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儿童精神分析研讨班(第二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儿童精神分析研讨班(第二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2 16:05:28
儿童精神分析研讨班(第二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6-12 16:05:28   小编:

本文是对《儿童精神分析研讨班(第二卷)》的读后感。该书是一本关于儿童精神分析的专业著作,通过对一系列实例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儿童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作者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儿童心理和行为,并提供了一些治疗方法和技巧。这本书不仅适合儿童心理学专业人士,也适合普通读者了解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儿童精神分析研讨班(第二卷)读后感篇一

“我们要引领父母将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人,当作一个充满生活智慧的人。”——弗朗索瓦兹·多尔多

“原生家庭”是近年来大家关注和讨论极多的话题,后来又有“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等等相关话语来描述那些性情与行为异常而情有可原的人。如今大家已懂得,若要追寻造成自己和他人困扰的精神/心理问题的根源,要从小开始——人格养成主要靠遗传、教育和环境,前两者与父母有极大的关系,我们的童年与父母联系更深。

从原生家庭中找出问题或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的精神分析及其治疗方式也是弗朗索瓦兹·多尔多擅长使用的。这样的观察和经验,很大程度来自于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的个人经历。简单地说,她并没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原生家庭,青春年少时期的经历让她在成人的世界中总是扮演着服从者的角色。“尊重孩子个体”是她进行儿童精神分析秉持的原则,也应该是她的“有感而发”。

在《儿童精神分析讨论班》的第二卷中,会较第一卷更清晰地看到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如何与来访者一同找出问题所在,而寻找问题的方向几乎集中在儿童的俄狄浦斯期,尽管其中也有大人作为咨询者或求助者的案例,他/她们也不例外地要把自己问题根源往童年去追溯。于是,读者也跟随书中的案例,重新认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以及如何帮助各方建立认知与处理这些亲子关系,涉及其中的伦理问题,也一并讨论。

在这第二卷中,我们依旧会发现许多问题——不管是发生在儿童还是大人身上的——它们表现出来的病症看似生理病变造成,但经过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的咨询诊断发现,心理问题也会以生理问题来表现。恐惧症、缄默症或厌食症,都能在当事人的童年回忆中找到症结。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是,当事人(成年女子)无法正常地与伴侣发生关系,社会和她的医生都曾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和治疗,导致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当她找到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咨询后,发现原来她在俄狄浦斯期曾为了父亲而吃了一只小狗(同性)的醋。孩子在没有获得完全的认知引导前,能感觉出动物的性别吗?弗朗索瓦兹·多尔多认为可以,因为在她看来,儿童的感官都十分丰富且敏感。

父母离婚其实不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但刻意向孩子隐瞒甚至屏蔽另一半信息时,孩子所受的伤害是不可想象的。在第一卷中,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已明确指出,父母不应该隐瞒孩子的身世,而应该教导他/她们认识自己与正确看待自己的身世。父母不应该因为自己不顺利美满的婚恋关系而强迫孩子拒绝和排斥与之有关的过往,因为孩子也会模仿父母,并在他/她们成年后延续上一代人的经历。因此,在第二卷中,孩子双亲的婚恋问题也作为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分析儿童精神问题时的必要梳理项。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孩子并找到与之相处的方式?《儿童精神分析讨论班》的第二卷虽从未直接明说这个问题,却处处显现着这一问题的答案。尤其开篇第一章,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就向参与者强调,孩子与大人一样平等,不应把孩子当作可操纵的工具,而更应该视其为与自己平等的人,这样,才能知道儿童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欲望,而他/她们也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但很多情况往往是,显现在儿童身上的——既是儿童的问题也是大人的问题。

儿童精神分析研讨班(第二卷)读后感篇二

因为读过了第一卷,拿到第二卷的时候,竟有点老朋友久别重逢的感觉。很开心,迫不及待打开来读。这本《儿童精神分析探讨班第二卷》是淡淡的粉色封皮,第一卷封面上孩子们头像简笔画还在,依旧温馨可爱。作者毫无悬念的还是弗朗索瓦兹•多尔多,二卷不再需要序言,直接就是十五节的目录,分别用“技术”和“临床”交替出现在章节名称中。

对了,第一卷有目录但没有具体内容,第二卷会非常明确的告诉你这一节讲述什么样的主题,方便查阅翻找。依旧采用有问有答的记录形式,你会有种强烈的感觉,并不是在读一本书,它更像工作手册,还是心理医生的工作手册,多么难能可贵的机会啊~

俗语说:医不自医人不度己。这个说法我一直觉得很有道理,人贵自知,但之所以“贵”,就是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1930年,多尔多终于获得了护士执照。三年后,她开始表现出某些抑郁症和神经症的症状。

读第一卷的时候,我就查询了关于多尔多的很多资料,这段病程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一般的精神分析疗程只进行六周左右,而这一次的分析过程却持续了长达三年之久,医生更是为多尔多申请到了为业界人员特设的治疗费用减免优惠,因为多尔多在儿童精神分析方面的敏慧和天赋。

难以想象的是,这段治疗自身病症的经历不仅是她从事精神分析事业的开端,竟然将分析方法应用到自身童年经历和创伤,并最终从中凤凰涅槃般的走了出来,理解了病态而强势的母亲诉诸于自己身上行为背后究竟原因何在。

1939年,多尔多发表了医学毕业论文《精神分析与儿科学》,在文中她提出了儿童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主张并独自发展革新性的技术和疗法,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而极富争议的精神分析学家。

或许书中多尔多的一些专业概念并不是普通读者能够透彻理解,但这点阅读困难绝对不会妨碍大家读完这本书的兴趣,因为书中大量记述详细而生动的真实案例,明确的传递出多尔多在儿童精神分析领域的核心观点,那就是:尊重孩子作为主体的存在,倾听孩子的话语,在孩子的言说中找到他的主体位置,这是一切治疗的基础。

儿童精神分析研讨班(第二卷)读后感篇三

想对于精神分析领域有着更深的了解,没有比有一个专业的指导者做出针对性的解答更有效的办法了。 在精神分析日常工作中,必然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可是很多专业人士却往往陷入自己的局限之中,往往因为与患者距离太过接近,甚至与患者的情绪融为一体,无法看到根本原因。而如果这时有着专业的指导,给出恰当的建议,必然能够让问题豁然开朗,能够得出更广阔的思路,能找到更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也对于精神分析领域理论了解更为通透,掌握方法更为精准。 这也是现在心理咨询领域都必然有着督导存在的意义所在,他不仅仅解决着心理咨询师自己内心的困惑,更是能够给出专业的指导,给出因为咨询师困在自己情景之中无法看到的真相。

弗朗索瓦斯·多尔多,法国家喻户晓的儿童医生和儿童精神分析,他曾和拉康共同创建了巴黎弗洛伊德学院,一生致力于为孩子做精神分析工作。 在15年的时间里,弗朗索瓦斯·多尔多都在主持着精神分析的讨论班,面向那些处于训练中的心理治疗家和精神分析家,共同分析着工作中所有碰到的困境,并给出相应的指导。

而这些讨论班中的案例以及相应的指导也被整理并出版,让我们能够看到这样三卷本的《儿童精神分析讨论班》,从大量的案例分析之中了解精神分析领域理论联系实际的更多细节,通过这些讨论更好的进行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的学习。 这套书现在也与我们中国读者见面,也让我们可以通过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的相关指导和建议,接受更好的精神分析训练。

在这套书的《儿童精神分析讨论单(第1卷)》之中,作者聚焦于精神分析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并给出解答。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到孩子困扰的一部分,所以这一部分解答更多是完善者儿童精神分析理论知识的部分。 比如有人提问,当孩子是父母的症状时,那么对于孩子和父母是要分开治疗,把父母转借给其他精神分析学家,还是共同面对孩子和父母的问题呢? 这就涉及到了儿童心理治疗逻辑本身,父母的问题往往通过孩子、投射到孩子身上,并干扰了孩子的成长,这是一个移情的过程,是父母在孩子身上重复着自己的过去。

这就是一种扭曲的亲子关系,因此儿童心理分析师就需要把父母和孩子分开,进行有效的切割,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当然,对于父母的问题,需要交给专门的咨询师去处理。儿童精神分析更应该是处理儿童的心理状况,如果这种情况是由父母引起的,那就要格外引起注意,这也是需要认真处理的一部分内容。 再比如,也有参与者提出问题,本来一个正常的孩子在另外一个孩子出生后开始退行,作为儿童分析师,需要怎样面对这种情境呢? 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案例,因此对于我们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多尔多分析这种情况更多来自于父母对于孩子的不理解,父母需要和分析师一起调整自己的观念,也需要让宝宝认识到现在的孩子并不会构成威胁,让孩子顺利跨过这一关。

在《儿童精神分析讨论班(第2卷)》之中呢?多尔多着重关注儿童精神分析之中的伦理问题。尊重孩子,并把孩子当作一个主体来分析,这就需要对于孩子有着更多的倾听,更多的关注,也让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包括让孩子面对自己的痛苦和欲望,让孩子逐渐适应成长的过程。 在这一卷之中,又给出了哪些案例呢?作者从初始谈晤谈开始讲起,多尔多认为在儿童分析的初始交谈时,七岁以下的孩子必须父母陪同,而心理分析师在和父母交谈过程中,应该允许孩子自由活动,表达出自己的天性。 儿童心理分析师此时更应该再旁观察着孩子们的行动,而当孩子有着要交谈欲望的时候,开始正式的儿童心理分析前,同样还需要孩子象征性的付钱。这都是给孩子建立起一种让他们可以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那么具体的过程,儿童心理分析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完全不同的心理问题类型,精神分析师也会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但在这些挑战面前,多尔多都给出了相应的指导建议,帮助的精神分析师从容应对。 比如本书的案例之中就有着一种缄默症儿童,面对着这样一种完全无法提出问题的情况,分析师需要做出哪些努力呢?多尔多对于这样的案例,提出了也要寻找一个准确的切入点,走进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案例中的孩子会点评自己的画,其实这就已经是一种“言说”,是在正常的沟通之中了,所以对于儿童心理分析学来说,并不仅仅语言构成沟通的根本,其他的很多方式都可以成为和患者沟通互动的媒介,比如指向某物、开灯或者关灯,比如画画、橡皮泥、用来撕的纸,精神分析师都要有着相应的洞察,接受着来自于孩子内心深处的诉求。 作为精神分析师,必然面临着孩子们的各种问题,多尔多在这本书中给出的案例和相关建议都极具意义,往往能够在关键之处给出指点,提升儿童精神分析师的咨询技巧。

《儿童精神分析讨论班(第3卷)》更侧重于对于孩子无意识和绘画的分析。在这一卷之中,多尔多遭遇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深入孩子们的无意识之中,寻找着一些更为根源性的心理动因,帮助儿童分析师更好的提升分析的能力,完善咨询技巧。 比如,在这本书中就对于孩子的创伤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书中的一个案例是三岁的女孩儿在成长过程中被照顾她的女仆虐待,这种虐待被父母发现并把女仆赶出了家门,但这种虐待却依然深深的影响着孩子,让孩子表现出了施虐和受虐行为特征,有了暴力的倾向。 儿童精神分析师在面对这种情况,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做些什么呢?多尔多给出的建议是让孩子畅所欲言,分析师更要像母亲一样在场旁听,把孩子内心之中女仆给他的影响从他的身体中分离出来。

使用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把它画下来,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种不好的游戏,让孩子与自己表达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时孩子也就慢慢的可以跨过曾经的心理错乱,可以更好的面对外部世界。 当然在心理分析之中,创伤并不仅包括虐待,生长中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是创伤的一部分,都有可能对于孩子带来影响,这些都是分析师需要面对的,要解决的问题。 孩子成长过程所面临的强迫性症状、退行、结巴、听不见的声音,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产生于心理动力,都是分析师工作的一部分,需要儿童精神分析师去工作。 对于任何一个想在精神分析领域有所成就的读者,这样一套《儿童精神分析讨论班》呈现出来的内容都是最珍贵的资料,帮助对学者们不断的提升着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让读到这本书的读者在儿童精神分析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