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选注》读后感:这本书以其精准的注解和深入的分析,为读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魅力。通过作者对每首诗的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宋诗的意境和艺术手法。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使读者更加贴近宋代社会。总之,这本书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宋代诗歌入门读物。
宋诗选注读后感篇一
阅罢香港版前言,才了然钱之怅然。可惜今已佳人不在,唤谁撷英集碧,揾相思泪?
但到底是才情到处,字句留芳;批览众古,赏见非人。非注诗也,是诗史也,实为宋诗人之本纪。虽为得诗而来,但却得人而去,钱之沥心考订,为我们重现了一个个立体的诗人,以及宋诗坛之江湖纵横,尽拆解于诗注之下,笺笔之间。
掩卷君应知,莫笑注家痴。注外更有书,不在此书中。
宋诗选注读后感篇二
读诗也是读史,从寇准到王安石、苏轼、陆游,再到文天祥,钱大师的注解和短评都很独到有趣。最喜欢这首乐雷发的《乌乌歌》:
莫读书!莫读书! 惠施五车今何如? 请君为我焚却《离骚赋》,我亦为君劈碎《太极图》; 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呼乌乌。 深衣大带讲唐虞,不如长缨系单于; 吮毫搦管赋《子虚》,不如快鞭跃的卢。 君不见前年贼兵破巴渝,今年贼兵屠成都; 风尘洞兮豺虎塞途,杀人如麻兮流血成湖。 眉山书院嘶哨马,浣花草堂巢妖狐。 何人笞中行?何人缚可汗? 何人丸泥封函谷?何人三箭定天山? 大冠若箕兮高剑拄颐;朝谭回轲兮夕讲濂伊。 绶若若兮印累累,九州博大兮君今何之? 有金须碎作仆姑,有铁须铸作蒺藜。 我当赠君以湛卢青萍之剑,君当报我以太乙白鹊之旗。 好杀贼奴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为? 死诸葛兮能走仲达,非孔子兮孰却莱夷? 噫!歌乌乌兮使我不怡,莫读书!成书痴!
宋诗选注读后感篇三
大神大作果然不凡,评论和注释超过原诗甚多,见解也高过同时代,甚至现代人许多。这本书的“序”读了五遍,每读一遍都有所得。 从宋诗来看,宋时人民的疾苦没有好过前朝后代。所以憧憬东周、两宋和民国时的人应该思量,自己现时的身份是否配得上自己的憧憬。 另外文学艺术和生活现实毕竟还是有差距,所谓的“史诗”或者“诗史”并不存在,因此,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想法固然巧妙,但是若是效仿者基本功不够,便会误入歧途。 宋诗没有完全反映社会实际,爱空发议论,且好用典,这是它的短处,但也不必苛责太甚,自然也不需要过誉太多,这不仅是治学的态度,也应是为人的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源泉,写诗还是作文,借鉴高明的,固然没错,但也不要把“流”看作了“源”,能够直抒胸臆和反映生活才最为重要,一味卖弄技巧、旁征博引、华丽无实,便入了“下流”。文艺评论也一样,要立足于作品和那时,否则,想出作者所未想,便是病入膏肓了。 既然是选注,必然有所依据,先生列了六条,也是未来我改进文风的镜鉴:押韵文件不选、学问展览不选、做旧古董不选、旧货充新不选、布局不匀不选、时优现弱不选。 书中注释的几个评论也见识颇深,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过去上学,老师极尽褒扬,但实际上唐时已有这样的用法,究竟是王安石忘记了,还是向唐人屈服呢?再比如,先生点出,所谓“重农抑商”,不过是统治者对“商”的企羡,怕“农”有样学样,并制作了个相互安慰的说辞而已。 结论是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