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100字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4 18:05:11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6-24 18:05:11   小编: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是一本充满启发和实用价值的新书,作者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创新思维领域。通过深入浅出的解析和实例,书中让读者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第二曲线创新,并且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这对于创新型企业和个人都是极具帮助的。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一)

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构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 在大多数人看来,生存结构不易改变,而思维模式容易改变。就好像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天、地、日、月、山、川这些生活环境不会因为人类的认知而变化,我们却可以学习或交流,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事实恰恰相反,由于人类的认知禁闭,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几乎无法由内而外地改变。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二)

看了《第一性原理》,再来看的《第二曲线创新》。

如果说第一性原理至少还能泛嚼两口,第二曲线创新则确实食之无味。或许,本书更适合刚刚踏入社会,或者从未接触过创业这件事的人士:理论很浅显,案例很老旧。

同时,李老师的第一性原理强调要用演绎的方式实现创新的目标,但书中却是用大量的案例来归纳论证其创业理论的可信,不免缺乏说服力。

总之,如果寄希望从本书中找到创业过程中的解决方案,大可不用再翻开了。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三)

对世界思考地越深入,越能发现它的本质,也就知道该用什么逻辑来指挥自己的行动。

高度概括一些社会现象、商业运行规律,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它必须蕴含这些事件和现象的通用规律,并制定可以指挥我们行动的方针。

《第二曲线创新》的四大模块适用于商业的不同阶段,但我联想到了其实李善友老师提出的“哲科”思维同样适用于人生指导。

当人生陷入僵局、当个人发展停滞不前,我们也可以从“第一曲线”跳跃到“第二曲线”去开辟新的天地,而“破局点”的寻找同样可以套用企业破局点的寻找依据。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四)

全书可以直接理解为借势,寻找到第一曲线的破局点,时刻观察并寻找第二曲线,其中只是把一些概念具象化,没有实质性阐述。 供给需求连接其中单一要素的十倍速增长可以促成曲线增长,概念比较好理解,但是如何有相关的洞察力才是关键。更简易来说,就是踩在风口上,在风口上的机遇,不仅仅只是时点的把握,还要评估原本的架构是否有能力落地,摒弃自身因素强行借势,不会有好的结果。 错位竞争我个人理解是细分领域的精细化运营,在独有生态中发挥优势。后续篇章提及的舍九取一,也是集中自身的核心力量进行创新,也意味着领域的细分,泛而多不是一个好的策略。 另一方面从规模大小不同,错位竞争不是一个泛用的策略。参考博弈论中的智猪博弈,从本身的规模思考,首当其冲的小猪是没法获得更好的产出输入比。 低端颠覆适用于大型企业的切入点,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需求必定是红海的生意,竞争激烈。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五)

书中糅合了很多《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还有熊彼特(待读)的很多观点,整理出企业创新的八大模型,既可以作为创业者的指南,也可以作为企业想要突破寻求创新的指南

第一曲线是主线,但是存在极限点,其一,在右上角迁移力的作用下,技术发展的速度超过需求发展的速度,造成性能过剩,其二,管理者更关注资本市场的表现,而且过于关注财务数据,也会造成应对措施滞后,因为实际的极限点会早于财务数据的极限点出现,其三,会受大客户的依赖。所以要在第一曲线消退前,开创出新的第二曲线,而第二曲线又是依托在第一曲线中,书中举了字节跳动的例子,不断的分形创新,不断的开创第二曲线

企业的基石假设是连续性,焦点在于管理和延续,市场是基石假设是非连续性,重点是创新和破坏,所以想要延续,就要进行颠覆式破坏 颠覆式创新

书中提到的思维模型对个人发展也是很有帮助,找准自己的长板 发挥长板优势,低端颠覆,进行单点破局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六)

第二曲线是从第一曲线中增长出来的,在第一曲线中创新、深耕就会生长出来第二曲线。(注意:突破破局点、阀值,不然就是低纬度创新)

创新不是从无到有,是在现在取众家所长,重新排列组合。

增加看世界的多元化思维,多几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世界,发现定式(即不同模型下的规律)

当事物呈几何倍增长的时候,就应该关注。(多于 or少于 十倍速是一个信号,增长点 or 衰退)

提前规划下一个赛道和产品。

在第一曲线极限点来临之前,开始第二曲线的延展,价值千金,也很难。

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指向为真北问题——成本。成本是唯一需要考虑的事情。

寻找长期不会变化的支点。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七)

1⃣️组合创新

创新不是发明创造,而是把基本要素拆解至最小单元,再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的过程。

2⃣️低端颠覆

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但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需求的低价产品切入,进而成功占据低端市场,就是所谓的低端颠覆式创新。任何初创公司向已占据领先地位的巨头发起正面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而低端颠覆式创新将为初创企业带来更大的胜算。

3⃣️组织心智

组织心智:你所拥有的,往往会变成制约你的

企业转型难在何处?不在于具体招式,而在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心智模式。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企业,并且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能够实现心智模式自我突破的企业可谓少之又少。一旦突破,企业便会迎来天翻地覆的全新局面。

4⃣️分形创新

第二曲线不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而是从第一曲线中生长出来的。它不是让企业放弃主营业务去布局新业务,而是通过创新加强主营业务,从更多的创新中分形出第二曲线的新业务。

5⃣️战略杠杆

企业围绕最关键的单一要素,组合其他要素,形成战略杠杆模型,就能持续撬动创新增长。

对企业来说,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自身的经营系统中找到最具有优势的元素,然后集中力量将这种舍九取“一”的因素打造成企业的核心力量。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八)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全套的创新思维框架、创新思维模型、实践方法等,帮助企业跨越事业的第二曲线。同样,书中的这些思维框架、实践方法等,对于个人的事业发展也具有指导意义,能帮助个人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茫然不知所措时,带来一些启发。

在《第二曲线创新》一书中,作者李善友指出,任何一个品类,无论是技术提升、产品创新还是公司和产业的发展,随之时间的推移,最后的增长形态都是“S曲线”。

如何理解“S曲线”增长形态?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尽管整体仍是增长的态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速度将到达极限点,若不能及时识别极限点的到来,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走向下坡路。

对于个人而言,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同样面临“S曲线”问题。本书的许多实践方法、思维模型等,同样对职场人士有一定的启发性。为了避免职场走向下坡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极限点到来之前,寻找职业生涯的另一种可能性。也就是寻找职场生涯的第二曲线。

S曲线中有一个破局点,而这个破局点非常重要。对于企业而言,过了破局点,就能产生正循环自增长;如果不能过破局点,就只是低水平的重复而已。

对企业来说,寻找破局点很难,因为影响要素过多,因此,作者指出,当单一要素以十倍速变化时,就标志着“破局点”即将产生。企业要做的就是选择这个单一要素作为破局点,并围绕它构建性组合,形成创新产品。

那么,击穿破局点的最佳方法就是要集中资源饱和攻击,击穿阈值,最终将其生长为第二曲线的全部。

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单一聚焦发展思维,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使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职场中迷茫,找不到出路之时,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擅长什么,然后聚焦长板,把它做到极致,做到无可挑剔。

当你击穿职场生涯中的“破局点”时,才有可能看到光芒万丈的未来;不击穿破局点,永远都只能原地踏步,最终被社会淘汰。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九)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日子不再似从前慢,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本身。生活节奏快,技术更迭迅速,历史的浪潮越来越凶猛的翻涌。这个社会教会我们企业只有不断创新迎合时代,才能历久弥新,个人要做斜杠青年,不仅要有主业,更要有副业,终身学习,持续成长。

《第二曲线创新》是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教授9年讲课经验的精华汇总,包含了8个关于创新的思维模型和实践方法,引用大量的实例,犹如抽丝剥茧的掰开各思维模式,更方便理解对照。

“认知越深,世界越宽。”这本书意在提升认知,并非教授我们如何去做的具体方法,而是传授如何去思考的思维模式。对于我个人来说,认清自身、突破既有思维和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这几点对我启发很大,让我带着这样的思维重新去审视自己。

认清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好

这里要介绍一下S曲线模型,本书就是围绕这个模型展开的,S曲线模型涉及两个点,一个是破局点,另一个是极限点。破局点之前呈下降趋势,意味着投入大于产出,而过了破局点就是一条正向增长曲线了,这条曲线几乎是所有企业和个人发展的生命周期写照,而找到破局点并不容易。根据李教授的思维,从创新组合的三要素中寻找破局点:

1、供给侧:技术、服务、产品

2、需求侧:客户

3、连接侧:平台

任何一要素实现了十倍速变化,都很可能是破局点出现的情况,待破局点出现后,集中资源发力达到突破,就可产生自发生长的动力。企业如此,个人成长也是如此,认清自身的能力,我们广泛尝试时在某一方面得心应手并且得到较高的认同或成绩时,不妨审视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破局点”。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如何在竞争中谋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呢?错位竞争是很好的打击,即通过技术和市场要素的重新组合,找到新兴价值网,避免与现有巨头或势力大的对手进行正面竞争。竞争的目的不是打败对手,而是树立自己的独特价值,吸引用户,让自己活得更好。

反观我们个人,销售某项产品或能力时,同样要认清自己,错位竞争,若对手的市场是传统企业客户,我们能否更多的考虑新兴行业初创公司;同样是拍摄静态物品,明朗风格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那我们不妨从暗黑背景风格出发,找到自己的独特性。

突破既有思维,实现自我成长

之前提到S曲线模型的破局点,而另一个极限点也称失速点,是所有企业都无法逃脱的一个点。通过努力可以将极限点延后,却无法避免,如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要想基业长青,就要跨越非连续性鸿沟,完成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的过渡,而这个跨越成功率很小。

在第一曲线成长得很好的企业,通常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价值文化和成功经验,专业术语叫做“组织心智”,正是这既有思维模式,让企业感受不到这极限点的到来,固步自封,从而没落。

对于个人而言是认知的禁锢,我们看不到其他发展的可能性,或者理解不了认知范围外发生的事,所以要跳出既有思维,寻求突破。

按照S曲线模型,企业或个人并非被竞争对手打败,而是生命周期定律使然,败给了自己的组织心智。要想打破这一定律,就要向市场淘汰过气企业一样,自己破坏掉自己过气的产品和业务,开启第二曲线创新。具体什么时候开始,书中也是提供了三个标准:

1、第一曲线破局点之后

2、第一曲线增长速度变缓

3、早于财务极限点

虽然从第一曲线过渡到第二曲线非常难,这需要领导者顽强的心力和卓越的眼光,但李教授通过案例分析以及总结的思维模式,对企业和个人是有巨大参照价值的。

舍九取"一",提高核心竞争力

以己之长,攻人之短,可以说是集中发挥优势的最好诠释了。道理不难懂,对这一点我深有感悟,是因为见证过一位朋友的成长。

他之前是做高端车销售,由于为人真诚,善于交际,和很多顾客都成为了朋友,对于客户的业务他也都铭记在心。会经常帮助客户之间牵线搭桥转介绍业务,在朋友中口碑一直很好。然后他也干脆辞职,开了一个茶室,作为会客平台,以口粮茶和茶具为产品,不仅为朋友之间沟通业务,提供了恰当的场所,还发挥了自身资源广泛的优势。当问他为什么茶室不再做的大一点,他说他的优势就是与朋友的关系,做小而精的口粮茶是自己的特色,要区别于大的茶叶连锁店。

朋友关系是他的“一”,不追求大,提高核心竞争力,在能量范围内撬动增长的红利。

如果你努力追寻,认知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你的世界会变成是理解你以前所不能理解的,包容你以前所不能包容的等等。

我们常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是一件探索的事情,是思维逻辑起作用的事,无论我们是否创业,都推荐去看看李善友教授的《第二曲线创新》,书中的思维模型是具有启发性的,于企业和个人的成长都是大有益处的。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十)

没人喜欢发展的瓶颈,但在行进的路上,却很少有人能逃脱掉“增长魔咒”!总会与成长天花板不期而遇。

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运用过很多办法,但仍会有人败得一塌糊涂。

想要避开发展瓶颈,首先要有防范意识、预判的能力。就如同消防,预防大过补救。

名医扁鹊共拜见过蔡桓公四次。

第一次:“大王,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向体内发展。”

第二次:“大王,您的病已经到了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就会加深。 ”

第三次:“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肠胃了,要是不治,就更加严重了!”

但蔡桓公要么说:“我的身体好着呢,什么病也没有!”要么就是不高兴,不理扁鹊。

扁鹊最后一次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掉了。蔡桓公很奇怪,特地派人去问他。

扁鹊解释道:“病在表皮,用药热敷能治好;病在肌肉皮肤间,用针灸能治好;病在肠胃中,用清火汤剂能治好;但病在骨髓,那是掌管生命的管辖的范围了,现在桓公的病已发展到骨髓里面,因此我不再过问了。”

过了五天,桓公感到浑身疼痛,便派人去寻找扁鹊,此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没过不久,蔡恒公就病死了。

病至要命绝非一日而成!

发展瓶颈也是一样,不是一朝一夕才出现的。要想避开发展瓶颈,一定要知道防什么?

著名的“S曲线”告诉人们,事物突破了“破局点”后,开始走上坡路。但在接近曲线顶端的“极限点”后事物逐渐下行,开始走下坡路。

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在将达到极限点前一般都会迎来喜人的快速增长,但是人们容易痴迷于眼前的美好,而对蹑足的危险无半点察觉。

就如同当年风光无限的诺基亚,连续14年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

2007年市值1500亿美元,出货量占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40%,是诺基亚销售最辉煌的一年,也是整个手机历史的顶峰期。

但盛极转衰, 2007的极限点之后,诺基亚迎来了无法阻止的下滑。在苦撑6年后,在2013年其将手机业务以7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微软,惨淡离场。

所以,谁具备“识别极限点”的能力,谁就能避开发展瓶颈的出现。一旦未能提前识别,“极限点”出现后,即使当事人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措施,仍回天乏术。

企业运营者一般会注重两种发展曲线,一种是以财务指标为代表的“显曲线”,一种是以单一要素如技术、市场、组织和产品为代表的“隐曲线”。

但显曲线会滞后隐曲线,一旦财务曲线到达极限点,企业已处于崩溃的边缘。所以管理者一定不要单一地沉迷于财务报表。

在隐曲线中,当某一“单一要素10倍速变坏”时,就是企业达到极限点的前兆。

20世纪60年代末,存储器占计算机成本的60%,利润超丰厚。

作为存储器发明者,英特尔创业之初做的就是存储器生意,1969年的市场占有率高达100%。

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以举国之力进军存储器市场,并以国家拨款的形式,资助存储器企业。经近十年高速发展,日本在技术层面彻底赶超美国。

1980年,美国最好存储器产品的次品率,竟比日本最差产品的次品率高出5倍左右。

并随着日本64K芯片的推出,美国和日本存储器的市场占有率呈现反向发展态势,日本占有率不断上升,而美国恰好相反。

在1984年,产生了英特尔的极限点。最后英特尔总裁格鲁夫不得不做出了重要抉择:放弃存储器业务,转战中央处理器领域,并获得成功。

在成长的路上,不但要有危机防范意识,识别的能力。更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怎样防御!

沿着旧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

人们为寻求问题的破解方法而一直不断努力前行着!

无论个人职业发蔚县还是企业运营管理,想避开发展的瓶颈,不防去读下这本《第二曲线创新》,它会让人们对问题有新的认知与解决答案。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十一)

当我们日复一日地走过同一个街口,穿梭在不变的车水马龙中,一个个悄然改变时代走向,引领社会变革的方案正不断出现在这个时代极具智慧的头脑中。

在科学技术、商业模式更新迭代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不禁会问,是什么促使他们看到了我们看不清的未来,做出一个个在当时看来匪夷所思后来却被验证无比正确的决断?

无论是哪个领域,哪种商业模式或管理组织,在抛却繁杂外衣之后,是否有一种通用的底层逻辑在支撑着他们的思维大厦?让他们得以在繁荣的景象中看到危机,在危机中看到机会。

查理芒格说“要想更好地投资,必须更深刻地理解世界。”

其实不止是投资,人生的很多决策,都需要洞察世间道理。那如何深入地理解世界呢?

李善友老师给出了答案:就是哲科思维。

显而易见,哲学和科学是两个独立学科,但世间万物的运行逻辑,却从来不是单一学科可以解释与支撑的。当人的思想认识进阶到更高一层级,学科的融会贯通是必然。

混沌大学首部创新必修教科书《第二创新曲线》,这部通常被作为商科领域研读的著作,以哲科思维为根本原理,从“创新、战略、竞争、组织”四大模块提炼出了12个思维模型,用以解读企业在生命周期的衰落时刻如何走进另一个新的生命周期,从而“基业长青”。

但如果你仅仅只是把它当作一部商业、管理学书籍来看,未免错失太多它所蕴含的智慧。

今天,我们就来挖掘下《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01

穿过人生的瓶颈,进入广阔新空间

你有没有遇到过下面的情形:

如果运用企业的生命周期去理解,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生命曲线”。与企业生命曲线不同的是,曲线的形态。

但相同的是,也许这一生,你会碰到不同方面的“极限点”,上面这些情形就是当我们处在某方面的第一曲线时,碰到的“极限点”。

当处于极限点时,无论多么努力,即使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也可能只是保持在这个水平甚至下降。

在商业上,李善友老师有个判断,技术不可以解决极限点,解决极限点的方法是从连续性的第一曲线跳跃到非连续的第二曲线。

为什么是非连续性,因为第二曲线打破了第一曲线的界限,它不是第一曲线的延伸,而是完全的转折和突破。

鲁迅,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取得了“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成就。

但他一开始的职业理想是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但在当时的中国,这一理想被现实击地粉碎。

他意识到,无论自己的医学技术精湛到何种地步,都无法实现他唤醒中国人觉悟的这个理想。

显而易见,鲁迅在医学这条第一曲线上已经到了极限点,穿过人生的瓶颈,他要寻找的是自己的”第二曲线“。而他,也在第二曲线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

但我们同时要注意的是,曲线有显隐之分。有些极限点并不好判断,因为它时常被另一些还在增长、变好的因素掩盖。

比如,当你跳槽到另一家企业,虽然薪资增长不少,看似职业曲线在上升,但职业水平却无法再提升到新的高度。

比如,在你日常的高压之下,孩子不再磨蹭、作业也完成地非常快,看似孩子越来越自觉,但亲子关系却在日渐疏远。

也许你要做的,是找到职业的第二曲线、关系模式的第二曲线、生活状态的第二曲线。只有找到第二曲线,才会进入到另一个新天地。

02

寻找破局点,实现从0到1

对于第一曲线,认识到自己处于极限点,意义非凡;在第二曲线中,如何突破才是至关重要。

李善友老师有个很好的比喻,就像养花伺草,从种子到萌芽,需要积蓄很多力量,冲破土壤的桎梏;而一旦破土而出后,给与充分的阳光、雨露和肥料,就能茁壮成长,勿需投入过多的精力。

企业的破局点通常与风口或周期性变化息息相关,那么个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寻找破局点呢?

其实我们一样可以从企业的供给、需求和连接三方面来寻求突破。

经济学中有个术语叫做“阈值”,意为在两个相关的经济要素中,一个经济要素如要对另一经济要素产生影响或者变化,必须具备的最小变化量或者变化幅度。

阈值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宇宙飞船要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必须以最低11.2千米/秒的速度运动。

阈值就是性质发生变化的临界点,人生也是如此。有时候明明很努力,却没有成功,也许是因为你并没有击穿那一个“阈值”,所谓量变产生质变。

因此必须要全力以赴的去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调动一切资源,去击穿你的“阈值”。

社群运营专家“彪悍一只猫”就如何集中突破训练,给出过一些训练方法,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密集见某个领域的高手、只读某个领域的书、把某个内容反复研究、每天做同一件事来训练某个方面的能力。

03

组合策略,持续发力

寻找到个人破局点,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在新的第二曲线上获得长远发展。李善友老师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些组合策略:

(1)单一要素最大化

芒格有一个著名的“最大化、最小化”模型,即专注的领域越小越好。这要求我们学会取舍,当面临众多目标、路径的时候,应该选择出我们的核心要素,投入我们绝大部分的资源。

文中列举的马斯克创立的PayPal,起初的系统全面复杂,一点关注度都没有,而当他聚焦于电子邮件付款的小功能时,成功地引起了绝大部分人的兴趣

取舍就是克制、简洁,将单一要素极致化。

(2)丢弃“保护性思维”

当我们还处在第一曲线时,往往还有着自己的主业,比如”一份还可以的工作”、“一份还算平静的生活“、”一段还比较稳定的关系”。

而尚在“弱小”阶段的“副业”,虽然已显露出星星之火之势,但我们往往为了保护“大”而去牺牲“小”,保护“强”而去扼杀“弱”,殊不知,这些“弱小”的苗头后面,也许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熊彼特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驿站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你也绝不能得到一条铁路。“

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和思考,决定着我们以何种逻辑来指挥行动。

《第二曲线创新》以哲科思维帮助我们进行头脑升级,书中涉及12个思维模型及众多知识点,以上几点启发只是冰山一角。

这本集合了众多大家智慧的创新书籍,实在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反复研读、思考的地方。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十二)

前几天,在社群里看到一个小伙伴吐槽说,为了向牛人学习,他交了大笔的学费去上牛人的课程,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学习课程,但是为什么最后做出成绩的是其他学员?

这个小伙伴问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我工作很努力了,为什么升职加薪都是别人?

我起早贪黑地打理店铺,为什么我的生意依旧不如别人红火?

我很用心的经营公司,为什么公司只能维持运转,不能像其他人一样越做越大?

很多人都想知道为什么自己已经这么努力了,理想的明天依然没有到来。

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在《第二曲线创新》(第二版)这本书里说,创业者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是,通过独立思考找到技术与市场全新的组合方式,搭建一个新兴价值网,在独有的生态位里发挥优势,成为领军者,充分享受创新带来的红利。

简单来说,就是与其更好,不如不同。人生和职场的成长也是如此,只有找到自己的赛道,求同存异,才能走得更快,更稳。只有找到一个能够扬长避短的领域,放大我们的优势,同时让我们的劣势变得不那么重要,我们才能率先抓住机遇,享受时代的红利。

李善友,混沌大学创办人,致力于创建创新学科体系,将“第一性原理”“非连续性”“第二曲线”等哲学科学思维引入商业教育,帮助创新创业者认知升级。

2011年起,李善友教授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教授、中欧创业与投资中心执行主任。他先后创办了“创业营”和“创投营”,首次将颠覆式创新、互联网思维等创新理论引入创业课堂,影响了无数商业界精英。

《第二曲线创新》(第二版)这本书是李善友教授《第二曲线创新》的升级版,凝聚了李善友教授的创新课堂的知识精华,也是混沌大学30万学员的必读创新教科书。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组合创新,单点破局,错位竞争,低端颠覆,组织心智,第二曲线,分形创新,战略杠杆等8大思维模型,以及如何用这些思维模型来帮助我们学习理解正确的创新方法,抓住时代的机遇,打造可持续的增长模型,实现基业长青的愿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第二曲线创新》(第二版),看看李善友教授有哪些创新思维可以刷新我们的认知,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成长之路。

一个做设计的朋友说,现在的客户要求太高了,他设计了好几个方案,都被客户否决了。客户想要的是远超竞争对手的创新方案,这太难实现了。他都有转行的打算了。

其实,不仅是设计行业,创新对于每个行业来说都很重要。只有创新,才能让他们不被市场规则淘汰,才能生存下来。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创新之路呢?

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在《第二曲线创新》(第二版)这本书里说,创新不是发明创造,而是把基本要素拆解至最小单元,再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的过程。

简单来说,创新并不是创造全新的事物,而是把不同要素重新组合起来形成新事物的过程。

比如苹果公司推出的改变世界的iPhone智能手机,也不是从无到有的的创造,而是把iPod音乐播放器,移动手机和互联网三个旧有的要素重新组合而成。

所以,创新其实是一种发现之旅,你要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然后用一种新的排列组合的方式把它们合成新的事物。

每次家族聚会,总有几个亲戚喝高了说,自己当年错过了好时机,要是早些年他们也跟着大家一起出去打工,现在怎么着也是个大老板了,哪用像现在一样苦哈哈地给人打工,看别人脸色吃饭。

时代在发展,机遇也变得更多了,每个人都想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大多数人都不能及时抓住机遇,只能事后哀叹自己命不好。

如何才能提前发现机遇呢?

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在《第二曲线创新》(第二版)这本书里说,当单一要素发生十倍速变化时,就标志着S曲线即将产生"破局点"。我们要做的事,就是选择它作为破局点,并围绕它构建新组合,形成创新产品。

简单来说,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供给,需求,连接方式三个要素里,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十倍速变化都有可能是破局点出现的象征。而这个破局点,就是我们所说的机遇,风口。

比如美团的外卖事业,就是抓住了连接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出现十倍速变化,让更多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网络平台自助下单,美团的外卖业务因此获得快速增长,并成为美团的重要业务板块。

所以,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找到单一要素的十倍速变化,我们就能抓住机遇,让自己站在风口上,实现快速增长的目的。

爸妈每年都要回老家几次。每次他们回去,我都会请他们带一种饼干,那是小时候的回忆。直到有一年,他们回来说,这家工厂倒闭了,以后再也买不到我要的饼干了。当时听了这个消息,我还挺震惊的,在我的记忆里,这家工厂规模很大,效益也很好,每天来回送货的车子都要排长龙。现在它居然倒闭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了。

其实,除了这家饼干生产厂家,爸妈之前工作的厂子也已经不在了,而且原来的厂房也被扒了盖起了高楼。

对于每个创业者来说,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事业可以基业长青,持续发展下去。但是现实是,可以做到基业长青的企业很少。就像当年全球销量第一的诺基业手机,现在市面上基本上看不到了。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事业基业长青呢?

李善友教授在《第二曲线创新》(第二版)书里说,企业只有像市场"破坏"过气企业那样"破坏"自己的过气业务和过气产品,完成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的转换,才有可能让基业长青。

简单来说,企业的基业长青曲线不是单一线性发展,而是非连续性创新曲线,也就是无数个第二曲线带来的结果。基业长青是企业一次又一次地跨越第二曲线的结果。

比如腾讯一开始推出的电脑上使用的QQ聊天工具,几乎是每台电脑必备的软件,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又开发出了微信聊天工具,并且在二者之间,选择大力发展微信工具,由此改变了大部分人的日常沟通方式。

所以,创新不是在同一条曲线里的渐进性改良,而是从第一曲线转换为第二条曲线。

所谓基业长青,也不是让最初的主业永远长青,而是自我更迭出的基业长青。

《第二曲线创新》(第二版)这本书从创新思维,识别破局点,以及打造第二曲线三种思维方式告诉我们创新是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事物;只有提前觉察到单一要素的十倍变化,我们才能找到破局点,站在风口上;只有不断自我迭代,打造第二曲线,我们才能不被时代抛弃,实现不断增长的目的。

投资界流传着一句很经典的话,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因此,不要总是羡慕别人遇到了好机遇,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普通人也能抓住时代赐予的机遇,成就一番事业。

我们每个人看到的只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这是由我们的认知决定的。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真实的世界,才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地方,才能抓住时代的红利。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十三)

微信读书APP在2020年底推送了一个炸锅的消息:将推出一款微信读书器,并接受预定,与我们常见的Kindle等电子阅读器大同小异。另外,在微信读书里的听书选项,也悄悄独立生成一个微信听书APP。很显然,微信读书要对自己内部进行调整创新。

为何微信读书要推出电子阅读器?为何要对微信读书进行拆分?读过李善友的《第二曲线创新》便能理解,这些企业行为背后的逻辑豁然开朗:创新求变,一切为了企业增长的目标。李善友就像《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说的棒球赛的高明的“投手”,将创新的模型集中在这本书里,告诉读者创新并不是无头苍蝇乱碰乱撞,而是有方法论可循。李善友在《第二曲线创新》书中,强调用哲科思维点亮创新,把创新归纳成8个方面:组合创新、单点破局、错位竞争、低端倾覆、组织心智、第二曲线、分形创新、战略杠杆,分别进行阐述,给企业创新发展予以方法论,有力支撑和参考。

李善友将前一条S曲线称为”第一曲线“,而将新的S曲线称为“第二曲线”。《第二曲线创新》正是围绕企业如何创新展开的。事实上创新是有方法可循的,李善友在《第二曲线创新》中总共总结了8大创新思维模型,通过这些可以理解过去企业的种种行为的出发点,也将开启企业的创新智慧,为企业的增长打开第二通道。

在《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中,有提到组合创新、单点破局的思维模式。对照一些企业过去的决策和行为,你便能理解他们的决策逻辑。如今,大家获取的资讯是从哪里获取的呢?大部分人是从手机里。过去,获得资讯的途径有限:主要是报纸、电视、电脑端。而2015年后,传统资讯渠道全线退守,移动端开始全面接手,以往的报纸开始向读者、向市场告别。仅在2018年初,就有至少12家报纸正式休刊。报纸休刊意味着《第二曲线创新》中提到的“供需连”--产品、用户、平台三个层面已全面被移动端替代。

传统的报纸产品是新闻,用户是订户,靠的是报纸每天的版面作为平台,而这三方面,报纸全面失守。从产品上看,报纸的产品单一,都是旧闻,及时性不够强。产品既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广告商的需求;从用户来看,用户需要更便捷、更及时的新闻,很显然报纸无法做到;从平台来看,订户的逐年大幅度减少,已经动摇了报纸平台的根本。

虽然看到了传统报纸的日益衰落,哀声一片,但也有纸媒用单点破局中的“供需两端”方法寻求了破局点,谋求转型。新京报其实就是用“单点破局”和组合创新实现了创新转型。新京报在201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实行全员转型到新媒体。“《新京报》报纸内部系统只剩下7个人,其余的已经全部转型为新媒体了。”其后,着力切入短视频,短视频品牌“我们”频频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目前《新京报》的账号已经遍及报、网、官、微、抖音、快手、B站、喜马拉雅等多个媒体平台,全网络、全品牌架构自己的渠道。另外,其内部将产品拆解成为一个个小的项目运营,再重新组合。《新京报》在网络上的渠道有480多个,覆盖人群2.5亿,日均流量超过5亿。

李善友认为,竞争的目的不是击败对手,战胜别人,而是让自己活得更好。美团当年面对淘宝和京东,正是错位竞争,逐渐壮大起来。创业者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是,通过独立思考找到技术与市场全新的组合方式,搭建一个新兴价值网,在独有的生态位里发挥优势、成为领军者,充分享受创新带来的红利。

曾经在方便面行业拼到全国第三的今麦郎,如今又准备重启上市。有意思的是,这个企业是错位竞争的高手。90年代初,今麦郎的前身还叫华龙,面对的是康师傅和统一等众多竞争对手,其决定绕开这些知名企业锁定的目标市场大城市,转而开拓农村市场,最后所向披靡,只用两年即到1996年就营收超5000万,成为河北、山西销量第一。当时华龙正是靠着农村市场,找到了企业的生存空间。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2016年,今麦郎用错位竞争的方法,锁定了单一元素--水作为破局点,发售“凉白开”瓶装水,开辟了瓶装水的新赛道,避免了与农夫山泉、娃哈哈等瓶装水品牌的正面竞争。李善友在书中分析的美团错位竞争的原因:1、打不过巨头;2、巨头当时不屑做;3、市场足够大。这三点在现在、未来依然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和企业一样个,个人事业也需要第二曲线创新。对企业来说,选择什么样的赛道,可能决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个人来说,同样如此。

一个人在参加工作后,实际上就像进入了一个或大或小的体系中,连轴转。一个正常的企业,需要个人来释放你的一些技能,但却又不于依赖个人。换个说法就是,少了水企业依然能正常运转。罗辑思维罗振宇在某次演讲里说,“不要为任何集体做贡献,你到这家公司来,你为你自己,你别为老板,你权当这家公司是一王八蛋,三年后你就走,想明白三年后你要在这公司成长成什么样,你所有的算计就是你挣钱、你厉害、你学到东西、你在市场上增值。不要为公司做任何贡献,你的贡献是因为你自己要成长,顺带替公司做的。”什么意思呢?所谓个人为企业做贡献,很可能只是低水平重复的工作,一旦习惯了,就是一个“工具人”,对企业并没有什么影响,换个人来即可顶替之。但对个人来说,损失的是时间和机遇,很可能再也找不回。

罗振宇的意思是,个人一定要将重点放在个人成长上,提早为自己谋划后路。他所提到的观念与李善友所提的“第二曲线创新”不谋而合,于企业于个人都适用。个人在公司里,不仅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要想到锅外的。就像有很多管理者所说,本公司离不开你,照样运转。说明公司是一个靠内部机制运转的大机器,每个人都只是上面的一颗螺丝钉,一个齿轮。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果一个人不成长,迟早会有被淘汰的一天,被淘汰下来的可能。

李善友在《第二曲线创新》中提到,企业的连续性创新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无论是技术、产品、组织还是企业发展,一定会达极限。当企业的天花板到来时,个人的职业生涯或将任人摆布。比如曾经的老牌手机巨头,由盛转衰,到达极限点后,断崖式下滑,“第一曲线”用黑洞般的力量,将诺基亚的注意力牢牢控制在原有的功能机市场,扼杀了它的“第二曲线”。随着诺基亚的衰落,大量裁员,原先一直致力于塞班手机的研发人员等,如果没有提早研究自己的“第二曲线”,要花很长时间换赛道。

《第二曲线创新》中在讲到组合式创新,有提到用还原论拆解最小单元。如腾讯早期最小的单元是OICQ,百度早期最小单元是搜索框等等。对个人来说,比如你的目标是要想成为一个自媒体作者,拆解到最小单元,可能就是要实现日更、每小时输出多少字、每分钟能读几页书等等。

因此,无论你在公司哪个层面,个人实现第二曲线创新,真正的价值才能体现,当危机来临时,个人才会有更多的选择。

《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还讲到,在S曲线中,破局点非常重要。过了这个点,就能产生正循环自增长;如果不能,只是低水平的重复而已。事实上,95%的企业没有过破局点,95%的人生也没有过破局点。低水平的重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被替代或被淘汰都是很容易的事情。

第二曲线创新还告诉我们的是:未雨绸缪。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第一曲线的极限点迟早会来。那么,在何时开启第二曲线创新最合适呢?李善友在《第二曲线创新》一书中给出了建议,开启第二曲线的最佳时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第一曲线已过“破局点”。通俗来讲,就是企业的基本业务要由低迷转入高速增长的那个点,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对于一个人来说,你的基本业务熟练,已经开始独当一面了。

2、第一曲线还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对于企业来说,业务还在增长,但每年增幅越来越小;对个人来说,开始感觉每年都无法从公司学到新的东西,在做低水平重复的事情。

3、不晚于第一曲线到达财务“极限点”。企业开辟第二曲线,倘若公司主业的财务到达“极限点”,根本没有财力支撑创新业务。所以,李善友特别强调,“没有主业支撑的创新就是瞎折腾。”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倘若没有主业或经济实力支撑,不太建议盲目去创业。就像刘欣慈一样,虽然热爱写作,但还是在公司上班。直到多少年后,才开始真正的专职写作。

《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摆脱了过去枯燥乏味的创新理论,以各种案例切入,一步步分析这些企业的创新逻辑。不同视角剖析,像是拨云见日,帮你走出混沌一样。作者李善友曾创办知名互联网公司酷6网,并带领酷6网使其成为第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视频网站。2011年起,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教授、中欧创业与投资中心执行主任。先后创办了“创业营”和“创投营”,首次将颠覆式创新、互联网思维等创新理论引入创业课堂,影响了无数商业界精英。

好的书永远是给你启发,让你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抛给你方法,却完全不适合自己。《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便是启发性较强,能带给你思维逻辑碰撞的一本书。书中还有许多创新思维模型未能一一介绍,想要好好经营企业的人,经营自己人生的人都值得读一读。企业要的是增长,个人要的是成长,首先要改变的是思维方式。总之,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十四)

这是宸妈2021年发布的第18篇原创内容全文共计2162字,大约需要2-4分钟时间阅读

深圳女孩

2020年12月,“深圳女孩”一度火爆朋友圈,大家纷纷评论:“请赐予我一个深圳女孩吧”。

盘点2020年的年度热词里,“副业”是我们熟知的另一个新名词。环顾我们四周,拥有副业收入的人群越来越多,你有几份收入?你主业和副业收入的占比是多少?

你有几份收入?

从“深圳女孩”到“副业”,你看到了什么?

熟悉企业经营的人都知道,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其运动轨迹被称为“第一曲线”。

第一曲线

所谓“盛极必衰”就是指的“第一曲线”必将在到达高峰期时逐渐衰落。

每个人的人生也如同企业一般,有涨幅有低谷,好的人生需要一场好的经营。最近读了李善友混沌大学创新必修教科书《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深有感触。

《第二曲线创新》封面

这本《第二曲线创新》是李善友教授耗时9年潜心研究,运用8大创新思维,突破增长极限的创新哲学方法书;在书中他构建了8大思维模型,跨越第二曲线,打造可持续的增长引擎。

全新版的《第二曲线创新》不仅是30万混沌大学学员的创新必读书,更是凝聚了李善友教授的创新课堂的知识精华,更加清晰明了地展现了李善友教授所传递的创新思想。

“第二曲线”是英国第一所管理学院-伦敦商学院共同创办人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在1980年代所提出的理论。

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是在第一曲线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第一曲线的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实现持续发展,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创新》中,李善友教授从第二曲线着手,从科学与哲学的认知底层出发,以亚马逊、美团、腾讯、阿里巴巴、硬盘行业等国际国内实例做分析,探寻破界创新的第一因,凝练跨越增长极限的方法。

李善友教授提出:在第一曲线中,有两个关键点——破局点和失速点(极限点)

在企业发展初期,或者是创业公司0到1的阶段都在寻找一个破局点,一旦企业找到这个点,企业会沿着增长的曲线自增长从而实现从1到10的增长。所以破局点是第一曲线的第一个关键点。

第一曲线的第二个关键点极限点是指的在企业沿着原本的产品,渠道、技术,市场进行渐进性增长的时候一定会遇到极限点,这是任何企业都不能避免的,极限点同时也是失速点。

拿美团来举例:

美团的第一曲线是团购。

王兴非常清醒的认识到,O2O是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而团购只是O2O的一种形式。他开始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模式取代团购。

美团外卖,就是在这一战略布局中由王慧文带头筹备了10人团队开始的。

美团外卖是美团的第二曲线。

王兴的厉害在于,他不仅在第一曲线找到了破局点,还在第一曲线的极限点到来之前开启了第二赛道,最终在美团团购业务量开始下滑时依靠美团外卖成功实现了第二曲线带来的企业持续发展。

现在的美团,仍然在不断的创新推出新的业务,比如美团酒旅、跑腿服务等等。虽然美团外卖业务仍然如日中天,但是美团希望在外卖业务的极限点到来之前,通过这些创造性破坏找到新的第三曲线。

美团

商场如战场,人生这场战场虽然不如商场那么激烈,但是同样充满着经营的智慧。工业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管理,而这个红利日趋耗尽、管理已近极致的今天,我们要想更好的经营自己的人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必须学习的则是创新。清晰自己的第一曲线,明确自己的破局点,在极限点到来之前,开启破坏性的创新去寻求第二曲线,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副业”成了“深圳女孩”们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的原因。

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清晰自己主业的第一曲线,开拓自己的第二曲线甚至第三曲线副业是这个时代下每个清醒“深圳女孩”的精彩!

《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读后感(十五)

这段时间里我一度迷茫起来,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于是试着尝试了多个领域的工作,庆幸的是每份工作我都可以做,难过的是每个技能我都不是太出众。

新的社会形势总是会带给我们一些思考,疫情开始后,一些多了许多失业人群。我算是半个失业人群中的一员,因为我主动辞职了。至于辞职的原因,大概是自己一眼便能看到十年后的生活,我笃定那不是我想要的。可是我该如何跨越事业与人生的第二曲线?我该怎样使我的每个技能都更出众呢?

我想李善友教授的《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本书是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最新的作品,通过9年的潜心研究,运用8大创新思维,突破增长极限的创新哲学;建立8大思维模型,跨越第二曲线,打造可持续的增长引擎。

那对个人而言,究竟怎样挖掘聚焦个人的核心,实现创新,从而弯道超车呢?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总是喜欢盯着大目标。梦想着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存下100万,想着什么时候可以买房买车等。我们总是张望远方,可是我们却总是忘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钱也是一点点存下来的。

李善友教授在书中说道,无论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还是社会学等领域,那些伟大的科学家绝大多数运用的都是“还原论”的方法。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大目标不够清楚时,我们可以把整体拆解为小目标。当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实现时,大目标不也是自然而然便实现了吗?大目标等于所有的小目标相加之和。

做事情学会拆解,学会运用“还原论”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像我们写作一样,想要写好文章,我们就要做好每一篇文章的拆解工作,从文章布局到语句的选择,都要精心打磨。每一句文字写好了,一段文字也便就有;一段段文字有了,这一篇文章也就成了。

何为组合创新?其实不过是基本要素的重新组合。以往我们的思维仿佛总是为固化了,我们脑海里没有创新,只是在自己的原有系统中一直徘徊挣扎。普通人看到的是混乱的一团,高手看到的却是条分缕析的基本单元。一个人的拆解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本功,要想打好基本功,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刻意练习。

我们在写作这件事上,更应该坚持着这样的观念。想写好一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学会拆解,在拆解的过程中,不是一定需要将所有问题拆分至终极性的最小但愿,只要能够拆解到模块层面,将现有系统的某个成熟模块独立出来即可。我们拆解一篇文章,首先要从整体框架上入手,学习优秀文章的开头、中间段落、结尾等的行文,摘抄金句等。当我们拆解了足够数量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时,我们便可以进行“创新”,这些素材是我们创新的基本要素,反复地刻意练习,便是我们成功的源泉。

试着开始拆解一篇文章,试着开始积累自己的素材库。

往往最全能型的人才发展的最为缓慢,因为人的精力全部分散。可是每个人都是贪心的,总是想着会有百花齐放的盛况。可是最后得到的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得不到。

这个元起点便是第一性原理,在《第一性原理》这本书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便是个人或者企业发展的元起点。当元起点建立好以后,企业的商业模型也会建立在这一基点之上,从而整个企业的价值观等都是从这个角度入手展开了。对个人而言也是如此,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职业发展道路便有了大致的轮廓。

过去的自己总是迷茫,找不到自己的价值点。看到有什么风向便去追求什么,看到别人写职场领域,想去试试;看到别人写教育领域,也想去试试。最后的最后,别人一条路已经走到极致了,我却还在十字路口疯狂试探,每条路都是走了没多远便返回,最后的最后,自己一人在原地徘徊。

李善友教授在书中的第二章中讲述,我们要找到并击穿“破局点”,但是破局是有条件的,是强调“单点破局”.就如同上一条笔记中提到的一样,质量远比数量重要得多。在破局的条件中,聚焦单一要素才是关键所在。

学会做减法,给自己做减法。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一个赛道上去航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铆足了劲,我想胜利一定就在前方!

过去的自己总是比别人的思维滞后,总是求稳,等到万事成定局后再去行动。但是万事已成定局后,怕是已经失去了最好的行动时机了。

出现十倍速变化的不是所有基本要素的组合整体,而是单一要素。这个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变的单一要素就是我们的破局点。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要迅速地抓住这个“破局点”,围绕它并构建组合,形成创新产品、

之前在学习出版业的相关知识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里,有这样的一条:要保持职业敏感。其实这条要求适合于所有的企业和个人。只要抓住风口,抓住时机,才能为企业或是个人迎来机遇。

典型的小微型创业公司美团,当然便是通过错位竞争成为今天的中国互联网第三极。在美团创业之初,正是网页端服务盛行之时,但是王兴果断放弃了PC端的流量,全部导给了移动端。为什么?因为2012年,那时候人们已经开始逐步使用智能手机了。王兴这个价值千金的判断,成为了今天的互联网前三。这个单一要素的变化便是流量端的变化。了解王兴的人都知道他真的很了不起,很有魄力。

切记时常保持一种敏感度,对工作、生活、学习等。那我们在实际行动中该如何践行单点破局呢?

李善友教授教会我们要单点破局,人生最美好的其实是一直做减法。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坚决做减法,一定是成功的秘诀。在工作中只有坚持做减法才能聚焦,才能实现单点破局的画面。

对自己目前所有想要的事情,列个细化表。将所有的事项进行精简,只能允许自己在一段时间里,只做一件事情。

何为错位竞争?书中提到,某一物种得以生存的原因,不一定是它比其他物种更强壮,而在于它有明显的不同。我们有时候不一定要去超越什么,其实找出个人或者企业的独特之处,便是成功的破局点。

归根到底,其实都是要找到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要找到自己的那个“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身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签。学会放大自己的明显不同,或许就是得以生存的原因了。

之前都没有考虑过错位竞争这样的关键词,公司前两年在战略部署的时候,要求我们所有市场人员深耕一里一寸。公司市场的主力军应该是一线城市,可是在竞争下,我们领导将一半的重心放在了区县上面。

看到错位竞争的概念时,突然就想到了这个事情。事实证明,错位竞争真的是让棋盘变得更大的选择。我们公司的业绩是领域内的no1,而我们的增长点都得益于那些区县。行业内竞争很大,可是许多竞争对手的目光没有放在区县,觉得潜力不大。可是我们覆盖了所有的区县。错位竞争真的不是因为弱小而被迫做出的选择,而是从别处破局,让自己的棋盘做得更强更大。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更是如此。错位竞争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路可以得以成功。某方面来说,错位竞争是创新的另一种方式。成功的路上有很多方式,我们或许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更强更大。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创新?归根结底,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增长,为了进步。增长是所有企业的目标,进步是所有个人的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创新,学会聚焦,质量远比数量重要的多,关键时刻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果断的魄力,错位竞争只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强大。只有当这些要素全部集合在一起时,我们才能实现第二曲线的创新。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