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描写孩子们捉蛐蛐的文章。故事中,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聚集在一起,纷纷拿着罐子和草叶,试图捉住身边的蛐蛐。他们追逐、捉拿,尽情享受着这个简单而有趣的游戏。最终,他们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和成就感。
第一篇
秋天的是蛐蛐最多的一个季节,为了把握住这么好的实际,我和几个同学开始了抓蛐蛐计划。
我用我的那双“火眼金睛”,不一会就发现了一只蛐蛐。只见这只蛐蛐全身绿油油的,像穿了件碧绿的衣裳。我屏住呼吸,靠近了它,用手一捉,哈哈,这只蛐蛐便成为了我的俘虏。我把它放入了瓶子里。只见它还在拼命挣扎,仿佛在说:“可恶的人类,快放我出去!”我坏笑着,说:“哈哈,就算你喊破喉咙,也没有虫会来救你的,哈哈哈哈哈!”那只蛐蛐好像听懂了我的话,呆在那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样。
不大一会儿,我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目标”:这只蛐蛐硕大无比,通体金黄,中间还混杂着一点黑,就像蛐蛐王国里的大王一样。我小心翼翼的走了过去,刚想用手一捉,可它的后脑勺好像也长了一双眼睛一样,还没等我捉到它,它便用脚一蹬,便跳出了好远。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想了好久,终于想到了!原来,我的脚步声太大了,惊动了蛐蛐,使我还没有捉到这只蛐蛐,就使它跳走了,看来,以后我的脚步也得轻一点!
这是快乐的一天,抓蛐蛐也同样可以给我带来欢乐。
第二篇
小区的草坪,每到晚上就成了蟋蟀的乐园,他们此起彼伏的叫声,更彰显了夜的宁静。即使你站到十几层的楼上,依然可以听到他们那响亮的歌喉。你吱吱吱,他叽叽叽,有长有短,远的近的,此起彼伏。
我走下楼去,想捉上一只。我朝着叫声最响亮的地方走过去,然后站到一处草坪边缘寻声窥探。刚才还引吭高歌的东西,似乎觉查到什么,一下子安静了许多。我静静的站着,尽量不弄出声响来。过了一小会,他又试探着叫了起来,可不像刚才那样响,只是吱吱的试着了叫两下,就停了下来,过两三秒,又叫两声。这样反复好几次,在确认我不对他造成伤害后,便一展歌喉,纵情的歌唱起来。
我寻着那叫声,一点点逼近,想看一看这个音乐家拉的什么琴,唱的什么歌。这时声音又嘎然而止了。我只好停了下来,静静地一动也不敢动,过了大约半分钟,他又开始弹奏起来。
这次我总算看到了,在一簇草茎的下面,几小片草叶的后面,有一个灰黑色的小生灵,前后舞动着他那两根触角,两只明亮的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我,一副惊觉的样子。他的身体约有1。5厘米长,0。7厘米宽,背上一对黝黑发亮的翅膀,两条强有力的后腿,像弹簧一样支着,仿佛一有危险就把立刻把自己弹射出去。
我们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动不动的的僵持着。终于有人坚持不下去了,那只蟋蟀开始摩擦起背上的翅膀来。先是慢,轻轻的,吱吱吱,像是琴师在校音,接着由慢变快,像一个魔术师。随着频率的加快,那声音由低到高,由短到长,与远处的小伙伴们一起,汇成了一首绝妙的交响乐。
我盯住他看,他也好像明白了我的意思,那琴拉得特别起劲,似乎在向我炫耀说:“你看看,我是不是能得冠军!”
我慢慢地伸出我的手,想猛的一扣把他抓住。谁知他早就识破了我的伎俩,两腿一蹬,抖搂着翅膀飞到了十多米远的草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