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9 18:35:22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6-29 18:35:22   小编: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孩在困境中坚强成长的故事。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小孩在逆境中的勇气和坚强。这部小说让人感受到了爱和勇气的力量,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心灵之作。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篇一

读过王老师的第一本书,这一本也一如既往得好。笔下是一个个可爱的孩子,每一个各自鲜活,不是只有美好结尾,不是只有终成学霸,这样平凡的故事却能那么暖心。笔下的王老师也很可爱,时而严格时而温柔,看到你也会发脾气,也会朝孩子大喊,我就放心了。

这本书的最后几章节,写王老师自己,作为一个小学生的妈妈。也许因为是自家闺女,情感更细腻,细节更丰富,时常读得泪目。这些文字,也确实能作为对其他小学生家长,尤其是准小学生家长的提醒吧。

1/13页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篇二

有幸相逢

我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没长大的小孩儿,所以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能马上察觉出孩子的需求,快速做出让孩子舒心的反馈。我感觉每个孩子都天真可爱童真烂漫。当然,如果以大人的规则来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只是我深信教育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一种力量。求学的这一路,我很幸运,遇到的大多数老师都对我照顾有加。

现在我也成了一名老师,从前对我影响深厚的老师无形中成了榜样。每次课后我都会有一些反思,坐在办公椅上放空。想授课过程当中的不顺利的点的原因,学生不接受建议的原因。有时候答案并不明确……

我自认为自己做到了和学生平等对话,从来没有因为学生是一个小孩子,不认真听对方说的内容。也做到了认真备课,用自己最好的状态上课。难免有时候也有挫败感……

每个学生都是很好很好的小孩。

我要做一个更好更好的大人,加油

2/13页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篇三

我还没有成为一位母亲,那距离我还很遥远。 我也不是一名老师,但那是我所追求的方向。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并不因为成为母亲而伟大。但成为母亲,让我以旁观者的身份重返童年,在抚育另一个生命的同时,也得以反思和理解自己曾经成长中的困扰,对于命运给予的这样一份馈赠,我想说,穷尽我所有的词语也无法形容其中的百般滋味。” 我因成长中的困扰而来看这本书,它带着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一遍自己的童年。原本想每天喝喝咖啡,看看书,度过此生。不想要孩子,觉得没有必要为自己拼命半生,还要为孩子拼命半生。这一生是自己的,我要为自己而活。 但看了这本书,让我有所改观。孩子或许就是那个曾经的自己,是自己的缩影。抚育她们的过程难道不是重新获得成长,获得童年的机会嘛。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抚育自己。是上天赐予我们,重新来过的机会,重新弥补遗憾的机会,弥足珍贵啊。 就像书中提到的齐豫的那首歌《女人与小孩》中唱到的那样,“他可能让我告别长久以来的摇摆”,“但我知道我的生活不再原地踏步”。人到中年,或许生活有了稳定,没有了奔头。但是有了孩子,就像有了新生。让我们重新开始,重新走过,重新奋斗起来。表面上是为了孩子不得不奋斗,但实质上是为了那个心中的自己而奋斗。容颜易老,心未曾老。孩子为我们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平凡而又独特。 所以,我们要做孩子的陪伴者,和他们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感受生命的力量。

3/13页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篇四

读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名,因为我也有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

我是一个从孕期就忙着一边照顾在肚子里的女儿和自己的单亲妈妈。

一直没有人帮衬着一边工作一边带她,除了自己有些疲惫。更多的是感动于我女儿的乖巧可爱。她仿佛从出生就很体贴我,默默为我付出着,几乎所有人都会说她是天使宝宝。

一边看一边有点感动,连续两周看白先勇的小说集,昨天白天又看了《一公升的眼泪》,昨晚开始看这本书,迫不及待在中午就看到尾声。

会想起自己在学生时代的同学、朋友、老师,像每个书里面的人物都会有现实的参照,那一张张脸跃然纸上。又会想起正在身侧陪我工作的女儿,以后她长大会变成什么样?

于是带着眼泪记录了这些文字,感谢王老师,感谢那些王老师笔下每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

五岁的钟小Q小朋友,一天中最烦恼的时候就是早上那十分钟,到底穿什么样的裙子能符合今天的天气,到底扎什么样的揪揪才能符合今天的裙子。 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已经五岁了,等我六岁就是大孩子了,什么都可以自己做了。或者是,我来弄这个,这个我可以做好。或者是,你看不出来我都饿了吗?你难道不知道我应该再吃点东西吗? 她现在除了写自己的名字,熟练掌握了很多技能。比如收集汽水玻璃瓶踮起脚尖放进空瓶收纳筐里;怀里抱着汽水跟着小姐姐们的屁股后面,把汽水瓶放进冰箱里冰镇;帮忙给垃圾桶换垃圾袋,再把垃圾桶放好;给饮料杯装好杯套,给吸管套上吸管套等等。 当然会捣乱,比如着急着下班扫地,她非要自己扫,扫不到地就会把嘴巴一撅,双手往腰上一叉或者双臂交叉抱在胸前,奶声奶气:“哼

4/13页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篇五

孩子借你而来,但不是因你而来。

罗素说,三种简单而又极度强烈的情感支配着人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悲悯。

别老想着去给小孩讲道理。小孩有自己的道理,有自己的世界。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个旁观者、欣赏者,给他鼓掌,就好了。

我们无法要求一个生命完全服从于另一个生命,一种生活完全操控于另一种生活。养育不求回报,不求服从,只是一路相陪,一路相助。

人生的路是漫长的,但往往在几个重要的路口转了弯。

苦难是人生的一道坎,迈过去了才是财富,迈不过去就是一生的耻辱。

小孩和老师的关系,是情感先行的。他认可你,喜欢你,就会乖乖听你的话;反之,就会听啥啥不顺耳,配合二字自然更加无从谈起。

爱,是为了自己的心,不是为了别人。

事实上,我认为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讲道理的一群人,只要在开始的时候,家长就以“公正、讲理、可协商”的姿态出现。我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孩子会主动形成叛逆反抗的性格

很多时候,孩子看世界的角度和喜好的标准,跟大人是完全不同的。身为大人,我们不该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来认同我们。如果在小菜刚刚走进这个市场发出欢呼的时候,我就批评她的审美眼光太差,太不会挑货,我的孩子将失去一次充满趣味的自主购物体验,也失去了一次对价格的学习与认识的过程。

虽然男生们的表达就是去招惹自己喜欢的女生,逗她们尖声大叫出手揍人,他们再嬉笑着逃走——这种方式实在是很幼稚,但若是一个女生从来没有被男生这样招惹过,而是在一旁默默地微笑着看别人打闹,这样的少女之初,也真是有点落寞的。

5/13页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篇六

现在很多老师做了几年就会出现职业倦怠,甚至有的一两年之后就想离开教师岗位,因为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真是不好惹,一番斗智斗勇败下阵来,就会有深深的挫败感。

但读王悦微老师这本《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时,感觉王老师是幸福的,因为她深深地热爱着教师这份光辉的职业,所以她看待孩子时,也满是爱与理解,即使面对调皮的孩子,她也能够用爱心去温暖,用智慧化解矛盾,所以她也收获了学生的喜爱与感谢!

这值得老师们学习,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他们的优点被看到,他们会有“变好”的自信。王老师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一点点进步!

当然在读这本书时,我也感受到了老师的辛苦,想转变一个“学困生”需要老师极大的耐心,要付出很多,书中很少提到自己的辛苦,更多的是看到学生转变后的欣慰,这让我看到了王老师对工作的热爱与尽责,值得致敬!

书中一个个的故事,既有学生的点滴生活,也有原生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还有自己的亲子日常,王老师将她教育学生和孩子的方法,通过故事分享出来,我学到了很多,看到了一位老师,一个母亲教育的智慧。很多故事非常有共鸣!

我也曾为孩子上小学困惑过,沮丧过,甚至看到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考试不好,也大吼大叫,甚至打过孩子,事后非常后悔自责,所以看到作者对女儿菜菜的焦虑时,深有感触。还好我跟王老师一样,最终放下了焦虑与恐惧,给孩子慢慢成长的时间。

作为微博百万粉丝博主、知名语文老师,王悦微老师的文笔很细腻,这也源于她有一颗细腻有爱的心;而且在朴实的语言中能够感受出王老师的真诚。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她们无条件地爱着父母,我们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温柔地对待孩子!

6/13页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篇七

这本书看的我母爱泛滥。作者是老师也是妈妈。她用她的文字记录着和孩子们的日常。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她写到“走近一个孩子,就像凑近一朵花。当你面对整个花园的时候,你看到的是满眼的姹紫嫣红,每一朵花的存在,只是为了凑成那一整片的颜色。而当你蹲下来,凑近一朵花,细细地看,会看到它那纤细的,娇嫩的花蕊,会看到那薄得近乎透明的花瓣,会看到一阵轻微的风吹来,花梗都会摇曳不止——就像孩子的心”。

她还告诉同为父母的读者“别老想着去给小孩讲道理,小孩有自己的道理,有自己的世界。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个旁观者,欣赏者,给他鼓掌,就好了。”

作为母亲,她写到“我未经孩子的允许,就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我只有竭力把我的爱给他,竭力让我创造的这个生命日趋完整,让他拥有自己的灵魂,拥有对抗和热爱这个世界的能力,我祝福他能独立地走向自己的生活。并且,我更愿意让他看到一个优雅,从容的母亲,一个能享受生活,也能享受和孩子一起度过成长时光的母亲,而不是一个为了孩子而奉献出自己的一生和全部生活的母亲。”

在面对各种有“小状况”的孩子。作者用她的耐心,细致和对孩子的爱,去了解和帮助他们。

教育小孩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过程。曾经我也想过要成为作者这样的好老师,好妈妈。然而实施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庆幸的是自己曾在短暂的五年的教师生涯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了一个还算合格的老师。对于母亲这个伟大的“职业”可能这辈子也无法去亲身体验。虽有遗憾,但,我想也会在别的方面有不一样的成长和收获吧。

7/13页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篇八

王悦微真是一位以真诚为基础、慈爱为桥梁、理性情感为工具的小学老师,通过她的细腻书写,读者得以走进小朋友们的精神世界,去了解为什么孩子们在面对事情的态度截然不同,去试图弄清楚为什么年幼的孩子间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为什么会有告密行为,为什么“坏孩子”就是不听话......等等这些行为的背后一定有其动机,王老师用温柔、耐心和智慧一路陪伴孩子长大,让我明白了“教师是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这句口号不是空话,背后有成千上万的基层教师为之努力奋斗,用汗水和泪水浇灌出一代又一代幸福的年轻人。

可以说每一章都很让我感动,阅读逐步推进,同时我也在逐步抚慰、疗愈自身。孩童时期受过的教诲与温暖又再一次涌上心头,小学的记忆犹然如新,那些事情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样。上次看关于这类教育书籍,还是《爱的教育》,对书中的情节念念不忘,很高兴又有同样的收获。

心理关怀、行为指导、情感启蒙、课堂内外、原生家庭、亲子关系、父母心态、养育选择,这本书从8个章节进行描写,48个小故事让我更深刻地去理解孩子们。王老师既是老师又是为人父母,从两方面入手,写出了老师的责任与爱和父母的爱与责任,非常棒的一本书。

8/13页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篇九

一口气两三天就把这本书看完了,还推荐给了孩子。

正如有读者的点评,书名应该叫“一个很好很好的老师”,多么希望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师,也多么希望自己的小孩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师啊。

前面的故事确实是很感人的,在散步的小花园里阳光下看到有个小孩对着家里的植物说话的描述,感动得不能自已,眼泪差点掉下来。每一个故事都有丰富的感情,读完这些故事细细回想一下,其实这位老师并没有用什么特殊的能力、方法,她只是在用心、平等、关切地去对待每一个小孩,而这些看起来最简单的态度和方法,我们很多人在平时与小孩相处中却经常没有做得到。

书中提到了几次丰子恺的漫画,相信也是充满爱心和童心的故事,一定要找来看一下。书中的很多想法和观点让我想起了《小王子》中的故事,《小王子》的绘本,每次拿起来给儿子讲,我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作为一名父亲,我发现了书中,作为妈妈的作者,虽然提到了很多自己与女儿的亲子故事和感想,但是却很少提到孩子的爸爸,书中的一些感悟和方法对于母亲应该是很有共鸣和营养,我也受到了很多启发,很多场景确实跟我们家的十分相似,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阅读的时候有时我会点头认可,有时会因为看到自己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而后悔自责。有点遗憾的是作为一名父亲看得不够尽兴,也许孩子妈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同感吧。

亲爱的小孩,我最亲爱的小孩。也许作为一名父亲我不应该如此的多愁善感,但请还是让我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情感,词汇匮乏的我,只能用呼喊“亲爱的小孩”来抒发了。亲爱的小孩,向前走吧,沿着你的道路,鲜花将不断开放。

9/13页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篇十

作者是个很平凡普通的教师,但她不会去嘲笑任何一个学生,包括小学生暗暗传情书都好,她选择蹲下身来,和孩子一起看这个世界。只有和他们目光一致,才能真正了解他们,走近他们。当然她也有自己正常情绪,会恼怒、生气发火,但都不影响她对学生的爱。还有她处理告密行为也挺值得学习的。

处理告状行为,针对同学们的告状动机,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第一种朴素道德的,为了正义而告,让告状者坦荡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表达,并且不会为告状提供任何奖励,因为实现公正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大最好的奖励。

第二类,自己的利益被侵害的,私下一对一地沟通。

第三种,损人利己心态的,最需要教师警惕的,在班级里最重要事同学之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除非事影响他人的破坏行为,发生了严重性错误,其他都不必来跟老师说。

这个老师真的好好,没有一概而论,在维护孩子的自尊心的基础上,给予更加光明、公正、平等的回复。

一个平凡的女人,走在路上不过是个路人甲,在偌大的世界里不过是渺小的沧海一粟,却有一个稚嫩的生命完全放心地把自己交给你,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爱都倾倒给你。你何德何能,能让另一个生命如此重视你、在乎你?这种爱和信任,难道不是最珍贵的回报吗?生命的成长,本身就是给深情最好的回报。

反观孩子呢,难道他们于母亲而言,仅仅是个索取者吗?当他们蹒跚地迈出第一步,跌跌撞撞地投向我的怀中,用稚嫩的胳膊紧紧拥抱着我的时候,难道他们没有给予吗?他们对我全身心的仰仗和信任,足以抵消我付出的那些操劳。

我孕育他们,生下他们,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他们是被我带到这个世界来的,我为他们奉上我的辛劳,我的时间,我的钱财,这一切都是我该尽的责任。我既然选择成为一个母亲,就理所当然应该做到这些。

她写这些真的太深入人心了。

10/13页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篇十一

断断续续读完了《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作者是语文老师,也是一个妈妈,记录了班上孩子们、还有自己女儿的故事,以及一些自己的教育、育儿观点。

开始的几篇周记式的描写,让我想起了很多小学初中的故事,恍然大悟,不仅学生们讨论老师,原来老师也是在这样观察我们啊。还记得初一第一个星期,代课的语文老师在我周记上写了一句,“一周的生活有滋有味!”代课老师只教了一个月,就换了其他老师。但是我回忆自己的初一,只有那个帅帅的、瘦瘦的、写字很好的男代课老师,后面正儿八经的语文老师我已经完全忘记了,而且我到现在都加着那个老师的微信,每年教师节问候下。他是我加的初中唯二的老师。

书里有一部分写原生家庭对小孩子的心理影响,老师努力纠正,但是高年级以后挺难改的。父母离异、家庭贫困、看护自己的老年人去世,都有可能改变还是,引导的好可能是正向激励,当然,有几个家长知道怎么正确引导呢,老师太重要了。有一篇我看着都忍不住流眼泪。因为我也想起来了我的爷爷,那个穿着中山装、带

断断续续读完了《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作者是语文老师,也是一个妈妈,记录了班上孩子们、还有自己女儿的故事,以及一些自己的教育、育儿观点。

开始的几篇周记式的描写,让我想起了很多小学初中的故事,恍然大悟,不仅学生们讨论老师,原来老师也是在这样观察我们啊。还记得初一第一个星期,代课的语文老师在我周记上写了一句,“一周的生活有滋有味!”代课老师只教了一个月,就换了其他老师。但是我回忆自己的初一,只有那个帅帅的、瘦瘦的、写字很好的男代课老师,后面正儿八经的语文老师我已经完全忘记了,而且我到现在都加着那个老师的微信,每年教师节问候下。他是我加的初中唯二的老师。

书里有一部分写原生家庭对小孩子的心理影响,老师努力纠正,但是高年级以后挺难改的。父母离异、家庭贫困、看护自己的老年人去世,都有可能改变还是,引导的好可能是正向激励,当然,有几个家长知道怎么正确引导呢,老师太重要了。有一篇我看着都忍不住流眼泪。因为我也想起来了我的爷爷,那个穿着中山装、带着帽子、坐着马扎在街边和一群老年人谈论国家大事的老头,教会我系红领巾的人,在我二年级的时候去世了,《寻梦环游记》里说,只要有人记得你,你就不是真正的去世。我到现在30多岁了,还记得我的爷爷,希望他可以在多留一些日子。

最后作者讲述和女儿相处的记录,自己感叹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时光流逝、自己变得怕死,自己对孩子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爱。是啊,作为一个妈妈,我感同身受。教育是个很大的课题,我们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我们长大的经历里大概最讨厌父母说的就是“都是为你好”。我还没学会到底怎么做个好妈妈,每次我遇到问题都会想到我的父母,以前自己对父母的抱怨很多,现在更多的是理解吧,毕竟养儿方知父母恩。父母的现在就是我们即将奔赴的未来吧,慢慢的我也会学会和各种家庭关系和解。

11/13页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篇十二

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有一天,突然哭闹着不愿穿裙子去幼儿园了。

外婆生气地指责她:“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妈妈抱着她问:“你为什么不想穿裙子?”

小女孩抽噎着说:“因为午睡的时候,我把裙子脱掉了睡,其他小朋友笑我是打赤膊。妈妈,裙子里面能不能穿件小背心?”

妈妈明白了原因,很是意外,于是和小女孩协商,拜托幼儿园的老师,在脱衣服的时候注意一下,尽量不要让其他的小朋友看到,然后换上小背心睡觉。

当天下午,妈妈特意提前去接小女孩,问她中午睡的可好?小女孩开心的说:“老师帮她脱衣服的时候,特地用身子挡住了,其他小朋友看不到。然后,她很郑重的对妈妈说:“妈妈,谢谢你!”

这是个日常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也是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中48个小故事中的其中一个。

我们总是抱怨熊孩子的不听话、无理取闹,但是,我们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孩子叛逆背后的原因。

误解、沟通不及时、懒得倾听,是亲子关系产生争执的根源,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们能蹲下身子问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且有足够地耐心听孩子解释,很多亲子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今天早上,小朋友起晚了,也是死活不愿穿校服裤子,因为时间要来不及了,当时气得骂了他一顿,又找了别的裤子给他。

下午接他放学,走在路上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突然不愿穿校服了,小朋友说:我是男孩,不应该穿彩色的裤子,像女孩不好。(校服裤子是杏黄色的)

我听了之后,又是可笑,又是意外,孩子知道了男女的区别,有了害羞之心。在大人的眼中,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屁孩,也没有性别感,光着屁股当街跑都不要紧,可在儿子的眼中,他已经是小男子汉了。

我郑重地为早上骂他的事向他到歉,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的骂他。小朋友虽然没说什么,但看起来明显开心了许多。

很多时候,孩子不听话,其因往往是我们大人,没有耐心给孩子解释、沟通的机会。反而总是摆着一副上帝的面孔,抱着“我是大人,你就得听我的”这种态度,最终孩子也就逐渐变得不爱跟大人沟通了,然后亲子矛盾,就像细流汇聚成了滔滔江河,一发不可收拾。

慎重的对待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是我们养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或许我们认为很无关紧要的事,但在孩子的眼中,可能就是一件很大、很重要的事。

在儿童教育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那个认真聆听小豆豆说了四小时的小林校长,让我记忆深刻,而生活中,我们又有几个父母,能做到认真地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这本《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作者用48个真实而温暖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天真赤诚的孩子世界,以及一个用爱、善良和真诚守护他们成长的大人,分别从老师和母亲的视角,将学习、人际相处、情感启蒙、原生家庭等教育和成长问题,娓娓道来,带给我们无限感动与反思。

孩子不止是带给了我们养育的困惑,更多的是带给我们拥抱、依恋、希望的幸福体验,生命相互圆满对方,丰盈自己,才是养育的真正意义。

如果你正在为孩子的养育问题而烦恼、焦虑,为自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懂事而苦恼,不妨静下心来,看看这本《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或许能在书中,那些被你日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中,找到你一直困惑的答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12/13页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读后感篇十三

1

看了简介,颇有一些兴趣,想要看看小孩的世界是怎样的。

初读到跳跳的时候,心都被融化了,怎么有这么人小鬼大的小孩,给人胖乎乎、圆滚滚的感觉,真是可爱至极。怎么这么会观察、这么会说,我想她一定是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表达自我,有一个可以信赖之人倾诉衷肠。

再读,感觉在这位老师身边的小孩真幸福。因为她懂得看见每一个小孩的内心世界,然后给予正确的心灵指导。无论这群小孩能否懂得,首先先把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说给他们听。这位老师的观念又是那么的经过深思熟虑,那么的周到全面,既为他们解答了疑惑又为他们指引了人生的方向。这位老师似乎能很好的观察每一位小孩,了解他们内心的伤疤,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这样的老师,是人生中的幸事。

再回头看书名,体会到一点深意:每一个小孩都是很好很好的小孩,需要人们去发现、去倾听、去理解,然后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去指引,去解惑,他们都能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面,发出自己的光亮来。这位老师真是有魔力,又那么让人感觉亲近。她在面对小孩子的教育上面,三观非常的正向,指引每一位她遇到的小孩,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刚刚起步的人生一点教导,这样的老师真的很好,读着都让人羡慕。终于明白良师这个词语的真切含义,我在书里见到了。

一个不断保持更新的人,才能不断地保持输入。我想老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成就。学生们遇到的问题,老师愿意睁开眼睛去发现,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帮助他们,愿意去思考学生们遇到的这些问题,因此,他们之间的故事才这么美妙和动人。

2

看完柳清清的故事,我想有时候孩子只是需要一点关注,或许就能更用心和更努力的去做好一件事。她需要的其实不多,只是一点关注和关心。那个给予她这样需求的人,成就了她的光彩、耀眼和自信。

每次读到“我们大人”这一句时,我都在想这位老师曾经也是一位小孩。这种时光的变化之间,老师从小孩变成了大人,这种时空的变幻真神奇,也让人恍惚呀。正因为老师也是从小孩子阶段过来的,可能更能细致入微的体察不同学生的故事。

这本书没有完全完美化,它不是只有一种结局。它也让我们看见了每一个小孩自己的路,我们可以加以引导,但不是完全只是按照师长、父母的意志在运行。或许,教育最大的成功,是让自己看清自己的路,选择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我们不一定都需要成绩优异、出类拔萃,我们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珍惜自己,才能最终成长为真实的自己。

3

无论是身为师长还是作为父母,我觉得勇敢的承认自己的错误是非常应该的一件事。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师、是父母,就强行扭转局面,把错的粉饰,不愿承认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我曾经也是从小孩子过来的,我很明白那种被父母的权威压迫着的感受,让我没有一点话语权。似乎只有在他们那样的位置上,你才可以质疑一切或者拒不认错,这真的让人非常不舒服。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也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很多摩擦。怎样让人心服口服,就要在做错事时虚心、认真的承认错误,而不是把错误掩藏起来,弄得不可挑战。这样做并不能化解其中出现的问题,相反会加重问题的严重程度。

人人都会犯错,人人都应该勇于认错。我觉得这并不丢人,甚至是非常好的做法。

4

长大以后,我很喜欢观察。人,天,物,什么东西到了我这里我都喜欢静静的看而不喜欢过多的评价。我很清楚一味的多说并不见得我把这个东西理解得很到位,我只是喜欢安静地看待和保持思考,选择自己想要坚持的方式,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面来。

又觉得一种稳妥的处理方式以及稳定的情绪可以给身边的人带来很多助益。当我们长大以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事情身边处理的人并不是急急咧咧的,我们也会深受影响,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去发泄不快,而是保持容忍和理智,使事情得到更好地解决。有时候思维方式的不同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效果,而我觉得那种情绪稳定的处理方式,是我最喜欢的,也最能实打实的切实的解决很多问题,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过激情绪。每个人都会冲动,但我们更应该不断锻炼自己的理智思维能力,从那些好的榜样身上学习,从内省之中反观。

5

不同的处事方式和风格真的会对另一个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是温和理智的方式,我们长大以后也会选择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如果是一遇事就大吵大闹的方式,我们长大后也会无形之中选择这种方式。大多数的人都只能在自己的身边寻找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没有看见一二三种不同的方式,我们的选择十分有限。长大以后这就变成了我们的一种惯性,除此之外,我们看不到其他的方式,甚至会认为只有这种方式。

在我小的时候,身边的大人们都是情绪不太稳定的人,我以为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处理和面对他们所遇到的事情的。长大后,有幸见识了另一种完全不同于父母那辈人的情绪化的方式,我觉得这种理智的方式让人舒服很多,我想要往这条路上走。但说实话这个转变的过程并不轻松,每当遇到事情的时候,过往的习性会无意识的全部跑出来,然后我就会功亏一篑。但当自己有这个意识的时候,还是会选择性的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多反思和多总结,还是可以逐渐改变的,然后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6

“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妈妈来告诉你一些好办法,可以让自己不那么难受,比如,你可以去楼下散散步,玩一会儿,或者去找点好吃的东西,看一部动画片,让自己开心一下。你想来找妈妈聊聊,也可以的。但不要对外婆大吼大叫,这样很没礼貌。”

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正确的方法使我们的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而不能因为有情绪就肆无忌惮的任意妄为。很多人在自己有情绪的时候都会冲动、不管不顾、不理智,只想着怎么发泄自己的不快和不满,从未想过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情绪,冲动易怒往往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不好解决。

情绪会伤人。我们需要用对的方式先处理好我们自己的情绪,这是我们自己的责任。然后再就事论事的讨论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想想解决之法。人要多反思才能看清自己身处的模式,而后才能寻求改变。

允许哭泣也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哭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只是最普通的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它。

当我们的情绪起伏波动时,我们或可以安静下来一个人待一会,或可以把这件事写下来舒缓自己的情绪,或可以转移注意力去做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事。

13/13页

还剩10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