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讲述了一颗自由的心的故事。文章通过描述心灵的自由和坚韧,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心灵的离奇旅程,让人感悟到自由的珍贵和力量。文章寓意深刻,令人深思。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一)
有人说:“摆脱他人的期待,勇敢追寻自己所想要的。”而当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的时候,我们的心才会是自由的。但是很多时候,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难免会被各种俗事所羁绊,内心纠结不已,无法获得真正的平静。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加向往自由的生活。 但是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呢?有的人认为时间自由了,就是真正的自由;有的人认为只要能逃离现在生活的地方,赶赴诗意的远方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只要有钱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就是自由........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 那些仅仅是表面上的自由而已,真正的自由是源自内心的。正如中央电视台记者王鲁彬所著的书籍《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所写道的:“如果心不是自由的,哪里都是牢笼。” 书的作者王鲁彬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是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北京市东城区青联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藏语基地班)业界导师,主要从事走基层、社会调查、人物特写等深度报道,曾报道11集《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记》走基层特别报道、《老树画画:春天的花与画》《关注长城保护》等数百条报道。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主要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以梦为马,自由的人生不设限;你有自由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过你想过的生活;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如果心不是自由的,哪里都是牢笼;去自由地生活,自由地爱,自由地写。 在书中,你会看到一个不畏艰辛、披荆斩棘的小姑娘的成长历程,也会看到一个因自傲自负而被人孤立的女孩;你会看到曾经为了给孩子筹款治病而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人肉沙包”爸爸,在逐渐淡出世人的生活之后,又是怎么一番情景。 阅读《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的过程中,你会看到很多很多温暖人心的故事,你会看到别人人生中的不容易,你会通过作者笔尖的字字句句,读懂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你会明白,原来,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这个世界可能是灰的。人心是复杂的,好坏皆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依然相信美好的还是多于丑恶的,我们要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做出合适的选择。 你会知道,命运本就不公,每个人自打出生就是不同的,你要做的不是哀叹命运不公,而是要学会在既定的现实条件下做出最合适、最恰当的调整,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你会突然读懂,每个人都会有所希冀,一个甘愿奉献一生,不图名不图利的人,可能会图一份人世间的感情。而如果这份感情不能以一种具象化的形式出现,付出的人难免还是会失落。 你会释然,在这个世界,我们都会被人所伤,也会伤害到他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价值体系是不一样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说的就是这个理。 你会知道,在这个纷纷扰扰尘世间,即使我们渺小得如同一粒尘埃,但也都有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和追求,你想要的,你尽管勇敢去追寻就好,千万别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漫长的人生中,陪伴你时间最长的只有你自己.......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二)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是风,生活是草,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等到真正一个人在社会开始打拼之后,才发现,我们自己才是草,只能在生活的风中独自飘摇。但就算是草,也要做生命力最顽强的草!
很惭愧,读了这本《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才第一次听到王鲁彬的名字,但只要读完,相信你也会和笔者一样,哪怕之前对这位央视才女美女(真的是优雅的美丽)记者一无所知,也一定会成为她的忠实拥簇。通过书,我们也相当于是翻开了她的履历,如今经历良多的她已经是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业界导师,代表作11集新闻专题节目《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记》荣获众多央视大奖。而且,还是丝毫没有娇气,热衷于深入农村、挖掘底层新闻,拼命三郎名副其实。
虽然也算是个人成长故事随笔性质的文章,但绝不能把其中的内容与当今文艺青年的无病呻吟划等号,毕竟,在这样的社会中,没有人愿意挪出自己短暂的休息时间看你花前月下舞文弄墨,从文艺中写出对生活的思考才是最关键的。所以在王鲁彬老师笔下的57篇暖文中,从她毕业到成名这一路的艰辛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从她所经历的每一天所遇见的每一个人当中触摸到生活。
她在农村蹲点拍摄了好几年征地拆迁的特殊经历,其实真的真的很打动我,我自认为没有这样子的勇气与毅力。那段时光很难熬,底层的复杂情况更是让工作陷入停滞,如果是我,我想我在焦虑至死以前应该会放弃。但是,她一个女孩子咬牙坚持住了,抛却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做好眼前每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静待绽放,这一切说起来容易作起来着实难。是啊,为什么大家总是在焦虑,难道不就是因为没有接受自己只是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平凡的一员吗?其实,踏踏实实平平凡凡的生活也闪烁着人生的美好,这个世界上有把赚一个亿定为小目标的生活,也有因坚持每天把工位打扫得干干净净而心情愉悦的生活,他们因为忠于自己的职业自己的良心而内心充盈。
王鲁彬老师的文字温柔却警醒,告诉我们,生活是一个具体的过程。大家总说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厌倦,期盼邂逅一场华丽的冒险,可自己所处的生活不就是一方最好的冒险舞台吗?之所以厌倦,那是你的心不再激起一丝风浪。放弃现在疲惫迷茫的生活很容易,可是把偏轨的一切推回正确的位置,拨散云雾重见阳光才是最困难的,但也是最有价值的。与其每天跟着毒鸡汤喊口号,不如从明天开始,给自己打打鸡血,再试一把,多看看文学与艺术,多学点想些东西,最后,我们无法改变世界的浪潮,但是咱们自己的生活之潮该流向哪方,咱们自己决定吧。
我们都是风,要自由地去翱翔,我们要做的只是去做!她说写下这本《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不想改变世界,只想温暖你”,我想,她做到了,我的心有东西在融化着。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三)
人类向来热爱自由,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未曾改变。
战国,庄子著《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他认为,就算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也恃于海运,称不上自由;与惠子的“有用”、“无用”之辩,则说明了不为世所用才能自由;可见,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东晋,诗人陶渊明作《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骛。
宋朝,僧人释心月写《示圆阇梨偈》:“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衣食住行累身,七情六欲劳心,摆脱重重桎梏,方能得大自在。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匈牙利革命者裴多菲领导了布达佩斯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后来演变成伟大的爱国战争),后于1849年在疆场上壮烈牺牲,时年26岁。他生前曾作《自由与爱情》直抒胸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时隔不过百年,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于重庆狱中写下《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而我们何其有幸,生逢盛世。2015年2月4日,一款名为Keep的运动健身APP正式上线。一时间,“自律给我自由”的口号刷爆了QQ、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平台——自律本就是反人类的,而世人都渴望自由;可只有当你自律了,你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身体的、心理的、灵魂上的。
央视记者王鲁彬在《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里说道:“儿时,自由就是无所顾忌,放飞自我;后来,自由是勇敢地追逐梦想,不给人生设限;如今我认识到,自由就是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自由不只是一种形式和外在,而且是无论身在何处,内心都是自由而真实的。……多少人努力合群,人群中却倍感空虚;多少人心向远方,却一直原地徘徊;多少人渴望出众,却将自己困在庸常之中。拥有一颗自由的心,人生才能绚丽突围。”
在《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中,王鲁彬回忆了自己面对文理分班的随波逐流,大学时期的厚积薄发,先后进入央广和央视工作的拼搏、坚持与迷茫……经历过那一段段或孤独或挣扎的时光之后,终于收获了成长——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你就可以到达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四)
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妈妈的一个在外地的闺蜜带着她儿子来我所在的城市旅游。她儿子读高一,充满稚气和对未来的憧憬,我问他,你以后想做什么工作,他答说想做法医,因为觉得法医工作很神圣,可以惩恶扬善。之前我做大学兼职老师的时候,教过一个音乐专业的班级,我曾问我一个学生,将来毕业了想做什么工作,她说想开一间咖啡馆,想去大城市闯荡,想自主创业,趁年华未老。我的一个男性朋友,我曾问他,他的梦想职业是什么,他说是做个工匠,做些修修补补的活,因为喜欢鼓捣小东西,他是个特别温柔而有童心的人。然而,最终,他们都没有从事梦想中的工作,成为梦想中的人。现实的力量有时候太过强大,强大到让人无法抵抗命运的裹挟,有多少人屈从了现实,将梦想埋藏心底,甚至将梦想的肥皂泡戳破。能够保有童心追逐梦想的人,是幸运的人;能够坚持梦想、不懈努力的人,是幸福的人。
王鲁彬就是这样的人。她追逐梦想,憧憬自由,听从内心的呼声,在人生中几个重要的节点上,她都作出了合乎内心的选择,哪怕长路漫漫,哪怕荆棘丛生,哪怕困难重重,她坚定勇敢,向往自由,不后悔、不放弃,沿着自己选定的目标一直走下去。
王鲁彬是央视才女记者,在她的首部随笔集《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里,她分享了她的成长历程,从高中的文理分班,大一时候的军训,到大三时候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毕业时放弃已经到手的工作岗位,挑战未知的中央电视台工作,再到没日没夜的新闻编辑,随后又转岗成为一名记者。一路走来,她从迷茫、犹豫、未知,走向了淡定、从容,坚毅。从她真诚的文字里,你能与她一起感同身受,她有过动摇、有过孤独、想过放弃,迷失过、抱怨过、崩溃过,但是,每一次选择的关键时刻,她都坚守本心,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向着梦想的方向不断努力前行,最终成为了她自己,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鲁彬是个向往自由的女孩子,真诚善良,聪明勇敢。从她的经历里,我们总能发现自己的影子,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总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成就不同的人生。因为年轻、充满梦想,所以她愿意去挑战未知,体验不同的生活;因为自信、勇敢坚定,所以她愿意去披荆斩棘,从头来过。特别佩服她的勇气,在稳定和未知之间,她选择未知,这也注定了她将拥有不平凡的经历和感悟。她放弃央广的岗位,选择去央视,让我想起那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是的,她选择了奋斗,选择了更契合内心的电视新闻,于是,她有成为了一名记者,沉下身子到基层跟拍两年,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和斤斤计较的小市民面对面,才有了《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记》这样贴近百姓生活、真实、接地气的作品。作为一个新闻人,她有她的职业责任和使命,她期望报道的新闻能展现最真实的国情,不是政府或者百姓某一方的代言,而要中立不偏颇、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她也是一个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所以她的新闻作品有人性、有温暖,让人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鲁彬是个情感丰富、善于思考、有主见的人。每一种职业,从事久了,常常会产生职业倦怠,会迷茫不知所措,会找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鲁彬也不例外。她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新闻编辑、工作热情开始逐渐减弱、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之后,开始感觉迷茫了。于是,她暂时放下了工作,选择去旅行,感受不一样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放空自己的身心,寻找人生的意义和方向。“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有时候,我们需要远离自己固有的生活圈子和思维方式,从迷雾中退出来,才能看清前方的路,这就是读书和旅行所起的作用。
追求梦想,向往自由,听从本心,希望我们都能像鲁彬那样,做一个勇敢的逐梦人。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五)
刚拿到《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这本书就发现里面的贴画,一开始还不知道这贴画的缘由,后来才知道是老树的有关自由和生活感悟的画作。 每个人对自由的理解不一样,有人认为是身与心的平衡,也有人认为是真实而又笃定内心世界,因为这样才能去到更远的地方。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这本书讲述作者成长过程中亲身经历的故事,分享了作者在不同阶段对自由的理解和所见所想。作者温暖而又真挚的文字打动了我,这些故事里仿佛也有自己曾经的身影。 作者王鲁彬,中央电视台记者。北京市东城区青联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藏语基地班)业界导师。 代表作11集新闻专题节目《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记》,曾获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题报道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地方记者部年度最佳节目。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忠于内心勇敢追逐。 作者在书中讲述自己上学时因为在意周围人的眼光,而放弃了更具有优势的文科选择并不怎么喜欢的理科。也曾质疑自己学理科的意义,因为那并不是她想要的,但是却不得不死撑。这个故事相信能够引发很多人的共鸣,因为很多人也曾是她。 再比如她初进央视实习,经历了一段魔鬼训练,每天基本都在路上,不停地忙碌,有时候一天要拍三场文化活动。 作为一个新手,她拍摄总出状况,写得不够快,编辑得也很慢,制作完新闻经常已经凌晨两三点了。看着满天的星光和安静的央视大楼,就会觉得特别孤单和迷茫。有一次胃疼到了极点,可是片子还没有编辑完,只好一直忍着,爸爸打来电话也不敢接,怕拿起电话就会控制不住眼泪。凌晨回去的时候,坐在出租车上哭了一路。 历经种种,以为自己有留下的机会的时候,却几乎所有人都跟她说了“NO”。很多实习生陆续都走了,最后只剩下她一个人。
当时报考一家新闻社并取得第一名,人事部告知她可以留下来的时候,她动摇了。面临选择是该继续坚持留在这里还是去新闻社,她内心也有过挣扎,最后还是愿意听从内心,选择了坚持,最终如愿。 曾听过一句非常有力量的话,“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选择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有义无反顾的勇气去追梦,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未来的日子里敢于挺过迷茫、孤独,抛开世俗的衡量,终将发现它是我们前行路上的一束光。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中作者经历时两年多在农村蹲点拍摄北京大兴区关于新建机场的拆迁问题。一开始没有任何的官方消息,对她和搭档而言一切都是未知数,他们能做的只是不间断的记录,收集更多相关素材。
两年多的坚守,采访期间困难重重,面对村民的不配合与阻挠,甚至被他们当做骗子,她积极调整状态及与村民的沟通方式,争取找到一些头绪,为采访做好有利的准备。拍摄过程中有过争吵,有过哭泣,有过对未知的迷茫,然而这些并没有使得她放弃,反而让她更积极的去协调解决问题,才有了后来的拍摄顺利。 两年半的时间见证了她的苦心付出,记录了很多珍贵的素材,同时经历了一段艰难孤独的时光。 不管是爱贪小便宜却在拆迁中让给弟弟一百万的老马,还是南极村谨小慎微在跟作者三次吵架后待她如亲侄女的村书记,我们都能发现他们隐藏在粗浅外表之下人性的光辉。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中我看到的作者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追求梦想,为之努力着、坚持着,哪怕前路是个未知,也依然不放弃。 王鲁彬说:“如果心不是自由的,到哪里都是牢笼”。自由就是不给自己设限,忠于内心勇敢追逐梦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他人的期许或是随波逐流。 作者追梦路上的亲身经历,所闻所见都在告诉我们:想做的事情就要去做,遇到事情也不要自怨自艾,而是要尽自己最大力量去改变,只有亲身经历与体验,突破自我,才能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六)
走着走着,人最容易丢失的是自己。慢慢地复制着他人的轨迹。一日复一日,忙忙碌碌的自己,貌似到头来,自己还是一无所有。人活一世,理应对得起自己。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应该有自己不同于人的一生。
“行尸走肉”这个词,从字面上来看是说走动的尸体,活动的肉体,犹如死人一般。也指没有生活理想,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简单来说就是每日混吃等死。小时候不太明白,得受多大的伤害才会是对生活失去的失望?对生活失去人生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慢慢地改变,慢慢地成长,渐渐地自己也能领悟到为什么有些人会有这么一种生活状态。追根究底,是因为大家把心弄丢了。
常言道:生命是一条单向的旅程。每个人最终都会有一个终点。但是在整个旅途中,风景就是各异的。在人生的这次的旅行中,我们是否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采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握在自己的手上,是想体验斑斓多姿的人生,还是平平淡淡地日复一日的活着?皆由自己。今日有幸看到《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这本书,更是让我醍醐灌顶。这本书,是由中央电视台记者王鲁彬所写。书中写了作者读书时的心路,同时也记录作者采访时的故事,写得深入浅出。通过写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让读者得到启发。
怎么创造自己人生?首先书中有讲到:以梦为马,自由的人生不设限。人一旦有了梦想,就像是深山迷路的孩子找到归家的路。有梦想了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是自己想做什么。在追梦的过程中,要看清自己的内心,要学会勇敢地做自己。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大多数都是在他人的注视下生活,渐渐把最本真的自我丢失了。就像书中有说到,自己的梦想当一名记者,自己也比较喜欢文学,学文对于高考也是更加有优势。可是作者在高二选科分班时,因为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被迫出局,所以选择留在理科班。最终导致自己心里在质疑学理科的目的,更是没能读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漫漫人生路,陪自己到最后的还是自己,应该从自己“心”出发,听从内心的声音。
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吗?《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里面有句话:有两件事绝对可以改变人生,不顾一切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能力,它们源于爱和信仰。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天马行空的空想主义者。有很多梦想,有很多理想。但是自己缺乏勇气和坚持。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出状元,可是真正做到行业的佼佼者又有多少人?人都有这样的心里,面对一件事情,往往是看得到了希望才会坚持,却不知是坚持了才会有希望。作者在实地拍摄新闻专题节目——《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记》时,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以及质疑,当地书记的不配合等因素。在当时新机场征地拆迁还有可能只是子虚乌有的情况下,作者一切努化为泡沫。在这样种种的压力下,她们选择坚持下去,最后得到了好的效应。试想,假如当初她们放弃,这一切都结果就不一样了。人生也是一场孤独的旅程。有些路,必须是自己去行走。找到自己的梦想,按照自己的计划,不懈地努力。在迷茫时,或者筋疲力尽时,告诉自己要坚持,再坚持。最后,我们才能获得自己不同凡响的一生。
生命可贵。我觉得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对于仅有的生命,我们理应认真负责。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做最舒心的自己。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七)
深更半夜,无意睡眠,百般无聊中刷刷微博,突然几句话印入我的眼帘,让我心跟针扎似的难受,仿佛有千斤中的石头压在心底。 “人删你的时候,系统不会告诉你,因为怕你伤心。 你删别人的时候,系统会问你确定吗? 因为怕你后悔。” 这是说网络时代,社交软件删除好友操作的问题。犹记得一个书友说过类似语言,据说曾经问她许多话题且寻求帮助的一个书友突然拉黑了她,当我真实感受时,心里也是同样的憋闷慌,自然也能感同身受了,网络时代的帮助也许只是涉及发几个消息,因为自由简单所以往往不被珍惜。 我的一个学生家长也是寻求各种帮助,每天爬楼看她私信我的消息都得马不停蹄,突然一天发现我被拉黑了,犹如历经千辛万苦爬山原以为到达封顶,最终发现不过是一厢情愿还在底峰。我为何想起这件事,只因花了许久看完手中这本《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书,感叹也许网络时代的我们都是如此,每日追求着上进,偶遇虚拟世界里能够对他人有所帮助的情况,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帮助,自由的表达着内心的所思所想,来的容易不珍惜的也理所当然。 如果还遇到网络世界需要帮助的人,不谈金钱,只是认知,我还会义无反顾的告知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还会坚持自由的告知我所知所想,正确与否不去技巧。身无法自由,就让心自由吧,拥有一颗自由的心,人生才能绚丽突围。 这本《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是在读清华大学研究生王鲁彬编写,中央电视台记者的她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编写了这本书,在这凡尘俗世中,看看这本书,走进作者的分享,心是自由的万事皆有可能,还因为相似的经历,同在北京上大学工作。 以梦为马,自由的人生不设限 北京,这个几乎所有人在这里都可能被称为北漂的地方,我也一直坚信着所有的梦都能在北京实现。一样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的高中学校影响着选了理化,实则喜欢文科。好在大学我来到了那个传说中北外,成天不是泡在学校图书馆就是国图,也许某个时空下我和作者还巧遇过。大学的生活是历练,是追逐自己的梦,因为北京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我们的期待,愿望,付出都有可能得到回报和实现。 “无论有多累多难,可以理解,但绝不是做不好的借口和理由” 这句话一直以来也是我心中的哏,工作累了,生活累了,经常会发脾气,很多时候自然会影响到不该影响的人或者事物。也是经历过像批评作者的那个记者一样的人了,才明了一切都是借口,不应该要求别人理解,尤其是工作。 “当你找不到方向时,就去读书,或者去旅行,相信一定有用” 不知道是懒惰还是性格限制,工作后我很难有那种敢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勇气了,结婚有孩子后更是如此,于是方式困惑亦或是迷茫时,我都会在书中找到方向。曾经有段时间很抑郁,看了很多心理书籍,励志鸡汤,不夸大的说,书本却有好处,就像智者一样告知你如何走出泥潭。 2.你有自由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过你想要的生活 关于老树,在2018年年底才走进我的视线,对于此事一直是我后悔莫及的事情,也许是习惯,也许是粗心大意,反正有意无意的我总是会忘记书名,地名,人名,等名字,就像当年微信大火了好几年后,我才后知后觉认为该下载个微信了。 老树的画作,让我有种岁月静好,随性自然。作家榜的很多经典书籍也都会有他的画作,在那里你真能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在北京同样十几年,经历很多,也会感慨北京发展如此迅速,让很多外地人迫不得已离开。但是不能否定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城市,只有他可以包容所有。很多时候我也很想家,但是打通电话除了指责还是指责外,让我对原本家乡的思念瞬间消失。离开北京的一年,时常想起这个塑造了另一个我的城市,他还好吗? 还有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如果心不是自由的哪里都是牢笼,以及去自由的生活,自由的爱,自由的写。每一个王鲁彬老师的亲身经历,亲身感悟都在教会我,如何顺应内心。 我不是一个看书容易伤感的人,但看了《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心绪不宁,回想起很多往事,反思了很多现事。所以相信文字的力量,我用文字记录下来,自由的顺应万事。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八)
“他们说很难,他们说很累,想必是这样的,但我也应该如小马过河一样,必须自己去蹚,去经历。” 这是《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中的一段话,我很喜欢这句话。他们说的都是他们的经历,我们只能隔岸观火却不能感同身受,所以顺从自己的内心去做,或成功或失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曾经历过,感受过,这一生会少很多遗憾而充满更多的意义。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这本书是一本励志书籍,作者通篇用真实的经历、细腻笔触、温暖的文字和浓浓的感情来为我们娓娓道来,拥有一颗自由的心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作者王鲁彬女士,中央电视台记者,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在读,北京市东城区青联委员,北京市大兴区青联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藏语基地班)业界导师。代表作11集新闻专题节目《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记》,曾获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题报道一等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地方记者部年度最佳节目。 她在小学三、四年级时从小镇的学校转入市里的小学,刚转入第一学期,就被老师亲自任命为班长,因为老师看出她当机立断、有别的孩子没有的果断和主见。 她在小学六年级到初一的那段时光里,开始在老师的爱戴和同学们的追捧中膨胀,变得叛逆,终于在初二时成绩一落千丈,失去了一切的光环,但是她没有因此而堕落,反而开始反思自己,最终摒弃恶习重新回到了原来的高点。之后她总结说:因为有颗成熟的心,让自己在痛苦中屹立不倒,其实也是一颗睿智的心让作者没有继续沉沦。 她在高中时由于太在意别人的目光,而选择了自己不擅长的理科,从而考入一个不理想的大学,所以她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遵从自己的内心。 她在大学期间用书籍来抚慰心情的低落,用实力来赢得舞蹈社团的认可,用付出与等待来迎接中央广播电台的橄榄枝,因为她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 她说:只要你努力的去做,然后静静的等待,你的所有期待、所有愿望、所有付出,都有可能得到回报和实现。 本书中记录了作者从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位成功者的故事,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也有过迷茫,有过失望,甚至绝望,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希望与不服输的精神,最终她战胜了一切困难,理所应当的站在了人生的制高点。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她将自己的心放任自由,这种自由是对梦想的追逐;是自律但不散漫的表现;是遵从内心的选择且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是集勇敢、努力、智慧于一身;它可以在你陷入困境时成功自救,可以在你陷入迷茫时照亮前方,会让一个人走向更高、更大的舞台。 本书给我的触动在于,作者没有强硬的态度,只有走心的文字;没有说教的形式,只有闯入我们心灵深处的絮语;没有太多乏味的心灵鸡汤,有的只是亲身经历的苦辣酸甜。她愿用她渺小却温暖的心扉,来触动还在不自由中苦苦挣扎的人们。 我很庆幸自己有一颗自由的心,没条件去旅行,就去市区公园或者家乡的田间地头,感受大自然的旷达与生命的力量,这样的方式让我度过了每一段无奈、无聊和郁闷的时光。 没条件拥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就在凌晨五点左右,一切都还处于静谧状态时,如饥似渴的汲取书中的养分,从而也读到了不少书籍,让自己的视野与格局更开阔,让自己的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涤。 没条件去系统专业的学习绘画技巧,就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资源来整理出一套完整的绘画课程,从而让自己的天分有施展的舞台…… 有太多的条件可以自己创造,有太多的舞台可以自己搭建,只要你的心是自由的,你便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观旁人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也拥有一颗这样的心。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 王鲁彬(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九)
王鲁彬著《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关于自身成长的随笔集,作者娓娓道来,犹如让读者重新置身真实的人物成长环境中,去感受体悟,去享受关于在突围中成长,在成长中突围,同时又在突围与成长的矛盾纠葛中,用自身成长的点点滴滴、细微末节的努力、坚持不懈的付出……诠释自由的内涵精义。
随笔体文类,常常失之以散乱,缺少开掘的深度,此常被读者诟病。然而,王鲁彬的《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能绕开这些陷阱与障碍,提供给读者一个重新审视、关照的新角度,不禁使人另眼相看。
随笔就是作者的自传,在我们看来,更像人物传记。1996年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女孩,因为好奇,费了好大的劲,爬过井底,去看井那边灿烂的阳光与风景;2010年,这个小女孩临近毕业,追梦的她,不给自己人生设限,突围成功;2013年,这个小女孩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开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2015年,这个城市的小女孩在农村蹲点拍摄征地拆迁,她再次在自律与坚持下感受到重生,;2017年,从初到陌生之地的惊喜到对熟悉之地的思念,游走各个国家的经历,造就了一个心生自由的小女孩;2018年,这个小女孩,面对成长与突围,用一部书,用一支笔,用一颗心,诠释自由的内涵精义,更是对成长与突围的生命阐释!
人生的足迹,每一步都是坚实有力的,这样的人生才可能到达内心向往的理想之境!人生的足迹,处处都有羁绊、障碍、甚至荆棘丛生,只要心存自由、心有所向,这样的人生才可能突围重重困境,走向生命的辉煌!作者没有说教,没有一丝一毫的劝谕惩戒,一切都是从自身叙述,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实习工作,再到小有成就,一切水到渠成!
随笔,皆由事生;心性,皆由心生。一切都是身边事身边物,记者的笔触,就像纪录片,一点一滴都尽摄笔端,入耳入心。成长的轨迹就是随笔的抒写,突围的痕迹就是作者努力的方向,“当机会不属于我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都会给你回馈”、“努力就是最好的捷径”、“你随时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看似都是无用的废话,或者是正确的废话,但是有作者亲身的经历作为底子,这一切都好像灵动起来,鲜活起来,生动起来,成为激励我们再次启帆远航的无穷动力!
随笔,是一种自由的笔法,这契合了作者追求自由的心性!在“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在作者做“留住乡愁”这个栏目时,姻缘机遇结识了北京胡同的蔺鑫元老北京人,蔺大爷的邻居、来自四川、贵州、安徽、黑龙江、陕西、宁夏、河北等地的外地人,有游客、胡同爱好者、大人小孩,有老人,有院子,又胡同,更有喧闹声,炸酱面等传统美食,此场此景,像在故乡一家人一起过年的感觉,当蔺大爷看到拍的照片,泪眼模糊,作者跟着掉泪,这种涌起来的对家乡的怀念眷恋,就是一种中国人常说的那种“乡愁”,正如余光中在乡愁中表现的意境异曲同工之妙!
随笔,是一种自由的舞蹈。不管作者是教师、公务员、农民、工人,还是城市白领、打工者、作家,贩夫走卒均可抒写自己内心的感受,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随物赋形,自由飞翔,这在王鲁彬的笔下得意淋漓尽致的表现。“自由地生活、自由地爱、自由地写”,自由是多美好的字眼,然而,作者的字里行间也承载着众多的责任与担当,自由承载着太多的内涵,太多的人生精义,有待有心的读者做出自己最为明智的人生选择!
张勇,男,出生于河南新野县,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宁夏大学,文学评论者。多年教师经历、房地产开发企业、医院、媒体工作经验,现从事企业文化策划、宣传、企业内刊、自媒体矩阵布局,作品多发表于《中国作家网》、《陕西作家网》、《文学报》、《中华读书报》、《新华书目报》、《宁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昌吉学院学报》、《科技创业月刊》、《商情》、《东莞日报》、《宝安日报·打工文学》、《宁夏大学校报》、《普州文学》、《安徽文学》、《躬耕》、《六盘山》、《山东商报》、《新消息报》、《香港文艺报》、《永平回族》、《半岛都市报》、《贵阳晚报》等刊物。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十)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这本书写的是央视记者王鲁彬的第一部随笔集,里面写了很多作者本人当记者时采访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的自由。而且作者很用心还送了贴纸,叫读者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封面,真的很赞。
作者王鲁彬:央视电视台记者;本科毕业与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在读;北京市东城区青联委员;北京市大兴区青联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藏语基地班)业界导师;代表作11集新闻专题节目《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记》,曾获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题报道一等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地方记者部年度最佳节目。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一书一开头的自序就写了作者从1996年-2018年从小学到毕业的简短经历和对自由的理解。整本书也因为是随笔集和作者记者身份的关系,文笔中透露着真实而不做作,从头到尾叫人读起来很舒服,作者还自我暴露小缺点,坦白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内心的小虚伪,无一不让我感觉这个作者很特别,真的是做简单的自己,听内心的声音,说自己想说的话,不去介意别人的眼光,拥有一颗自由的心。
作者在小时候就是个学霸尖子生,也因为碍于面子证明自己一直在自己不喜欢的理科班级了呆了三年,最后作者却没能如愿考上理想的大学,连次之的都没有。而曾经成绩远不如她的都考上了北大和人大。作者说这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太顾及周围人的眼光,跟自己较劲。从而明白了,其实别人的眼光其实与我无关,要搞清楚的是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听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的选择。从这里也叫我明白,做人真的是要简简单单就好,为了别人的夸赞跟自己较劲,让自己的人生绕圈子浪费时间,最终的结果还不尽人意是多么的不值得。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这本书因为作者是记者的原因,书里有大量描写她参与过的报道,这些报道的故事叫人看了多少有些无奈,因为自己内心的对自己的束缚,生活中的纠结比比皆是。其中的沙包爸爸当年的报道我现在还记得网友说他是炒作,漫天的怒气,对事情不了解所发表的言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在这个社会屡见不鲜。 从来没人考虑过作为一个父亲对于孩子生病的焦急和慌不择路。而作者在采访沙包爸爸时,看到他的不易和质朴,播了一个真实而正面的报道,帮助沙包爸爸凑够了医疗费,但因为孩子病情恶化不得不带孩子回家,最终孩子还是没有活过来,但值得高兴的是17年他们家又迎来了新的小生命。在这个故事中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真实,然后再做判断,叫别人简单生活,我们也简单过活,不要把事情想的那么复杂,何必为难别人苦自己呢。生命本不长久,我们唯有选择爱,无条件的爱,如果心是热的,话是凉的,那一切都可能变成凉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很不易,都有痛苦,纠结,伤心,难过,每个人多少都遇到过被人算计,可能也算计过别人,但是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些都放一放,做回简单的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坚持不放弃,追随自己的理想梦想,听从内心的声音,做自己,让自己从内心开始快乐起来。像作者最后说的,你有多久没有散步了?有多久没有天然的冒汗了?有多久没有开怀的笑和真诚的拥抱?有多久没离开手机了?其实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未来的每一天,都做回天然的自己,远离生活中的添加剂,就像酸奶包装上写的两个字:如实。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十一)
自由,到底是什么?
有的人说: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我对此持谨慎的反对态度,并且臆想说此话的人,肯定是没有什么生活方面的压力。
我认为,自由就是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在面对挑战时去享受过程的美好,从而能轻松应战,争取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结果。
这是我看完《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之后,浮出脑海的一个结论。
不由得想起自己之前亲历的两件事情:
一件发生在自己大一下学期,另一件是自己毕业找工作的事。
先说第一件。
我所在的大学刚入学时,班委是老师指定的临时班委,到了大一下学期才开始组织竞选。在组织竞选前,我没有任何想参加的想法,可是当班委竞选开始的时候,我的想法变了:一直以来,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当众讲话的人,这次我突然想要挑战一下自己,不为竞选上班委,只为给自己一个当众讲话的机会。
确认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毫不犹豫的申请走上了讲台,开始了自己的演讲,
因为没有必须要竞选上的心态,反而异常轻松,即兴的演讲竟然流利而真诚,最让我惊讶的是,我竟然成功在5个竞争学委的人中,远远胜出!
在辅导员宣布我成为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后,我惊呆了,实在是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也没有想到竟然有那么多同学支持我,这不仅让我对享受到了关注过程胜过结果的乐趣,还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知,所以这样的一次体验,成为了难忘的记忆。
第二件印象深刻的是我当年毕业时找工作的事情,那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应届生的工作特别难找,很多单位收到简历时一看是应届生,直接淘汰,可以说应届生的就业形势相当惨烈。
所以,当我们学校唯一一次的校招开始后,看着只有一家单位和我们的专业对口,整个学院的应届生全都投了简历,而招聘单位明确指出只招收一个人。这一次,我又拿出了过程大于结果的心态,不去设想什么结果,只是想要体验一把这种惨烈竞争的感觉。
记得当时整个阶梯教室里坐满了大概200个笔试的学生,笔试结束了有初步的面试,然后大家回去等结果。当时我面试完,就开始着手跑其他的招聘会现场,把这个招聘当成了一次体验,但让我又一次惊讶的结果在一周后来了:我们学校有两个人通过了初试,该公司邀请我们两个人去他们公司总部所在城市进行复试,报销往返车费!
等我到了该公司后,才发现来复试的不止我们学校,有来自10个学校的20个候选人都来参加复试,最终只会留用10个人。说实话,这次我开始紧张了,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如果被刷真的挺可惜。因为是一个个单独被面试,而面试官是各个部门的主管,一共有十个面试官,所以每个人的面试时间都比较长。在等待的时间里,我把我的紧张告诉了初试我的那个人事经理,他对我说,紧张很正常,不紧张才反常,你只需要关注你应该关注的,至于紧张,由它去好了。我听取了他的建议,开始深呼吸,同时脑海里开始考虑有可能被问到的问题,把注意力放到面试本身上来,等叫到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抬头挺胸的走进了会议室,进去后并没有着急坐下,而是微笑环视了一下各位面试官,并且微微鞠躬说了声各位面试官们好,等我抬头时发现几个面试官的眼神明显一亮,接下来开始了车轮战般的问话,可这时候的我,竟然轻松了下来,与面试官之间的问答竟然变得像是聊天般惬意,而当被问到我的个人感情问题时,我还很自然地跟面试官们提到了我和女友牵手那天是狮子座流星雨,感觉特别浪漫。面试官们都不约而同的笑了,那一刻不考虑结果的我,也很肯定自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结果是肯定的,面试结果是不仅我应聘的部门主管录用了我,就连另外一个部门主管也问我是否对他们部门有兴趣,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大学期间经历的这两件“大事”,都让我感受到了享受过程、专注当下、不要过多地为结果担忧所带来的个人愉悦感,让我懂得了不给自己设限,就相当于不人为的在自己面对挑战时设障,进而可以让自己心无旁骛的直面挑战,专注于当下。
感谢这本《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让我复苏了自己当年的记忆,从而让我继续享受不设限的人生带给我的那份自由拼搏的乐趣。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十二)
2018年12月29日,18年最后一天工作日,照常9点上班,5点半下班,身边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三天元旦假期眨眼闪过,2019年1月2日周三,19年上班的第一天,打开工作日志,键盘上敲击出来的却是2018年12月...这人啊,日子过着过着是不是都会过浑啊!
总想着自己还小,总感觉18年还没有过去。
相信一句话:无论做什么,时间都是最好的见证。(无论好的、坏的)
北上广每天都有自称活不下去了,要离开的人。现在的我,能敲击出这句话,恰好说明目前的自己并不属于这波人。境遇各有不同,离开没什么不好,只是,还没展翅的我,还没有要离开的打算。
18年的最后一天,恰好与朋友在北京新世界酒店吃饭,我问她,你觉得你还能在北京呆多久?她思虑片刻回答“10年”,我很吃惊她说得竟能如此肯定,原以为她会回答“5年6、7、8年吧,谁知道呢!”
紧接我问她,为什么是10年,而不是6年、7年?她说,因为我要的还没有得到,只有10年才能让我对未来更有把握。
坚持,这个事情难吗?
很多时候不是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就像王鲁彬蹲点乡村两年拍摄《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记》,在《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这本书中王鲁彬道出了蹲点过程中的艰辛与委屈。不知归期的等待,除了等待之外,他们能做的只有收集更多的可用素材,一个确切的归期、一份对目前工作的肯定,是王鲁彬和搭档想要的,只是,没有新机场征地拆迁的官方信息,这些都是虚无。一个月、二个月...一年、两年,时间过去了,好在他们等到了想要的结果,好在他们没有放弃。机器记录了征地拆迁的过程,时间见证了他们的坚持。
坚持一下吧,因为只有坚持了你才能看到希望。我的朋友在北京坚持了5年,我相信她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同样,我也会继续着自己的坚持。
你的坚持是什么?我相信,无论是什么,人总是想要活得更好吧。
喜欢一句话: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最近和朋友聊天说,土象星座的人最务实,他们总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俩字:踏实。
不争不抢,不急不躁,就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样真好。就像“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想到王鲁彬在《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书中讲到的自己在军训时,想做标兵的事情,夜深人静同学们已经睡熟的夜晚,她一个人悄悄地在操场练起正步,因为有一颗不安份的心,所以做着不安份的事。
这世界,人们总是认为,别人的才是最好的,总是在艳羡着别人的生活,但每天却在刷着朋友圈,看着抖音视频,在无效的事情上消耗太多。
自强当自律,《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王鲁彬在书中有提及自己自律的生活,现在市面上讲自律的书籍也多如牛毛,只是,可悲的人们,想的总比做得多。
我们说,水到渠成,水到了才会渠成,你想要别人成功的人生,幸福的生活,可你努力了没有,你坚持了没有?你有一颗能够宁静的心不?
王鲁彬在采访老树时,老树说:现实的工作要做好,解决现实生存的问题,但是心里要有一个梦想,要有一个自己的宁静世界。
急遽变化的时代,人们的心也不由得变得浮躁。想要一个宁静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太难得到。也许,有人会说去看书呀,看书可以让你平静,但你知道吗,很多人已经很久没碰过书了。
得不到宁静世界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不安,越来越拿不起放不下,越来越怕自己一个人待着,我们的世界除了孤独还是孤独。或许,我们是不是应该看看过去,想想自己小时候,孩提时,你饿了知道吃,渴了知道喝,喜欢上某个玩具了会一动不动就眼巴巴的望着或者撒娇,那时的你了解自己,知道为想要的行动。而现在的你呢,渴望成功却不知行动,在原地转了多少个圈恐怕都不知道。
我的题目是:活到一定份上,想要的自然就来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踏实行动的基础上,坚持该坚持的,做该做的。你可以试试,每天努力一点点,王鲁彬《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书中说“没有渐修,何来顿悟”,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着急,只要你努力,是你的总会来的,新年伊始,不少人立下了新年Flag,希望你的Flag 不仅仅是喊喊而已。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愿大家新年有行动,活到一定份上,想要的不来都不行。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十三)
文/陶子 01
很多人都羡慕女作家三毛,觉得她的生活是那么自由宽广,每天活得肆意洒脱。尽管人生也有苦难重重,她依然行走在沙漠,成为最美丽的那朵奇葩。每当提及她,我们都会想到“自由”这两个字。 在同一片蓝天下,不同的人过着千差万别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我们虽然不能够出类拔萃,但也不愿意随波逐流。那么又该怎样自由的度过我们的一生,等到有一天,当我们年老回首往事时,也会嘴角上扬呢? 有一个在都市里长大的女孩,跑去了农村蹲点拍摄征地拆迁,拍了两年。那一定是一段很特殊的经历,在这两年里,她学会了坚持和自律。后来她又游走在世界各地,然后再归来。 一番折腾下来,她又对自由有了怎样的深刻的感悟呢? 这个女孩就是现在就职于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王鲁彬,也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同时也是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的业界导师。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她,走近她的书籍《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来寻找到如何自由快乐度过一生的答案。
02 在《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 一:自由的人生从不设限,但你必须要学会努力。 作者在书中讲了,她上大一的时候和同学去八达岭进行军训的故事,她偷偷的在夜里练习走正步,最后被领导发现,当上了队长。也讲了大三时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时的经历。 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事后的反思,她终于明白,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去探索的旅程,你可以去想好无数次的结局,设定无数次的情景。但是这些必须你自己亲身去经历,没有人能够代替。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会默默的努力,终将会有所收获。 的确是这样,有很多时候有很多机会摆在我面前。但是如果你没有实力,那么这万千的机会于你又有什么用呢?机会从来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绝对不是空谈,而是一个至真的真理。 有两件事绝对可以改变人生,那就是不顾一切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毅力。只要你默默的去付出,去耕耘,未来的路上才有可能会一路繁花,芳香满径。 明白了这些道理,那么又该如何去努力呢?首先,如果你刚接触工作,模仿永远是第一步。其次是无论你在什么样的位置,取得多么大的成绩,都请做一个不被人讨厌的自己,诚恳待人,谦虚好学。一定不要整天去担忧还没有发生的未来,要踏踏实实的做好眼前事。 二:学会独处,即使人生灰暗,也请不要放弃。 “一个人的时候更容易认识真实的自己,对自己不虚伪便是极大的自由”。书里的这一段话让我们陷入了沉思,关于独处,在逆境中不放弃,你做到了吗? 作者在书中和我们分享了,她在大兴全程跟踪记录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的过程。由于以前有记者隐瞒身份,在村里采访村民,乱写报导。结果导致基层干部和村民,对待媒体从内心产生了恐慌,从而导致工作进展不太顺利。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和她的搭档进行长时间大批量的走访。坚持了两年,很出色的完成了工作。 在节目初审之后,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进入到紧张的播出前精编阶段,但是这个时候作者的搭档却病倒了。 在作者即将崩溃的时候,同事老乔默默鼓励,她终于痛定思痛开始编辑。那一刻她说自己有一种重生的感觉。 是呀,独自去面对其实并不可怕,只要鼓起勇气奋勇当先,也可以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其实不止是在工作中要学会独当一面,在逆境中学会不依赖他人。在其他方面,我们也要学会独处。 在现代生活中,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很多时候抑郁不安。独处更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人生态度。 有一位名人说过:“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可见,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学会独处才可以积攒力量,在未来的日子厚积薄发。 三:这一生都要为自己而活 有一些人觉得自己生活不幸福,他们常常为此而抱怨。可在抱怨的同时,他们却忘了去做出改变。 他们为了父母,为了儿女,为了爱人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却独独忘记了爱自己。其实这一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变得自私一点,为自己而活。 为自己而活,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做事情之前不要去做预设,怀着一颗纯净的心去邂逅美好。 2:尽可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对待生活拥有一种认真的态度。 3:即使生活中经历不愉快,也一定要记得微笑。 4:让内心强大到像混蛋一样,只要不违背道德和法律准绳,自己可以随心随性。
03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只有真正的学会了热爱生活,我们的心才是自由的。不必在内心深植太多的执念,得到和失去本来就是人生常态。 王鲁斌老师的这本《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它就像炎热夏季里的一缕清风,瞬间吹入我们的心田,让心变得通透清明。 在童年,我们曾拥有无拘无束的自由。在人生的征途中,我们也曾勇敢的追逐梦想。到今天我们终于恍然,原来一直苦苦寻觅的自由,就是坦然面对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自由不仅是一种形式和外在,更应该是一种内心的追求与平衡。只要你的心掌握了自由的真谛,那么你追求的诗意和远方其实一直都在自己的心中,早已到达。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十四)
文/陶子 01
很多人都羡慕女作家三毛,觉得她的生活是那么自由宽广,每天活得肆意洒脱。尽管人生也有苦难重重,她依然行走在沙漠,成为最美丽的那朵奇葩。每当提及她,我们都会想到“自由”这两个字。 在同一片蓝天下,不同的人过着千差万别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我们虽然不能够出类拔萃,但也不愿意随波逐流。那么又该怎样自由的度过我们的一生,等到有一天,当我们年老回首往事时,也会嘴角上扬呢? 有一个在都市里长大的女孩,跑去了农村蹲点拍摄征地拆迁,拍了两年。那一定是一段很特殊的经历,在这两年里,她学会了坚持和自律。后来她又游走在世界各地,然后再归来。 一番折腾下来,她又对自由有了怎样的深刻的感悟呢? 这个女孩就是现在就职于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王鲁彬,也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同时也是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的业界导师。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她,走近她的书籍《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来寻找到如何自由快乐度过一生的答案。
02 在《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 一:自由的人生从不设限,但你必须要学会努力。 作者在书中讲了,她上大一的时候和同学去八达岭进行军训的故事,她偷偷的在夜里练习走正步,最后被领导发现,当上了队长。也讲了大三时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时的经历。 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事后的反思,她终于明白,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去探索的旅程,你可以去想好无数次的结局,设定无数次的情景。但是这些必须你自己亲身去经历,没有人能够代替。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会默默的努力,终将会有所收获。 的确是这样,有很多时候有很多机会摆在我面前。但是如果你没有实力,那么这万千的机会于你又有什么用呢?机会从来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绝对不是空谈,而是一个至真的真理。 有两件事绝对可以改变人生,那就是不顾一切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毅力。只要你默默的去付出,去耕耘,未来的路上才有可能会一路繁花,芳香满径。 明白了这些道理,那么又该如何去努力呢?首先,如果你刚接触工作,模仿永远是第一步。其次是无论你在什么样的位置,取得多么大的成绩,都请做一个不被人讨厌的自己,诚恳待人,谦虚好学。一定不要整天去担忧还没有发生的未来,要踏踏实实的做好眼前事。 二:学会独处,即使人生灰暗,也请不要放弃。 “一个人的时候更容易认识真实的自己,对自己不虚伪便是极大的自由”。书里的这一段话让我们陷入了沉思,关于独处,在逆境中不放弃,你做到了吗? 作者在书中和我们分享了,她在大兴全程跟踪记录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的过程。由于以前有记者隐瞒身份,在村里采访村民,乱写报导。结果导致基层干部和村民,对待媒体从内心产生了恐慌,从而导致工作进展不太顺利。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和她的搭档进行长时间大批量的走访。坚持了两年,很出色的完成了工作。 在节目初审之后,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进入到紧张的播出前精编阶段,但是这个时候作者的搭档却病倒了。 在作者即将崩溃的时候,同事老乔默默鼓励,她终于痛定思痛开始编辑。那一刻她说自己有一种重生的感觉。 是呀,独自去面对其实并不可怕,只要鼓起勇气奋勇当先,也可以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其实不止是在工作中要学会独当一面,在逆境中学会不依赖他人。在其他方面,我们也要学会独处。 在现代生活中,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很多时候抑郁不安。独处更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人生态度。 有一位名人说过:“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可见,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学会独处才可以积攒力量,在未来的日子厚积薄发。 三:这一生都要为自己而活 有一些人觉得自己生活不幸福,他们常常为此而抱怨。可在抱怨的同时,他们却忘了去做出改变。 他们为了父母,为了儿女,为了爱人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却独独忘记了爱自己。其实这一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变得自私一点,为自己而活。 为自己而活,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做事情之前不要去做预设,怀着一颗纯净的心去邂逅美好。 2:尽可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对待生活拥有一种认真的态度。 3:即使生活中经历不愉快,也一定要记得微笑。 4:让内心强大到像混蛋一样,只要不违背道德和法律准绳,自己可以随心随性。
03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只有真正的学会了热爱生活,我们的心才是自由的。不必在内心深植太多的执念,得到和失去本来就是人生常态。 王鲁斌老师的这本《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它就像炎热夏季里的一缕清风,瞬间吹入我们的心田,让心变得通透清明。 在童年,我们曾拥有无拘无束的自由。在人生的征途中,我们也曾勇敢的追逐梦想。到今天我们终于恍然,原来一直苦苦寻觅的自由,就是坦然面对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自由不仅是一种形式和外在,更应该是一种内心的追求与平衡。只要你的心掌握了自由的真谛,那么你追求的诗意和远方其实一直都在自己的心中,早已到达。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读后感(十五)
人活着难免会有牵挂的东西,想要完全没有牵绊的自由自在却很难,所以我对自由的理解是心甘情愿的选择枷锁,就像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曾写道:“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由表面的含义是不受限制和约束,但实际上自由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一定要经过足够多的人生阅历。生活总会给我们出各种各样的难题,虽然我们不是奥特曼、不是蜘蛛侠,可以从容的解决好一切,但我们依然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这本书分享了作者成长中不同阶段对自由的理解。也许你会以为这是一本枯燥无聊的书,但实际上恰恰相反,这本书不仅有趣,还让人感动到哭,对,我哭了!虽然这些感人的故事表面上只讲了王鲁彬这些年所见所感的故事情节,但是却写出了王鲁彬对待生活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对待任何一件事情的认真和自信。
作者王鲁彬,是央视才女记者。2008年奥运大学生晚会担任撰稿人,其中《百年圆梦》诗朗诵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2010年大学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从事“走基层”、人物特写等新闻的采编工作。
曾历时两年多的蹲点拍摄、记录了围绕北京大兴区新机场拆迁发生的故事,报道了最基层的农民、基层干部的心声和故事。主创了11集大型《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记》走基层特别报道。曾获得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题报道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地方记者部年度最佳节目。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这本书中描述了王鲁彬亲身经历过的一个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同身受。每一个故事都让人警醒,好像敲开了内心深处的那扇门。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她经历过的孤独、迷茫和坚定,更多的是通过她的经历让我们除了感动之外,会反思自己如何走自己的路,故事中的字里行间总是能让人找寻到自己的影子。
王鲁彬记者的职业特点,让她所接触的人物和事物更多更复杂,会受到各种观念及价值观的影响,但她依然能保持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对待任何人与事,实在难能可贵。
王鲁彬认为自由就是勇敢追逐梦想,不给人生设限,坦然诚实地面对自己。自由永远是自己创造的,而不是别人给的。拥有一颗自由的心,才能抵达更远的地方,才能抵达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
我们很多时候想法很多,但真正实际行动的却很少,因为总是会被内在、外在的各种因素、各种理由阻挡了前行的脚步。就像我,想买房想了很多年,想开店想了很多年,直到很多年后才去了解,才去做,却发现原来当你实际去做的时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而且在做的这个过程中会得到很多宝贵的经验,这是金钱买不到的。
书中很多王鲁彬的真实经历,让人感到很多事情只有实际去做了,才知道能不能成功,还没有做总是在想怎么能知道结果呢?更多时候去做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不做永远就没有机会。
世界上最难的事一定不是开始,坚持才是最漫长的过程。
很多人在有了一定的成就后难免会有些飘飘然,开始发脾气、自以为是,也许你离开了这个重要岗位能想起你的人寥寥无几,其实大家只是工作关系而已,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地球离了我们不会转。
很认同王鲁彬的观点,人应该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拥有光环或位置的人。做一个真正诚恳待人的人,别人才会把你当朋友。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人生百态,了解了更多不曾了解过的真相。
读完《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给予我很多人生启示。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要轻易被别人左右,听从内心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努力下去。
其实机会一直在,只是当机会真的来临的时候,我们没有准备好。
多培养几个兴趣真的很重要,因为当下的积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真的会用上,那时你会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
人啊,都应该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梦想,为之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就像王鲁彬说的: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你的所有期待、所有愿望、所有付出,都有可能得到回报和实现。
我们想要的自由看似一场任性的旅行,但还没有出发就被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束缚,所以连去也不敢去。所以想要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
人生的有限性在于未来的不可知性,每一次对未来的选择,便是人生的一次冒险。人生没有一条是真正好走的路,只能走好选择的路,坚持、努力前行。
书中赠送了八张老树的有关自由和生活感悟的贴画,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自由设计属于自己的有关自由的封面和扉页,充满了趣味,颇有意思。
作者用她的笔和镜头传递着世间的平淡与感动;传递着美、自信、努力、坚持……一切的正能量,让人的内心不自觉地一直跟着附和:对、对,就是这样,应该这样做。
书中的每个故事和观点都深入人心,值得深思。你是否曾认真思考过做一个怎样的人?是否曾想过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是否曾想过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想《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这本书会给你带来启迪,这是一本值得让人反复去读、反复思考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