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茶道的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茶道的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23 11:40:28
《茶道的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8-23 11:40:28   小编:

《茶道的美学》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茶道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理念。通过对茶道的历史、仪式和精神内涵的解读,揭示了茶道所蕴含的平和、自然、深沉的美学境界。文章通过对茶道的诠释,启发读者对生活中的细节和美好之处的重视和体味。

《茶道的美学》读后感(一)

本书的作者田中仙翁先生是日本茶道学会会长,在日本茶道界非常有威望。本书更是他的多本作品中最经典的一本,引入中国后,销量一直不错。《茶道六百年》(自艺术大师能阿弥算起,茶道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讲述的是日本茶道各个标志性阶段的大人物及其茶道精神文化,而这本《茶道的美学》是将焦点移到了茶的神与形。

与地大物博的中国不同,茶被引入日本后,并没有“落入寻常百姓家”。在中国,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自茶道自中国传入日本,茶文化一步步发扬光大开始成为日本文化的精髓,茶道文化发展日盛,并开始与建筑、绘画、书法、陶瓷、木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对各领域的影响都颇深。茶道诞生至今,已成日本的国粹。

追过日剧的小伙伴,肯定都见过日本贵族们在茶室礼仪和茶艺方面的执著,嫁入豪门的儿媳,有时还会经历茶艺考核的大场面。茶道影响了日本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甚至包括音乐、戏剧),对日本的艺术发展起到了无可比拟的巨大推动。本书中对日本茶道的发展做了详细梳理,引经据典,更多的将茶道文化的全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小到一个配件,大到茶室建筑,都一一做了说明,我们得以看到日本茶道六百年的发展变化。本书从茶室、茶具、品茶等多方面讲述茶道的历史变迁与其文化意义。

对比中国的饮茶,休闲,日本的饮茶文化不免让人觉得过于讲究了。比起我们开始上班前沏一壶茶,以及部分地区吃早茶的习惯。日本的茶文化更“不接地气”些,追求的是一种心境。在进入茶室前,要洗手,漱口,好的茶室要配有专门的庭院和景色,而随着爱好者们的精益求精,甚至对茶室的采光、朝向、各部分的尺寸比例、配件用料的要求也开始越来越高。走向了极致美。

茶道讲究的是,不仅要追求饮茶的艺术性,还要弄清楚先人追求美和精神世界的历程。

在“一生仅此一次之会”的饮茶聚会中,都会有一个主题,主人和客人之别。整个饮茶过程中,出现的人物、食物、景物、静物甚至饮茶的流程都要一一做好精致的安排。这种完美的设计,不能不说是一次美好的创作。主客之间还会相互启发,乐在其中。饮茶是静谧优雅的文化,这跟欧美流行的热闹欢脱的趴体还是大有不同。

茶道的核心——品茶的方式则从室町时代后期开始逐步产生变化,形成了极为繁琐却又各具意义的标准和流程。

就像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样,茶室是“市中山居”的意境。日本的茶文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文化追求,是一种静心的文化,我们梳理茶历史,更多的是找这其中的茶文化,茶精神。这本书讲的很透彻。

《茶道的美学》读后感(二)

一个国家的文化习俗,与其自然风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的地大物博,诞生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就连其他国家也深受影响。

在日本茶道学会会长田中仙翁的著作《茶道的美学》中,就通过讲述茶以及茶文化传入日本后的演变过程,展现了茶道的兴衰起落。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由于茶以及茶文化的传入,才形成了以日本喝茶聚会为中心的新的美学思想。而这种美学思想,可以看作是独立于中国茶文化之外的一种异变。

饮茶风俗是在奈良时代传入日本的,起初,它和汉诗文一起作为高雅的中国情调,在贵族之间流行,但是并没有因此得到普及。

直到13世纪初,明庵荣西带回茶叶种子,普及饮茶后,才变得广受欢迎。后来,又逐渐衍生出专门饮茶的空间,即茶室。

当饮茶从单纯地喝茶品尝,进一步朝着理想化的方向发展,茶道就应运而生了。简单来说,茶道既追求饮茶的艺术性,又饱含人们对内在精神世界的至高追求。

小小的饮茶风俗,具体到操作流程,也是相当复杂的。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日本茶室的布局、器皿的选择以及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

以饮茶的茶碗为例,在不同的时期,茶碗的风格各有特色。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五种,分别为天目茶碗、井户茶碗、志野茶碗、乐烧茶碗和京烧茶碗。

这些茶碗的使用,是时代审美观的一种体现。另外,无论是茶室装饰,还是器皿的图案,基本上以我国古代时期的唐物为中心。

茶会,一般指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的大型茶事活动。举办茶会的目的,也有很多种。比如,以鉴赏茶道具为主的茶会,进行美术品鉴和点茶的茶会,源于传统和历史的茶会等。

在道具的搭配上,则需要秉承“时”、“所”、“位”的原则。其中,“时”表示季节或者目的;“所”指的是举行茶会的场所;“位”即茶会的定位、主人的定位、场地的地位。

换而言之,茶会上所有的搭配,都需要达成一种整体的和谐。这与我国的宴会形式,有一定的相似性。

饮茶是高雅的情趣,而茶道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信仰。

《茶道的美学》读后感(三)

茶是吸收天地之灵气于一身,最是亲近自然,深合天地大道,富含宇宙的无穷奥秘。所以,喝茶就是在喝自然,读天地,观人生。在茶人眼里,不论皇家、凡人还是俗、禅、道家,品茶各行其法,各得其雅,不易一概而论。茶文化讲究和、敬、清、寂,过程中又添加了无数的美学元素,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让人能真实的接触到了茶所蕴涵的丝丝美感。

自唐“茶圣”陆羽以来,茶文化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已融入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人的血液与品性,它是我们浩浩荡荡、充满苦难的历史记忆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这样一个肩负我们民族秉性的天地灵物,对于它的书写一直都是属于我们民族情感的自然流露与表达。茶道属于东方文化,源起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衰于近代。于宋代后,中国的茶道传到日本、朝鲜等地,并在日本获得了发扬光大。如今世人大多知有日本茶道,今天说的这本《茶道的美学》正是出自日本茶文化权威专家田中仙翁所著,本书针对茶道问题中的美的原理,站在茶人的主观立场上进行重新诠释,重点放在了艺术的创造性和兴趣的能力上,为我们解读了众多关于茶文化的专业迷津,颇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田中仙翁身为日本茶道学会会长,常年致力于茶学研究,是一位潜心亲力亲为的茶道专家。《茶道的美学》以茶道常识为基础,结合作者多年的习茶实践,引经据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明了的文字、形式多样的精美茶类图片,把茶及生活中与茶相关的小知识在书中娓娓道来,向读者生动地再现了茶之本来面目。饮茶文化的发展也是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不断变迁的,作者在书中紧抓茶道里面最为核心的“形”与“神”,即茶文化的展现形式和所蕴含的精神也在不断地蜕变。

这样的茶道心得在我们中国人身边感触尚不明显,但在一衣带水的日本社会却是有着十分精致的研究和影响,茶道在日本不仅仅是排忧解闷、社交会友的人际关系的媒介,它的精髓已经深入到了日本人民族性格和社会角落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寝殿造到书院造这种武家贵族独特的建筑结构过渡中,武家的宅邸发生了种种变化;室内装饰等配合凸窗、搁板架、台板,这一书院造建筑样式的做法基本定型;吃茶的方法从室町时代后期起开始发生变化;茶会客人的人数限制在数人,称之为“茶汤”;随着茶会演变成茶汤、客人人数的减少,客间的狭小促使主客人产生一种紧张感,于是就发明了被称之为小客间或数寄屋的特别茶席等等。

虽说现在中国的茶道与日本的茶道在形式上的讲究的差异很大,可以说是茶道的两个极端,但所最追求精神却是殊途同归,都是追求茶中蕴涵的的最高境界‘无’,他们都借助以修行得道为起点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让人们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这本《茶道的美学》是一部深入解析茶文化的专著,具有十分丰富的茶知识,作者用一方茶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敬意。书中关于茶席文化的解读惟妙惟肖、深入浅出,无论是茶迷爱好者、还是对于茶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在他的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或感知或触探到这方寸茶席中蕴藏的魅力。

《茶道的美学》读后感(四)

法国思想家保尔·瓦雷里曾说:“真正的传统不是单纯效仿他人做过的事,而是重新发掘出成就美好事物的精神所在”

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之一,追求“和敬清寂”,是一门融建筑、造园、书画、插花、饮馔、陶艺、插花为大宗的艺术宗教,茶道融日常生活与审美体验为一体。全方位影响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无论是茶道的图片还是影片,都精美到让人窒息,整个过程,仪式感强到让人有肃穆的感觉。日本人饮茶,已经从单纯的喝茶品味,向着追求精神世界的理想化方向发展,久也。

茶是从中国传到日本,中国的“茶”缘何成为日本的“道”?茶道的源远流长、茶道的精髓所在、茶道的细致唯美,在日本茶道协会会长、三道庵理事长田中仙翁的这本《茶道的美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解读。有历史真实记录和丰富细节的茶道文化发展史,跃然纸上。 唯一的遗憾就是图中缺少相应的图片,只能在文字的构架中想象实景。

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茶道”想要表达的是,不仅要追求饮茶的艺术性,更要弄清楚先人追求美和精神世界的历程。这句话,贯穿了《茶道的美学》全书的宗旨,作者田中仙翁引经据典,从不同流派所遵从的茶室布置说起,包括壁龛的历史起源、悬挂挂轴的情感来源。

位于京都山崎的待庵,虽然非常简陋,却被日本认定为国宝,以“待庵”为例,我们知道了茶室的朝向、窝身门,茶室为什么成了追求脱俗之美的独立空间?日本老派人对于传统的尊崇与守旧,跃然纸上。他们对于茶室光线朝南和朝北的微妙区别,都追求到完美演绎的极致,那是一个民族特有的刻在骨髓里面的精神追求和渴望。

对一件器物最好的、最直接的感悟,是手的触感,对于茶道必不可少的茶碗,在向着精致和完美追求的过程中,实用和舒适也被注重在细节之中,甚至体现在底托的高度上。日本的茶人经常会给茶具起一些和人体部位相同的名称,如果是珍贵茶具名称更加细化,其中最属代表性的当属茶罐。感觉他们把茶道的每一部分都融入到身体当中,让她们成为自己整个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并且外延到与自身身体等同的地位。

他们甚至注重茶杓中的个性,更加鉴赏茶人自己制作的茶杓,因为从刀的用法可以看出其人格及审美别有一番滋味。写在茶杓统一盒子上的字迹,会让人感受到作者的人格,而通过铭文又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文学修养。将茶杓拿在手中把玩,有时也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动。

将花挂在壁龛墙壁的对面,有时也会请有名的茶人来钉入中钉。一枚小小的钉子谁订不可以呢,但是真的不可以随便钉。那也是茶道的仪式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悬挂挂轴更要严格的遵守五阳六阴和七根直线,茶炉与黄金分割,更是不可小觑。

从饮茶和斗茶,那些著名茶席的情调与装饰,田中仙翁都根据古书一一给出了详尽描绘,譬如贞治五年道誉在大原野花下斗茶聚会:正殿前有四株大樱花树,树下将黄铜花器铸造成立花的样子,并在其间摆放桌子,一次薰一斤名香,香气四溢,众人仿佛置身于浮香世界之中。拉上幔帐,摆好交椅,备好百味珍膳,拿出百种名茶来竞猜。这样的茶席,光是闭眼冥想片刻,就令人身临其境之感,绕梁回味无穷之意。浙江的一位文友,在雨后氤氲之时,特意携带茶具去往吴亭远眺喝茶,不知她闲来,是否也曾参悟过,田中仙翁茶道的美学中那篇饮茶之亭的美学。

书中记载的夏日林中茶会:准备了白瓜两桶,山桃一盘,还有挂面,以荷叶做底盘……将浴桶上方做成了富士山的模样,欣赏水中的倒影,富士山由锦缎制成,充满了华丽之感。 当时日本的茶道风靡到什么程度呢?有许多权贵人家,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当禅僧,只是想要学习一悟茶道。

对此,作者写道:“参禅的茶人们,通过接触禅堂内的修行,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严格的自我开悟的方法,诸如彻底的静寂,知足安分,摒弃理智的努力,终极实现的直觉把握,所有这些都是他们从未体验过的。”

“茶人要想发现茶之美必须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并不断磨练敏锐的感知力,如果无视当时的社会局势和时代背景,就只能停留在对过去的模仿上。在理解和知晓古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尝试,即遵循“守、破、离”的过程,越过“守”直接进行“破”或选择“离”,都是无视先人功绩的做法。”

“茶道的审美意识中,包含潜在的协调和装饰的思想装饰自不必言,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做到自然、不造作。”

心怀“一生仅此一会”之意,心怀敬畏之心。

《茶道的美学》需要静静的品读,才能知其味。

田中仙翁,1928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东洋哲学专业。日本茶道学会会长、三德庵理事长,月刊《茶道研究》发行人。主要著作有《茶室字画的鉴赏》《学茶入门》《茶道入门手册》等。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