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父亲的眼泪经典读后感有感

父亲的眼泪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5 22:05:15
父亲的眼泪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9-05 22:05:15   小编:

《父亲的眼泪》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故事讲述了一个执着的父亲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父亲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之中。这篇文章让人感叹人世间的不易,同时也提醒着我们珍惜身边人的付出和爱意。

父亲的眼泪读后感篇一

其实看书名我以为就是老年白男的一些什么……妄自尊大的那种感觉,看书名还激发了一点东亚人的那种嗤之以鼻ptsd。看了两篇以后我发觉我真的大错特错,一种失语感,真的虚无。

从接受美学的方面分析,是否存在重新思考、认识和框定?是否找到了自己的投射,那个被门板砸倒,被橱柜压在地上的人;那个偷情时“满溢”得发出呼噜呼噜叫声的人;那个无动于衷看着岳父抖擞老年痴呆尿裤子的人,是否从中挖掘到了更深的自我意识?

在“大萧条”和911事件后,理解准则和精神动态都有所变化,抱着人文精神的态度,描述是必须的。人的精神探索过程中,虚无是必经的。

父亲的眼泪读后感篇二

好看指数(满分10):8分 作者:约翰·厄普代克(美) 回首过往,我努力想找出生命中其它这种具有满杯感的时刻…… 这像一本老爷爷对自己的青春、情事、家人、生活、故乡的回忆,还有当下面对暮年时的求而不可得的隐秘情感,这位老爷爷让我看到了往事中那一抹琐碎的温情。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厄普代克的作品,还没遇上《兔子》就直奔到他的老年了,全篇收了包括《父亲的眼泪》在内的18篇短篇,这是他人生的收官之作,人生已至暮年,这一生,满意的惊喜的难忘的感触的都拿出来回味回味,老话不是说吗,往事只能回味。 18篇短篇,从18个角色角度来描写了老年人的内心情感,还有那种面对现实的无力感,每个角色的内心独白还有周边轻轻的小环境,他都写得非常细腻、深刻,让人好像在偷窥他的内心。他的文笔确实能感觉到非常有质感,他在《蓝光》中写到小孙子的轻柔甜美的棕色皮肤,我感觉自己都能触摸到那种柔滑丝润的感觉;他在《停电》中描写到的风雨能让人感觉到那股台风吹到脖子的冰凉和强劲,还有雨点打在额头面颊的感觉,更别提当来电时二人的措手不及;在《返乡路》中被黏脚红土拖住注意力而不屑了解家乡土地变化的主人公,更别提在他无比熟悉的地方,却需要一个外来人来带路,他内心觉得对方侵犯了原属于自己的领地,夺走了原属于他的东西,但他却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一切,这种无力感和矛盾感也是力透纸背;还有《童年即景》中以孩童的视角观察窗户玻璃中间隐藏的气泡形态,一个摆头气泡形状也会跟着改变,这种生动的描写都太过真实、深刻,代入感非常强,他真的太牛了。 而我比较喜欢的是《返乡路》、《第二次婚姻的西班牙前奏》和《多种宗教体验》。 这本书,其实很多篇章我没读太懂,也体会不了那种情感,囫囵吞枣地错过了很多精彩,可能我真的还没到能读懂它的年纪,等年纪大些时,我还会再看的。

父亲的眼泪读后感篇三

1995年,惠特尼美国艺术馆策划了一场爱德华·霍珀的画展。约翰·厄普代克在艺评里写道,「平静、沉默、坚韧、明亮、经典」。霍珀以描绘美国的平庸日常闻名,有评论家把他归入垃圾箱画派(Ashcan School),因为再没有比垃圾箱更随处可见且不值一提的了。在这层意义上,厄普代克是霍珀在文学界的志趣相投者。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 1932-2009)出生在纽约以西200公里的小城雷丁,成长在城郊的小镇和农场。他毕业于哈佛,大三结婚,大四第一次在《纽约客》杂志发表短篇小说,端起了作家的饭碗。孩子接连出生,作品几乎一年一本地出版。分居,离异,再婚,最终在马萨诸塞州的农场离世。

除了在英国学习艺术的几年里,他的人生几乎都在美国东北部度过。「奥林格的地理位置已深深印在他脑海里,织进他踩自行车、拖雪橇的肌肉里。」他在自传意味总是很浓的小说里写道。对于小镇日常的反复挖掘,让他成为美国白人中产生活最知名的文学表达者,也并不令人意外地被人嘲讽为垃圾箱作家。

▼ 宾夕法尼亚 Plowville 附近的农场,厄普代克上大学之前在这里度过了6年。

他的小说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小镇童年和田园牧歌的沉湎,《父亲的眼泪》中收录的十余篇晚年创作格外如是。

厄普代克最广为流传的作品是他的《兔子》四部曲。主人公哈里26岁,已婚,苦于沉闷的家庭生活,遁入了婚外情。他的妻子也在60年代的性解放风潮中找到了情人,但这对夫妇奇迹般地没有离婚。步入中年的哈里开始痴迷高尔夫,过上了典型的中产生活。他的儿子辍学吸毒,败光家业。终于,故事在哈里与儿媳爬灰事发之后走入尾声。

「在智力上一片荒凉」,评论家说。的确,如此的平庸,如此鸡毛蒜皮。但这也正是厄普代克与霍珀汇合的地方,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抖露出中产生活令人绝望地乏味。当谋生不再霸占你的心智,时间开始变得难以忍受起来。更换工作、住所和伴侣,沉湎于酒精、旅行和烹饪课,但你依旧惧怕孤独的,有气无力的夜晚。「在某个时候,一粒灰尘在阳光中飘飞,在某个地方,一只钟表在嘀嗒,天气很热,你们的意志力等于零。」(布罗茨基《颂扬苦闷》)

在霍珀的画里,生活的荒原被呈现为一个个压抑,充满张力的瞬间。在客厅不语的夫妻,深夜办公室的秘书和职员,性事之后沉默的男女……

▼ Room in New York (1932)

▼ Office at Night (1940)

▼ Summer in the city (1950)

「霍珀的人物总是无所事事……泥陷于自己等待的空间里,只能守候着自己,何去何从不知,未来亦不可知。」马克·斯特兰德在《寂静的深度》里写道。「霍珀的房间变成欲望的悲伤港口。我们想知道其中更多的发生,然而,我们当然无法如愿。」在未知面前,张力与焦灼浮现,赋予平庸以波澜壮阔。

《父亲的眼泪》中唯一一篇早期作品,是写于1979年的《摩洛哥》。厄普代克刚刚离婚三年。

拥有,失去,时光静静流淌,未知变成已知。温柔地感受自己赤裸的存在,在怅然中下沉,下沉。

▼ 厄普代克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玛丽,以及他们的孩子(1966 年)

@ 躺倒斋书情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