如果是一种浑浑噩噩的蒙着眼睛做选择,幻想着自己的好运,能够让自己的每一次的人生选择都是最优选择,那结果一定会令人大失所望。而作为芸芸众生的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如何活出理想的人生、或者如何实现人生的逆袭?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而本书作者“水木然”认为,实现人生逆袭的关键就是提升认知。

我们可能在生活中都有许多的困惑,然而你的每一次认知提升一点、你就清醒一点、做出的每一个选择的质量就会高一点,每一个结果的质量都会更好一点,而人生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正向结果积累中获得大量的量变积累,发生质变,彻底的实现人生逆袭,这是必然性的存在。

你是否存在以下的困惑和问题?

- 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 强者思维和弱者思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 人生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 人生逆袭的核心和普遍路径到底是什么?

- 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赚不到大钱?

- 房价到底还会涨吗?房价在现阶段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 网络时代,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信息世界真的是一样的吗?“算法困境”是什么?

- 明知没有结果,还会选择去爱吗?

-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婚姻的真相是什么?

你都可以从这本书籍中寻找到新颖且深刻的见解。

二、这本书籍阅读之后,我联想到哪些有关现实生活、人生体验?

1.我联想到:“房价”的话题。最近特别是2024年,特别是重庆这个城市,中心城区的大部分房价都在呈现下降趋势,相比4年前,无论是公交、地铁中大多数人讨论的话题是买房子。而现在普遍都在说,如何转手卖房子的问题?或者不要冲动去买房子。除非居住需求第一,其他的投资价值完全没有必要。所以,我很困惑未来“房价”真的还会大跌吗?或者持平稳状态?

2.我联想到“幸福”的思考。曾经我觉得幸福就是消费或者等同于物质。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去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旅游我就能够幸福。我买一套新衣服、化美美的妆容、拥有一位理想的伴侣、拥有一套房子,我就是拥抱幸福。事实上,物质的东西的确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但是是短暂而有限,一个人能够活出一种“幸福力”,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拥有“幸福力”的人。认为幸福不是靠缘分,而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一种状态。内心幸福的人,无论到哪里,无论和谁在一起都幸福。内心不幸福的人,无论到哪里,无论和谁在一起都不幸福。幸福只跟自己有关,跟外界、他人无关。

三、这本书籍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如何围绕着核心观点进行展开?

这本书籍的核心观点,就是一个人越是清醒,越是能够拥有幸福和理想的人生。而整本书籍围绕“提升认知”达到收获更加清醒的人生方法论。从三个维度拓展我们的认知,这也是人生觉醒的三个维度。

1.认识自己

为什么我们需要认识自自己?应该说,当一个人愿意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时候,本质上就是一个疗愈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不断的成长,让我们变得强大,收获心理更加健康、快乐的自己。

2.认识天地

当我们看到天地的广阔。我们才会变得谦卑。本书天地的角度,包容钱的本质、房价、文化、道德等维度。

3.认识众生

当我们认识到地球人70亿人的五彩斑斓的生活方式。我们能够看到差异的同时也看到了共性。每个人无论处于怎样的经济水平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困境。我们不用羡慕别人的生活方式,会更加享受和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面对和我们不同性格、爱好、习惯、文化的人,我们也会选择包容。

四、这本书籍值得反复阅读和复习的精华笔记有哪些?

1.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钱可以让人觉悟。

赚钱是一种修行,谈钱是一种大爱。但钱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道”才是。

钱是一座桥,赚钱就是过桥。

过了桥去哪里?去拥抱“大道”!

“得道”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2.为什么越想赚越赚不到钱?

然而,人们总是把很多痛苦直接归结于没钱,这两个字真的是背了太多的“锅”。没钱是一种结果,它往往是由对“道”的认知不足导致的。人们往往只盯着有形的钱本身,而不去琢磨钱背后那个无形的“道”。

因此,绝大多数人的真正问题在于,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从不想长远的学习和提升,然后陷入一种越急于赚钱却越赚不到钱的恶性循环中。

钱的背后是产品和服务,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钱自然就来了。产品和服务的背后是“人心”,无论社会怎么变,人心不变。人心的背后就是“道”,“得道”后就很容易“赚钱”。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十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间清醒越来越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一句话,那么,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情况,花样繁多的名词和事物,形形色色的产品和关系,你是否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你是否能看穿当前的经济社会等现状,是否能在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是否能看破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背后的秘密。 本书将带领你冲破迷雾,走进各类事物背后的真相 ,看清楚困扰我们许久的各类事物背后的事物背后的秘密,实现认知升级,提高认知能力,增强判断力、理解力、洞察力,练就火眼金睛,学会思考自我、世界、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好的认识当今的各类事物和趋势。让你读完后感觉豁然开朗,打开新的角度看待世界。

本书坚持先总后分的原则,先介绍人间清醒的意义和本质,告诉读者人间清醒的本质在于提高认知能力,在于思维能力的锻炼,作者提出了人生的三次觉醒,第一是见自己,即学会认识自己,第二是见天地,即学会认识世界,第三是见众生,既学会认识他人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让读者了解认知,学会思考事物本质,学会不再单纯吃瓜,而是看看这个瓜的意义和这个瓜到底带来了什么。学会不再单纯快餐知识、碎片化阅读,而是能够深度阅读、深度思考。

本书随后开始分部分详细介绍,从人生的各种价值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类文化碰撞带来的影响和意义,以及一些事关衣食住行的事物背后的深刻内涵,作者带我们发现一些长期以来被我们忽略了的东西,让我们不再单纯沉醉于刷短视频的快乐,而是学会自己去发现事物,提升思维的高度,学会更深刻的理解哲学上所说的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发现到底有哪些事情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学会发现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间的规律,例如,我们从小学经济就知道价值规律,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价值规律是如何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而本书作者,就带我们学会自己去发现价值规律,学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规律,并且学会运用规律。 此外,本书作者还带我们学会避雷,例如,很多人喜欢奢侈品,总是被这些产品带来的虚荣感迷惑,那么,奢侈品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奢侈品真的好吗,它背后有哪些性价比和价值规律那,本书作者就以此为例,带我们探索这背后的秘密。 综合来看,本书十分全面使用,本书基本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教会了我们一些常见的事物背后的东西,也教会了我们如何自己去思考,如何学会自己去认识一个全新的事物。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十三)

2023年高考成绩已经陆续出炉。参加了15次高考的“钉子户”唐尚珺的高考成绩也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

据唐尚珺社交账号透露,自己考了662分,获得了高考历史最高分,但仍旧无缘清北。

不过今年唐尚珺也不再执着于考清北,而是决定结束高考之路,去大学读书。

早在今年之前,唐尚珺的不断复读就成为了众人热议的话题,有人说他不断高考就是为了赚复读费,也有人说他是为了梦想而执着。

无论是什么原因让他参加15次高考,都能说明他对一件事情的执拗。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钻牛角尖的时候,让我们执着于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然后原地打转。

每当这样的时候,都是我们自己关闭了大门,也关闭了通往未来的路。

作家水木然说:“世界上最长的路,就是寻找自己的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开始内观自己。”

当我们能够找寻到内在的自己,才能打开封闭自我的门,获得通往广阔世界的钥匙。

作者水木然在新作《人间清醒2》中,从“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三个方面洞悉事物的底层规律,让更多人看到问题的真相和本质。

当我们能够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自我认知,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

一、成长,不是听很多道理,而是总结道理。

水木然说:“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

其实这个世界上虽然有天才,但也仅仅是金字塔尖端的极少数人。大多数人的智力等天分都相差不是很大,但却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厉害的人比普通人优秀的秘诀就在于他们不是去听道理,而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总结来归纳出属于自己的道理。

一个人的成长,思考和总结是不能缺少的,如果想绕道而行,那只能掉入“快餐文化”的陷阱。

你一定也听说过“5分钟读完一本书”,“7天瘦10斤”,“30天练成一手好字”这样的“奇迹”?

这样的标签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想绕过一些“弯路”,直接走“捷径”。可是人生真的有那么多捷径可走吗?

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么多道理,学了这么多知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知道的“答案”和“结论”太多了,而规避了去经历去思考的过程。

我们学习很多名师的课程,以为可以把名师的精华思想直接收入囊中。却不曾想,名师的课程之所以被称之为精华,是因为有他的思考和吸收的过程让他获得了真正的智慧。

如果我们只是记录和记忆这些现成的结论和道理,却不去思考知识的背后逻辑,那么我们获得的所谓的“知识”,其实并不能让我们成长。

有智慧的人,不会直接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直接用,而是通过思考和总结,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二、我们被茧困住,而我们又恰巧是做茧的人

现在的大数据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只要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就能够被大数据捕捉到,最后通过算法把你研究透彻。

人类因为发明了算法,让很多领域都变得更加快捷、高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正在被算法捆绑住。

在各大外卖平台,都会有一种算法智能系统,可以全程捕捉所有流程信息和系统运行规则。

只要有顾客在平台下单,系统便开始根据订单的时间给你显示配送时间。然后再根据出餐速度,骑手接餐时间给你详细的配送路径。骑手走的位置、方向都非常详尽,真是做到了事无巨细。

对于骑手来说,也有很大用处。骑手可以同时接几单,系统会自动为骑手制定最优配送方案,让骑手更高效的送餐。

除此之外,平台还设置了一些等级规则,奖惩分明。

平台通过骑手的配送速度、售后评分等各项指标进行等级评级,评级高的骑手会获得一定奖金,而评分低的骑手还会扣除工资。

这些算法看似让企业进入一种顶级高效模式,但与此同时,也让服务于企业的人员变成了机器,不能接纳任何风险。只要人力不够高效,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所以这些骑手和所有被算法裹挟的人,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电闪雷鸣,都不敢有片刻的松懈。他们每天疲于奔命的工作、内卷,最后在疲惫中迷失自我。

我们人类看似是掌控世界的主宰者,但实际上也是被自我裹挟的承受者。

陆游在《剑南诗稿·书叹》中说:“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其实外面没有别人,困住我们的也永远是自己。

三、能让自己幸福的人,只有自己

唐尚珺希望高考能够给他带来幸福,一朝功成名就,就永远光耀门楣。

适婚年龄的人希望婚姻能够给自己幸福,从此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居无定所的人希望房子能够给自己幸福,从此安家立业,稳定幸福。

可是当我们期待从外界或者他人那里获得幸福时,往往是不确定的、不可靠的。

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我们只有自己养成“幸福力”,才能源源不断的给自己带来幸福感。

幸福力是什么呢?

其实幸福力就是一种习惯和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心智。

内心幸福的人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阳光。不幸福的人走到哪里,哪里就遍布阴云。

世界上没有无所事事的人生,只有积极充盈的人生态度。如果内心贫瘠,那么换一万种人生也是乏味。

作者水木然在书里说:“人生最难得的,是在你看透真相后,还能守住那颗初心。忘掉真相,回归初心,你就彻悟了。”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真正做到大彻大悟,但是在有限的生命里,静观自己,外观世界,多观众生,才能洞察出人生的真相,彻悟人性的真谛。

在观自己时,打开自己的局限,反省和审查,慢慢和“真我”接近。观世界时,按照世界的规律去行事,收获属于自己的财富。观众生时,理解和拥抱这个世界,最终和自己和解。

三毛曾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横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我们终究是走在自我救赎的路上,然后才实现人间清醒。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读后感(十四)

(图片来源:当当网)

什么时候开始,一个人才能算是真正到了人间清醒的状态呢?

我想,大概就是从某一次的看见自己开始吧。

年少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用“意气风发”来形容朝气蓬勃的少年人。确实,当我们身处那样的一个阶段,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意气风发的,哪怕表面看不出来,谁人的心里不都觉得,未来尽在脚下。

可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一切好像不行了呢?是中年危机的出现,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处处碰壁,又或者是一次又一次的心不遂人愿呢?

可曾,在某一个瞬间,你有想过,其实这些都是人生的常态,只不过是曾经的你不曾直面而已。

就像水木然老师在《人间清醒2》这本书中讲到的,这是一个人人生必经的三次觉醒,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然后才能真正的见世间所有的一切。

在这本书中,水木然老师通过自己对于世间万物运作底层逻辑的洞察,总结出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把我们每个人与世界一切的关系进行解读,引领着读者慢慢地突破自己认知,实现人生的成长。

(图片来源:当当网)

01 见自己,明归途

近几年我们经常听说的一句话便是:“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

我挺喜欢水老师对这一事件的解读,因为那是别人总结出来的道理,他不属于你,只有某一天你心头突然浮现出某个道理的时候,那才是属于你的人生答案。

是啊,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看着别人的生活,别人的世界,然后一直追问着,为什么我没法和他一样呢?

其实,仔细想想,怎么可能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毕业后出来工作了,虽然曾经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因为某种原因在一个地方遇见了,然后就能从此定义这群人以后的人生轨迹都是一样的吗?

我觉得很难吧。就好像高考,来自天南地北的学生考进了同一所大学,有的人是因为考砸了才进来了,而有的人则是超常发挥进来的。我们能说此后他们就在同一水平线吗?

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别人人生里的某一个面,却总是习惯性地以偏概全地觉得,他的人生就是这样。

可是,在此背后,那些你不曾见过的很多面,却总是被别人习惯性忽略,然后固执地不去细看。

就好像看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一样,当你看到一个人在同一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其实你不必去纠结为什么他突然变得厉害了,而是应该想想,为何你还是在原地踏步。

我想,当我们把目标放在自己的身上时,你也能在前进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自己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追求。坚持走下去,你也会越走越快的。

所以,见他人不如见自己,深层次地自我剖析,可以帮助我们越来越明白,未来的路该通向何方。而不是今天听这个说一句,明天听那个人说一句,到最后,寸步难行的你却选择抱怨,为什么别人是骗你的。

(图片来源:当当网)

02 见天地,知敬畏

作者在书中讲道,很多人都觉得,我们人生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跟钱有关系的,因为没钱,所以都是事。也总想着,要是这个时候有钱了,那都不是事。

这种心理的背后,其实是他们对“天地之道”的忽视。

“道是什么呢?”是天地原理,是规律,是趋势,是包容,是开放,是价值,更是大爱……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不是这些,却总是心心念念地想着,我只想要快速赚钱。这也反映出当下很多人的状态,只追求当前利益,而忽略长久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

中国人有句古话说:“富不过三代”,其实并不是说富裕的家庭三代后就会消亡,而是因为在富裕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家风和家教,慢慢地子孙后代就会滋生出散漫,懒惰的习性,可想而知,哪怕家财万贯,早晚也是坐吃山空。

就像作者说的那般,人们总想要获得很多钱,却从来不去思考,一个人想要获得这些金钱,他自己本身必须要具备的智慧、品行、贡献,从天地众生来看,换句话说,你得不到,是因为你不配。文雅一点就是,我们一个人得到多少,得有与之相匹配的德行,“厚德载物”四个字估计就是最好的阐释。

大多数的人,不知道天地之大,所以在对人对事对物的时候,总是少了敬畏之心。总想着,为什么自己总是得不到,为什么别人就得到了,可是却从来不去想,日常生活,每一个生命的瞬间,你是否已经做了那些符合天地大道的事情,让你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就好像买房这件事,我们总是在说房价,为了给自己一个买房的理由,当别人问他说,为何你会选择在此时买房呢?有些人会直白地说,因为我想买,我也不觉得未来的房价会下跌,我觉得此时的房价是合理的。

从他的说话方式中,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回答问题的出发点都是“我”,却很少涉及对当下行情的分析,也不曾有过对相关政策的解读,那么,未来的一切,只能还得是“你”来承受了。

当一个人的年纪逐渐上来之后,不妨学着跳开当下的你,把自己放到天地之中,或许你便会明白,天地之大,人之渺小,所以凡事须存敬畏之心。

(图片来源:当当网)

03 见众生,懂怜悯

看到“众生”二字,很多人便会想到佛教讲究的“众生相”,其实也可以这么去理解。

年少的时候,我很少去了解这些佛教或者禅宗的信仰,总觉得,它们始终是我们历史的存在而已。

近几年练字的时候,却发现,原来在那些经书之中,却早已言明了很多道理。之前在抄写《吉祥经》的时候,说到了“何为最吉祥?”

从自己,身边人,父母,以及我们如何做人,应该远离哪些人,都说得明明白白的。简简单单的字的背后,原来是流传几千年的做人智慧。

所谓众生相,爱、恨、离、愁、贪、嗔、痴,都有吧,我们也可以在很多人身上看到这样的表相,这便是众生。

所以当我们生命中出现其中一种类型时,其实不必太纠结,都是正常的存在。

只不过,年少时的自己,却一直看不破这一层表相,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总是执着于人性的种种。

后来,我终于也能够慢慢做到:“我虽然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这样子,但是我懂得,这就是人性。”

再后来,当这样的人再次出现时,虽然短暂的是一段时间会很难受,但是却也学会了拒绝,因为那是他的相,我不能让他们影响到了我。我能做的便是时刻提醒自己,尽量不要让自己也有这样的表相。

见过了众生,我们才能明白“众生皆苦,唯有自渡”。所以真正厉害的人,他们从来不渡人。谁也别太高看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没法随便改变一个人。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的是清醒。如何才能清醒,那就是我们要学会看破世界万物的底层逻辑,然后看懂这世间的顶层认知,这样才能一点一点地成长,然后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人间清醒2: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

6.2

水木然 / 2023 / 浙江人民出版社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