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它融合了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精髓。文章介绍了酒文化在中国高考中的重要性,包括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酒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酒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第一篇
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再到如今美丽富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一路走来,在曲折中发展与上升,历久弥新,愈加繁荣,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又有了新的代名词——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换言之,便是一个便利的中国,一个高效率的中国。
身为人口大国,我国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方面可谓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压力。幸运的是,我们不畏难题,化压力为动力,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首先是高铁,高铁总的来说是一种安全、便捷有舒适的交通工具。它分为城际轻轨与省际高铁。城际高铁极大缩减了人们出行所费时间。比方说A城到B城驾车需要两个小时,轻轨只需半小时即可轻松到达。省际高铁时速可高达350千米每小时,在各个省份之间畅行无阻,所到之地更为精确,中国高铁与日本新干线相比,更精确、更快速,有过之而不及。如今大量出口到各个国家,可谓是中国人“别样的骄傲”。
其次,移动支付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百度钱包等第三方支付软件俯拾即是。把外出付费称作“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简直一点也不夸张,就连最不起眼的街边小吃摊,都无需携带现金。来自英国的来华留学生拂菻坊,也是现在的网络红人,在视频网站上发表的第一个视频,便是称赞移动支付的便利与高效。他所说的:“在所有发达国家都以为中国将陷入人口的泥潭时,中国却以她特有的方式,达到了他国望尘莫及的高效率”,完美诠释了中国的特色成就。
最后,共享单车也是不得不提的重头戏,它发端于校园,由中国大学生一手创办,如今上至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下至小城镇,共享单车的身影随处可见。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随处可骑,无处不到,可谓是穿梭于城市各处的美好使者。这种建立在信任与素质上的特色交通工具,不再是西方国家独占的卖点。中国,也能做好属于自己的“共享服务”。
坐高铁周游神州大地,其共享单车穿越美丽校园,随时随地掏出手机“一键支付”,如此轻快便捷的生活,岂不美哉?中国不只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还有如今便利,高效的新面貌。
中国随时打开怀抱,欢迎你的到来!
第二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700字 寻访常州文化遗产—锡剧
在我乡下老家镇上的一条小巷里,住着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我不太清楚,只听大家都叫他“老恽”。我呢,就叫他“老恽公公”。每次回乡下,只要一有空,我爷爷就会带我到他家去玩。
“老恽公公”是一个和蔼可亲,精干利落的老人,和我爷爷差不多年纪。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戏,每次还没走到他家的门口,就会听到从他家二楼窗户飘出的“伊伊呀呀”的唱戏声,我爷爷也非常喜欢听戏。所以,他们俩和还有其他几个年纪和他们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就会拉起二胡,打起板鼓,弹起扬琴,敲起小锣……在这些乐器的伴奏下,就会有一个或几个人,有女的有男的,有时还会穿着戏服,他们摆出姿势“啊-伊-呀”的唱起戏来。看他们那种陶醉的样子,真是其乐无穷啊! 可我却觉得并没有什么好听的!
有一次我问爷爷,“唱戏很好玩吗?可我怎么觉得不怎么好听呢。”爷爷和老恽公公听了就笑呵呵地说“这是我们老年人的乐趣啊!我们小时候既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电影也难得看一回。各种戏曲倒是很多,我们就在一起学学唱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了。”“那你们唱的是什么呢?”我又问。老恽公公说:“是锡剧《珍珠塔》。你可别小看这个戏啊,它可是大有来历的。它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艺术瑰宝啊!锡剧最早叫常州滩簧,后来叫常锡文戏,现在才叫锡剧的。”“那既然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剧种为什么不叫‘常剧’而要叫锡剧呢?”我又好奇地问。老恽公公回答说:“那是因为刚解放的时候有许多唱锡剧的名角都住在无锡。后来国家定名的时候就叫‘锡剧’,但锡剧发源于常州的事实是大家都公认的。”原来是这样啊!我终于明白了。
后来,我又上网查了资料,果然锡剧是发源于常州的,而且还被定为首届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它。现在我听老恽公公和我爷爷在唱戏的时候,不再觉得那么讨厌了,反而觉得别有韵味。
第三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我最喜欢酒文化。酒是一种常见的东西,有人结婚的时候,就要用到酒。
别小看那会让人醉的酒,他可是有许多知识的,比如:评酒知识。评酒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技术,是因为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都要采用理论签定和感官签定两种方法来对各种饮料酒进行品评,说他是一门艺术,是因为不同酒的色、香、味、体所形成的风格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享受,使人“知味而饮。”酒文化简介。酒文化是中华是中华人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里面还有一首诗:饮酒诗,杜甫写的。“山坪如就下青云,气味浓浓香幸见。鸣董走送怜渔夫,洗盏开尝对马军。”“酒的起源”也很有意思。在中国,酒神精中以道家哲学为源头,酒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杜康造酒说”、“老帝造酒说”。
酒文化真丰富!
第四篇
仍记得
易安的凄凉
太白的愁绪
幼安的鬓间白发
仍记得
老生的面容
丑角的转扇
青衣的点点泪花
兰亭的矫若游龙
石碑上的一部胆巴
毛笔落下
行楷连绵成水墨画
红色桃符
门前年画
如烟似雾
瓷器上绽放青花
手执红灯笼
盘盛圆糖瓜
这是什么
这就是中国文化
第五篇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我传承——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茶被古人当做饮品,每年清明节新茶初上时,古人还要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名流雅士、街坊邻居争相围观,就像如今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
古人爱喝茶,茶的品种也很多,有普洱茶、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当然,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西湖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迄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可算是“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杭州有许多茶楼,大家可以随处品到各色茶,还可以欣赏到典雅的茶艺表演。
作为杭州人,我也初学了龙井茶的茶艺。龙井茶的冲泡一般使用透明的玻璃杯,先用热水冲烫茶杯,讲究的是一尘不染,至清至洁。再往杯中放入上好的龙井茶,倒入少许80度左右的热水,讲究的是润茶。最后是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冲泡茶叶,一方面是利用手腕的力量,使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经过三次高低冲泻,使杯中茶叶上下翻滚,茶的浓度均匀;另一方面这个三点头还如同行鞠躬礼,蕴含着对宾客的敬意。一杯好茶冲泡完成的同时,还学到了谦恭的道理。
除了龙井茶的茶艺,我还欣赏过用长嘴铜壶背身冲泡茶叶的茶艺表演等等,更激发了我学不同茶叶冲泡方法的兴趣。中国的茶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将它好好地传承。
第六篇
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我觉着“学海”不一定“苦作舟”,因为我在书海中找到了快乐,交到了朋友。我有一位最好的朋友,他就是——诗词书。
从牙牙学语开始,我就很喜欢跟着妈妈读古诗,虽然说起话来还有一些不清晰,可只要妈妈说上句诗,我就能接下句诗。上小学后,两年时间我就把老师推荐的《古诗必背八十首》背的滚瓜烂熟,到了四年级,我开始和老师一起背诵《唐诗》、《宋词》。
中华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流淌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我从《悯农》、《咏鹅》耳熟能详的古诗读起,继而《望庐山瀑布》、《村居》都吟诵的朗朗上口,到后来诗词中的顶峰《蜀道难》、《琵琶行》我也能倒背如流。我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一开始的死记硬背到一知半解,再到最后的深刻领悟。在诗词里,我梦回到了童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诗词里,我畅游了祖国大好河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诗词里,我汲取了勤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最近,我读了陶渊明的《饮酒》,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忽然发现,古人写诗和喝酒分不开,诗词里有着独特的酒文化。
于是,我又沉浸在写酒的诗词中,每天捧着书吟读着,背诵着。我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唐宋,品尝了古时酒,感受到了诗里酒的醇香,酒中诗的豪迈!
诗与酒结缘,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李白了,李白爷爷一生十分爱酒,嗜酒如命,就连他自己都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他的诗里处处有酒,举杯痛饮成了人生一大乐事。与朋友喝酒,“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邀明月喝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他乡喝酒,“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爷爷的才华令人称赞,可惜他并没被重用。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为杨贵妃写下了《清平乐》,又让大宦官高力士脱靴,成为了被贬的导火索。后来他就经常借酒消愁,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心有不甘之时写下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的千古佳句。李白的人生时刻都有酒相伴,在月下,在花间,在亭阁……我崇拜李白爷爷一身傲骨,豪情奔放,“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我更羡慕李白爷爷行走名山大川,立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在苍穹之下把酒言欢!
除了李白,很多诗人都爱酒,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写了唐代的“醉八仙”,居首的就是李白,还有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他们嗜酒如命,才华横溢,被称为“酒仙”“酒鬼”“酒痴”“酒圣”,作诗千百篇。王维和孟浩然也爱酒,他们把酒文化融合在山水间,便有“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农家田园之乐。王翰和岑参也爱酒,他们把酒写进了边塞,“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留下一份铿锵与悲壮。最有趣的是天下第一才女李清照也爱饮酒。有时浅尝辄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有时酣畅淋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有时忧从中来——“酒醒时候,往事断肠”;有时酒中更有巾帼的豪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中华诗词多姿多彩,不仅有令人沉醉的酒文化,还有沁人心脾的花文化,流传千年的茶文化,中华诗词不仅有历久弥新的文化,还有生生不息传承的情怀,爱国,思乡,善友,都在一本本诗词中,与书为友,期待你与我一起与诗词同行!
第七篇
无锡是个老地方,
民风民俗不一样。
年初一刚开门,
三声炮仗少不了。
清明节要祭祖,
荤、酒、糕点样样齐。
无锡是个老地方,
特产丰富很别样。
酱排骨历史有百年,
色泽红,很香酥。
惠山泥人颜色亮,
光彩夺目人人爱。
无锡是个老地方,
古典建筑仍一样。
人山人海的南禅寺,
亭台楼阁多辉煌。
水巷深处清明桥,
到处古色古香。
穿城而过的古运河,
烟波浩渺的太湖,
就像一首不变的歌,
唱着永恒的吴文化。
第八篇
“扁担宽,板凳长,板凳没有扁担宽,扁担没有板凳长……”当我们说唱起这首耳熟能详的绕口令时,总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国语言的美妙,在这“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的韵调中,我们拥有了“文化自信”。
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他们在著名电视节目《汉语桥》中,有中文演讲、表演小品、演唱中文歌曲……充分展现了他们学习中国语言汉字的卓越才能。
作为90后、00后的我们,从婴儿时期的牙牙学语到校园里的朗朗书声,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我们越发感受到母语的博大精深。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中国语言文字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形美”。一撇一捺,一横一坚,一弯钩,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到秦始皇统一文字,再经过几千年演变现在的文字,都是方方正正、堂堂正正的。我们写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字,更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的气节和精神。
第二:“音美”。听老师说,以前的唐诗宋词并不是念出来而是唱出来的,上下句对仗、五言、七言、平、仄的韵律,听起来就是一种愉悦的享受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首歌词:“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第三:“意美”。我们中国人表达吉祥如意的美意时,是“随时”“随地”的。过年时,将一个“福”字贴在门上,“福就到了”;曾有人家里盖房子,大门匾上写着“屋吉且安”,希望家人吉祥且平安,后来这个县城就取名为“吉安”了。
第四:“准确传神”。在英文里,笑就两种,大笑laugh、微笑smile。再看看我们中文吧,有哈哈大笑、微笑、捧腹大笑、忍俊不禁、偷笑、贼笑、阴笑、坏笑、苦笑,还有皮笑肉不笑。就一个“笑”的动作,我们的汉语都能细致刻画出这么多种不同,真是传神极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就是做一名汉语言文字的推广者,优秀的践行者。
第九篇
中国,这个古老而崭新的国度,我身处其中。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是什么样的,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他是老人,亦是婴儿。
中国,他有着老者古朴的褐色,风风雨雨,岁月打磨,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他站立着,将往昔记忆温柔抚摸;中国,他有着老者沉默的智慧,经年走过,年月蹉跎,凝聚五千年的智慧,千山万水,脚踏实地。
看长城,多少个风雨如磐的年头,塞外的马蹄不能将它踏破;冰冷的子弹不能将它击倒。那是中华儿女用血肉建造的脊骨,一砖一砖,千年垒砌,斗转星移,青山不变。它沉默着伫立在高山之上,只为守护、抚平儿女们心底的浮躁与不安;只为凝视,东方的旭日升起,面对新的征程,人们启步出发。
看丝绸之路,黄沙阻挡不住文明交融的冲动。张骞的骏马应迎着朔风嘶鸣过;班超的笔下记录着旅途的艰辛。长安繁华,塞外苍凉。风沙过身,唯有脚步才可安抚内心,唯有脚步才可通向远方。
看乡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老的人们依赖于自然,脚下的土地浸着丰获的希望,屋顶的月光寄放着游子的归心。这样的夜晚只适合酣眠。
当老者转身,中国,他有着婴儿的热情,时代正好,变数诸多,唯有不断地探索、尝试、突破,才能保持生长旺盛的活力。
长城的烽火狼烟已随风雨散去,如今,只有白鸽飞过山头,只有历史镌刻在人们心中。正因为走过坎坷之途,我们更加明白和平之可贵,我们也更加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
世界相接,沉睡了百年的丝绸之路再焕生机。前途依旧未知,但婴儿的品质即在于探索,以及坦诚。列车取代了骏马,互联网取代了文字,但无论以何种姿态,世界的东方与西方都在呼唤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
乡愁情思,在工业文明时代似乎总是脆弱的。当高楼大厦升起,月光不再浸着瓦当上的青苔,湿润的土地变成坚硬的水泥,我们感叹,两者不可以相容吗?当然可以。古老的时节依旧存在,人们竖着一个一个的节气,春游人如织,看小巷沸腾,我们依旧在古老的土地上耕耘、收获,以年轻的容貌融入这个世界。
中国,这个古老而崭新的国家,我身处其中:他以五千年的智慧为世界写下中国特色的注脚,他以创新探索的精神推动时代发展。老者与婴儿,这就是我认识的中国。
第十篇
广东省2017年高考优秀作文赏析:便利中国 高效中国
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再到如今美丽富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一路走来,在曲折中发展与上升,历久弥新,愈加繁荣,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又有了新的代名词——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换言之,便是一个便利的中国,一个高效率的中国。
身为人口大国,我国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方面可谓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压力。幸运的是,我们不畏难题,化压力为动力,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首先是高铁,高铁总的来说是一种安全、便捷有舒适的交通工具。它分为城际轻轨与省际高铁。城际高铁极大缩减了人们出行所费时间。比方说A城到B城驾车需要两个小时,轻轨只需半小时即可轻松到达。省际高铁时速可高达350千米每小时,在各个省份之间畅行无阻,所到之地更为精确,中国高铁与日本新干线相比,更精确、更快速,有过之而不及。如今大量出口到各个国家,可谓是中国人“别样的骄傲”。
其次,移动支付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百度钱包等第三方支付软件俯拾即是。把外出付费称作“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简直一点也不夸张,就连最不起眼的街边小吃摊,都无需携带现金。来自英国的来华留学生拂菻坊,也是现在的网络红人,在视频网站上发表的第一个视频,便是称赞移动支付的便利与高效。他所说的:“在所有发达国家都以为中国将陷入人口的泥潭时,中国却以她特有的方式,达到了他国望尘莫及的高效率”,完美诠释了中国的特色成就。
最后,共享单车也是不得不提的重头戏,它发端于校园,由中国大学生一手创办,如今上至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下至小城镇,共享单车的身影随处可见。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随处可骑,无处不到,可谓是穿梭于城市各处的美好使者。这种建立在信任与素质上的特色交通工具,不再是西方国家独占的卖点。中国,也能做好属于自己的“共享服务”。
坐高铁周游神州大地,其共享单车穿越美丽校园,随时随地掏出手机“一键支付”,如此轻快便捷的生活,岂不美哉?中国不只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还有如今便利,高效的新面貌。
中国随时打开怀抱,欢迎你的到来!
【点评】本文能够紧紧围绕“高效和便利”这个中心,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三个方面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作者能抓住高速和便利这个特点把高铁和移动支付及共享单车等三个新生事物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论述,表现当今中国的特点。文章开篇从古论述到当下的中国,点明论述的主题,接着分三段介绍,结尾点题照应前文。论述中作者采用举例、对比及列数字等方法,把高铁与驾车及外国同类产品技艺做比较,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中国高铁的高速和准点。通过引用外国人的评价,从侧面写出了移动支付造就了令人忘尘莫及的高效。通过描述扫二维码随时可骑单车,说明中国在分享服务方面不落后于外国。文中关联词的正确使用,使整个文章的结构严谨,语言逻辑性强。多种论述手法的恰当运用,使文章句式丰富,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字里行间充满自豪之情。
当然这篇文章在表达方面还有可改进的空间,但与同类文章相比,强烈的结构意识,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及关联词的恰当使用不能不说是这篇高考作文最突出的特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周小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