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想跟自己谈谈金钱哲学》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对金钱的看法和理念。他认为金钱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工具,更是一种能够带来自由和幸福的力量。作者呼吁人们要正确看待金钱,学会理性消费和理财,从而实现财务自由和个人幸福。
《我想跟自己谈谈金钱哲学》读后感(一)
本书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介绍金钱焦虑的种类(四种,但来路不明)、原因 (无剖析分析过程)、 解决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三章 通过四个环节来分析自身与金钱的隐秘关系(具体分析思路不细致,难操作),为建立正确金钱观做准备。指出金钱的本质(以物易物的中介)。
第四章 本节主要观点:金钱是美满人生的组成要素。文中指出金钱带来的快乐是不持久,有上限,但它对于人生美满程度(自我实现,发展)的贡献可能是无限的(无论证)。人生美满是人人所追求的(无论证)。
第五章 本节主要观点:我们要认清自己的真正需要,确定其轻重缓急的程度(排序),了解它们相应所需金额,努力去实现。(文中指出需要与想要的区别,但论述比较模糊。对需要进行划分,但低、中、高三级的区分标准不明。此外书中论述重心在需要,对想要则少涉及,如对如何处置"想要"无提及)
第六章 本节指出通过拥有,利用发现市场定价错误的能力,需求商业化、工业化来解决"如何在满足人类更高需求的同时赚钱"这个问题。(不过,该问题产生的前提,也即人们既需要赚钱来满足自身需求,又需要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的原因,以及两者存在冲突的缘由,书中论述不清)
第七章 探讨富人的问题与贫穷的好处,进而点明解决金钱焦虑,不能单从金钱一方入手,还应洞察焦虑背后的真实诉求。
《我想跟自己谈谈金钱哲学》读后感(二)
价格是一种公共事物是供求关系妥协的结果,一种东西的价格往往由竞争决定。所以一辆汽车的价格是由人们的需求以及制造商的供给情况决定的。这是一项公众活动——很多人参与在其中,但你的声音从来不会影响价格的制定。
而价值是一种私人的、道德的、审美上的判断,最终由个人根据自己的认知、智慧和性格决定。
因此,一定数额的金钱能够产生多少价值?这对于不同人来说千差万别。一些人有能力将相对来说很少的钱变成奇妙的体验。他们拥有美好的假期,能够优雅的招待朋友,拥有引人入胜的绘画,他们的家具好的你甚至想占为己有。而他们实现这些的预算比你想象中的要少得很多(你或其他人要做到这些花的钱会更多)。这些人非常有办法,而且他们这么做并不一定是想要省钱。
这些才华出众的人,所拥有的秘密,如下:
(1)他们知道在创造体验的时候,什么东西重要什么东西不重要,比如说大多数人并不在乎晚餐派对上喝什么酒,只要能喝就行。
(2)他们不追逐时尚,这样会导致价格膨胀。他们判断一件物品、一种观点或一个人,是根据其本身的优点,而不是考虑其所反映的地位——也就是说别人的想法。
(3)他们拥有良好的品位,他们能判断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事物,也了解喜欢的原因。所以能够在不太明显的地方找到这些事物。
(4)他们富有创造力,他们看中潜力,并不担心为了实现潜力要承担的责任。他们拥有做到这一点的动力和天赋。
我们在经济学课堂上没有直接学到过的这些品质,但这些品质对我们的经济生活来说却至关重要。
再说一遍:金钱只是一种交换工具。金钱需要被交换或者转化为价值。但是那种交换常常是一门艺术,偶尔才是一门科学。要精通这门艺术需要发挥你的智慧和悟性,才能得到对你而言重要的东西。比如说一场晚餐派对要花多少钱?一个漂亮的房间、一幅杰作、一件漂亮的衣服要花多少钱呢?这些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我们的创造力、智慧以及思想的独立性。
《我想跟自己谈谈金钱哲学》读后感(三)
(22/35)《我想跟自己谈谈金钱哲学》
曾经关于金钱观咨询过心理咨询师,但回过头来看当时自己的焦虑其实很肤浅,这本书在很多方面的阐释更加贴近本质。
关于金钱的焦虑
关于钱的焦虑并非来源于经济困境,而是对与钱之间的关系的焦虑。而这是因为,焦虑并非因为缺钱,而是一些更进一步的焦虑,比如对自己的懒惰、碌碌无为与缺乏勇气的焦虑。后者更加令人难堪,钱在此处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钱是媒介:我们将工作和事业转化危机金钱,我们将金钱转化为财产与经验,这是两种同等重要的能力。生活的根本任务可以总结为:将本身具有价值的努力和活动转化为具有真实、持久价值的财产与经验。(理想的货币循环方式)
而我们焦虑的点很多时候就是把本应是媒介的金钱当做了实实在在的东西。
金钱与婚姻
金钱与婚姻。作者介绍了简·奥斯丁的观点:“牢固、稳定、令人满意的感情要求多种良好基础,其中只有一个涉及经济。”金钱是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而且,两人需对“到底需要多少钱”拥有一定程度的共识。
感情的目标是两个人能够一起成长,共同达成美满。婚姻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认真考虑婚姻的经济基础。理想的状态应是:“不考虑经济问题,我都希望与你结婚,但是我可能会觉得这一决定是不明智的。”
无法归类
务必分清楚不同需求的次序性,高等需求如深厚的友谊、人生的使命、个人的风格、成熟的情感,都十分复杂、微妙,对其进行描述和确认都有些困难,以至于很多时候将其置于一些更为明显的需求之下。
一个从 简单的悲观主义 到 试图解决问题 的思路。如下观点,如“当好人和赚大钱存在内在矛盾”,或是“财富来自于贫穷”,在大众中很受用。但与其无意识认为好东西不可能同时有利可图,不如践行“价值决定价格”的体系,去思考如何让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被合理地定价,这是一个商品化的过程,但却不是劣质的商品化,而是为了在这个世界上更有效地竞争,不让权力与地位让位于我不喜欢的事物。
我们的金钱观通常是从别人生活的表面现象得来的,而如果能有机会了解他人完整、坦诚分享的私人经历(与金钱相关),那这无疑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