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摘抄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19 08:15:43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9-19 08:15:43   小编:

《高效能阅读》一书讲述了如何通过提高阅读效率来获取更多知识的方法。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包括扫读、略读和精读等。通过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快速地理解和吸收信息,提高阅读效率,从而节省时间并达到更高的阅读效果。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一

心里一直想着学习以及效率翻盘,于是饶有兴趣的翻开了这本书。苦于想学习的心,但是却没有好的资源或者是高效的学习方法,带着目的性一上午看完了这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构架简单、语言易懂,这正中下怀。所以我带着较强的目的性来阅读了它,读完后顺利的发现了非常方便的网址,可以帮助自己激发读书、看报的积极性。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二

摘录几个对我比较新颖的观点

1、成为部门的专才

2、强调垂直阅读,七成读专业书,2成读辅助书,1成读新范围的书。垂直+水平阅读,知识立体化。

3、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著书立说

4、对业界关键人物进行定点观测

5、产出型读书为基本的读书方式

6、通过阅读书评,千夜千册选书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三

在今年我开始探索副业的第一个礼拜,我定位自己的创业方向在育儿和个人成长领域,其中育儿方面我想要去深入研究和结合自己实际的运用梳理出一个产品/课程框架出来。然而除了自己的育儿实践和经验,我面对一堆20多本厚厚的育儿系列书籍有些发愁了,我给自己一周时间且是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从这些丰富的内容中提炼和梳理出自己的私人数据库。当时我是非常头大的,不知道从哪本书入手、又怎么样能在一周内完成这个目标呢?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四

挺实用,也能给我启发的一本书。

书的前边很大篇幅告诉你要有效阅读,必须对阅读内容感兴趣。没有兴趣的书要么不读,要么激发起兴趣再读。 总之要让阅读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本书介绍的速读技巧挺简单的,做到应该有效: 1.找关键词,2.看目录预想一下作者会怎么样展示,比较自己的预设和书本的内容。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五

神作 看了目录就是这种感觉,看了目录后面紧接的两页图文,更是惊叹 这本书是类似于文献综述+自身实践的产物 从道到术,无所不包。哲学+方法论+方法 既有对读书的意义和目的性的阐述,也有如何读书的详细说明,还有对读书的仪式感,更有接地气的具体做法。 我本以为这是本工具书,但它远超越了工具属性 内容太多,下面我就写几个对我触动最大的点 1. 书可以不读,可以多读,可以跳读。。。怎么读是我的事儿,不一定非要通读 2. 立体读,从2d到3d,结合现实生活,更能激发兴趣 3. 先泛读再精读。泛读方法包括目录读书,跳读+做标记。精读是把泛读标出的重点部分的前后进行反复阅读。关键词是读书的重中之重。 4. 主场与客场。商务人士重在建立自己的主场,也就是对业务的专业程度,这需要70%的精力投入。剩下30%是去客场探索。 5. 建立数据库。把读的书按一定的规则整理出来,成为强大的武器库。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六

最近密集关注每天读一本书的达人。原来每天一本书的定义因人而异。每天读一本书的不等于每天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阅读达人们采取的是重点阅读的方法,根据目录跳读和读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很少有人能做到每天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两个选择:A、速读。每天接触一本新书,读要点,输出读书体会。B、精读。坚持从头到尾读一遍,但降低数量要求。比如两天读一本。

两种选择,都可以采取《高效能阅读》中提到的小技巧。针对纸质书,书上介绍一个有趣的“打桩读书法”。具体是用小型便利贴在感兴趣的地方做标记,这样可以在整理书本内容时快速翻到相应的界面。读完一本书,书上就会出现五颜六色的便笺。

打好桩,就要选材。用印象笔记扫描有便笺的页面,就把重点的内容录入了数据库。汇入数据库的知识,为输出读书笔记积累素材。将积累的素材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联合数据库里的相关输出为读书笔记,就完成了从打桩到建房子的过程。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七

《高效能阅读》原尻淳一

【阅读目的】

【阅读状态】下班后在家附近的Bryan咖啡店读完的,听着爵士乐,柔和的灯光,浓浓的咖啡香,心情巨好【阅读时长】:1h【阅读方式】跳读 【阅读提炼】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八

一、导图设计思路

左侧:全书主旨概括、书目信息、来源、阅读的目的

右侧:首先按照阅读发生的时间顺序,将阅读的行为分为“产生兴趣”、“挑选阅读内容”、“阅读中”、“阅读后”。然后将全书的八个章节按照上述思路归类。

带连接线的小标题:特别注意事项。

二、阅读的体会

这本书是阅读的工具书,浅显易懂,里面的方法值得试一试。

阻碍阅读的深入还有畏难情绪,本书虽未提及,但是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九

说实话这本书和之前自己通过其他各种渠道网罗来的读书要点重合很多,没特别大的惊喜,但也印证一些重复出现的要点是公认的好方法。

1.为了日常中的使用而学习

自己作为一个花头很透的小姑凉,对啥都有点兴趣但又都钻研不深。当时对魔方感兴趣,买了个三阶,跟着视频竟也能再两三分钟内还原了,当时兴奋了好一阵。但后来日常中没有反复练习的契机,前两天再拿起魔方,已没有还原的能力了。

同理课件当时一时兴起买的ukulele,拍立得……若日后没有使用的契机,除非有着莫大的兴趣支撑,也是走不远的。

2.以输出为目的而学习

以前自己看书,看完就完了,有些觉得挺有道理的,后面也就慢慢遗忘了。随着接触了比较多的阅读技巧,明白了输出才是判断是否吸收一本书的标准。现在的自己每读完一本书(小说散文类除外),都会画上思维导图,一方面是做个回顾,一方面也是为了以后检索方便。

但自己也承认,做思维导图时自己的主动思考还是偏少的,主要还是书内重要内容的摘选。

日后要多多增加对重点知识的刻意练习,即“复述”→“联系”→“应用”。

复述: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话讲一遍刚刚对自己有启发的点,一定要讲出来,在脑子里默默过一遍的效果不好。

联系:这个知识点是否能对应我过往二十几年生活中的事情上?或我听到的见到的其他人的生活中?

应用:在未来的日子这个知识点改怎么用?有哪些使用契机?

3.从了解作者来培养兴趣

这是这本书提出的比较新的点,自己做了个记录,以后可做尝试。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十

自从开始系统性的看书,我便发现了我很大的一个缺点——缺乏总结归纳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输出能力很差。虽然我一直在想如何克服这个障碍,然而此书倒是给我血淋淋的扒出了真相给我看。

没错,我就是懒得动脑子。

只是读书,会减少很多思考的辛苦,还会让你感觉心安理得。

“我又看掉了一本书!”这真的是自欺欺人的形式主义。

我所做的最大努力不过是把里面觉得很精彩的句子摘抄了出来,然后仿佛这些语句就从纸上转移到了我的脑子里。醒醒吧,骗谁呢?

同时我最大的弱点在于,我只会找金句,不会抓结构。现在的我读书还算有点章法,知道每一次看书起码得一鼓作气看完一个整章节,不然下次看书就会忘了之前读书串成的逻辑链。要搁以前,自然是想看到哪看到哪,目录对我来说根本就是多余的,我在乎的是知识点,而不是去构建系统的知识面。

那我直接去看十万个为什么就好了呀!

我回忆起我对四大名著的态度,除了《西游记》,其它全都看不下去。so why?因为西游记全是小故事啊,时间轴不明显啊,先去女儿国和先去车迟国有什么决定性的区别么?没错你现在问我我也不记得哪个国是先去的。

再多推一步,也完美的解释了我为什么从初中就坚定的要学理科。因为知识点很好记,知识面很讨厌。我宁愿背三角函数化学方程式,也不要去把历史事件串一串连成圆。

年轻的时候挖的坑,现在只有自己跳。

小时候沉迷打游戏看球赛追动漫的我,现在静静的坐下来看点书,才发现自己运气真好,靠着各种零散的知识点走到了现在。然而写材料写不出来,文件内容记不住,真真让我决定要好好教育我儿子读书的方法,以后不要我这条老路。

所以如何读书,不是走别人的路,而是将别人的路变成你自己的路,只有这样,你才能创造出你的输出风格。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十一

这本书和莫提默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相比系统性没有那么强,更加突出阅读意识和方法技巧,所以我不到两小时一口气读完。其中,有部分观点对照自身的阅读经历,有醍醐灌顶之感,与大家分享。

第一,无趣的书应该立即停止阅读。在自己阅读的经历中,不止一次有过阅读某本书时,刚拿起来读没几分钟就昏昏欲睡,反复几次,阅读的计划就搁置了,那一段时间内对阅读的兴趣锐减。在今后的阅读中,不能盲目买书,可以通过先阅读电子书(微信阅读)或者在实体阅读实书或通过图书馆借阅,感兴趣再进一步阅读,不感兴趣立即停止。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找到阅读的喜悦感,摒弃阅读的乏味和痛苦。

第二,不善读书的人往往被“必须通读”的观念所束缚。这是我读书技巧缺乏的一大表现之一,以往的阅读都是从一本书的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或者从一个章节的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这种阅读方法看似把书读完了,实则阅读的收获非常少,大脑的跟着眼睛动,却没有思考,并且十分耗时。在今后的阅读中要改变这一不良阅读习惯。改善技巧一:拿到一本书可以先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这一习惯看似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但从内容的理解上看影响不大,并且能迅速找到兴趣点,获得阅读的喜悦感,调动大脑激发思考。改善技巧二:掌握阅读和跳读技巧,从章节结构入手,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只阅读关键信息,甚至不读,目的是找到能自己感兴趣的、能引起自己思考的内容。

第四,70:20:10模式。随着自己逐渐由学生向职场人转变,阅读的数目和领域也应该有所转变,要向更贴合自己的职场身份、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转变,让阅读为我服务。

最后想要分享的是:遇见“不能跳读,必须仔细阅读”的书,这无疑使与书的“命运邂逅”。读书的喜悦,是与这种“命运的邂逅”的次数成正比的。要想会成为善于读书且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且乐于读书的人,对与书有“命运的邂逅”是关键,熟练且适合自己的技巧是前提。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十二

简单的“阅读”一事,总结出了89个技巧,由浅入深,从阅读环境到阅读的输出。除开老生常谈的做笔记等等,有几点是很触动我的,通读一遍也很有收获:

1. “读者权利十条”:跳读的权利,不读完的权利,随意选读的权利。一般读书,都会强迫症发作,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下来,生怕漏下点什么,就像害怕知识会从指缝间溜走,实则收获更少。不太赞成作者的“内在动机”一说,阅读不一定有明确的动机(一旦想着动机是什么,难免又会恐惧紧张了吧),但肯定的,是有阅读的心理、阅读的需求。既然有了需求,那就洒脱地读起来吧,按照自己舒适的节奏、自己想读的部分,先读下去。唯有这样,才能判断是否“自己的菜”,才能不畏手畏脚,才能消除阅读的恐惧感。

2. 读书投资的70:20:10模式。作者讲的读书投资是从资金考虑的,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阅读的时间配比、阅读量配比。一名职场人,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怎样提高阅读的“性价比”,增加阅读的密度和“粘稠度”,让阅读更有效,这是最最重要的。70%用于阅读专业相关领域书籍,20%用于阅读支持现有业务的其他领域书籍,10%分给完全未知的领域。这个模式很实用。

3. 垂直型阅读,建造“思考的主场”。工作时间长了,会发现在忙忙碌碌中,找不到自我的定位了,找不到能够代表自我的核心思想点。阅读中也是,喜欢历史,那就读一点历史吧;喜欢日本,那就读一点日本的书;喜欢摄影,那就买摄影指南和作品集。这个时代,书本和知识的获取太容易了,唾手可得≈失控,我们越来越懒得去判断阅读的有效性。阅读的目的是要积累,积累而后实践。相比起“水平型阅读”,还是先把“垂直型阅读”做好,找准核心,慢慢去建造起自己“思考的主场”。“主场”这个比喻很有意思,我认为是代表了自我思考的独立性,用来与“客场”——别人的思想进行对比。建造自己的“主场”,打造独立的自我思考,才能避免被人带着走,避免在思考上被他人主导,让自己的脑袋成了他人的主场。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十三

今天阅读《高效能阅读》看完了,以前也看过很多关于阅读的书,觉得这本书给自己也大有进益。接下来我说说今天自己所读到的一些感想吧, 1, 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对于我来说很新颖的观点,那就是2D*3D的阅读习惯,从以前的记忆和理解的读书习惯上在加上贴身感受(也可以说是亲身实践),阅读的快感和兴趣就是由此而生,这个是我以前没有体会过的。我也相信很多人没有体会过,所以现在有很多读书无用论出现,而我自己有时候读书就会感觉到很苦恼。 2, 读书从薄书开始,这个我就深有体会了,有时候在买书的时候没注意整本书的字数,所以有时候买到厚厚的一本,当拿到书时(我一般都是在网上购书)。心里就有畏惧感。然后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忐忑中渴望,又在渴望中恐惧,最后读完了一般书,不得其意,甚至忘了书的前面几张说的啥呢。 3, 没有明确的读书目的,就容易卖书评论所迷惑。因为评论上要么是彻底批判,要么就是高度赞扬。我在这方面就吃了不少亏,我时常会在荐书公众号上买书,但是每次买书下来就会有一两本不适合自己读的,最后也只能勉强读完(浪费时间),或者干脆弃书(浪费金钱)。 4, 其实里面提到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很受益,那就是“知道”和“理解”的区别,知道指的是你知道这一个信息,知道发生了这么一个现象。但是理解不一样了,如果你在知道的基础上自己去贴身感受,然后自己去吸取教训,不断的积累经验,那么才能称得上把别人的知识转换成自己的知识。 5, 其实自己多年来的读书习惯让自己走进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学而不思。往往从书上看到的,就是认为自己学到的。然而,事实显示自己并没有学到很多东西。书中提到,阅读要多角度视察,要在书中注入自己的思考。要不然只懂得依赖书籍,自己就变成别人的手中提线木偶,那这样的阅读也只是“傀儡”而已。 6, 说了书上的很多好处,现在就说一下书中我不认同的点吧,作者是日本人,我不知道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阅读环境是怎么样的,但是为了读书把家搬到大学和读书馆附近这一点我就不认同。至少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还有大型的书店活动,我在东莞已经几年了,书店活动办得少之又少,所以我也不提倡中国人为了读书长途跋涉去参加读书会。 谨记读者十条权利,读对自己有用的书,也要在书中懂得取舍,这些都是我需要改变的地方,继续努力加油吧。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十四

一、如何读:

读者权力:不读的权力、跳读的权力、不读完的权力、重读的权力、读不择书、不择地的权力、随意选读的权力、朗读的权力、默读的权力、包法利症(易被小说内容感染的症状)。

没必要强迫自己忍耐。如果觉得无趣,最好断然停止。这样的书与现在的自己无缘。也许以后有一天缘分来了,会觉得有趣,但至少现在是无缘的。勉强去读无趣的书,于精神卫生有害无益,最好停止阅读。

遇到困难就回归专业的日语学思维,重新思考一遍。通过思考其中的共通点和差异点,面临的问题就能得到整理。

多读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你会无意识中对书产生依赖,从而放弃自己思考!!!

二、选择读:

可以读一个作家所有的书,或是读一个问题的几个作家的书,有利于思想碰撞总结。

70:20:10模式(不仅适用于读书,还能活用于各种活动标准)

70专业领域(专才),20专业领域周边,10与未知的邂逅

三、阅读技巧:

三段火箭式读书法:第一阶段超速级,每页2-5秒的速度翻看,第二阶段理解级,阅读第一部分做标记的重要内容,第三阶段学习级。首先,要意识到读书的目的,接着通过预览,分析书的整体结构,查找关键词,然后进行三次被称为“影像阅读”的快速阅读。

读书前先假想目标----向谁说明,

头脑风暴读书:觉得思路滞塞或是生活单调而试图摆脱的时候,就会购买20本杂志,用2天时间彻底读完。随便拿杂志,不要选。从封面到封底通读一遍,广告页也不放过。与其说是阅读,或者不如说是观看。

三色圆珠笔读书法:最重要位置划红色,一般重要划蓝色,自己觉得有趣的位置划绿色。

高效能阅读读后感篇十五

1.首先要有行动,然后为了提高行动水平而广泛阅读,进行实验,确定什么好、什么不好。如此一来,每天的生活都会变得切实而准确。

2.速读的关键完全在于快速进行“关键词的发掘”和“假说验证型读书”。速读的灵魂便在于快速、多次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以及获得新的视角和创意。

3.速读的三个步骤:

(1)目录读书,仔细阅读目录,选定自己该看的章节。

(2)跳读,根据目录,对选定的章节进行跳读,在“这里必须读”的位置上用便利贴做标记,便于之后仔细阅读。

(3)仔细阅读便利贴的前后部分。把自己仔细阅读后的意见、新的假设,或创意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4.速读的基本技巧。运用泛读技巧检索关键词(扫读),通过目录假设正文内容,然后通过略读用便利贴做出标记,在运用精读技巧,仔细阅读标记附近的内容。最后,写下自己的假设和笔记。

5.大部分商业书籍都会在作者想要着重表达的位置用“黑体字”进行强调,所以根据黑体字这一标记,轻松完成略读。

6.阅读不合己意的书是最浪费时间的行为。但是意识不到不合意,这也是需要通过读书来学习的重要知识。

7.在垂直方向上深化特定领域的书,成为专才,营造自己的“思维主场”。商务人士目前应该做的,是成为“当前所属部门的专才”,迅速建好主场。

8.将读书付出的7成投资在工作相关业务领域的垂直阅读上,2成投资在有可能成为新业务的其他领域书籍,1成投资给完全未知的书籍。

9.多读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你会在无意识中对书产生依赖,从而放弃自己思考。要活用多读带来的丰富信息,同时做到自己思考。

10.用书夹分别从两侧夹住翻开的书页,使书本在打开的状态下保持稳定,这样就一直打字输入文章或者自己所做的笔记了。

11.早晨醒来,大脑开始高速运转,这样的时间该用在与产出有关的读书上。可以说,这是天才学者的习惯性技巧。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