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楼金石遗迹·北山楼集古小品举要》是一本介绍北山楼遗址和古文物的书籍。通过阅读,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书中精美的插图和详细的文字描述,让我更加了解了北山楼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了解古代文化的好书,也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珍品。
北山楼金石遗迹·北山楼集古小品举要读后感(一)
下文引自庞晓菲老师的《施蛰存的金石鉴藏与研究》一文:《北山楼金石遗迹》兼具学术性与艺术性,它精准还原北山楼金石遗迹的“庐山真面目”,实为一部研究、洞察施蛰存“北窗”之学的扛鼎之作。本文以《北山楼金石遗迹》为研究起点,兼论其他金石著作,围绕题跋、拓本、诗稿等资料挖掘施蛰存的金石鉴藏与治学特色。施蛰存金石研究重视碑刻、典籍与拓本之间的互证关系,既继承了乾嘉诸老的朴学精神,又体现出明显的现代学术意识。在碑学之余,他亦开展书法史学的研究,其唐碑题跋可谓真知灼见迭出,尤能体现他深厚的书学素养。施蛰存以碑学开帖学,通过汉碑的系统整理和唐碑的艺术评论,将清代金石学本就分流的考据与艺术、碑帖二分的状态得以“合和”,颇有开创意义。
北山楼金石遗迹·北山楼集古小品举要读后感(二)
沈建中先生又爲北山樓施翁編出三本金石書。總的題目是“北山樓金石遺跡”。一共分三冊。依次是《北山樓集古小品舉要》《北山樓藏碑經眼百品》《北山樓藏碑見知輯目》。
今天暑熱難耐中拿到這三冊書。通體黑漆漆硬朗朗的效果似乎有一些降溫的作用。雖然這裡面收錄的內容和以前的東西必有重疊。然而暏此俊物。心內依然妥帖安穩。此前沈先生已經過施翁的好些書冊。翻出來舊時的札記。漫閱一過如晤舊友:
“今天且說說蟄存施老的四本書。這四本書都是施老的忘年小友沈建中先生編著。其實更早一點的兩本《北山談藝錄》也出自沈先生的編排整理。能領會施老文章趣味和審美趣味者。沈先生堪稱第一人。尤難得的是沈先生據說在銀行界工作。不是學界中人。然而這四本書卻堪稱施老這麼多著述里最雅致最動人的出品。我相信沈建中先生自己的眼光與品味一定是主要原因。
這四本書是:二千年文匯出版社的《雲間語小錄》。二〇〇七年文匯出版社《遺留韻事--施蟄存遊蹤》。二〇一三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施蟄存先生編年事錄》。二〇一四年上海書店《從北山樓到潛學齋》。
《雲間語小錄》是彷彿《桐橋倚棹錄》《清嘉錄》一類的風土掌故冊子。當代作者里似乎只有施蟄存能寫這樣的部書。內頁精緻。一葉影印施老清麗的小行楷。另一葉便是沈先生整理的排印本。稱得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遺留韻事》則是沈建中根據施老的各類文章編寫出他漫長一生中的屐痕處處。再配以老照片舊手跡。是一部別致的別傳。
《施蟄存先生編年事錄》則是一百二十萬言的年譜長編。資料蒐集之全面之宏富。有出人意料之贊嘆。最末出版的《從北山樓到潛學齋》收錄的是施老和孫康宜女史的往來書信以及孫康宜的一組品讀文章。這書從外觀開本到內頁圖文編排可以用完美來評價。
沈先生在《代跋》里的一段話可證明其用心良苦:‘我曾設想把本書做成像歐式筆記本那樣精致簡潔。令其留存久遠的形式。影印信札能有淡淡泛黃兼有鋼筆淡彩那樣趣味。平添一份溫馨的親切感。’我覺得的確達到了這個目標。能由沈建中先生編寫出這幾本書。施老一定倍感欣慰。有興趣的讀者則更其慶幸了。”
這些年一路耽讀下來。沈先生為施翁編的書不管是從物質形態上還是傳達出的氣韻格調。都值得信賴。這三本今天到手一看。依然如此精致。先翻讀《集古小品》這一冊裡沈先生的序文。他對施翁遺藏的收集整理。正是十年辛苦不尋常。數度編就而無法出版。直至今日方才如願。這些凝重而瑣碎的話語讀來亦覺溫熙。
此前又從古劍先生編的《施蟄存海外書簡》中輯出來“北山樓未成著述”一束。和金石碑版有關的書也有好幾種。如今看來。也差不多包含在此三書中矣。
“我二十年來。熱心於金石碑版。收了不少古器物拓本。我想選出一二百種。編一個集子。一面圖版。一面解說。”
按。後來的《唐碑百選》大約即是這樣的路數。另有《水經注碑錄》和《北山集古錄》兩種金石錄。唯格式稍異耳。
“我已答應把選唐碑時的一些感想寫成一篇《選唐偶記》。”此書最終結集而成《唐碑百選》。
“還有一本《文物欣賞》。將我收集的四百種文物拓片選印一本。學林出版社願意出版。尚未談妥。”此或者即是《北山談藝錄》兩種。金石小品而極富文人雅趣。
“今年在編一本大書。《歷代碑刻圖鑒》。共八冊。如日本之《書道全集》。”這書後來不知編成沒有。
據施翁回憶。他真正進入金石世界自一九五八年始。他在《北山集古錄》自序中所言:“魯迅的早年生活。恐怕很沈寂。下班之後。便躲在他的老虎尾巴里抄寫古碑。五四運動。才把他振作起來。走出老虎尾巴。去干革命。我在一九五八年以後。幾乎有二十年。生活也岑寂得很。我就學習魯迅。躲進我的老虎尾巴北山小樓。抄寫古碑。”
魯迅先生自一九一二年五月間入京住進紹興會館。一住便是八年餘。他在工作之餘也是鈔古碑。《吶喊自序》中說道:
“S會館裡有三間屋。相傳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樹上縊死過一個女人的。現在槐樹已經高不可攀了。而這屋還沒有人住。許多年。我便寓在這屋裡鈔古碑。客中少有人來。古碑中也遇不到什麼問題和主義。而我的生命卻居然暗暗的消去了。這也就是我惟一的願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搖著蒲扇坐在槐樹下。從密葉縫里看那一點一點的青天。晚出的槐蠶又每每冰冷的落在頭頸上。”
魯施二公後來的差距似甚大。一個由沉寂而激烈。一個由摩登而保守。然內裡情緒。又是殊途而同歸。何其相似也。
北山楼金石遗迹·北山楼集古小品举要读后感(三)
沈建中在爲《北山樓集古小品舉要》作序時。嘗以細緻筆墨寫印行此書的不易。而此中細節。非登堂入室於北山樓者不能知也。而且也從側面印證了施翁在致友人的信札裡所列示的“北山樓未成著述”金石類的真實面目。雖然沈先生的文辭讀來時有生硬之處。然瑕不掩瑜。是有真情志者。文章再如何也不會差:
“壬子新春前後。先生嘗類别而卷帙之。凡墨本八百七十餘紙。装為十二冊。又墨本二百餘紙。則厘為八卷。内謂‘八卷’本之。一九九〇年代先生囑編一部‘集古别録’。一題跋一墨圖。當時已在迻録文稿。惜不克顧及編圖。北山樓凋謝。洎丙戌春季。忽見於市肆標識‘北山集鐘鼎拓片秘笈本’。競值甚昂。力不能致。猶不勝系戀矣。雖竭力捃摭流散緒。但如《北山樓集古小品》(四冊)。别有‘秦權’‘漢鈁’‘頌壺’‘嘉量’‘倗生簋’‘服肇尊’‘虢叔旅作惠叔鐘’‘北魏魚玄明磚’諸種。好者踴躍。予艱求而不獲。只自望洋興嘆而已。
早在《北山集古録》印出後。先生擬編‘文物欣賞’‘歷代文物拓片圖鑒’凡商周彝器銘文。古匋文。古泉貨。秦石刻文字。秦漢瓦當。漢銅器。漢畫像石。魏晉南北朝雜器和石刻。磚文。璽印。符牌。鏡銘。題名石刻。雜器物。都十四類。將取其二三百種拓片彙編。並不在文物本身。所重於保存拓片形象。卻謀印無獲。旋打退堂鼓。洎後。予得以選編先生‘談藝録’。即使尤重‘集古小品’。然權衡篇幅。又不及‘三編’。未能盡情展示。予懸懸於懷。未幾。踵取古雅韻致特色墨本。選編三冊一函。亦未能付梓。吁。可惜事與願違。先生終齎志而沒。何意斯望竟成幻夢。惻然無盡。至甲午。念及先生誕辰一百一十年。尤渴望酬先生宿願。仍擬輯録‘北山樓藏金石小品圖録選’為繼。卻遭遇口懸河漢者。整個計劃落空。沒得如願。但輯録過程甚為娛悅。並為進而紮實基礎。”
說起施公的這些愛好和癖嗜。其實早在五十餘年前。他另有《投閒日記》一種。敘其時情事甚夥。現鈔出和金石碑帖有關者來備覽:
一九六三年一月一日:檢去年所購碑本。凡唐碑十。唐墓誌七。晉碑一。
一九六三年二月五日:下午訪問周退密。見君車畫石硃拓本。甚佳。有褚德彝題詩。謂是魯峻墓上畫石。此不知何據。似未有人言及。
一九六三年五月十九日:下午訪邵洵美。始知渠家所有碑帖一千四百種皆為家人盡數賣去。僅得一百四十元。可惜矣。
一九六三年六月一日:下午訪洵美,得見其所藏《七姬權厝志》原石拓本,有王敬美、王鑒二跋。查葉鞠裳《語石》卷四云:“宋仲溫《七姬權厝志》聞歸邵小邨中丞,或雲在徐子靜觀察處。”即此本也⋯⋯此拓墨色古雅。字跡遒勁蒼潤。自是元墓誌第一品。
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日:晚訪邵洵美。假其《七姬志》歸。取珂羅版印本校閱。
一九六三年六月卅日:“啓元白惠寄昭陵碑全份二十八種今日遞到。得之可喜。取《金石萃編》校讀。泐損更多矣。待買羅叔蘊《昭陵碑錄》細研之。今猶未遑也。”
一九六三年七月卅一日:“作書答啓功。並寄以碑一包四十三種。聊以償昭陵碑全份也。”
一九六三年八月十八日:訪周退密。假其所藏《君車畫像》拓本以歸。賞玩竟日。
一九六四年二月十日:訪周退密,以暑中所假《君車畫像》拓本還之。復假得《嵩山畫像》全份十九幀,亦佳物。
一九六四年五月廿五日:“今日始將未有著錄之唐墓誌檢出。別為一包。函日抄寫一二篇。擬勒為一書。曰唐墓誌文錄。或並碑銘造像題名合為一編。曰北山樓石墨存。”
一九六四年六月十四日:李白鳳寄來碑三卷。凡十許種。已有者多。殊不愜意。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三日:為李白鳳購《西門豹祠堂碑》及陰。又《曹子建碑》。
一九六五年一月一日:“盡日玩碑為樂。展閱所得舊拓西狹頌。”
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日:“連日陰雨。補綴殘碑。聊以遣悶。”
一九六五年五月十九日:“晨至校中圖書館。看徐乃昌藏碑拓四十種。皆造像。下午。訪邵洵美。始知渠家所有碑帖一千四百種。皆為家人盡數賣去。僅得一百四十元。可惜矣。”
一九六五年九月三日:從徐聲越假得《呂超墓誌》,以校顧鼎梅所錄文,寫定之。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九日:“程千帆寄來碑一大包。只有九種佳。余皆雜刻。價廿五元。一時尚無以償之。”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日:“閱千帆所寄碑。惟寇氏四志甚佳。”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賣去西書卅四本。得五十元。將以付千帆碑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