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半场》一书深入探讨了大数据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作者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数据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同时,书中还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数字化未来。
《大数据时代下半场》读后感(一)
人人都在谈论“大数据”,人们对这桶“21世纪的石油”充满着期待,可是大数据真的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美好的新世界”吗?这种期望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将会为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文明的契机付出哪些代价?大数据究竟是灾难还是幸运?
在新书《大数据时代下半场:数据治理、驱动与变现》里,德国学者巴赫曼、肯珀和格尔策,借助一套完整的超越科技与经济角度的研究体系,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
大数据是一个关乎全社会的主题。过去20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需要被处理和加工提炼的数据。今天,全世界每天产生的数据可能是过去几个世纪之和。我们在生活中都受到大数据的影响,没有人能被排除在外。每个人本身便是一个数据产品。
大数据和世界的数字化,可以被视为工业革命的后续。
2017年,工信部正式印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把大数据定义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工信部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而且复合年增长率将保持高达30%左右。大数据已成为互联网产业、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重要的基石。
如同所有科技一样,数字都是死的,关键在于运用它的人。大数据在21世纪属于企业资本。大数据的商业价值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决定行业话语权与势力消长的兵家必争之地。大数据争夺战上半场主要是收集数据,下半场则转向数据治理、驱动与变现。
大数据作为现代和未来商业的基石,成为各行业和企业间战争的核心,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迎击它,才能赢得胜利。
数据战争才刚刚开始,而我们每个人都已身在战场,看谁能拨乱反正。
《大数据时代下半场》读后感(二)
关于大数据的书,目前市面上已经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了。关于大数据的书籍太多了,对每个人而言其实很难选择。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大数据的书籍——《大数据时代下半场》,发现书中许多观点还是很认同的。我个人有将近三个多月没有仔细阅读互联网科技方面的专著了,这次阅读《大数据时代下半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来自两个方面:
大数据之于互联网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每一种项市场活动、宣传策划甚至是文案、方案起草都需要非常充足的理论与数据支持,毕竟,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里没有点数据、逻辑和图标、美观等,是很难有效的说服他人的。这本《大数据时代下半场》就是一本帮助普通人理解大数据技术、治理、管理和驱动与变现的最好的教材了。
从个人的财务收支管理方面来看数据治理,一个企业又该如何管理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数据呢?比如人员考前的管理,工资体系的建设,业务数据的开发等等。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关于数据建设和管理等问题,都需要从管理和技术方面去认真理解与研究。《大数据时代下半场》帮我们带来里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结合管理与技术两个方面,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认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数据价值。
大数据不仅仅是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输入,更是企业微创新的根源。合理使用数据可以非常好的分析发现的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改进产品、服务和运营模式。如周鸿祎在《颠覆者》中所写的那样:通过亿万360安全卫士用户的使用和反馈,我们360安全卫士才可以更好的把握用户需求,针对现实问题提出360的解决方案。
没有一个企业的存在不是因为她满足里特定客户的需求。服务客户需求是企业存在的唯一原因,而如何更好的服务客户需求,则是大数据时代最本源的使命:把数据管理好,驱动新型技术的产生和服务模式的产生。
任何一个企业存在的本质,是为了获取既定利润而存在。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不可能赔本赚吆喝。那么,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如何用管理和技术来变现呢?本书给出来答案:
综合上述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把大数据的治理和驱动力使用起来,更好的满足企业变现的要求,是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每一集优秀的企业的成功,不是在技术上有所进步(Google、雅虎),就一定是在商业上有所突破(Microsoft、小米、苹果),而无论是技术上的进步还是商业上的突破,用户自己专业领域的大数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本《大数据时代下半场》能帮我很好的梳理大数据时代的重要商业、管理和技术逻辑,推荐给有需要的人。
《大数据时代下半场》读后感(三)
数据简单而笼统地说,就是那些能量化的信息以及信息中能量化的部分。
作者在引言中用了一定篇幅(约16页)描述“大数据”的方方面面。给了我们对“大数据现象”一个形象感知。我们每一个接触现代电子产品的人,都(不可避免得)可能(或可以)为“大数据现象”提供数据,连带的把那些“电子化边缘人”的数据也提供了上去。于是作者说“大数据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人人都扮演着不同角色,参与其中。(见引言总结)”这应该是导致我主动看《大数据时代下半场》的社会背景。
同时作者(在引言总结中)说:大数据是21世纪属于企业资本。这是很明显的,一是单单的个人虽然可以产生很多数据,但总归是有限的,还够不成所谓的“大数据”。二是大量数据放在我们个人面前,个人也没有什么直接利用价值,对个人来说不算是资源。三是企业既有实力收集大数据,又有能力分析大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合理有效分析,获得知识结论,改善企业组织经营,然后抢占商业战略制高点,获取更多收益。
由上可知:大数据现象,对于企业和个人的影响是不平等的。于是许多社会学家和一些意见领袖,对大数据现象的消极影响,有许多注意与推测。本书中也略有谈及。但这不是本书的主旨:在企业层面分析数据治理、驱动与变现问题。
企业存在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企业利用大数据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获取收益(变现)。
变现的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如果这个问题很简单,我相信作者就不会有动力写这本书了)。因为在获取收益之前企业需要先投资,投资用于收集大数据的技术及物质设备,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也需要成本。数据收集起来,还要考虑储存(成本等)问题。接着是数据分析,这需要跨专业人才的合作,培养这样一个合作团队,也需要成本。大数据的分析具有开放性,在分析之前你无法估计得到的分析结果的范围,甚至,你根本就不想有这么一个范围,越意外的结果,可能对企业来说更有价值。得到了你觉着有价值的结果,他的具体价值还需要多种专业人员从不同角度阐释结果的意义。在此之前,企业已经大量投资,还没有获得实际的一点收益。这就是大数据治理的成本风险问题。
这个问题,是会有大企业能承受的。前人开辟道路后,后人走起来就会便捷,中小型企业也可以跟进。大数据跟以前的抽样调查数据的不同之处是数据在动态更新或增加。企业在数据治理上投入很多人力物力,一般不会让这些投资紧紧提供一次性服务。让数据治理常态化,就需要改变原来的企业组织形式,以适应这种变化。数据治理让企业随时处于变革中,也给企业的发展增加了风险。而随时准备变革的企业,也需要适当的文化让企业中的人有安全感。企业文化建设,也在数据治理常态化的情况下面临更多考验。
大数据在21世纪属于企业资本,而不算个人资源,是很明显的。而企业在准备利用大数据时,需要做的准备调整工作也是复杂深刻而广泛的。这成为本书作为“大数据对于企业层面的专业书籍”专业性的基础。本书在这个问题上论述很详细,充分体现了作者们的专业性分析能力。
企业存在的社会基础是他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企业想通过大数据理智获得收益,也需要考虑如何让大数据分析技术获得的知识结合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第九章: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告诉我们的信息,让我们隐约体会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让网络广告的暴力渗透性在增加。
事实上我们需要的商业广告是,当我们产生一个商业性需要时,我们能在一个方便的平台上找到满足我们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信息,我称为被动式广告。而事实上,我们的文化塑造出来的广告是侵入式的。他就像一个字典,随时在你注意不注意的时候,打出一个字,说,不认识吧?不认识会有很多不良后果呦!比如……
企业的大数据治理能为普通大众性顾客提供更多便捷。在高度便捷的社会里,我们会不会退化。这又是一个社会学家值得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侵入是广告引起的社会服务便捷。
数据驱动也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策略实现的。这些技术策略,让互联网上的个人使用者,更主动更深入更持续地的提供个人信息到网络上。使得企业在获得顾客的数据时,更加自动化。
说了这么多,我主要是站在一般个人角度而非企业的角度,讨论本书内容的。企业怎么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得收益,读过本书后,你总会有一些事例或者想法。这不需要我在这里举例说明。
本文能否算一篇书评还需要读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