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精选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6 18:25:35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5-16 18:25:35   小编:

《中文打字机》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童年时代与中文打字机的亲密关系,勾勒出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回忆画面。文章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绘了打字机的特点和使用过程,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通过这篇文章,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发展的变迁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一)

20世纪初,横扫一切开化和半开化国家书写秩序的雷明顿打字机遭遇了中文这种古老象形文字的顽强抵抗。西文打字机作为办公室供奉的现代性之神,代表文明、进步、民主、高效、标准化和工业化,而无法通过打字机实现自我复制的文字则意味着其所属文明对现代性的原发抗拒。黑格尔关于中华文明与现代性无缘的旧观念,与当时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新时尚相互鼓舞。感受着被世界潮流排斥在外的危机感,中国激进知识分子因此高呼:废除汉字!汉字拉丁化!可究竟是汉字冥顽不灵无可救药,还是被字母文字定义的打字机缺乏应有的想象力?小当东等早期一干文化译者和林语堂等一代代发明家如何开辟中文现代性的突围之路?最终,在潜藏于中文打字机中的后世电子计算机中文输入法系统(以及联想输入)对QWERTY打字逻辑的超越之道中,我们认识到,为技术和工艺所凸显的文化异质性终将在技术和工艺中消融。

2023050506405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二)

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对机器与文字哪个更重要的问题,都会直观地表达:当然是文字。

而吊诡的是,在人类进入机械和工业社会后,在机器与多种文化的对峙中,由于经济、军事、工业等造成的文化霸权,竟然能让机器凌驾于文化之上,比如中文汉字,就曾在打字机面前尴尬万分,进而让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不同人群,产生了中文兴废的讨论。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更清楚地洞悉世界不同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沉浮。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三)

内容非常不错,而且不得不承认,封面装帧设计很好,我就是被封面吸引的。 翻译稍差一点,前面大半部分甚至有点 “翻译腔”过于浓厚,到了林语堂的明快打字机这一部分开始就好一些了。 再回到内容,作为一个日常在使用手机和电脑生活以及娱乐的现代人,中文输入是怎么一步一步过来的我以前看的大部分还是电脑端输入法的讯息,而且与打字机相似的是,也经历了一个科技是拉丁语系西方发展起来的中文本土化的阵痛和过程,而且也同样一帮中文无用论,废除论的推崇者,我作为前辈努力开拓的成果的享受者,想当然的认为目前的方式是一蹴而就的,就像春种秋收一样自然,忘了就在不久以前还有过的更有效率的五笔输入法的存在… 当然,另一方面来说,这本书的作者是外国人似乎也是必要的,他者视角总能跳出情感的桎梏,理性的看待客观存在的问题然后去寻找解决方案。而作为中文的使用者和其背后所承载文化的浸淫者,比如我,则会不可避免的陷入情感的误区,骄傲或者厌恶都会导致歪曲,从而不能正视客观存在的中文文字本身的优点和缺点。

有点意思。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四)

原谅中文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读完我脑海里涌现出来的四个字只是“很有意思”。

感谢豆瓣鉴书团和新民说的赠书,因为口罩原因快递拖了好久,索性赶在截止之前将书大体通读了一遍,意犹未尽。

在看一些欧美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见主人公用老式打字机打字的画面,“啪嗒 啪嗒”敲出一个一个字母。在读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中文打字机也是理所当然出现的,还真没具体了解过原来这中间还有这么多的曲折与故事。

本书从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代表队入场排序为引,讲述了中文打字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记载的故事也很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书中还穿插了大量我们寻常少见除非认真查找资料而看到的插画照片,图文并茂引经据典的跟我们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文打字机的发展,引起了颇多思考。

想起还有一点是书中的注释都非常详尽,还包含一本《中文设计语表》,真的很有意思,再次感谢赠书,必须要详细再读。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五)

开篇第一个故事就非常吸引人,讲到中国举办奥运会,开幕式的入场顺序是按国名首字的笔画数排序的,狠狠打了伪普适性的奥委会的脸。私以为这一看就是中国人会做出来的,彰显大国傲气。本书讲述了中文打字机的发展历程。最初汉字因不适于时下流行的一键一字模式的打字机而备受歧视。国际上由于对打字机形式的认知固化,且自诩非自然形成的字母语言更为高级,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和无知者的自命不凡,认为汉字应该被字母所取代。国内有部分先进人士认为汉字代表封建思想糟粕,亦有呼吁取代的声音。在这样艰难的背景下,一些学者和研究人员从拼音、拼合、常用字等思路出发,研发出了各自的中文打字机。比较有趣的是,一些外国汉学家在设计时不愿意放弃汉字笔画之间的美感,而一些国人则没有这层执念。后面讲到林语堂研发的明快打字机,汉字打字过程中的检索功能早于计算机出现。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壮大的打字员队伍,不顾所谓领导和制造商的一厢情愿,自发研究出常用组合的排序方法,无关发音,无关字形。检索、预测和关联,这些概念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当代广泛运用。读这本书,回顾中文打字机的历史,可以看到当初的固有思想和缺乏创意是如何一步步被想象力和实践打破的,也叹服于作者搜集资料之详实,以及常有观点之深刻。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六)

在西方媒体的口舌中,中文打字机是如巨大怪物般的机器。因中文本身的劣等性,导致其效率低下,技术发育迟缓,民众思想落后,而其无法融入雷明顿体系中,当然不是雷明顿打字机的问题,而是文字的缺陷。多么颠倒是非的逻辑,可却是当时的主流论断。无数人想要挑战中文打字机,却纷纷折戟成沙,尤其是在想象力坍缩到雷明顿打字机后,想象力的匮乏进一步巩固了中文劣等性的说法。这也与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息息相关,故而作者说对于中文和中文打字机的观念是根植于种族等级和进化论的。

在近代,西方世界构建了”中文之谜“,中文本身并不是谜团。而为了解谜,通常的思路有三种:常用字、拼合字和代码。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文打字机,甚至是其他文字的打字机发展史中,这3种方法贯穿始终,为打字机的发展提供了原始思路。

为想象当年的打字机,诚如作者所说的,我一直在抵抗脑海中打字机理所应当的形象——配备键盘+输入法,我无法想象没有键盘的打字机,但这是中文打字机发展史中非常典型甚至盛行的一类打字机。我从未想到这样小小的一项技术,具有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作为外国人的作者讲述得非常通俗,这本书易看耐读,非常推荐。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七)

感谢豆瓣鉴书团与新民说赠书。

2022年12月的快递走了很多天,漫长到担心包裹是不是已经丢了,原来司空见惯的事物也会有失序的时候。而读完这本书——在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键盘输入之前,还有中文打字机的挣扎历史。

“世界上主要语言发音都是黏着语或屈折语,说话一串一串的,词性由音的变化规定着。而唯有汉语是孤立语,单音节发音。”

中文打字机是从20世纪初开始酝酿的,彼时无法融入以敲字母输入的打字机系统。从谢卫楼1899年发明第一台中文打字机到1945年林语堂的明快打字机,中文打字机一直是“活字印刷机”的形式。

关于日产中文打字机,“日本最终的确在中文打字机市场中取得了领先地位,不过靠的不是市场竞争,而是军事武力和战争”。

从“嗒记”到谢卫楼、周厚坤,到日产中文打字机,再到林语堂,中文打字机的突围,打破了书写系统优越性的观点,让汉语在世界语系中站稳脚步,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汉语这门语言(林语堂在语言学史上有这种地位也是之前不知道的呢)。

作者的下一本书将是关于中文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想看。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八)

提到打字机,我的第一反应是乐高那款“玩具”,而中文打字机,我毫无印象。 当然,墨磊宁在文中提到了1900年那时候美国媒体对中文打字机的臆想,我总觉得,这种纯想象的产物,可能也会在现在的中国人脑海中找到——毕竟,中文是表意的,而只要学过汉字的书写,就能意识到,即使是同一偏旁部首,不同的位置,大小形态也会有差异,甚至同一位置,也可能因为“另一半”而不同,那么要打出这么多不同的“符号”,肯定需要远超26个字母的“字符盘”。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中文打字机一直被排除在主流的打字机之外,当然,也和当时孱弱的国力有关。 书中对中文打字机从想象中的“巨无霸”变成拥有接近现代输入模式的“林语堂牌”明快打字机的历史,做了详细的介绍。我在看的时候甚至会想,这些不太成功的尝试,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启迪的现代的语文汉字教学和当年风光无限的五笔打字?毕竟在第七章,墨磊宁详细的介绍了新中国的打字员是如何在昂扬斗志的驱动下,下意识的靠近了“预测文本”技术: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你打字的时候,那些通过“云”联想出的你下一步会输入的文字。

从内容上说,读完这本书,的确能达到作者在引言中所说的“我的确相信能够书写一部中文打字机的历史,并触及更广阔的中文技术语言现代性的历史”,这,是一段相当精彩的历史!

当然,拿到书的时候,厚度还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谢谢豆瓣鉴书团、新民说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赠书,这是一本相当精彩的“小历史”书。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九)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3/04/02/%e6%ac%a7%e6%b4%b2%e4%b8%ad%e5%bf%83%e5%81%8f%e8%a7%81%e4%b8%8e%e5%a4%9a%e5%85%83%e4%b8%96%e7%95%8c/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美]墨磊宁,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张朋亮译)

子扉我 2023年春分 上海—台州

原载风之回响RESONANCE微信2023年4月4日,发表时有改动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十)

感谢鉴书团和新民说的赠书。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与手机等便携式科技产品逐渐普及,打字机似乎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明日黄花。然而,为了探寻中文是如何一步一步闯入同样被西方所霸权的语言体系,在经历不断打破、重组、融合、借鉴等各方面的尝试之后,最终呈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清一色的QWERTY键盘这一饶有趣味却险象环生的历史现象,研究承接历史的重要工具——中文打字机可以说是非常必要了。

作者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式的顺序所引发的轩然大波谈起,开篇便点明:“中文里没有字母”,读到这里,我心里其实充满了质疑:汉语拼音难道不是字母吗?为什么不用便捷的汉语拼音而用相对复杂的笔画来决定入场顺序呢?作者似乎明白我的困惑,马上指出:

中后段专业术语实在太多了,看得我头昏脑胀,感觉这本书更适合对这个领域有一定了解并愿意深入了解的人阅读。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十一)

第三章 全新的机器

美国传教士谢卫楼(Davelle Z. Sheffield)精通中文听说,但像其他西方传教士一样,无法掌握中文读写。因此他们要与其他中国人书信往来时,往往要借助中国文员和秘书代写。但中国文员等转录文书时往往有自己对措词,行文,和风格的执着,令到出来的成品与作者本来的意思有出入。谢卫楼于是于是着手设计中文打字机。这机器基于常用字原则, 设有一圆盘,有里到外按「最常用字」,「常用字」,「次常用字」,「表外字」分成四区。他一开始认为,这种发明对于中国雇员来说可以是一种「解放」,让他们不需要再手写。可是,事实是,那些中国雇员对此并不热衷。「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外国人总是在想办法节省时间。他们有大把的时间,一些学者宁愿悠闲地用手抄写几十万字的书,也不去买一本。」--Sheffield, "The Chinese Type-writter, Its Practicality and Value," 60.

-----------------------------------------------------

第五章 掌握汉字圈 p.279

日本的打字机制造商想要进入中国市场时,放弃了本来的「タイプライタ」,而是选用汉字「打字機」来命名自己的机器,试图以此显示在解决中文打字谜题方面,日产的机器是一种适用且更优的解决方案。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十二)

非常精彩利落的一本书,书名译得绝佳,百年前汉字面临字母文字世界的围剿,是乌江自刎还是背水一战?本书以中文打字机的发展历程给出了答案。

全书脉络清晰,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国代表团入场顺序说起,引出字母文字、音节文字和中文的差异,再到单切换键盘式打字机对希伯来语、俄语、印地语、日文假名、暹罗语、爪哇语等等语言的改造,汉字因其表意特性陷入雷明顿创造后持续壮大的伪普适性怪圈。国内外出现大批反中文的进化论观点,但“打字机乃适乎英文之发明,而非英文适乎打字机者也”,西方技术语言想象力实则坍缩于汉字。

早期中文打字机有三种“打字”形式,分别是:常用字、拼合和代码。作者介绍了谢卫楼、周厚坤、祁暄的中文打字机原型,前两者的为常用字打字机,祁暄的为拼合式中文打字机,各有优劣,常用字法囿于判断常用字难题,拼合法使汉字失去美感。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推出了舒震东华文打字机,这是首台批量生产的中文打字机。一台打字机,不仅承载了文化意义,还承载了民族意义。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主导中文打字行业,试图解决汉字与打字机间的难题,在文化层面引领汉字圈。林语堂的明快打字机,标志着汉字信息技术的转变,输入系统通过将打字过程转化为搜索过程,破解了中文打字机的接口难题。

不仅对中文读者来说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一本书,作者最后一句“把我们的想象力从一段从未发生过的历史中解放出来”,也提示了我,无论是碍于想象力匮乏导向的单一思维路径,还是党同伐异的霸权主义有意缔造的孤立局面,都是我们该逃脱的陷阱。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十三)

感谢豆瓣鉴书团赠书。

墨磊宁教授的《中文打字机》是一本学术性很强,同时可读性很高的著作。这当然要归功于作者的学术功力和写作能力以及译者良好的语感和责任心。在扎实的历史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之前,能找到这样的选题,某种意义上正应和了中译题目中的“突围”二字(英文原题并无对应字眼)。

汉字既不基于字母也不基于音节,而是一种基于字符的世界文字。 多年来,中国的书面语言遇到了假定的字母通用主义,其形式包括摩尔斯电码、盲文、速记术、排字机、穿孔卡片、文字处理和其他以拉丁字母为中心开发的系统。 这本书就是关于中文与这一切的碰撞——尤其是数千个汉字与打字机及其标准键盘的碰撞。 墨磊宁教授描述了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寻找实用中文打字机过程中,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实验、失败和成功。

今天,经过一个多世纪对字母的抵抗,汉字不仅依然盛行,而且构成了充满活力的中文信息技术世界的语言基础。《中文打字机》不仅是一部“实物历史”,而且还致力于探讨技术变革和全球交流等广泛问题,并且在微末之处,展示了这一切如何发生的。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十四)

读之前误以为标题只是一个引申,是一个抽象概况,所论的猜测是与中文有关的文化史、发展史,读了才发现作者的实诚,这是真正的关于中文打字机的一段历史,聚焦如此之小俨然也成就一部堂皇之作,让我有点啼笑皆非。 打字机已进入博物馆,输入法成为新的时代宠儿,西方的计算机设计者也许可以庆幸,不必费心去改进基于文本的输入和输出设备,但中国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同行却别无选择,输入和输出问题是面临的最复杂挑战之一。我们是如此熟悉并使用它以至于从未曾认真思考过它的由来与发展,在百年前也曾是多么让人困惑甚至引起大争论的一个问题,还有人就此下结论认为汉语汉字的低端性集中表现在无法设计出一款通用的中文打字机上。李光耀认为汉语对外国人而言极其难学,给中国吸引同化其他国家的人才增添了巨大阻碍,日韩也将汉字视为制约其科学(即西式)发展进程的根本阻碍而一再废改汉字。所以在20世纪初,削足适履的言论甚嚣尘上一一在设法解决外国语言的打字问题时,绝不能从底层质疑单键盘打字形式本身,似乎语言本身反而成了打字机的特点或适配物。所幸依然有人立志于发明一款便捷好用的中文输入设备,于是我们诧异的看到,五笔汉字检索居然是陈立夫为满足花生米急性子的检索公文需求而发明,有勇气的林语堂更是亲自下场投入巨资发明了明快打字机一一其理念又是如此先进,创造了类似于当下文字输入法的新交互模式,实在是让人佩服。

道格拉斯亚当斯说: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但历史告诉我们,需要多少惊才绝艳们的呕心沥血披荆斩棘才走到当下的这个稀松平常。有道是,呕心沥血无人问,当时只道是寻常。

《中文打字机》读后感(篇十五)

作者在引言中提到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场就深深吸引了我,我这才知道,看似简单的各国代表团入场仪式竟然还包含了这么多门道,一条简单的“按照主办国语言的字母顺序”规则,没有让我们陷入尴尬的境地,我们马上用自己熟悉的二层排序系统来解决问题:按照国家的中文地名笔画来排序。也会有两个汉字笔画完全一样的问题,那么就按照王羲之“永字八法”的顺序来,如:土耳其的“土”是由“横/竖/横”(或者按照笔画排序记为2-3-2)构成的;而也门的“也”是由“下折/竖/上折”(或记为7-3-7)构成的。2-3-2排在7-3-7之前,因此土耳其先于也门入场。

然而因为外媒不清楚中文的正字法传统,各种阴谋论持续了整整2天才结束。没想到08年给我的震撼还能延续至今。

另外感谢先生在我们一起逛美术馆的时候跟我讲述了徐冰的作品《天书》,书中也有提到。《天书》的特殊之处在于超越了汉字“音–义–形”,却又兼具风格和美学。他甚至为此创立了自己的活字编排系统,从而在印刷过程中进行检索。

当然,读这本书的初衷是《读库2304》中的一篇《一个不得不失败的产品》提到的林语堂的中文打字机,作者从B站UP主何同学发布的《我们做了一台中文打字机》开始引出明快打字机,视频中何同学带领他的团队三个月的时间从一份1952年详细地介绍了明快打字机原理的专利中亦步亦趋,从雄心勃勃到偃旗息鼓,最后还是用电控的方式做出了这款让林语堂倾家荡产的明快打字机(当年可只能用齿轮、链条和连杆呢)。这72个键盘,能打出整整九万个字,靠的是林语堂研究的上下形检字法,这种检字法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输入法了。

在明快打字机之前,中文打字机需要依仗有两千多字的字盘,给人的感觉只有笨重,收获的只有嘲笑。而汉语拼音则是90年代国家才开始主持制定的。很难想象各种不同的中文打字机从寄予厚望到被放弃的过程。好在我们都走过来了,感谢前人一代又一代不懈地努力。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