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描写青年维特内心矛盾和挣扎的小说。主人公维特经历了友情、爱情、自我认知等多重矛盾,最终选择了远离痛苦的生活方式。小说通过维特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挣扎,引发人们对内心的思考和反思。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一)
原本一位《少年维特的烦恼》只是一本爱情小说,读过之后才发现,它用少年维特的视角审视了当时的社会。
维特是纯粹的,高尚的,理想的。可不论是事业还是在爱情,都受到了现实的阻碍。
在阅读本书前半部分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要讲的是个稚嫩青年逐渐世俗化的过程?他的烦恼很多来自对社会现实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而读者也只能从维特的信中得到事件的片面解读。我甚至怀疑,绿蒂究竟爱不爱维特,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不是只是维特自己的臆想,因为很多时候,爱情会蒙蔽人的眼睛。
但读到最后一部分才发现,维特只是单纯。他不愿意改变自己去迎合世人,结果事业受挫。他对绿蒂的爱不符合当时的伦理道德,他知道他们没有未来,便压抑着自己感情,承受着痛苦,最终走向了自我灭亡。期间的各种机缘,也很难去责怪某个具体的人。绿蒂和他的丈夫的行为都是合乎常理的,至少激不起我的愤怒。
歌德似乎在说,社会容不下这样纯粹、高尚的人,容不下这样炽热、纯真的感情。读完才发现,歌德是一位勇士,敢于批判社会现实,而角度是那么巧妙,技巧是那么高超。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二)
维特沉浸在自我感动的感情中不能自拔,绿蒂既想要阿尔伯特的踏实稳重,又离不开着维特给的默契和激情。阿尔伯特敬重好朋友,又反感他老来看自己未婚妻,心里不舒服又想眼不见心不烦。最后三人都怀着乱七八糟的心情,走得越来越远。 维特天真烂漫,觉得世界非常完美。就注定他会觉得这个世界会绝对黑暗一样。劲风必定会吹断高耸的树枝一样。人一旦太直,太坚硬,必将折断。 我经历过感情受挫,工作黑暗的情况,所以我能感同身受维特的苦闷不堪,无处排解的心情。同时我也深知我的幸运,最后的最后,我把错的感情尽量放下,心态也平缓起来。最近看到的这样的话,如果你遇见一个人,之后你的周围都充斥这坏情绪,坏事情。那就把这个人清除出去吧。人总是撞见南墙才会头,有的人撞死了,有的人撞得半死,有的人如获新生。我是撞个半死,慢慢调整活着吧。晒晒太阳吧,天地的能量会透过皮肤,传到你身体各处。 最近我也在想。我的生活到底是工作上的负面情绪影响我感情大一些,感情影响我工作大一些。最后发现,我的情绪在不管什么地方都真的是不堪一击。有些事挨挨就过去了,也许时间真是一副良药。维特要是再挨挨,他的工作,生命都会好很多的。 以前总想做自己。现在有点想做更好的自己了。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三)
维特最爱的是自己吧。维特早就知道自己和绿蒂本就没有可能,却顺着自己的激情不断去拜访绿蒂,企图在她心底激发对自己的爱意。
或许是把太多现实的因素代入其中,虽然维特的死是自愿选择,但从他留给绿蒂的遗书来看,他似乎一心满足自己的自我幻想而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绿蒂带来多大的心灵负罪感。在维特亲近绿蒂之后,两人的反应截然不同,维特得意洋洋,心里想着“她是爱我的”;可是在绿蒂看来呢,她的心被撕裂了,一方面对丈夫不忠,一方面心里真正爱的是维特,她才真的陷入了两难。在结尾处得知维特自杀的消息后,寥寥几笔略过了她的昏迷。
维特真的爱绿蒂吗?或许爱,但似乎他更爱那个自己理想的绿蒂。那个贤妻良母式的绿蒂,那个照顾自己一家大小的有母亲般慈爱的绿蒂,而当绿蒂变得庸俗(仅仅是神经错乱的维特看来)、开始考虑切实的问题时,维特就生气了。
书信体固然让维特得以直抒胸臆,说出在压抑社会中所不敢言之事,但由于书信体具有明确的收信人(也就是维特写信是给好友威廉或者恋人绿蒂看的),他是否在自我表现中洋洋自得呢?他是否为自己塑造了一个浪漫多情的形象而自我欣赏呢?浪漫主义注重个人的情感才华等等的同时,也让人把目光局限于自身,所思所感所想都只有渺小的自己,别无一物。因此在读到维特抱怨都是你们让我在这个该死的职位上受苦受难时,他并没有反思自己的性格是否过于不切实际,而是单纯地归咎于外因,就像个小孩子似的。包括职位之苦,其实也没有完整地展现他受到了什么具体不公正的待遇(那一次所有人都瞧不起他的聚会原因为何没有写得很具体),只是他的不满、不满和不满。
其实世上不会只有一个绿蒂,他若放下执念、放下自我,降低自我的地位,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看看,也就能忘记绿蒂,或者遇到一个新的绿蒂了。(当然这并不是作者本意,只是一个现代人的过度解读哈哈哈哈哈哈)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四)
之前喜欢偶然看到一条朋友圈:现在这个时间段的人们不管怎样都逃脱不开少年维特的烦恼。当时就勾起了一些兴趣,因为这个词不是第一次听到了,维特的烦恼究竟是一个怎样被普遍化认知的烦恼呢?所以在当时购买书籍的时候,下单了这本。虽然过了很久才翻开,但莫名很符合翻开时我的状态。 少年维特的烦恼,好像不能用单一的一个词语形容,偏要用就用一个词语概括,关于“爱慕”的烦恼。少年维特是一个有才华有学识的“文艺青年”,他身上杂糅着对正义的向往和真诚的情感。以至于这种理想化的思考与现实进行冲击之后,没有办法自愈。作为少年的自己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是个很奇怪很偏执的人,经常在坚持一些特立独行的小事,比如丢垃圾的时候干湿要分离,一年前听课聊到《断头皇后》感兴趣之后买来看,偶然看到朋友圈谈少年维特的烦恼也买来看,小时候看书看到pink floyd这个乐队去搜也喜欢上了,听到了现在,喜欢一个人也会喜欢很久,听到或者聊到感兴趣的东西,都会激动到手抖。觉得自己很像是李安《饮食男女》中的二姐,明明看起来什么都不在乎,但坚持到最后的还是她。不讨厌自己身上的这种品质吧,承认自己是保守派中的一员也并不丢脸的。 维特身上确实也找得到我的影子,好像每个青年都能从他的烦恼中感受到一丝共情,欲说还休是属于青年的惆怅,维特深爱绿蒂但在欲说还休中反复痛苦着,被上流人士看不起毅然辞职也是欲说还休的少年意气,在作者的反复渲染中,维特的形象无疑是令人疼惜的。 再来谈谈共鸣的另一部分,关于心头初恋的白月光单相思,想到了最近自己告白被拒一段时间的迷茫混沌和深深后悔,就像是维特跟威廉说的那样,谁不知道为暗恋痛苦最明智的做法是告白,要么和盘托出喜大普奔,要么尘埃落定斩断情丝,但是内心的纠结仍然在继续。 原文: 你说什么“要么你有希望得到绿蒂,要么根本没有。好啦,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你就努力实现它,努力满足自己的愿望;否则,你就振作起来,摆脱那该死的感情,要不然他一定会把你全部的精力都吞掉”。好朋友,说的动听,说的容易! 可是,对于一个受着慢性病璀璨而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人,难道你能要求他拿起刀来,一下子结束自己的痛苦么?病魔在耗尽他精力的同时,不也摧毁了他自我解脱的勇气吗? 当然,你满可以用下面这个贴切的比喻来反驳我;谁不宁愿牺牲自己的一条胳膊,而是迟疑犹豫,甘愿丢掉生命的危险呢? 叫我怎么说好呢,还是别让我用这些比喻来伤彼此的脑经吧,够了。是的威廉,我间或也在有一瞬间有过振作起来,摆脱一切的勇气,然而······要是我知道往哪儿去的话,我早就走了。
莫名联想到了《离骚》中的那个青年,好像也有类似的绝望和迷茫感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五)
重读经典系列第几部已经忘记了,甚至连小时候是否读过都记不清楚了,无所谓,常读常新,没读更新。
少年人维特比较烦,而在无忧无虑的青春期,能令人辗转反侧的事情能是什么呢,无非就是爱情了。维特是个家境富裕的少年,生活无忧,时间充裕,在家里受不了大家让他追求远大前途——其实也就是凭借家里的关系看看能不能在上流社会立住脚,跑到乡下小住几个月散散心。结果遇到了自己的完美女神,绿蒂(额,这个名字有点那个什么),无法自拔的爱上了她,巧的是,这位女神和维特在性格和兴趣方面非常相投,两人相处非常愉快,可谓情投意合,互相倾心。唯一的问题是,绿蒂有了未婚夫,马上要结婚的那种。而且女神绿蒂虽然喜欢维特,当也坚决不愿意背叛未婚夫,甚至我们知道,后来他们在婚后过得十分恩爱和谐,仅仅是因为维特的存在存在着一些矛盾。于是,爱绿蒂爱的死去活来的维特与这样的现实迎头相撞,防腐遭遇了一个死结。在没有说很么缓冲甚至过多犹豫的情况下,青春年少的维特选择了自杀,用解决有问题的人来解决问题,故事就此结束。
由于是以维特书信的形式来展现维特内心世界,加之文笔十分细腻,所以很好地把这个少年初识少女时的一见钟情,到热恋时的如胶似漆,再到被迫逃避分离时的踟躇徘徊,最后到爱而不得的痛苦绝望的每个阶段都为读者展现的全面而生动,让人感同身受。当然,感叹句很多让我稍有反感,然则这是西方文学,甚至西方文化乐于外在表现的共性,与我们追求含蓄的中华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上的不适应,无伤大雅。
其实在读之前我就知道有一个心理学名词叫做“维特效应”, 就是指在这部小说发表后,造成极大的轰动,不但使歌德名声在欧洲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为此,好几个国家将《少年维特之烦恼》列为禁书。所以说,不能应为小说写得好,把为了爱情自杀写得如此凄美动人,就觉得这是一个勇敢而独特的事情,想要去模仿。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非常能体会到维特的痛苦,那种失去美好爱情的感觉,在一段时间内是真正的充满自己内心每一个角落,不仅挥之不去,而且会越陷越深,最终茶不思饭不想,觉得整个世界都灰暗了。但是也正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更想说,少年阶段的那些所谓大过天的烦恼,那些惊为天人的美好,那些你以为就是你的一切的爱恋,其实真的只是一段人生特别的体验而已。而整个人生是如此的美好,需要你留下有用之躯去探索体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你选择极端的方式,你想过你的家人,你的父母的感受吗?少年维特在信中反复提到对于母亲的内疚,然而我想说的是,再多道歉的话都比不上好好活着出现在父母身边。
更进一步讲,少年维特有烦恼,中年维特的烦恼少吗,老年维特的烦恼少吗?我相信都不会少。但是,少年人常常烦恼,中年人间歇焦虑,而老年人只是偶有失落。为什么?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人们都看开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人生的失败挫折不算什么,甚至是成功辉煌都不算什么,在大历史之中,不过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罢了。能够早一点看淡得失,觉察到人生短暂,不如跳出名利,好好享受生活,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才是最好。当然,说时容易做时难,只能感叹: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六)
如果有人推荐送给送给十八岁的成年礼物,我恐怕会首先推荐《少年维特的烦恼》。因为,这本书写尽了一个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爱情、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这里面有你正在经历的或者即将经历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维特
“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三百多年前,诗人歌德写下这么一句话。也成为了后世经久不衰的一句。
可是如果说把维特的烦恼归结于爱情,我会觉得太过肤浅。但即便是爱情,维特的爱情也是我们万千情窦初开少年的缩影。
你还记得你第一次爱上的人吗?
是否也是那样青涩、手足无措、试探着小心翼翼着,却在当爱情来临时表现得如此炽热欢快。恨不得用全世界最美好的词汇来形容他
情窦初开的我们,将那个心上人奉为天使,现如今再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穿透时光也看到了当时的我,面对第一次喜欢上的人,热烈却又小心翼翼,哪怕他无意间的一瞥都会觉得是恩赐。而那些心思,无以言说,只能写进上锁的日记本。
这是维特在听说绿蒂已经订婚后觉得生活陷入了浓稠般的黑暗,觉得爱情充满了无望,这段描写像极了那曾经被心上人拒绝的少年苦闷绝望的心态,年轻时觉得爱情是一切,被喜欢的人拒绝仿佛世界都塌陷了。
维特的烦恼并非只有爱情
如果你觉得维特的烦恼仅仅因为爱情,那对这本书的理解就太肤浅了,《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写尽年轻人烦恼的成长小说。
而成长的路途中,除了爱情,我们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理想、自由与现实的冲突。每个少年在初涉社会时都是一张白纸,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希望。
而维特最后的结局却是举起了手枪,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除去面对爱情破灭的绝望,还有的是对生活的绝望。
亦如我们初入职场带着满腔热忱与希望,但是却遭到现实的无情嘲笑。维特也是这样。当爱情遭遇不顺,他试图通过事业来排解情绪,然而污浊的环境,在大使馆工作一段时间后,他陷入了很大的烦恼中, 因为事务的死板和礼仪的拘束摧毁了他的希望 。他被无情嘲笑,空有一腔抱负不能实现。这时的维特对理想破灭感到非常痛苦。
维特的自杀恰恰是对生的渴望
维特举起手枪之前他犹豫过很久,但是他还是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对死神的热烈赴约其实正是他对生充满着希望,满腔愁绪无处排解,想要爱情,想要理想,正是因为他的自我救赎和对人生抱有希望,不愿意被污浊所同流,才选择避世。
可是这不也是一种自我救赎么?
维特是孤独的,因为前行的路上没有朋友也没用伴侣,但他是热情的,他对爱情真诚,对穷人热心。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维特没有举起手枪,他平稳地度过中年、晚年,我们不可知他是否会逐渐接受这个当时污浊的社会,是否会被同化。
那个少年把他最纯净的心灵和极致的孤独和热情留在了年少里,一尘不染。
希望所有看完这本书的人啊,能保持年少时的热情和纯真,在某个角落里,时常拿出来温习。
这是一份少年的烦恼书,更是万千哪怕不是少年的你的成长之书,哪怕而立,哪怕知天命,也要想起心中的那个少年。
愿你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