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读后感》一文探讨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与成就,强调了历史背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通过回顾经典作品,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感受到文学在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篇一)
从轴心时代百家争鸣奠基的传统中国文化的根源与精髓之后,文学的发展一直都没有停下过它的创新与超越。而净中国文学置于世界文学的大框架中进行梳理与阐述,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过往大多的世界文学史与世界通史中,都有意无意的将东方的文学与艺术排除在外而没有共同叙述,然而艺术与文学的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融合的发展之路,东西方的交流与进化中,文学的融合与借鉴同样值得重视。
张隆溪是世界级华裔学术大师,对东西方的文学造诣研究颇深。本书从先秦时代的传统文本起始,用历史线的进程串联起各个时期文学之路的巅峰与代表著作,以及其深远的影响与对政治,历史的走向,文人品格的追求等。
这本文学通史课的新颖之处,在于视角与立意点的不同。通过对各朝代中国文学经典作品的深入解析,将一些具体作品的内涵与复杂的人物关系进行考证细分,从美学哲学等思辩的角度进行展示。同时将一些影响西方文学的作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许多具有东方哲学的中国文学,影响了西方各个时代一大批的作家。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显得尤其可贵。
本书还有许多的中英对照,把中国文学的佳作翻译为英语韵文,可以进行对照阅读,感受不同语言的魅力。
即然是通识课,那么概览的综述总是会有些遗憾与意犹未尽之处。如果对某个时代的文体与经典作品感兴趣,也可以自己找来细读。本书的学术价值与视角方法,还是值得赏析与学习的。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篇二)
提起文学,我们会想起来各种网络文学,像霸道总裁爱上我,再或者各种修仙文。我就喜欢看天道图书馆等修仙文,还有各种恐怖小说。给人感觉相当于辣条,吃起来特过瘾,而且对身体没好处[笑哭R]。 那么,像月亮与六便士,人间草木,茶花女,城南旧事等小说,便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了,虽说有各种复杂的心理描述,最难理解的便是法国的天马行空意识流的追忆似水年华。 那么纯文学的意义在哪?我觉得首先便是修养身心,体会不同作家笔下所描写的人生经历,也是和他们面对面对话的一个过程,其次,便是对个人素养的一个修炼。对人生,生活,爱情等,有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最后呢,则是一个民族的底蕴,从周朝时期的《周礼》,《易经》,春秋时期的《论语》,百家学说的著作,到近现代的《蛙》,我看过的最新出的《一半诗意,一半烟火》,文化底蕴就以此而逐渐体现出来。且文学对于一个城市影响巨大,看过了《雪国》,了解到了北海道如诗如画的雪景,看过了《绿山墙的安妮》,对爱德华岛的温馨充满了向往。 而这本《中国文学史》,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从西周到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诸子百家,唐宋八大家,程朱理学,辉煌的唐宋诗坛,随着书本的翻动,跃然纸上。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读书 #分享好书#书籍 #文学#创作 #当代文学小说#中国文化概况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篇三)
一开始我并不理解张隆溪先生何以用英文写就《中国文学史》,但其中译本序中关于“世界文学必须是超出文学作品自身本来的语言文化范围,被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读者阅读和欣赏的作品”这一概念,令我转瞬之间豁然开朗。 张隆溪,一位享誉国际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者,他的学术生涯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文学与文化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故而被誉为“中西方文化的摆渡者”,他的文学功底与文化水准自然不容小觑。 回归文本,既是中国文学史,本书自然以大禹治水、仓颉造字等先秦时代神话传说为开端,又谈及《诗经》《楚辞》等中国古代文学典籍,并简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盛况,是可谓脉络清晰、言简意赅。 及至秦汉魏晋,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汉赋”应运而生,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通史文本顺时而出,此后的政治分裂则催生了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以及以陶潜为代表的田园诗派。 托以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文学大繁荣,诗歌由初唐起便迎来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的哲理诗,以张九龄、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以及大唐双星李白、杜甫的传奇故事,皆衬托出彼时文化之盛况。 继唐诗之后,宋词一跃而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座高峰,当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生息了雅致细腻的晏殊、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情意绵绵的柳永等极具个人魅力的词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才华横溢的贤者更是将宋词推向的高点。 南宋时期局面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增长,深受江西诗派影响的范成大、慷慨衷义誓要收复国土的陆游、气势磅礴豪放自如的辛弃疾等,以诗词表达自己深切的爱国情怀,将南宋文学推向又一波高潮。 此后以关汉卿为代表的元曲,以马致远为代表的散曲,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明清小说,更是屹立文坛而不倒,为我们所熟知甚至屡屡改编为影视剧,这些文学作品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达到了顶峰…… 总的来说,《中国文学史》以时间为经纬,融文学历史之叙述与文学作品之鉴赏为一体,在向我们展示华夏五千年历史文化之丰绩的同时,又将中国文学名篇佳作译为英语,实可谓中西方文化的摆渡者。各位爱好历史文学的书友,莫要错过这等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