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写作教学教什么经典读后感有感

写作教学教什么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26 22:21:18
写作教学教什么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11-26 22:21:18   小编:

这篇文章探讨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作者认为,写作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写作技巧,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文章介绍了一些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如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实践机会和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提升写作水平。

《写作教学教什么》读后感(篇一)

这套丛书在设计上非常有个性,正如它的品牌词所说,“参与式语文教师培训资源“,这确实是套需要像听讲座一样动笔的书。书中分为三大模块,即主题学习工作坊,共同备课工作坊,课例分析工作坊。(部分书只有两个模块,根据具体主题而定)其中的主题学习是从专家视角来反思当下该方向教学的现状及成因,对症下药;共同备课是一线教师和专家合作备课(写作这本书没有这个模块);课例分析则选取了中小学常见的课程主题,采用一线名师的课堂实录,颇有启发意义。作为即将走向教师岗位的师范生,此书对我启发颇大,愿与大家共享。

《写作教学教什么》读后感(篇二)

本书主要由系列演讲和课例两部分组成。演讲部分,包括写作教学的检讨与前瞻、写作教学的新进展、交际语境写作、功能性写作学习、微型写作课程设计原理、基于量表的写作教学几大内容,从理论的层面对写作教学的一些关键性知识做了详细阐述。让我看到了目前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反思了自己在写作教学上一直以来的一些不恰当的观念,如传统写作训练中缺乏写作对象与目的、多要求少过程、缺乏写作过程中的指导等。也明确了在之后的写作教学中要基于学情安排课程,在批阅作文时不用拘泥于繁琐分数,灌输整套写作知识,而是要找出最大的症结,确定下一次的训练点,在一次次训练中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水平。在训练中,尽量为学生设置真实或拟真的交际情境,让他们有话可写,激发表达的兴趣。并且培养学生写作时的读者意识,对象意识,在每一次写作时明确具体的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文体、语气等。还可以利用量表评价的方式为学生的写作指明进步方向,并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写作支架。

课例部分,介绍了小学至高中的课例。而从这些课例中,我能看到很多优秀作文课的共同点,他们总是抓住一个训练点进行,且所选择的学习目标一定基于学生已有的写作水平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这些设计中,真实合理的情境必不可少,对学生的启发也总是有趣深入。尤其是老师们都精于在关键的知识点放慢教学的脚步,围绕教学目标不断提醒学生思考,并设计多次训练,逐步提升难度,让学生在一次次真正的“写”中将写作提升落到实处。

当然,这是一部很好的写作教学指导书。但如何将书中的理论和优秀的课例吸收内化为自己课上的东西还需要不断的再次翻看、思考和实践。至少下一次开始,我希望我给孩子们的作文课是更有价值的。

《写作教学教什么》读后感(篇三)

读《写作教学教什么》

这书是似乎是国内中学写作教学最新的科研和实践成果,比之前那些质疑写作教学现状的书有了科学合理的看法,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实践,可以启发一线的写作教学思考。

首 先,王荣生教授给写作教学的定位很有启发性。他的分类,按照我的理解,一种是人认识、理解外在世界,并与外在世界交流的行为,这是一种社会实践行为;另一种是指向内心、情感和灵魂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社会实践性不那么强烈。前者使可操控,有章法可循,也有规律支撑教学的;后者是灵魂的对话,从外在来看是一只黑箱。这真是一个美妙的想法,面对懵懂的事物,我们开始分类讨论,意味着开始摸清楚一点了。什么文体指向灵魂呢?王荣生教授引述南帆的话说是散文,因为散文无复依傍,随物赋形。所以我们能教会学生读散文就行了,切莫教学生写散文,否则教成“小文人语篇(其实就是煽情的假话)”。从写作教学的社会实践性来讲,这是不刊之论。

因此,应该美国写作教学那一套写作技能教学模式么?安公告诉我,王荣生教授故意忘记了中国古典文章学的一些经验,“可言者,物之粗也;不可言者,物之精也”,全依傍技术写作那一套话语,未免是科学主义的迷思。

郑桂华老师的两堂教学实录在几篇实录中独领风骚,原因在于合理地采用了的一些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经验,比如“分清事实和观点”是英文写作中的一个知识点。其次,郑老师基于多年写作教学和文章分析得来的很多知识总结经得起推敲。语文老师们少讲伪知识,善莫大焉。至于说“新进展”么,未必。

魏博士和周博士那一套,几乎都是舶来品吧。不得不承认交际性写作和情景写作是写作“逼真”的有效手段。但经验证明这种写作教学模式更适合低学段和高学段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整个语文写作课程的一部分。

量表写作,基本是不科学的。中文文体写作的课程知识都还没有一个公论,怎么会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量表”呢?其次,如果学生真正懂得了这个量表,还还会写错了吗?直接用结论指导写作就行了嘛。就像人懂得了胃消化的原理,然后拿来指导自己的消化。其实这一点,在邓彤关于写作教学“序列化”的时候就已经批判了,任何追求严密写作知识序列的努力可能都是白费。

最后说说我的几个想法。首先,语文不能毫无保留学习西方的技术写作课程,特别是美国写作课程那一套。语文是一个整体,写作课程应该是听说读写四个序列中的一个,读和写既应该分头击进也应该相互关联,很可惜这本书的讲座和课例没有像吴泓那样的读写结合的呈现。而且我始终认为教学实践越科学越好,但理论探讨越深刻越好,如果课程理念一开始就放弃对从《文心雕龙》到“桐城派”甚至“八股文”的古典文学理论审视,最终立意未免差了。

其次,写作课程知识的问题,应该采取后现代课程知识的观念,理清写作课程核心知识和外围知识,用“界限”去廓清谬误、取代严密性。这大概是今后几年最难的攻关吧。

花半年摸一摸语文教学的门径,这本书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头。可惜最近教学和生活中的杂事太多,读了之后的笔记只能大概理思路,条理尚不清晰,更遑论文质兼美,真是累呢。

东来

2018年10月20日星期六

关城树色催寒近之时

《写作教学教什么》读后感(篇四)

一本有点懵,但收获满满的写作指导书

年初时,买了几本王荣生主编的书。王荣生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语文课程研究基地负责人。他主编的书,读者群是语文老师,也就是说,是教语文老师如何教好语文的书。

王荣生教授的书,翻阅的第一感觉,不容易读懂,书籍里有许多关于文学理论的词汇,读得我一愣一愣的。话说我也是读过大量书籍的人,像普通大众认为难懂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和《瓦尔登湖》,我读起来虽然没有看琼瑶小说那般顺畅,但也能领会书中要义。可是王教授主编的书,有部分内容,感觉看不明白,也许是我水平太浅显。王教授也在前言里说:这是值得你慢慢读的书,这是需要你用笔来读的书。

这是一套针对语文老师的丛书,共有8本,《写作教学教什么》是从中小学生写作课程入手,提出改革建议,抛弃僵化固定的作文教学模式,针对学情引入短小灵活的写作课程,启发学生自身经验,改变学生对作文,不想写,没得写,不会写的困境。

我自己对语文或者说作文也存在大量困惑。

记的小时候,我们学作文,老师就教作文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就是叙述一件事情,时间、地点和人物,事情的经过、发展和结束;说明文是说明一件事物,用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议论文是举出论点、然后再举几个事例论证。现在看女儿、看外甥的书,还是这样一套内容,三十年没有变。我看了外甥的作文,形式内容和我当年上学的感觉差不多,也是老一套。我问外甥和女儿,语文老师都是怎么上作文课,回答竟然是,基本不讲,给个题目,自己去写,更谈不上修改批复。

我的这些困惑,王荣生教授在本书里都提到了,作文课程设计僵化,一线老师不教作文,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像作文分记叙、说明、议论,其实真正的文学体裁里,你是看不到记叙、说明、议论的,只有散文、诗歌、小说、戏剧之分。

前两天女儿的语文题,把古诗改写成散文诗,过来求助我,我连忙摇头,说还是找你爸吧,他胡诌的本领比我强。我就是那种被僵化的教育框死的人。

这本写作书内容不多,讲了六个主题,举了六个教师实战案例,这对于浩瀚的语言文学来说,显得太单薄。但是字字珠玑,如果肯潜下心来,细细研究,一定会有非常丰厚的收获。我在似懂非懂的情况,已经收获满满,而且在书中找到多处共鸣,原来自己闭门揣摩的东西,在王教授这里都有提到,但是我只是想到,却困于不知道如何展开。

总的来说,我体会最深的有三处:

1、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这个概念以前也模模糊糊的看到过,但是没有这次冲击的厉害。书中大约有两处地方,详细论述读者意识的重要性。写文章并不是自己的直抒胸臆,情绪宣泄,而是要考虑你的文章写给谁看。这个很重要。好像在读一些网络爆款文章写作指导时,也强调“读者意识”这个概念,但是我写作完全是凭着感觉,心中有许多话要说,就写了。这样是不对的。既有话要说,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2、微型写作课

微型写作课是把写作知识碎片化,不讲究作文教学的系统化和固定化。每次课上只讲一个知识点,制定一个小目标,用活动和情境带入的方式,把知识点教给学生。为什么我单独提出这个微型写作课,大约在去年,我自己在琢磨怎么教女儿写作,就产生了类似的想法,只是这个想法很模糊,不清晰,也不知道如何下手。那时,我想平时带着女儿练习一些小片段,针对一个写作点去设计。片段写多了,自然就会连成一篇作文。但是由于自己的内功薄弱,也没遇见这本书,所以,一直有想法,但是没有步骤,也无头绪。这本书中的微型写作课的编排,给了我很全面的启示,无论是知识点的设计,还是场景的设计,都让我有了些许思路。

3、在作文中,教师的适时引导非常重要,也很智慧。

这点体会,并不是看完此书就有的。也是我在研究如何教作文写作中产生的。其实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长篇大论讲,并不好。因为写作技巧全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即便耳熟能详地会说一些:开门见山、插叙、倒叙之类的,不知道意思,也不会运用。

好老师教学生的关键,在于知道学生的不足在哪里,能在关键点,学生容易跑偏,迷惑的地方,适时点拨,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把学生带入正确的方向。这才是教师真正的作用。关键这需要教师有很高深的功力。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远远不够。

看了书中的几个课堂实例,我为老师的课堂引导和启发叫好,这一定是胸有沟壑的人才能做到的。

花两天时间,将这本书囫囵吞枣一遍。翻阅时,关于微型课的设计,我也有了雏形。在自己的写作上,更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虽然是写给语文老师的书,我这个门外汉在书中也摘到鲜美的果实,感谢和一本好书的相遇!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