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劳动力市场等微观经济学内容以及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内容。作者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和实用的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知识,对经济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一)
如果你不是从事专门工作,就想了解一下就想了解一下经济学,选这本吧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里面各种生动有趣的案例外加极为简便的数学推导绝对能满足你
如果你是致力要看这个书提高成绩,尤其是不考经济学考431,啃完货银国金然后听说看看宏观经济学能提高成绩的,建议直接上高鸿业那本,曼昆这个就做做课后习题就完了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二)
终于读到了传说中的曼昆经济学原理。很有意思,但也很啰嗦的一本书。哈哈。原理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原理二,物以稀为贵。原书中的大篇幅,我觉得可以用这几个字来概括就可以了,哈哈。
记得心理学的某堂课,某老师说,简单的道理写成书就变得复杂难懂了。因为不复杂不足以体现他的高深莫测。
这个也是社会的原理之一吧,哈哈。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三)
作为经济学小白 还是有所收获的 比如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确实有一种市场上默契的价格平衡 不需要谁来操控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就是种粮食 当供过于求的时候 农民应该少中种粮 但是没有农民会这么做 所以政府可以干预其中 通过补助让大家少种粮 很有意思 但还是有好多部分没有深入看或者不感兴趣 对经济学的兴趣还是不大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四)
我的专业与经济学毫无关系,通过这两本书接触了经济学。接触经济学的理由是被人说没看过经济学的书就不要对经济学妄加评论,遂在经济学的书中挑选了几本书,这两本是看过的帖子中基本每个人都要推荐的。结果这两本书也确实没让我失望,内容简单易懂,详实丰富,图表齐全,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数学知识,也不需要什么经济学基础,只要善于思考基本都能学会,学完后能让人对经济学有了大概的认识,这也是这本书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五)
1.政府的两个工作重心:效率和公平。并且两者是矛盾的。
个人的目标也是多重的,其间的关系也常常是矛盾的。
2.因果关系的确定有两个困难:忽略变量和因果倒置。
3.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所有人类合作关系。此中也隐含着个人日常的任务取舍。
共同体内存在不同的小共同体,他们的利益是矛盾的。
共同体和其包含的小共同体、个体在利益上也常常存在矛盾。
因为上述矛盾,比较优势理论未必能得到实施。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六)
本来这一章看过之后,只想写写对科斯定律和交易成本的理解,没有再想写点感想。因为什么呢?其实很好理解,什么外部性内在化,这只是经济学里的术语,并没有多么高大上的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就是鼓励吗!外部性内在化就是自己个儿要鼓励自己个儿。比如说锻炼、学习等。长大之后,需要自我调整,因为不会再有老师再有长辈天天在你身边鼓励你了。之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段话,我还专门记在了本子上:
小目标小激励
大目标大激励
要有积极反馈
坚持不断复盘
外部性内在化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可能也是闲的,这不是休息了吗,一个人的生活是孤独而又寂寞的,再加上口罩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七)
均衡是一种状态
其实背后都是人心的浮动
追涨杀跌
绝对不是因为价格导致的均衡
而是因为均衡才有了均衡价格
先后顺序不能弄反了
过剩和短缺之间有一个点
就是平衡的状态
在一个充分有效竞争市场下
每个人对市场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
但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在现实中,一个人了解的信息足够多的情况下
大概率所销售的物品不会滞销
能做到客观实事求是的人
都是高人了。
其实很多概念都是学术上的概念
与事实上没有半点用处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八)
好不容易写了一篇被和谐了,不知道哪里又敏感了。正常地连讨论个问题都不能讨论了,我也真是无语了。
此时此刻,也没有心情再写一遍了。简单地接着写点吧
好处都在教科书里,坏处呢?教科书里一点都没写。自由经济会产生两级分化,效率有了,公平却没有了。国际贸易国与国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会不会两极分化呢?
我想也会的,马太效应以及虹吸现象都说明了这一点。国际贸易那么好,为什么那么多的贸易战,为什么呢?
或许应该反着看,反着看,就知道一个硬币的另一面了。
就业工作的减少
幼稚产业的保护
等等
说实话,我挺反感经济学家的,总感觉跟古代的文人似的
就这吧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九)
深入浅出的典范!注重用不同的语言重复相同的观点,增进读者的理解。
“新技术研究带来正外部性,因为它创造了其他人可以运用的知识。由于发明者并不能占有其发明的全部利益,所以往往倾向于投入很少的资源来从事研究。联邦政府通过专利制度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专利制度赋予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其发明的专有使用权。” 专利和版权、激励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212
“允许制药公司成为它们发明的药物的垄断者是为了鼓励医药研究,允许作者成为销售他们著作的垄断者是为了鼓励他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书。” “专利法和版权法的收益是增加了对创造性活动的激励。” 专利和版权、激励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312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十)
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购买的东西的能力来给给予其报酬。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赚的钱比世界上最优秀的棋手多,只因人们愿意为看篮球比赛付比看国际象棋更多的钱;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归因于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服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反之贫困(生产多少物品、服务于多少人。生产率永远是制胜法宝、整体经济的决定因素,而不是什么低工资法啦、工会;同样,真正的敌人不是来自竞争,而是生产率的放缓)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通货膨胀减少失业率;不要杀鸡取卵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十一)
经济学原理是学习经济学的经典教材,不过书中都是西方国家的例子。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在此推荐《读懂中国经济:格局、周期和趋势》,将经济学原理的宏观部分与这本书结合来看,能够提高经济学的实战能力。 这本书不仅是介绍了中国经济的概况,还分析了创新周期、猪周期、房地产周期等不同类型的经济周期,以及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对中国经济的分析更有系统。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十二)
《经济学原理》,特别好的一套书(教材,作者曼昆)。
书里对经济学的原理讲得透彻、全面,通俗易懂,且非常重要的是,几乎在每个小知识点旁都会配备一个相当贴切的案例,方便我们理解。
家里备着这套书(两本),想看时翻一翻研究一下,就又能get一个经济学小知识,在经济层面上对这个社会又多了一点点认识。真好。整套看完能看上个好几年。 #读书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十三)
斜率
这个概念的定义我已经忘了
但从高中数学里就开始有了
经济学里也需要大量用到数学
太形而上学的概念,我们作为普通人
也无需要去刻意记下来
但这个概念在需求曲线上
肯定衡量两个点纵坐标变动和横坐标变动的比例的重要一个指标
但是弹性是个什么鬼
它是衡量需求量或者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的一个指标
我看来看去
感觉这就是个伪概念
一条需求曲线上的两个点从a到b
从b到a
同样的两个点的弹性竟然不一样
我觉得没有任何意义
解释不通了,就创造了一个中点法
哎呦 我去
我只是个人看法,我是不认同这个概念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十四)
其实这两个经济术语
是为了解释
贸易为什么能使每个人的生活更好
看了前几章
说句心里话,没有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道理
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给你再做了一次解释而已
真的不需要
什么是绝对优势,就是别人做什么都比你强,都比你好
什么是比较优势,就是一件事别人做的比你好,但并不是他最擅长的事,这件事让你去做
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哪怕你什么都比不过人家
但是你放心,总有你的一碗饭吃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要在有限的资源里创造最大的价值
我真的想看到能给与我震撼的知识
能填补我脑海里空白的地方
或许读到最后都是制度
但还是需要总有技术和文化
就这吧,第三章结束
《经济学原理(第7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套装共2册)》读后感(篇十五)
宏观经济学分册,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章节,P22
毕业后加入互联网大厂,一直被教育的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的投入与奋斗、个人贡献(GDP)的最大化,来换取“光明的前途”,才有未来幸福的生活。毕业十年,扎扎实实奋斗了十年,前段时间上热搜的PDD每个月硬性要求工作时间不低于300小时导致员工猝死事件,使得我开始思考拼命工作的价值。今天拿起《经济学原理》,从宏观经济册开始阅读,翻开第一节讲GDP,发现国外书籍在讲追求GDP时,不忘GPD包括了什么,又遗漏了什么,是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