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认知黑洞》读后感锦集

《认知黑洞》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26 01:45:08
《认知黑洞》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12-26 01:45:08   小编:

《认知黑洞》是一本启发人们思考的书籍,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人们在认知上的局限性和盲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警觉地思考和辨别信息,避免陷入认知黑洞。这本书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思考。

《认知黑洞》读后感(篇一)

你是否曾在人生旅途中,感觉被无形的迷雾笼罩,决策变得困难重重?或许,你正身处认知的黑洞之中,被错误的思维陷阱悄然吞噬。 杨凯文的新作《认知黑洞:阻碍成功的50个思维陷阱》将是你走出迷雾的指路明灯!

《认知黑洞》读后感(篇二)

维陷阱,看一看你有没有作家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有这么一段话: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职业生涯规划师杨凯文在《认知黑洞》一书中认为:成功往往源于认知觉醒。

认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也定义了他的人生。

可见提高认知,拥有清醒认知的重要性。

正确的认知可有助我们走向成功,而个人认知的局限与偏见,会导致我们在生活中做出各种各样的错误决定,阻碍了我们的成功。

作者杨凯文在《认知黑洞:阻碍成功的50个思维阱阱》一书中,根据马斯克的言论,对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脑科学等领域进行研究和分析,罗列了50个错误的思维陷阱,有幸存在偏差、群体思维、刻板印象、信念偏差等等,可谓是颠覆了我之间的认知。

01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一段明明知道不适合,却因为习惯而无法割舍的感情、一份被套牢,一直下跌的的股票。

沉没成本谬误不仅影响个人的日常决策,也会影响政府和公司的决策。

文中有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几周前花500元买的演唱会门票,可在当天你却觉得身体不舒服,外面又下着大雨,堵车的可能性很大,那么你是去还是不去?

等公车,公车不来,等出租,万一公车又来了?那么之前的等等岂不是白白浪费?

实践证明无论去还是不去,沉没成本都永远无法收回,而沉没成本的廖误是是一个恶性循环。

02我们为什么会陷入其中?

跟我们厌恶损失有关,人们倾向于支持自己过去的决定,即使有证据表明该决定并不是最佳的行动方案。

我们根据过去的成本而不是现在和未来的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如果不坚持自己的决定,自己之前的投资就会付之东流。

往往我们会在厌恶损失的基础上,做出的下一步决定,并没有考虑做这件事最初的目的,也是人被套牢的原因之一。

朋友因为买房还按揭的压力大,在经济不景气的今天,原本打算卖掉老房来缓解装潢与按揭的压力,可房价的一再下跌,与之前心里的预期并不匹配,他犹豫了。

之后房价一跌再跌,连之前的价格也无人问津,这样一来,他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如果一开始就卖掉了老房,即使有点损失,但最起码解决了目前的困境。

正因为这样的认知差,才导致他被套牢其中。

03如何降低沉没成本

那如果出现以上类似情况,如何破解?

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及时止损。

入错行、爱错人、用错方法,如果因为之前的付出而舍不得,只不过是一错再错,一条道走到黑,这样的损失只会越来越大。

及时止损才是最佳选择,这里我想一个词“割肉”,我们的确会因为之前的付出,而害怕前功尽弃,总期待会有转机,所以会硬着头皮往下走,但最后的结果只有更差,更不满意。

及时损止,是对自己最基本的尊重。敢于放弃,懂得止损,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

有失有得,错误的道路越走越窄,放弃才是上上签,才能给自己的未来更多可能,只不过需要我们勇敢一些。

当然为了避免更少损失与错误,在做决策之前充份收集信息,个人看问题,容易片面,跳出过往经验,站在整体角度综合,抓住问题的核心,形成理性的认知,也是去伪存真,规避损失的关键。

写在最后

我们的思维都有着局限性,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有这么一句话: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就教给他。

这50个认知偏差,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纠正自己的思维,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规避更多的错误,以便在生活与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的成熟与成长,皆是认知上的突破,早知道早受益。

《认知黑洞》读后感(篇三)

你知道有哪些认知黑洞在影响着你的成功吗?很多思维都是无意识、无知觉的,只有当你看到它、了解它,才能消除它的影响。

《认知黑洞》这本书讲了50个阻碍成功的思维现陷阱,有些是我们常见的,有些不是那么常见,但也是很容易有的思维偏差。

1.聚光灯效应

聚光灯效应,又称焦点效应、社会效应,是指个体高估他人对自己关注程度的现象。

直白来说,就是你总觉得有很多人关注着自己,就像是生活在聚光灯下面,很多人的目光都追随着你,以至于容易产生焦虑,不敢犯错,总是担心别人嘲笑你,别人觉得你很差劲。

实际上,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你,就像是我们在大街上看见别人的一些事情,比如说衣服穿反了、吵架啦,直接从你的脑海里过滤掉了,因为对你来说不重要。

甚至是,你可能根本不关心你上班的路上,你逛街的途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有聚光灯效应的焦虑,不妨多多暗示自己:别人都很忙,你没有那么重要。

或者换一个角度想想:你看到别人的失误会一直记着吗?显然并不会。那么,换成你也是一样,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你,自在的生活就好。

2.第三人效果

第三人效果是指过高估计媒体信息给他人带来的冲击,却低估了它们对自己的冲击的现象。

直白的来说,就是一些媒体信息对你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看起来是官方媒体的内容,影响非常大。

最近,发现了一个第三人效果的媒体影响,也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随着00后进入大学、职场,一些00后的梗开始变多。

前阵子,有一类视频挺火,说00后暑期打工之后爆出来:某某奶茶就是某某饮料+某某牛奶,某某产品就是什么和什么的混合……

本来是搞笑有趣的视频,被很多商家拿来植入了自己的产品,而作为消费者,本来是收益的群体,很可能无形中被骗了。

再就是官方爆出来的一些不好的产品视频,有些商家就在这些视频之后接上自己的产品,造成是完整推荐视频的假象,让信息的判断变得困难。

在信息极度发达的年代,我们一天接受的信息,已经远超过原来一辈子接受的信息量,而去判断这些信息的真假、好坏,不轻易地被影响,也变成了一种能力。

明是非,辨对错,对人是,对信息也是。

3.防御性归因

防御性归因是指在面对失败或不愉快的事件时,人们倾向于将责任归于外部因素,而将成功的事件归于内部因素。

直白来说,人们失败的时候总是更倾向于怪别人或者外界的因素,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也恰恰是这种保护机制,会阻碍人的成长,要知道,学会了对自己百分百的负责,才能改进、成长。

谁难受,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

当我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且从自己开始做出改变的时候,我们就走在更好的路上了。

不过,也不要过于苛责自己,而是看见事实,客观地去分析错误。

如果你是特别爱自责,特别爱找自己问题的哪一类人,就不要再过于找自己的原因了,容易陷入内耗中。这时候,不妨学一下网上说的"但凡能怪别人的时候,就别怪自己了。"

4.赌徒谬误

赌徒谬误是指随机试验中,当结果与期望值有偏差时,人们相信随后试验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就像是赌徒在赌场上输了很多次之后,总觉得自己该转运了。完全忽略了,每次赌盘都是独立事件,结果和概率不会因为上一次的结果而改变。

说到这,最近我就干了一件赌徒谬误的事,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最近星巴克搞了一个活动,用1颗星星抽奖,可以抽中多颗星星,不中奖的概率是30%多。我就去试了试。

第一次,1颗星星抽奖,抽中了1.1开星。

第二次,1颗星星抽中了1.1颗。

第三次,1颗星星抽中了1.1颗。

这样,三次下来,我涨了0.3颗星。

第四次,我没有中奖,直接损失了1颗星星。

至此,我损失了0.7颗星星。

小赌怡情,本着好玩的心思,我又试了一轮。基本上都是三次抽中更多星星的奖励,然后有一次空奖,总体来说,损失是大于收获的。

两轮下来,我损失了1.3颗星星。

我去研究了一下规则,虽然说最高可能会抽中888颗星,但是概率非常低,甚至8颗都很低。

1.1颗星中奖概率是未中奖的两倍,但获得10次这种奖,才能抵消一次不中奖的损失。所以,基本上每次抽奖,基本上是早就设置好了庄家赢的规则,除非有个别极大的好运才能和彩票中奖一样获得一个大奖。以此为生,或者指望这种发财,简直是不现实的。

捧着书读完《认知黑洞》, 觉得脑子里的洞又少了很多。

有人说,清醒的脑子都是眼泪换来的, 但是,读读书也可以,看看别人踩的坑, 就算不能全都避坑,但是少踩一个是一个对不对!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