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虞美人草》的读后感大全

《虞美人草》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7 19:45:25
《虞美人草》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9-07 19:45:25   小编:

《虞美人草》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虞美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通过她的努力和坚持,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这本书让人深刻思考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虞美人草读后感第一篇

我将其称之为夏目老师最精彩却被人遗忘的珍珠一般的作品。

故事确实隆长,且译文辞藻非常华丽,似乎为了更精确的描绘作者的文笔,译文老师煞费苦心,实属辛苦。在此,感谢译者:侯为老师。也感谢没有放弃,并看完整部书的自己。

我们总是需要读一些啃起来不那么流畅和滑刷的篇章,直到能够找到其吸引的点,也许也是作者动笔的信念之所在。就像有些姑娘,满腹诗文,需要有人品味她的好。终究是物有所值,这可是夏目先生啊,没有无缘无故的作品。

敬每一位将文学和哲学,以及深刻人性分析融入故事,并娓娓道来的书写者。我们需要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无论是什么国籍,无论是什么年代。

故事不必多说,夏目先生从不让人失望,每一个角色都非常鲜明。回眸之间,我亦看完众生相:甲野君,宗近君,小野君,藤尾小姐,小野子,丝子,井上老师,浅井君,谜妇。

众生皆苦,福兮祸兮,皆不可妄言。唯有参透这其中之道,方可领悟到悲剧的伟大…

虞美人草读后感第二篇

短评写不下,就放书评区了。原则上,书评区我一个字都不想放的。

漱石小说中很特别的一本。结局难得的乐观,虽然死了一个人,虽然很生硬,最后几章基本上破坏了全书的节奏和气氛。语言华丽、辞藻堆砌,不清楚是作者在纵容自己的汉诗文读写和艺术鉴赏品味,还是特意用来刻画他所反感的“色相”世界,而这“色相”的代表即是小说真正的女主藤尾,一个美丽但无心的“魔女”,注定引起强烈的争议。她是作者眼中“恶”的化身——在我印象中,漱石从来没有这么恶意地塑造过某个女性——但她同时也是手执皮鞭,把一干懒散庸碌的饮食男女打得四下乱窜、竟至逼到人生绝境、从而反省自身的女王。她的作用类似《蝴蝶梦》中的女主,从不出场甚或很少出场,但气场绝对强大——对照之下,其他女性尤其是作者那么怜爱的小夜子,除了哭哭啼啼之外简直就是凡事被动的活死人——藤尾也是当代女性的标杆,经济独立(设计使哥哥让渡财产),婚恋自由(虽然目的是遥控男性),唯我独尊(虽然肮脏的事情都让母亲去做了)——撇开动机,藤尾的素质令人起敬,虽然漱石对她恨得咬牙切齿。

漱石厌恶的另一角色小野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但我们要记住,小野白手起家一路从底层打拼,虽有恩人提携但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才爬到天皇御赐银表的地位。即便如此,他仍未站在才智远不及他的男一男二的同一起跑线上,后两者正是靠着祖产和老爸不用奋斗躺平就能过得很好的主儿,他们还要时时鄙视在“色相”世界摸爬滚打的小野。小野欲通过攀高枝(藤尾)来缩短距离从而尽快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我看来没什么不对。漱石对他的批判显示其本身思想的复杂:对“现代性”恐惧不已,而把前现代的仁义道德当稻草抓着不放,殊不知这仁义道德本身就制造了那么多悲剧和不幸。因此,这部小说是要拉开了一个世纪的距离才能看出一点东西来的,恐怕这也超出了漱石本人的预想。

虞美人草读后感第三篇

《虞美人草》是夏目漱石进入朝日新闻社成为专职作家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早于爱情三部曲(《三四郎》、《后来的事》、《门》)。笔者评论完第一部后没有马上继续另外两部而是选择读这本的原因是:本书是以三对年轻男女的命运为主线而其中着重描写了女性主角的小说,辞藻华丽、明艳动人,虽然是一部悲剧,但对于研究一百多年前在男权社会中萌芽的女权意识具有很高的价值,况且笔者本人是女性,愿意将本书的阅读顺序提升至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同时也可从中看出夏目漱石洗练文字的痕迹。

笔者选书很慎重,所以几乎每本都是五星好评;读书也很仔细,一星期只读一本,边读边写。内容包括作品、作者介绍、故事梗概、精彩语段、知识点,也包括本人的想法、感悟、评述、信念,甚至是一些由此引发的客观事实:比如,昨天为了给《三四郎》写书评结尾而忘了吃午饭,结果导致晚上胃痛,冲了一个热水袋便早早地睡了,以此告诫自己一定要按时吃午饭。因为书不能拿来当饭吃,但没有书是万万不能的,物质和精神缺一不可。

由于出版社与译者都与《三四郎》不同,让人有点儿不太能适应。译者肆无忌惮地甩出生僻字词,不知是夏目漱石的日语原著本就如此还是译者在自得其乐?本书在平台上的评分不是最高的,但评分不是唯一的标准。评分最高的是一本由日籍台湾译者所翻译的繁体版本,但由于阅读习惯不同:从小学习简体汉字的读者看起繁体汉字来会比较费劲,如果又是竖排版就更吃力了,反之亦如此,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读这个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李振声翻译。

故事梗概:

故事是从两个男子登山旅行时展开的,对话中毫不掩饰地透露出了文字技巧。首当其冲赞美了位于京都的比叡山“岿然耸立在这湛蓝之中,不动声色的,有一股‘我自岿然,其奈我何?’的劲儿”,夏目漱石1907年在其《断片》中也写过相应的俳句“山不动 云动 贯古今”。一名胸板方正的男子拄着樱木手杖,随着一声“好一座固执得可怕的山啊!” 的感慨登场了;另一名瘦高个儿同伴则满头大汗道“还不如在山端的平八茶屋里消磨上一天哩。” 这是一家以烹饪河鱼而知名的料理店,夏目漱石曾在日记中写道“平八茶屋(携虚子冒雨驱车。溪流,山,鲤鱼羹,鳗)”。两人嬉笑着一前一后地走在独木桥上,向山上而去。瘦高个儿名叫甲野,二十七岁,在六十度陡坡上趔趄前行,好不容易才站稳;胸板方正的男子名叫宗近,二十八岁,两人结伴游山,互相抬杠,一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未完待续)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