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精选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1 17:15:32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5-11 17:15:32   小编: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它讲述了作者在东京大学学习一种叫做“吵架”的技能,由上野千鹤子亲自教授。通过学习这项技能,作者不仅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还培养了自信和应对挑战的能力。这篇文章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吵架并非仅仅是争吵,而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一篇

还蛮有意思的。是长期在娱乐圈工作的艺人进入东大,师从上野千鹤子学习女性主义社会学和性别研究,最终自己也去大学授课的故事。除了描绘出上野在学术领域的极度严苛和永不止步的钻研姿态,还从“学术圈外人”视角对学术生态和学者样态进行了论评,例如知识的特权化等等。虽然是作者在学习理论和表达,但作为普通读者,也能从中看出上野的很多论点以及应对吵架的十大技巧。

“讨论的输赢不由本人决定,而是由听众决定。只要你能玩弄对方于股掌之间,自然就能得胜。”“讨论本来就是从单方面的论述开始的。属于自己的抽屉越多越好。”“‘危险’的并非那些被隐藏的问题,而是隐藏问题的‘思想’。”“人可以经过训练增加‘信息’量。一种方法是通过怀疑与自我批判减少自明性的观念,另一种方法是扩大自我对异质领域的接受能力。”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二篇

身上穿什么衣服取决于一个人的原则与观点。没有观点的人,也就谈不上什么时尚了。 知识汇集的地方也是一种桃花源。 先了解,再思考,答案不止一个。这就是学问。 “危险”的并非那些被隐藏的问题,而是隐藏问题的“思想”。问题藏起来就看不见了,看不见就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就会产生误解。误解容易招致不必要的恐惧,那种恐惧才是“危险”的思想。 如果像男人那样努力,就“没有女人味”,因此“劣等”;如果像女人那样温顺,就“不过是个女人”,因此“劣等”。归根结底,身在这个框架中,无论如何生活,都无法摆脱“女人的劣等性”。(《女性主义批判》) 讨论其实是语言的格斗。 个体必须从社会要求的共情和参与中后退一步,持有自我的秘密时间或自由空间,以做出基于自我责任的判断。这种秘密时间和自由空间,(中略)是保证自我得以能动地决定态度的基本条件。(山之内靖,《方法的序论:全面战和系统整合》)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三篇

1.任何吵架都要有知识支撑才不显得不讲理不礼貌。 2.控制音量。不大吼大叫气的跳脚。因为静静忍耐,用最锋利的匕首戳对方的软肋,能让对方回家气的睡不着觉。 3.认真倾听,对方无意说出的话 表达 含糊的词语,这些都是攻击对象。攻击就从小的裂痕开始。 4.对手提出片面的理论,比如女人就该温柔。我直接说:这只是你的信念。就能打住他。因为信念不需要依据和知识,是他 知识狭隘。 5.男女关系里,男人退让?女人忍让?不。直接质疑为何男女要配对。 再比如,不去纠结婚姻的对错,而要质疑婚姻制度。这就是质疑框架。跳脱出来。这是不与对方讨论的技术。 6.不留空当。连环的攻击质问。但这需要知识和训练。 7.防御性质问:自私碍着谁了?别人攻击你,就开启厚颜无耻模式。 8.防御性质问:我不懂。装傻充愣。转守为攻。(没太懂) 9.攻击性质问:对一切意识形态工具(名词)提出质问:某某是什么?家庭是什么?母亲是什么?挖掘核心,揭露对方无知,让对方自己解释。 10.攻击性质问:反弹。用问题回答问题。你能同时爱好几个人吗?那你能吗?你呢?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四篇

终于读完了。 很抱歉,一开始我确实抱着一种来放松的姿态在阅读。刻板印象的恶劣时时刻刻在我身上提现。我甚至以为会读一本平实幽默的书,吐槽一下高强度学习,在各种概念中不知所云,最后只是一种情绪狂欢。 真傻,三年学术训练,哪里是这么轻易可以通过的,当然遥女士的努力,五年的阅读量在三年内完成,各种交流,阅读,甚至触发大脑防御机制,这些努力我至今望而却步。 当然,它向我呈现了有价值意义,能够切实训练到学问之旅的真实的一角,没有庞大的知识摄入为前提到思考,就是搞笑和转圈。 我又一次陷入深感当下学习的摄入量太少,自己太无知,而又没有哪怕相对正面一点的情绪和状态投入无知的海洋中搏击。问什么都不知道,我越来越疑惑,疑惑像一种情绪,或者更多是一种非常糟糕的难受的压抑情绪。 这本书让我不断想起之前读《始于极限》时的东西,然而已经模模糊糊,很多东西都记不清了,包括自己的困惑和无奈。回过头翻阅又因为没有更详细到整理而找不到那些重要的信息。 当然,这本书本身仍然像是一场邀请,我仍然站在理论之外望洋兴叹,不能再进一步。 我的脑子跟不上思考,我甚至厌恶起这样的状态。 任重道远啊!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五篇

总结一下,当女性被提及“女人就是要结婚以后在家相夫教子,才会获得幸福”之类的言论,应该如何反馈的十连发:

1. 谁说的?

2. 幸福是什么?

3. 我为什么一定要幸福?

4. 男人结婚以后要承担什么?

5. 劳动价值如何衡量?是时间的长短还是必要性?

6. 劳动的必要性谁来界定?怎么界定?

7. 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我没有说不结婚啊。

8. 居里夫人的成就到底是发现“镭”还是相夫教子,哦对,她没有子,教女。

9. 你发现你这个问题中有什么问题了吗?

10. 请你重复一下你刚才的那句话(对方几乎100%的修改主谓宾中的任何一个,反击就好了。)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六篇

上周拿到纸质版新书就迫不及待看了起来,总共花了两天时间看完吧~看到最后一页发现是20多年前出版的书,还是蛮感叹的,那个时候女性主义思想就已经发展到了如此阶段,但目前的社会环境还是和那时候没有什么分别。

如果想真的学吵架的话那这本书名还是具有欺骗性的,吵架这东西像作者说的“语言的格斗”还是分天分的,光看理论可能学不会,还是要多多社会实践哦~但如果想要初步了解上野老师的观点和她更生活化的一面,这本书入门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在这本书里不光看到了上野老师的身影,还有很多位为女性主义冲在前线的研究者。关于女性主义、关于父权、关于平等、等等,这类的文献太多了,我们目前了解的或者说作为普通人而非社会学的研究者们,对我们来说,太局限了,有很多人在前面破风而行,是为了让后面的人更清楚的看见社会或者更清楚一点的说,是男性,给女性制造的陷阱和诡计。

不要从眼前的选项中“择其善者而从之”,而要质疑“你有什么资格向我提供选择?”

不是单纯的一味批判,而是清楚的知道,不是只有一种答案。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七篇

“学习到了极限,我发现的就是自己的愚蠢。

本来我的学习就从愚蠢起步,最后明白的事情,还是自己愚蠢”。——遥洋子《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

今早看到书里这段话,使我想起另一个哭笑不得的境况。问:你是想做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快乐的猪?但却在追寻苏格拉底的路上,发现自己变成了痛苦的猪。

近两年有好几本上野千鹤子与他人对谈类型的书籍出版,除了这本以艺人视角写下的东大上课纪实,还有去年与同是社会学研究者又做过报社、风俗店工作的铃木凉美的对谈《始于极限》,以及与前辈樋口惠子的对谈《终于看见了自己》。这些轻松又带点学术的对谈,不仅展示了一个非常可爱又毒舌的学者形象,也在不知不觉中回顾了上野教授在其它理论书籍中那些晦涩的概念,对人类学领域以外的读者非常友好。

遥洋子经常在坐新干线的时候拼命读文献,某次邻座的男人睡了又醒,感叹道:要这么辛苦学习才可以上电视吗?看到这里,笑着的同时又不禁感慨,艺人在努力和勤奋这方面,要比普通人强太多。他们,也是演艺领域的专家教授啊!

共勉。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八篇

去年就听说今年会有一本上野千鹤子教我们如何怼人的书,从那时起就期待满满、念念不忘,还时常与朋友念叨这本书。没想到原版写于1999年,24年前的著作。是上野给学生的作业任务,最终也推荐了这本书的出版。 更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本不到10万字的书,我用了很多天才读完,远远慢于读其它书的速度。原本慕名而来学习如何怼人,想着以后遇到讨厌的男人,遇到女性主义的敌人,遇到男女不公等等场景时直接开骂就可以了。没想到这本书的收获颇丰,不仅仅是教我们吵架,真正的有效怼人,是要有大量的知识技能傍身的。作者整本书的架构严密,逻辑条理步步递进,每一章都会传达出几个重要的理念,每一页都有引起我思考的点,都一一做了笔记,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收获。原来,女性主义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很多,不单单是女性主义本身,还有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等等其它领域,还有更值得学习的是学习的学习方法,以及如何看待和使用你所学到的东西。 当然本书中最精彩的那些段落还是上野老师的每一场对决与战斗。哈哈,真的都很精彩哦。在本书的最后章节,作者总结出了一些所谓吵架的技能,也是全书所论述的观点和理论。让我们看到了女性从小到大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时,我们自我保护和反击的种种可能性。 最后想要说的是上野千鹤子的书我已经读了几本了,她的采访和演讲也看了一些,作为一名女性主义初始觉醒者,我已经大大的喜欢上了上野老师,而这本书让我更进一步的将这位在女性主义阵前破风奔跑的前辈立为了偶像。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九篇

这本书作为遥洋子本人在上野千鹤子老师的课堂上学习女性主义社会学的作业,即写了上野千鹤子老师作为老师时“可怕”,又透露着她平时的“少女感”。 我对上野老师的印象最深的就她在东大演讲时说出的“努力也得不到公平回报”和东大男女比例的差距。 作者将东大和演艺界进行对比,曾经震惊到作者的文献数量和每个人都能看懂英语也震惊了我。书里的“女性在桑拿房里四仰八叉会感到悲哀”;“东大的学生也想学习化妆”;“和演艺界的男性前辈的对话”无时无刻不充满偏见。似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父权制的影子。尤其是影视圈里,女性角色不够立体,大多数时是充当“甜宠”的工具人,女频小说也要改变成以男主为第一视角。 书以“吵架”命名当然也是以“吵架”为贯穿线和结尾,最好用的应该就是“xx是什么?”,感觉百试百灵的样子,仅此于它的大概就是“啊,对对对!” 这本书里还写出了很多学渣(也就是我)时常会发出的感叹——自卑——“看不懂的时候,是沮丧的认为‘是我不行’,还是能说出‘这是在说啥呢’?两者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对此,书里也给出了学习的方法(或者说是学不明白宽心的路程)。 易读的内容,对“战争”原因、慰安妇、天真平等主义者的讨论,《结构主义入门》的莫名安利,以及“信息的真空地带不会产生原创”。书里不仅指南了如何“吵架”,尽管读不懂的地方依然存在:“比翼鸟幻想”,平冢雷鸟的评论集和著作集等(毕竟吵架第五条是拥有广博的知识。),但在许多角落里都有细碎的金沙。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十篇

在苏州诚品被这本书的名字和设计所吸引,立刻放在书架上了。

讲真,这是一本超出我预期太多的书,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在五天之内读完一本书了,毕竟日常只读“小红书”。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值得常常翻阅也会历久弥新。我喜欢像遥女士这种认真的女性,演艺界人士却愿意在工作之余投身学习研究,最初与其他东大生存在知识差距,就花大量的时间在一年之内读完了三年的文献,是货真价实的刻苦。而如真正的现实一样,努力的结果也不全是心满意足的喜悦,还是会有失败和一些些沮丧,但是怎么说呢,这种孜孜不倦绝对汇聚成了遥女士成年期的樱花盛开。这本书是她的求学经历,是她的成长的记录,更是她社会性思想凝练的过程。我喜欢她在书中陈述或引用的观点:经验不代表准确性,人就是要不断学习,拓展知识,才能知道事情不是只有正面或者反面,它还有每一个侧面,这不仅是在构筑自由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在不甚包容的世界中训练为自己所用的武器;语言固然有其缺陷,不及期望,但语言的产生以及不断使用,才能给芸芸众生带来希望和出路。我也喜欢书中穿插了上野千鹤子女士著作中令人着迷的观点,就像打开了一扇大门,千鹤子女士也在那里等着你。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本书竟然是上世纪末出版的,整整晚了24年,人生能有几个24年呢?只愿此刻被遥女士感动的我,在以后的每一个24年都会做一个进击而不甘的灵魂!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十一篇

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偶然一瞥,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意思,就带回了家。在这其中我看到了遥洋子的整个学习过程。刚进入东大的时候赶不上大家的进度,过程中的努力。

聪明人的聪明不一定在学问上、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复杂的回答、跳脱出问题看到结构的问题、“厚颜无耻”理论、就算是深入学习了女性主义的学生也还是会想结婚、要学会利用女性主义。

上野千鹤子说:要多读,不要精读。这本书算是我拓宽知识面的一个小点,接触到了很多之前从未想到的理论,我也是被框在应试教育“答案只有一个”之中的人,也是在别人发出语言攻击后第一时间只会解释的人。要多思考一个问题的不懂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有一种封闭的屋子被破开窗看到更广阔世界更多可能性的感觉。接下来的日子,努力的掌握更多信息!

在学习过程中,有迷茫有不懂都是正常的,谁都会这样,遥洋子和东大学生都会这样,更何况我这个普通人呢!看不懂也要继续看,学不懂也要继续学,总有一天会突破自己的界限,知识是不断的积累,没有理解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不断拓宽知识面。

“如果你记不住文献,证明文献没有被记住的价值。使劲忘掉吧。最后能记住的东西才真正有价值。就算忘记了内容,只要知道凡事存在着许多层面,就能否定单方面的论述。”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十二篇

一本很感动的书,从初接触女性主义和社会学,想要弄懂很多内心的困惑,很多问题也是内心隐隐觉得不对然而并没有solid的理论自圆其说,说服自己。

学生的角度描述眼中的上野,课堂上很严厉,课下又可爱而好奇,充满个人魅力。和人辩论时时刻保持战斗的姿态,是因为女性主义本来就是构建于批判、的全新的学术领域。所有已知的都建立在现存的男权制基础,那一切从怀疑一切,批判一切开始。

解决了很久以来的两个问题;平分家庭开支,和平分开房费?一直有自己的结论,但并没有相关理论

主要是资本主义框架下父权制隐性得剥夺了无偿劳动,和未进入市场的服务的价值

如果一切都被金钱衡量,是不合理的

比如大家都工作了八小时不能说你赚得多就家庭地位高

比如女人的性是能到市场换取价值的

但一般你家老公的性一文不值,那你们发生性行为是谁吃亏?

但男性就无视了这个问题,说你也爽了啊就该付钱,这就是不要脸

另外就是学习到了吵架的实用技巧,一是,xx又怎样!谁规定的?你有什么权利然后我选择?我不懂。xx是什么?xx又是什么?然后对语言保持敏感,抓住漏洞、不要高声。最重要的,学习。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十三篇

比想象中更有意思的书,演艺界与学术界,完全是不同类型的价值体系和语言格斗术吧。前者注重外表和噱头,后者在意内容与观点;前者的赢家靠虽过时但已建立起优势的偏狭观点,后者靠的是全面深入研究后得出的延展或新知;前者是躲进保护伞,后者是勇敢的批判;前者深谙社会达尔文主义,后者深耕不辍社会学的前沿;前者用社会性别吃红利或攻击他人,后者不拘泥于社会性别或者试图寻求平衡;前者不择手段抢夺发声的机会,后者视倾听发声为应有之义。

遥女士正好形成了两个极端之间的反差,以艺人的身份活动,跟随上野千鹤子学习女性主义,她的疑问,也是大部分女性的日常疑问,她的感慨也是很多女性的心声。

看了下这本书是以从1997年开始三年,作者以特别研究会成员的身份,参与东京大学的上野千鹤子研究会,学习女性主义社会学的经历为蓝本写就,不禁有点小感慨。上野千鹤子的理论和观点也就是近几年进入我们视线的,但这样的研究其实早在进行中。二十多年过去了,无论学术和现实间的巨大鸿沟,还是女性在职场面对的社会性别歧视,即使有所好转,也难说令人满意。

然而让人佩服的是无论彼时还是当下,总是有很多像遥女士一样的人,会直面内心的困惑和不自信,无论前进的速度如何,也要对女性主义做进一步的了解,在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之间维持自洽,看清陷阱在哪儿,把自己从凡事必有(唯一)一个确定答案这样的窘境解脱出来。

另外,遥女士把学习的艰难写得也太生动了,拼了命也看不懂的罗兰·巴特,让我想起前段时间读历史哲学饱受折磨读到自曝自弃的状态,所以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也许除了知识带来的认知升华之外,还有碰壁后发现简单现实生活的可亲之处,这一体两面的作用吧。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十四篇

标题只是书中内容的一小部分,不过也贯穿了全书。

打动我的地方在于上野作为学者和老师的魅力,以及作者遥洋子女士做学问的真诚和坚持,当然还有女权主义者们永不停歇的脚步与她们之间的惺惺相惜。

遥洋子为自己与东大学生和上野老师的“绝对能力差距”痛苦不已,上野却以严厉的姿态不断发起“有什么能力差距”的追问,一步步瓦解了作者内心的自卑情结,使她重新建立起做学问的信心——别人知道的比我多,那只是学识差距;别人理解得比我深,那是学术训练时间的差异;我没有在十八岁考上理想的大学,是因为只凭借某一种单一标准录取学生的大学没能在我十八岁的时候预见我的能力;大家因为我在象征着权威的东大学习而对我产生反感,我就更要变成真正的权威令人心悦诚服,直到达成能够笑话东大的高度;我感觉一辈子都追不上老师,是因为老师比我接受了更长久和更频繁的训练。最后,我本就拥有敏锐的直觉,这已经是最必要和最重要的能力。“我不允许任何人半途而废”,这是上野作为社会学研究者对她学生的要求。不禁令我感叹,期待有时候也是一种逼迫——“我知道你肯定能做到”,然而使人感到鼓舞而非压迫的是,这样的要求基于一份深厚的情谊和信赖。

除此之外,还有两点使我深受启发:1.重新审视feminism和民族国家的关系(其实也是我心存已久的疑虑之一)2.知识要在交换中才发生价值而不能止于仅在大学校园中流动。

“在控诉、呼喊和咒骂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为我们开拓出这片天地的众多女权主义者前辈留下了什么。我想继承她们未竟的梦想和数不尽的不甘。” 谢谢遥洋子以文字留下你们来过、言说过、行动过的记录。

不过依然有些缺憾,也许是因为遥洋子的艺人身份,她仍旧没有摆脱“美丽”的束缚,哪怕她对此心知肚明。尽管如此,我明白、我相信:她们一直在路上。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读后感第十五篇

遥洋子是一位日本艺人,为了能在充满唇枪舌战的综艺节目中胜出,她以特别研究会成员的身份参与了东京大学的上野千鹤子研究会,写下了这本《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

其实一开始看这本书,我是冲着学习辩论技巧来的,但这本书更像一本求学见闻录——遥洋子像一个天外来客,闯入了东大这所日本最高学府。她不熟悉学院派的研究作风,对各种复杂的文献深感头痛。我完全被这种心路历程给吸引了,非常感同身受。

书里有一篇文章叫《老阿姨降临研究会》。遥洋子说有一些研究会(应该是类似我们的学术讲座)是面对公众开放的,一位头发花白、看起来非常邻家的老奶奶也来到了这个讲座。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这个老奶奶肯定是个退休教授之类的,但她随即自我介绍道:

“我以前是个家庭主妇,五十八岁离婚,今年六十一岁。如果能早点了解到女性主义,我可能就不会白白浪费一生。所以,我今天来参加了这个研究会。”

后来遥洋子组织大家聚餐,老奶奶也要求参加,但特别提出她什么也不吃,什么也不喝。到了吃饭的地方,老奶奶自顾自坐到了学者那桌——那些学者几乎都是讲英语的外国人。

来了,这个老奶奶肯定是什么英语高手,说不定在当家庭主妇之前也是什么厉害的角色!

但我的预期再一次被打破了,她真的只是碰巧坐在那里,不吃不喝,也不说话,但是还是待到了最后。我有点失望,因为这个故事一点都不“爽”,甚至还有点尴尬。这样想之后,我觉得有哪里不对——

“为什么我要对一个决心尝试新事物的人那么苛刻?”

其实老奶奶已经非常有勇气了。在别人眼里,她或许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可怕的老人”,但对她自己来说,她就是想重新出发而已,只是没人教她该怎么做啊。

之前看《黑暗荣耀》,宋慧乔饰演的文东恩不知道怎么点咖啡,很多人也经历过,第一次点咖啡,第一次进品牌店,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这种时候,如果有人能温柔地告诉我们怎么做就好了。

遥洋子的这本书写于1999年,2009年的文东恩第一次学会点咖啡。希望在2023年生活的我们,遇到不会扫码点餐的阿姨,遇到不会电子支付的长辈,能温柔而耐心地告诉他们:

“像这样做就好啦!”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