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本末》的读后感大全

《本末》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25 03:00:10
《本末》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12-25 03:00:10   小编:

《本末》是一部描写人性和道德抉择的小说,通过主人公面对生活困境和道德选择的过程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坚强。小说深刻地探讨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道德困境和内心挣扎,引人深思。阅读后让人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可贵。

本末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引用了大量文献资料、加了好多注释,介绍了唐朝以唐明皇、杨贵妃为代表的长安宫廷艺人和清代老北京杂吧地的天桥艺人,从他们的性情、生活状态、社会身份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对比,从中可以一窥处在不同环境中艺人的心境。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做自媒体更像是卖艺。

在寒风凄凄的天桥上,留下一个个步履匆匆的路人,流量的关键就看用户愿不愿意留下来。而我就是那个天桥艺人,需要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魅力,吸引路人的驻足与欣赏。或者说,在自媒体的世界,需要凭借高质量的内容和独特的视角,吸引用户的关注与停留。

流量,这个看似冰冷的数字,实则是对创作者才华与努力的直接反馈。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烂生活,腐烂与灿烂同在,有时腐烂就等于灿烂。生存的恐惧渺小,疑虑彷徨与自我抚慰、精神胜利,溢于言表。努力在江湖世界中蹦跶的凡夫俗子,实则是处处碰壁、不知归处的漂泊者和游荡者。在陷阱、机关密布的江湖世界中,在危机四伏的风险社会中,我们仅仅是捉襟见肘、穷于应对而疲于奔命、无法破局、不知所终的'艺人’”。

本末读后感篇二

在传统的影视剧里,我们对古代艺人的形象充满了误读与艺术再加工的蒙骗。而历史中的古代艺人同样有着社会地位的尴尬处境与无奈的生活命运。深描细挖他们的历史,同样是在还原真实的古代社会,历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的演变过程。

存在于时代下的人们,并不会有那么多的神化与理想化的形象,艺人台前的绚烂世界与台下的人生悲喜交织才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岳永逸教授的《本末》就是这样的一本揭开艺人面纱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唐代宫廷艺人千姿百态的生活和近代天桥艺人的江湖世界。岳永逸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独特的视角,将这些艺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复杂。并着重描绘了这些艺人所处时代下的身份认同与种种委屈。

唐代教坊艺人的户籍的认定,就注定了其身份所属的悲剧命运。可以看到即使受宠的艺人在讨要鱼袋时被否决的落寞,以及法外开恩时被严格执法时的无情,再加上婚嫁入仕的种种限制,都让艺人光鲜外表之外的低下显得格外刺眼。

从杨贵妃唐明皇的传奇到天桥艺人的传说中,艺人身份这千年时光好像并没有多大的改善。而岳教授在天桥艺人的互助,拜师,得艺名,走四方等详细描绘时,让我们得以对解放前的天桥艺人有了整体的了解。这样的风俗气象虽然在新中国之后,艺人身份得以改变,但有些行业习俗却仍然保留了下来,延续至今。

从唐代宫廷教坊艺人的精致与悲喜,到北京天桥艺人的质朴和坚韧,时代下的画卷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挣扎与生存的无奈。附录中对于日本落语传承到当代的漫才表演新生,也对比出与天桥艺人的相似与不同。

本书对于描绘唐代艺人的章节让人动容,颠覆了之前心中唐诗中的歌舞画面的想像。生而不易,这些古代艺人又何尝真正幸福过。在作者独特的洞察中,红尘绮丽梦,千古亦相同。

本末读后感篇三

《本末:艺人的身份、性情与社会》

书的作者,是人大社会学的讲席教授;全书视角、语言风格都很学术。引用史料,大多都是古文原文;阅读有一定的门槛。

全书分为上下两大部分,上部的关键词是宫廷——教坊司的建制是在唐朝初年为了宫廷乐舞而建;在盛唐时因为唐玄宗对乐舞的重视而盛极一时,又因安史之乱而走向衰败。这一段中,读来最于心不忍的,是对”舞马“、对乐师雷海清的悲惨命运的叙述。“舞马”、乐师,是宫廷享乐主义的产物,也是王朝的牺牲品。盛世,上位者的喜怒嗔痴都能轻易要了他们的命;乱世,舞马因为没有自己的舞台、流落到民间被误以为发疯而被肢解,乐师雷海清因拒绝为叛军演奏而被残忍杀害、肢解示众。舞马与乐师,马与人,互为古代艺人命运的对照组

书中好多精彩见解,都让我联想到《梦华录》,摘录一些原文以及我的感想:

“他们的生活有眼泪也有欢笑,有压迫也有发反抗,有不得已也有主动,有辉煌也有凄凉。教坊艺人的生活本身就是‘盛唐气象’的质素与亮点之一”

——虽然《梦华录》是北宋年间的故事,但大抵也如此。脱籍无望,宋引章会主动在教坊司争取一席之地,在大青石上弹奏一曲《西凉州》崭露头角

“教坊艺人有常人所没有的精湛技艺。在思维惯性下,良人把不洁的属性赋予教坊艺人。主流社会无论处于哪个阶层的良人都可以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对教坊艺人指手画脚,甚至将其妖魔化和污名化”

——《梦华录》中,赵盼儿的前未婚夫欧阳旭就买通了官吏,以姐妹三人是“贱籍”为由,殴打一顿、游街示众;“贱籍”被公之于众的羞辱,让赵盼儿三人心灰意冷,差点放弃、离开东京

还有这段:这种“法外之人”的非良人身份与相应的观念,使教坊女艺人少有后来良家妇女所奉行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之类的自我规训

——《梦华录》中,通过孙三娘的儿子傅子方之口,说出那句“书上说了,女子需要三从四德”,但孙三娘却能说出“没有人有权利管术我的婚婚姻“,描写一个古代女性,有这样的自我意识真的不错!

“难的不是理解历史,而是理解一个时代人的精神状态”。这是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中说的,也适合说这本书的优点。这本书的用意是要写出古代艺人“有文化创造力和主动性,喜怒哀乐愁哭具有,生活有眼泪也有欢笑,有压迫也有反抗,有不得已也有主动,有辉煌也有凄凉,有自己性情的、活生生的人”。在学术语言的框架下,确已经完成得不错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