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老而不衰的科学读后感100字

老而不衰的科学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4 13:15:17
老而不衰的科学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5-04 13:15:17   小编:

《老而不衰的科学》读后感: 这篇文章介绍了科学的不朽魅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性。作者认为,科学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探索未知,解决问题。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应该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情,因为科学是永远不会衰老的。

《老而不衰的科学》读后感(篇一)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也许对衰老最好的(且一定是最简单的)定义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死亡风险和痛苦会呈指数性地增加。 从1840年开始,全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每年都会延长3个月。[插图]这个规律一直持续到今天,并且增长速率还没有衰退的迹象。 饮食中亚精胺含量最高的人群也比亚精胺含量最少的人群寿命长5年。(蘑菇、大豆和切达干酪等食物中含有高浓度的亚精胺。) 2012年发表的科克伦系统评价(被认为是医学研究结果的黄金标准)[插图]审查了78项试验,包含共300000名参与者,以评估抗氧化剂补充剂的效果。结果很明确:这些补充剂毫无意义,甚至可能有害。维生素A、C以及硒对长寿没有影响,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则分别使死亡概率增加了3%和5%。 而且少有人知的是,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与睡眠不足相比,带来的死亡风险的增加更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蛀牙和牙龈问题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脏病。

目前的证据表明,市面上的所有维生素补充剂都没有必要服用,除非患有特定的维生素缺乏症需要治疗。

《老而不衰的科学》读后感(篇二)

一辈子很长,一辈子又不长,有时候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对衰老的恐惧。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也许对衰老最好的(且一定是最简单的)定义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死亡风险和痛苦会成呈指数性地增加。 这本书,很认真的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衰老的成因,分析了什么是衰老,得出的结论振奋人心:衰老是可以治愈的。并且给出了四种抗衰老的治疗方法。 不过对我个人来讲,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却是让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解了。因为“每多活一年,患上癌症、心脏病、中风、痴呆、糖尿病或者更可怕疾病的风险都会无情地增加。医生和科学家把所有增加患病风险的原因成为“风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但是,无论你怎样健康生活,仅仅是“变老”这一点,就能让上述原因的影响相形见绌。”

最后作者提出的11个活得更久的建议: 1. 不要吸烟 2. 控制饮食 3. 多做运动 4. 保证每晚睡够7~8小时 5. 接种疫苗,勤洗手 6. 爱护牙齿 7. 注意防晒 8. 关注心率和血压 9. 吃补充维生素补充剂?没必要 10. 吃长寿药?至少目前没必要 11. 女性更长寿 (所以这件事就是天然赢在起跑线上了吗?)

罢了罢了,“一辈子不长,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好咱下半辈子的平凡生活。”

《老而不衰的科学》读后感(篇三)

文中有大量的引用文献和书籍,也提到了很多热门的概念,如超级食品,轻断食法。对许多未经实验,或者科学的方法也抱以质疑,没有绝对好,或者必须的抗衰方法。毕竟小白鼠就是小白鼠。

DR这个概念是大家认同的,对低食物摄入量的反应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了下来。通过饮食限制,让细胞端粒延长,发生自噬作用,清除废物。但显然DR在大动物,或者寿命偏长的生物体中,效果是有限的。

去除衰老细胞,等于是一个长期且重复的过程,利用服药,注射等手段,在疾病恶化,或年龄增长的过程中,清楚淀粉样蛋白,避免炎症。这个可能是未来普及抗衰老的一个大方向。

从换新的角度看,利用干细胞再生,再修复免疫系统,补充和完善微生态系统(细菌及真菌)类。换新的方法来说,难度在于外移植的干细胞难度还是较大,以及发挥的作用有限及免疫排斥作用。提高免疫力中,切除相关性器官对小鼠有效是真的可怕,哪怕胸腺变大T细胞增强也没啥用了。改善肠道菌群这个我完全赞同,微生物的力量太强大了,只是破解和应用还需很多路要走。

日常修复,应对dna损伤和修复,不能伤敌八百自损一千,未来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dna修复技术实现,再重组,再生,可能能解决一些问题。

抗衰老,其实就是如何活的更久后的主要问题。少吃,少穿,多动,多睡,老生常谈。不抽烟少喝酒,人生毫无乐趣。能做到日常科学饮食已经难,再做到科学饮食后少吃控制摄入,难上加难。只能尽量多动动,祈祷别碰上事故和疑难杂症,好好活着就行。

《老而不衰的科学》读后感(篇四)

如同书中描述,干预衰老过程是一项医学上的“登月计划”,而这本书中的内容更多是献给求知欲强、想了解衰老研究前沿的读者阅读。

本书一共有11章,当读者只想知道自己力所能及的减缓衰老方法,可以直接读第10章,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延长寿命方法:(1)不要吸烟(2)控制饮食,丰富食物(3)多做运动(4)保证睡眠7~8小时(5)接种疫苗,勤于洗手(6)爱护牙齿(7)注意防晒(8)关注心率和血压(9)没必要补充维生素(10)没必要吃长寿药(11)统计学上,女性会更长寿。

一个人想切身处地获得天气及穿衣指南,最便捷的办法就是看《天气预报》;而了解星体运动、大气环流则是求知欲的表现,渴望理解底层逻辑。虽然知道自己无法左右,但理解客观世界总是能看懂《天气预报》背后的逻辑。

全书分三大部分,11个章节。

第一部分(1~4章),理清各种衰老的相关概念,最为透彻理解就是将年龄和衰老独立开来,年龄越长不等于衰老,年龄是时间的副产物,干预衰老的目标是轻视年龄、延缓衰老。

第二部分(5~8章),四大科学前沿:除旧(清理衰老细胞),换新(干细胞和胶原蛋白),日常修复(端粒),基因的重编程(转化)。里面主要是生物技术知识,例如甲基化、iPSC、表观遗传学,懂的自然懂。

第三部分(9~11章),引言、对个人的建议、对社会的建议。

花时间读这书的人,肯定是更渴望理解底层逻辑的。

另外,全书约740页,约1/4是参考文献,堪比综述。

(完)

《老而不衰的科学》读后感(篇五)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死亡和痛苦的根本原因不是癌症和心脏病,而是衰老。 从古至今,人们有时会做着长生不老的美梦。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都会长皱纹、变白发,也会患痴呆、心脏病和其他疾病。 虽然治疗衰老听起来不靠谱,但是近年来关于衰老的科学研究,已经取得非常惊人的进展,在不久的将来,延长寿命老而不衰,就不再只是梦想了。 书名:《老而不衰的科学》 作者:(英)安德鲁·斯蒂尔 翻译:张文韬 王曦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安德鲁·斯蒂尔是物理学博士,计算机生物学家。他运用计算机从事DNA解码工作,揭开了现代生物学隐藏的秘密,他意识到人类的终极痛苦来自衰老,而他想改变这一切。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死亡和痛苦的根本原因不是癌症和心脏病,而是衰老。 他总结出,人类变得衰老会有十大特征: 1、双螺旋里的故障:DNA损伤与突变; 2、端粒的缩短; 3、蛋白质问题:自噬、淀粉样蛋白和加合物; 4、表观遗传改变; 5、衰老细胞的累积; 6、能量斗争:线粒体故障; 7、信号故障; 8、肠道反应:微生物组的变化; 9、细胞耗竭; 10、有缺陷的防御系统:免疫系统故障。 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自己会变老后,就可以寻找减缓或逆转衰老的不同手段。而应对衰老的办法,包括以下四种疗法。 1、除旧。包括杀死衰老细胞;彻底改造回收系统:升级自噬作用;淀粉样蛋白。 2、换新。包括干细胞疗法;提高免疫力;改变微生物组;维持胶原蛋白的本来面貌。 3、日常修复。包括端粒延长;年轻的血液;启动线粒体;击退克隆的攻击。 4、基因的重编程。逆转表观遗传时钟;重塑生物学体系,治愈衰老。 这本关于抗衰老的科技前沿著作,会帮助我们采用科学方法达到老而不衰,以及如何活得更久但不生病。 本书既是干货满满的科普书,又是人们的健康长寿指南。适合反复阅读和收藏。

《老而不衰的科学》读后感(篇六)

在读这本关于衰老(和死亡)的《老而不衰的科学》时,我所想到的不是“通过回避衰老去规避死亡”,而是“通过理解衰老的原理后,以一种相对健康的方式从容迎接必然要降临的死亡”。

额外提一点,很多文学、影视作品会将“不老不死”视为一种“神的馈赠”——因为只有神才能享有这样的“荣誉”,但如小众科幻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所演绎的,如果一个【有情感的】人可以无视时间流逝,这种永生更像是“诅咒”——因为你面对的拥有(如阅历、情感)越多,要面对的失去也就越多。

好吧,我们回归现实一些,先探讨这样一个问题——

【死亡】是否一种【生命的馈赠】?

即将死亡视为一种传承——留给新生代生存与成长的空间,生死轮回,天道使然。

如果【是】,那么,促成死亡的原因可能只有两种,【意外而死】、【自然死亡】。

人因意外而死实在太过“浪费”,而因生病离去又过于痛苦,因大限将至在睡眠中离去,这种最安逸的往生方式,应该是“最从容的”。

然而,《老而不衰的科学》中指出,衰老并不是为了整个物种的利益而进行功利主义计算后的高尚举动,它并不是自然选择的目的,而是被自然选择忽略的结果。

这似乎与我们的认知有差别,即“衰老”是为“死亡”铺垫的。

换一个说法,即如果一个生命体可被消耗的能量是有限的,那么“进化”会面临一个能量分配的抉择,是更多花在保持生命体的身体健康程度?还是花在快速繁衍后代上?

于是,我们就遇见了会在5分钟内完成出现、交配、产卵、死亡的(某种)蜉蝣;也会遇见能活上几百年的巨鲸——如果不是人类的捕鲸行为,这些巨物没准儿能活得更长;当然,还有“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

这就回答了题目中的问题,为什么“乌龟会老但不会衰”?

因为乌龟在进化中选择了“能量更多花在保持生命体的身体健康程度上”。

随着人类的进化,我们可以不用过分考虑能量消耗在“快速繁衍后代上”的问题,但几百万年前的“我们”却“习惯能量不需要更多花在保持生命体的身体健康程度上”,这就是衰老的“【可能】根源”。

如果我们能接受这一观察——生物界中“很多动物在到达真正生理意义上的衰老之前就已经死亡了”,也应该能理解追求“老而不衰”可能既不会违反物理学定律(如熵增),也不会违反任何生物学定律。因为目标并非【回避死亡】,而是“治愈衰老”。

不过,自然演化使得生物的衰老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过程,像《老而不衰的科学》给读者归纳的“衰老十大基本特征”——

它们分别是:1、双螺旋里的故障:DNA损伤和突变;2、端粒的缩短;3、蛋白质问题:自噬、淀粉样蛋白和加合物;4、表观遗传改变;5、衰老细胞的累积;6,能量斗争:线粒体故障;7,信号故障;8,肠道反应:微生物组的变化;9,细胞耗竭;10,有缺陷的防御系统:免疫系统故障。

读者稍微想想就能意识到这十大基本特征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伴随。

最简单的例子,当个体缺少足够多的运动,新陈代谢变缓,血管内壁会积累大量杂质,氧输送不足会引发四肢末端供能不足,间接影响免疫系统有效防护,由于体内化学信号传输不畅,引发蛋白质的分解问题;运动不足引发排便异常,肠道内微生物数量失衡又引发消化问题,由此引发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各种情况。

我们可不能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综合评估、系统治疗”。书中提及的应对方式,即基因(修复、改造)技术的4种呈现方式——除旧、换新、日常修复、基因的重编程,还远远未能达到可以【实践】的程度。

除了前述内容,还有一点,基因由上一代到下一代必然同时存在【遗传】与【变异】,能应对新环境的【变异】有助于个体生存和繁衍,但由于变异存在“随机性”,有可能出现不利于个体生存和繁衍的情况——如“癌变”就属于“负面变异”。

简言之,每个个体的“某一段基因”都有缺陷,随着个体遭遇外部污染(如食品不健康、核辐射、吸烟酗酒)或内部污染(如频繁失恋引发的情绪低落、产后抑郁、家庭不和睦)的频次与程度变化,原本并不具备严重影响的“缺陷基因”会慢慢、提前引发“系统性风险”——如果年纪不大却拥有“衰老十大基本特征”,可以视为“早衰”。

所以,在科研技术还未实现革命性突破的当下,我们如果追求“老而不衰”,完全可以从一些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比如,控制饮食。

宗教的“七宗罪”里有“暴食”,就是提醒众人不要“暴饮暴食”,除了保持常规的“八九分饱”,还可以尝试偶然“少吃一顿”来提升身体的“应激能力”。

古老的育儿指南中就有“若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的说法,我琢磨着就是避免让身体对“内外”缺少感知,即【保持警惕性】。

我们都知道高油、高糖、高盐对身体的长期伤害是不可修复的,那么,又有多少人能抵御街头烧烤的香气呢?或者,被迫接受外卖呢?

再比如,保持运动与拥有良好睡眠。

以我外婆的例子,她到接近90岁的时候还坚持每天上下7楼至少一趟,这一“习惯”保持了有至少20年,你要是这种锻炼与长寿无关,我是不信的。

对于当代大多数年轻人而言,平时的运动可能就是“打字、玩游戏、刷视频、(打车去)网红店打卡”;对于广大“社畜”而言,两点一线的高节奏谋生之旅则直接断送了锻炼的可能。

很显然,缺乏运动会影响睡眠,而糟糕的睡觉质量又会让人怠于运动,由此形成一种“致命的死循环”。

平心而论,《老而不衰的科学》作为一本科普读物,给读者介绍了大量关于衰老的前沿科学研究,还从原理本身指出当前我们延缓衰老的应对思路,非常值得每一个对健康、长寿有追求的读书人花上几天认真研读。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