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如孔子、孟子、曲艺、莱芜大裤衩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作为高一学生,我们应该加深对齐鲁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传承和弘扬齐鲁文化的精神,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篇
时光的发丝从指间滑落
下一个春秋未知,我期待
逝去的轮回,是否值得回眸
从默默无闻到相知相识
苦楚,曾经夜晚的眼泪
甘甜,平凡笑靥的畅怀
火辣,骤然而起的争执
咸美,四季平淡的点滴
时间好慢,与你共看水天一色
流云离别要好慢
可有好快,一拨时钟转瞬轮回
回忆很美,未来很慢,故事没有结束
高一不是毕业,但比毕业更让我驻足许久
第二篇
小时候,不管是电视还是故事书中总能听到“八仙过海”的故事,故事充满了神秘感,对此我一直充满了好奇与探究,于是暑期,家人带我去了一趟“八仙过海”的发源地——山东蓬莱。
还在路上,导游就给我们大致讲解了蓬莱市的基本情况:“蓬莱属于山东烟台市,古被誉为“人间仙境”,八仙过海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蓬莱最有仙气的地方,就是蓬莱阁了。”听完后,我激动的心都要跳出来了。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我们的第一站——蓬莱阁。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阁之一,它是一处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结晶的建筑,它建于宋代。站在其中,我仿佛自己都沾染到了仙气呢。
终于到了“八仙过海”的发源地了,导游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八仙的故事,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渡过大海。所以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故事。
我通过这次旅行,感受到了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真人让人依依不舍、回味无穷。
老师点评:本文是一篇叙事文章,写小作者到山东蓬莱游玩的事迹,以导游的介绍贯穿全文,内容平铺直叙,和题目相比,稍显不足,小作者还需努力哦!
第三篇
山东是一个充满文化的地方。
我们山东有孔子的故乡曲阜。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孔子以好学着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山东有东岳之首泰山。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我们祖先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战国时期,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神山、文化宝库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着述,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表3),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这只是山东文化的一部分,还有很多。
第四篇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我传承——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茶被古人当做饮品,每年清明节新茶初上时,古人还要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名流雅士、街坊邻居争相围观,就像如今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
古人爱喝茶,茶的品种也很多,有普洱茶、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当然,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西湖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迄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可算是“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杭州有许多茶楼,大家可以随处品到各色茶,还可以欣赏到典雅的茶艺表演。
作为杭州人,我也初学了龙井茶的茶艺。龙井茶的冲泡一般使用透明的玻璃杯,先用热水冲烫茶杯,讲究的是一尘不染,至清至洁。再往杯中放入上好的龙井茶,倒入少许80度左右的热水,讲究的是润茶。最后是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冲泡茶叶,一方面是利用手腕的力量,使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经过三次高低冲泻,使杯中茶叶上下翻滚,茶的浓度均匀;另一方面这个三点头还如同行鞠躬礼,蕴含着对宾客的敬意。一杯好茶冲泡完成的同时,还学到了谦恭的道理。
除了龙井茶的茶艺,我还欣赏过用长嘴铜壶背身冲泡茶叶的茶艺表演等等,更激发了我学不同茶叶冲泡方法的兴趣。中国的茶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将它好好地传承。
第五篇
无锡是个老地方,
民风民俗不一样。
年初一刚开门,
三声炮仗少不了。
清明节要祭祖,
荤、酒、糕点样样齐。
无锡是个老地方,
特产丰富很别样。
酱排骨历史有百年,
色泽红,很香酥。
惠山泥人颜色亮,
光彩夺目人人爱。
无锡是个老地方,
古典建筑仍一样。
人山人海的南禅寺,
亭台楼阁多辉煌。
水巷深处清明桥,
到处古色古香。
穿城而过的古运河,
烟波浩渺的太湖,
就像一首不变的歌,
唱着永恒的吴文化。
第六篇
我国有风筝、甲骨文、茶、皮影等很多很多的传统文化……
我最了解的就是风筝啦!
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放风筝,那天风很大,风筝也飞得很高,那时我开心极了!就好奇地问爸爸风筝是谁发明的,为什么会飞得那么高呢?
爸爸告诉我风筝可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呢,是我们中国的木匠鲁班发明的,他是在公元前507—444年期间,鲁班在当时的鲁国,就是现在中国的潍坊地区,他用竹木制作了一只喜鹊在空中连续放飞了三天也没有掉下来,最后,他们用木头制作一只载人大鹰用来观察敌情。
到了中国西汉时期,由于有了纸,风筝逐渐用纸制作,故称纸鸢。
到了唐代,人们又在纸鸢上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由此开始称纸鸢为风筝。
我听到后想:原来一个小小的风筝有这么深的来历。
要不是这次我和爸爸来放风筝,还了解不了这么多的知识。
第七篇
我,历经千年,穿过历史长河
随着中华大地一起发展
我是谁?我的守望又是什么?
文化?文化!历经五千年,中华文化从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但在前进的同时,文化也有它自己的执着。
去年的一次暑假,我们去了一次曲阜。孔子,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本不用任何渲染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文化气息,可偏偏有些为了自己或者说是为了一种境界而谎称自己是孔子的传人在孔林里一路尾随游客只为了给人算命,或者说,只为了挣钱。这件事让我浑身发冷。我相信,在孔子看来借自己之名而去玷污自己家族的墓地并不是他的本意;在我们看来,借孔子之名而去糟蹋中华文化,中国的圣人,这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我想,真正的文化是不需要加以渲染的,我们要对文化忠诚,用我们的真心去感悟文化,去传播文化。它最真的一面也是最美的一面。
回来之后一阵时间,当我渐渐把这段经历忘记的时候,不经意间翻开了《文化苦旅》,里面的一片文章吸引了我—贵池傩。里面有据话不禁深深触动了我。“文化,文化?难道为了文化学者们的考察兴趣,就让他们长久地如此跳腾?傩祭傩戏中,确有许多东西,可以让我们追索属于我们的古老灵魂。但是,这种追索的代价,是否过于沉重?”
是呀,在我们不断探索古老文化的同时,带来的也许不仅仅是让人欣喜的发现,最严重的是,它带给了某些人虚造文化的机会。这些人本来对文化一无所知,却偏偏要在外表处模仿得一板一眼。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我们希望的是大家真诚的心,中国纯净的文化。
文化的守望就在你真诚的心里,守望着……
第八篇
仍记得
易安的凄凉
太白的愁绪
幼安的鬓间白发
仍记得
老生的面容
丑角的转扇
青衣的点点泪花
兰亭的矫若游龙
石碑上的一部胆巴
毛笔落下
行楷连绵成水墨画
红色桃符
门前年画
如烟似雾
瓷器上绽放青花
手执红灯笼
盘盛圆糖瓜
这是什么
这就是中国文化
第九篇
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的变迁,积攒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文化,都是精髓。《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更多的是让我们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博学精深,引经据典,不就是为了顺着这道光芒,感受史人的故事与深怀。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多的是敬畏。历史的沿继,文化的继承,我们应该像敬畏大自然一样对待传统文化,文化也是自然的产物,古代许许多多人们的思想结晶,短小精悍的诗句,传达了多少情,多少义。中华文化承载的东西,往往要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那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不同的人,面对的相同的文化,产生的是不一样的情感,文化是多么的神奇啊!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多的是呵护。历史的东西,是不可再生产的,他的珍贵,是值得我们呵护的。文化告诉我们一个朝代的崛起与萧条,这后面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传统文化承载着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呵护并学习的。文化是不可摸、不可触,却有灵魂的东西,而这美丽的灵魂,需要我们细心呵护。
用心感受,来升华自身。文化的神奇、灵动,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体会其中的精华,体会史人想要告诉我们的故事,体会到那其中的真谛。修身养性,提升自我道德素质,品读感受文化,是我们成长中的一步。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多的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需要的是代代相传,推陈出新,我们应承担起这个责任,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见证着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历史的产物,古人的优秀品德,都会通过我们步入新的时代。在传承中注入新的情感,留给后人意会。
正确的面对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敬畏、呵护与传承,才可以使神奇的文化沿以至用,继续造福人类,因此我们得担起这个责任。
第十篇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 守望记忆,捡拾遗珠------带您走近我们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什么是遗产你可能知道,那你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这个五一小长假里,长江实验小学一(6)中队向日葵小分队的同学们来到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张同泰名医国药馆找寻答案。
走近张同泰,那白墙青瓦的高墙上“道地药材 岐黄正传” 几个大字苍劲有力,药香扑鼻的药局内两侧高高的柜台和密密的百眼柜,仿佛都在诉说着老店百年的沧桑。
同学们扒着柜台向里面张望,都惊叹道:“哇!好多种药啊!”几位药剂师正在熟练地按医生开的药方称重、包装。她们仍然沿用古老传统的秤竿进行称重,包药也是用传统的黄纸,用红绳子系成方方正正的一包包药。药剂师阿姨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种中药,有山楂、有蜈蚣、有葫芦壳……同学们好奇地摸摸、看看、闻闻,这些药材有的香、有的硬、有的长得不起眼、有的长得很可怕,它们功效各不相同却都能治病救人。
同学们还参观了张同泰的“镇馆之宝”—馆藏的古方、制药器具。在医馆里,同学们了解什么是中医的“望、闻、问、切”的辨证论治原则,第一次听说了中医还有针灸、推拿、按摩、拔罐、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通过现场工作者的讲解和实地的参观,同学们都对传统的中医、中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了初步的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又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正如同学们看到的,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不起眼,可能是一张古方、一个药瓶,也可能的是一门传承多年的行医技术,那些才是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印迹,人类的无价之宝。
我们伟大的祖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新一代的少年队员,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人类的瑰宝、优秀的中国文化保护和传承下去。
第十一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700字 寻访常州文化遗产—锡剧
在我乡下老家镇上的一条小巷里,住着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我不太清楚,只听大家都叫他“老恽”。我呢,就叫他“老恽公公”。每次回乡下,只要一有空,我爷爷就会带我到他家去玩。
“老恽公公”是一个和蔼可亲,精干利落的老人,和我爷爷差不多年纪。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戏,每次还没走到他家的门口,就会听到从他家二楼窗户飘出的“伊伊呀呀”的唱戏声,我爷爷也非常喜欢听戏。所以,他们俩和还有其他几个年纪和他们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就会拉起二胡,打起板鼓,弹起扬琴,敲起小锣……在这些乐器的伴奏下,就会有一个或几个人,有女的有男的,有时还会穿着戏服,他们摆出姿势“啊-伊-呀”的唱起戏来。看他们那种陶醉的样子,真是其乐无穷啊! 可我却觉得并没有什么好听的!
有一次我问爷爷,“唱戏很好玩吗?可我怎么觉得不怎么好听呢。”爷爷和老恽公公听了就笑呵呵地说“这是我们老年人的乐趣啊!我们小时候既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电影也难得看一回。各种戏曲倒是很多,我们就在一起学学唱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了。”“那你们唱的是什么呢?”我又问。老恽公公说:“是锡剧《珍珠塔》。你可别小看这个戏啊,它可是大有来历的。它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艺术瑰宝啊!锡剧最早叫常州滩簧,后来叫常锡文戏,现在才叫锡剧的。”“那既然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剧种为什么不叫‘常剧’而要叫锡剧呢?”我又好奇地问。老恽公公回答说:“那是因为刚解放的时候有许多唱锡剧的名角都住在无锡。后来国家定名的时候就叫‘锡剧’,但锡剧发源于常州的事实是大家都公认的。”原来是这样啊!我终于明白了。
后来,我又上网查了资料,果然锡剧是发源于常州的,而且还被定为首届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它。现在我听老恽公公和我爷爷在唱戏的时候,不再觉得那么讨厌了,反而觉得别有韵味。
第十二篇
生活之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值得我们赞扬,并把最闪亮的目光投向他们。就算他们仅仅付出的是职责,所做的也是职责,但我们就应该对他们怀有敬意和无限的感激。
他们是园丁,每天起早摸黑是为了花草的茁壮成长。他们是蜡烛,燃烧自己是为了给教室一点光亮,一线希望。他们是早晨的甘露,滋润着娇小的生物,但使他快快成长……但有时,他们就像猛烈无比的暴风雨,让你变得坚强勇敢。
他们每天伴随着我们早起晚归,他们陪伴着我们,几乎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也不及他们,他们就是老师。
自从步入高中,我才渐渐地从迷惑中苏醒过来,慢慢懂得了老师的艰辛。虽然比不上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得父母,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给我们关心与人生道路何去何从指引方向。他就是我们的第二个父母。
回想起初中那一件令我刻骨铭心的事情,心中不觉有些后悔,但更多的是感激。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连雷电也来凑热闹,好像要把大地搅个天翻地覆。粗心大意的我竟忘记带雨衣,真不知晚自习后如何是好。
第十三篇
春天,
鸟儿鸣叫,
谱出一首首歌曲,
小草活力的生长,
太阳公公照耀大地,
你我他,
在这个春天裡享受花香。
夏天,
令眾人紧张兮兮,
為什麼呢?
轰隆隆,
轰隆隆,
一会儿晴的汗流浹背,
一会儿雷电交加,
使人探出头来时又遭遇雨淋,
猜测西,
猜测东,
却也猜不出个所以然,
雨却就这样不给面子的哗啦啦下起。
秋天,
欢天喜地的歌声,
庆祝着一年的丰收,
割下稻米饱足一餐,
幸福又快乐。
男人们,
提着长枪,
坚毅的步伐,
咖咖咖的往上走,
為下一餐而準备着。
冬天,
抖着身躯,
取着温暖,
踱着步,
热也渐渐找上门来。
四季的变化,
生活的步调,
也因此而跟着脚步走。
第十四篇
有一天,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您和爸爸比奶奶更会讲英语呢?”妈妈微笑着说:“因为奶奶那个年代中国和外国的交流不像现在这么多,而改革开放后中国更加国际化了,这也让妈妈受到了更好的英语教育,接触了更多外面的世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了中国人看世界的双眼,吹醒了中国人接轨国际的决心,也吹成了中国与外国良好沟通交流的纽带。”
噢,我也觉得中国越来越国际化了!你看,古建筑物旁像雨后春笋般拔起了一座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摩天大楼;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的英语标识牌,像是“Supermarket”“Hotel”;外出就餐时餐厅的菜谱里中餐菜和西餐菜的相互搭配我们也已习以为常;穿梭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的汽车,最多的就是中外合资生产的,有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华晨宝马……就连英语的学习也更加普及了,听说爷爷奶奶那代人上学时是没法学英语的,爸爸妈妈那辈人到中学才能学到英语,而我们现在从小学课本上就可以学到丰富的英语知识了。
最近,我从电视上了观看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令我惊讶的是,节目里的外国选手竟然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对答如流,而且比赛成绩居然能超越部分中国选手的成绩呢。这让我意外,也让我惊喜。说明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吸引了许多外国人的关注和赞许,也证明了中国的富强和开放在吸引着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更想了解中国。现在当你走在川流不息的大街小巷上,遇到会讲中文的外国人已经不是件稀罕的事情了,更别提是培训机构里的外教老师或者是餐厅里的外国服务员了。看来,不但是我们更国际化,同时外国人也开始“中国化”了呢。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当我路上遇见了一位外国人,我们还要先商量一下,是该用汉语交流还是用英语来交流呢?
第十五篇
你是否抬头看过天上的云呢,你喜欢蓝蓝天上飘着的云吗?我是很喜欢的,每天我都会抬头看天上的云,虽然它们很遥远,但有时候感觉它们离我很近,我喜欢这千变万化的云。
“今天”风和日丽,天上的云像太阳的嫁衣,让人感觉好想穿上一试;天上的云好像冬天的火盆,让人感觉好想用它来取暖。它也会变:一会儿变个小红帽,一会儿变块红领巾,一会儿变个生日蜡烛。
“昨天”阳光明媚,天上的云像棉花糖,让人感觉好想咬一口;天上的云,像妈妈的手,让人感觉那么柔软,让人感觉那么温柔。它还会变:一会儿变个狗;一会儿变个大蛋糕在头顶,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对一本正经的石狮子。
“明天”风吹雨打,天上的云顿时变了脸,成了“黑脸张飞”让人感觉天有不测风云;让人感觉想拿吸尘器把它吸了。它更是会变:一会儿变个大妖怪来吓人;一会儿变个大狮来吼人;一会儿又电闪雷鸣,吓得人直哆嗦。
这就是那千变万化的云,就像是一个淘气的小孩,一会发脾气,一会又笑了,真是让人感觉变化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