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回忆鲁迅先生(增订版)》的读后感大全

《回忆鲁迅先生(增订版)》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26 13:10:15
《回忆鲁迅先生(增订版)》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5-26 13:10:15   小编:

《回忆鲁迅先生(增订版)》是对鲁迅先生生平和思想的全面回顾,作者以亲身经历和见闻为主线,深入揭示了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和不朽精神。书中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回忆鲁迅先生(增订版)》读后感(一)

有许多年不曾正儿八经地读过书了,上一回这么快乐地读书似乎还是在小学、初中。原谅我,虽然年岁长了许多,但其他地方不倒退就不错了。脑海里一直充斥着各种思绪,那些痛苦、恐惧、矛盾、祈求······长久徘徊在我心灵的荒芜,心脏沉甸甸的,落在地上,埋进土里。记忆里有关于鲁迅先生的印象停留在很久很久之前的课本上,朦胧的,冷峻的,尖锐的······《社戏》、《闰土》、《祥林嫂》······被那些文字久久震撼不能停歇的鼓噪声隔着厚厚的鼓膜。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是一篇悼念性文章。一个中午的时间,大概没有,这篇不算长的文章应该花了我不到一个小时吧,中间还被各种杂念烦扰,磕磕绊绊才读完。鲁迅先生逝于1936年,萧红这篇回忆写于他逝世三年后,也就是1939年,非常有趣的一点是文章开头先写的是鲁迅先生的笑,“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别具一格,人物一下子就鲜活了。行文真切自然,情感真挚,令人动容。读完之后,脑海里思绪万千,就抓取出现在我脑海中最多的一个词语吧——尊重。鲁迅先生对海婴的尊重,对青年人的尊重,对寄托了理性事业的尊重,柔软而又坚定。可能是因为女性作者的视角,许广平先生的篇幅占了一半,处理家庭琐碎、接待来访客人、深切的关心、祈祷和爱编织在一针一线里,我似乎看到了我的母亲、外婆、朋友们······那是一片平静的海洋。

海婴,你真是个幸福的小孩。

《回忆鲁迅先生(增订版)》读后感(二)

说来惭愧,因为各种懒惰的原因,一直没有好好花时间去读鲁迅的文章,对他的了解也仅停留在不甚了解的程度。只知道他虽文笔犀利但生活中实际很随和,他设计的书籍封面也都很有素雅质朴的美感。要了解他的所思所想、他在生活中的样子,除了通过他的文字之外,还可以通过他身边亲友的回忆。

《回忆鲁迅先生(增订版)》是几位亲友回忆鲁迅的文集,主要收录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其他关于鲁迅的数篇书信和文章,以及许寿裳、许广平对鲁迅日常生活的回忆内容。这些亲友对鲁迅的回忆很零碎,可能会带有个人的情感因素,但也确实展现了外人所不了解的、鲁迅在生活日常中的一面。

比较而言,许寿裳的回忆更正式、完整一些,简略叙述了鲁迅生平,包括鲁迅几个人生阶段的求学和生活经历、工作情况、主要成就,以及对重点作品的解读等;而萧红和许广平的回忆,则显得更加生活化、私人化、情绪化,不仅回忆内容较零散,字里行间也带着更多的个人感情色彩。他们的回忆拼凑在一起,大概让人了解了鲁迅其人,尤其是生活中的鲁迅的样子。

鲁迅的勤奋是自不必说的。白日里事务繁杂、经常有一波接一波的客人上门拜访,晚上又经常要挑灯工作到天将明,而他“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许多繁重的工作,编辑、审稿、写文章等,就都是这样在夜晚赶着完成的。

鲁迅待客热情大方,而自己日常生活其实节俭。自己日常只吸一种便宜些的烟,常常是三碗简单的菜,客人来了便会拿出好烟招待,也会端出至少四五大碗的鱼肉好菜,总归是要让客人各方面都舒适尽兴些。

鲁迅也很有一些个人的小习惯。他从不游公园,觉得公园大同小异,并高度概括出公园大抵都是左右两条路、路边有树、树下有长椅、远处再点缀个水池……这倒确实符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犀利目光。

许多细微的小生活习惯也很平常。他也不爱戴围巾、手套;总把书包裹得整整齐齐,连捆书的绳子都剪得整整齐齐;工作时不开窗户因为怕风吹乱文稿,但这样阳光晒过来会热得满身流汗,却还坚持工作也不愿挪动位置。这样看起来,鲁迅又很像一个有那么点小执拗、又有点强迫症的综合体。

以上这些倒很平常,都很容易理解。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总是文字犀利以图棒喝点醒国人的鲁迅,在与友人和青年后辈交往的过程中,却没少吃亏、受冤枉。并且,往往是鲁迅花费大量精力、钱财去极力迁就,尽量满足这些人的不合理要求,全力帮助之后,最终反倒落尽一身埋怨。

这样几次三番的经历,但凡换做一个脾气不是全然软弱的人,也早就懂得拒绝、甚至敢于据理力争保护自己了。但鲁迅也不过是无奈笑笑就过去了,总能保持“不因一人做了贼就疑心一切人”的平和友善心态。这表面呆气的背后,其实是他豁达包容的胸襟。他自己也说,“在唯利是图的社会里,多几个呆子是好的。”

或许是因为,他把自己的一腔愤怒、孤勇,都指向了黑暗时代的顽固症结,以身为剑想要划开一线光明;又把真诚、温和、耐心和礼让,都留给了这个时代中正在觉醒和尚未觉醒的人,以求让他们能在艰难时代过得更好一点。对事犀利,对人温和,这是民族魂鲁迅先生的冷静与热烈交织的性格。

2022.07.25雾凇

《回忆鲁迅先生(增订版)》读后感(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样一位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的鲁迅先生,生活里的他是什么样的?《回忆鲁迅先生》这本书通过萧红的视角带大家去看看一个你所不知道的鲁迅。

这本书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在大文豪鲁迅先生面前,她只能算是弟子,有幸结识鲁迅先生,有机会频繁地得到鲁迅先生和妻子许广平的关照,也是萧红坎坷而又短暂一生中温暖的那些时光。

鲁迅先生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朋友。他很认真,也很随和。萧红在他这位大文豪面前,还能有一副小女生的样子。她会问鲁迅先生自己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那位严谨的鲁迅先生这时候分明是一位美学家,他会指出萧红衣服裙子搭配上的缺点,会给她穿着搭配的建议。

鲁迅先生对朋友也是很宽容的,是个幽默的人。萧红说自己做的韭菜盒子、荷叶饼不好吃,但是她在鲁迅先生家做的这些,鲁迅先生都会很给面子地吃一些。鲁迅先生还会同他们开玩笑。

鲁迅先生记忆力很强,朋友的事会用心记在心上,他是会保护“战友”的人,他对自己很节俭,但是对朋友很大方。萧红回忆中的鲁迅先生生病了,许广平女士照顾他的起居。那个时代,对尊重的女性也会冠以“先生”的称谓。在文中,萧红称许广平女士为“许先生”,也可见她对她的尊重,从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在鲁迅先生生病的那些这时间里,许先生对他的照料很仔细。

“许先生用筷子来回的翻着楼下的饭桌上菜碗里的东西,菜拣嫩的,不要茎,只要叶,鱼肉之类,拣烧得软的,没有骨头没有刺的。”

萧红用她的笔记录了鲁迅先生及其家人的生活日常,记录下他带着病躯笔耕不辍、坚持“战斗”的情景。这些画面一般人看不到,也不知道,但是通过萧红的回忆,把鲁迅先生的侧面一点点汇集起来,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全面的鲁迅先生。

他是坚持原则的,也是接地气的,他是伟大的,但也是一位食人间烟火、有生活气息的人。

《回忆鲁迅先生(增订版)》读后感(四)

《回忆鲁迅先生》是萧红纪念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其中多篇文章是萧红于1938年间为纪念鲁迅先生写下的。大家小书系列文学卷丛书收录的《回忆鲁迅先生(增订版)》增补了萧红关于鲁迅先生的作品计9篇,囊括了萧红笔下鲁迅的全部篇目,涉及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

萧红与鲁迅先生初见于1935年。

彼时,因萧红、萧军在合著出版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中,一些进步文章引起了特务机关的怀疑,为躲避迫害,萧红、萧军逃离哈尔滨辗转来到上海。在上海,两人结识鲁迅先生,并经常到鲁迅先生家做客。

其实,在上海之前,萧红就与鲁迅先生有过书信往来。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写作完成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萧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文坛领袖鲁迅先生寄去书信,期望能够得到鲁迅先生的帮助。结果令萧红意外的是,鲁迅先生不仅帮忙让《生死场》得以出版,并亲自作序大加褒奖。

1935年十一月的一天,已经抵达上海的萧红、萧军收到鲁迅先生的邀请,前往鲁迅先生的寓所。从这时起到1936年7月,萧红东渡日本离开上海,近一年的时间里,萧红时常到鲁迅先生家做客,与鲁迅先生、许广平女士,以及鲁迅先生的幼子海婴相交至深。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文中这样写道:海婴一看到我非拉我到院子里和他一道玩不可,拉我的头发或拉我的衣裳。当时7岁的海婴为何会对萧红甚是喜爱?大人们不免心生疑惑。当被问及为何喜欢萧红不喜欢别人时,海婴的回答清脆利落:她有小辫子。

在海婴眼里,有小辫子的萧红是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玩伴。其实,时年二十五岁的萧红,虽然经历坎坷,却依旧童心未泯。如若不然,萧红也不会只因梅雨季鲜少出现的一个晴天,就兴高采烈地跑去鲁迅先生家大喊:“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读罢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会发现,萧红笔下的鲁迅先生,是一位我们并不熟悉的鲁迅先生,他与鲁迅先生在文字中展现出来的性格完全不同,他更像是一位和善可亲的长辈,一位开朗健谈的友人,甚至还是一位颇善着装搭配之道的修饰达人。

萧红说,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鲁迅先生会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然而,待萧红向鲁迅先生询问自己的穿着漂不漂亮时,鲁迅先生又会给出非常多的建议。

不过,在给出建议之前,鲁迅先生先是非常诚实地回答萧红道:“不大漂亮。”紧接着,鲁迅先生给出明确的色彩搭配建议,比如红上衣不要配红裙子,紫上衣不要配绿裙子,白上衣不要配红裙子,等等。鲁迅先生说,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只是适合的搭配会让每种颜色更加好看些。

对于不同身形的人如何穿着,鲁迅先生也有自己的建议——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胖人不要穿方格子的衣裳,但是比起横格子的衣裳,方格子更好些,等等,不一而足。

萧红与鲁迅先生的对话中还有一个小细节,让人更加佩服鲁迅先生的周到细致。鲁迅先生在谈完衣着搭配后,顺便提了提萧红之前穿过的一双短靴,说那种样式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并不适合萧红。萧红反问鲁迅先生,为何自己穿短靴时不提,反倒今天没穿短靴才提起。鲁迅先生说:“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瞧,鲁迅先生就是这样思虑周全,若换今天的流行语来说,鲁迅先生的情商是极高的。

最后,想分享一处萧红在这部作品中的写作小细节,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萧红写桌上的茶杯,不用放,而用蹲——纸烟听子蹲在书桌上,盖着盖子,茶杯也蹲在桌子上。一个蹲字将两个物件拟人化了,它们仿佛是要随时恭候着主人的到来,片刻也不肯稍离。

--END--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