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肖复兴散文精选集的读后感大全

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肖复兴散文精选集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6 00:05:09
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肖复兴散文精选集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6-16 00:05:09   小编:

《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肖复兴散文精选集》是一本集结了肖复兴多篇散文的精选集。这本书中的散文充满着诗意和哲思,表达了对生命、自然、人情世故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让读者在阅读中找到共鸣和启示,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肖复兴散文精选集》读后感(一)

1963年,北京市举办少年儿童征文比赛,初三学生肖复兴有幸在比赛中获奖。叶圣陶在肖复兴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肖复兴写作的信心。后来,叶圣陶又邀请肖复兴到家中做客谈文学。在两人的交往中,肖复兴逐渐明白了写作的真谛。 一个是早已成名的大作家,一个是稚气未脱的初中生,因为文学的缘故,让叶圣陶与肖复兴成了忘年交。多年后,已经成名的肖复兴在散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深情回忆了这段往事,“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些文字平实质朴,但却让人感到一丝丝暖意。人与人之间,不就应该这样交往么? 肖复兴擅长勾勒普通人的形象,不是用平面的、静止的单一写法,而是注意生活的纷纭复杂与人物多样的性格,给读者一种立体感。人活一世,总要保有热情和善良,无愧于心、无悔于情。在肖复兴的文字中,我们能寻找到许多充满哲思的句子,譬如“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能让人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肖复兴最近出版的《肖复兴散文精选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分为“年轻时去远方漂泊”“简洁是美的生活”等六辑,收录了《父亲的三件宝贝》等六十四篇作者创作生涯各时期经典代表作品,堪称肖复兴写给中小学生的文学礼物。 儿时的四合院,旧时的北京风情,似水的年华,如烟的往事……肖复兴用一支温情的笔书写那些深藏在心中的点滴回忆,字里行间充盈着他对故土乡情和凡人小事的深深眷恋和缅怀,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些经岁月沉淀而愈发醇厚的人间真情。“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古往今来,很多作家都倾注大量笔墨来赞美母亲,肖复兴也不例外。在《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中,肖复兴谈到自己经常在梦中见到母亲,感叹一个人的生命并不会因为生命的结束而终止。作者通过大病初愈的母亲坚持锻炼和饮酒成性的弟弟一辈子攥着酒瓶不放的对比,说明“只有孩子才始终是母亲的连心肉”。母亲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就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肖复兴告诫我们,若要真正品味到人生的滋味,需要我们以全部青春作为代价。譬如人生需要做减法,很多人就不太理解。“删繁就简三秋树”,其实简洁的生活,就是以少胜多的生活,就是最美的生活。少的是我们对物质的贪得无厌,少的是对心灵和精神自由展开的空间,而让我们的心里多一些音乐般美好的旋律。简洁,看起来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审美的一种要求;其实,更是现代精神自由的一种体现,是价值系统平衡的一个支点。

邓勤

《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肖复兴散文精选集》读后感(二)

作家肖复兴在《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中说:

“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是呀,年少的时候,心是不安分的,漂泊可以让人的心安定下来。

因为见过了,心才会充实,走过了,才不会好奇。

年少时,去漂泊

肖复兴在《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一书中说:“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多品尝一些人生的滋味。”

年轻的时候,有勇气,有精力,才有资格去漂泊。

我大概也是漂泊过一次的,那年,人生低谷,不知道该逃去哪里,但还是想要出走。于是决定带着不多的钱,去上海流浪。

我从没有去过上海,更没有一个人出行过,确切地说,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和陌生人打交道的经验。

为了避免我临时变卦,我提前半个月买好了车票,然后心疼着钱,便也义无反顾地等待放假了。

因为初衷是逃离,我打算在上海待一个月,但是我身上的钱并不能支撑这个时间,于是我决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去找一份工作,以保证我在上海待的时间。

尽管在那之后,我去过很多地方,但没有一个地方有这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在举目无亲的地方迷路,因为舍不得钱打车而学着坐地铁,穿梭在人群中,又孤单,又感到人的渺小。

突然之间,就觉得,我那些心事,都不算什么事情了。

现在回想,当时真的胆大,什么后果都没有想,就这样漂泊了一个月,但在当时,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让我这个夜路也不敢走的人,就这么去了。

这是年轻带来的勇气,当然,在我现在看来,并不希望年轻人像当时的我一样莽撞前行,即使去漂泊,也应该有点计划。

年长时回归

在我看来,人生最好的生活方式,莫过于,年轻时去看外面的世界,在年长时,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过平淡的小日子。

只是大部分人,把日子搞反了。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出去没几天,便因为爱情重新回归,明明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却依然早早进入了婚姻生活。

因为缺乏自立能力,养孩子,甚至自己的生活,都需要依靠父母,两个年轻的人被困在围城中,更是冲突不断。

磕磕绊绊几年后,孩子长大了,需要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没有办法,只能扔下孩子,踏上打工的路,这样的日子,变成了前无进路,后无退路。

但若在年少时出走,年长时回归,那便不一样了。

年少时,心思不定,最适合出走看世界,看过了,体会过了,也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就做出一个选择,如果不适合留在大城市,逃离“北上广”也没有什么丢人的,回到适合自己的地方,留在父母的身边,过起一种简单的生活,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只有真正看过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让心安定,去过最美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是简洁的生活。

就像肖复兴在《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中所说的:

“简洁的生活,其实是以少胜多的生活,少的是我们对物质的贪得无厌,多的是对心灵和精神自由展开的空间。”

内心丰盈了,对物质的欲望也就少了,如此,便也能让内心安定。

哪怕在没有星巴克的城市,也能过出幸福的模样,毕竟,年纪越大,越明白家人的重要性,越年纪大,越想要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所以,真正好的人生,是在年轻的时候去见世面,在年纪大了的时候,回到适合的地方,和家人团聚在一起,结婚生子,不用把老人和孩子留在老家,也不用和爱人异地。

如此,便是幸福安乐的一生。

《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肖复兴散文精选集》读后感(三)

游走在时光的河流里,我们总会有万般的记忆留存,这些记忆里的画面,镌刻着我们人生的印记,而这让我们每每顺着时光回溯过往时,留下一幕又一幕心的感知,正如我们每个人对自己情感的感知总是深藏在心底,偶尔会随着一些温润的文字,牵引出让我们得以泪眼婆娑的画面。

在《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这本散文集里,我们能够看见许多让我们内心得以触动的画面,作者肖复兴是当代著名作家,于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获优秀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多种奖项,还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喜爱的作家“称号。

作为一个出版过百余部作品的作家来说,他的散文质朴亲近,在看的时候,就好像看着邻家大叔在叙述着自己的过往经历,而这些在书籍里,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作家本人自身情感的回忆,更像是看着他将人世间我们无法细细量化的内心情感以一种极为简朴的笔触,细细描摹出来。

在书籍的第一辑便是描摹亲情,直白的以母亲作为第一篇,让我们在阅读时突如其来的看见并恍然,原来这般的珍重,和放在心头,没有过于喧哗华丽的辞藻去描摹母爱的伟大,却在细细地叙述一段往事中,让我们才能够中看见那份母爱的情愫,细细密密,却猝不及防得打开属于每个人对于母亲的怀念与感知,这份感知里,有每个人自己最初对于爱的暖意和珍藏。

作者在回忆的口吻里叙述了长大后回看曾经的事件,从简简单单的话语里,却将当初那份孩童曾有过的忐忑心理在不经意在敞开,而这引向的却是文末里暖意的爱,这之间从作者生母过世后一个原先陌生的女人,最终却成为自己永不能忘记的母亲,这份经历与过程里,混杂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关爱才得以让一个陌生的女子与孩子之间形成这份深厚的情感。

我们总觉得母爱是如此的自然而伟大,然而在基于一个因为婚姻纽带而形成的家庭成员间的亲情,让两个原本毫不相关的孩子和女子,因为成长的岁月,而形成爱的链接,那一个个对孩子关爱的事件,无论是在食物匮乏的年代却省了给孩子吃,还是在生病时奋不顾身的去带着看医生,又或者无论多晚,都会等待着孩子的温暖小屋里的橘黄色灯光。

那本写不完的书,便是母亲,亲人间的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入对母亲爱的感知里。

真正的爱不是在语言里的爱,而是渗透在各种片段画面里的爱,揉入心田,无论是书籍里《温暖的劈柴》还是《娘的扇屏》亦或者是《母亲与莫扎特》都是从不同侧面描摹了和母亲相处的时光,那些浓郁的爱渗入心田,在文字间呈现的画面里,凝结在母亲的爱里。

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描绘母亲怎样伟大,却在自己叙述的各个瞬间画面里,让我们偶然探知,原来母亲是这样的,一种无来由感知到浓厚的深情的爱触碰,正如在每个文末的瞬间,因着心里的暖将我们一同包围。

作者在文字间叙述的,就像我们在各个生活感知里的画面,有着作者掩藏的内心愧疚,这份愧疚有源于在时光里,故去的人儿尽管已离开,但这份从过往时光里的每一个琐事间,却一直留存,嵌在我们的记忆里,揉入我们生命里。

如果说前几辑更侧重描述具体的人物与情感的感知,那么在后面几辑则更多地描述在成长的时光里,有哪些促动了我的生命历程,其中书籍是不得不说的一样,它让作者能够成为作家,也让让我们能够得以通过文字链接到作者如何从获得成长与感知,那些与书相关的人事物,在作者笔下一点点晕染开来,就像是透过它看到了生命的经脉。

如何因为书而在金钱匮乏的年代里,即便省吃俭用也想购买精神食粮,这份喜爱在书中好多篇的文字都溢满开来,无论是阅读里流淌的书中世界的剪影,还是读书的那些感受,作者如实地描述着,就像把自己剖开来,将那段岁月里的自己一一勾勒给读者,然而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作者就是一个诚实朴素的书写者,而我们却在这份书写里,看见那份妙趣。

这份妙让书籍与成长带来的美好,融汇在作者自己的陈述里:像是一艘船,载我不知不记地并且无法看剧地驶向远方。

或许这就是作者能够成为当代著名作家的缘故,而《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更像是一个生面画卷的片段,轻轻勾勒了一点那些时光长河里的爱与暖,成长与前行。

愿你亦在自己的时光故事里,获得那份暖与爱,并奋力前行~

《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肖复兴散文精选集》读后感(四)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生活过于平淡,这样的日子过得令人无精打采,机械地重复着一眼望到头的日子,未免过于枯燥单调。其实贫乏的从来都不是日子,而是你的心态。

譬如清代文人蒋坦,屋外的大雨使其烦闷,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更觉凄凉,于是写道:“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其妻见状,续写道:“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不要怪日子单调乏味,不要埋怨雨中的芭蕉,只要心中有绚烂的色彩,便能为苍白单调的日子涂抹缤纷的颜色,日后再回想起来也不至于怀恨到捶胸顿足。

正如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所言:“人活一世,总要保有热情和善良,无愧于心,无悔于情。”

他认为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就是童年有游戏的欢乐,青春有漂泊的经历,老年有难忘的回忆,并将这些无愧无悔的事情写进了散文集《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

这本散文集收录了肖复兴创作生涯各时期经典代表作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窗前的母亲》《温暖的劈柴》《简洁是最美的时候》等。

儿时的四合院,旧时的北京风情,北大荒借书的奇遇,似水的年华,如烟的往事……肖复兴用一支温情的笔书写那些深藏在心中的点滴回忆,字里行间充盈着他对故土乡情和凡人小事的深深眷恋和缅怀,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些经岁月沉淀而愈发醇厚的人间真情。

01.流年里与时光相安,岁月中与人温暖

说起陪伴,你会想起谁?聊起温暖,你能想起那件事?你觉得什么是幸福呢?

也许你会脱口而出某某人,某某事,陪伴的人与温暖的事也毫不相干。说起幸福,有些人觉得有钱就能幸福,有人说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就很幸福,还有些人说,爱我的和我爱的人健康平安,日子舒心生活稳当就是幸福。确实,每个人诠释的幸福都不一样。

但肖老用他平实无华的文字告诉我们,陪伴就是最温暖的幸福。

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钥匙,因为门后总有一张温暖的脸庞守候着为他开门;年迈的老母亲独自在家生病,隔壁的大爷会送来取暖的劈柴;姐姐为了分担父亲的重担,不到18岁去新建的京包铁路线上工作;母亲年老时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每天早上坚持锻炼身体,最后无疾而终;表叔为了照顾瘫痪的老母亲,宁愿打光棍……

最温暖的陪伴,不一定是海枯石烂的相随,亦或是轰轰烈烈的宠爱,而是一朝一夕一点一滴,让我们在冬日里不怯寒冷,黑夜中不怯黑暗。

02.用淡淡的心过火热的日子

小的时候,家里孩子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所难免。傻傻的我内心里憋足了一股劲儿,全都用在学习上,常常坐拥年级前三,拥有学习标兵称号,获得市级“三好学生”。

我想用这样刻苦努力的方式,考上名牌大学,有一份好的工作,过万众瞩目的生活。如今,三十出头,过上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生活中的那些酸甜苦辣让我明白,日子淡淡的就好,名利越大,责任越大。

生活,不正是因为这些味道齐全,日子才会有滋有味吗?很多看似富足的大户人家终其一生也未必能体会的到。然而,肖复兴的母亲,一位极平凡的农村妇人,却将这样的思想贯穿到自己的生活中。

冬天屋子里冷,她就在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把被子拿出去晒,晒热再将被子叠起来,这样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被子里就都是太阳的味道,身心都暖。

这些生活的智慧都是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来的,她用自己积攒的本事将那些庸常而艰辛的琐碎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03.努力不辜负每一个风尘起落的日子

虽然我们都经历着日子的艰辛,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生活呢?就连肖老都不敢说自己真的懂得生活。

我们都想每天都是快乐的,每天都是充满希望的,每天都能有人关心自己,过让别人羡慕的日子。然而,现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也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残酷。

肖复兴从北大荒插队回到城里,找到一份每月42.5元的工资,每月的工资都如数交给母亲,他们母子就靠着这些钱过生活。一次,他看中了一套《鲁迅全集》,要20元钱,虽然在当时来说,这套书的价格确实不贵,但要花费肖老将近半个月的工资。

在他犹豫不舍的情况下,母亲拿给了他20元钱买书,并告诉他不要担心,家里还有钱。尽管肖老的工资不高,但母亲却将这有限的工资管理得井井有条,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每一分钱都恰到好处地派上用场。

母亲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她知道,人活一世并不都有好日子过,好日子就好着过,坏日子就计划着过,无论好日子还是坏日子,不都是自己的日子吗?毕竟生活是自己的。

这一点,就连肖老在多年以后也才领悟到。

他说,他在田汉话剧《丽人行》中看到这样一个细节:丽人和一商人同居,开始时,商人投其所好,在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但到后来,书架上摆满了丽人的高跟鞋。

他觉得自己跟这个丽人没什么区别,因为他藏书的初衷是羡慕同学父亲拥有一柜子的书,虚荣心的驱使,让他有一个坐拥书城的梦想。

看完《丽人行》他顿悟了,书买来是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过日子也一样,日子是过给自己感受的,而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日子好还坏,都是人生组成的一部分,无论是好日子,还是坏日子,都是我们人生的限量版,每一个风尘起落的日子都不可辜负。

走在生活的阡陌中,不必让自己背负太多,因为繁华过处皆如烟。真正活得精彩的人,是内心淡定从容,并维持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正如林清玄所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如此,才能逍遥自在!

《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肖复兴散文精选集》读后感(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时光匆匆,人生路上,我们在向前行进,忽而停驻时,才发现,白发悄然来到,故人乍然间离去,伤悲间,醍醐灌顶:原来,不知不觉间已走过了童年、青春,现在来到了中老年光景中。这一历程,好像只是眨眼间的功夫,留下的只是如烟往事,点滴回忆。

好想时光倒流,让往事更添生色,让回忆不言苦涩。可谁能做得了时间的主人?只有与时俱进,过好当下,让未来的回忆中遗憾皆无为好。

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的散文集《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正是回忆的凝结,为我们再现了他一生走来的路上,虽流年暗换,但岁月结晶,那些在记忆中的人、事、物,都温情地在文字中生成了画面,使读者在阅读中,心被一缕缕阳光般的温暖包围着,感叹着世间的真善美的光芒。

作家肖复兴,在北京城长大,在北大荒插队,当过教师,做过编辑,他的多篇作品,被选入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他的散文不论题材如何,都带有一种润泽生命、温融生活的韵味和深沉,读后畅快中有着对人生的思索与改观。

时间如白驹过隙,且翻开《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一起走入作家肖复兴的回忆中,感受暖阳照耀的美好。

作家狄更斯说:“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忙,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世间,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我们在母亲的怀抱中,最是安然,我们在母亲的爱的环绕中,最是幸福。在母亲的陪伴下的一路欢乐中,我们没有发现母亲那渐弯的腰从何时开始,那一头黑发又何时变成了灰白的色调。

作者的母亲,在他的心目中更为伟大,她是他的后母,但给予他的爱不逊于亲生母亲一丝一毫。所以,他真切地说道:“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他表达对这份母子情深的方式,是把记忆中的母亲写进了他的作品中,把母亲善良的性格镌刻在字里行间中,这种善良他从小受益,这种善良他想通过文章温暖人间些许苍凉。

他的母亲,在时,为了省出一人的饭,把自己的18岁亲生女儿嫁到内蒙古。作者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震撼,第一次动情地喊了“妈妈”,这一声中,母亲从不言出多年的委屈一刻间消融了,她的善良,让同样善良的孩子知道了自己是幸福的,自己是个有母亲的孩子。

他的母亲,会花心思:包花边饺子来区分肉馅与素菜的饺子,把长得好看的花边肉馅饺子给了孩子吃;他的母亲,冬天里会把孩子的被拿到外面晒太阳,吸足了阳光的被铺成被窝状,孩子钻进去,只感到暖乎乎的;他的母亲会聪明的节省花销,支持作者去买喜欢的书;他的母亲,会在窗前与灯光一起等待作者下班回家;他的母亲,会找机会锻炼身体,只为不拖累孩子;他的母亲,会陪着作者一起听她听不懂的音乐,只要孩子喜欢……

母亲,她的一颗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而自己呢,却很少想到,她的生命里,孩子是天。这也许是天下所有母亲的模样。

而之于作者,母亲系后母,这样的无私奉献,更见不凡。但是自从那一天“妈妈”喊出了口,后母的身份就变成了真正的母亲。是母亲的善良,让作者享受着世上最伟大的母爱,是母亲的善良,教会了作者以善待万物,从而,在人生路上,携善而行,一篇篇作品中,善的光辉充盈在文字中,感动着无数读者。

毛主席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可见爱好读书的人,把读书看得是多么重要,这应是我们当代人学习的楷模,而我们之中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天天读书的好习惯?

读书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从古至今,那么多文人墨客视读书为天下第一要事,作者是这样认为的:“读书也是一种修合,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是为别人读的,更不是为功名利禄读的。读书人的德性,心知书知,天知地知。”读书,是对自己一种最好的修整,是对心灵与灵魂最好的丰盈。

作者肖复兴,如许多作家一样,对书痴迷。在初二时,一直心怡书店的3本书,苦于没钱买,后私下拿家里5元钱,把这3本书买下,结果遭到父亲的一顿打,这得之不易的3本书,也被视为贵重之物,一直被作者保存着,见证着青春和时光留下的爱书的一份心情的晶亮。

当作者在图书馆的储藏室,面对着小山一样的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老书时,被震撼了,他写道:“我像是跑进深山探宝的贪心汉一样,恨不得把所有的书都揽在怀中。”这是一个嗜书如宝的读书爱好者的真实心声,那份“贪婪”,是世上最值得夸耀的赞赏。

在书中,作者用自己多年读书的经验总结到:“一生读书始于诗。”他真切地道出,孩子的精神与心灵方面的滋养不能忽略,而诗的教育是最佳的选择,诗不会让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开始过于实际,实用,实惠。这份真挚的倡议,是从心底涌出的对当代孩子的关心与爱护,这也是作者在多年书的给养中,携真前行,总结出的前瞻性的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指导。

青春文学作家八月长安曾说过:“这世上有些事就像一场不知名的花开,粗心的人只嗅到香,有人却会停下来问一问,记住它的样子。”

作者肖复兴,在路上,那些行色匆匆的人群中,从来不会找到他的身影。他对路边的风景,也从来不会一视而过。

他钟情于老北京的花、树,心萦旧事的情怀在文字中跳动。

百花的生日那天的花朝日,到寺庙赏花,做佛事。那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法源寺的丁香,虽然在现今的北京,不再展现昔日的盛况,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旧迹可寻,旧景依然,成了作者记忆中的光亮。

作者去寻北京真正的老树,它们是历史的印迹和见证世事变迁的功勋。鲁迅先生曾住的补树书屋前的那棵老槐树,现在枝叶参天,有一百多岁的高龄;吴兴会馆那棵老皂荚树,沟壑纵横,枝干遒劲,在整个北京城都是屈指可数;那榆树大院的老榆树,在赛金花的怡香院后面,茂盛葱茏,比赛金花青春常在……那些记忆中的老树,有的还幸存,有的却成了在回忆中的健壮老树。

时代的车轮在向前进,旧的事物有时没有与时代的脚步同行,但那份曾存在的美,一直在作者的记忆中疯长葳蕤,还有一丝怅惘,一丝失落,只因岁月流转,物换星移。

作者说:“也许,不该怪罪我们的城市,也不该怪罪人生的匆忙,是我们自己的眼睛和心磨得粗糙和麻木。” 我们的眼睛和心,本是向阳而美的,我们不妨停下每天匆匆的脚步,仔细观察一下,春天来时,草是怎么一点点绿的?花是怎么一点点开的?在领略到别样的境界时,感受不用一文钱就能轻松获得的大自然无私给予美感与快乐,脚步不再只为物质奔忙,还可以为一片景、一棵树、一朵花而停驻,这是美的召唤,是作者的期望。

作者有一段话,言出了人的一生的最好况味:“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流年不知何时换了模样,走过的岁月悄悄地在我们的脑海里镌刻。那过往的酸甜苦辣,都似一坛老酒,芬香醇厚,有时让我们在醉意中,想回到过去再享一次诸多美好,有时让我们在醉意中,想回到过去,把一番愁怅人生改写。

但回不去的过去,只能让我们关注当下的时光,当下即是生活,过好现在,才是最明智的抉择,铸就未来的回忆中没有憾悔,盛满每一份真善美的温情。

愿我们的人生无悔,流年暗换,岁月结晶。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