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碎成十二片的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与成长的故事。主人公在爱情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最终领悟到了爱情的真谛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纠结,让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酸甜苦辣。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一)
心灵的孤独与归属,人性中的暴虐与温柔,转瞬即逝的光辉与永恒,生活的奇异与美妙,爱与信仰,作者以犀利的幽默感与好奇心定格现代生活的一个个刺痛。书里的人们背负着伤痛,并不歇斯底里,只是平静表层下深不见底的沟壑,你不知道何时她们会纵然跳下。书本的语言也十分的有深意和优美,当然也给译者100个赞,译者的辛勤付出才让这本书更完美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二)
一本非常短的小说集,一种不太好描述的忧郁气质,一些表面光鲜但内心忧郁的年轻人。在本书中,你可以体会到读出了对生活的失望,悲观的情绪,一种孤独凄凉的情愫,萦绕在心间,这其实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随处都可以感受到的。译者也用优美的语言把这本书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本书可以给人带来惊喜。过去是我不再回首的一个地方,我想去别的地方。可如果我交往的那个人没有车,只能骑自行车载着女朋友或者年迈的父亲在城里转悠,那我怎么能到达那个地方呢?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三)
刚收到这本书时:惊喜又陌生。
读完这本书时:有种深深无力感徘徊的大脑中。
拿到‘它’之前,‘它’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存在。不知道作者是谁?内容又是什么?
十篇简短的故事,讲述着自己的生活。故事就是一颗颗珠子,表达出的思想就像一根线。串出了一个丰富的世界。每个故事中的不同的人经历着不同的困境:生活、家庭、童年、婚姻等失败, 展现对生活的无奈。
作者以平凡、细致讲每个故事生活化,以至于再看完某个故事会忘记其中的情节。在情节上给我个人的感觉像极了《挪威的森林》故事的后半段男主对生活的迷茫、无力的感觉。
故事中的故事,也可能是身边的故事。
他们也可能是我们。
平静的外表下又会隐藏着哪些伤痛。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四)
《碎成十二片的心》是德博拉.利维的十篇短篇小说编成的集,《黑色伏特加》、《突如其来的光》、《维也纳》、《星尘国度》、《枕边私语》、《穴居女孩》、《电话响了》、《碎成十二片的心》、《罗马》、《更好的生活》这十个简短小故事串出了一个个丰富的世界,本书名就是其中一篇,这部作品曾经入选过BBC国际短篇小说的决选名单。 这是一部意识流的作品,文章是细碎的,没有以一个或者几个主角的生活或者感情等主线写满整本书,而是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遇到的不同的或大或小的困境,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故事很破碎;基本上要看二到三次才能文章表达的意思,有时会常常忘记文章的内容,但也是一种独特的感受,作者是那种极抠细节的人。在小说中,她截取各个人物生活的片段,讲述他们家庭、生活的苦闷、童年生活的阴影、婚姻生活的失败,还有残缺的身体,各种各样糟心事展现出来,展现着生活的无奈。 在《罗马》故事中,利用新闻事件背景,虽然跟夫妻二人生活无关,婚姻里的疲惫和猜疑,但从二人旅行回来,丈夫从未打开过旅行箱,之后又梦到丈夫出轨,现实就是丈夫出轨啦! 《维也纳》里,玛格丽特不知从哪里找来位男人,来了场一夜情,在床上和那个陌生男人来了场激战,但马上又将赶出家门,又陷入自已的孤独中。 作者文笔是平谈,他没有任何华丽词藻,多么引人入胜的故事桥段,是生活化,每个人物有着独主的人格精神状态,但缺少一些激烈的情节,是对我而言的不足,他太过于冷静,有可能跟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不过这只是我的推测而已,有时候你很难明白作者的意图所想要表达什么,这也可能是译者的原因,这是单纯看很难明白的,小说各篇集中描写了各种片段式的孤独的形态,有个体病患,亲人,也有婚姻内外的男女,打破常规之外的场景和情绪描写,虚无的情感生活,反映当代生活中的无力感。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五)
一个背上有畸形的孩子,在学校受尽了同学的取笑和歧视。大家不友好的对待,让他从小就感受到了来自世界深深的恶意和无所归属额的含义。那个背上有畸形的人,成年后参加了工作,还是在一家首屈一指的公司做文案。看似很光鲜亮丽,却始终是别人无法认同的对象。
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因为天生是驼背,因此从小到大一直受到异样的眼光。可命运就是这样有意思的,在看似枯燥的生活中,让她遇到了有意思的人—丽莎,而丽莎原本是理查德的女朋友,却和自己在一起了。好像很荒谬,但爱情谁有说的准呢,值得一说的是丽莎是一个考古专家,谁又能保证丽莎不是想对他天生隆起的背探个究竟呢!
爱丽丝把她的手提包弄丢了,还是在一个不熟悉、不认识的机场,她不得不填写表格,以便日后能找回来。然后她就去了布拉格中部的一个公园跳舞,看电影。在那里,她遇到了几个暂时同行的朋友,于是开始了她这一段的故事。她是一个孤独的人,即便阿德里亚娜他们笑的非常开心,爱丽丝依旧不理解他们为何笑的如此大声。她觉得她是一个圈外人,也不想融进这个圈子里,这也许和她的经历有关系。她生活在一个经常发生战争的国家,他们失去了祖国、家园、孩子还有亲朋好友。这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的悲伤难过。
玛格丽特虽然已经结婚了,但还是和一个男的发生了关系,而这一切看上去似乎在平常不过了。那个男的虽已离婚,却在床上那一刻想起了前妻和儿子、女儿。中间穿插的是玛格丽特用微波炉做了海鳌虾,完事之后傲娇的到楼下游泳,留下了内心受到创伤的他。这让他很有挫败感,与此同时他想起了他走到末路的婚姻以及被中欧人戏弄的遭遇。
这本书里像这样的故事很多,有些故事读起来感觉很荒诞,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也许这和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传统观念不同导致的。也有的故事读起来很虐心,很有感触,可能正是你再经历的事情。可不管怎么样,这些故事都是值得看一看的!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六)
十个短篇几乎都在写生活的一段插曲,来得突兀,结束也仓促。德博拉·利维并不是想要写一次出轨或是一次相遇,而是无论发生了什么,当发生这些片段时当事人的情绪,或许根本不会有变化,通过着重描写情绪从而折射出当代生活。
第一篇《黑色伏特加》讲述了一个敏感忧郁的诗人与女考古学家的短暂约会,他有足够吸引她的气质,却是一位天生的驼背。这个身体上的缺陷使他自幼就受到嘲弄,在这约会中他们直接谈论这一点,看似浑不在意,其实彼此都知道,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方都非常在意。约会结束后,诗人回忆刚刚发生的事仿佛并不真实,他自然是渴望爱情的,然而却要对自己作出“生活并非全部是真实,但这点并不可怕。我更害怕的是对爱做出承诺”这样的暗示。
德博拉的文字细腻,这一部短篇集多是忧伤的,但《突如其来的光》却像题目一样动人。在丢失行李的糟糕旅行中,遇到有趣的陌生人,他对你说“那今天晚上你要对自己说晚安,我也会对自己说晚安。”即使看作普通友人间的寻常问候也可,但相识不久的陌生人讲出来就像爱情,一句话就使得彼此亲密起来,被这样问候的女孩子哪里还会再去想那些行李,读者读到这里心情难免也愉快起来。
这十篇中有三篇写不同的情况的出轨,德博拉笔下的这种境况中的人们全都有一种近于冷漠的平静,即使是绝望也是一种毫无波澜的情绪。你和爱人隔着一堵墙,你在爱人和情人之间犹豫不决,你看到婚姻的末路。德博拉没有写他们接下来做什么样的选择,但这样的绝望下读者也会猜测到,再一次争端也好,平静分开也好,明天始终是前一天的无意义重复。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电话响了》。题目是给人期待的,所写的却是你离世之后,所有值得期待的事情都变得索然无趣,目之所及的每一件物品都让人想起你,安静的雨夜里,回忆你的样子和我们之间的过往,想要摆脱这一切,想要走向你。这一个故事非常短,没有直接写逝去之人,只是不断借物传达哀思,淡而有致。
此外,《星辰国度》和《穴居女孩》在我看来是非常光怪陆离的故事,作者用破碎的片段和温柔的笔触给我带来一种阅读上的新奇体验,推荐。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七)
说实话,我是被《碎成十二片的心》的书名吸引来的。可能是最近日子过的太顺,时不时抽疯想看点让人难过的书,比如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悲剧,好想痛痛快快地跟着剧情大哭一场。然后,就接触到了这本《碎成十二片的心》。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抱着这种想法,我得劝劝你了。 这本小说集是由一位英国人作家写的,除了这个身份,他还是剧作家、小说家、诗人。可能是从事着剧作创作的工作,德博拉·利维更加擅长于一些小小的细节中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在人们待人处事的态度中显露出理论判断。正如“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读的人不一样,感触也不一样,这本由十篇短篇小说集合起来的集子可能没有浓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出彩的语言魅力,却在某些情节里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黑色伏特加》、《突如其来的光》、《维也纳》、《星尘国度》、《枕边私语》、《穴居女孩》、《电话响了》、《碎成十二片的心》、《罗马》、《更好的生活》这十个简短小故事串出了一个个丰富的世界,有的结局出乎意料,有的人设大放异彩,关于剧情的发展可以说当读者阅读时颇有种“还有这种操作”的感叹。或许,有人读了会觉得枯燥乏味,因为故事发展很平淡,有人会觉得意犹未尽,因为能够找到共鸣。 比较喜欢的是《突如其来的光》这个小故事,我们的主人公爱丽丝,只身来到了异国他乡,却在机场悲剧了一把,行李丢了,手机充电器、换洗衣物、化妆品、相机之类的全部没了。跟着机场工作人员做了一系列登记后,她没有选择破口大骂、也没有心情郁卒对这个国家感到失望,而是选择了接受。这天晚上她穿着来时的那身蓝色连衣裙,观看了当地人推荐的广场免费演出,认识了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还相约去了一处废弃的矿坑形成的天然水坑游泳,结识了一位行为怪异的艺术家。她想虽然这趟旅行丢失了行李,似乎同时也丢掉了一份束缚,反而更加自在,重新认识了自己,陌生的国度陌生的人,陌生的世界陌生的自己。或许,我们也需要一个机会,丢掉曾经束缚着我们的一切,来一场无需规划的旅行,说走就走,任意东西。这样才能重遇未知的自己,追寻到自己的心。 读完这几个小故事之后,心破不破碎我是不怎么在乎了,只记得心灵似乎受到了洗涤,开始学着用新的角度看待世界了。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八)
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我并没有看懂的小书,但我却欲罢不能的想一口气把它读完并征服她。
有一个书评这样评价这本短篇小说集:作者以犀利的幽默感与近乎残忍的好奇心,定格现代生活的一个个刺痛,书里的人们都背负着伤痛,并不歇斯底里,只是平静表层下深不见底的沟壑,但你永远不知他们何时会纵身跳下。读完此书我有这种痛感。
《碎成12片的心》,这本书中有很多很唯美的句子,能很快的把你代入当时的情景,但同时也有很多黑暗的瞬间,让你的心跟着揪起来,头皮发麻。总之每个故事并不是简单明了的为你讲述开始和结束,事实上,他常常用一种暗语或者是比喻的方式,让你猜不透结局到底是什么。在整个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觉得烧脑,并不是情节推理上的烧脑,主要还是情感上的烧脑。
其中有一个故事就是讲,尼克和托马斯,在故事的开头,我们以为尼克是精神病患者,而托马斯是一个正常的人,但是当故事发展到最后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托马斯可能是那个在精神病院一直住着的人,而且他极有可能在年少时杀害了自己的父亲,而尼克才是那个正常的人,他之前跟尼克讲述的所有的故事都可能是他自己的,但是作者并没有在文中,直接点明这一点,所有的这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去猜,去领悟。
《黑色的伏特加》也是如此,看似有一点俄罗斯背景的故事里,主人公是一个身体有点畸形,后背上有块儿凸起的肉,或者说是驼背。经历了传奇一生,终于遇到了一个不会用异样眼光看她的女子丽莎,最终获得了爱情的故事。这本书作者用了很多大量的心理描写,或者是幻想,我们常常分不清这些哪里是真实的。这也是这本小说神奇而美丽的原因之一。男主在等待丽莎的时候,脑子里的各种想象和心理猜疑仔细想来都是人之常情,同时也是他自己常年被人嘲笑留下的一些心理暗示,不抱希望也许就不会失望。
总之,这本小书,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但是真的是没有真正的参透。虽然是碎成12片的心,但实际上只有10个故事。每个小故事都很经典,不可思议,也难怪英国的媒体给了这本小说集很多的赞美之词。我觉得书中还是隐喻和暗示了很多道理的,只是由于文化差异或翻译问题等,一时间不是很快能明白。如果有时间或者是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发这本书重读一遍,好好的品味一下。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九)
小说集,汇集着10多篇短短的文章,阅读起来非常的快捷,细细品味,有种难以言懂的感觉,只得每篇都细细多读几篇,体会作家的蕴意。
对于读者而言,德博拉·利维显得有些陌生,在利维的国度里,她截取生活的片段,讲述原生家庭的阵痛、童年生活的阴影、婚姻生活的失败,还有残缺的身体,孤独是利维小说的永恒主题。这部小说集里,利维以犀利的幽默感,定格现代生活的一个个刺痛。
《碎成十二片的心》里,特格拉不知自己心爱的女人娜奥米会去向何方,想将其挽留在自己的身边,痛苦之中独自去电影院欣赏电影,却落入到邻座女人的诱惑。因此,当娜奥米离开之后,陷入悲情的特格拉发生的车祸,被送入医院。当醒来之际,娜奥米在站立在病床前,默默地看着他。
《黑色沃特加》里,驼背阿里遭受到周围人的白眼,幻想着身边来位美女来彻底打击这些白眼人,幻想总归是幻想,现实中还真的来了位女人丽莎,从事着考古事业,喜欢探寻古老的遗留给我们的物质文化,也想探寻这位身体显得不痒的“智人”。
《维也纳》里,玛格丽特不知从哪里找来的男人,在度过了一夜情之后,刚刚在床上和男人来了场痛快的欢乐,就将其驱赶去家门,让其深夜独自徘徊在街道之上。前一刻还是那样的欢爱,转眼间又陷入地狱之中。
《星辰国度》里,托马斯将自己所受到的遭遇灌输到员工尼克身上,最终确让尼克陷入神经错乱之中,不停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其实更是老板的故事,并用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着老板杀害其父亲的故事。
《穴居女孩》里,卡斯忽然想着改变自己的性格,想着变性,想着成为女人,于是哥哥问答,妹妹你不就是女人么?答复却是,想成为另一种女人,随性!从此之后,她还真的改变了,其实不过应该是改变了改变了自己的性情,改变了对周围人的看法,改变了对周围人的态度。
《罗马》里,妻子在罗马城外,默默地看着自己的丈夫,看着他所做的一切,从他在葡萄牙回来后还没打开行李,她就了解到丈夫想干啥,不过也只静静地看着。要不然,还能怎样呢?
《更好的生活》里,两位失去父母的孤儿,在孤儿院里相遇最终想爱结婚,只能孤独地默默祝福。
从这些小说中,能细细品味出孤独的味道。就如同《孤城闭》里的兖国公主,体现出痛苦的感触。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十)
“在机场,你有那种奇怪的感觉吗,就是你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做什么?一个屏幕上写着‘出发’,另一个上面写着‘到达’,有那么一刻,你不知道你属于哪个。”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好像被一下子击中了,心里的那个角落。
一直都不太喜欢短篇小说,感觉故事没有写的详细没有写的完整,总是会觉得读起来不太过瘾,不像长篇故事那样,故事完整,读起来更加容易感同身受,更加能够把自己代入到故事场景中。
读完这本《碎成十二片的心》,实在是想给这本薄薄的小书打上五星。没想到外国的译作也可以在话语间这样的打动人。之前我一直都觉得外国的译作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因为语言习惯不同,读起来总是会觉得生涩,总是会觉得水土不服,没办法让读者能够全情投入、感同身受。但是这本薄薄的小书,里面有很多句子,却生生的打动了我,让我在阅读的时候想起自己。
介绍里面说,这是一部一部美妙的小说集,关于心灵的孤独与归属、人性中的暴虐与温柔一面、转瞬即逝的光辉与永恒、生活的奇异与美妙、爱与信仰……确实是这样的,这本薄薄的小书里收录了《黑色伏特加》、《突如其来的光》、《维也纳》、《星尘国度》、《枕边私语》等十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不算长,短短的,但是每一个故事读完都让人心生感慨。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现代社会也是越来越进步,但是整日在都市森林里面生活的我们却过得越来越不幸福,越来越不开心,就像书里说的那样,人们都背负着伤痛,并不歇斯底里,只是平静表层下深不见底的沟壑,但你永远不知他们何时会纵身跳下。
面对着生活中的那些难堪、伤痛亦或者是坎坷,我们不再会有大起大落的情绪,更多的是被麻木所取代。作者用一种中产阶级的眼光和笔触,写下了那些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比如婚姻走到中年出现的危机,比如陌生人突然开启的爱恋,比如生者对死者的深深追忆等等,因为这些情感、事情,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也都会遇到,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也都会碰见,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更加能够体会到作者的那种感情。
我个人是很喜欢作者的这种文风的,明明讲的都是一些会让人微微刺痛的瞬间和故事,但是读起来却并不哀伤,反而有一种幽默感,虽然有一点犀利,但是读起来确是相当的过瘾。怪不得作者作为英国新生代作家,会被《泰晤士报》称赞为“当代英语小说领域最激动人心的声音之一”,这样的称赞,实至名归。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十一)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德博拉·利维短篇小说集《碎成十二片的心》让人第一遍读起来摸不着头脑,只觉得莫名其妙,第二遍读起来感觉背后一凉,只觉得藏得太深,第三遍读起来觉得真的很妙很讽刺。 这本小说集由十个故事组成,所有的故事都涉及到了20世纪的历史事件,让不了解二十世纪的读者们感慨书中的指代让人头大。哈哈不过正是因为这样隐晦的指代,使文章不具有直接且强硬的攻击性反而更容易让不同种族的人群所接受,不明确的指名批判反而是更有力的批判。 文章内容的选择喜欢以部分代整体,比如《维也纳》一文中玛格丽特的人物形象所代表的就是整个中欧,而“他”这一人物形象应该指的就是苏联。(从文中提到的“他的前妻和孩子居住在苏黎世”和“20世纪末他的婚姻走到了末路”可推测出。) 文章的类比也非常的生动形象,比如《星尘国度》中汤姆向尼克用“一只在玻璃柜中展示的蝴蝶,突然向你飞来,身体里还扎着针”来描述自己想象被刺伤的父亲站起身来追自己的场景,既形象可感又让人惊恐发麻。 文章的对话简洁明了,却也深入要害。《黑色伏特加》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既简单看似平常又调情满是暗示。比如男主认为自己喜欢女主是因为女主把他看作是一个考古遗址,而女主的回答是她是一个探险家她想看看他胸椎突出的骨头。赤裸裸的充满暧昧的话语让人很容易想象接下来该上演怎样的情景。只是小说毕竟是小说不会那么一帆风顺,总是一波三折,直到最后女主上了计程车准备离开,在车内她才向男主暗示了需不需要和她回家整理一下那些有关伏特加的笔记,然后他们就顺理成章的开始了活动……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还是小说深得人心啊!篇幅不长不短,点到为止;内容真亦假亦真,自己领悟;手法变化多端,怎么好表达就怎么用。小说读起来一般好懂,虽然有的故事也很难懂,但是反复推敲后从中获得的信息不亚于阅读一本厚厚的专著。 不得不感叹时势造英雄,岁月不曾饶过我们,我们也不曾饶过岁月。作者所处的时代本身就是一个自私自利又充满分离剥削的时代。大国小国都为利所图以寻求自保,作者内心的不满、对现实的鄙视和讽刺都只能通过这些隐晦的文字抒发出来。 历史的真相的阐述有很多有效的形式,小说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想懂他的人可以仔细推敲很好地理解其中隐藏的真相,不想懂他的人也可以选择一翻而过笑笑不语。关键还是看读者自己是想做一个戏中人还是做一个看戏者了。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十二)
《碎成十二片的心》是一个短篇集,由10个短篇组成,入选了BBC国际短篇小说奖决选名单。作者德博拉·利维是一名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剧作曾多次登上皇家莎士比亚的舞台。作为女性作家,她的写作充满了女性的情绪化,故事中描写的人和人关系是碎片的,没有真正的结尾。很多语句仿佛情绪的物化,散落在文章之中,读者好像沙滩上的拾贝者,边走边捡,拼凑起来揣测作者想表达的意图。她在自传中提到自己在种族隔离的南非长大,父亲是政治犯,自己是由干妈养大的。但在父亲被释放的时候,全家又搬到了英国,她的父母也离了婚。家庭的破碎关系和环境身份的改变,不安的童年导致她在身份认同中有所迷失,作品中对于亲密关系的描写也是破碎的,充满了不确定性。
《黑色伏特加》的男主人公阿里,因为背上有隆肉在学校受到歧视,“小小年纪我就明白了‘无所归属’的含义”。长大后阿里从事广告文案工作,依然认为自己“是遗失物,时刻等待被人认领。”结合作者童年的经历,可以看出小时候承受的不安一直隐藏在我们的梦境和头脑中,影响着成年后的行为。作者喜欢用短句来呈现碎片化的写作风格,例如《维也纳》写到“她是一把银色茶匙。她是奶油。她是烈酒。她是撒有白色糖粉的果馅奶酪。她是有礼貌的掌声......她是雪。她是毛皮。她是皮革。她是金子。她是别人的财产。......”将一个神秘富有魅力的女性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时体现出文中男性激越的情感波动。简短的篇幅叙述了一个婚外情的场景,双方的背景生活都藏在短句之后,若隐若现,引人遐想。另一篇《星辰国度》中的男性,也和上一篇一样,手部患有湿疹,这种病态的表征恰恰暗示了他们内心的不健全,缺乏爱的慰籍,孤独又无法可解。精神病患的描写如现实又如梦境,有一种病态虚无的美。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篇是《罗马》,第一句定下了全文的基调——婚姻里的疲惫和猜疑。罗马就像钱钟书先生曾把婚姻比作的围城,“将要背叛她的丈夫站在罗马城里。她隔着墙和他说话,因为她没有被邀请进入。”如果把恋爱比作打仗的话,那婚姻就是战争结束后的守城。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中,城墙慢慢长满青苔,守城的人不再精心,门锁锈了,心门也关闭了。但愿我们以此为鉴,不要忘记身后的城池需要定期维护,不要隔着城墙对话。
这部短篇集描写了各种片段式的孤独的形态,有个体病患,亲人,也有婚姻内外的男女,打破常规之外的场景和情绪描写,虚无的情感生活,在孤独中渴求爱的姿态,令人印象深刻。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十三)
《碎成十二片的心》可能是我最近看过的最纠结的一本书了。一方面,我其实并没有真的看懂这本书,甚至在读完之后依然属于一脸懵逼的状态,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却又一种感觉,这本书是有它的妙处的,即便在看不懂的情况下,你慢慢的细细的琢磨下,依然会有一种别样的味道,只是心里懂,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虽然如此,我想我还是要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写下来,这或许会帮助我明白一些东西。 最早促使我对这本书产生兴趣的是本书的书名。《碎成十二片的心》这个名字本身便带给了自己无限的遐想。在读本书之前,我有过两个猜想,一个是本书是类似于《人格裂变的姑娘》或者《24个比利》那种,类似于人格分裂的那类,一种是人在遭遇重大变故的时候,内心的真实写照。但是,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我想在开始谈论本书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下本书的作者德博拉利维,这或者是一个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都很陌生的一个名字。但是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可圈可点,他的作品曾经两次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而本书也曾入选BBC国际短篇小说奖决选名单。要知道布克奖可是英国小说界最具盛名的的奖项,就是放在世界文坛上也是分量颇重的文学大奖之一了。因此在得知德博拉利维这一串的光辉成就之后,对于本书的期待也就更大了。 《碎成十二片的心》是一部短篇小说集,里面包含了德博拉利维塑创作的10部短篇小说,每一部作品都极为的短小精悍,所用文字不过三两千,所写人物也就两三个。但是就是在这样单薄的一副副身躯里,却仿佛隐藏着巨大的感染人心的力量。德博拉利维的文字总是给人一种剑走偏锋的感觉,十分的犀利与尖锐,虽然大多数的作品是在写男女情爱,但是我却没有在情情爱爱里面找到了一丝欢愉,相反的更多的是多了一种名为悲伤名为绝望的东西。在《穴居女孩》里面,我爱上了自己的妹妹,那个一人想要变性的女孩,她渴望去做一名随性的女人,一个会装的女人,一个善解人意的女人。当妹妹如愿以偿的时候,当妹妹如众星捧月般被众人环绕的时候,我却发现我爱上了自己的妹妹。我在深深的嫉妒与渴望中迷失了自己,我不知所措,又无法排解,我不知道要如何去做,我的妹妹的眼睛让人着迷,却又让我难以接近,我丢掉了自己。。。 在本文开始的时候,我说过我看不懂德博拉利维的文字,我想,我的看不懂在于我无法去把握德博拉李维笔下的感情,他与他作品主人公的感情一般深邃,一般的习惯于遮蔽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他用一种极为隐晦的笔法叙说着自己内心的需求与渴望,去表达着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或许这种感情的表达并不为人们所接受或者欣赏,但是这却是德博拉李维的全部!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十四)
我从未讨厌读书,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孤独的人,我从不喜欢驾驭人和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我喜欢安静的听雨声更胜于男朋友的甜言蜜语,我喜欢看纸页间的故事却淡漠身边的绯闻琐事。我讨厌活在朋友的看法里面,讨厌被人左右,但是我自信我是坚强的,从不挖掘童年时候的伤痕,对泼辣的班主任的各种吼叫侮辱我都是选择遗忘在犹如噩梦一样的过去,所以我不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毫不怜惜的挖掘一个人最想掩饰的悲伤,他最不想直面的恐惧,他最深的彷徨都被作者用显微镜一样的笔力把伤口撕开,把血肉一条条放在案板上,展示在空气中,在读者面前。
这是一本最残忍的书,让情感变得无处躲藏。这是一本最孤独的书,满纸灵魂的呻吟挣扎,这些灵魂就如同黑夜中迷途的萤火虫,荧光渐弱渐远。
读着读着,我就如同被鬼魅附身一样,体会每一篇故事中的被伤害的那个人的痛苦,体会他所思想着的一切苦楚,经常读到动情处,眼泪不知不觉的流了下来。
这本书,带给你难忘的苦痛。
书中有着孤独却得到真爱的他,比如《黑色伏特加》中,爱上丽莎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天生的驼背,他背上的隆起就是一个畸形的烙印,从他记事起,就受尽了同学的白眼嘲笑,排挤和屈辱随着他的长大化作了心上的一道疤,似永远无法弥合,他逐渐获得了优秀的事业和经济基础,但是他内心深处永远是那个想证明自己的小男孩,他想证明自己值得被人爱,可以被人爱,直到丽莎终于在那个夜晚出现在饭局中,直到他终于捕获她的心意,虽然结局是充满幸福的大团圆,但是我仍旧能感受到他的孤立感,这是一种难以挣扎掉的憋闷,像永远的酷暑,让你无法呼吸。
也有着绝望处发现自己的她,比如《突入起来的光》中,她的行李丢失了,她的手机无法开机,她顷刻间被过去的自己抛在虚空之中,没有过去,没有祖国,孑然一身没有了身份,她就这样放开了自己,变成了一缕魂魄,结识来自世界各自的朋友,探寻他们的过去,或者只是不忍和所有的面孔擦身而过集成永恒,在树林间,亚历山大的失踪与出现,他终于选择生放弃了死亡,他讲述着在森林中见到的美丽的事物,这些美丽的东西挽留住了他的灵魂,将他们两人的灵魂缝合。
带着让人长吁一口气的团员结局,作者仍旧在讲一个美丽的故事,虽然凄美,但是美丽,虽然孤独,但是主人公们最终寻找到了那个命中注定给他们慰藉的人,作者是善良的,也是真正爱着她笔下的人物们,这些可悲的小人物最终都成为了另一个人的救赎,走向平和和宁静。
这是一本真正有诚意的书,写尽了灵魂的喜和悲,让人唏嘘也给人安慰。
《碎成十二片的心》读后感(篇十五)
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青春的岁月,更是无所畏惧的。当我们愈长大,会觉得愈孤单。从少年到青春不在,心已迟暮。本书会告诉你,成年人的世界将会经历怎样的伤和痛。琐碎而又麻木的生活常态又会如何将我们推向无法自拔的深渊。
《碎成十二片的心》是英国作家德博拉·利维的短篇小说集,共10篇,包括(突如其来的光)、(维也纳)、(电话响了)、(碎成十二片的心)、(罗马)、(更好地生活)等。每一篇小说的主题都和本书的书名相一致,心是碎片状的。想要无忧无虑地生活,却像一只戴了枷锁的鸟,受困于生活。在本书中,我读出了对生活的失望,悲观的情绪,一种孤独凄凉的情愫,萦绕在心间,这其实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你是否感受过。
雨,我是不喜欢的,冰冷而又凄凉。一场大雨,就像灾难电影,雨中的我会哭泣,不知留在脸上是泪水还是雨水。但作者在本书中的雨,却另有一番味道。
我仿佛看到戴望舒笔下那个哀怨,惆怅,而又彷徨的雨中丁香姑娘。作者用高超的写作方法,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真实生活状态下普通的人,普通的英国人。他们中,有被丈夫背叛的妻子;有身体畸形而心理病态的人;有慵懒的人生状态。
在 <黑色伏特加>中,作者用雨果的口吻说到:“我们孑然一身,一无所有,我们被夜色裹挟,喝黑色伏特加是为了缅怀我们的生活。”
在<电话响了>中,对于城市里那些迷失的人们,沉默是残忍的。他们需要隐藏在喧嚣中。雨水总能放大我们的伤悲,融化内心的坚硬、婚姻的失败、精神的颓废。
零星,破碎的生活与情感,都是本书的主题。小说的结构是破碎的。每一篇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在细节之处,你能感受到那份孤独。这就是人生百态吧。
文学作品当中的,孤独和悲剧的基调,其实更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的生活并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 但我觉得,也没那般破碎和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