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心碎博物馆读后感100字

心碎博物馆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9 20:30:27
心碎博物馆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8-19 20:30:27   小编:

《心碎博物馆》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一座神秘的博物馆中回忆起心碎的往事。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和情感描写,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坚强,让人深思生活中的得失和珍惜。阅读后让人感悟到爱与失去的珍贵。

心碎博物馆读后感(一)

很多年后再回看这本书,发现学会爱,学会不爱,都是需要代价和成长的。很多人学会了爱,却学不会停止爱。那个时候才发现连流泪都是需要勇气的。里面有三个中国人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恒星光谱图和选民证。后来很流行恋人之间表达爱意,送星光谱图就是从这里来的吧,但是跟风的都是庸人只有第1位用此来表达爱意和把爱意送到遥远的天边的人才是勇者。

心碎博物馆读后感(二)

罗兰巴特说,“眼泪的存在,是为了证明悲伤不是幻觉”,来自克罗地亚的“失恋博物馆”却用更为具象的形式来纪念在爱情里留下的美好和痛苦。

12年前,这座博物馆诞生于一份破碎的爱情。展览的创始人是来自克罗地亚的制片人欧琳卡·维什蒂查和画家德拉仁·格鲁比西奇。2003年,也就是在他们四年的爱情关系终结后,两人开玩笑说建立一个博物馆来容纳遗留下来的私人物品。2006年时这个想法开始真正启动,他们开始请各自的朋友捐赠他们分手后遗留下来的物品。

心碎博物馆读后感(三)

当一段恋情终结,有些人选择忘却,将失恋的情绪抛在脑后。曾经共同拥有的物品和交换的信物变成了一件件再无人知晓的分手纪念。2006年,克罗地亚的一对艺术家情侣分手之后,选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这段恋情,他们发起了一个展览,展示那些恋旧的人不忍丢弃的东西——心碎博物馆也由此诞生。

心碎博物馆的联合创始人奥林卡·维斯蒂卡和德拉任·格鲁比希奇,是克罗地亚的艺术家,他们创建的这一项目,已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50场展览,还被授予2011年度“欧洲最有创意博物馆奖”。

2018年10月未读·艺术家推出中文版同名书籍《心碎博物馆》,作为欧洲最有创意博物馆的官方出版物,书中收录了200件来自世界各地捐赠的心碎纪念,这些纪念品有用玻璃罐封存的婚纱、浪漫的恒星光谱图、射击场打的靶子……有些信物充斥着甜蜜回忆,有些物件光怪离奇。从捐献者们不经修饰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窥见别具个性的心碎经历。

这本《心碎博物馆》,其中精选的200件展品集结在一起,已不再是简单的分手纪念合集。它们就像是人类失恋心理学的研究标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美学意义;由此我们领略到爱情的千姿百态:爱情不止甜蜜浪漫,也有幽默讽刺甚至悲伤的一面;它们也引发我们对社会背景,甚至更宏大主题的思考。相信翻看这本书,欣赏来自他人的爱情故事,带给你的将不只是心痛和惋惜。

正如书中所写:尽管“心碎博物馆”这个名字容易让人想到失恋的落寞,但它同样充满着生机、渴望和希冀,是对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的献礼——我们随时都准备着要给爱一次全新的机会。

心碎博物馆读后感(四)

当陈羽凡吸毒的新闻引爆网络,《失恋三十三天》这个神奇的剧组收藏又双叒叕登上了热搜。这部开创光棍节档期的小成本都市爱情片,曾经在当年创下一个票房奇迹,又因为主要演员层出不穷的绯闻屡屡被人提起。抛开这些谈资,《失恋三十三天》不失为一部触动人心的电影。现代都市里的爱情,得到和失去都是随时上演的戏码。有些人头发甩甩大步地走开,有些人狂吃一箱薯片后舔舔手指再寻找下一段恋情,,有些人借酒消愁夜店狂欢,用酒精和性麻木自己,更多的人只能深夜躲在被子里哭两声,早上顶着红肿的眼睛继续应对挑剔的客户和苛刻的领导。烧掉的甜蜜合照,扔掉的可爱玩偶,如果继续留它们在眼前,仿佛是一种呲牙咧嘴的讽刺,大概每个人都曾像甄嬛一样哭嚎过“终究是错付了。

《心碎博物馆》带给我的这些物品和背后的故事,有的撕心裂肺,有的平淡体面,有的依然吞噬着当事人的内心,有的则是让往事都随风随风。其实非常佩服想出这个创意的那种分手情侣,让读者、参观者领略到千姿百态的故事,这是一中非常奇妙的感觉。

爱情作为普通人疲惫生活中的疲惫梦想,无疑是应该最有仪式感的一件事情。虽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分开的原因无非就以出轨/观念不合/现实无力抵挡……然而在每一段关系中,两个人对彼此毕竟是special one,那些外人看来平凡的衬衫鞋袜、书籍影碟、饰品围巾,对于当事人,则是泪与笑的刻骨铭心。有些纪念品的描述只有短短两行,却已经却已经让人感受到惊心动魄。更多的则是一种失去后的释然和轻松或许对于捐赠者来说,捐出曾经无比珍视的纪念品,let it go,也是让自己彻底放下,继续前行。如同一条热门微博所说:“就那些穿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衣服,再也没有穿过。整理电脑时舍不得删掉的文件,最后也没再打开过。所以我现在学会果断了,反正早丢弃晚丢弃,最后还是要丢弃,还不如一开始就丢弃,还来得清爽。对待感情也是。”我和前男友经历过美好的校园恋情,痛苦的异地虐恋,互相亏欠藕断丝连地纠缠了整整两年,最终还是以分手作为青春结局。曾经我们都很喜欢一款网红手表,但是刚刚工作实在负担不起,只能在双11抢到优惠券的情况下买了一对情侣表带,两个人信誓旦旦地要好好努力,早点买到表。分手后,我把表带挂到了闲鱼上赚了35元钱,然后买了个肯德基套餐。套餐吃完的一瞬,我的胃得到满足,也清楚地知道,我们再无瓜葛,我需要重新开始。

心碎是一段关系的结局,然而并不意味着这段关系就是无意义的。我们被每段关系塑造,在每段关系中成长,学会自爱和爱人。当你心碎时,你要自己捡拾起那些碎片拼好,庆幸自己还能感受到爱的刺痛。愿我们在心碎后,依然相信爱情,依然保持着爱的能力,依然是一个热情而憧憬幸福的人。

心碎博物馆读后感(五)

按照美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所给出的定义,现代语境里的博物馆,是指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一词源自古希腊语,即“缪斯神殿”的意思。世界上的博物馆有很多种类型,但如“心碎博物馆”这样的博物馆却显得别出心裁,它的展品与名人、历史经典等没有什么关系,所收藏的物品是那些不舍得丢弃的爱情纪念品,以及甜蜜和心碎的记忆。

从成立年代上来说,心碎博物馆也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博物馆。它的“诞生”年代是2006年,起因则是克罗地亚的一对艺术家情侣分手之后,为了纪念这段恋情而发起的一个展览,以便展示那些恋旧的人不忍丢弃的东西——心碎博物馆由此诞生。博物馆中的展品形形色色,如果没有事先的心理准备,在看到真实的展品时难免会感到大吃一惊。

那么,都有哪些展品呢?都曾经记录了些什么呢?比如“瓶中婚纱”,展出的是一件装在瓶子中的婚纱;比如随信附上的羽毛,记录的却是一段鸿雁传书般的美好回忆;比如一辆儿童脚踏小车,却不曾让任何一个孩子坐过,而是“她”送给“他”的一件纪念品,它可以证明两个人的确在相爱着……

从《心碎博物馆》这本书里所收录的200件展品来看,虽然所谓“心碎”并不尽然,却依然成为了这个博物馆中很多展品的共同特征——这一点确定无疑。比如“瓶中婚纱”这件展品,它“记录”的是一次婚礼。婚礼很简单,但是捐献者记得却很清楚——“当时,我穿的是一条真丝裙,裙子上绣满了蝴蝶和鲜花。”这场婚姻后来是什么样的故事,可以从捐献者用了“破碎之梦”来形容它中看得出来。个中深意,还需要每一个看到展品的人去细细品味……

很多年前,台湾歌手陈淑华在《梦醒时分》这首流行歌曲中曾经唱道:“才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其实,凡事到此为止就可以了。“伤心总是难免的”,看起来好像还有一些失落,或者一些不甘,或者一些别的更为复杂的情绪!但那又如何呢?!毕竟,凡事想得开,才能拥有从容的未来;凡事郁集于心,受伤的终归还是自己!所以不妨从积极的意义上多想一想。即使过往是一场不想再回忆起来的梦,毕竟也是结束了——只要心中想到的是新的一天、新的太阳,结束就意味着和不想再回忆的“过去”进行决裂,就意味着新生!

所以,即便“过去”再不好,自己曾经在其中受了很深的伤……但只要如今能够“说”得出来、放得下去,那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好事情。按照大多数人的经验,但凡能够“说”出来的事情,总是意味着自己准备将那些“过去”放下了;既然决定放下了,那就不必再纠结于其中,也就不必再多想什么了!毕竟,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人生本就是一场漫长的旅程,且行且珍惜才是最正确的对待方式。如果心向往之,那就也来为自己建立一座特别的“心碎博物馆”吧!

心碎博物馆读后感(六)

对大部分在悲愤里结束一段感情的人而言,这是个匪夷所思的事——和前任携手创办某个事物。

“我依然记得十多年前那个炎热夏季里的点点滴滴。就在那个夏日,爱渐渐被痛苦所取代。在一栋看似已经一分为二的房子里,我们默不作声地坐在餐桌旁,努力纾解内心的失落。我们沉默着,不得不承认爱已经结束了……瓜分财产或者一怒之下,把曾经属于同一个家的东西砸个稀烂,凡此种种只会把我们曾经亲密无间、千金难买的记忆毁得一干二净。我们还有更好且更富有诗意的解决方案,我们决定创办‘心碎博物馆’。”

在《心碎博物馆》的引言中,奥林卡·维斯蒂卡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表明她和已经分手的爱人德拉任·格鲁比希奇共同打造了一个在30个国家展览50场的现象级作品。这一令人倍感诧异的开场,披露了博物馆丰厚的馆藏:复杂的 、无法说清的情感。

翻开《心碎博物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配着颜色明快的插图直入人眼,在字里行间、色块之中,形形色色的感情纠葛铺陈开来,如墨渍晕染般浸润着每一个阅读者的指尖,将或温暖,或冰凉的触感,从皮层送入血脉,直达心房。

一辆儿童脚踏小车,“证明了两个人相爱的时候,任何美梦都是可以成真的”;一套为了纪念结婚二十周年的手工《大富翁》,每一块地产都记录着生命及爱情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故事,最终却成为分手后留下的疮疤;本该象征甜蜜的新娘头纱,反倒成了丈夫“看不到妻子,感觉不到妻子”的真实写照;最好的朋友特意送来的别具风味的20世纪50年代筒状落地灯,在男友和她厮混时成了最差劲的布景板……

幸福总是相似的,心碎的故事却各不相同。在这个藏品丰富的博物馆里,每一段感情的开始和结束都有它独特的模样,唯一相似的,是让旁观者频频叹惋的感情。二十甚至三十年的并肩长跑,仍然在岔路口分道扬镳;毫无保留地付出一切,耗费心血为对方准备浪漫至极的礼物,仍然落得送入心碎博物馆的结局;年少时的恨,最终转化成思念和亲情;不久前的迷恋,如今却成刻骨铭心的怨愤……无论是在这200件展品上看到自己,还是仅仅汲取他人的情感精髓,都会为美好故事走向毁灭而痛惜,也为人类这复杂多变的情感长久沉默。

人类并非机器,依靠编撰好的代码处理问题,人类的感情从来就没有一个定式。对家人、朋友、恋人,均如是。谁会不希望有一个大团圆结局,领到“王子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标签?无论一开始我们怎么对待一段感情,寄予多高的期望,供给多精心的付出,故事的结局,往往不遂人意。倒不是我们在感情里做错了什么,而是这借助电荷传递存活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太难把握。

但也正是这样难以理清的元素,支撑我们得以为人,得以迎来与众不同的故事。故事或甜或苦,化成坚硬的果实,过舌入喉,在胸腔卡住。直到心碎博物馆开馆展览。

“心碎博物馆”的名字的确不很恰当,这更像是“疗伤博物馆”,展出的不是仅仅是一件件物品,也不仅仅是一段段故事,而是一个个最终身披盔甲走出情感泥沼的人。当物品携带着各自的回忆被送入展馆,在无数参观者眼前袒露伤口,表明物品主人可以不再纠结于过去,不再为遮掩伤痕畏畏缩缩。阳光或许会烧灼伤处,温暖也终会裹挟全身。

作为独立迎战生命中每一份苦痛的个体,我们都无法彻底理解他人的感情,甚至无法彻底理解自己。但只要有一个衔接点,一个这复杂的情感网络交汇之处,人与人之间就能形成联系,继而给予支持。

让因复杂情感造成的“心碎之事”,得以因复杂情感缔结的“疗伤之点”,从脆弱又坚强的心脏中稍稍抚平,不也正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灵的原因之一吗。

心碎博物馆读后感(七)

12-手工日历

21-小字条

24-后轮驱动链轮

25-《恶搞之家》版uno

27-布偶

31-水下写字板

35-支票簿

37-普鲁斯特的作品

39-薄荷糖

42-手铐挂坠

43-篮球鞋

44-恒星光谱图

45-我能让你变苗条

53-百足虫玩具

66-非洲石屋

68-破木箱

70-复古粉底盒

80-呆瓜帽

83-猫项圈和名牌

85-未拆封的糖果丁字裤

87-Davida字体

90-纸花

91-手机

93-半截Kitty猫钥匙

97-一盒情书和纪念品

99-岩石

100-戒指

105-动画片《被甩》

113-骨灰盒

115-手工大富翁

120-少年维特的烦恼

124-橡胶手套

125-“危险”铲子

126-破损的多诺万唱片

128-婚戒

132-情趣香波

133-新娘头纱

138-付费电话机听筒

139-后视镜

144-交叉训练手套

146-一缕头发

147-一束长发

150-破马鞭

153-打火机

156-书

160-两个小雕像

162-带刺铁丝

163-纪念品

165-虫胶唱片

168-针灸笔

172-折纸花

175-玩具摩托车

176-蓝色牛仔裤

177-白色长手套

180-熔化的手机

181-毛绒龙虾

184-木公鸡

185-海中的瓶子

186-少年的战时情书

190-彩票

192-塑料哥斯拉

194-丙烯画

195-疱疹膏

196-胫骨螺丝

197-弹簧床垫

199-小提琴松香

203-前任的斧子

205-自制的艺术品

213-炭块

215-碎玻璃上的情书

217-手工陶狐狸

218-狗项圈灯

219-优柔寡断的毛衣

糖果丁字裤

心碎博物馆读后感(八)

不贩卖焦虑,不吹捧文艺,让文字回归阅读

L.Cave团队开启新书荐读计划,从现在开始到2019年底为读者品鉴100本优质图书,今日是第24本,今天为大家推荐这本 奥林卡·维斯蒂卡&德拉比·格鲁比希奇创办的博物馆展品合集《心碎博物馆》

· 正 · 文 · 来 · 啦 ·

这本小书名叫《心碎博物馆》,源自建立在世界角落的心碎博物馆的展品,而作者就是来自克罗地亚的两位创始人奥林卡和德拉任,两位曾经也是情侣,互赠过一些物件也共享过一些珍贵的记忆,但是最终两人决定分手,可有些物件因为承载过彼此珍贵的记忆以至于他们不愿意销毁。

由此他们突发奇想,决定做一次展览,将失恋情侣的赠物展出,这一站出激起千层浪,更多的人加入了赠物的行列,心碎博物馆便建立了起来,每一个展品都代表着一段关系的破裂,可能是与爱人、也可能是与亲人,也可能是与过去的自己,有时候破裂并非是一种坏事,它更是一种鼓励,就仿佛戏剧中的悲剧,让人们更理性地去看待这个世界,更珍惜自己眼前的拥有。

藏品中有一件名为瓶中婚纱,来自美国旧金山,从语气中猜测,主人公大概是一个女性,她和丈夫相恋七年,结婚五年,他们曾生活在小岛上,在海滩边举办了一场简简单单的婚礼,当时她穿的就是瓶子里这件绣满蝴蝶的真丝裙,主人公希望有一天能够再穿这件裙子,不过最后丈夫却离开了,一年之后她既不想把这件衣服当做旧衣服给别人穿,也不想扔掉,最终寄给了心碎博物馆。

其实很多人放不下的,大概是过去的自己,而心碎博物馆则提供给人一个寄托感情的角落,就像一个路边的神龛,寄托着人们的信念。

还有一位捐赠者是一个艺术家,和前女友在一起的时候自己总是在另一个房间工作,而有一次这位艺术家在画画,对方突然送来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关注一下我”,分手两年后艺术家找到了这张纸条,一直藏着,直到最后寄给了博物馆。

两人在感情的相处中总是会有一些小细节会打动彼此,而那便是两个人彼此爱过的明证,不管最后结局怎样,这样的瞬间似乎想起来脸上都会挂起一丝微笑。

书中还有很多是亲人的遗物,比如一些人想凭借博物馆展出的形式来纪念自己的亲人。一位美国布卢明顿的捐赠者寄给博物馆的是一对瓷质青蛙,而这段关系的时间标明是36年,简介上写着,“妈妈在我3岁的时候离开了,这是她送给我的为数不多的圣诞礼物”。

很多时候一句话里面蕴含的故事就足以写一篇小说。

一生中我们总会经历感情的幻灭,生活的波折,有时候在眼前的好好去珍惜,有机会多去感受世界美好,好好地为自己而活,这大概便是心碎博物馆存在的给我们的某种启示。

有兴趣也可以看一下心碎博物馆的官网,放在阅读原文里。

◆◆◆ ◆◆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心碎博物馆读后感(九)

“爱像一阵风,吹完它就走。这样的节奏,谁都无可奈何”--周杰伦 《龙卷风》

爱情里的人,总喜欢通过各种小物件传递心意。一枚戒指、一盒糖果、一个陶制公仔、一副拳击手套……都是爱过的证明。

有一天,爱情走了,就像台风过境后的城市,留下一地狼藉。疗愈心伤之余,那些爱情里的遗物如何处理?

01

决绝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在得知宝玉即将和宝钗成婚的消息后,挣扎着虚弱的病体,要紫鹃取出宝玉送的两条旧帕子,那上面自己还曾题过诗的。在尝试撕掉帕子无果后,她又命丫头们笼上火盆,把绢子掷入火中,焚稿断诗情。

黛玉在爱情里是有洁癖的,倘若爱情已逝,与那人有关的东西就通通销毁,不留一丝痕迹。

但也有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把爱的信物送到博物馆,成为千万人参观的展览品。

位于克罗地亚的心碎博物馆,就是这样的一个场所。它的创立和两位联合创始人的爱情故事有关。

奥林卡·维斯蒂卡和德拉任·格鲁比希奇曾经是一对恋人,后来他们决定分手,但如何处理布满爱情记忆的物件,也让他们十分为难。

由于他们都从事艺术相关工作,所以最终提出的方案非常有创意:建一座博物馆,不仅收纳两个人爱情里的残骸,也接收其他人寄来的爱情信物。

欧洲、印度、中国、澳大利亚、美国、伊朗……这个博物馆收到的包裹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那些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物件,有的已经破损不堪,但每一个物件背后,都有一段波澜起伏的爱情。

奥林卡·维斯蒂卡和德拉任·格鲁比希奇合作出了一本书,书名也叫做《心碎博物馆》,里面挑选了200件展品,每件展都附有或长或短的文字说明。

心碎博物馆

7.9

〔克罗地亚〕奥林卡·维斯蒂卡、 德拉任·格鲁比希奇 / 2018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02

在这200件物品里,有手机、泡菜、水泥块、切肉刀、淑女灯、书籍、温度计、橡胶手套、小字条……

它们无声见证了一段感情的开始,也看着爱情一步步走向破裂的边缘。

爱情的结束,对很多人来说,都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是生活中的重大压力事件。

有心理学家将一个人面对压力事件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警觉阶段、搏斗阶段和衰竭阶段。

在对方提出分手的最初时期,人们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短时间内无法消化这一信息带来的冲击。

到了搏斗阶段,有人会变得愤怒、抓狂,甚至歇斯底里,这些情绪可能会驱动他们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

比如在展品中,我们会看到鼻子被摔掉的小矮人塑像、被撕成一片一片的复古明信片,还有一把斧子,他用它把前任女友的家具全部劈成了碎片。分手带来了摧毁的冲动,破坏物件、口出脏言,都成为倾泻激烈情绪的渠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变得平缓,因为已经筋疲力尽,无力再去吵闹,这时就进入了衰竭阶段。

03

但对身处关系中的人来说,要真正从一段感情中走出来,重新收拾生活的残局,并非易事。

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爱情已经走了,只留下一个人在原地,他(她)的心是支离破碎的。

因为尝过热恋的甜蜜滋味,才更难以接受失去的痛苦和折磨,他们一遍遍地回忆过去的愉快。

在心碎博物馆里,几乎所有的爱情故事都在讲述一个主题:我们曾经那么相爱。

后来呢,

当时的云是白的,天是蓝色的,人是温柔的。

可是,时间把一切都改变了,过去的物件映衬着现时的惨烈,生活如同在荆棘中艰难前行。

04

当人被感情的迷雾遮住双眼时,会以为离开对方,便处处都是险境。但是,失恋并不意味着生活彻底变成灰色,我们还有其他选择。

一位来自美国德克萨斯的女士,在结婚18年之后的一天,发现自己深爱的丈夫,竟然和一位年轻女同事私奔了。遭遇如此生活重击,短暂休整之后,她专门去订做了一个瓷盘,上面写有两行字:与其与恶人为伍,不如孑然一身。以此为座右铭,她独立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成长为非常优秀的年轻人。

是啊,与其在一段无望的感情中耗去所有能量,不如及时抽身,重新找回自己的方向。

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明兰和齐衡从小青梅竹马,但家庭的压力使他们一次又一次错过。后来,齐衡要迎娶邕王女儿,明兰便通过顾廷烨,将齐衡送给自己的的女泥娃娃还了回去。

她清楚地知道,这段感情已经没有了出口。她依然会流泪、难过,但并不会被压垮。

因为,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那些令人心碎的物件,也有神奇的疗愈效果。

打碎之后,还能重建,塑造全新的、更好的自我。

那些在感情中遍体鳞伤的人,当他们决定寄出爱情残骸的时候,生活已经展现出了无限的新图景。

而且,他们的故事也在改变其他人的生活。

旁观者透过一个个小物件,走入别人的爱情故事,和陌生人的喜怒哀乐产生连接。

原来,那些在爱情里失意的人,并不孤独。

因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同类,也找到了共鸣。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心碎博物馆读后感(十)

有这样一家奇特的博物馆,它和名人、历史经典都没有关系,却在全球范围内火爆,在全球30个国家,成功举办了50场展览,2011年还被授予 “欧洲最有创意博物馆奖”来彰显它的别具一格。

这家博物馆名为“心碎博物馆”,它收集那些恋旧之人不舍得丢弃的物品,和其背后的心碎故事。

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捐赠品从世界各地邮寄过去,更有许多参观者慕名前来,切身体会这场心灵的震撼。

心碎博物馆的展品中有些平淡无奇、也有些荒诞怪异,即使是陌生人,站在这些不经修饰、真实呈现的爱情残骸面前,也会被深深触动。

2018年这家欧洲最有创意博物馆推出了同名官方出版物《心碎博物馆》,书中从历届展览中精选200件最具代表性、最打动人的珍贵展品呈现给读者。

如果不能亲临现场参观,打开这本书一看,这些故事也足以令你感慨、感动。

书页中的内容,保留了展览一贯的简洁风格,每件展品都标注有名称,恋情持续的时间、地点,再附上一段匿名的捐赠者描述。

这200件精选的展品,有些使人陷入甜蜜的回忆、有些满怀恨意、甚至令人头皮发麻。从捐赠者不经修饰的文字中,可以窥见爱情的另一面。

《心碎博物馆》封面上图片的便是展品之一,它是一件碎玻璃上的情书,被装在罐子里,安静又唯美。

这件物品来自一位美国的捐赠者,她热衷于书信沟通。这封情书是她在十年前写给爱人的,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至今为止仍是“此生挚爱”。

而让她气愤的是对方竟然用一封电子邮件就把分手的事给打发了,她一气之下删掉了对方的所有邮件,并把这封情书贴在镜子上杂碎,这成为了她独特的情绪宣泄仪式。

给人以遐想的还有这件装在瓶子中的婚纱。捐赠者曾在结婚时穿过的绣有蝴蝶和鲜花的真丝裙,爱人离开后,这条有纪念意义的连衣裙不免使人黯然神伤,于是她将其装进瓶子里。

我们无从判断裙子本来的模样,这放在瓶子里的婚纱却似乎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充满甜蜜幻想的还有这张恒星光谱图,它是捐赠者26岁生日礼物,这张图来自她同为天文学家的爱人。

那位爱人曾对她说:“瞧,在你出生的时候,光已经离开了这颗星星,穿越了广阔无垠的星际空间、尘埃和星云,经过二十六年的旅程之后来到了这里,你也是一样,在二十六年后来到这里。在这里你遇见了你的星光,我遇见了你。”

这件浪漫礼物现在成为了心碎博物馆的展品,故事的结局我们无从知晓。

不是所有物品都带着美好的回忆,有些可能是不愉快甚至愤恨。

这把斧子看起来有些骇人,但它却被捐赠者描述为“疗伤工具”。短暂分别后,她的前任马上就找到了新欢一起度假去了,而留下她面对公寓中那些曾经一起生活的家具。

于是在这两周时间,捐赠者用这把斧子气愤地将那些家居砸烂,并把木屑保存下来,等前任度假回来,只看见家具都一片片的堆在那里,她带上垃圾,永远的离开了。

展品中有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物品,比如一只假肢。

这只假肢的捐献者是一位伤残军人,在1992年,他在克罗地亚一家医院遇到了一位社工姑娘,并陷入爱河。

这位社工姑娘为他找来了材料拼凑出这只假肢,可惜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像这只假肢一样能够长久。

有一些物件,细思极恐。

图中是一张捐赠者的前任用AK-47打过的靶,每一发都打在致命区域。

这份展品没有提供更多信息,可它是否又暗示着甜蜜爱情的反面,就像这靶心的穿孔那样的致命呢?

还有一些不仅仅是物品那么简单。

癌症夺走了爱人的生命,遗孀按照爱人的遗嘱带着这盒骨灰开始了环球旅行。

并将它撒在瀑布,带向了海洋,希望爱人能够散在天涯海角,获得安息。

看到这些千奇百怪的爱情残骸,我们也不禁发问:那些曾经珍视的纪念品,在恋人分手后都去哪里了?比起丢弃,也许这也是更为诗意、更具仪式感的安置方法。

奥林卡•维斯蒂卡和德拉任•格鲁比希奇,心碎博物馆创始人

心碎博物馆这一概念来自克罗地亚的艺术家情侣,2016年他们分手后,选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这段恋情,于是他们办了一场展览,放置那些不舍得丢弃的爱情纪念品,并以此封存那些甜蜜和心碎的记忆。

心碎博物馆探究了博物馆的另一种可能,它的展品不再是我们印象中那些历史经典或是名人艺术作品,而是从平凡个体的生活中汲取素材。

欣赏这些个人物品的汇集,并与之产生共鸣,是一种带有回忆性的独特审美体验。也许正是这些心碎之物中藏着最初的心动回忆。

浏览这200件爱情信物及它们的故事,可以窥见爱情百态,甜蜜与悲伤都是一种可能。从这些失去的故事中,人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获得一种治愈伤痛的力量。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