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9 02:48:20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
时间:2024-04-19 02:48:20   小编: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三年级学生在语文课上的作文内容。文章提到了学生们在作文中展示了对自然景物、家乡和朋友的描写,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文章还强调了作文对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并提醒家长和老师们要鼓励孩子们多写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一

语文,是一门知识面最广的学科之一。大街小巷、家家户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语文的足迹,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那么怎样才能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呢?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你意想不到收获。

瞧,电视机里不厌其烦地播放着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绿箭口香糖,清新妙计好心情”,“我是百丽,百变所以美丽”等广告,广告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每一个广告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广告创作者也并非凡人,他们就像老师一样,拥有丰富的知识底蕴,有着超凡的想象力,喜欢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这样的人都是懂得生活的人。所以广告中往往有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听着广告,也能学到许多语文知识,尤其是精彩的广告。

甚至街市上琳琅满目的店名招牌,也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海天大酒店”,“好望角”……你看,一个好的店名,对小店的生意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小店的招牌,我们仿佛看到了店主的内心世界。不同文化素养的店主,他们小店的店名也是有差异性的,所以,学习语文对在知识丰富的人,对于成就他的事业有起着关键的作用。

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语文,语言也是语文的一种,因此,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工作离不开语文,学习也离不开语文。由此可见,语文是多么重要啊!试想,要是没有语文,世界将会如何?

多观察,多思考,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语文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宝藏,等待着你用一生去挖掘其中的珍宝。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二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议论文的三要素”,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详细版:

简单来讲,议论文的三要素就是:论点、论据、论证

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再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细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

论点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论据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1)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

2)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

3)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二)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三)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全面地论证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逻辑性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

段落与段落之间 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 ,如总分 、对照 、层进 、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有”、“还有”“虽 然、但是”“固然”“诚然”“由此”是等。

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尤其是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 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引导作用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 的价值取向。

认真上政治课,经 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 们认识能力,对我们写作,尤其是议论文 的写作大有好处。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的 作用。

简洁版

议论文的三要素:

一 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1. 分清论题和论点。

2. 注意论点的位置:头尾、自己概括。

3. 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能统摄全文、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二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1.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例如:

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突破思维定式的结果。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史丰收的速算法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据说在一般飞机发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设计了直升飞机,但直到定翼飞机飞了几十年,直升飞机也没能上天。因为根据反作用原理,螺旋桨转动起来,机舱就要向反方向旋转,坐在里面谁受得了?直到四十年代,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而解决方式却又大出前人意外的简单:给机舱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端点放置一个向侧方旋转的小螺旋桨。

2.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三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1. 举例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

2. 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四 结构、层次:

1.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 常见结构:总分式、层进式

3. 理清层次的方法:先了解各段内容,归纳段意;然后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

典型议论文范文:《坚持就是胜利》

人们都想在事业或学业上有所成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取得了胜利,而相当一部分人却陷入失败的若痛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俗语说“功到自然成”。按理说那些失败者完全可以尝到胜利的喜悦,但他们往往缺少一种胜利的必要条件,那就是坚持。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上边的俗语中所提到的“功到”其中已经隐含了“坚持”的意思。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坚持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狄更斯和爱迪生就是靠坚持而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坚持,使狄更斯为人们留下许多优秀著作,也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许多精品;坚持,使爱迪生攻克了许许多多的难关,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见,坚持能够使人取得事业和学业上的成功。

那些失败者往往是在最后时刻未能坚持住而放弃努力,与成功失之交臂。曾记得瑞典一位化学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时,似乎发现一种新元素,但是面对这繁琐的提炼与实验,他退却了。当另一化学家用了一年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员——溴而名垂千古时,那位瑞典化学家只能

默默地看着对方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两位化学家,一位坚持住了,取得了胜利;另一位却没有坚持住,未能取得成功。可见,能否坚持是取得胜利的最后一道障碍。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来的时刻,越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坚持。因为坚持就是胜利。(李胜)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三

一 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1. 分清论题和论点。

2. 注意论点的位置:头尾、自己概括。

3. 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能统摄全文、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二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1.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例如:

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突破思维定式的结果。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史丰收的速算法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据说在一般飞机发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设计了直升飞机,但直到定翼飞机飞了几十年,直升飞机也没能上天。因为根据反作用原理,螺旋桨转动起来,机舱就要向反方向旋转,坐在里面谁受得了?直到四十年代,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而解决方式却又大出前人意外的简单:给机舱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端点放置一个向侧方旋转的小螺旋桨。

2.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三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1. 举例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

2. 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四 结构、层次:

1.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 常见结构:总分式、层进式

3. 理清层次的方法:先了解各段内容,归纳段意;然后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四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节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

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一、选择较小的切入点

话题作文,写作范围一般都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定“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五六百字左右的篇幅内定出立意鲜明、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材料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俗话说:“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作文题:在现代社会里少不了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的幸福,有苦恼,请以“交往”为话题定一篇作文。这个话题很宽泛,基本上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在社会中总是以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如考生不能找准一个较小的切入点,就很容易对现在的人际关系泛泛而谈。而一旦落入此俗套,得高分的只能是妄想了。一篇高分作文《往下走,往上走》把切入点放到了楼道里的一扇铁门上,围绕这扇既给人带来安全,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住的变化。由此可见,只有做到了“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记叙文才容易出彩。

实践证明,凡是选择了较小切入点,并做到了“以小见大”的记叙文得高分的可能性就相当大。

二、材料新鲜

记叙文的选材,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本上出现了模式化、规律化的选材倾向,写老师总牵扯到“蜡烛”,写同学总写到“半块橡皮”,写爱心总离不开“希望工程”……诸如此类,把生活生硬分割,使人读之生厌。文章的材料好比建造房屋的材料,但文章对材料的要求永远是“力求新鲜”。想想就可以知道,假如一位阅卷教师连续不断地看到“歌颂蜡烛”的文章,他会怎么判分!所以新鲜的材料是记叙文获得满分的基础条件。

三、内容真实

与“材料新鲜”一样,内容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保证。那些胡乱编造的所谓“感人”故事,只会让读者反感。有一些同学为了表明自己的“崇高”,文章始终不离“助人为乐、希望工程、捐钱救灾”等,事实上,我们希望社会充满爱,充满关怀,可是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文章里始终充满假话、充满谎言。

我们作文时应牢记: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如果我们一味地为了打动人而胡编乱造所谓的动人故事,只能让阅卷老师反感。当然,我们所说的真实并不是要大家把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上去。我们所谓提倡的“艺术的真实”实际就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技巧性的加工,如设置悬念、修饰语言等。它和内容的虚假是完全不同的。

四、构思精巧

记叙文要写得精彩、写得让人难以忘记,就不得不在文章的构思上下工夫。构思的精巧起“以小见大”、“选材新鲜”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互相包含。一般说来,构思精巧的文章,一定是“以小见大”的,也一定是“选材新鲜”的。如一篇深圳中考作文《留下》就完全以精巧的构思取胜。全文由三个电话留言组成,记录了非典时期一位姑娘的父母、男友、朋友的三个电话留言,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友情。这样的构思在中考作文中实属凤毛麟角,自然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构思的范围不能局限在内容或形式,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遣词造句都可以纳入。在作文之前,审好文题之后,构思就应该开始了。

记叙文要占领高地,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不从发展等级上做文章是不行的。记叙文的发展写作要点是——

一、立意深刻

这里的立意深刻是指文章的主题新鲜独特,与众不同,富有深意。平常的话题,我们也可以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来。

二、语言生动形象

这是指文章的描写功夫。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心理,事件的动态,景物的变化……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一定会获得高分。

如《打工》一文,在描写语言上就很见工夫:“我努力地干着与我年龄极不相称的活,拚命地抬起百多斤的铁笼。超重的负荷压得我浑身骨骼‘吱吱’地响,我咬紧牙努力地把自己的脊背弯成一张弓,两只脚死命地扣紧地面,两只眼球鼓成了弹丸,时刻都有射出眼眶的可能。太阳直射在我身上,背上的皮肤仿佛被烤焦了,随时都有撕裂的可能。汗水淌进了我的眼里,辣得睁不开眼,而鞋子里早已像和泥一般滑,我就这样拚命地撑着……”这段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传神地写出了“我”打工的体验,充分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技巧熟练

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主题的,如何使语言文字达到最佳表达效果,就以看写作技巧了。一般而言,写作技巧包括详略、表现用法(象征、以物喻人、过渡言志等)、体裁安排、顺序、点题、过渡响应等。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五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8.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七、散文的写法

散文是一种最随意的文体,谁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从来没有一定之规。而且在同一位作家的笔下,这一篇往往绝不同于另一篇。再者,散文从来都是论“篇”的,一篇一个主题,一篇一个立意,一篇一种结构。最后出集子时,往往也是把近年所写的一批都拿来,仔细比较一下,同时也筛选一下,从中梳理成几大组,最后拟定一个书名——也就定稿和出版了。——不错,上述就多是以往的做法。读者阅读时也同样随意,可以从头读起,也可以从中间任何一篇开始阅读。

近年又出现了一种姑且可以称之为“大散文”的文体。首先取材要大,其次开掘要深,篇幅当然也就比较长了。一本这样的大散文集,通常有十来(几)篇大散文也就“撑”得很“满”。但大散文却不那么好写,因为写作前的准备要艰苦,要调查和研究有关的历史资料,写作中也要引经据典,煽情或辩理更要洋洋洒洒……写好了固然赢得大效果,一旦写不好,读者就会说作者是无病呻吟。

这且不言,我只说个人的管见。我的本职不是干散文的,但长期喜欢用散文笔法写自己的艺术专论及散论。偶然“弄”点所谓的散文随笔,只是“好玩”而已,从不敢有什么奢望。但如今人过中年,身体又生出些毛病,顿时感到时间不多。于是就给自己确定下两个目标——第一,是要把类似《京剧与中国文化》或者《梅兰芳三部曲》这样的学术大部头给“做”出来;其次作为调节,也打算认真编几本“有特点”的散文随笔集子。关于后者,我是这样想的——

因为稀里糊涂已经过了大半生,其中既颠沛流离也甘苦并尝,仿佛“还有东西可写”。同时自己在感受和适应人生上还算认真,也确实有些体会正在逐渐深化。既然如此,何不一本书只写自己正在接触过程中的一个方面(或领域),抓住一个可小可大的主题,一方面由小及大深入开掘,同时层次井然举重若轻。全书要分割成“起承转合”几大块,每块之下再用若干篇相对独立的散文支撑着。各篇散文之间会有空隙,但恰恰是这些空隙增加了作品的时空。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本这样的主题散文集,也就可以说是一篇散文。当然,我行文中力求写得优美和尽兴,多偏锋,少议论。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读者从有兴味的阅读中获得思索,二是让自己通过总结也得到提高,从而在“写完”了之后,还可以再干上若干年,直至生命的最后终结。

我这样想了,也就这样尝试着做了。比如1997年,我一方面很劳累,但工作得也很尽兴。一家电视台给我做了一个半小时的专题片,题目《生命秋天》是我拟的,脚本提纲是我“拉”的,从外景到内景整整折腾了一整天,我既当“主演”,也和专职导演一块商量怎么用镜头。他们拍完后播没播我没管,我只把脚本修饰了一下便在报刊上发表了。当后来构思主题散文时,《生命秋天》就成为其中的第一集,我把可以体现这个大主题的散碎文章,分门归类都给“装”进去了,不足的部分又及时赶写了若干。后边的三集主题散文(《旧都新写》、《品味苏杭》、《无糖岁月》)也就“依葫芦画瓢”搞了出来。

我觉得,搞主题散文至少有一个好处,让作者以轻松随意的心态,提早进行人生总结。等到总结完了,作者可以把剩下的日子过得更有效,读者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这,就是我这次这么干的一点初衷。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六

一、从提示材料中引申话题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道作文题兼有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特点,是作文命题的突破和发展。与一般话题作文相比,本题的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我们确立话题的依据。正如提示语中所说,“这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那么,这段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到底是什么呢?这点不清楚,作文就无从下笔。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掌握材料所蕴涵的主旨;只有仔细阅读材料,充分理解材料的内涵,确定一个写作的话题,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

上述材料中,关键的句子是“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就等于告诉了我们:只有深入事物内部,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只有跳出事物本身,才能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事物,而不被事物的表面和局部迷惑。其实质说的是“内与外的辩正关系”,这其中的道理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一定类似的地方。

从材料的内涵和性质来看,谈的是“内”与“外”两个方面的辩正关系,确定话题时应该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因此,该题的话题我们可以确定为“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二、从提示语中挖掘话题

有的材料仅仅提供给我们一种表象的东西,就像是举例,而没有揭示出实质性内容,作文的实质往往隐含在提示语中。这时我们就不能只关注材料,更主要的是要关注提示语,并认真分析,明确话题。

例3.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列举性的,仅仅列出了一些文化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而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如果完全依据材料,话题是很难确定的。因此,我们还需要对提示语作一番审视。认真分析提示语我们可以发现,该提示语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承上列举现象,二是明确写作的方向。因此,提示语的关键信息就包含在“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这一句揭示写作方向的句子中。由此我们不难确立出这样一个话题:“当今的文化生活与我的成长”。这样,写作就有了依据和切入点了。

三、材料和提示两结合产生话题

有时仅根据材料或提示语提炼话题可能比较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比较片面,这时我们不妨将材料和提示语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如:

例2.有一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前都要立下一个誓言。有一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价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好好赚它一笔。但他捕到的都是螃蟹,只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知道螃蟹比墨鱼价格还高。他后悔不已,发誓以后只捕捞螃蟹。第二次出海,捕到的却全是墨鱼,于是他又空手而归。这次墨鱼比螃蟹价格更高。他很懊悔,发誓今后要把螃蟹和墨鱼都捕回来。第三次出海,他见到的却都是马鲛鱼,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还没等渔夫第四次出海,他已经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我们一直提倡要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那么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再更改吗?这则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从材料来看,这则寓言故事既可以说明渔夫在饥寒交迫中死去是因为他的目标在不断地改变,因为他每一次出海定下的目标都不相同;也可以说明渔夫是在刻板地遵守着既定的目标,不知变通,因为他没有能够根据捕捞的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结果一无所获。

但是,在上面题目中,命题者在交待完材料之后说:“我们一直提倡要有坚定不移的目标。那么,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更改吗?这则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这则寓言故事可能会引发你很多思考,但并不是每一种思考都对路。在前一句反问句中其实已包含有答案,那也就是命题者要求考生思考的方向:“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更改吗?”很显然,命题者以为,目标一旦定下有时是可以更改的,而更改的依据就是客观现实。联系所给的寓言故事,渔夫第一次出海定下的目标是墨鱼,后来的客观现实是捕到的全是螃蟹,他坚定地追求目标,没有随着现实的改变而改变,结果空手而归。第二次吸取第一次教训,定下目标是螃蟹,客观现实捕到的全是墨鱼,又空手而归。第三次又空手而归。最后渔夫只能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他的结局正是每次打鱼时目标没有随着客观现实的改变而改变造成的,这些都从反面印证了提示性的话。

因此,话题可以确定为“既定目标与客观现实”,作文的内容应该是“既定目标应该随客观现实的改变而改变”。

总之,后话题作文和普通话题作文相比,其开放性更强,给学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更大,也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但同时,审题的难度也更大。因此,加强审题和写作训练,将会大有裨益。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七

作文,一直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东西,神秘莫测,但又神奇无比。仔细琢磨一下,哦,原来作文就是情感、特征与图形的完美结合体。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如果你的作文中不融入任何感情色彩,你的文章何以来吸引读者呢?比如大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描写巴蒂丝汀小姐的那一段文字,从她的外貌写起,最后写到了她的慈祥。“与其说这是个贞女,不如说这是颗灵魂。”蕴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一个纯洁、善良的姑娘的形象便会立刻在读者们的脑海里浮现,让读者们为之动容。情感不是无病呻吟,而应该是有感而发。要想抒发出真情实感,就必须要用心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镇江的文章,除了要抓住它的有代表性的东西来描写,还要融情于景,将自己对镇江的一种特珠的情感巧妙地通过描写景物的方式尽情地抒发出来,“一切景语皆情语”嘛!

单纯地将情感溶入到文章中,就能将文章写好吗?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也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你要描写云,就得抓住云变幻莫测的特点,将云变化后的形态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们仿佛置身于云海中,为眼前的景象惊奇迷醉。可见,要想抓住事物的特征,必须得有一双慧眼与一颗慧心。“一双慧眼”是说要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并仔细地观察它们,从中获取“素材”;“一颗慧心”是说将你获取到的“素材”精心雕琢,“择其优者而从之,其不优者而改之。”这时候,你会发现,留下的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奇妙的图形。这些图形的组成部分可分为标题、开头、正文、结尾。完成习作时要认真审题,绝对不能出现偏题的现象。开头往往是引出文章主题的,所以要简洁、胆了。而结尾则应该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所以要深刻、睿智。正文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文章最吸引人的部分。所以,我们要用最优、最生动的语言,最丰富、合理的想象,最浓厚、独特的情感来装点它,让整篇文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然,要让你的文间变得不同凡响,课外的新闻记者与积累也不可或缺。优美的文章能陶冶人的情操。如果你在新闻记者中读到了优美隽永的文章,别忘了汲取别人文章中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使自己的文章“亮”起来!朋友,记住,“厚积而薄发!”

作文看上去也许很复杂,写起来也许很费力。但是,当你发现它特有的规律时,作文其实是那样妙不可言!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八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再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细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

论点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论据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1)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

2)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

3)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二)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三)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全面地论证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逻辑性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

段落与段落之间 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 ,如总分 、对照 、层进 、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有”、“还有”“虽 然、但是”“固然”“诚然”“由此”是等。

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尤其是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 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引导作用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 的价值取向。

认真上政治课,经 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 们认识能力,对我们写作,尤其是议论文 的写作大有好处。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的 作用。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九

(一)怎样写好开头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这“凤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它是从构思到形成文章的第一步,并决定了文章的格局,体现了作者写作的意图。好的开头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有:

1、开门见山法。在中考应试作文中,由于时间较紧,考生不必在开头绕大圈子,最好是能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切中题目,引出故事。如一考生的作文《我有一双闲不住的手》,开头是这样写的:说起我的这双手,要是用闲不住来形容,那真是既形象,又生动。它总是摸摸这儿,动动那儿,没有闲的时候。

2、烘托点染法。这种开头往往从描写入手,渲染出一种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如某考生《关怀》一文的开头:望着父亲那黑瘦的脸,一道道皱纹像用刀子刻上似的,那么深那么长,加上过早霜染的白发,看上去已有五十好几了。殊不知,父亲才45岁。车来了,接过父亲手中攥得潮乎乎的几张人民币,我眼圈一红,又要哭起来,怕父亲看见了,我急忙掉过头去,说:“爸,我走了。”“啊,走好,别把钱丢了,拿好。”文章开头先从父亲的肖像写起,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悬念(父亲为什么显得如此苍老),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感情铺垫。

3、开宗明义法。文章一开始便对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理性的诠释,点明意义,以此起到点染中心的作用。如一考生的作文《我经历的一次小挫折》的开头:挫折是一个人一生难以拒绝的伴侣。它虽然常常给人各种痛苦,却更能让人品尝到痛苦之后的喜悦。尽管我才迈出人生道路的开端,一次次挫折却早已伴随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而且它们也让我尝到了大大小小的喜悦。

4、回忆往事法。这种开头法常用在以倒叙为主的文章中。文章开头便写出“睹物思人(或事)”的情景,当我们看到某人某物时,就自然而然想起与之有关的往事。其中的“物”是与所写的“人”有关的,且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是与朋友分别时互赠的纪念品,或是自己生日时别人送的礼物,也可以是朋友的一张照片、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书签,甚至是朋友用过的小物件。此“物”最好是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来历,能让自己有一段美好的深刻的记忆。如某考生的《一片枫叶,唤起我美好的回忆》的开头:又是一个深秋的下午,独自倚在窗边,伴着天空飞舞的“金蝴蝶”,我出神地读着书。忽然,一片叶子从书中滑落,火红火红的。“枫叶?!”我惊喜地叫着。这是一片丢了很久的枫叶——是我和一个女孩情谊的见证,蕴涵着我和她在枫林里的故事。两年前相遇的情景不禁浮现在我的眼前……

(二)怎样写好结尾

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构成文章的主要部分。好的结尾应该言简意深,余味无穷,画龙点睛,水到渠成,有深化主题、突出中心、增强文章感染力、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可以总结全文,可以抒发感情,可以言尽而意无尽,还可以照应开头。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首尾呼应法。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互相照应,特别是在结尾要回应开头,使文章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至于因为开头和结尾相距甚远,而使文章相互脱节,给人以残缺感。如一考生的作文《朋友》的结尾是:漫漫人生路,朋友会有好多,而像父亲这样的朋友却只有一个,我将永远记住他——我的朋友——父亲。

2、留有空白法。作文要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加以补充,从而产生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一考生的作文《说句心里话》的结尾:路灯发着暗淡的光,我毫无目的地走在平直的马路上。说句心里话,我也曾怀疑过他们是否爱我,难道衡量的角度除了分数就没有别的了吗?我默默地走着,渐渐路上的人少了,可能是都回家了,可是今天我什么时候回家呢?我不知道……

3、余音袅袅法。这种结尾既深刻又发人深省,能够让读者在读完你的文章之后掩卷深思。如《父亲》一文的结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人天相隔,骨肉永离。爸爸,您在哪里?您在哪里?我无语问苍天,无语问苍天啊!

4、总结概括法。在结尾时对全文作简单的总结,揭示事件的意义,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如一考生的《给我教益的一件事》一文的结尾:这件事使我受到很大的教益。在别人处于困境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友谊、帮助和理解,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5、抒情言志法。结尾用抒情的语句,阐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直抒胸臆,情感浓烈,感人肺腑,表达作者的愿望和志向,并紧扣题旨,往往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如《爸爸妈妈,你们可知道》一文的结尾:爸爸妈妈,女儿也有自尊,你们别让女儿抬不起头来。爸爸,请不要浑身酒气地把妈妈打得鼻青脸肿;妈妈请不要让那些盘碟再成为你们大战的牺牲品。你们的女儿渴望有一个祥和的家,渴望一片宁静的天地。爸爸妈妈,别再吵了,让我们重建一个美好的新天地吧!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十

一 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1. 分清论题和论点。

2. 注意论点的位置:头尾、自己概括。

3. 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能统摄全文、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二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1.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例如:

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突破思维定式的结果。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史丰收的速算法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据说在一般飞机发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设计了直升飞机,但直到定翼飞机飞了几十年,直升飞机也没能上天。因为根据反作用原理,螺旋桨转动起来,机舱就要向反方向旋转,坐在里面谁受得了?直到四十年代,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而解决方式却又大出前人意外的简单:给机舱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端点放置一个向侧方旋转的小螺旋桨。

2.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三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1. 举例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

2. 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四 结构、层次:

1.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 常见结构:总分式、层进式

3. 理清层次的方法:先了解各段内容,归纳段意;然后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

典型议论文范文:《坚持就是胜利》

人们都想在事业或学业上有所成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取得了胜利,而相当一部分人却陷入失败的若痛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俗语说“功到自然成”。按理说那些失败者完全可以尝到胜利的喜悦,但他们往往缺少一种胜利的必要条件,那就是坚持。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上边的俗语中所提到的“功到”其中已经隐含了“坚持”的意思。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坚持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狄更斯和爱迪生就是靠坚持而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坚持,使狄更斯为人们留下许多优秀著作,也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许多精品;坚持,使爱迪生攻克了许许多多的难关,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见,坚持能够使人取得事业和学业上的成功。

那些失败者往往是在最后时刻未能坚持住而放弃努力,与成功失之交臂。曾记得瑞典一位化学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时,似乎发现一种新元素,但是面对这繁琐的提炼与实验,他退却了。当另一化学家用了一年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员——溴而名垂千古时,那位瑞典化学家只能

默默地看着对方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两位化学家,一位坚持住了,取得了胜利;另一位却没有坚持住,未能取得成功。可见,能否坚持是取得胜利的最后一道障碍。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来的时刻,越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坚持。因为坚持就是胜利。(李胜)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十一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妈妈可生气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爸爸给她买了一瓶高级润肤霜,想让她高兴。可是没想到弄巧成拙,她一抹,过敏了!脸红通通的,妈妈不停地用手抓,用手搓,不断进洗手间清洗,还是痒得不行,平时温和的妈妈脾气也暴躁起来了。

过敏那么难受吗?真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幸亏我没有送礼物,晚上,我拥抱了她,送给她一枚硬币。她笑了!给我们表演了一个刘谦的小魔术《吃硬币》,结果妈妈从衣服领子那儿怎么也找不着硬币了,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最后,硬币从她脊背那里掉了出来,她连忙说:“失败、失败!再来一次!”

第二次,妈妈刚把硬币吃下去,爸爸就抓住妈妈的胳膊和肩膀摇。妈妈急得大喊大叫,可是,已经晚了,硬币再一次从她衣服后面掉了出来!哈哈哈!我也会了!我表演没人动我,当然是成功。妈妈却不要我再演,怕我把硬币真吃了。

今年三八妇女节挺特殊!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十二

我所谓的作文,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宾偏正短语,亦即写作文章的意思。记得梁实秋也写过一篇基本同题的文章。梁文说教气太重,并且所谓的三个阶段也毫无新意,人人都明白。就好比人要经历少、青、壮、老一样,是一般的发展规律。此文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写得好,仅因为是梁实秋写的罢了。这就好比雷战花天酒地不算新闻,呕心沥血也不是佳作,而刘德华只要拉个女人的手,就足以登头条,莫言打个喷嚏那就是大师力作了。那么这篇小文章有什么高见呢?我仅针对个人而言,一个人写文章并非要经历四个阶段,而是应该分四个阶段。

少年时期应该写诗。年轻人喜欢做梦,不管是理想还是情感,都有种纤尘不染的忧伤,看雨滴屋檐、玉露润花,都会有所感怀。年轻人的心灵,犹如婴儿的皮肤细腻敏感,也如熟脱的蒲公英般轻盈美丽,这正是写诗的大好年纪。从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也是诗。而很多诗人的名篇也是年轻时写就,等到年老了,虽然偶尔作诗,也能发表,那都是沾了年轻时出名的光。不信你看看,现在北岛、食指、李发模、李亚伟写的那些诗,还有年轻时的灵气吗?那些批评家所谓的更加“凝练老到,炉火纯青”,不过是互相吹嘘罢了,诗的特点就是需要不成熟,一成熟了,就只能去写论文了。余光中不管以后怎么写诗,技术怎么老到,永远也达不到写作《乡愁》、《我在雨中等你》时的高度了。诗不是技术性的卖弄,诗是心灵的感动。缺少了婴儿皮肤般细腻的情感触动,岁月的蚀子厚实了心灵的敏感,再怎么写诗,都没有山泉空谷、微雨绣花针的情趣了。

喜欢文学,而少年时候不写诗,就好比读书时不谈恋爱,绝对人生大遗憾。以后再写,就好比不在的芳华,怎么努力都只能是买化妆品的水平。当然,有的自身条件比较好,化妆品尚能博得一点惊艳,但遇到年轻的脸蛋,少女的清纯,总是心虚的。雷战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年轻已经到了尾巴了,才秉烛作得数首,感觉够悲伤。年老者用化妆品应该值得表扬,懂得打扮总比蓬头垢面强,但最应该希望看到的是少年人展现本真的美丽,让诗歌的绝代芳华在你们中间绽放。诗的年纪不写诗,这才是浪费。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十三

简单来讲,议论文的三要素就是:论点、论据、论证

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再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细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十四

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有的是快乐的,有的是痛苦的,有的是幸福的……而作者的那段记忆是很特别的——后母打了他三巴掌:八岁的时候因偷瓜被后母打了一巴掌;十岁时因不想借钱帮助别人被后母打了一巴掌;十四岁时因家里穷不想上学被打了一巴掌。我刚开始觉得这事特别好笑,它的,后母打了他,他竟然还好意思写出来,真是厚脸皮。但是在我细细品味完这篇文章后才明白,这不是件害羞的事情,而是值得写、值得让大家知道的事,在我看来这三巴掌是说明了后母对他的爱啊!后母之所以打他,是因为要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每一次打他都是要告诉他一个道理:一不能养成偷东西的坏毛病;二要做一个助人为乐、在别人有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三要有人穷志不短的志气,为了自己的理想,不能半途而废。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老师给我讲的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有一个小男孩他的父亲死了,母亲从小娇惯他。有一次他看见同学的橡皮很漂亮,就偷了那个同学的橡皮。老师知道后就告诉了他的妈妈,而他的妈妈非但没有制止他的这种行为,反而庇护他,说这是她给孩子买的橡皮,老师无可奈何,就没有追究。那个小孩长大后就不是一个小偷了,而是成了一个“江洋大盗”,最后他因抢银行被抓起来了,判处了死刑。他妈妈探监时后悔不已,这时她孩子对她说:“妈妈我有个悄悄话要对你说,你把耳朵往前一点。”妈妈就照做了,结果他把妈妈的耳朵咬了下来,说:“这就是报应!”这个例子说明了妈妈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如果这个小孩的妈妈也像作者的妈妈一样及时给他一巴掌,那么我想这种惨剧就不会发生了,也许这个小孩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要重蹈覆辙,要好好学习,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语文的作文三年级篇十五

想象作文,即“新思维作文”的一个侧面。想象作文是指学生在受到感知材料的刺激后,对感知的表象和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从而获得丰富的事物形象材料所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作文。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新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创即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一种手段,一般是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独特的表达情境,让学生据这种情境,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习作。创设的情境要精心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习作冲动。通常有这样几种:

1、特定情境。为表现某一特定的中心或主题,可以让学生想象设计出符合这一要求的生活情节或场景。如,你的邻居张大娘,是个老少都夸的热心人,你能否设计一个具体的生活情节来说明她试试看。

2、对比情境。即把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情境中产生的结果想象出来,加以对比。如,下课时,张红正跳皮筋,同学李明走来,郑重其事地递给她一张纸。

A、如果这张纸是她考了100分的试卷。

B、如果这张纸是她考了0分的试卷。

C、如果这张纸是又脏又破的废纸,对方跟她开玩笑。确良

请你想象一下,分别写出张红接到纸以后的表情、动作和语言。

3、连续情境。它是创设一系列前后连续的情境,要学生依次展开想象,进行习作。如:

情境一:你外出打工的父亲已有三年没有回家了,如今春节临近,许多外出打工的人们都已回来。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请你用几句话把它写出来。

情境二:正当你准备把写好这些话作为一封信投寄给你父亲时,他却突然出现在你的家门口。这时,父子(女)相见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写出。

情境三:正当你们相见时,却从远处急匆匆跑来两名警察,一边跑一边呼喊着你父亲的名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猜猜看,写出来。

这种连续性的情境作文,用一条线索贯穿始终,步步深入地进行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表达能力。创设一个个有连续的情境,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变即通过改变原文中的表达方式或内容进行想象作文

具体种类有:

1、变人物的活动环境。文章中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了独有的思想、感情及个性。如果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这些人物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如,小音乐家扬科来到我们身边,他将有什么样的命运呢请写出来。

2、变故事情节。情节是为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而展开的,如果改变文章的某一情节,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也会随之变化。如,和氏璧被秦王抢了去,蔺相如没能完璧归赵,故事又会如何发展呢写一写。

3、变人物的个性。人物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物的行动,并因此而使故事产生不同的结果。如蔺相如如果不顾全大局,和廉颇斤斤计较,故事的结果会怎样呢写下来。

4、变文章的侧重点。由故事的结尾重新构思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如《穷人》中,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说说写写。

三、缩即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条件,通过想象编写出符合要求的小故事

具体形式有:

1、据词语编故事。即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一组词语为线索编写故事。设计这类问题时,应注意词语在意义上的相互联系,便于学生凭借词语扩散思维。如,据下列一组词语间的前后顺序,通过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2、据词句编故事。教师让每个学生在三张纸条上各写一个短语。第一张写“谁”,第二张写“干了什么”,第三张写“为什么”,然后把每个同学写的纸条分类放入三只箱子,并把这些纸条搅乱,再让每个学生分别从每只箱子中拿出一张纸条,拼合起来后成为整个句子。如,猪八戒/考试没考好/我不高兴。学生就可以据这句话的意思展开想象,编写故事。

3、据笑话、幽默编故事。教师可先说一个笑话或小幽默,再让学生据此编写故事。

四、看即通过一系列的、丰富的、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刺激,来引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习作的一种形式

具体方式有:

1、看电视。电视节目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特别是一些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卡通片,更是为他们所喜闻乐见,如《猫和老鼠》。教师可以把它录制下来,选取其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一段画面,消去声音后,让学生观看,据画面中描和老鼠的动作、神情想象它们的语言或是想象故事的完整经过写下来,最后,再和原画面的声音或故事情节进行比较。

2、看玩具。学生生活中喜欢的玩具人人都有几个(件),他们的想象往往也是随着这些玩具的刺激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全体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来,统一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摸物箱,让学生摸出一件后,想象跟玩具有关的种种事情。如这个玩具是谁的他(她)喜欢它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还可以让学生分别拿出两三个,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出一个童话故事。如一个学生摸出了玩具汽车、布娃娃和玩具牛,教师可启发他们想: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通过一件什么事使它们联系在了一起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在一个个问题的启迪下,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起来,习作就有话可说了。

3、看图画。图画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但它反映的生活只能是静态的,是一种瞬间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想这幅画前后发生了那些事,这件事发生时周围的环境怎样,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各是如何,然后写下来。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