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再见 南屏晚钟》经典影评集

《再见 南屏晚钟》经典影评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30 05:30:39
《再见 南屏晚钟》经典影评集
时间:2024-07-30 05:30:39   小编:

电影《再见 南屏晚钟》通过描绘一对年迈夫妇在人生最后阶段的坚守与珍惜,展现了家庭、爱情和生命的真挚情感。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人生思考,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和家庭的温馨。观影过程中,引人深思,感动萦绕。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一)

影片里娜仁花扮演的母亲基本把各种强势母亲的错误的犯了一遍(尤其是里面对女儿的荡妇羞辱和语言折磨)。把笔墨集中在“如何在环境不良的原生家庭影响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幸福”,去讨论不健康的父母关系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同时涉及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婚恋观,以及性少数人群的婚恋状况。在这一点上影片还是非常大胆且细腻的。不过因为极低成本,影片的工艺并不能算好,尤其声音上问题比较多,几个舞台剧化的抽象场景也显得比较生涩。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二)

电影向观众揭示了平静生活之下的激烈暗涌,一个离大多数人的生活看似遥远,又客观存在的痛苦根源,既有同XL向传统家庭观的屈服,也有女性对重男轻女观念的忍受。 电影由三条不同年代的时间线组成,女主的现在和学生时代,以及母亲的年轻时代。剧情上并没有时间提示,年代之间靠人物衔接,内容分配上依次减少。 电影有近80%内容都为室内固定中景长镜头,时长达4到5分钟,这使得电影的有很强的写实性,在平静的画框之内,描绘的是一幕幕隐秘的撕扯和抗争。由于大量的室内对白,电影也有很强的舞台剧观感,不仅如此,电影还直接还原了一些舞台剧上的特殊表达。 在强烈的现实主义氛围下,电影还运用了一些超现实的手法,让不同年代的人物直接同框互动。这种方式,虽然不及《山峡好人》中腾空而起的大楼那么天马行空,但也表达了角色内心的期待逃离现实的期望。 可能生活本就是电影中的如此吧,平静之下暗藏着涌动,现实之中滋生着魔幻,虽然无奈又充满了希望。电影末尾,母亲在舞台上了关掉了自己的台灯,电影片头,女主生下了自己的女儿。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三)

时代的悲剧是否能带过所有因果

人终究还是自己决定了所有命运

多余的同情叹息也没有任何意义

愿意被善意捞起的人就坦坦荡荡往前走

一直选择下潜的人也只能把路继续走完

阳光和彩虹能被挂在更高更显眼的地方

但却放不进一个闭眼沉入海底的人心里

徒劳有意义 遗憾特别多

(其实看完是有点呆滞的。。不知道和成本小有没有直接关系,正好今天看了几个大宇关于性少数话题的街头采访,脑壳有点活跃

Ps看大家说几个话剧场景生硬,我的观感还是很有趣啦特别合衬(我没说剧组穷我不是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四)

话剧和电影形式结合 让人印象深刻

不幸成为同妻 她愤怒 羞耻 无力 一般想要逃离婚姻 一边又害怕“不结婚”的流言蜚语bury her life,就只能满腔屈辱似的凑合过着

哎 还是太以家庭为中心 以男人为中心 婚姻和性得不到满足 就只能把这不满足发泄到女儿生上 把女儿当作她一切“过不上好日子”的罪魁祸首 贬低她女儿的性别

我很难受 尤其是前半段特别压抑 我仿佛从中看到了我的妈妈 一辈子被传统思想裹挟 坚信女人不结婚就会死的观点 我现在甚至开始怀疑之前他们让我上好学校所作出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我择偶时拥有好的学历条件 而非是个人成长的必需品

“自从生了你我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女儿”

看到这些话我真的很难过 就像我这些日子对父母对我的爱开始破碎瓦解一般难过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五)

常说不要苛求受害者是完美的,作为受害者他总是无辜的。我们却总喜欢给施害人找一些借口,让他的伤害变得情有可原。

很多影评给这电影打一个同妻电影的标签,我也不知道算不算合适,但是带着惯性去看一个同妻的故事,却发现最后这个所谓的同妻自己就是一个同性恋。父亲在知道她是一个拉拉的情况下选择与她结婚,以一起应对这个社会的压迫。但是母亲不满足于简单的搭伙过日子,想要的更多,但父亲到底不能给。故事的结尾施害者和受害者的标签调了个个。

人本来都是自私的,奉献精神不过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执念而无关他人。但出于与他人共处的需求,只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影响到他人安乐,不然自己的美满也总会被他人破坏。诡秘之主里说的为所欲为但勿伤害早已经是许多人的共识,但总有不能理解。施害者是不需要什么身份的,一旦伤害,他就是那个施害者。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六)

一开始看到介绍,以为是《谁先爱上他的》那种桥段,但是毕竟是大陆作品,虽然预想有些俗套,但是觉得基于进步意义还是要看下去。

母亲受到的煎熬从来不是从发现父亲是男同开始,这种相互折磨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母亲和父亲是两种人,都经由女儿的口中说出,“断了爱欲的”和“最终无法抗拒召唤的”。在这段关系中母亲并不是单纯的受害者或者怨妇的形象,而是一个与自己不断作斗争者,父亲和母亲就像是同一类人的两面,即传统的被迫服从者和心悦诚服者,前者的越轨必然引起后者的强烈抵制,因为这种爱欲始终隐藏于后者心中,若不加以抵抗必然宣泄而出,这也和母亲的形象相似。母亲遇到困境,第一时间是怪罪于外界,或是女儿与自己相克,或是丈夫天生疾病,而无法直视自己隐秘的内心,这也是母亲追寻邪教信仰以及和女儿长期关系不佳的根源所在。同样,母亲呈现出强烈的偏执倾向,强求他人顺应自己的习惯,成为与自己一样的臣服者。

在整部电影中,父亲和母亲的矛盾并不非主线,更多像是一个契机。而暗线中,母亲实则是在与自己斗争,女儿则是这一切的叙述者。不知母亲在雪中看到年轻时的合照,会不会有些许唤起内心的渴望,至少,她将父亲问她的那个问题说出了口,即使她面对女儿的追问仍然沉默了,她也已经完成了对自我的重新认识。狂舞中,一切落幕,无论最后母亲是否离开了那个残破的家,她也已经用尽一生去正视自己。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七)

影片:《再见 南屏晚钟》

导演:相梓

影片讲述了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下制约着的两代人的故事,更像是一出在传统儒家礼教思想统治下的家庭悲剧。本是Lesbian和Gay的母亲和父亲因为传统思想的禁锢,企图用婚姻来掩饰自己“非正常人”的一面,结果却带来多年婚姻与家庭的不幸。像是女儿筱萸在戏中所说:“有的人掩藏了一辈子,有的人掩藏到一半藏不下去了”,母亲的坚持与父亲的半途而废和传统观念的禁锢俨然使他们都成为悲剧性的人物,从而造就了家庭的悲剧。中正规整的封闭式构图给人压抑感,在完全中式布局的家庭环境和“佛教”的氛围中给予观众的却是畸形“家庭”观念的沉溺。几乎一场一镜的固定长镜头加之全景呈现使影片更有冷静客观感,但是又符合影片的节奏感。父亲角色是一种在场的缺席,分解了家庭结构,使传统意义上的家变成一种空洞的存在,女儿老公角色某种意义上也可视为一种缺席,他的功能更像是一个“救世主”的存在,中式家庭悲剧无法通过自身解决,只能通过一个外来文明的外国人和女儿构成新的家庭,从而在新的家庭中产生新的思想挽救家庭悲剧。对于这场家庭悲剧导演没有给出解决方案,结局选择了使母亲在保持家的“完整性”的前提下退让一步,“家”始终是中国人不能触碰的底线,最后新生命的降临是一个新家庭的诞生,也是拥有新思想观念家庭的新生,应该可以避免悲剧重复。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八)

即便,有很多人认为母亲也是一位同性恋,我依然很反感这位父亲。

毫无疑问,母亲是在全力经营婚姻的,无论你觉得她内心是不是有同性恋的小火花,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家庭。

而缔结婚姻合同的另一方,那位父亲,在没进入婚姻前是很殷勤的,至少表现得没有让尚在青涩青年时段的母亲怀疑他是gay,直至婚后的离谱,对家庭没有任何热情,不愿意教导女儿,只想和母亲离婚,那想当年又何必追何必娶,纵然有时代的难,也可以做的更有人味,父亲真的是一位非常自私的人。

因着父亲的真心只在家外,使得原本温柔的母亲变得蛮横不讲理,甚至信上了cult,一生紧绷无法释放。

所以,特别是女性,你的幸福没有了,埋怨别人是无用的,只会惹人生厌,终究这些苦痛是自己承担……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让人不得已的状况,我们当然可以用各种方式改造社会,包括用电影的方式来促动社会的进步,这也是我给了五星的原因,但,同时,在大环境如此的情形下,尽可能不输出负外部性,坑周边人,是做人的良知,并不能都归因于大环境,比如,不让无辜的一方成为同妻或同夫。

这个片子里的孩子,真是上天偏爱,在原生家庭如此糟烂的情形下,完成了自我救赎,并在努力地和父母和解,帮母亲走出来与自己和解,这个家何其有幸有这样的孩子,为她加油!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九)

本片女导演相梓在中国大陆知晓度不高,毕业于纽约电影学院。据公开资料,作品不多,介绍最多的本片是导演的处女作,曾获2019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泰迪评审团大奖,这个奖项是由柏林国际电影节与泰迪赞助协会主办的电影类奖项,当然其重要级不如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 本片讲述是一个情感较为特殊的家庭亲情故事,选取的情节采取三线叙事的方式,以80年代,90年代和现在三条时间线,分别是母亲的青春、女儿的成长和家庭的现在交替剪辑进行。总体是以故事剧情推进影片的方式进行,场面调度镜头设置,大都采用定位摄影,带有一定的仰角显示影片的一种压抑的气氛。影片中有一个聚餐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整个餐桌上没有近景、全景,都是特写和大特写的形式来展现,镜框里人物的手部、脸部、表情的特写来体现人物当时的情感氛围。 本片选取的情感角度比较特殊,在国内还是比较敏感的,讨论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问题,在这个人口不多的家庭里面,有同性的纠结,有母女的相爱相纠,有异国恋的相容等。类似具有强烈的感情冲突的家庭戏,同类的影片如女导演杨荔娜的》春潮》,也是探讨了类似的亲人相爱相纠主题,这也是女性导演比较擅长的领域。 影片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制作手法,插入了几段话剧表演的形式,作为人物心理活动的具体阐述,令人印象深刻。影片的结尾也是在一场想象的场景画面中,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谅解、宽容和和谐。片名也选用的是一曲90年代流行歌曲,与年代相符合。英文片名与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胡安·米罗 的一幅画《犬吠月》同名。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十)

人物穿插的很频繁,我有点脸盲!

看到最后才知道妈妈就是那个宿舍中的一员,开始以为只是那个扎辫子的女孩单向喜欢她,最后一刻才确定原来妈妈是深柜,电影前面妈妈歇斯底里这么多年坚持不离婚是不是害怕一旦离婚当年的牺牲与放弃就失去了意义?

活的特拧巴,全篇我感觉到的就是压抑,沉重和自我拉扯以及拖别人下水,妈妈为了所谓的正常放弃了内心深处的自我,然后发现丈夫居然能够坦然的面对自己的性取向,她一下就自我怀疑了,难道当初的感情不是病?不,那是错的,我现在才是对的。她无法忍受,凭什么你在把我拉进婚姻里所谓正常人的轨道后还能拥有自己的爱情,她嫉妒,她不甘心,不平衡,我放弃了你也必须要放弃,就像电影中我吃素那么你们大家也都要吃素,妈妈是受害者,爸爸也是,女主更是,那谁是施害者呢?是有偏见的社会?还是不够勇敢坚定的自己?

流言蜚语是会杀人的,这世上也许有人会盼着你好,愿意看你优秀,但大多数的人还是在等着你犯错,你一旦和别人不一样,那么你身边所有的人,那些或认识的、不认识的,有关的、无关的都会瞬间变成正义之士,义愤填膺,对着你口诛笔伐,所以年轻的久梅说:不结婚唾沫星子淹死你。其实透过电影看现实,难道有什么分别吗?

电影是深刻的电影,但导演所想传达的自由在电影中的妈妈没有,电影外的我们亦然没有。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爱的人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但在你行驶你的权利之前你必须足够强大到可以自保,否则你所认为的权利结局就是伤害你的利器。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十一)

再见南屏晚钟那个片子,小成本是真的很小成本,有些地方太过舞台剧了一点,融入得略显生硬。另一方面从电影中段开始塞的东西太多了,导致在很多议题上给人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比较喜欢的是和父亲的学生在饭桌上那一段,不直接拍摄人而拍摄局部,一方面有第一人称的视线代入感,另一方面表现出一种怪诞感。

看到很多人讲这个片子剧情很drama;然而整部影片又都是一种淡如水的叙述方式(甚至连镜头都没怎么动),激烈的冲突都隐在灰色的水流下暗流涌动,并且事实上这些冲突去掉一些要素在每一扇门每一套老式中式装潢或非老式中式装潢后随处可见。全片可以说完全没有看一部影片能让人感到酣畅淋漓的点,甚至到了结尾某些角色也在一步步走向更深的深渊中去。九十分钟以后把故事推向了一个更有意思的方向,进一步点清了中译名再见的“南屏晚钟”的指代。(就这还有人觉得南屏晚钟只出现了一次不够有代表性不配做标题........让我怀疑看的是否是同一部片子........

片中的母亲形象是一种极端的夸张了的负面形象,你甚至很难找到一点她的好的地方。她是受害者也是迫害者,她受害的原因也恰恰是她迫害的理由。对于这样一个给整部影片带来表面的情绪上的不愉快的角色(深层原因当然是女主她爹),你却很难真的去恨她,因为她的语言和逻辑是让人觉得啼笑皆非的。我看到我关注的一个博主讲起这部片子说词汇量不一样的人无法交流,是词汇量和语料库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角色你好像也没有办法真的去恨她,你只能转而去恨某个虚拟的语境,模糊的环境,传统、习惯、时代。可能你只能恨看不清楚的一片虚无。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十二)

活着是种苦难,于是人人都在寻找救赎。

与其说这是一部同性电影,不如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而与其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不如说这是一部关于孤独与救赎的电影。

电影里的人物,无不为了躲避孤独而痛苦。拒绝面对真实的内心,与现实负隅顽抗的妻子;懦弱地寄居在婚姻的躯壳中,却斩不断爱欲的同性恋丈夫;洞悉一切,却放不下亲情深陷在泥泞拉锯战中的女儿。

人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寻找救赎。

有人求诸于家庭,即使那已经是将沉的破船;有人求诸于爱欲,即使剩不下几分残存的温情;有人求诸于谎言,在麻木中献祭出一寸寸岁月。

但救赎不会是那样到来的。

它会是烈日下一场急骤的热带雨,是暗夜中旋转飘落于肩头的雪花,是倚在干净的玻璃窗旁边,独自抽完的一根烟。

你看,电影里穿插着的儿时镜头揭示了一切。当全班跟着老师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时候,她在读着《瓦尔登湖》。

救赎只能求诸于自身,而非带着诉求觊觎他人。

Love is not painful,but relationships are.

再见,南屏晚钟,

告别,是救赎的开始。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十三)

其实电影它讲述的故事可以套用在我们八零生人的很多家庭,比如我们家:一大帮人耗尽了心血了,就图个"正常"二字。

虽然一家人有过鸡飞狗跳,但我远比女主角幸福,因为我妈这个狂躁的悍妇是个想得开的逗比。前一阵她若有所思的问道:“我会不会是个同性恋呢?”

我说,你放心吧,谁是同性恋,你都不可能是同性恋。我长这么大就没听你对哪个女的有过好气儿。况且前一阵你说你梦见自己变年轻了,有个小伙子追你。是小伙子,我记得真真儿的。

我妈听完觉得十分有道理,就不再琢磨这些了。。除了隔三差五的奇思怪想,她还十分处理不好和一些人的关系,比如上门推销灵芝粉熟人,比如家境不宽裕的亲戚,每次我都头大:你糊弄糊弄不就得了,干嘛非摆脸上呢。总之全然不是母慈子孝为人民奉献的款儿。

乍听之下,她是不算不正常的:但是自打放弃了苦大仇深的奉献形象,我觉得她真的正常了好多,起码,她是快乐的。

我爹是真心喜欢女人的,他对丰满白皙女人的那份热爱,隔着山河大海我能感受到。

但他非常的羞涩社恐,直到几年前我都觉得他婚姻中的索取者,怨他。但随着这两年我老娘精神的放松,她终于不再怨声载道。慢慢的聊天中我才发现,我爹其实在很多事情上是个被误解的倒霉蛋。连常常哀叹自己没被人爱过的老娘都甚至略带得意的承认:“xxx(我爸)当然很喜欢我。”

只是当年,在他们一次次形状各异的激烈争吵中我只有一个信念:这俩人绝壁不该在一起。

所以,听她那番“供认"我真是服了。我想起在某一天晚上,老娘砸碎了两人的结婚照,透明塑料壳,并扬言道:就是破裂!当时我没什么感觉,心想:很到位,就这么办吧。然而第二天,我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妈宝爹,还是悄悄地用透明胶带把它粘好,放回了原处。

我爹曾经说过,他最爱姥姥,从小姥姥抚养长大的。除了邋遢和懒惰,他最大的爱好是:躲家不见人,打打游戏看看书。这是他今生今世的罪,在物质相对匮乏的过去,我也非常认同那算是罪,因此好久没理他。

而遗憾的是,他没有那个心胸等到我懂得那个道理:迫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人都是在假装正常。你只是不善掩饰。

我觉得我在为自己这个错误不停的救赎。

我是个糟糕的人,我不想否认,因为否认就意味着要假装正常。我妈妈常常嘱咐我不要告诉我交往的男孩子我爸的事情,在过去无数的日子里,我一直安慰她说,没关系的,他真的还好。起码他是个好人啊。那不算什么。

我妈妈着急的说,不行不行,绝对不行!最后甚至急的挂掉我的电话。

《再见 南屏晚钟》影评(十四)

昨晚刷完这个片就很激动,今天早上迫不及待的搜了一下,果然都是些不拘一格、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这个导演我真是太喜欢了,很有个性,说“一段也不会删,相信国内的年轻人会让这个资源在国内出现,她也很乐意这样。”哈哈哈,这简直就是很有思想深度的才女呀,不但作品的切入视角与众不同,而且导演完全就是在表达一种局外者的清晰观点,不希望有更多的人因为爱而折磨自己,这种大悲悯和才华、勇气,都让我太喜欢这个导演了,这完全就是在用电影表达自己最世界的看法并且是在帮助世界变得更好;女主我也很喜欢,文艺又有个性,现在的女生真的是太有魅力了,个个有才又优秀,爱了爱了。

这个视角真的是鲜有,以前一直不能接触到LGBT题材的相关内容,所以一直觉得这种人是不是有病,而且接触到的相关信息都是电击治疗、淫乱索多玛、下地狱等这种让人难以接受的东西;经过十多年中,接触了大量相关的作品与真是案例,现在是接受这类人的存在,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不得不说LGBT相关题材太少了,不过怎么说呢,以前是禁锢思想,这种东西不能播不能赚钱,这两年大概是压抑久了,流行这种风气,然后就各种打擦边球;说实话能感觉出来是资本的利益驱动而已,内容都不够深刻,完全就是冲着磕cp的快感而追番,不过也有很多经典的片,算是进步很大呀。不过从同性家庭的孩子视角来看,这个真的是很启发人呀,而且剧里面的很多台词也都好经典呀。自己欺骗自己,让自己痛苦,这是现在很多相关题材的内容;这个片里面也说明了,自己就算欺骗了自己,结婚生了孩子,也不会让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幸福,这是在警示这类人。你即使可以对自己狠下心来,断了爱的念想,让自己一辈子在忙碌中麻木自己,也不会让自己得到家庭和孩子幸福;相反,这种压抑与别人思维的强加只会伤害你和你的孩子。仔细想一想,这不就是一步走错,步步走错吗?以前和大人们讨论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儿,很多时候都是以“生活不就是这样糊里糊涂的吗”作为结束,她们是很无奈,但很多时候如果勇敢一点儿会不会就不会那么痛苦了。总之,看了这个片,感觉这里面的女主真的是太无辜了,好可怜;希望大家都能反思,如果自己不能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生孩子真是要慎重;不然对自己对孩子都是太痛苦了,女主全程的压抑只有最后新生命的降生才能看到她可以逃离的曙光。

电影里的男主很普通,这就很真实,上一代人就是在禁锢的思想下,所有的行为都隐藏的让你看不出一点儿破绽。现在年轻人敢于表达所以感觉身边的LGBT群体确实不少,而且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同性恋的人要比现实看到的更多,这一点我完全相信,感觉身边深柜和还未性启蒙很多,很多是不敢再进一步就转移自己的感觉。那为什么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感觉到身边有大人会是同性恋呢。说实话,看电影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我小时候会不会身边也有这种人,确实见到过有男人就离家出走再也不回家的那种,以前问起来,大人就说是和老婆性格不合,但是我自己又总觉得,那是得被欺负成什么样了,才狠下那么大的心不要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哈哈哈当然只是自己脑补了。总之很多家庭外面看起来确实和谐美满,但实际确实是争吵不断,说离不开但我觉得不是爱,只是大家都没有更好的选择,或者说是没选择,但逃避确实是大部分现象,他们说这就是生活,但这种互相折磨真的比一个人的虚无要舒服吗,我不知道,毕竟自己没经历过这种互相消磨。但是在经历自己对爱人的感情变淡的时候,我自己也很害怕也很难过,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变成这种人,对她不能再多关心了,而且感觉自己以前喜欢她的那种幸福感也没了,就是有一种自己已经自顾不暇了,我自己好像没办法控制自己,总之就是有一种虚无感,感觉自己的感情似乎不受控制,也对自己很失望。现在的想法就是,喜欢就喜欢,没什么是永恒的,现在其实大多数人都会又这种经历,所以不相信永恒,但是相信爱情,也相信爱情会变,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维系,去用力保护维持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就是花开会有时,花谢会有时,总不能因为花会谢就不去开吧。当下的美好真的存在,我也是全心全意的在美好中,它存在过就行了。就像歌词里写的,别怕一切美好消失,来吧先让它存在。

电影里面的妈妈演技很好呀,特别是要给女儿跪下来那段的歇斯底里,真是生活呀,那时她最后的救命稻草,她要抓住它,不然她就感觉到快要窒息了,就是这样,生活中很多情感上的压力会让自己做一些莫名其妙不可思议的事情,然后自己也不会察觉,毕竟心里问题以前都不会受到重视。剧情里妈妈信邪教那部分很多家庭都经历类似的,比如老人买保健品。见过很多家庭的老人都不听家里人的劝阻买很多保健品保健仪器,而年轻人觉得不够科学,但其实很多老人自己其实一开始也是半信半疑,毕竟他们也不傻,但最终他们能去相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精神上的缺失,他们在这里可以买到心安吧,所以说,其实心里健康问题真的很重要,提前意识到才会让生活少一些难以名状的莫名其妙,不过很多事儿也确实是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到,毕竟道理大家都懂,但做出的事情大家都千差万别。还有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如果一个母亲不爱父亲,那他们的孩子也不会有多少母爱,而且被母亲压迫的情况也有很大概率,毕竟对父亲的不满都会发泄在孩子身上,因为母亲和孩子的接触最多,所以其实身边也会有很多受母亲管束严厉的朋友,我很庆幸,父母都不怎么管束我,只是想让我健康,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没在城市里而且父母的压力也不大,现在想想,感觉自己真是像闰土,他们不求我有多成功就只想我能活着就好。还有就是母亲很激进父亲很淡定,父亲深沉所以很多事情都不表露,但是母亲这种性格也确实是让人抓狂,说实话剧里的父母肯定都爱孩子,但表达方式不一样,相信大家都觉得父亲是爱女儿的,所以不离婚,至少在当时的环境下大家会觉得为了孩子好那就不应该离婚;但母亲我觉得肯定也是爱女儿的,但是她自己对自己太压抑了,她自己肯定是很痛苦的,但是她找不到发泄口,而和女儿接触最多或者说只有女儿她能拿捏,能说一些心里的难受来发泄,也许现在看来这个母亲不该把自己的这些悲惨强加到女儿身上,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她自己肯定没有意识到那是对女儿的一种伤害,也许是因为接受的教育或者生活阅历的问题,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种伤害,或者说她当时自己太痛苦了,根本就自顾不暇,考虑不到别人的感受。总之这个母亲的形象确实塑造的很好,就像是一只无头苍蝇,根本就找不到任何出口,她的生活就是在悄悄地无意识的泄愤并体验着痛苦,她不知道幸福,只知道传统的日子应该是什么,她应该去怎么做,但是却怎么也做不好,她不知道问题到底处在了哪里,但是人生没有回头路,她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她只能在这种传统的生活下消耗自己。

这个女儿全程都很压抑,她被困在了那种原生家庭之中,一方面她有自己新的思想,一方面又要符合传统的家庭里的很多东西,相信这也是很多年轻人现在经历的,新思想与旧传统的割裂很深,接受了新思想的教育但是又要回归传统家庭生活,很多事情确实格格不入,但家长却越来越顽固,非常抗拒这种割裂,就像有一部电影里说的,好像他是同性恋就是因为他接受了西方的教育,他是被教坏的。父母越觉得与我们想法不同就越抗拒,觉得我们是学坏了。其实从小都这样,只要是不符合她们的想法的就是我们学坏了,所以长大了就不叛逆了,其实就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只要是不符合传统观念的就是我们学坏了,这样是不可以的。但是历史总是要前进的,旧的观念也总是改进或者被替代的,这时就需要一群勇敢的人在思想上征服沉默的大多数人。好奇这个女儿是因为真爱还是父母的原因选择嫁给外国人,不过这个也不重要了,毕竟大家都是带着不一样的伤痛选择自己的生活,就像天道里面说的,如果我的能力让我贫穷,那我的价值就是贫穷,所以如果我的过去让我选择最艰难的一条路,那这条路就是我应该选择的,这就是我,每一个不一样的我。

总之,是一部好片,视角很新奇,里面的剧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费的原因,但敢于用这种跳脱的手法也是一种有个性的点子,很喜欢,演员表现和摄影手法也都很到位,不愧是获奖的佳作,欢迎大家都可以去看一看,这波不亏。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