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觉《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间的无常。书中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扣人心弦,令人深思。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展示了智慧与谋略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本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一读。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读后感第一篇
一星。伪书无疑。不仅这本是伪书,整套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应该都是今人托古人之名的伪书。从历史考证来讲此书无古籍记载,从文字来看,虽是文言但完全不是古人词句。用了半天的时间快速过了一遍。事典部分跳着读的,篇目大概一半。内容基本上都是价值观方面的,也就是强调小人比君子过得好,因为小人厚颜无耻不择手段,君子爱惜羽毛重视名节。真正实操性的内容极少。主旨观点还是“惟上是从”。强调建立党羽、结交主上身边之人等。比较好的句子,即有实操性的包括“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设其恶言人弗辨,谤之成也。”(诽谤之术讲的倒蛮细。)总之这本书没有太多的价值,其价值观与主流相左,不适合三观未立的少年儿童读。
1/3页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读后感第二篇
本系列一共八本书《罗织经》、《小人经》、《谋权书》、《守弱学》、《韬晦术》、《止学》、《解厄鉴》、《仕经》。
看这一系列的书籍,我更多的是想从中解答我的疑惑,什么才是人生的终极智慧。这八本书的作者要么是权倾一世的人物,要么是急流勇退的智者。有以《小人经》为代表的马里亚维基主义,有以《韬晦术》、《守弱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那么21世纪的今天,古人的智慧能有用吗?那么人生的终极智慧又是什么呢?
尽我浅薄的知识,来分析一二。
利益,包括生命、名誉、地位、权利等诸多要素,不一而足,看起来追求名誉要比金钱和权利要高尚一些,其实不然,至少我不这么认为。人,追求生命是肯定的,我认为这点没有任何争议。人,在俗世间的一切东西都已经唾手可得的时候,于是便追求永生。在科学的今天,似乎追求永生也有些遥不可及,更别提过落后的古代了。于是便衍生出了两种思想,第一种,自己的孩子是生命永生的另外一种方式;第二种,既然不能永生,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转而对于其他诸多东西开始追求。
有了追求,不管目的是什么,便有方法手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了。当然追求什么或者说是人生的终极目的更是讳莫如深的智慧。
接下来终于该说说什么才是人生的终极智慧了。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能善终,能荫庇后世,这三点达到了,便是有终极智慧的人。简而言之,我认为能找到利益共同体才是关键点。封建时代,和皇帝站在统一战线当然是最稳当的,不过也不排除伴君如伴虎的朱元璋之流,这里便提出一个要求,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不能因为你的存在而使这个群体中的领袖受到威胁,只要领袖不傻,一定会除掉你,那如果你作为领袖呢?则是自己不能把利益占光了,自己吃肉大家也要喝汤的。这个利益共同体不能失去你。
那下一步则是如何在利益共同体中存续自己,两点,第一,这个集体不能没有你;第二,在这个集体中利益之间要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第一点很好理解,也有这种几种情况,血脉,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能力,你能使这个集体得到利益;最后就是最脆弱也是最牢固的感情,这也是最靠不住的,因为人是善变的。第二点,正如上文所讲,即使你是皇帝,也有天子不差恶兵这一说的。这中平衡的思想首推《道德经》,当然本系列中《止学》《韬晦术》《解厄鉴》等说也有说明,想要取得常常要先给与。
本文有些宏观,有些大,有些空,但是关于这种发生了什么事该怎么办这种智慧,我不屑于讲,其实更多的是讲不完,再写一个硬盘也写不清楚。这需要人生阅历。
2/3页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读后感第三篇
区别小人和君子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是自私还是利他。君子要避开小人的陷害,处处留心,留一手,防止或从口出。君子为了在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得不也用小人常用的手段。
但是,社会上,哪里有那么多高尚的人,大部分人是利己的,而且可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把自己包装在利他外表下的利己主义者。这件事,无可厚非,受限必须接受它,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
对内外都以小人示人的人,反而不可怕,因为会有提防之心。但对如KF、MSX、岳不群这类外君子真小人的人才是真正可怕的人,因为前一刻还是你的师兄、前辈,以各种形式关怀你、教导你,但是后一刻可能拿着你对他的信任所暴露给她的信息,以各种极端卑劣的手段,至你于死地。
所以说,该怎么办?
1、接受人性的自私,大部分人是自私的,有的人极端自私表现出来,有的包装在前辈、师傅的外表下,一旦需要就利用你对其的信任打击你;
2、人性的复杂性,在不同的问题及场合下,随着时间的不同,君子可能变成小人,小人可能变成君子。
3、所以,必须要有灰度思维才能应对人性的复杂性。不要用好人或是坏人、君子还是小人来区别一个人,这并不是一个0与1之间的问题,而是一个0%-100%之间的问题,而且这个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变化。这就是灰度思维。
所以,一个人真正是会害你还是帮你,不是永远不变的,一些人可能一直给你小恩小惠,但是一旦涉及到利益,就对你斩尽杀绝。另外一帮人,一直对你打击,如同魔鬼,但是可能最后关键时候帮你一把。
这就是人生啊!这就是人性啊!有幸,在我工作中都遇到过。被蛇咬过的人,终究会谨慎点,战场上活得久的还是老兵。接受人性就是带着伪装不让别人看穿自己的心思,不论这心思是好是坏,都是对自己的保护。自己最重要做的事情,就是接受所有人的伪装,不要怪他人不真诚,而理解他们的初衷是什么,真正了解他们想要什么,再去选择是迎合还是另外,自己的内心绝不示予他人,即使当时是自己的最信任的人。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祸从口出
1、小人会抓住没前没后的话,构陷自己,所以涉及到利益的话,一定要清晰明了,或是完全含糊其辞,切不可被小人录音或是抓着把柄。因为这个时候的小人可能还是穿着君子外衣的,穿着导师、领导外衣的,不可傻乎乎全抛一片心,留下后手,保全自己,否则会当替死鬼。
2、最好不要和小人正面碰撞,反而应该是要防范被小人所害。这个人不论眼下对你好不好,都不可全抛一片心,因为现在的对手可能是你无比信任的岳不群。
3、不要想着去改变别人,不可能的,除非是你的至亲,尽量远离那种有明显性格缺陷的人,不要和他们限于利益纠葛,因为他们完全活在自己的道理里面。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