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作文是每个中学生都需要面对的挑战,本文将提供15篇备战中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范文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考试。通过学习这些范文,读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更好地应对中考作文考试。愿每位读者在中考作文中取得优异成绩!
如何写备战中考作文15篇篇1
备战2017中考五条状元实战经验
在中考中,一些考得出色的同学堪称“状元”或“高人”。他们的经验之谈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特别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了这些想法和说法的真理性,可供我们考试时借鉴。现撷其30则,以飨正在紧张备考的同学们。
实战经验一、基础,还是基础。
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实战经验二、地毯式扫荡。
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实战经验三、融会贯通。
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
实战经验四、知识的运用。
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战经验五、捡“渣子”。
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如何写备战中考作文15篇篇2
一、审题:将诗意的字眼直观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
哲理诗意性文题,有的概念抽象,表意含蓄;有的字眼形象,含义模糊,两者都给人“雾里看花”之感。这类命题一般采用双关或比喻修辞格。
审题时,同学们要试着将诗意的字眼直观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即要化虚为实,并尽力拓展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如“路”“桥”“春风”等一语双关:“路”既指行走的大道或小径,也可喻为“成长的历程”“人生之路”;“桥”还可以是“心灵之桥”“情感的沟通”;而“春风”不仅仅是“吹面不寒”的季节之风,更多喻“轻言细语的教诲”“无声的帮助”等。再如“又见枝头吐新芽”,“新芽”喻指新气象、新风尚、新思想……而“送你一轮明月”的“明月”是指人生在“失意、伤痛、迷茫”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
可以说,挖掘出引申义或比喻义,就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当然,要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还应该充分重视、巧妙利用提示语。如“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有这样的提示语:“让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送茶送水是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荐能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提示语对“一朵花”的含义一一拓展,降低了审题难度,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考生写作激情。
如何写备战中考作文15篇篇3
战争是每个朝代都要经历的,既残酷有不可避免,一场战争必定有胜负,必定有人哭有人笑,而我们正在面临一场战争,一场竞争激烈的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就是我们即将来到的生地会考。
生地会考是决定我们命运的十分重要的一次考试,它将决定我们是笑还是哭,检测我们八本书有没有掌握好,有没有辜负老师的辛勤教学,有没有让对我们怀有期望的家长如愿以偿,我们不能失败,我们与时间赛跑,把握住每分每秒,抓紧复习。
演练场一
教室是我们学习的乐园,飘散着一股笔墨香,站这里我们刻苦学习,用行动来证明我们会在这场战争中取得好的结果。你看,原本活跃的教室却异常寂静,你只能听到必在卷上沙沙的响声,同学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做题,没有一个人讲话;没有一个人打闹;没有一个人不在努力学习。老师来了,同学们就像几天没吃饭的人看到了食物一样,一窝蜂地冲过去,争着抢着问老师题目,老师了也没有丝毫不耐烦之意,耐心仔细的为同学们一一讲解。
演练场二
食堂是我们的“图书馆”,在那里同学们个个都是捧着一本书吃饭,尽管如此同学们吃饭的速度比平时快了一倍不止,这印证了鲁迅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
演练场三
寝室是我们的另一个家,充满着温馨与欢乐,在这里我们一起欢笑聊家常,可这一段时间的寝室却和往常不一样,我们依然在讲话,只是话题却变成了学习,不错,不同时期做不同的事,现在我们的寝室变成了一个排忧解难的好地方,毎在午休前,我们都会把自己不懂困惑的地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纣论一起解决,攻下一个又一个难题。
在迎战会考的日子了,我们用知识铸成了铠甲;用耐心仔细做成了武器;用举一反三的方法练成了一套战术。我们蓄势待发准备在生地会考的战场上一展身手,为生地会考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加油吧!
如何写备战中考作文15篇篇4
二、立意:撇开本义,求新求深。
应该说,有些哲理诗意性文题,就其本义立意,文章也能出彩。但同学们一般要撇开本义,将主题直观化、明朗化的同时,努力开掘出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即所谓“暗题明做”。
如“长大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的“牵手”既可理解为手拉手,更要挖掘出“提醒”“帮助”“关爱”等含义……行文时的重点就要侧重在成长路上,他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关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就要开掘“豆子”的比喻义:坚持就是胜利;希望永在;开动脑筋,就会想出办法;不要轻易说“不”……
因而,对哲理诗意性文题,一方面要认真理解提示语以及所给材料中的议论性文字或关键词语,另一方面要将哲理诗意性文题具体化、直观化,并努力挖掘其引申义或比喻义,方能使得文章有新意有深度。
如何写备战中考作文15篇篇5
如果留心近几年中考作文题,你会发现,一类富有哲理诗意的文题,受到不少地区命题者青睐,且在教育发达的江苏、湖北等地渐呈流行趋势。如,2009年湖北宜昌的“送你一轮明月”,江苏苏州的“一丝惬意心中来”,山东潍坊的“伸出自己的手”等;2008年湖南长沙的“明天的太阳是新的”,湖南益阳的“春风拂面”,广东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等。这类命题文题优美而富有诗意,易于引起考生共鸣,激发其写作热情;但另一方面,这类文题也具有内涵丰富的特点,其思维空间更加开阔,因而在审题、立意、选材上给考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下面我们以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为例进行讲解,希望对同学们以后应对这类文题能够有所帮助。
文题回放
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等等人生灰暗的时候,每当这种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将显得尤其珍贵。就像上文(指2009年湖北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常伴一轮明月》——编者注)中的小偷,当他误入人生歧途的时候,正是山僧送给他的“一轮明月”,不但照亮了他回家的路,而且涤尽了他内心的邪念。在你人生的阅历中,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呢?
请以“送你一轮明月”为题,写一篇字数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2009年湖北宜昌市中考作文题)
文题解析
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依然沿袭了2008年作文命题格局——全命题。形式上,它科学地借鉴与吸收话题作文“自选角度,体裁不限”的精髓,“严而有度,定而不死”,给考生提供了展示才情的广阔舞台;前有“山僧送小偷一轮明月”的哲理故事的熏陶,后有命题者精心设计的人生在“失意、伤痛、迷茫”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的温馨提示,不仅形象地诠释了“明月”的含义,且有力地拓展了写作思路,降低了写作难度,便于唤醒考生生活积累,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可以说,命题作文“送你一轮明月”,自由与限制同在,创新与继承同行。
一、立意和内容的多样性。“送你一轮明月”中“明月”是题眼,只有巧妙地挖掘“明月”的比喻义,拓展“明月”的含义,才能做到立意和选材的准确与新颖。这轮“明月”,既可以是你胆怯时老师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是你缺乏信心时同学热情的鼓励;既可以是你生病时父母的关心问候,也可以是你失意时朋友的祝福宽慰;既可以是你人生得意时的善意提醒,也可以是你沉醉麻木时的严厉批评。当然,在你人生最灰暗的时候,蜘蛛织网的执着,蚂蚁工作的不懈……也无不给失意的你以人生启迪,这何尝不是你收到的“一轮明月”呢?文章既可以写自己得到“明月”的历程,也可以写自己馈赠“明月”于人的过程……考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生活、阅读积累和情感体验自由挥洒,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文体和行文的限定性。虽然题目明确规定“文体不限”,但题目中提示语“在你人生的阅历中,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一句,对文体和写作的侧重点还是作了含蓄的暗示与限制。其中,“在你人生的阅历中”与2008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的写作要求相同,要求写同学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拒绝编造与杜撰;“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显然是要记叙一段人生经历或历程,需要考生重点刻画这段经历中生动的生活细节和细腻的心理活动。这样,“送你一轮明月”更适合写成记叙文或叙事类散文。当然,如果你采用书信体构思,更便于拉近文中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便于情感倾诉。行文中,特别要注意叙事中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与第三人称的转换。
三、行文与语言的诗意性。标题“送你一轮明月”富含文学味道,清新而有诗意,因而文章风格以贴近标题风格为佳。叙述娓娓,清新流畅,如月下散步,如风行水上;描写细腻,巧妙地将文章的情感与认识融入到具体生动的描写中;另一方面,要拒绝语言贫乏,可巧妙引用古诗名句,或借用名言……含蓄优美地表情达意。可以说,厚实、诗意、灵动的语言更易赢得阅卷老师青睐。
总之,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好入手,易发挥,但考生要想得高分、写出彩有一定难度。
技巧方略
一、审题:将诗意的字眼直观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
哲理诗意性文题,有的概念抽象,表意含蓄;有的字眼形象,含义模糊,两者都给人“雾里看花”之感。这类命题一般采用双关或比喻修辞格。审题时,同学们要试着将诗意的字眼直观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即要化虚为实,并尽力拓展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如“路”“桥”“春风”等一语双关:“路”既指行走的大道或小径,也可喻为“成长的历程”“人生之路”;“桥”还可以是“心灵之桥”“情感的沟通”;而“春风”不仅仅是“吹面不寒”的季节之风,更多喻“轻言细语的教诲”“无声的帮助”等。再如“又见枝头吐新芽”,“新芽”喻指新气象、新风尚、新思想……而“送你一轮明月”的“明月”是指人生在“失意、伤痛、迷茫”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可以说,挖掘出引申义或比喻义,就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当然,要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还应该充分重视、巧妙利用提示语。如“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有这样的提示语:“让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送茶送水是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荐能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提示语对“一朵花”的含义一一拓展,降低了审题难度,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考生写作激情。
二、立意:撇开本义,求新求深。
应该说,有些哲理诗意性文题,就其本义立意,文章也能出彩。但同学们一般要撇开本义,将主题直观化、明朗化的同时,努力开掘出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即所谓“暗题明做”。如“长大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的“牵手”既可理解为手拉手,更要挖掘出“提醒”“帮助”“关爱”等含义……行文时的重点就要侧重在成长路上,他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关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就要开掘“豆子”的比喻义:坚持就是胜利;希望永在;开动脑筋,就会想出办法;不要轻易说“不”……因而,对哲理诗意性文题,一方面要认真理解提示语以及所给材料中的议论性文字或关键词语,另一方面要将哲理诗意性文题具体化、直观化,并努力挖掘其引申义或比喻义,方能使得文章有新意有深度。
三、构思:虚实相生,灵活转换。
要写好哲理诗意性文题,思绪有时要在现实与回忆中自由穿梭,还要注意把握好线索,有时需要一明一暗两条叙事线索交叉进行……这无疑需要同学们有更娴熟的驾驭技巧,需要对行文中的人、事、物、景做艺术化的处理。哲理诗意性文题,更适合写记人叙事文章。无论是人物的出场,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主旨的彰显,都需要特定场景的设定,都需要灵活的艺术加工。如,“送你一轮明月”,不少考生巧妙地将故事场景设置在月夜里,借用月夜这个独特的场景,借用景物描写,引出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行文中,灵活巧妙地将天空中的“明月”自然转化为“鼓励”“微笑”“提醒”等虚化的“明月”,从而巧妙自然地实现了虚实转换,实现了现实与想象、与回忆的更替。一考生作文写“我”在比赛最关键时刻“失手”,与胜利无缘,月夜下的“我”心情绝望。是父亲拨开“我”头上的树枝让月光洒下清辉,是父亲“其实,你和我一样,都在为睹明月而奋斗,只不过我能坚持拨开最后一片枝蔓的障碍,而你没有”的循循教诲让“我”豁然开朗,文章由此含蓄点题。
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托起了落水的孩童,救助了失学的少年,你拥有了博爱的胸怀;当你伸出自己的手,谅解了犯错的伙伴,与朋友摒弃前嫌,你展示了优雅的风度;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你获得了成功的力量;当你伸出自己的手……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伸出自己的手。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抒发你的感受。文体自定(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信息相关的名称。
(2009年山东潍坊市中考作文题)
2、惬意,是满意,是舒服,是一种愉悦的感受。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的礼物,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会让你欣喜。一丝惬意心中来,心情好了,花会格外地艳,草会格外地绿,水会格外地清,阳光也会特别地温暖……
请以“一丝惬意心中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2009年江苏苏州市中考作文题)
3、题目:春风吹又生
温馨提示:春风,既指大自然的春风,又可喻指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动人的场景,一件感人的事情,一个新的好政策……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2009年湖南长沙市中考作文题之一)
4、题目:我心中有杆秤
提示:用你心中这杆秤,可以称量祖国的分量,也可以称量家庭的斤两;可以称量自己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也可以称量学校、老师、家长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可以称量现实生活的启迪,也可以称量历史人物的荣光……
要求: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如何写备战中考作文15篇篇6
如何写好中考材料作文
什么是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义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三、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四、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
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
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当你遭遇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
五、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展开“发散思维”,思维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如下面一则材料: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边!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五岁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却从此获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宽广空间。考生既可沿着题目中的提示打开思路,选择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着收获。立意二:事物总是辩证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立意三: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还可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等的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亲身体验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给自己的帮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时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难往往带来甜果。
六、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七、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研读,这样才会写出符合要求,主旨的好文章。
如何写备战中考作文15篇篇7
词语类作文题语法分析及构思举隅
作文题的呈现是以一定的语法单位为载体的,其基本形式是词和短语。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是词语类作文题。不是所有的词语都会成为作文题的,一个词语成为作文题与其本身的言语意义和“人气指数”(与生活的亲近程度)大有关系。我们在本文中对这种词语类作文题作共性的探究(从词性角度入手,即所谓的语法分析),以达到对这类作文题目快速解题、多角度构思的目的。
1、名词类文题分析与快速解题
名词,给各类事物冠名,有的表示具体事物,形体可触,有的表示某一抽象概念,需推理分析,还有的介于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过渡带”,情状可察;有的只有单一事物的实物意义,有的还兼有从事物本义引申出来的多个层次的意义(其中最常见的是比喻义)。对于名词类文题,我们可以从它不同的层次和意义出发构思写作,也可灵活运用反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拓宽写作领地。
【示例】
文题:阳光
本义:日光。
引申(象征)义:爱、光明、温暖、开朗、活泼、
积极向上、公开透明……
思路铺设:从“实物”着眼,阳光是独立的物,它温暖,给生物以生存的能量;从“虚义”体验,阳光涵盖一切明媚的感觉;反向立意,写爱的缺失,光明的远离,阴暗的笼罩……创新思维:有一种可压缩储存并释放阳光的机器,以此展开思路。
2、动词类文题分析与快速解题
动词,记述动态变化,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有施动“本性”,将世间多样的动作形态概括凝聚,“集于一身”。根据动词的施动“本性”和对不同动作形态的体验,通过针对文题问答谁(主语)、对象(宾语)、怎么样(施动状态)等,补全事件,还原个性体验。同时,注意多角度、多层次思维的运用。这种方法,可称之为“问答补全句子法”。
【示例】
文题:体验
本义: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亲身经历。
我们会想到这些问题,并作回答:
谁体验?(我、你、他、它……)
体验对象?(生活、自然、感情……)
怎样体验?(自主或被动)
体验结果?(人生中得到一笔精神财富)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份“体验”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从不同角度进行问答并加以限制,将千姿百态的“体验”还原成个体原貌,呈现本色,我们的思维也因此而呈现层次感。
思路铺设:写我的体验,你的体验,他的体验,它的体验;写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欢乐,体验痛苦……创新思维之特别体验:变形记等。
3、形容词类文题分析与快速解题
形容词,描绘事物的性状特征,与动词相仿,它本身又带着一些名词意味,有明显的反向对立,因而具有明显的观点倾向性特征。对此类文题,我们可以讲述事件、描绘情景,融观念于字里行间,尤其便于发表议论,展开反思与批判。
【示例】
文题:真诚
本义:真实诚恳;没有一点儿虚假。
扩展为短语:真诚的微笑真诚地帮助真诚地赞美对人真诚呼唤真诚
反义词:虚伪
从短语扩展和反义探究可以了解,“真诚”对个人处世为人的状况态度做了描述。状况通过我们的视听器官可触可感,态度通过我们的行动可以默默践行。“虚伪”作为它的反义对立,使它带有观点倾向性,走向命意的实质,且呈现个体化的名词特征。
思路铺设:娓娓叙说我们感受到的真诚,精心营构我们践行的真诚,仗“义”执言我们需要真诚,忧心忡忡我们失落真诚……
如何写备战中考作文15篇篇8
写好话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生活要深入
其实,生活要深入是写好任何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没有生活,哪来的写作材料?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才能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从生活中找到为我所用、唯我所有的材料,写好作文,才有可能。命题作文是如此,话题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考生首先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使自己的作文内容鲜活。当然,这里也需要多读多思,不断积累,博览课外读物,咀嚼时文英华,注意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话题作文才能真正有新颖别致的可能。
2、拟题要到位
话题作文大都要考生自拟题目,有的考生贪图省事,直接就把话题当作文章题目。其实,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下策。因为作为“话题”的词语,覆盖面极为宽泛,轻易用这个词语作为作文题,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下一步立意、选材、布局方面的难度。正确的做法是拟题前认真审读提示语,调动自己的个人阅历、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紧扣话题这个词语,深入思考,在这个词语的前后加上若干个词语进行修饰、限制或补充,恰到好处地拟订出适合自己写作的的文章题目;也可拟订一个字面上和话题这个词语并无关系,而实际上与这个词语有强烈的内在联系的作文题。题目最好要能比较鲜明地透视出文体、立意、选材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从多方面制约、帮助自己的写作,同时还可给阅卷者带来愉悦感染。
3、文体要得体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指的是不限制用哪一种文体,以便于写有专长的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并不等于文体的泛化(当然,如果考题能像高考一样,提示“文体自选”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文体的选择可以随意,但选定后,保持文体自身的规范与和谐却是必要的。有的考生把“文体不限”误以为可以写成不管什么样的文体,结果出现一些记叙文议论化、议论文记叙化、散文杂感化之类的文章,搞成一种文体的大拼盘大杂烩,信笔胡言,非驴非马,客观上影响了内容的表达,这是不可取的;为了标新立异,有的考生甚至还写出一引起令人震惊的“另类”作文,这更应该及时纠正,以免延误大事。诚然,现在有些报刊上确实有些文章不伦不类,文体特征不鲜明,令人难以卒读。我们考生毕竟还处在学习写作阶段,文体的特征一定要鲜明,这既便于自己写作,也便于阅卷者阅卷。正确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擅长扬长避短,选择文体,确定自己是写什么文体后,就要在自己的文章中鲜明地表现出这一文体的语言特征。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来写,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形象性;抽象思维发达,说话条理清晰,善于条分缕析的考生可选说明文来写,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辨议论说理的同学可写成议论文,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严密性。其实,还可以写成童话、寓言、剧本、书信、日记等等。当然,这里也不反对写合乎要求的比如夹叙夹议的文章,因此,考生平时就应该多培养一些规范的文体意识,多养成一些高质量的文体风格,在考试中就可以多一些选择余地。
4、巧要运用
话题作文要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注重写作技巧的运用。写作技巧,说穿了就是巧妙地安排和表现作者已经选定的有关材料,使作者初定的文章主旨得以充分表现的方法。必须承认,写作是有技巧的,尤其是这类充分张扬写作者个性的作文,如果不用写作技巧对文章选定材料进行锦上添花般的着色添彩,文章就犹如一潭死水。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就应努力打好写作基础,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语言,然后根据自己的写作功底与个性,打破“一着鲜,吃遍天”的狭隘意识,着重掌握几种不同类文章切合自己写作习惯,张扬自己写作个性,显示自己语言特色的写作技巧,认真多学几“招”,以适应不同文章的写作。
5、点题要明朗
点题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提示出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应试文章,应该让阅卷者在短期内就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印象,了解这篇文章的材料和题旨,恰如其分的点题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文章恰当的地方(一般在结尾处,也可用“题记”的形式出现在文首),恰当地点题,不但在结构上收拢全文、收束文脉,更重要的是,让读者(阅卷者)能及时充分、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话题作文的点题,一般可以采用明点的形式,在文章适当处出现和题目中关键字眼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词语,直接解释和说明题目的含义,提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得到读者(阅卷者)的认可并赞同,当然也可以用象征式、比喻式、联想式的点题,但这类点题要求比较高,一般不易掌握,考生应该慎用。
这样,写好话题作文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如何写备战中考作文15篇篇9
三、构思:虚实相生,灵活转换。
要写好哲理诗意性文题,思绪有时要在现实与回忆中自由穿梭,还要注意把握好线索,有时需要一明一暗两条叙事线索交叉进行……这无疑需要同学们有更娴熟的驾驭技巧,需要对行文中的人、事、物、景做艺术化的处理。
哲理诗意性文题,更适合写记人叙事文章。无论是人物的出场,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主旨的彰显,都需要特定场景的设定,都需要灵活的艺术加工。
如,“送你一轮明月”,不少考生巧妙地将故事场景设置在月夜里,借用月夜这个独特的场景,借用景物描写,引出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行文中,灵活巧妙地将天空中的“明月”自然转化为“鼓励”“微笑”“提醒”等虚化的“明月”,从而巧妙自然地实现了虚实转换,实现了现实与想象、与回忆的更替。一考生作文写“我”在比赛最关键时刻“失手”,与胜利无缘,月夜下的“我”心情绝望。是父亲拨开“我”头上的树枝让月光洒下清辉,是父亲“其实,你和我一样,都在为睹明月而奋斗,只不过我能坚持拨开最后一片枝蔓的障碍,而你没有”的循循教诲让“我”豁然开朗,文章由此含蓄点题。
如何写备战中考作文15篇篇10
100天,还有100天,我将要迎来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中考”。还有100天,我将面对中考这个怪物。一切的一切更像一场梦,这次的考试直接影响着我的未来,影响着我那个毕生的梦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冲刺百日,决战中考,奋发向上,斗志昂扬!梦,我来了!
如何写备战中考作文15篇篇11
如何看图定作文呢?首先,阅读下面一幅漫画《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第一,认清主次,把握主旨。
看图作文的前提是要认真观察画面。只有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准确理解画面的整体意思。每一幅画都融入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而这一意图是通过主体来体现的。因此,在观察画面时应分清主次,哪是主体,哪是背景,哪是陪衬,并且要弄清画面上主体、背景和陪衬等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旨。
《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的主次是什么?主体是什么?背景是什么,陪衬是什么?显然,主体是人物、井、钓鱼竿和《百科》书。这四者构成画面的主体,缺一不可。绿草是背景,人物的眼镜和鱼桶,以及画面底部的注明都是陪衬物。
对画面主体,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鱼儿离不水,是对的;井里有水也是对的,但不能说一切有说的地方都有鱼,因而不难得出这样的主题:理论不能脱离实际。把握主旨,是写好说明文与话题作文的关键。
第二,展开想象,连缀情节。
画面上展示的景物是静止的,是某一个情节的"一瞬间",看图作文时如果拘囿于画面,思路就会受到限制;应该将"一瞬间"的情景拓展开去,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将画面外必要的内容补充进来,这样才能使画面的意思更完整,让静止的人与物活起来。
《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我们可以这样联想:主人翁为何来到井边;他是怎样钓鱼的;在钓鱼的时候,他心里想些什么;鱼是钓不到的,那他又会怎么样呢等等。把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理清楚,就构成一个事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就定成一篇事件完整、主题突出的记叙文。
第三,明确详略,确定顺序。
看图作文,在观察图进行合理想象之后,重要的要明确描叙的详略。什么要详写呢?一般地说,画面的主体或突现主题的人、物、事,要详写,反之,略写。这道理与一般的作文是一样的。这样安排详略,才能突出事件的核心,突出画面的主旨。另外,要合理地确定描写的顺序,即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当然,组织材料的顺序多种多样,但要合理,利于画面内容的表述。当然,如果画面没有配上文字介绍,那么可以根据画面内容确定时间、地点,还可以对画面中的人物起名。如:
《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漫画,中间偏右是一个坐在草地上的学者模样儿的人,戴着金丝眼镜,双手捧着一本《百科》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画的左边是一口井,下部由砖砌成圆形,上部是个呈六角形的井口。他身体后的一根钓鱼竿的一头拴着一根线,伸入井中。他身体左前边放着一个盛满水的桶。画的下面写着:"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以上文字,突出人物、井和钓鱼竿。说明顺序大致是:从人物到井,用钓鱼竿把人物与井联系起来,最后写鱼桶。当然,说明的顺序可以不止一种,如:可以先写人物,次写鱼竿,再写井,后写鱼桶。
看图作文是一种很好的作文练习,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谋篇布局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我们应当认真训练,以期提高语文应用水平。
如何写备战中考作文15篇篇12
同学们在习作中经常要描写景物,有的片断练习要写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种游记要写景物;有的命题习作也要求描写景物。但有的同学在平时的习作中,遇到景物描写时,往往一写到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鸟语花香”;一写到鲜花总是“张开了笑脸,风一吹,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散发着阵阵清香”。要么就是说空话,什么“这里的景色多美啊!”“眼前的美景太迷人啦!”其实,北方的三月,还看不到绿色,有的花儿并不飘香,眼前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多迷人,别人还是不知道。那么,如何写好景物呢?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写。这里我就想在这方面作一些针对性的指导。使同学们能掌握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基本方法。
一、学习抓景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同学们,地各有貌,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请看以下片断,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1.出示“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大小进行描写的。
2.请同学们再读以下几个片断,看看这几位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②“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数量进行描写的。
③“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鸟、甲虫发出的声响进行描写,反映了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喜爱。
3.写景除了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这些方面进行描写外,还可以从那些方面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呢?还可抓住景物的神韵、动态变化来写。例如:
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大榕树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大榕树枝繁叶茂中所表现出的神韵进行描写,使我们感觉到她充满了生命力。
②以上描写“火烧云”的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火烧云短时间里色彩变化多、快的特点,反映了火烧云的美、奇。
③“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翔。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天相连。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江堤边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拳……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你看,那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机帆船的马达声、大轮船的汽笛声,江浪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支雄壮的交响乐。“呜“的一声汽笛。一艘万吨轮由远而近,所到之处涌起两排巨浪,呈八字形,像两条白龙朝两面三刀岸滚来,浪花扑打在江边的岩石滩上,溅起一簇簇白花……傍晚,夕阳把江面映得通红。此时,我和小伙伴们总爱到江边的岩石堆上捉螃蜞。一个傍晚可捉二、三十只。晚上,沸腾的江面恢复了宁静。这时,停靠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轮灯火辉煌,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把船边的江水也映红了。江风阵阵,迎面袭来,驱散了夏日的暑意。”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江面从早到晚的变化,写出了江面特有的美景。
④我们的教室和操场中间,有一条甬道,甬道两旁是两排齐刷刷的梧桐树。春风给它满枝叶苞,点点鹅黄,片片嫩绿。夏日,一张绎叶就是一个绿色的巴掌,托着一轮骄阳。一棵树就是一把漂亮的遮阳伞,树下清风习习。梧桐美在秋天。每天中秋过后,几场秋雨。几阵秋风,把那叶子染成锈红色。此时,蓝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高空,秋阳淡光,梧桐白白的躯干,红红的树冠,显得分外娴静、妖娆,优雅、庄重。走在这甬道上,置身在画图中,沉浸在恬适的氛围里。不必可惜,西北风一夜刮尽树叶,那遍地铺金,不正象征这金色的丰收季节吗?冬天,梧桐粗壮的树干,光秃的枝桠,倔强地挺立在那里,顶严寒,斗风雪。看到它,缩颈袖手的人会挺起胸来,凝视它的身影,会油然而生敬意。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梧桐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梧桐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总结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几种方法同学们,以上这些片断告诉我们,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另外,还须注意描写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何写备战中考作文15篇篇13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如何写备战中考作文15篇篇14
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然后限定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它不同于以前的半命题、命题及材料作文,是一种崭新的、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作文样式。
话题作文一般有三部分组成:提示性文字材料、话题范围、注意事项或要求。
话题作文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不限(即不限文体、不限主旨、不限具体内容及不限题目)一强调(强调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要写好话题作文,应做好以下几点:
1、善于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由于范围宽泛,给学生的把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写作前首先应学会化大为小。如一个西瓜,洗净后只有切成小块才好下口。话题作文的写作也应如此。我们可以将话题化为几个契合话题的子话题,然后从这些子话题中选择一个易写好的来写。简单地说就是采用大题小作的写法,从具体一点切入,然后调动自己的积累,在这个问题上聚焦、展开和提炼,把这一点说足说深说透。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如果不善于化大为小,就难免泛泛而谈。那种东说一句西扯一句,鸡零狗碎的“拼盘”,是难以得到阅卷老师“欢心”的。
2、善于以小见大
如果仅局限于“小”,文章就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深意。只有小中见大,才能发人深思,引人如胜。
所谓以小见大,即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通过对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叙述描写,并加以适当抒情议论,以阐明大道理,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如《琐忆》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3、扬长避短,定好文体
在确定文体时,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⑴根据话题的特点。有些话题适宜写议论文,有些话题适宜写记叙文。
⑵根据自己的特长。自己擅长说理,就选择写议论性的文章;擅长形象思维,就选择记叙性的文章。
⑶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如果自己喜欢写议论文,而在这一方面自己掌握的材料比较少,也只能放弃。
4、独辟蹊径、表现个性。
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 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 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自己的创造性。要选择新颖的、独特的材料体现主题。要选择好的、与文章文体相适应的形式表现文章的内容。总之,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从思想上、内容上、形式上表现自己的“独特”(与众不同)与创新。
以上所谈,都是一些理论性的、指导性的知识,话题作文是一种在作文观念上体现了一种新要求的作文,其实质是鼓励考生创新,让考生充分展示所长、各种积累(如生活、知识、思想等)、语文能力、对生活的各种感悟能力及个性等。要想把话题作文写好,以上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