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鬼磨坊》读后感摘抄

《鬼磨坊》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25 16:55:21
《鬼磨坊》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9-25 16:55:21   小编:

《鬼磨坊》是一部描写怪谈的小说,主角在求学途中误入一座废弃的磨坊,遭遇了一连串的诡异事件。小说通过对现实和幻想的交织,勾勒出人性的复杂和恐惧。读后让人深思,引人入胜。

鬼磨坊读后感第一篇

《鬼磨坊》一书读完的第一感觉是这样的故事很适合拍成电影。故事中出现的所有人物以及种种作者有意渲染出来的离奇场面,都仿佛一幅幅略带恐怖色彩的电影镜头一般,在眼前一一闪现。这可能和我们多多少少看过一些暗黑电影有一定的关系,黑衣服、乌鸦、翅膀、梦境、月圆夜、魔法书……等等,都是那么似曾相识。

于是去了解关于这本书的背景,看到它果然在2006年被拍成了电影,在2008年上映。并且由这本书改编的捷克语动画片《克拉巴特》在德国家喻户晓,本书作者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1923-2013)是当代德国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共有32本文学创作,他的主要作品有《小水人》《万亚历险记》《山妖传》《鬼磨坊》《古堡中的小精灵》《飞天小魔女》等。

本书来源于德国少数民族的一个民间传说,民间传说的内容往往都有些荒诞离奇,可是经过作家们的再加工,往往会赋予口头故事更深层更美好的意义,这本书正是如此。

故事讲述的是十七世纪末一个有魔法的师傅与学徒间的斗法故事。克拉巴特是个流浪儿,连续三夜听到神秘的召唤来到了神秘的磨坊,从此与其他十一个师兄被师傅控制。一开始他只是因为能够吃饱饭而甘心情愿留下来,更何况还能够学习魔法,可是接下来每到除夕之夜就神秘死去的一个徒弟,让克拉巴特慢慢意识到了师傅的恐怖。他需要打败师傅才能够解救众人,而打败的魔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单纯地理解这本书所包含的意义,那就是无论什么样的黑暗最终都战胜不了世间最伟大的光芒--爱的光芒,我们在许多文学作品,尤其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无论怎么曲折险阻,爱都将战胜痛苦、魔法、苦难、悲伤,这是文学赋予作家们的魔杖,是传递到儿童内心深处的力量,孩子们将通过文学的引导在内心深处种下希望与爱的种子。

而当我进一步了解这位作者时,我看到了作者对于这本著作中倾注的自我疗伤的深沉背景。他将自己在二战中的经历融入到故事当中,他曾在俘虏营做过五年的战俘,同时当时德国人在“黑巫师”的领导下人权与自由都不得不放弃,这些都与本书主人公克拉巴特及其他徒弟受到磨坊师傅极端的控制相对应,师傅冷酷地说,你倒是跑一个看看。这种毫无自由的生活想想也令人不寒而栗,故此作者需要青年人深思自己加入某种组织是否值得。克拉巴特听到梦中的召唤不由自主地去加入,这是不是又对应了许多青年人毫无理性的狂热呢?这是本书更深层的意义,当我们了解到这一点时,就会对本书产生更深的思考,也就会明白一本叫做《鬼磨坊》的书为什么会在全世界产生强烈反响。

本书结局略感仓促,似乎胜利来得太突然太容易,可是当我们听到女孩给出的答案时也就松了一口气:因为我感觉到了你的恐惧,知道你在为我担惊受怕,我就是从这点认出你的。

这世间唯有爱,才是一切希望的根源。唯有爱,才能让我们即使被蒙上了眼睛也能够找到彼此。

鬼磨坊读后感第二篇

关于人生心态和认知岁时间的变化,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有着精妙的总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虽然不免有些消极,但也是人生不同阶段对事物理解的一种形象写照。

在不同的年岁,翻阅《鬼磨坊》这本书,我们可能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自身兴趣的迁移和阅历的增长,从中收获的细腻和引发的思考也会随之改变,另一方面也因为作品本身就具有多种元素,两方面的契合也就形成了个年龄层读者心中各自的《鬼磨坊》。

这部小说不仅在德国经久不衰,而且在欧洲乃至世界都风靡不已,特别是拥有相当多的儿童读者。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取材于德国的民族民间传说,不少内容是欧洲人口口相传的童年故事,所以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同时,民间流传的故事也更包容和普世,也更易被世界不同文化中的孩子接受。这也让人想到普鲁士勒的另一部小说《大盗贼》,它同样来源于民间故事,也同样受到各国孩子们的欢迎。

此外,故事的魔幻风格也对正处于热爱想象年龄的儿童有强烈的吸引。那些奇幻的魔法,穿越的能力,神秘的预言,都极大地满足了童年的幻想。故事里又隐隐可以读出孩子们眼中的现实世界:磨坊就像一所学校,只不过里面学的是魔法;磨坊师傅身上有些学校老师的影子,无处不在,整天布置任务;那些性格各异的师兄弟们则像是身边的同学和伙伴,有矛盾也有欢乐。

书中还不乏符合青少年时期身心特点的描写,既有轻松幽默和调皮捣蛋的插曲,又有情感的朦胧变化。磨坊学徒们捉弄狡猾的商人和讨厌的军官,偶尔背着师傅做些小动作,对各种“权威”加以讽刺和嘲笑,还有佟达对恋人的深刻情感,克拉巴特的暗生情愫……作者极其准确地把握到少年们的叛逆、活泼以及纯洁,呈现出一个个青少年乐见的情节。

偏重于探秘和冒险的读者也可以在小说中找到对应的乐趣。《鬼磨坊》整体上是一次寻找答案的旅行,要跟随整个小说的漫长演进才能找到最终的谜底,作者还别出心裁地安排了几处伏笔,让人猜测推理,揭晓时无论猜中与否都令人拍案称奇,颇有阅读侦探悬疑小说的感觉;而小说又并非完全是严丝合缝、节奏紧张的推理大戏,其间不时有主人公在梦境、魔境、现实世界的小冒险,仿佛是旅途中偶入的小径和奇景,调节了整体的气氛,阅读之后,又可以“抖抖尘土”,继续自己的大旅行。

在传说、幽默以及探秘冒险之外,人们也关注到《鬼磨坊》背后的现实寓意,而这本书被誉为“写给大孩子的幻想小说”的原因也正因此。作者普鲁士勒出生于1923年,经历过严酷的法西斯统治,也在战场面对过生死。鬼磨坊中对普通人身体与意志的消磨,对绝对威权的强调,以及小说大气候的阴云滚滚,都让稍有了解的人联想起那段灰暗的历史,甚至觉得它有点像童话版的《1984》,只不过它一直闪耀着积极的光亮,小说中有不义可耻的沉沦者,有痛苦迷茫的逃亡者,也有仗义正直的探索者,更塑造出机智忠诚的潜伏者和历尽考验终获成功的反抗者。作者不掩饰黑暗,也不抹杀希望,并将友谊、勇气和爱最终铸成了划破黑暗的利器。

每个年龄段都能解读出属于自己的那本《鬼磨坊》,我们很难去衡量哪个从中得到的收获更重要,或者应该说,各自的收获对各自的人生阶段都很重要,每一次的不同只不过是成长的感悟,书中是克拉巴特在成长,书外是我们在成长。

鬼磨坊读后感第三篇

宫崎骏对这本书的推荐语是:“爱超越了魔法,我有自信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爱”是一门世界语言,是最普世的情感,宫崎骏老练地打破了文化的隔阂,写出了这种似是而非的推荐语。只是,在改编自《鬼磨坊》的《哈尔的移动城堡》里我们会发现,“爱”是来自别人的救赎,并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放在这个孤独时代就像奢侈品,拥有的人对买不起的人发出的一种嘲讽。宫崎骏当然是拥有者,他的太太曾经是一位优秀的动画制作人,和他结婚之后就全职相夫教子。但是,跳出宫崎骏的语境,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这个能力不仅可以对别人,更加应该是对自己。除去被消费主义扭曲那部分定义的“自爱”,总被忽视其实又唾手可得。

和宫崎骏万事都能被爱消解的动画世界不一样,我们活在没有魔法的现世,所以以下的文字也是基于当下的心境做的解读。

快速看一眼作者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的人生经历:

1923年出生的,1942年19岁高中毕业,上战场被俘成为阶下囚5年;

1949年26岁找回亲人并结婚,30岁完成大学课程毕业;

1953 年至 1970 年间,担任小学教师,后来成为罗森海姆的校长;

1971年48岁的时候写作了《鬼磨坊》。

放在当下,算是按部就班完成了“人生阶段性任务”的幸运儿。

人生如此有条不絮的一位作家,《鬼磨坊》里的黑暗色彩一点不少,加上他目前已经不再进行故事创作而是改为讲述自己作为战俘营囚犯的经历,准备在自己死后出版(是的,他已经101岁高龄了),可见“鬼磨坊”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成为战俘那五年流转栖身过的战俘营。

男主是十四岁的流浪儿:克拉巴特,连续多个晚上梦见乌鸦召唤他前往「磨坊」。本无安身立命之地的克拉巴特觉得去去也无妨,即使路上有人劝告他不要前往,他也是抱着“不会有比当下更坏的情况了”的想法,对忠告不管不顾。到了磨坊后,虽然师傅看起来阴森恐怖,但是有干净合身的衣服,油水和份量都充足的一日三餐,甚至有愿意拔刀相助的同僚,当磨坊的学徒不比在外面当流浪儿装神弄鬼乞讨要安逸多了?随着时日一天天过去,克拉巴特在磨坊度过了三个月的试用期,师傅开始传授他魔法。掌握魔法之后,体力活逐渐变得轻松,克拉巴特更加不想离开磨坊了。一直到如父如兄的佟达突然离世,才让他重拾了久违的思考——磨坊到底是什么地方?

磨坊到底是什么地方?放到现在,就真的太像那个名为“公司”的有薪监狱。入职之后获得“员工”的身份,有的工作也会有制服,有饭堂的企业还会被人羡慕,毕竟可以省下不少饭钱,唯一的代价就是在里面埋头苦干,没事干的时候就装有事儿干。磨坊甚至和公司一样有试用期,师傅“教授”的魔法是离开磨坊就会消失,大部分人在并不知道的情况下,也愿意留在磨坊里推着水磨如牛马。公司里的也有各种“魔法”,钉钉飞书企业微信,各种平台的权限,通过一件件工作积累起来的信任和认可,只要离开公司,一切都不复存在。可是,失去这些“魔法”道具,又对人生有什么影响呢?

鬼磨坊里还有“年会”,不过日期定在复活节。两人一组找个十字架过一晚,第二天脸上带着标记回到磨坊,师傅边掌掴学徒边念叨着他们要谨记自己的学生身份,随后进行集体誓师大会:“我将永远服从您,师傅!千依百顺,从现在到永远。” 要说公司的团建和年会有什么作用?老板对缺乏狼性的员工阴阳怪气,员工上演大型狼人杀掩饰自己对老板的杀意装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村民模样,村民互相洗脑模仿别人的忠诚最后演得连自己都信了,集体活动的目的就达到了。

鬼磨坊的管理理念之领先,在1971年就有了绩效考核制度。每年的除夕夜,基于绩效考核,严格执行“有问题的人绝对不留着过年”。鬼磨坊里的十二名学徒,会有一位在这晚离奇死亡。第一年死去的佟达,唤醒了渐渐麻木的克拉巴特。夜里梦回的佟达也像离职的前同事一样极力给他支招,还给他推荐了公司里最值得信赖的人——尤洛。只是尤洛扮猪吃老虎扮得入木三分,克拉巴特误以为他是猪队友。

师傅也察觉了克拉巴特逃离磨坊的心思,他提出了“让人心动的offer”——升职加薪出任磨坊CEO走上人生巅峰,但真正自由过的克拉巴特这次铁了心,何况他爱上了磨坊外的康朵尔卡。尤洛告诉了他逃离磨坊的方法,爱他的人,在除夕之前来到磨坊,通过磨坊主的挑战就能带他离开。一旦离开磨坊,所学的魔法就会消失,磨坊主将面临灭顶之灾。克拉巴特问他为什么这么清楚离开的方法,法力也很强,自己却从不考虑离开。尤洛说,因为他不敢,再说也没有一个姑娘会来请求师傅还他自由身。天天骂着娘却准时到岗小心翼翼生怕被开的人,谁不是——不敢,没下家。

现实里大部分人都没有自己的康朵尔卡,大部分人也都是尤洛。即使有愿意献身营救克拉巴特的康朵尔卡,克拉巴特也还得苦苦练习,以摆脱师傅命令的控制。中国式教育以听话为优。习惯了听话的人长大之后自然要按老板的命令行事,自己的想法就算有,缺乏独立思考的锻炼,加上老板的威严,抛弃自己的想法活成别人期待中的样子,其实要轻松多了。

在克拉巴特为下一位即将被“优化”的人挖掘坟墓、在除夕夜再次来临之前,康朵尔卡现身接受磨坊主的考验,克拉巴特夜以继日位练习反抗磨坊主的命令,不料磨坊主却另辟蹊径蒙上了康朵尔卡的双眼,让她凭感觉在十二个学徒里认出克拉巴特。

康朵尔卡认出了克拉巴特,故事大团圆结局,克拉巴特问康朵尔卡是如何认出自己的,她说:“因为我感觉到了你的恐惧,知道你在为我担惊受怕。” 不好说,克拉巴特在担心的是自己无法逃离磨坊,还是康朵尔卡为此而丧命。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么一位“心上人”,不妨把她视为你心底的那份决心,或者对自己的信心。

康朵尔卡的出现将鬼磨坊从一个普通故事变成了一个童话故事,是一个性转般的王子救公主。灰姑娘想逃离后妈的虐待、白雪公主想回到城堡,现实中不再有王子,却有思想更强大的“公主”,新时代的童话故事,是公主一人单挑闯五关斩六将成为女王。

仍然以童话套路结束的鬼磨坊起码告诉了读者一点,给你穿给你吃的地方,如果在休息日,你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像书里学徒那样,七横八竖地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干,那个地方就是一个有毒的应该逃离的地方。人工作是生存所需,不是生活所需,没有必要出卖自己的灵魂去洗脑自己没有了工作就不配生活。也没有必要用在“磨坊”里学会的“魔法”居功自傲,因为离开“磨坊”一切都会消失。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