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享上班》是一本描写女性职场生活的书籍,通过讲述主人公在职场中的经历,展现了女性在工作中的坚韧与智慧。书中提倡女性要有自信、勇气和毅力,努力打破职场中的性别歧视,展现自己的价值。这本书激励了读者,让人深刻思考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和挑战。
《好女享上班》读后感(一)
本书将以舞台剧的形式为大家呈现四位“职场女性”的不同的职场生活状态——性格直爽童西西、温柔如水的倪裳、资优剩女秦天、事业有成的欧子衿,以故事的方式为你呈现不同年龄阶段职业女性的心理特点及所面临的心理困扰,并将这些颇具现实意味的代表性问题加以探讨和解释,从发挥女性自身优势的角度出发,给出一些较为实用的行为建议和出路。
本书的结构设置也很有意思,全书共分六章,分别针对作为职场女性要面对的六个大问题。职场女性的自我、职场女性的交际、职场女性的自我发展、职场女性的工作与生活平衡、职场女性的注意事项、最后一章则是以故事的形式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个非常完美总结;在每一章中作者都对几个女人经历的事件分别作了心理点评并在点评中给出处理方法及出路,而在该章最后的一节中又以故事的形式将其描述出来。
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它是一本女性心理指导书。
《好女享上班》读后感(二)
作为心理学行业的从业者,我在向大众推广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应用方法时常会遇到这样两种困惑¬:
要么过于“高大上”,披上学院派的外衣死活脱不下来,在深邃的理论迷宫中把大众读者绕腾晕一个算一个。即便试图采用“案例故事+理论分析”的方式输出自己的观点,生生拼凑出来的故事还是感觉像一个边砌砖边哼歌的自恋狂,一开口就让人忍不住联想“快跑啊,砖家来了”。
要么沦为“熬鸡汤”,在缺乏逻辑,不重分析,没有实证的情况下,想通过传销式的心理暗示,用满纸热血豪情的片儿汤话给人注入所谓的正能量。让人看完之后感觉浑身解气,可过了一段时间,烦恼依旧。
而这一本《好女享上班》则难得避免了以上两种困惑。对于广大上班族来说,这是一本上有情怀,下接地气儿的书,就像纯天然食品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一样,这本书不砌砖,不熬汤。
本书通过四位年龄、阅历各不相同的女性主人公,以心理剧的形式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职场生活,从而构成了一条生动完整的故事线索,并把心理学相关研究理论巧妙地引入到故事之中,可读性非常强。也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一位拥有多年职场经验的女性,故事对女性职场生活心理动态的把握细腻而准确,相应的矛盾冲突点与心理学理论的分析对应得到位且自然,使得理论分析不至于枯燥,深入浅出更便于读者理解。
另外,本书也十分“接地气”的将视角聚焦于职场中心理层面相对弱势的女性群体——职场女性。并具象地延伸到职业女性生活中所面临的自我意识、专业选择、职位晋升、职场人际、工作家庭平衡等重要话题,再将触角慢慢覆盖到诸如职场嫉妒、性骚扰、性别歧视、职场闺蜜等一些更细微却同等重要的问题,这使书中的故事部分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随着女性职业活动的日益频繁,职业与自我选择在女性人生规划中所占据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诸多传统观念和自身发展的冲撞中,女性对于职业所要考虑的因素也远远要比男性多,而且由于各个因素彼此交织,权衡起来难度也更大。这就使得职业女性在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来源是广泛而多方面的,所以就更加需要职场女性不仅具有对于压力源进行分解与整合的能力,还要具备释放心理压力的智慧和方法。
《好女享上班》正是在呈现女性职场生活的同时,细腻敏锐地突出了职场女性常面对的主要矛盾点,并适当地用心理学知识对矛盾心理进行科学解读,之后再将可以解决矛盾的心理学应用方法更通俗、更多元、更实践化地提出来。
这本书不仅非常适合职业女性读者,对于男性读者来说,如果你觉得这本书的某些故事读起来让你觉得有些“矫情”,那就太对了——其实这正体现了男性视野与女性内心的诸多差异,也表明它戳中了你应该去思考的盲点。认真读下去,相信这本书也能够给广大男同胞们一个机会,去全面感受到女性内心的敏感与坚持。如果你有女领导、女下属、女同事、女客户,当然,还有女朋友、女老婆的话,这本书也将对你的工作与生活大有裨益。
——王盛名
《好女享上班》读后感(三)
读《好女享上班》,最深刻的感触是,好像有个人在温柔地拥抱着你。
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好累啊!”。累,像是都市人的常态。在这匆匆忙忙的城市里,有几人不曾觉得疲惫?当繁忙的一天终于过去,你回到家、关上门,终于,忙碌与喧嚣被阻隔在家门之外。好像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然而,突如其来的安静并不会让你的心立时平静如水。忙碌惯了的你,会不会像我一样,面对着突然静止下来的世界,不知所措?这种感觉就好像,你被某种东西追逐了太久,你拼命奔跑了太久,好不容易可以歇歇脚,你的身体停下来了,心却还在焦虑中煎熬。也许,你会忽然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奔跑?我到底想要什么?没有人能告诉你,你的答案只有自己知道。你忽然觉得好孤单,忽然好希望有个人在身边,他可以懂你没有说出口的需要,他可以给你一个温暖安定的拥抱……
多么简单的愿望!可惜,有时连你的爱人、家人也不能帮你实现。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哀怨地想,“为什么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偏偏不在?”瞧,我们就是这样,总渴望被人温暖,受人帮助,我们习惯了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却唯独不相信自己。
其实,总有一个人会永远陪着你,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好女享上班》这本书,会让人很想面对自己、想想自己。正如站在聚光灯下的一面镜子前,镜中的自己那么明晃晃的,让你逃无可逃,只能好好地去看自己。是的,那个给你拥抱的人,其实正是你自己。
《好女享上班》,乍听书名还以为,它讲的是工作,讲的是职场,讲的是精明和干练和励志拼搏。细细读过,才清楚,它讲的是生活,讲的是日子,讲的是快乐与自由。或者,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总结,这个字或许早被人们嚼烂了、说烦了,但每每提起,还是会精准的抵达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这个字就是“爱”。也许再恰当一点的说法是,它试图敏锐地唤醒你潜藏于心的感受,并以专业和客观的视角帮你正视这些感受,使你看到隐匿在它们背后的真实需求。它没有告诉你该如何去爱自己,爱生活,所有的答案,都是你自己的思考。在我看来,阅读过程中最可贵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思考。
读这本书,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说,“我知道你累了。我知道很多事情不是你的错。我知道你渴望被肯定。别怕,我知道你值得被爱。”
读《好女享上班》的过程,像是一次窝心的畅谈。作者仿佛就坐在你面前,她真实、鲜活,她一边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一边聆听着你的反馈。你会忽然觉得,职场不再是又冷又硬的工位,你会忽然看到,自己的每一点滴付出都是有价值的。而这些变化的发生,又是那样的悄无声息。好像,你只是在听闺蜜絮絮叨叨地八卦着别人的故事,却忽然从中意外寻获了那个失落已久的自己。好像,你只是满怀同情地关注着那些在职场中碰撞得伤痕累累的书中人物,却不知何时自己已经满脸泪痕。落泪之余,你好像被谁悄悄地拥抱了一下,然后在拥抱的余温中变得不再畏惧……
——游离
《好女享上班》读后感(四)
这本职场女性心理的书,与一般励志类、科普类心理读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字里行间充满了各种暖烘烘的真诚和心意。
作者是贪心的。
书名一个灵巧的“享”字,代替当今职业女性群体说出了一些总是想说又说不太清楚的渴望:想把握深情和疏离的分寸,要人相伴,又不愿被限制了自由;想把握不疾不徐的分寸,要展现自我,又不愿在竞争中失掉了平衡;想把握自省与自扰的分寸,要觉察自我,又不愿在敏感中耗费了精力。这不仅是作者的热望,也是我们在时代压力下的集体热望。
贪心就需要有上路探索的勇气,作者用四个女人,排演了一场场关于生命意义的对话,自我,抉择,平衡,成长……其间充满了当代职场女性无法逃避的本能需求和现实困惑,也伴随着带上问题找寻方向的执着。女性怎么从不得不上班,变为想去上班,再到享受上班,这一份探索有点儿倔强,有点儿贪心,不过没准儿真能激发女人们去主动成就另一种自在的状态。
作者是操心的。
一方面她不断发出提示——你就是女人啊!从生理特征上,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必然性上,你就是柔弱的,就是对家庭和情感充满依赖的,所以停止苛求完美和伪装女强人吧!停止过度的竞争吧!另一方面,她又不断发出呼吁——别总强调自己是女人啊!从自我完善上,从职场角色和人际关系的需要上,你得摆脱情感和角色的束缚,争取更加平等的权利和自由啊!这些相互碰撞的角度初读令人需要反复咀嚼,随着思路的放慢,读者就能逐渐顺着这些角度去探索,而这些角度就如同设置了一处处大大、厚厚的软垫,让你所行之处可以自由停靠,舒适地聆听自己的呼吸、心跳,悲与痛,感和悟,然后充分发散出一个属于自我的视角。
作者正是这样,反复用略显操心和焦灼的笔触,从多元的角度,努着劲儿想去触发读者更主动的思考。对女性来说,争取独立自主与享受情感依赖永远是那么纠缠不清,更重要的不是要不要斗争,该不该独立这样的是非选择,而是问题背后的出发点,是否经历过一个更加深刻的觉察:斗争还是放弃,是为了一个更真实的自己吗?
作者是醒心的。
四位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心理需求的女性代表被赋予了浓厚的情感色彩,扑面而来的真实感令人止不住地在角色中寻找自己,寻找周边你熟知的职场女性那一个个素面朝天的生活瞬间;真实塑造人物之余,作者却在努力摆脱自身的女性角色,用一种冷静剖析的心态,去深入挖掘琐事表象下的心理全貌。
这种存在而不扰动的情怀,是读者需要的表达方式,作者向大众呈现时在努力做到融合主观情感与客观分析;这同时也是一种职业习惯,作为女性心理咨询师,作者保持了陪伴且抽离的视角。不管怎样,这种既关注又不猎奇,既袒露又不煽情的节制感较符合现代知识女性的心理需要,让人在阅读时能始终感觉到一双满怀力量的眼睛和你在一起,不催促也不离开,凭你自己在心灵的花园中或一路奔跑,或转身回顾。
《好女享上班》读后感(五)
很多心理学类书籍的爱好者在长期的不自知中变成了“伸手党”,不过我认为罪责并不在读者自身,而在于主流的通俗心理学读物长期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书替人做了主。
有夫妇就他们长期积郁的感情问题来找我做亲密关系方面的心理咨询,两个人一进屋,才放下包就撂下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老师,这日子没法过了!你就说我们离不离吧!”我哭笑不得的与同僚们分享这个故事,才发现有此种遭遇的并不止我一个。越来越多的人,或者是因为懒、或者是因为怕、或者是因为不愿意投入精力去细致思考自己的生活,就像在开封府前捶打鸣冤鼓一样敲响咨询师的屋门,并不是要讨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讨一个一劳永逸的说法。自己的生命,却要轻易地交给一个外人来下决断。
如果把生活与职场上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窘境看做游泳过程中偶遇的微小险情,很多人以为他要一个救生员,其实,他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救生圈。
很多“人生XX法”、“职场XX术”、“人生忠告XX条”一类的看似心理学意味十足的书,都把自己粉饰成了神勇无比的救生员。作为迎合了“伸手党”们主要需求的书籍,它无视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还可以像中学数学题集一样告诉你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做以及应该做什么,仿佛生活的难题都有天衣无缝的标准答案。
心理帮扶都讲“助人自助”,它不应该是万能的超人型救生员伴你左右,而应该是给你驾驭救生圈的能力,套上救生圈,你的生活还是要你自己去划拉着往前游。那些用大道理和高深莫测的预言替读者做主的心理书和给读者自信与灵感的心理书的区别,有点儿像电视生活类家庭调解节目和正规的心理咨询的区别,前者为了娱乐和收视率,热热闹闹有看点就必然有各种铺排和穿帮。
如果对救生圈类型的心理书依然缺乏概念的话,或者想体会一下如何靠自己来参透些许心理学的意味,我推荐《好女享上班》。原因很简单,在最近大火的职场心理书领域里,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质救生圈。
首先,这本书里没有任何貌似大有玄机的隐喻,你在这本书里也看不到什么古老预言和楷模典范,你能看到的只是普通的女人们在一个普通的职场里所遇到的普通但棘手的问题,女人们各有特点,而问题自然流淌也形形色色。这些情境有的还原了真实的职场生活,有的改编自真实的咨询案例,奠定了这本书“接地气”的实用主义基调。
更重要的是,“实用主义”并不是“通用主义”。本书作者充分地尊重了人的个性因素,因而在全书中塑造了数个富于代表性的职场丽人,她们中有刚进公司的青春少女,有初为人妻的职场少妇,有摸爬滚打商场多年的女汉子,还有身居高位的职场“武则天”,而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应对职场挫折与挑战的方法。相信每个职场中的女性都会从她们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也算得上“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相信对自己职场境遇的处理也会有借鉴意义——提供给你仅供参考的可行办法,但是行为的决定权仍然在你的手上。
此外,这本书中的心理解析环节的专业素养深得我的认同。针对于人物的行为决策和具体的压力情景分析涉及了众多的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学研究,其中不乏近年来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与心理咨询领域的新进展与新发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书中采用“心理剧”的形式,让难免有些许枯燥的心理学理论与那些职场俏佳人的故事们发生化学反应,易读更易懂地跃然纸上,抛却了著书的本意不说,光从心理学科普的角度上讲,都是有闪光点的。
说一千道一万,这本书总归要带上“女性职场心理书”的帽子。就像带上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为学生们分班的神奇帽子一样,它终究需要被贴上一个标签。如果让我总结的话,这个标签就应该是“女性职场心理救生圈使用手册”,如果要加上一个副标题的话,那就应该是“献给每一位爱观察,更爱从观察中发现真正自我的职场女性。”
——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