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篇一
前几日的某天晚上随手点开了收藏已久的影片《罗马》,因为是黑白片再加上时长的原因,我以为我会分几次看完,没想到竟然一口气看完直至深夜。后来看影评,看到有网友评论讲到“内心平和”,很是赞同。我想能拍完这部影片和能看完这部影片的人内心都具有一些平和吧,继而觉得自己内心也是有一些平和的特质了。
可是,没过几日我就倒在了这本号称是最需要内心宁静才能读的书上。
我今年28岁,先立个flag,这是我今年看的最难看的一本书,也许是内心还不够平和,希望若干年后有机会再读一遍时,能够发现其中的美。
为什么觉得不好看,首先是觉得翻译不够流畅,很多段落读起来都不知所云,耐着性子读完后,又完全记不住任何一句话。其次书里讲的一些对生活态度的大道理,就我自个来说好像并不太能够接受和认同。
和一些网友一样,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想到了李娟,如果可以把他们同归为“田园”作家,那我更喜欢李娟,不,应该是我爱娟姐。
最后不得不赞叹一下作者的动手能力,房子都能自己盖起来,吃喝这些事对他来讲当然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瓦尔登湖读后感篇二
清醒就是生活。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句话刻在成汤王的浴盆里,是黎明带回来了英雄时代。 ‘’但是,如果我们并不是给我们自己的禀赋所唤醒,而是给什么仆人机械地用肘子推醒的;如果并不是由我们内心的新生力量和内心的要求来唤醒我们,既没有那空中的芳香,也没有回荡的天籁的音乐,而是工厂的汽笛唤醒了我们的,——如果我们醒时,并没有比睡前有了更崇高的生命,那末这样的白天,即便能称之为白天,也不会有什么希望可言;要知道,黑暗可以产生这样的好果子,黑暗是可以证明它自己的功能并不下于白昼的。一个人如果不能相信每一天都有一个比他亵渎过的更早、更神圣的曙光时辰,他一定是已经对于生命失望的了,正在摸索着一条降入黑暗去的道路。感官的生活在休息了一夜之后,人的灵魂,或者就说是人的官能吧,每天都重新精力弥漫一次,而他的禀赋又可以去试探他能完成何等崇高的生活了。可以纪念的一切事,我敢说,都在黎明时间的氛围中发生。诗歌与艺术,人类行为中最美丽最值得纪念的事都出发于这一个时刻。所有的诗人和英雄都像曼侬,那曙光之神的儿子,在日出时他播送竖琴音乐。以富于弹性的和精力充沛的思想追随着太阳步伐的人,白昼对于他便是一个永恒的黎明。这和时钟的鸣声不相干,也不用管人们是什么态度,在从事什么劳动。早晨是我醒来时内心有黎明感觉的一个时候。改良德性就是为了把昏沉的睡眠抛弃。人们如果不是在浑浑噩噩地睡觉,那为什么他们回顾每一天的时候要说得这么可怜呢?他们都是精明人嘛。如果他们没有给昏睡所征服,他们是可以干成一些事的。几百万人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人才清醒得足以有效地服役于智慧;一亿人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清醒就是生活。‘’ ——梭罗《瓦尔登湖》 吠陀经 “一切知,俱于黎明中醒。” 吠陀: veda 知识,启示。 求雨的人,去面对泥泞。 ‘’我要深入的生活,吸取生活中所有的精华,刚强的、像斯巴达人那样坚毅的,清除一切不成其生活的东西,大刀阔斧加以扫荡,仔仔细细加以清理,把生活逼到一个角落去,将其置于最低的条件之中。要是它被证明是卑微的,那么,就把整个真正卑微的情况弄清楚并公诸于世;要是它是崇高的,那就去体验它,在我的下一次出行中做一个真正描述。‘’
瓦尔登湖读后感篇三
《瓦尔登湖》是一本平和、恬淡、充满智慧的书。作者梭罗一生孤独、简单,而精神世界又极度丰富、睿智。 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独自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并最终写下了这本传世之作。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始阶段,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拜金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开始在美国流行,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整日忙碌。人类在疯狂向自然索取的同时,大面积的森林随之消失,整个自然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在这个时候,梭罗“躲进小楼成一统”,在瓦尔登湖边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一种非常简朴、原始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得以远离现代物质文明的侵扰,静下心,在瓦尔登湖边记录下了这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得以有时间去探寻生命的本质,由此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名著。 梭罗说:“我来到森林,因为我想悠闲地生活,只面对现实生活的本质,并发掘生命意义之所在。我不想当死亡降临的时候,才发现我从未享受生活的乐趣。我要充分享受人生,吸吮生活的全部滋养。” 书中有很多写景的篇章,描绘形象而贴切,优美细致,就像瓦尔登湖的湖水的一样纯洁透明;却也有一些篇章说理透彻,充盈着作者对于世界透彻的观察,很有启发性。大思想家爱默生给了梭罗以深刻的影响,他们作为好朋友,经常探讨关于哲学、社会等方面问题,这也给梭罗以更多地思想启迪。
北山看我,我看北山
总得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健康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作了极其动人的描写。”读着它,可以让读者体会到一种恬淡而向上的力量,作者既引导读者保持朴素淡泊的心境,却又崇尚实践,鼓励大家亲手去解决生活的必需,摒弃不必要的名利追求。 在当代社会,想再像作者一样找到一个类似瓦尔登湖一样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并不容易,不过,我们可以学习作者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淡然,不人云亦云,不在浮躁的社会中失去方向,在保证基本物质需求的情况下,更多去追求精神世界的构建,并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作品的局限性,作者超然物外的心境跟他所处的时代、所在的地区以及无所牵挂的个人生活密不可分,在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角色(家庭、工作、社会角色)要去扮演,有很多义务要去履行,也有很多责任要去承担,大家不能简单的躺平,以个人的舒适、精神的追求盖过这些的现实问题,而只能是在积极为家庭、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同时,淡薄对功名利禄的无谓追求,转而向内求得内心的安稳和精神的富足。
瓦尔登湖读后感篇四
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
我喜欢独处。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清晨的散步是对一整天的祝福。
如果我真的对云说话,你千万不要见怪。
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地生活的地方。
心灵永远是缺乏经验的。
多余的财富只能换取奢靡者的生活,而心灵的必需品是无需用钱购买的。
有时生病是有益于健康的。
与其给我爱、金钱或名誉,不如给我真理。
一个有时间增加他灵魂的财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闲暇。
善良是唯一永远不会失败的投资。
灵魂的必需品并不需要用金钱来购买。
人类已成了他们的工具的工具。
一所精美的房子又有何用,如果你没有一个可以容忍的摆放它的星球?
世界只是我们的想象的画布。
大多数人在安静的绝望中生活,当他们进入坟墓时,他们的歌还没有唱出来。
爱就是试图去将梦中的世界变为现实。
当我们从容不迫而睿智,我们就知道,只有大事和有价值的事才是永久的和绝对存在的,而细微的害怕和愉悦只是真实的阴影。
如果一个人和他的同伴没有保持步伐,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就让他按他自己的步伐前进,无论他走得多快、多慢或多远。
不要雇一个为钱而替你工作的人。
德行善举是惟一不败的投资。
有时间增加自己精神财富的人才是真正享受到安逸的人。
人类,犹如一支浮标,任何风浪也无法使它沉没。
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
我们能够爱的人,我们也能恨他们。而其余的人,则对我们无关紧要。
即使在天堂,挑刺的人也会找到刺。
许多人钓了一辈子的鱼,却不知道他们钓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鱼。
等到我们迷失了,我们才会开始了解自己。
多余的财富只能买来多余的东西。
大多数的奢侈品和许多所谓的生活便利品,不仅不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对人类的进步是一种阻碍。
绝对而言,财富越多,美德就越少。
富裕是全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充满自信地追求你的梦想!去过你梦想中的生活。当你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
生命并没有价值,除非你选择并赋予它价值。没有哪个地方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
我们最真实的生活是当我们清醒地活在自己的梦中。
我们必须学会再次醒来,并让自己保持清醒,不是靠机械的帮助,而是靠对黎明的无限期望。
活出你的信念,你就能转动世界。
我们的生活都被耗费在细节上……简单,再简单。
不要回头看,除非你想走回去。
任何事物的代价等于你用多少生命去换取它。
天堂在我们的头上,也在我们的脚下。
你必须活在当下,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傻瓜站在他们的机会之岛上寻找另一片陆地。没有别的陆地,除了这一生,没有别的生命。
活过每一个季节;呼吸空气,喝水,品尝水果,让自己感受它们对你的影响。
最大的收获和价值远不能受到人们的赞赏。我们很容易怀疑它们是否存在。我们很快把它们忘记了。它们是最高的现实。也许最惊人、最真实的事实从来没有在人与人之间交流过。我每天生命的最真实的收获,就像朝霞暮霭那样难以捉摸,无法言传。那是我抓到的一点儿星尘,一片彩虹。
一本真正的好书教给我的远不止只是阅读它。我必须很快将它放在一边,然后按照它来生活。我始于阅读,终于行动。
于身体有益的是劳作,与灵魂有益的是灵魂的工作,于两者都有益的是为他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