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黄金时代》读后感1000字

《黄金时代》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16 15:30:18
《黄金时代》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2-16 15:30:18   小编:

《黄金时代》是一部描写中国时期的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角林丁丁在这个时代的困境和挣扎。小说通过林丁丁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无奈,同时也探讨了人性与真实世界的关系。读后感触颇深,引人深思。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一篇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 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级喜欢!!!赞一个!!!!萧红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二篇

第一次见识到水军的模样,无论是谁打五星,点开该君的页面,只读过这一本书,而且主页面也竟然千人一面。有趣。小出版社的营销水平不敢恭维,基本上还停留在时代。

听说过几次水军事件,看来这种事往往要败露。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三篇

首先声明,我根本没有看过这本书,也根本没有兴趣去看。至于什么美女作者还是无耻抄袭的恩恩怨怨我也没兴趣掺和。我只是看到数以百计的豆瓣用户在2014.5.25这天“不约而同”地为这本书做出五星评价,且它们的阅读数据只有这一本书时,我本身残存不多的正义感被激发了出来,狗日的你们这群鼠辈,见不得光的蟑螂臭虫,真以为别人都是跟你们一样的SB么?别跟我叽歪什么没看过就没有发言权,是你们先耍流氓的,那就别怪别人抡板砖了。论事说理是拿来跟正人君子讲的,对尔等渣滓唯有痛骂之!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四篇

在读这本所谓的“传记”之前,我读过了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和《小城三月》,但对于萧红的人生经历几乎一无所知。在读这本“传记”时,我首先有些收获,因为她的某些文字能够让我对应上萧红的作品。但后面越读越觉得混乱,时间线在关键节点上有好几处错乱,最明显的,经过我的查找和逻辑上的判断,汪大澄在1931年取消了弟弟王恩甲和萧红的婚约,但书中写是“1930年春天”(P43),似乎是个极其低级且具有误导性的错误。还有,1931年10月4日,萧红从阿城福昌号屯逃到哈尔滨,在东兴顺旅馆和王恩甲同居怀孕后被抛弃,因此结识了三郎萧军。书中(P45)竟然写成“萧红刚由北平回哈尔滨时”,另外也没有交代何时怀孕,因何怀孕,甚至按照书中的逻辑,萧红是在住进东兴顺旅馆前就已经怀孕,同时这段只字未提王恩甲。为了弄清书中表述不清甚至错误的地方,我查找了萧红生平的简介,查找了书中信用的文字来源,费劲力气,终于看清了萧红人生前半段的大概面貌。这种书不知道为什么大学图书馆会收纳。没有带来任何收获,反而带来了误导和障碍。后面的实在是读不下去了。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五篇

不好意思,我今天收到了编辑骗赞的豆邮,本来懒得回应,这本书叫黄金时代还是白银时代,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是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本书被拍成了电影《黄金时代》,汤唯主演。。。

我再也坐不住了。

作为一个在电影《黄金时代》剧组生活了5个月的人,并且刚参与了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的整个制作的人来说,这样的谎言无异于大笑话,让我瞠目结舌,哭笑不得。

在剧组期间,我的工作是宣传和纪录片拍摄,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接触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同时也和主创们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听到过这位闵作者的名字,而此书目前我看到的段落,绝对是大量史料的抄袭,没有原创!

我看到编辑有在解释书是在电影黄金时代拍摄之前出版的,这更是好笑之极。电影《黄金时代》筹备了4年,期间编剧李樯写作剧本用了大概三年时间,2012年12月12日开机,2013年5月4日杀青,因为宣传和电影节的关系,所以定档在今年的十月,本书出版年份是2014年5月,无论如何都对不上时间,我为编辑的无知感到无奈,为编辑的无耻感到羞辱。

请大家扩散,揭开骗子的神秘面纱!!!!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六篇

看到是有关萧红的,进来做了序和第一章。读完,正感觉好的时候,瞄了下评论,进眼的第一条就是评判抄袭的,顿时傻了眼。

其实,在不知情的情形下,这本书的文字还是很吸引人的,看了第一段萧红的日记:

“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此刻。”于是我摸着桌布,回身摸着藤椅的边沿,而后把手举到面前,模模糊糊的,但确认定这是自己的手,而后再看到那单细的窗棂上去。是的,自己就在日本。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但又多么寂寞的黄金时代呀!别人的黄金时代是舒展着翅膀过的,而我的黄金时代,是在笼子过的。从此我又想到了别的,什么事来到我这里就不对了,也不是时候了。对于自己的平安,显然是有些不惯,所以又爱这平安,又怕这平安。”

我一时诧异了。这文字很有时代感啊,萧红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21世纪。不过,也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集体穿越到1930年代。文字清晰,仿佛可以触摸,萧红的25岁。

等等,这个书真是抄的吗?我还歇一会儿。有时间找萧红的原著来看看,如果有的话。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七篇

本来此书的编辑群发欺骗性邮件求评一事在我看来尚可原谅,毕竟其推书心切,自己也做出了解释,所以干脆要来一观。

借着未上市电影炒作而更名为《黄金时代》这种事虽然让人恶心,但也并非不能接受,更何况书口上作者的照片挺可爱的,最近又正在回顾萧红作品,就翻看了下去。

结果问题严重了:这么眼熟?!

为萧红正经立传者本不多,依据的资料也都差不多,且不说以前的作品是否抄来抄去,但此书中大段大段地直接引用已出版作品文字(这种引用并无必要,作者完全可以变换一下说法或者用自己的口气重述,但显然这种程度的改写她都懒得做)且并未给出注解一事应属赤裸裸的抄袭,在此随便翻开几页与手头2011年版的葛浩文《萧红传》(其实也不甚让人满意,但最早的版本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对比一下:

例1:由于对青岛部分天然感兴趣,翻至第四章,发现几乎全部原文照搬。如第82页除引文相同外,第一段只改了几个字,最后一段一字未改。

例2:第226页遇丁玲一段,连破折号都没改

懒得再举例了。

这是我头一次忍无可忍直接打假。写得古怪或糟糕都可以忍,但只有抄袭不可原谅,这种书毫无价值,建议远避,并且作者和编辑必须检讨。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八篇

最先知道这本书是因为汤唯要在电影《黄金时代》中扮演萧红。后来知道还有这样一本书,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之前我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萧红,只知道在初中课本中介绍过萧红的一些小说,其他的生平与经历一概不知。这本书,打开了一扇走向萧红世界的窗户。

说真的,当我读到这本小说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想到曾经看过的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同样是一个女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只不过萧红的一生,更多了文学的厚重。

本书,其实遵循着一条主要的故事线索,那就是萧红的爱情。萧红的家庭环境让萧红对爱的温暖有异常的渴望,在自己的祖父去世之后,这种感情愈加强烈。我在想如果萧红从一开始就选择和王恩甲在一起,而不是逃婚,她今后的故事是不是又会是另一番光景呢?

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而且那样做了,萧红也就不再是萧红。她到底还是要遇上她命里的那个冤家——萧军。曾经有人说过,男人像风,抓不住也握不紧,萧军就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萧军除了在最开始给萧红带来过希望,其余的就只有绝望与痛苦。这样的男人,不值得被爱,但是萧红就这样爱上了,而且爱得遍体鳞伤。

端木,这个男人给萧红带来了真正的婚姻。如果萧红先遇到的是端木那该有多好。端木爱着萧红,哪怕她已经遍体鳞伤。想起来冯小刚的《夜宴》里,章子怡对葛优说她的心就是一块冰,葛优说那就把她的心含在嘴里融化它。端木,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温暖着萧红那颗绝望的心。我想和端木在一起的那段时间里,哪怕中国的局势动乱,萧红依旧有可以休憩的家,那是由端木的爱垒成的家。端木去世后,嘱托他人把自己的骨灰和萧红的埋在一起,我知道,他们会一直在一起。

最后的最后,萧红过早地走完了她的一生,她的一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坎坷,但是她也有祖父的爱,有良师鲁迅的关心,还有爱她的丈夫端木,至少她的生活中不是一片黑夜,这些微弱的光芒虽然不是很亮,但是足以照亮萧红前进的路,这也算是对萧红最大的安慰吧。

萧红,爱有来生。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九篇

开篇随便摘录两处:

p5

红红的枫叶,

是谁送给我的!

都叫我不留意丢掉了。

若知这般别离滋味,

恨不早早地把它写上几句

别离的诗。

————萧红《可纪念的枫叶》

一片小小的枫叶勾起了诗人万般的离别愁绪。看着不知什么时候被自己无意中丢到墙角或遗落在桌上的孤零零的红叶,诗人联系自身,不免感慨万千。

这是语文试卷上的考题答案吗????

p9

……

看到这,是不是有些惊悚和诡谲的气氛?身世的不确定、丑恶龌龊的父辈、过继子、大家庭、早逝……怎么看都有种《红楼梦》的感觉。她一人集合了宝玉、黛玉、探春、秦可卿等多人的特质,……

看到这,我都无力吐槽了,作者你真的深入了解过萧红吗?

无关抄袭风波,只是作者写书的态度,请尊重萧红!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十篇

萧红短短的31年的人生当中,亲情淡薄,遇人不淑,屡遭抛弃,受尽悲苦,多么不值!她又得遇名师,备受瞩目,才名闻天下,抒尽一生才华,广交中外好友,生命精彩丰富,没有丝毫水分,又是多么值!这是书中第十章的引言大概叙述了萧红一生的经历。

在那个人才频频涌现的年代,萧红的出现也为那个大时代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生于富裕的地主家庭但却难以获得家庭的温暖,仅从祖父那里得到了童年时期仅有的爱与温暖。因为得到的太少,她的憧憬与追求似乎也包含了这一方面。

与其说这是一部萧红的人生传记不如说是以萧红为主线而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描述,书中萧红困苦悲惨的经历也是当时大多数国人的经历,当时时局的背景也与萧红的经历有一定的联系,书中第八章曾写萧红生命中的诸多不幸几乎都是与大事件同步的。

在经历了哈尔滨求学,北漂和被汪恩甲抛弃后,怀有身孕的萧红遇见了在她生命中与他共同经历最多的人,这个人就是萧军。这个刚强男人的出现给此时的萧红带来了希望却给未来的她带来了不幸。他帮助萧红度过难关产下女儿却在今后的日子里对萧红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可以说与萧军在一起的时光是萧红一生最辉煌也是最阴暗的。

书中作者引用了许多萧红的短诗,信件,当时与友人的对话和友人对萧红的回忆,可以从中读出萧红内心的悲凉,也能感到作者对萧红的同情。这些资料的引用也看得出作者的用心。

与鲁迅在上海的的经历大概是萧红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鲁迅不仅作为她创作路上的导师也是她精神上的支柱,不得不说鲁迅的逝世对萧红的打击不亚于童年时失去祖父的打击。之后遇到的端木蕻良成为真正珍惜她的人,尽管周围的人都不看好他们但他们还是用自己的方式让别人刮目相看。他们在一起度过了萧红最后的时光,端木的陪伴也让病痛中的萧红有了一丝慰藉。

愿31岁的她能永远活在她的憧憬与追求之中。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十一篇

在那张经典的黑白单人像中,萧红面庞秀丽,嘴角抿起,眼神倔强,全然不似她生平遭际那样的无助脆弱。可能只有表面看起来金刚不坏才能将一颗飘摇受伤的心好好隐藏起来,不至受到更多伤害。

“苦难出诗人”,这句话放到男人身上隐秘伟大,有种落魄秀才但不坠青云之志的气势,但放到女人身上却只会让人生出更多的怜悯和可惜。在《黄金时代》中,作者用萧红的诗歌片段为标题注解串联起了她短暂又悲苦的一生。

闵露莹在文中多用诗歌、信件、谈话将一个敏感、隐忍又极富才气的女人形象刻画了出来。在她的笔下萧红时而如小女人般娇俏可爱,如鲁迅生病时,萧红劝其吃饭。鲁迅说:“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萧红说:“多吃就胖了。那么周先生为什么不多吃点?”亲昵、幽默、随性,活脱脱一个机敏可爱的妹妹。可这样温馨轻松的场景太少太少,更多的时候萧红都处于委屈崩溃的境地。

在闵露莹笔下萧军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大男人,不仅不重视萧红的感受和遭遇,还频繁与其他女人交往,就差把“渣男”二字放到萧军的名字前了。对于二萧的互动浪漫场面少有提及,除了萧军第一次与萧红见面时展现出的男人风采,后续大段都在写二者的龃龉、萧军的不负责任以及萧红的软弱无依。大段摘录了萧红在日本写给萧军的信件,言下之意,此非良人,女人何苦为难自己。

而端木,此前评论著述对他的评价不高,黑点主要在:逃离武汉时,端木扔下身怀有孕的萧红独自乘船避难重庆。作者不否认这一事实,并不想在这一事件中为其洗白,而是花了更多笔墨在端木的其他行为上:公开举行婚礼、坚持为萧红治病等。至于二人之间的是否有感情,作者引述了萧红的话:“我深深感到,像我眼前这种状况的人,还要什么名分。可是端木却做到了牺牲,就这一点我就感到十分满足了。”有种历尽千帆终成沧海的成熟妥协,往日的激情成过眼云烟,眼前的男人才是真正值得认真对待的人。就如作者所说,“在那个狂飙突进的革命年代,端木的这些品性都被视为异类。但在现代看来,这些都不是什么特别坏的毛病。”由此来看,萧军和端木之间作者明显属意于后者。

女作家的传记不围绕床帏八卦怎么吸引读者,还好作者做了平衡,穿插甚至大篇幅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人生平介绍,让本书更加广博厚重了些。

如果每张照片都有注释就更加好了。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十二篇

文/数数。

不怕被笑的说,对于萧红这个人,我是一点都不了解。要说那个战乱年代的女作家,熟悉不过于冰心、张爱玲等。萧红好似不被所知。

看了这本简述萧红的书,对其有一个粗略的了解。那样一个动乱的时代,能孕育出这样杰出的人。如果说是时势造英雄,那也可说时势造就了萧红人生的“黄金时代”。

萧红的一生都在奔波,居无定所,如浮萍。面对冷漠、冰凉、自私的家人,两次不幸的婚姻,病痛的折磨,这样一个封建晚期的弱女子是得承受多大的精神和物质的压力折磨。也许只有在文学的创作上才能有一丝的慰藉。

温暖,在萧红身上停暂得是那么的短暂。童年的温暖只有年过古稀的祖父才能给予。青年时的温暖,也许萧军也曾给予,但也夹杂着无尽的痛楚。萧红最敬重的人,莫过于其导师——鲁迅先生。在萧红与老友李洁吾再次见面时谈起鲁迅先生,她的评价是鲁迅先生就如其祖父一般。可见鲁迅先生不仅在萧红文学的造就上有很大的帮助外,在其精神世界就如儿时的祖父所给予的温暖所等同。

婚姻,对于萧红似乎是那么的不幸。承受父辈的压力而结识的未婚夫汪恩甲,其实我一直觉得萧红自己都反对父亲的婚说,怎么又不能坚持自己的意愿,而最后居然有了汪恩甲的孩子。我觉得这里萧红反应出自己内在的怯弱。第二段恋情,和萧军,看似挺般配。最终还是无奈的结束告终。我觉得萧红在面对第二次婚姻的时候内心的怯弱还是被自我的独立所战胜。萧军高傲、花心、自大等个性并不适合饱受磨难的萧红,他们的结合也就是时势造就的“美丽”错误。第三段恋情,和欧阳蕻良,虽然在外人的眼里,他们不是那么的般配,但是我觉得萧红在最后的这次婚姻里是幸福的。这次姐弟恋的婚姻,给萧红最后的人生带来的最后的安慰。

整本书对于萧红一生的描写都是采取片段诉说,所以在连贯上不是那么的清晰。有些内容文字还值得商榷和校正。但是作者能对萧红的人生事迹收集得这样的完备,是值得肯定的。萧红的一生,感觉如夜的广场,没有阳光,没有温暖。但是她所带给我们的却是“黄金般的时代”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十三篇

这是一本关于萧红生平的传记,叙述了她一生中的种种经历,读完不胜唏嘘,让我惊叹于她的文笔,感概于她的命运。

萧红(1900.6-1942.1),身处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且至今影响巨大的女作家之一。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她:"萧红取代丁玲,就像丁玲取代冰心"。作为鲁迅的爱徒,她被赞慕才华,被蜚短流长。

她的人生是短暂的,仅仅31年;也是颠沛流离,在8个城市居住过;作为作家,她又是高产的,

因为在不断逃亡的过程中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等近90万字的作品。

在书中,引用了部分萧红的文字,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萧红的文字,但却被深深吸引。

她的文字表达了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困难的不屈服,淡淡的哀愁。

"我的心中积满了沙石,因此我所想望着的,只是旷野,高天和飞鸟"

她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不错,我要飞..."

读萧红的文字,感觉是一个内心清透干净的女子,有对未来广阔天空的向往。

却不知在这文字背后,她经历过那样痛苦不堪的生活。

作为女子,她是不幸的。

我曾经想,倘若一个女人,年少时有疼爱自己的父母。

到了婚假的年纪,遇到一个知冷知热的男人,相伴共度余生。

无论贫富与否,也算不枉此生吧。

然而这两样萧红都没有,她的原生家庭是冷漠的,没有一丝人情味的,除了她的祖父对她些许的疼爱。

而她后来遇到的男人,有家人强令许配,也有自由恋爱。这些男人带给她的身体上,精神上的痛苦,对于她的生命在31岁戈然而止的结果,起到关键的作用。

读到萧红感情经历的不幸,书中说她的妥协性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但我一直在想,像萧红这样,出生在冷漠痛苦家庭的女孩,在那个内忧外困的大环境下,想要逃离出来,最终的结局会不会都是一样的悲哀呢?

因为,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女孩要逃出家庭自己独立生活,首先一定要找一个男人来依靠。

只要有一个男人,愿意和他在一起,女孩子就不会犹豫。自己的家是绝对回不去的,女孩子没有退路。

而男女在一起幸不幸福,又怎么会如此简单呢,要看性格是否投契,两个人的内在是否登对。

而如萧红残缺家庭出来的女孩子,没有挑选的机会和余地,就像一个在水中挣扎的随时可能溺亡的人,只要有一个救命稻草,就赶紧抓住,没机会冷静思考。

这种缺乏关爱家庭出来的女孩子,往往没有挑选男人的心智,也没有教会她这个。

就有了萧红遇到萧军在一起之后的种种痛苦经历。

所以像萧红这种家庭氛围出来的女孩子,在那个年代,最后的结局我觉得是必然的。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十四篇

虽然对于我们的女作家很感兴趣,但是很惭愧的从来没有看过萧红的作品。 一直以来我对于女作家是最为关注的,尤其喜欢武汉女作家。方方与池莉的硬气让我十分欣赏,那种对于世情旁观般冷静以及对于生活的准确描述都是我喜欢的气质,或许大学时候我还理解不了《烦恼人生》的那每一个让人烦恼的转折,但是毕业之后看到的《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那一字一句冷静的叙说更让我拍案叫绝。而《万箭穿心》则更是我最近看过的最优秀的现代小说之一。其他女作家则各有千秋,铁凝的大气,王安忆的雍容,张抗抗的沉重,毕淑敏的睿智,龙应台的回忆,迟子建的柔软都是我喜爱的。 女作家一直是一个特殊却不容忽视的群体,她们用自己不同于男人的敏锐易感的眼睛,来看待整个世界,再用自己细腻的笔,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我想萧红尤其是这样的一个人,看完这一本书我才初步了解了萧红的一生算得上是坎坷不平,幼年的生活悲苦,母亲早逝,父亲的虐待,她自小就是无依无靠的,她的好日子是十分有限的,其他时候不是缺吃就是病痛,很多人可能会痛恨萧红的软弱,她跟从了早已经脱离了关系的未婚夫,怀着孕又喜欢上萧军,其实在那样的时代,一个弱女子又能怎样维持自己的生活?她还没有找到觅食的方法的时候,只能软弱的依靠别人,而且这样的生活早已经造成了她不仅从物质上,更是精神上必须依靠别人的暗示,谁能说她对于萧军就全部都是爱呢?萧军对于她的爱在我看来真的十分有限,他四处留情,抓紧一切时间和别的女人交流,毫不体谅萧红的感受,被萧红提出离婚之后马上另娶他人,自己的孩子也可以不管不顾。我想虽然萧军在萧红最困苦的时候带给她一丝阳光,但是他却是萧红命里的劫数。萧红的痛苦大部分源出于此。 她是被鲁迅称赞的作家,预言她会取代丁玲,她找到了稳定温和的爱情之后,在香港开展了自己另一段事业的黄金时代,但是易变的时事和身为女人的凄苦,再一次将她抛入苦难中,她再也没有机会写下自己那些伤感的诗句和坚韧的小说。看到最后不是不悲伤的。人说东北人多是刚强泼辣之辈,却没想萧红这个从黑龙江走出的作家竟然这样愁肠九转、凝眉蹙目,我同情她的悲苦,喜欢她的直爽,惋惜她的命薄,但是我想她生在那样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遇到了一个那样扬眉剑出鞘的老师,谈过了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写下了那样不朽的文字,又结识了那么多忠肝义胆的朋友,我想一生足矣。 最后想说的是这本书虽然介绍了很多萧红以及身边的朋友的事情,但是有些事情记叙不清,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另外在书籍最后萧红离去之前,端木一直陪伴她左右,但是附录的生平年表中却写着去世前,仅有骆宾基一位好友陪伴身边。其他还有叙述不够详尽之处,不一而足。另外附录以及正文中还有一些诸如汪错写为王这样的错漏。当然一个新生代的女性还能关注到民国才女的生平这本身也是一件值得期许的事情,虽然我不喜欢关于萧红的影视作品,也很难想象出这些作品对萧红的生平能够拿捏到什么程度,但是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于萧红的作品更加向往,应该是马上手不释卷的开始阅读她的作品了吧。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十五篇

今天正值“母亲节”,也正好不急不慢地将《黄金时代》这本关于萧红的书读完。不慢,是因为萧红的经历坎坷得比美剧情节还要跌宕起伏般的吸引人;不急,是不忍再看到每一篇章中,她所受的罪、所流的泪,不忍听到她无声的呐喊和无尽的悲诉。

巧得很,萧红的童年到与我蛮有几分相似。她幼年丧母,父亲和继母无视她、对她冷暴力。慈祥的祖父是她悲苦童年仅有的一处温暖避风港。我也是从小就没见过亲妈,继母成为我童年最阴暗、最恐惧的霾影。到是奶奶一手将我拉扯大。因此,我与父母的感情,从小到大生分得很。而恰恰是因为这种虐心的童年环境,使我和萧红这类的人,性格都烙着外表自高自傲的标志,而实质却是深深的自卑、矛盾和顽固。这是否就是造成,她那颗需要细细呵护的心,被感情生活搞得支离破碎的主因呢?

我不敢妄自评说萧红的感情生活。毕竟在那样一个战火连绵、颠沛流离的年代,中国文艺界的革命志士都愿意为国而拿起手中的笔杆而战,恨不能与前线的战士一样舍身为国捐躯。爱情,这两个字,是何等触不可及,到不如一碗热腾腾的泡面来得实际呢。可是,萧红在最落魄、最虚弱、最无饭可吃的时候,爱情来了。原本我是为她高兴的,甚至有点心动!因为那一刻的萧军,真可以说是英雄救美,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遇到了白马王子。然而,谁能想到,这却是一个压人至死的轭。

我承认,暗地里,我曾幻想如果自己在当时能成为萧红的知己多好。愿意听她诉苦、也愿意抚慰她的心伤、更愿意成为她无助时的帮助者。就好像自己受了委屈、孤独苦闷得要崩溃要疯掉的时候,多希望有个朋友,能敲门来家拜访我。就因这份感同身受,我真想替萧红打抱不平,对萧军的家暴、对萧军的寻花问柳、对萧军残忍无情的感情背叛,而狠狠骂上一骂、损上一损。也就限于此吧,打架,是打不过他的。

最让人心疼和无奈的地方,就是萧红要打掉自己怀胎五月的孩子。那是她的第二个孩子,那是她最爱的萧军的骨肉,那也本来是她可以有机会弥补自己失去母亲资格,而再次成为一位幸福的妈妈的孩子。但时局所迫、环境所逼,她这份决心,我想,一定是咬着自己的心,而下的。同为母亲的我,面对一个女人,两次失去自己的骨肉,甚至没有为孩子喂上一口奶、在孩子的脸上印上一个爱的印记,就这样失去了、见不到了,这样的期限不是一年两年、三年五载,而是永远。她如何忘得掉宝贝在自己腹中的第一次胎动?如何忘得掉宝贝落地的第一声啼哭?那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啊。。。但这一切的一切,萧红承受了。她不是钢铸,更不是铁打。每一次的经历,都在她的心上、身上刻下了无愈的灼痕。

当她遇到端木,我为她感谢上苍。他对她的深情、爱护、责任感,都表现了一个男人对女人应有的尊重、一个丈夫对妻子应有的爱。在该书结尾写道端木对妻子骨灰的安置,让我发现,这个体格本不强壮的男人、这个自理能力不是很强的男人、这个受周围人太多微词的男人,内心竟是如此的刚强!

萧红在人间只暂行了31年,她临走的时候,疲惫的身体,反而因病遭受更多的摧残。在这个“母亲节”,我也愿向她献上一朵康乃馨。虽然她没有实实在在地做过一天母亲,但我知道,她是最含辛茹苦、最不易的母亲。如果时间能够倒转,如果她不被压迫、局限在那个时代,她一定会是个非常棒、非常美丽、非常幸福的母亲!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