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出东北记读后感摘抄

出东北记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28 12:35:26
出东北记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5-28 12:35:26   小编:

读了《出东北记》,感受到作者对东北地区的深情厚爱。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展现出东北独特的魅力。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东北的美丽和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阅读本书让人不仅感受到了东北的魅力,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出东北记读后感(一)

“但是我不容易确信,那个烟雾缭绕的晚上,是他们小说里的情节,还是我生活里的一部分。那是一个混合着劣质二手烟和军大衣气味的寒夜,我似懂非懂地看着包括我父亲在内的一群人,在溃败中慷慨激昂,像一群残兵最后的冲锋。他们对于时代最辽远的想象,是在异地重建自己的工厂。他们还在被终结的历史的轨道里,带着茶渍的杯子和铁渍的灵魂,以及对于现实一塌糊涂的错认,对于未来陈旧虚妄的梦想。”

出东北记读后感(二)

前几篇对“东北文学”的题解很有启发,论双雪涛、班宇、郑执都切合主题、切近作品。东北文学和青春文学一样是引起误解的概念,仿佛前者是地域性的,而后者是时间性的。实际上正相反,青春文学作为隔绝社会的封闭场域是无时间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变革、主体独立时代的回应,各自沿着这一逻辑,韩寒后来转向了社会批判,郭敬明进而构造经济自由主义乌托邦。而东北文学却是空间化了的时间,本质上是历史性的,你可以在小说中反复看到跨越性时间结构、代际关系。于是乎难怪下岗成为东北作家集体创作的背景。下岗是子代对父代命运的领会,是东北文学的母题,正如革命是拉美文学的母题。而这样的东北文学实际上已经由地域而国家,由人群而阶级,由特征而结构,由畸零而普常。五四以来和改开以来的弑父新传统,在这里遭遇断裂,取而代之的是子辈对父辈的理解尊重。两代人和解的契机,是共同遭遇的总体性碎裂。现实成为废墟,“东北化为乌有”。对东北想要救赎而不能,便只能依托基督教精神或精神病理学分析。附录几篇太过规范,套用理论,东拉西扯。较为无趣。

2023112514804

出东北记读后感(三)

黄平还是很精彩的批评家,文字有风力,抱负也大,有文学史视野,也有理论抱负。他对新东北作家群的定位是基于两条判断,一是在新时期当代文学的“反讽”脉络上定位东北文学,认为他们跳出了反讽诗学背后的虚无主义,而填充进了扎实的社会历史内容,一是在90年代(后)青春写作的意义上定位东北文学,认为写作范式的改变代表了既有叙事模式的失效,超越了青春写作的“委屈”,而转变为具有社会历史内容的“压抑”,背后象征着“新自由主义崛起及其衰落”。而一旦把事情放到抵抗新自由主义的延长线上,王占黑、AI小冰与后人类的理论便自然可得到理解。而他有意挑选了三种方法进入了三剑客的文本:社会分析,寓言批评与精神分析。“东北文学”被理解为一种超越“地域文学”的写作范式,期待“一种从东北开始的文学变化”,一种东北作为方法。而以新自由主義與新聯合主義(平民主義)角度切入王占黑非常精彩,但具體連接處總覺得有些生硬和缺損。数码媒介下的文学写作是很前沿的思考,但总觉有后人类理论没有吃透就着急发言的涩处,未免自说自话。用本雅明解班宇是很好的角度,不过总觉对“寓言”的理解很匠气,是就理论解理论,总觉隔了一层。

出东北记读后感(四)

新书拿到,作者扭转外界对于东北的偏见诚意可感,尤其是他建议走出“成功-失败”的二元框架,正视下岗一代的尊严。

引一段原文,作者批评了四种对于东北的霸权想象,他认为文学有力量打破这些偏见: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