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是一本以幽默方式告诉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的绘本。故事讲述了小恐龙偷偷溜出家门,引导读者认识到跟随陌生人的危险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插图和简洁明了的文字,引导孩子们学会拒绝陌生人的邀请,保护自己的安全。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读后感(篇一)
一场神秘的脚印,引发一场探险,也引出一个属于孩子的故事。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就是这样个一个故事。
大人们都反复告诫孩子,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如果你发现了大大的怪怪的脚印,千万不要跟过去,如果是恐龙,它会叼走你。这样个故事我们听了无数遍,没错,在大人的眼里,世界是危险的,而孩子是缺乏保护的。恐龙,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所有的未知的、强大的、危险的事物。让孩子远离危险,是大人的责任,但是,与此同时,孩子们是不是失去了很多的乐趣呢?这又是谁知道?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是大人的话。而绘本告诉你的,其实是,千万要跟着恐龙走。并不是明知危险而去触碰,而是要冲破大人世界里过度的担心,追随着孩子的天性去冒险去尝试去想尽办法了解这个世界,这个有趣的世界。
在大人的世界里,也许之后东野圭吾小说那样的才算名侦探的推理,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一串来源不明的脚印就是一个推理故事。故事从两个孩子发现了一串脚印开始,他们跟着脚印的痕迹判断脚印的主人,判断主人去了哪里什么状态,最终得出这是一个又大又饿又重脚有点疼会跳舞和游泳的恐龙的结论。故事的第二部分就是,两个孩子设计了一个完整的陷阱抓住这只恐龙,于是悬疑变成了——能抓住吗?抓住的是恐龙吗?
至于这个故事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还需要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一起去探索。我们看过了太多的绘本,暖心的、梦幻的、冒险的,现在也该读读属于孩子们的推理故事啦。
所有的好故事都需要有想象力,所有的好绘本都不会一本正经告诉你这是怎么回事,那应该是什么。在儿童时期,没有了想象力,童年还有什么意思呢?所以,这尽管是本推理的绘本,最少不了的还是属于儿童的童趣和想象力。尽情发挥想象力吧孩子们,不用去冒险岛不用去金银岛,也许遇不到小人和巨人,但是生活里,只要有一点想象力,就会趣味无限,世界天地宽。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读后感(篇二)
一开始看到这书名《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时,就觉得这书应该挺有意思,恐龙已经灭绝了,怎么会跟着恐龙走呢?这本书里会是怎样的奇思妙想呢?
亚历克斯的这本《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可以说是一本关于小小侦探破案的书,乔和他的妹妹萨利在一天下午发现了地上有一连串奇怪的脚印,他们寻找脚印主人的想法开始得以实践,首先,他们觉得这是恐龙的脚印,顺着脚印他们发现猫盆里的猫食没了,紧接着他们看到脚印穿过了池塘,接下来他们又发现脚印杂乱无章的重叠在一起,后来还发现地上散落的叶子,再后来脚印中横着一块石头,最后脚印居然凭空消失了,这一连串的发现,他们得出了最后的结论:这是一只非常重很饿的会游泳的会跳舞的有点头疼有点脚疼还会飞的恐龙。他们的爸爸告诉他们恐龙已经灭绝了根本不可能是恐龙的脚印,但他们的内心非常确定这就是一只恐龙的脚印,为了证明他们是正确的,他们设置了抓恐龙的陷井,结果真是出人意外,恐龙没抓着,他们兄妹俩倒被恐龙抓走了,而且居然帮恐龙做蛋糕吃。
从头到尾,他们的爸爸妈妈只出现过一次,而且是否定他们的想法,孩子的世界很专注,他们往往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对他们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就这一点我感觉自愧不如。
乔穿着一件带有恐龙图案的上衣,这是不是就说明了乔很喜欢恐龙呢?当他看到一串奇怪的脚印时,他第一想起就是恐龙的脚印。
可以看得出作者深懂孩子的心理,也许作者也保持着一颗童心。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儿童推理故事,对于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观察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还有丰富的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可以不符合罗辑,可以天马行空,可以不着边际……也只有这样才是孩子的想象力。
中国最初的文字可以说都是图形,当一个人看到恐龙二字和见到恐龙图象时,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图象会给人以无穷的想家,对于绘本和全是字的图书,孩子们绝大多数都会选择绘本,图形足以说明一切,文字只起着辅助的作用。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绘本,不管大朋友还是小朋友都可以读一读。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读后感(篇三)
现如今的地球上,我们已经无法再找寻到灭绝已久的恐龙了。然而,我们的孩子依旧还会因着童真,因着爱幻想的放飞去寻找恐龙的踪迹。
青豆书坊推出的图画书《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非常有趣地分享给孩子们一个有关于寻找恐龙的故事。有趣在于书中的小朋友们那般郑重其事地为着追踪恐龙展开的一系列联想,以及由此设置的一系列应对捕捉设计----- 当然,这里故事的结局自然是告知大家恐龙肯定是寻觅不到的,然后我觉得本书的寻踪觅迹过程自是一段精彩的故事片段。让我哪怕合卷之后也是念念不忘,意犹未尽。品读的是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感受的是小主人公们严谨周全的推理判断。
乍然接触到这本《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时,我其实最初脑海中形成的是某个恐怖或者悬疑的剧情揣摩。难道跟着恐龙走会出现什么突发意外?难道跟着恐龙走会遇到什么不幸事件?真正步入故事的正文,我才忍俊不禁于作者有心的编辑构思了。其实并非不要跟着恐龙走,书中的两个小朋友正是千方百计地通过蛛丝马迹的线索寻求跟着恐龙走的方案。虽然他们还只是孩子,但是书中图文并茂的分享却生动淋漓地揭开着他们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推理能力。于成年人的眼中,故事开篇的情形根本不是什么恐龙出现的征兆。但是于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心中,他们早已经天马行空地放飞到了寻觅恐龙的案件侦破过程。一如书中的乔和萨利两人跟着脚印一直往前走-----从空空的猫食盆推敲到恐龙的饥饿状态;从脚印穿过鱼塘推敲到恐龙会游泳;更从脚印的杂乱无章推敲到恐龙的舞姿。不得不说这般层层递进地推敲还颇显得有根有据。既然认定了恐龙的这些特性,两个孩子更由此及彼地制作个抓捕恐龙的陷阱。想法是独特的,思维是活跃的。借由着好奇心的引子,追寻恐龙的过程还在继续。我觉得小读者们会觉得这里实在有着太大的想象力空间。
尽管这些想法看似脱离现实,但是我觉得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上除了尊重事实,更应该给予孩子们应有的空间去展开联想。无疑,《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这本读本提供了这样放飞思想的机会。根据蛛丝马迹,推断情节发展。阅读之中,小读者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潜移默化地得以提升。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读后感(篇四)
孩子如何教育,成了家长经久不衰的话题。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也是很多教育机构打出的标语,以及很多家长的认可。 目前很多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了各种兴趣班舞蹈、唱歌、画画应有尽有。以前或许没觉得什么,当自己也有了孩子以后,我也曾经问过我自己,这么做真的是对的吗?真的是对孩子好吗?小小的身体,大大的书包,他们的童年没有快乐,有的只是各种压力,家长的比拼。给孩子报如此多的兴趣班,是为了家长的虚荣心,还是真的为了孩子好呢? 小孩子最重要的是好奇心特别重,对任何事情都会好奇。而在研究一些未知东西的时候,会开发他们的大脑。这个时候他的大脑并不是很成熟,如果就让他们按部就班的去学一些东西的话,不仅对孩子不好反而会害了他! 所以我的孩子,我并没有给他们报任何的兴趣班,而是去开发他的天性,让他去看一些有意思的书籍来充实他自己。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这本书收到以后,孩子非常的喜欢。一直拉着我跟他一起看,在书里边他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这是一本硬纸板的书,在封面上有一只恐龙,还有两个小朋友,一排神秘的脚印,看书面就足够吸引人了。 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里边儿会抛出很多的问题,让孩子的好奇心发作,变身大侦探跟着书里边的故事去寻找一个真相。 故事的内容是,有一天下午乔和他的妹妹莎莉发现了一串奇怪的脚印。他们思考这是谁留下的呢?可能是一只恐龙。然后跟着恐龙的脚印发现猫咪的食物被偷吃了,他们感觉这是一只非常饿的恐龙。然后到花园以后发现脚印特别深,感觉这是一只非常重又非常饿的恐龙。一路的追踪,一路的思考。恐龙的头衔也越来越多,这一段把我逗笑了,真的是童真有趣,当然最后的结果也非常的尴尬……。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童话故事书,但也感觉到作者满满的诚意。每一章都值得玩味,处处都有玄机。两个童真无邪的小朋友,从肉眼看到的情节一串奇怪的脚印,跟着脚印一直走,中途发现了一些新线索,然后各种推理。在读的时候,我家的小宝宝也跟着案情进行推理,给出了让人感觉很真实的一些答案。尤其是在高潮部分当,兄妹两个布置了陷阱准备抓住恐龙的时候,小宝宝兴奋脸都憋红了。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读后感(篇五)
有一句话这么说“孩子是一张白纸,画成什么样,全靠握笔的父母”。在生宝宝以前,我没觉得这句话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随着我的宝贝一天天长大,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藏,父母的角色是引导者,引导他去发掘,去探索,而不是一个定义者。
一天下午,乔和他的妹妹萨利发现了一串奇怪的脚印……
你觉得这些脚印会是谁留下的呢?
恩,我判断肯定是一只恐龙留下来的。
脚印来到猫咪的食盆前,食盆空了。嗯!这是一只非常饿的恐龙。
花园里的脚印变深了,嗯!这是一只非常重又非常饿的恐龙。
……
跟随着恐龙的脚印,以及脚印经过地的变化,推理这只恐龙的状态。作为一个妈妈,我跟随着乔和萨利的推理之路,一点点找回了我的好奇心。他们善于观察,还能透过现象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回到家,乔和萨利把今天的奇遇告诉了爸爸妈妈,妈妈说:“你们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爸爸说:“这个脚印不是恐龙的,因为恐龙已经灭绝了。”并且,爸爸妈妈甚至都没有从杂志后面把头伸出来,只是随口这么一说。
我想这样的父母不是个例。1岁的宝宝,蹒跚学步,地上有个树叶,蹲下去,伸手去捡。妈妈立马把孩子拉起来“这是什么,太脏了,不能捡。”3岁的宝宝,脑海里存在十万个为什么“妈妈。妈妈,为什么?”妈妈继续刷着手机不耐烦的说“妈妈忙着呢,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这不仅仅是一本给孩子看的书,也是一本给父母看的书。我们大人变得越来越无趣的同时,我们也忘了怎么去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在《随笔集》这样写到:“教育,并不是填满一个花瓶,而是点燃一团火焰”。绘本是父母和孩子最好的互动工具,不是买来随手一扔给孩子自己翻着看看,更不是机械式的朗读,带着感情,抛开一切琐事和杂念,和孩子共享阅读时光,这时候,我们也会找回童年的那个自己。
最后,乔和他的妹妹萨利,到底发现了什么呢?这些脚印是不是恐龙留下来的?在妈妈告诉她们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之后,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想知道答案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快翻开手中这本书吧。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跟你说,他在院子里发现了恐龙的脚印,你,又会怎么回答他呢?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读后感(篇六)
孩子非常喜欢恐龙,夏天还特地带他去恐龙馆,里面的恐龙当然是假的了,可在灯光、音效的衬托下,那些假恐龙摇头晃尾的还挺真。本以为孩子会很喜欢,可孩子一个劲地闹着要出去,告诉他这些都是假恐龙,可孩子根本不信,他就认为就是真恐龙。出了恐龙馆,突然想到大概就小孩子会认为恐龙还活着,你随便问一个大人,他们肯定会回说:哪有什么恐龙啊?可孩子会相信有恐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有好奇心和想象力。
看了绘本《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绘本通过一个有趣的推理故事,让孩子化身侦探,跟着神秘的脚印去寻找恐龙。故事从乔和萨莉发现一串奇怪的脚印开始,乔判断脚印是恐龙留下来的,兄妹俩一路寻着蛛丝马迹来探寻这头恐龙。小猫威洛比的食盆是空的,恐龙肯定非常饿;花园里的脚印很深,恐龙一定很高大壮实;恐龙在爸爸的鱼塘逗留,那它会游泳;花园里的脚印有些凌乱重叠,恐龙可能喜欢跳舞;地上落满了树叶,恐龙会不会是撞到树上,那样的话它的头会疼;突然,只剩下右脚的脚印,那么恐龙的左脚撞到了石头上。脚印消失了,回家的路上乔和萨莉还在脑子里想象恐龙的样子。
一幅幅连续的图画让孩子像福尔摩斯一样,仔细观察、逻辑分析,通过线索证据猜测恐龙的模样,锻炼了孩子的想象了和逻辑思维,让孩子拥有科学探究精神,培养“超级大脑”。
兄妹俩想到的是恐龙一定存在,而不是被陨石砸到、魔法师变没了、被外星人带走了。回到家后,爸爸妈妈正在看杂志和报纸,他们告诫兄妹俩:
这两位是不是很像一些家长呢?他们不愿陪伴孩子,否定、搪塞孩子,慵懒的成年人,他们缺乏想象力,缺少好奇心,恐龙灭绝了当然是常识,但在常识之外会不会有例外呢?
故事推向高潮,兄妹俩坚持相信恐龙的存在,他们布下天罗地网要抓到这只恐龙,可第二天并没有见到恐龙的影子,两个孩子的脑袋里充满了疑问,恐龙是怎么逃走的呢?萨莉想到可能这只恐龙长着翅膀吧!恐龙从天空飞过,把两个孩子“抓走”了,兄妹俩会被饥饿的恐龙吃掉吗?故事再次发生反转,原来恐龙的胳膊太短了,它需要别人来帮忙做它最喜欢吃的蛋糕。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洋溢着童趣,像一部侦探大片,孩子们被恐龙吸引,进而被抓走,充满奇想,绘本也告诉我们一定要让孩子跟着恐龙走,要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千万要跟着恐龙走而不是千万不要。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读后感(篇七)
家中大宝五岁半,即将上大班的年龄,在潜移默化的绘本阅读中,大宝已经可以识得不少汉字。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大宝大声的读出了绘本的名字后,就疑惑的问道:“为什么呀?为什么不能跟着恐龙走?”因为恐龙是宝宝从小到大的最爱,书籍封面那只可爱的绿色小恐龙首当其冲就获得了宝宝的青睐。为了解开疑问,我们翻开了这本由南非著名作家亚历克斯·拉蒂默所著的绘本。
本书的主人公是乔和他的妹妹萨莉,故事开始于他们发现了一串奇怪的脚印,在发现奇怪的脚印后,他们跟着脚印一直走,路过猫食盆、经过小水塘……他们根据脚印的形状、深浅及很多特征分析出这是一只非常饿、非常重、爱游泳、爱跳舞、头和脚有点儿疼并且会飞的恐龙,
本书共有32页,几乎有超过20页的页面上都绘有白色的云状图,其中所绘的是乔或者萨莉根据脚印的每一步特征所进行的所思所想。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简单幼稚但同时也是那么美好,因为本身孩童们能进行思维这件事便是世界上很值得推崇和赞扬的事情。人在幼年的时候懂得凡事去思考,并不容易做到。有多少人浑浑噩噩的从小活到大,做事没有任何使命感,没有任何目的性。这正是因为思考这件事情不是人长大就会自然而然获得,而是必须经日积月累的历练所形成,孩子们在幼年的时候就必须有所培养。在和大宝一起阅读本书的时候,我没有照本宣科,而是采取了问答的形式,试着让他一步步的也如同乔和萨莉一样,慢慢自己分析出这是怎样的一只恐龙。在这样一个递进的过程中,孩子对这只恐龙的意向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深刻。一直讲到最后,他都能完整的复述出这只恐龙的特征并反复的和我约定:“妈妈,明天我们再看一遍哦。不,明天再看两遍哦。”瞧,能让孩子学会动脑,爱上动脑,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
书中意味深长的一副图是这样的,两兄妹未找到恐龙,失望归家后,见到的却是被书报挡面横躺在椅子上的父母,妈妈说:“你们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特别是一只饥饿的恐龙!”而爸爸说:“或许脚印根本就不是恐龙的,因为恐龙已经灭绝了。”这才是我们熟悉的家长面对此事的态度,理智中又带着那么一些忽视,家长们只会关注孩子们的饮食、健康、学业,而对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却显得不那么在意了。在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上,整本书中父母只出现了一页的内容,可以看到,父母在这孩子成长中的缺失,而作为母亲,我也在这页图画中得到警示,时刻提醒自己从繁忙的生活中稍稍脱离,在遇到相似的场景时,能记得这页画面,能好好呵护孩子的想象力。
其实这个绘本中的故事真的很小,简单又平凡,但世事往往通常都是如此见微知著,故事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同时又作用于生活,给我们启迪,让我们也能跟着孩子一起成长。
Yi��_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读后感(篇八)
在众多童书类中,我经常给孩子选择青豆书坊的相关童书绘本读本。以简短有趣的绘本小故事,寄予深刻教育启发的用意,这无疑是青豆书坊吸引我的特色所在。
就在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了青豆书坊的《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这本绘本读物。乍然拿到这本书时,我还以为其中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孩子们自我保护培养的主题。待到走入正文,我们恍然大悟于故事层层递进般的推理能力培养熏陶。单就这个绘本的书名,它早在无形中激发着小读者们的阅读兴趣。对于孩子们而言,越是家长们阻拦的事物其实越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发掘兴趣。无疑,本书的书名首先亮眼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关注度。
虽然书名是《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但是实则故事中的正文内容就是引导着书外的读者们跟随书中的两个小主人公共同踏上追踪解疑的阅读之路。尽管世界上早已经没有恐龙的存在,但是故事内容的构思却早已经让我们的孩子摒弃了常规思路想的想法,而是巧辟新境地打开了一扇想象推理的大门。对于一连串神秘的,大大的脚印,小主人公乔和萨利跟随着它们不断地找寻脚印的归属。因为是大脚印,所以他们推理有恐龙的存在。又因为脚印到访的不同之地,有着更多不同的新发现,乔和萨利也因地制宜地不断更新补充着推断的内容。于是乎,现场的大脚印的所属主人的遭遇不断地在孩子们脑海中得以补充信息,变得丰满形象。这里的想象是没有约束的,没有限定的,有的只是根据着发现的蛛丝马迹不断地充实想象。哪怕是书外的我在陪同阅读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沦陷入这个妙趣横生的故事里。虽然明知不可能,但是我想很多的家长或许会和我一样童心未泯地陪着孩子们来过把推理瘾。而我的孩子在翻看这个故事时也是早已经跃跃欲试地和书中的小主人公们一起为这神秘的“恐龙”而争论着---- 无关乎究竟答案如何,只乐享于推理探索过程中的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没有接触这本书前,我觉得成年人的我早已经忘记了儿时曾经有过的想象力。而《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潜移默化地让我触动了已经深埋于心的那份想象推理欲望。事实上,它更是无形中激发起了我对孩子们这个想象推理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在亲子互动阅读过程中,同样也是那般地跃跃欲试。尽管这本书是以图文并茂的静态形式加以呈现,但是它早已经从某种意义上化作动态的表现手法启发着孩子们的想象欲和推理念头。
跟随着书中男孩乔和妹妹萨利的推理,我家的宝贝们其实也激发着蓬勃的参与热情。与其说《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倒更不如说我们应该随时随地地给予孩子们互动参与的热情。与其从小将那份蠢蠢欲动的探索精神逐一消磨,倒不如借由着这本书开启更多的探索推理互动。让我们的孩子们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施展想象,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大这类推理能力的培养互动游戏中。相信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他们会觉得自己曾经儿时的成长是那么有趣。与此同时,孩子们的推理能力其实也得以开发和培养。
强烈期待着更多此类的优秀儿童读本可以多多问世,分享给爱阅读的孩子们。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读后感(篇九)
悬疑推理,一向是很多书友的十分喜爱的小说类型,这类小说的乐趣之一就是可以在看书的同时自己结合书中线索先行推理。不止小说,线下的实景解谜,实体的带有解谜道具的解谜礼盒等等……可以说,推理悬疑充斥在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若能够让孩子们从小动脑,接触些简单的逻辑推理,对锻炼孩子的大脑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大有裨益。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这本绘本就是一个偏向推理式的绘本。将孩子们最爱的恐龙与推理结合在一起,和孩子一起发挥想象力与两位小主人公一起追寻“恐龙”的踪迹。作者亚历克斯·拉蒂默画风可爱,想象力丰富,用简单的推理增进了亲子间的互动,让父母不止是单纯的“念”绘本,而是同孩子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从而一步步得到结论——哪怕这个结论是完全“不可能”的。 Step 1 发现一串脚印
一串脚印
某一天,萨莉和乔发现家中多了一串奇怪的脚印。这会是什么动物留下的呢? 在将答案告知孩子之前,我们不妨这样问问他。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寻找答案。无论孩子回答什么,都予以鼓励,并且告诉他:萨莉和乔认为这是恐龙的脚印。我们不妨将它当做恐龙的脚印吧! Step 2 空食盆
空食盆
跟踪脚印走下去,萨莉和乔追到了猫咪威洛比的食盆前。瞧,食盆空荡荡了。是谁偷走了威洛比的食物?哦,一定是脚印的主人——那只恐龙,或许他是一只非常饥饿的恐龙。由空食盆与脚印推断出恐龙的状态之一:饥饿。甚至作为恐龙,甚至将猫粮吃光,一定是饿到了一定程度。 Step 3 花园和鱼塘
鱼塘
脚印还在延伸,从屋内到花园,从花园又来穿过了爸爸的鱼塘。本来以为是一只小恐龙,但是花园里脚印更深了——说明恐龙的体重或许比我们想的还沉,不是吗?而能够穿过鱼塘说明他还可能——会游泳。 随着场景的变化,脚印的状态、场景的周围都有细微的变化,能引导孩子去自主的挖掘这些细微的不同,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会观察,通过细微的观察来进行判断。这是这本绘本的一个特别之处。 Step 4 凌乱的脚印与落叶
凌乱的脚印
穿过鱼塘的“恐龙”步伐凌乱,它在干什么?萨莉觉得它在这里跳了一支舞,哦,那么这是一只会跳舞的“恐龙”而这只会跳舞的恐龙,在经过大树时候大概是碰到了头,惹得树上树叶纷纷垂落。或许它的头被撞痛了。 Step 5 单腿跳&会飞?! 在“恐龙”路过石块后只余下右脚脚印了,为什呢?乔认为,这是因为“恐龙”踢到了石头,脚痛所以只能单脚走路了。可是追啊追,追到了最后甚至脚印全部消失了……难道“恐龙”会飞?无助的乔和萨莉问了很多大人,而他们得到的结果是——
Step 0 不要折断孩子想象的翅膀 大人们的回答有写实,也有魔幻。恐龙灭绝了、被魔法变走了等等……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告诉孩子,他们的“恐龙”飞走了。 诚然,每个成年人都知道,恐龙早在几亿年前就灭绝光了。而那脚印,谁能说或许不是鸭子的呢?凌乱的脚印或许只是转了个圈。乔和萨莉推理的每个环节都显得稚嫩和证据不足。但那才是属于孩子们的天真,属于孩子们的想象。所以,作为父母的你请答应我,不要折断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好吗? 成人受到更多的教育,获得更多的知识却扼杀了更多的想象力。但是孩子正相反。对世界一无所知的他们,会提出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跳出正常思维的想法。如何将这份难能可贵的想法继续保持下去,是关键问题。每一位绘本作者都是一个大孩子。他们的无穷想象给孩子带来了快乐,给家长更多与孩子互动的机会。 谁说成人不能和孩子一样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本书的结尾就是个大大的惊喜。喜欢这样出人意料的结局。 为我们带来这本好书的青豆书坊,成立自2007年,坐落于帝都北京,由“青豆家教馆”、“青豆童书馆”、“青豆社科馆”三大部分组成,12年间为我们带来了三个领域内的诸多优秀的书籍。很感激青豆书坊能让我与这本《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相遇。在这个绘本中,我也认识到了作为家长的一些不足之处,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不要将孩子的想象扼杀在摇篮里,希望看了这篇书评的家长们,也能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读后感(篇十)
5岁的小宝看见地上有一只虫子在粪堆里钻,他非常好奇,拉着妈妈的手问:“妈妈,这只甲壳虫真有趣!它叫什么名字?”说着,想用手指头去触碰它。妈妈扫了一眼,大惊失色,拉起小宝的手就跑。边跑边说:“那只虫子太脏了,以后不要在那么脏的地方玩!”
亲爱的,你是小宝妈妈这样的家长吗?
许多家长不愿意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在有点脏的地方玩,稍微有点危险的事情,也坚决不会允许孩子去做。
每个孩子都是好奇宝贝,在好奇的世界里,他会遇见许多新奇的事物。他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一探究竟。他并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只是饶有兴味地、像个小小的福尔摩斯一样,从仅有的知识去发现未知。
小男孩乔和妹妹萨莉就是这样的好奇宝贝。
乔和萨莉发现了一串奇怪的脚印,这是谁的脚印呢?
有经验的乔通过仔细观察,认为这是一只恐龙的脚印。跟着脚印,兄妹俩看到小猫咪威洛比的食盆里的事物全被恐龙吃光了,两个
古灵精怪的小家伙由此得出:这是一只饿了的恐龙。
经过他们俩锲而不舍的探索,哦,还有他们的小猫咪威洛比一道,发现这只恐龙不仅饿着肚子,还非常重,会游泳,爱跳舞,关键是,它的头还有点儿疼,脚有点儿疼。
这样一只恐龙在哪儿呀?这是乔和萨莉,还有威洛比急切想搞清楚的。
乔和萨莉发现的是一只恐龙诶,如果他们兄妹俩是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第一类家长:恐吓型
表现:乔,你不要再带着妹妹做这样危险的事了!你们这样顽皮,小心恐龙把你们俩一口一个,活吞!
第二类家长:哀求型
表现:乔,萨莉,你们都是乖孩子,爸爸妈妈只有你们俩,把你们养这么大很不容易。从今以后,你们俩可以听点话,不再玩这么危险的游戏了吗?求求你!
第三类:放任自流型
表现:明晓得自己的孩子发现的是恐龙,却依然自己做自己的,只当没看见。当乔跑过来报告时——
“爸爸妈妈,我和萨莉发现了恐龙的脚印耶,要不要一起看看?”
“一边去玩,一边去玩!”爸爸妈妈说,“来,这是五块钱,买东西吃去吧!”
第四类:暴躁殴打型
表现:发现兄妹俩竟然在追寻恐龙的脚印,甚至想找到恐龙,操起一根竹棍子或者抡起拳头就是一顿暴打。目的就是,要他们永远记得,再也不能寻找跟恐龙相关的一切。
第五类:好奇宝贝型(默默欣赏型)
表现:爸爸对妈妈说:我们家的宝贝发现恐龙的脚印了,他们俩会怎么做呢?于是,夫妻俩暗中观察两个宝贝,发现他们竟然有很强的推理能力,有模有样的,俨然两个小侦探。
好奇心在小孩子身上的出现,说明他们的高级神经活动已经有了较高的发展,他们的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
可是,第一至四类爸爸妈妈的行为,必定逐渐将孩子们的好奇心抹杀。孩子们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必将受到不好的影响。唯有第五类家长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呵护宝贝的好奇心。这也是乔和萨莉的父母亲的教子方法。
他们可能早就看到孩子们在做什么。爸爸妈妈在客厅里,妈妈把自己藏在一本书后面,说:“你们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特别是一只饥饿的恐龙!”——哈哈,妈妈果真知道家里来了恐龙,而且还知道是一只饥饿的恐龙。
爸爸坐在沙发上,把自己藏在一份大报纸后面。“或许脚印根本就不是恐龙的,”爸爸说,“因为恐龙已经灭绝了。”——瞧,爸爸也看见了那些脚印!
或许,爸爸妈妈也曾对着那串奇怪的脚印仔细分析过呢。或许,他们正想看自己的宝贝发现脚印后会怎么做呢!这样说来,乔和萨莉的爸爸妈妈是第五类家长,爸爸妈妈也是好奇宝贝哦。他们不仅对神奇的脚印好奇,更对自己的宝贝好奇,希望这串脚印带着宝贝们慢慢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推理,最后找到那只恐龙。
研究发现,好奇心和工作愉悦、社交技巧,甚至快乐的性情有很多关系。在学习中,好奇心越强,学生越有可能成功。
根据密歇根大学幼儿科学副教授Prachi Shah发布的一项研究,在对2600名孩子进行调查后,Prachi Shah发现在幼儿园中,好奇心越强,数学和读写能力就越强。而在水平相近的孩子中,好奇心越强,“努力控制”和集中精神的能力,以及注意力也越强。
更令人惊喜的是,研究员还发现,家庭条件悬殊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是一样的。
既然如此,家长能够在孩子尚小时,好好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至关重要。
1.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家庭环境,将“不要”“不可以”之类的否定词扔到太平洋去。
小孩子的好奇心仿若春天里柳枝上的嫩叶芽,适当的鼓励才会春风化雨,让它茁壮成长。
当孩子辛苦脱下芭比娃娃的花衣裳时,妈妈厉声说:“怎么像个败家精,给我,不要玩了!”
这样的时候,妈妈不妨心平气和一点,面带微笑,把斥责和咒骂藏起来:“哦,宝贝跟芭比公主脱衣服了打算做什么呢?”或许,孩子会告诉妈妈,她打算看看这么漂亮的纱纱裙是怎么穿上去的。也或者,她正在研究怎么给芭比做一件新裙子呢。
父母斥责孩子不能这样,不要那样,这样的语言是否定孩子的行为,无疑是给孩子的好奇心一刀。
2.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引导孩子多做积极探索。
好奇的孩子问题多。作为父母,就要用心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孩子年幼的时候,提的问题可能简单,容易解答。当他们越来越大,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难度亦相应加大。此时,做父母的切不可对孩子的好奇好问敷衍了事。可以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可以给孩子提供相关的图书,相关的网络检索方式,让孩子进入自我寻求答案的模式,进一步引发孩子的好奇心。
3.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培养观察能力。
大自然是最好、最容易激起孩子观察欲望的博物馆。只要有时间,父母亲就可以带孩子们亲密接触大自然,让他们自己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以及不同的人在相同或不同环境中的各种表现。爸爸妈妈也可以在大自然中充分地表现自己的好奇,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也可以引导他们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推理,自己总结,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小男孩乔和他的妹妹萨莉是《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一书中的两位小主人公。这本书是南非作家亚历克斯▪拉蒂默创作的儿童绘本。
因为对水蒸气推动水壶盖的好奇,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因为对吊灯摇晃的好奇,伽利略发现了单摆;因为对苹果落地的好奇,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水蒸气推动水壶盖,吊灯居然在头顶摇晃和苹果落地,这无异于一只只恐龙。亚历克斯▪拉蒂默的《千万不要跟着恐龙走》其实就是告诉家长和孩子,一定不要放弃发现生活中的一只只恐龙,不要扼杀好奇心,千万要跟着恐龙走,跟孩子一道,成就一段美妙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