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术莫用》是一篇关于追求真实自我的文章。作者认为高深的技术并非万能,反而可能让人失去最初的热情和真实。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医生放弃高深技术,回归初心的故事,表达了追求真实自我的重要性。读后让人深思,引发对自己内心追求的反思。
《高术莫用》读后感(篇一)
一部珍贵的武学史料和拳理 ——读李帼忠徐骏峰《高术莫用》 作为一部中华武学巅峰时期珍贵的史料和拳理,读完《高术莫用》(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8月),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武林世界。 李仲轩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武学大家。李仲轩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门下,他信守对尚云祥、薛颠等师父的承诺,一生未收徒弟,晚年却在《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以其朴实生动的叙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形意拳资料。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见证了传统武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兴衰起伏。 《高术莫用》由“家世”和“武学”两部分组成,开篇的“家世”部分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自鸦片战争至今,李仲轩家族成员在历史变迁中的个人命运。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家族在时代洪流中的起伏与传承,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坚韧。这不仅让我们对李仲轩的家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后面的武学部分奠定了深厚的历史背景。 而“武学”部分则是这本书的核心所在。它对象形术进行了完整的阐释和解析,让我们领略到了这一神秘武学的奇妙之处。薛颠声称四肢躯干、发声甚至皮肤都可以击人,这种说法在一开始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逐渐被其武学境界所吸引。书中对武学的体悟深刻,达到了一种哲学的高度。它让我们明白,武学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对自我的修炼和对人生的感悟。 在阅读过程中,被书中所传达的那种对传统武学的敬畏之情深深打动。传统武学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它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李仲轩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武学似乎渐渐被人们遗忘。然而,《高术莫用》这本书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传统武学的价值和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根,不能忘记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传统文化。 同时《高术莫用》也让我对“高术莫用”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高术莫用,并非是因为术高而不用,而是因为懂得敬畏和克制。在武学的世界里,拥有强大的力量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真正的高手,懂得在合适的时候收敛自己的力量,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种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拥有一定的能力和权力。但我们应该学会克制自己,不要滥用自己的力量,要以善良和正义为准则,去运用我们的能力。 《高术莫用》也并非完美无缺。对于没有接触过形意拳的读者来说,书中的一些内容可能会显得较为晦涩难懂。而且,书中在讲述武学的过程中,可能会让人感觉有些过于神秘化。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整体价值。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去了解一个不同的世界,去思考一些我们平时可能忽略的问题。 《高术莫用》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让我们在领略传统武学魅力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它提醒我们要珍惜传统文化,要学会敬畏和克制,要用正确的方式去运用我们的能力。相信这本书会在读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高术莫用》读后感(篇二)
看到这本书的瞬间,我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已难以言表。 . 手握作者亲笔签名的书籍,这份喜悦远不止于签名本身,更在于书籍本身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这本书的线装设计,赋予其沉甸甸的质感,仿佛一握之下,便能感受到武林中那股独特的侠气。未及翻阅,它已自成风景;一旦翻开,则是故事与功夫的完美交融。 .前半部分,两个家族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沉浮,以及那些温馨而又波澜壮阔的故事。风云变幻,如同一幅幅细腻的画卷,随着历史的起伏展开。而后半部分,则聚焦于拳法的精髓,图文并茂,对象形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让人不禁为之叹服。 . 书中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让我们看到了上一辈人的侠肝义胆与意气风发,更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传承的重要。每一个简单的情节背后,都蕴含着做人及传承的深刻原则,令人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质朴与真诚。 . 尤其令我着迷的是后半部分关于拳法的描述。虽然我很多地方看不太懂,但图文结合的方式让我得以慢慢尝试。这本书不仅让我与儿子一同在房间中比划拳脚来一场功夫对战,更让我领悟到拳法背后的深层含义。功法不仅是身体的训练与积累,更是心灵的修炼与顿悟。它关乎人心,关乎境界,更关乎一种超越拳脚之外的深刻领悟。 . 《高术莫用》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让我从以往的阅读习惯中跳脱出来,开始在书中学习人生、领悟功夫。读罢此书,我仿佛穿越时空,重新感受到了那个“逝去的武林”的侠气与飒爽。这不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高术莫用》读后感(篇三)
书评作者︱邵美茜
一直以来,人们研究如何“战”才能“胜”,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了各种“招式”、“战术”和“武器”上。然而,很少有人研究“胜”。什么是“胜”呢?“胜利”只有通过“战斗”才能获得吗?通过“战斗”获得的“胜利”只需要狂欢、庆祝,不需要“研究”吗?
《高术莫用》,徐皓峰小说“逝去的武林”三部曲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8月第1次印刷
由作者型导演徐皓峰参与研究和书写的《高术莫用》正是一部既研究“战”,也研究“胜”的著述。作为他的“逝去的武林”三部曲中的这一部,所表达的内容和气韵是照样穿过一百多年积聚的历史,来到晚清、民国时期的。在此时、在这里,蹲下马步、扎住桩,思考如何开始认认真真地往下走。
历史和未来都是一团迷雾,不仅仅是需要勇气才能穿过。武学精神、中华气魄将怎样在穿越历史和未来这两团“巨大的迷雾”后本色不改,风采依然呢?这不是一代人的问题,是代代人永恒的问题。
从武学世家中的王鹰和李仲轩开始面对“武学”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始了作为“武人”的拿一生打量、审视、试图穿越历史和未来两团迷雾的命运。在他们之前,还有祖上的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殉国,获封“第一刚节公”的晚清名将王锡朋;京剧武戏《康小八》中的原型人物、智擒飞贼康小八的京城右营都司王燮;平定天津东部匪祸、任清廷礼部主事主张变法的骨干、发明了汉语拼音字母的王照;托徐悲鸿帮忙鉴定画作、得到大师“符合美术原则”评定的悲情传奇人物王守谦。还有嫁给山西官员之家的坚毅女子王若萳,其父为王照胞兄王燮,就是刚才讲的那个晚清都司、负责维护京城治安的。而王燮的外孙就是李仲轩,他师从形意拳武学高手薛颠。在他们之后,有兼具古琴名家和武林高手之称的韩伯言之孙韩瑜。还有本书的作者、也是导演的徐皓峰,前面提到的鼎鼎大名的武人李仲轩就是他的二姥爷。
正所谓,代表高深武学的“象形术”和“形意拳”虽然扬名在清末,但其实是“古已有之”,“古人之功”功不可没的。因此,当每一代武学人开始观照“武学”的时候,他们面对着的就是这些带着历史的传承,不甚明晰却无比沉重。就像用“无价”来形容古董一般,这份沉重也是“无量”的。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向未来、面向下一代的武学人。如何向一个“未知世界”和一个“未知的群体”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一个“好东西”呢?未知的那头也会觉得这些珍宝“好”吗?未来没来,所以未知不知。
那么,《高术莫用》这本书,乃至“逝去的武林”三部曲统共的三本书就是当今一代武学人研习、记录上一代、上几代武人的武功秘籍。他们将“一招一式”用文字的形式入书、入典,传递着武学奥义、武林趣事和中华武术的精魂。
中华武术传递着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呢?一句“高术莫用”可以让人窥见一斑。何为“高术”呢?很厉害的招式、强劲的拳脚、一招制劲敌的功夫?还是流传于江湖中而今不复再现的一个传奇?为何“莫用”呢?不会用、不屑于用?会使的人少、多数人太菜不必使用如此高术?通读《高术莫用》这本书,可以总结出回答以上问题的一些思路,即:“先胜后战”、“不战而胜”、“无战无胜”。
先说“先胜后战”,这是出自《孙子兵法》里的一个说法,原文是:“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什么意思呢?拿《高术莫用》中提及的一件事可以说明,这是王燮捉拿恶盗康小八的事。
从这一段讲述中可以看出,京官王燮继承了祖上的英勇、本人也是个极有胆色的,他谋定而后动、智勇服人,成功捉拿了恶盗;而康小八呢,虽然凶狠恶煞,不似燕子李三那样的“侠盗”,但也折服在王燮的“器宇非凡”下,心生佩服之情便是露出了自己的“败相”,使得王燮掌握了“先胜”之机,一交手后果然得胜。“先胜后战”讲究的道理是胜利的一方已然掌握了胜利的一切条件,去交手、战斗就变成了实现这个胜利的过程而已。这样的道理不仅存在于武人之间或者武林之中,在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体现。比如,平时在准备一个考试、汇报、演讲时,已经“胸有成竹”,知晓自己会怎样地一一应对,可以提前“预见”结果大致是个什么样,果然事情的发展和自己努力后约莫见的情况是大差不差的。
除此以外,“先胜后战”的意义还在于将己方看待、打造成为“不可战胜”的一方,倘若自己“战无不胜”、“逢战必胜”,那么必然是“先胜后战”的。这是人生的哲理,如同谜一样的智慧。也是武人的精彩、武术的绚烂。“先胜后战”是为“高术”之特点,比起“先战后胜”来说再高明不过了。
再说“不战而胜”,说起“不战而胜”可不是要扯出“以理服人”、“君子动口不动手”这样的道理,还是在交手、动武的层面,没有跳脱到“用口说理”的层面。《高术莫用》里有很多“不战而胜”的例子,诸如两个武人比试、一人见另一人出一招就知其“分量”,因此甘拜下风,就此作罢。这样的“不战而胜”凸显的是胜败双方的格局和气度,因此,它还应该有一个对应的词叫作“知败而退”,道行有高低,习武知境界,没必要撕得难看。
最后说一说“无战无胜”。“高术”虽然“高大上”,但在平淡的日常中该如何“自处”呢?正如这本书里讲的,从古至今,武人的状况和地位从保家卫国到看家护院、从走镖护队到体校开会,已经快要泯然于众人矣。武人,这个较常人而言,手脚动作都是“增强版”的存在也慢慢地变得和常人没什么两样了。那么“武术”这样的“高术”也将进入了一个“无战无胜”的状态,只在《高术莫用》这本书里偶尔显露一下峥嵘。或许,这就是所有“高术”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