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3 14:32:15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
时间:2025-04-13 14:32:15   小编:

清明时节,作者感慨万千。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他思念着逝去的亲人,感叹着岁月的无情。然而,他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珍惜当下的时光。清明不仅是悼念逝去的人,更是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篇1

关于杂感的作文

孤独地

黑色的寂寞在空气中游走

寂寥的天空

肆意的风雨在树杈间窜流;

无情地

掩去多情的月

冲刷着尘埃

浸透了伤心的麻雀;

沉睡着

遗忘悲情的岁月

伴着淅沥的雨

融入大地剪影的黑夜;

轻柔地

泛起圈圈涟漪

是柳条拂过

留下修长的美丽背影;

眉宇间

绽放出美丽笑颜

乘着花瓣

亲吻远方的心愿;

勇敢地

展开坚实的翅膀

飞向天边

去触摸风雨后的光芒……

1/14页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篇2

很小的时候,我就常在纸上画“黑猫警长”了。尽管有点像机械拼凑成的,却比同龄孩子画的要形象多了。父母都觉得我有天赋,因此,我刚刚上了幼儿园时,就被报到少年宫的画画学习班了。

第一课便是画小鸡。我并不那么在意,只是觉得用几个几何图形搭起来就得了。可真正画时,笔却抖了,仿佛又不乐意画下去了。尤其那个鸡雏的头,我发了誓要求把它画圆。可越是想画圆,就越是难以如愿。笔尖拐弯处,手偏偏颤了一下,画得尖了。待到抬起头来细细一看,想象中圆圈已画成瓜子形状的了。画完了,也不去修改,就交给了老师。结果让老师特别恼,一边指着画一边狠狠地骂。

我听了心里越发不是滋味,一出教室,就放声哭起来了。以后的时光里,又学了飞机、汽车、小猫、梨子、那些全是一些最简易的事物,却也画得一般。也不知天赋溜哪儿去了。学了两年,大约已是小学生了,妈妈又把我送到一个美术界有点小名气的老师那里,继续学画。画不会又乱又丑了,可还是难以争得好的成绩。我有些灰心,也生了放弃的念头。可妈妈还是一副津津乐道的样子,硬是让我学到了素描这一阶段,才不情愿地退了这个补习班。

后来,我喜欢上了研究历史,总饶有兴致地顺便画画历史人物。现在,没有了画画班,不能向美术老师取经了,只好自己去摸索。我苦苦想着,笔不时涂画着,先练习画双眉,后又对人物的胡子下工夫。画成了关公,又去画李世民,又在李世民的脸上点几笔,就勾成了张飞……这时,我突然感到一身愉快,仿佛不知倦了。一两年自学下来,画出的历史人物画终于有模有样了。每当画完了,都要仔仔细细欣赏一番,脸上不觉流过几丝得意。天赋看来还在,不然能无师自通吗?

2/14页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篇3

关于向日葵的杂感碎片

大片耀眼的金色

刺伤你的眼

可我还是不停拥抱

亲吻这片灿烂

直到被刺出眼泪

你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吗

我对她是那么渴望

就像濒死的人渴望生一样

我要把她的耀眼 生命力和向上 都融进骨髓

可是 所有的向日葵都已枯萎

我 失去了光明

将来我要到俄罗斯去

看大片的向日葵

听手风琴的歌声

圆我未完成的梦

我把桌面换成了向日葵 大概她是我的梦

可是现在向日葵枯萎了

我的梦也碎了

3/14页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篇4

我吧,学得最久就是作文了,到现在我已连学了三年的作文,练了很多草稿,发了多篇佳作,感受众多。

刚入学,令我最不习惯的就是写灵感了,那时,我觉得写灵感很头疼。没学多久,就有点想半途而废的念头。

每当写作文的时候,我又都是胡言乱语的寥寥写几句,心想:反正老师会帮我修改的,不过待到要推倒重写的时候,又会显得十分沮丧,想哭又哭不出来。

后来,我听老师说连续三次不写“灵感作业”会被开除的,我就有些心惊胆颤,写作态度也好多了。在妈妈督促下,我坚持住了写灵感,慢慢地,自我也觉得有些进步,后来,也慢慢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等到了五年级,看着别人都不用打草稿,一次又一次直接写,我也十分渴望。那次,我成功地写了一篇诗——《足球》之后,老师夸我,说我可以直接写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像比吃了蜜还甜。可直接写了一段时间后,我却有些放松,卷面混乱,又被老师取消了资格,仍要回去打草稿,我不禁有些伤感,情绪低落。

为了直接写,我再次奋发图强,在草稿上狠抓规范,尽力做到语句通顺,文字整洁。我终于又一次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我有些得意,这回却不敢体现出来,生怕再次失去直接写的“特权”。

到现在,我保持住了自己的“特权”,作文也写得成熟起来,几乎都是又快又好。我还经常得童联社的发表奖,偶尔作文上了报纸也十分兴奋,因为不仅能扬名,而且还有稿费。虽然我的作文水平与学校那些写得最棒的同学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毕竟,比自己之前强了许多!

4/14页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篇5

这是一个喧嚣的冬夜,

惊慌的烛焰停止摇曳。

纷飞的雪花肆无忌惮,

癫狂的朔风推波助澜。

我用呛鼻的酒精麻醉自己,

在昏黑的梦里长醉不醒。

我看见阴森的弦月发出瘆人的光芒,

群星在周围舞动不止。

我的梦在迷幻中越陷越深,

在腥臭的欲望里浮浮沉沉。

污浊的空气笼罩一切,

无物可自拔。

悲哀的我逃离梦境,

在寒冷的孤寂中流泪至天明。

我把自己抛弃在,

莽莽的荒原。

多想现在就出发,

让灵魂流浪在远方。

把时光压缩成旅行袋,

装入落花,鱼鳞和诗句。

我愿负此行囊,

走上未知的征途。

哪怕孤身一人,

兜转于四季之外。

无所畏惧,

奔梦而去。

即使途中身名俱灭,

亦不废万古流之江河。

5/14页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篇6

“什么?‘三八’节就要给老妈洗脚,虽然不是不想洗,但老妈万一有事怎么办呢?”老师一布置这个给“老妈洗脚”的作业,我就自言自语上了。正巧,另一个同学好像理解我的苦衷,举手跟老师说了同样的问题,结果老师的答案更令人不满意——“也可以给爸爸洗啊!”老爸有脚气,给他洗脚,我的手不就有“手气”了。我没有继续问老师,就算问下去,老师的回答就更可能离谱了,也许老师会叫我们给爷爷奶奶洗脚的,而他们家离我家太远了。

“三八”节的全称是“三八妇女节”,属于女人的。因为这个女人的节日,我们班男生纷纷鸣不平了,说一年里女人的节日明显多于男人的节日,很不公平。女的有“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女儿节(虽然是国外的,也算)等等;男的就没几个,除了父亲节以外也没什么了。就算女士优先,也不能占了这么多便宜。我们班有些男生还说这个“三八”节对于男生而言是个“灾难日”。

不过啊,在我看来,这个“三八”节还不错。因为每年“三八”节的晚上,老妈都会出去玩麻将,而我就可以解放了,自由地玩电脑。不仅如此,下午的“四点钟课堂”也取消了,我们就集体到一个同学家里抄作业。而且那天晚上的课外补习班也取消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女老师全体有活动。这个节日对于能够借妇女之光获得自由的男生来说还真的不错,还是保留好啊!

6/14页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篇7

日暮杂感_七言古诗两首篇一

今夜月色随西阳,是否西阳念故乡?

满穹星辰应寂寥,苍白年岁老泪长。

至元旦有感_七言古诗两首篇二

冬寒不过霜雪助,人暖如何软被眠。

年年今日说新岁,幕幕朝朝换旧颜。

7/14页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篇8

开学典礼上,学校对我们提了要求:四美。这四美分别是:美言、美行、美貌、美心。

美言指的是吐词文雅,不说脏话;美行指的是行动美,要做好事;美貌指的是仪容仪表都要整齐,要注意个人卫生;美心指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时时刻刻无私奉献。我认为这些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

说到美言,这条我还做得不错。可是,我们班还有些同学脏话满口。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应该感到羞愧。因为这种行为是在为班级抹黑,所以我们更要做到美言这条规则。

美行有很多种:捡起地上的纸片、给老人让座······其实,我们随时都可以做到美行。因为我们可以为班里做好事。就比如说,徐嘉仪同学。她开学第一天就给同学们带了一大包家校本。我在教育学院中遇到了她,那时我心里就感叹:“真为班级着想啊!”其实,徐嘉仪已经做到了四美,尤其美行和美心。我为班里很少做贡献,这一方面要努力!

美貌很简单,就是早晚刷牙洗脸,勤剪指甲,梳洗头发,衣服也要干净。每天干干净净来学校,不能脏兮兮的。

我认为美心其实概括了以上三美,因为美的语言来自于美丽的心灵;美的行动来自于美丽的心灵;美的外貌也来自于美丽的心灵。所以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到这四美吧!它们会让你成为文明又受人欢迎和尊敬的人!

8/14页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篇9

儿童节,到教育在线逛了逛。看看孩子们在说啥,想啥,孩子们需要啥。

其实,我们成人都知道:有时间多陪孩子是一种幸福。作为老师,多陪学生更是一种责任。

孩子们可能什么也不说。因为说了我们也可以装作不理会。

新教育始终坚持与学生融合一起。亲子共读,师生共写,我们终于明白:有一种快乐叫做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华兹华斯说,儿童是成人的父亲。一开始我怎么也无法理解。直到自己做了父亲,才发现这句话的丰富内涵。儿童唤醒人类心中的爱意与责任。为了孩子就是为了下一代。你怎样对待孩子将来孩子怎样对待你。返璞归真是人类善意的自我发现。假如继续思考下去,我们还会挖掘更多深意与真意。

就像我们教师,假如把自己当做学生,才发现很多自以为是的做法荒唐之极。用成人的是非标准评价儿童的言行,对的很少。美其名曰培养孩子(学生),殊不知自己的种种做法是在扼杀孩子(学生)。

于漪说她一生都在学做老师,这不仅是谦虚,更是一种视角!我们的生活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我们的教育难倒每天会一样吗?做教师,包括做家长,自认为很了解学生(孩子),其实忽视了变化的时代与生活。更何况孩子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呢?

记得读到华盛顿的父亲教育孩子讲真话的故事,很不以为然。其实无论这个故事是否真实,有一点可以肯定:儿童砍去樱桃树的做法符合其勇于尝试、在实践中获取经验的认知过程。做父亲的用宽容心态看待孩子造成的意外损失堪称榜样。

细细看看可爱的孩子们,想想他们也许什么都不需要,但成年人依然远远地望着。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

六一儿童节,我们成年人其实什么也不需要去做。只须保持一份牵挂而已!

9/14页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篇10

八月的太阳分外火辣,整个校园就像一个大火炉。今天是军训的第一天,初次见到教官心情格外兴奋,我们怀着紧张的心情开始了我们的军训生活。

俗话说:“坐如钟,站如松。”穿上军装,站着军姿,俨然一个个军人。严肃,挺拔,威严。闭上双眼,感受身边的美好,蓝天格外透明,太阳也像一个乖巧的小孩玩起了捉迷藏,也许是上天善意大发,请来了风伯伯与我们作伴。站完了军姿,即使腰腿有些酸痛,但想到军训生活能锻炼我们的意志,也便乐在其中了。

稳重的踏步声就像是一首进行曲,铿锵有力。响亮的口号就像是一首高亢激昴的曲子。“一、二、三、四……”响彻云天。虽然教官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但是他们这种兢兢业业,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很令人敬畏。

耳边又响起了那首歌:“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是一首激人奋进的歌,鼓励人前进的歌,每当唱起这首歌,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军训虽苦,但它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座程碑!

10/14页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篇1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轻吟寄华年。在这个弥漫着万物复苏的欣然之气和杏花微雨的时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沿袭着两千五百多年的传统,我们迎来了清明。

《岁时百问》中写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与节气相结合的日子。这一天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热闹而欢快的,即使雨水使人们的心头蒙上一抹思念先人的淡淡忧伤,但春光明媚,怎能辜负如此良辰美景?于是,郊游吧,踏青吧。不光对于我们是如此(想想即将到来的春游),清明于宋朝人亦是别有一番滋味。

北宋画师张择端的传世长卷《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便是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桃李春风,柳枝吐芽。春的气息即使经过千余轮回依旧风光不减,而先人们对于春时的欢喜亦跨越千年的鸿沟,于血脉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

没错,这是我们不变的记忆,清明。

至于清明的记忆,对于我而言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悼念先人组成的,于是回到故乡,祭祀祖坟,双手合十上香朝拜。若说清明有味道,那便是香烛和微湿的泥土味道了。由长辈领着在土膏微润的山间、田野祭拜,即使不知道所葬何人,闭上眼的刹那,心中依旧肃然。以后,是否会由我领着我的小辈来完成这件事呢?我想,我大抵是记得住路的。

清明,不仅仅是我们血脉中的传承,亦是一个国家的记忆。

就在昨天,我参加了在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举行的凭吊革命烈士活动,庄严的《献花曲》响起,人们怀着静穆的心对着高入云天的纪念碑三鞠躬。这使我意识到清明的另外一重意义,它之余国家的意义。《论语·学而》中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典作为一种体现“慎终追远”思想的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祭典所带来的仪式感是个体、国家与历史相连的脐带,“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

冯友兰曾经说过:“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一种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而不是宗教的。”

清明也是诗的,充满着诗意的清明向来不缺文人骚客的笔墨,相信每个人都能随口背上几句描写清明的诗,至少连七岁小朋友都能朗朗背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只是时至今日,我们的诗情和诗心还保留了几分呢?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仪式感在慢慢消失,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同样也在变淡。大好春光,我们应当拾起一颗诗心走走看看,看看草长莺飞,看看杏花微雨,看看我们一脉相承的记忆。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愿大家都有一颗“清洁而明净”的诗心,在此与诸君共勉。

谢谢大家。

11/14页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篇12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不知不觉间,我们错过了季节,又错过了回忆,只剩下一幅对联,在日长飞絮轻的时光里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俗称“春社”。“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礼记。明堂位》有官社的记载:“是故夏勺、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蜡,天子之祭也。”唐诗人张籍、王驾则描绘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生于山野乡村,对土地和时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丰盛味美的食物时,我们总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绵阳,最隆重的“春社”祈福仪式,莫过于安县睢水关的“春社踩桥”。这座桥叫“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距今有200余年历史,桥身为20余米巨型单孔弧架,犹如一道彩虹横卧水上,素有“渔洞山前悬半月,虎头岩下见长虹”的美誉。不知从何时开始,当地百姓笃信,在“春社”日这天到这里来踩桥,可消灾免难,祈祷平安。后来,这种习俗被更多的人了解,逐渐成了川西北最负盛名的民间春社活动。每到“春社”日,菜花丛中,鞭炮阵阵,潮水般的人流纷纷云集于此,绵延数十公里,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与“燕子来时春社”的喧嚣相反,“梨花落后清明”就显得冷清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原本欢乐之节,大禹故里北川,历来有“清明”贺治水成功之说,乡人奔走相告,共庆天下太平。从唐代起,“清明”渐成春游踏青的代名词,且历代承袭成为习惯,人们在这个时节,纷纷走出户外,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其乐融融。孩子们最钟情的,则要数放风筝,有的风筝上还装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绵阳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2008年,“清明”在千呼万唤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关于“清明”的解读,却仍众说纷纭。这两天,著名学者、中国古代韵文专家熊笃又在呼吁,要原清明的“本来面目”。在熊笃看来,按照《礼记》的说法,“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清明节应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

熊笃说,清明时节,青年男女最适合去水边休憩、划船游玩,甚至到野外谈情说爱。但是,熊笃没有说,如我等中老年人该去做什么?

我想,还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比如踏青、扫墓、祭祖、省亲。

12/14页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篇13

今天,我阅读了《课外阅读》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由黄兴旺写的《走向山下的登山者》。

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两个登山者的故事。一个叫野口的日本小伙子,十六岁就登上了阿尔卑斯山最高的山峰——勃朗峰。他2000年爬珠峰,他就一边登山,一边清理其他登山者留下的垃圾,他用六年的时间,从珠峰上捡下九吨垃圾。我敬佩他的环保观念。

另一个登山者叫梅根,她是一个女职员,2007年5月21日,她终于登到了珠峰的8500米的高度,看见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女登山员,把她背到了7500米的地方治疗,使那个受伤的女登山员脱离生命危险。我认为她的舍己救人的行为很值得大家学习。

如果世界能多点像野口这样保护环境的人,少点破坏环境的人,地球将会变得更干净;如果世界能多点像梅根这样舍己救人的人,少点见死不救的人,世界将会更加和谐,就像歌词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13/14页

清明杂感作文600字初一800字篇14

篇一:我与地坛读后感450字

我按照老师的的要求读了我与地坛,让我难忘的是第五章的小女孩,那个美丽但智障的小女孩,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

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请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像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史铁生说的不对吗?

上帝不可能把把漂亮和智慧这两样东西都给了这个小姑娘的。

篇二:我与地坛读后感550字

地坛它不仅仅是地坛,那里是作者重生的地方;那里埋藏着母亲的爱;那里拥有着许许多多人的故事。

与其说《我与地坛》是一本书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一生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生命、母爱与这个世界的种种感慨。

地坛——重生在作者最痛苦的时期是地坛陪着作者度过的。作者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这又何尝不是宿命呢,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地方与生命紧紧相连而地坛就是属于作者的那个地方,它溶于作者的血肉里。

重生——母爱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都歌颂过母爱。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并没有用过多的词汇描写母爱却让人感受到了母爱。母亲看着儿子因为失去双腿了而痛苦万分却无能为力,如果可以他宁愿受伤的是自己。从古代的“临行密密缝”到现代“儿子的一切苦难,在母亲那里都是加倍的”母爱无处不在。我们要珍惜母爱享受母爱的同时不要忘了感恩,不要像作者一样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重生——不放弃我们要学习作者即使失去了双腿;即使曾迷茫过;即使曾想放弃过生命。可他终是坚持了下来。人生总有许许多多的挫折无法避免,但生活还是要继续。所以,孩子请你一直坚持到最后。不为别人只为你自己你的家人,你要对得起为你日夜操劳的父母;你要对得起那些期待的眼神;你要对得起你自己。

篇三:我与地坛读后感600字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是作者发给人生的一封感谢信,他试图通过这次写作来回顾自己以往的生活,尤其是双腿残废之后,那段艰难的岁月,陪伴他的人或物。作者是幸运的人,当时的情景很容易就可以联想到,二十出头的青年,意气风发,正是大展才华,挥洒青春的年纪,就这样瘫了,出行不方便那到是次要,而在内心的愤慨与寂寥是常人无法体会的,于是他暴戾,阴郁。

然而,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他努力的克制自己,于是他遇到了地坛,也可以说是地坛找到了他,亘古不变的景象转化为内心的震撼,遍地的萧条,却让内心孤独的他找到了心灵的家园,于是他爱上了这里,这里的一切仿佛是专门为他设计的,宁静,空旷,没有人来打搅,他可以静静的坐在那,抑或看书抑或发呆,于是,先前的躁动便被地坛这宽宏的大气所吞噬,可以说,这使心灵的沉淀。

可叹的是,作者忘记了,他不是弃儿,在他痛苦的时候还有一个人比他更痛苦,那就是他的母亲,年轻却饱受苦难的儿子,行动不方便,内心暴动,烦躁,却偏偏一个人去了那荒芜的地坛,作为母亲,怎能不担心,但只能待在房间干等,内心的煎熬却在激烈的进行,她没有错,但此刻却在默默忍受儿子给自己的惩罚,母爱是宽容的,儿子的安全才是她现在最担心的。

回忆过往,当年那个自暴自弃的少年已经长大,于是他缅怀着那段时光,在那艰难岁月中对生命的理解,以及母亲给予的关爱与启发,地坛里他自省,弥漫着浓郁的人生况味,但那只说明过去,现在,作者有了自己的理解:幸福之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14/14页

还剩11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