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艺术家大书》是一本描绘了20世纪众多杰出艺术家生平和作品的著作。通过对这些艺术家的介绍,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风格特点。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艺术史的权威参考书,也是对20世纪艺术发展和演变的生动记录。
20世纪艺术家大书读后感篇一
《20世纪的艺术家大书》打开这本大书,被里面的举世闻名的艺术品所深深的震撼,想象需要的无限创意,这便是最难做到的事情。如何发挥自己的想象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索的。 格罗兹超越了现代艺术,向我们展示了切合现实的视野,现代绘画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评头论足。要把目光投向前方便描绘出了死亡、战争与饥饿等各种底层的问题。 艺术的创意非凡来源于人们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时尚是变幻莫测的,有时持续时间很短,随季节改变有时长达数10年之久。女性之美在脑海中会浮现出莫迪利亚尼,这种崇拜的女性之美在今天也仍然非常流行。 文艺复兴时期美的观念从意大利佛罗伦萨传播到世界各地,艺术品究竟源于何处呢?了解国际象棋的人都会知道棋子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去走。象棋让我们理解了蒙德里安的话,他的话将平静灌注到人们的全身,并倾诉安宁与均衡。 几乎所有人都会偶尔想要忘记现实,沉浸在梦中,只有少数人能够一生追寻梦想,这些人是勇敢的,我认为艺术家就是那些追寻梦想勇敢的人,艺术家大书向我们展现的不仅是精彩绝伦的艺术藏品,同时也有这些独有个性的艺术家们,他们具有鲜明的个人主义风格。 人们无法逃避自我艺术家,也无法摆脱自身独特的画风,每个艺术家都有其精彩绝伦的鲜明画风,在这本艺术家大书中被描绘的淋漓尽致,跟着书中的藏品去一览无遗每位艺术家精彩绝伦的个人魅力吧。
20世纪艺术家大书读后感篇二
当我们翻开《20世纪艺术家大书》,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
薛蓝作为一名擅长用文字和图像讲述故事的大师,一本正经地介绍这些作家和作品是他的强项。
那些名满天下的艺术大师们,往往都有些与众不同的爱好或者怪癖。哪怕就算是小时候的他们,也都是独出心裁,不过在我们看来,反而是可可爱爱更贴切一些。
因为一个赌约,牵扯出了毕加索九岁那年故事,报纸上一张被偷了零件的、残缺不全的自行车照片,却意外发现了一幅粉笔画作品《哭泣的女教师》。这可能就是生活中那些意外的小概率事件吧?
也许,毕加索本人完全不记得这些小事了,偏偏被作者给考古挖掘了出来,并收到了自己的藏品中,而现在,又被我们带着小朋友正在欣赏。
艺术界鼎鼎大名的雕塑大师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作品中有四支铅笔下落不明。世人不知道的是,这几支铅笔被本书作者薛蓝,凭借着对小时候阿尔贝托的了解,机智地收藏在自己专题藏品中。
而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永远也不会知道,就因自己童年时期焦虑而咬铅笔的习惯使薛蓝省下了“亿”点点的价格。
薛蓝以他惯用的幽默诙谐的叙事风格,将收藏的诸位伟大艺术家的作品,以讲故事的方式巧妙地串连了起来。
对于读者来说,很多人可能是首次看到这种独特的艺术品,小朋友们也会对艺术家们童年的故事感到惊奇和赞叹。原来创意真的是无限的,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
这本书里还讲了很多关于艺术的历史,让读者看到了艺术的多样性的独特性。也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艺术家们的童年生活,让孩子们对美术和创作有了一定的探索和理解。
20世纪艺术家大书读后感篇三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 为何你却长成一个艺术家模样?
看@魔法象的《20世纪艺术家大书》时,我的脑海中情不自禁唱起了歌。
尤其是当我在书中看到下面这些故事,瞬间满满的既视感—— 直接在书页上涂抹色彩的乔治•格罗兹,像极了读书时代在课本上涂鸦的我们; 我曾在中学给圣诞老人写信寄画,原来多年前的亨利•马蒂斯同样做过; 像许多压力大了可能会有特定动作的孩子一样,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也曾在焦虑时咬铅笔……
去掉艺术家们身上耀眼的光环,回到他们的童年岁月,原来他们与我们如此相似。
本书的作者薛蓝•约纳科维奇让我想到了撒哈拉沙漠里的三毛,总能收集各种新奇有趣的看似“破烂”的小玩意儿。 他收藏艺术家们的童年照片,收藏他们儿时的画作与物品,看着这些素材与揣测,拼凑出童年时期的艺术家们的形象。 充满好奇的,想象充沛的,打破常规的,褪色的,鲜亮的…… 这些形形色色的物体与点点滴滴的人物轨迹碰撞,迸发出精彩的火花。
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看《现代主义漫步》画展时,语音解说中介绍了毕加索不同画作与不同绘画阶段的特点,比如蓝色时期的《海姆•萨巴特斯肖像》,比如粉红时期《坐着的丑角》。 艺术家们的画作未必一成不变,或许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到内因外因的影响,艺术家们的作品风格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比如毕加索其实有着不错的写实功底,但他渐渐走上了打破常规的道路,创造了有鲜明毕加索风格的作品。 当他回归古典主义时,依然没有放弃对立体主义绘画构图的研究。
作者在书中坦承:“当一个人度过了毕加索那样漫长而浓烈的一生,必定有诸多细节是被人们忽略的。”
正因如此,《20世纪艺术家大书》就像是在翡翠被发掘打磨之前切割原石的剖面,我们看到此刻未经打磨的切面,再对比以后的光辉璀璨,不免感到几分恍然。
20世纪对艺术家们来说,就像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所写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的时代”。 这个时代之前已经出了太多艺术家,但这个时代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
图书的设计中还藏了一个小彩蛋,腰封被设计成了展览门票的模样,就像是在无声邀请读者:翻开书,开启你的展览旅程吧!
20世纪艺术家大书读后感篇四
唯有热爱才能坚持,这句话用在艺术家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很多艺术家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他们小时候对这门艺术的喜爱,才能在长年累月的学习中坚持下去,也才有后面让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作为一本艺术启蒙的儿童书籍,《20世纪艺术家大书》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启蒙绘本,它更像是一本艺术的故事书。它面向的受众不是低幼儿童,而是已经能识字的小朋友,书中每一件艺术家的收藏品都有一个故事,相信孩子们能从这些故事中萌生一些对艺术的兴趣。
《20世纪艺术家大书》是由克罗地亚图画书作家、插画家、雕塑家薛蓝•约纳科维奇所创作的,这虽然是一本收集了许多来自20世纪的艺术家作品的合集,但是作者在介绍这些作品时并非我们常见的那种对于艺术家的中规中矩的介绍。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将这些作品与艺术家之间串联起来,语言诙谐幽默,故事有趣生动,仿佛作者与这些收藏品的不期而遇是冥冥之中的注定,让人感慨于作者的好运气。
书中的这些收藏品,也是艺术品是来自我们熟悉的马列维奇、毕加索、夏加尔、蒙德里安、杜尚等伟大的艺术家小时候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因而人们也就忽视了这些作品与艺术家们后面作品之间的联系,忽视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有可能来自于他们小时候的童心童趣。
这也是这本书设计巧妙的地方,如果我们不是对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了如指掌的话,那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不会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但是当我们阅读到最后一页,在看到这些艺术家后面的作品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小时候创作的作品很多竟然是未来的作品的草图或者灵感出处。
作者无意中在“圣诞老人”的档案馆找到了亨利•马蒂斯6岁时制作的明信片,明信片上的图画与他20几年后创作的油画作品《舞蹈》相似度极高。这种巧合让人不禁在想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或许就来自于童年的生活,另一幅作品《金鱼》的情况也是如此。
孩子的丰富想象力为艺术创作带来的充沛的灵感,所以如果你也喜欢画画,不妨把小时候创作的作品都好好保存吧,等未来有一天你再重新翻阅这些作品时,说不定你会突然迸发出更多更绝妙的灵感。
这种巧合并非只发生在亨利•马蒂斯身上,在毕加索、蒙德里安、杜尚等人身上也看到相似的情况。这对于我们解读现代艺术开辟了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原来艺术家在小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卓有创意的小艺术家了。
我们很难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艺术的价值所在,因而我们也无需把艺术看得太死板,局限住了艺术的创作。艺术的创作更需要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也是作者在这本书中想要传达给孩子们的,如果热爱艺术,那就大胆地去想象和创作。
20世纪艺术家大书读后感篇五
“我并不是在单纯地创作童书,而是想让小读者们了解艺术。希望他们可以通过我的书,愿意去博物馆、美术馆看看艺术到底是什么样的。” . 这是作者薛蓝·约纳科维奇(Svjetlan Junakavic)对于童书创作初衷。他不仅是克罗地亚著名的图画书作家,还是一名插画家、雕塑家。正是因为他对于艺术的多元化了解,让他对于孩子的艺术启蒙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方式,因此薛蓝用他的笔创造了一个奇妙且有趣的艺术世界,让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艺术的大门。 . 《20世纪艺术家大书》则是一本薛蓝为孩子们创作的打开通往艺术世界的作品集,他通过有趣、诙谐、充满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将很多艺术大家们的创作进行一一介绍。在他的叙述中,你不仅能够知道这些艺术家们的创作、童年、生活中的故事,还可以了解到艺术家们他们的作品背后不被人所了解的小故事。通过他的介绍,你会发现原来艺术的世界是这么多彩与多元,每一件艺术品也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 在这本书中,薛蓝介绍了马列维奇、毕加索、夏加尔、蒙德里安、杜尚、马蒂斯、沃霍尔等伟大的艺术家,通过这些作家与他们的作品,让孩子们可以直观且深入的了解到艺术品的美,创作的灵感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闪现。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惊呼艺术大家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作为一本8开本大小的艺术作品介绍集,全书采用了全彩印刷,在每一页的开篇都印刷上了大大的即将介绍的艺术大家的名字,醒目且独具特色。当然,必不可少的便是配上一大幅即将介绍的作者的艺术创作作品,后面也会加上几幅小些的作品图片。整个作品集还是以作品图片为主,让人欣赏的目不暇接。 . 最有趣的是每个作品的介绍都有着薛蓝对于作品的独特理解和他与作品之间的独特故事,例如:通过一则报纸发现了毕加索的创作,打赌赢了一杯酒;马赛尔·杜尚把小便池改造成了艺术品,看着庸俗的物品也可以成为时尚作品;彼埃·蒙德里将国际象棋的棋盘融入进了绘画创作中,令人眼前一亮…… . 艺术就是一场发现美、寻找美、创造美的旅程。
20世纪艺术家大书读后感篇六
一开始,我特别疑惑,薛蓝.约纳科维奇著.绘的《20世纪艺术家大书》这样一本艺术书为什么会被归类为儿童故事,直到我读完了全书,我才恍然大悟:美育是每一个现代人都需要接受的教育,而且应该从小开始。
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盈充实,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从而学会爱上生活、享受生活。而这本书就是帮助孩子掌握上述能力的途径之一。
书中介绍了二十世纪14位艺术家的作品、人物经历及其风格,尤其重点讲述了作者对他们作品的收藏过程和个人理解。
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各有千秋,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当然,只有富有想象力的人才能真正感受他们的作品所传递出的美,了解到它们独一无二的价值。
这本书无处不充溢着自由而独特的艺术气息,超大开本、设计成展览入场券的腰封、没有目录、也没有编排页码的正文,读者可以随意翻开任何一页开始阅读,去走进艺术大师们的童年故事,去踏上一场独一无二的艺术之旅,点燃心中的艺术火花。
书的封面选取了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童年时代用过的几支铅笔作为背景,简约的色调、形状各异的啃咬痕迹,见证了一位儿童成长为艺术家的过程,是历史与时代的记录和见证。作者独具慧眼,收藏了这几支铅笔,如今已经价值连城。
书中满是新奇创意和奇思妙想,让人不禁感慨,原来还可以这样玩儿!乔治.格罗兹在图解词典上作画,这个想法大胆而新奇,让我想起之前新闻里报道的在飞机清洁袋上作画的民间艺术家,只要你有心,艺术创作不论时间、地点、出身,这恐怕是现代社会对艺术家最友好之处。
马赛尔.杜尚把小便池改造成了艺术品,庸俗的物件也能化身为时尚宠儿;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则制作了形状大小各异的俄罗斯套娃,精巧别致;巴勃罗.毕加索将自行车座和车把融合成了公牛头,极具创意;彼埃.蒙德里安将国际象棋盘的造型送入画作中,个性鲜明……
薛蓝说“现代社会偏爱的美,往往是那些人为且矫揉造作的、不真实的美。”而在我看来,美的标准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美,不同的人对于美有不同的理解。完整是美,断臂维纳斯同样也是美;丰满圆润的杨贵妃是美,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笔下颀长苗条的女性同样是美。只要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体悟,美无处不在。
20世纪艺术家大书读后感篇七
相信广师大出版社是很多读书人的心头好。我也是,除此之外就是本书的作者来自“克罗地亚”这个我很陌生的国家,又是写艺术大师的集合作品,且拿在手里,这个装帧设计也是实在豪华有质感,集合以上三点,果断入手了。
读书真的是最便宜的投资呀(比较下看展的价格),本书的性质其实可以理解成为“纸上展览”。这部作品集收录了作者收藏的多位伟大艺术家的童年作品,同时又做了轻松幽默的介绍和讲解了他当初“慧眼识珠”的经典故事。当然了,有如此“捡漏能力”的原因是作者本身就是一位足够专业的艺术品“鉴宝”家,对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耳熟能详。
除了讲述自己的收藏过程,作者也会认真的讲述每位艺术大师的艺术风格和作品带给他的启示和感悟。使读者在不知不觉的阅读中增长了了不起的艺术常识和知识,增强了艺术鉴赏力。同时,也就明白了编辑们对本书大开本,胶版纸的装帧设计的良苦用心,极大的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享受,使得每件展品都有身临其境之感。
翻开书页,就是走进了20世纪的现代艺术殿堂。作者的聚焦点是大师们的“童心童趣”。又因为作者热衷于淘“别人不要的不起眼的小物件”:书信、文献、照片、铅笔、棋盘等,因而这些来自于大师们小时候的物件,有时候看起来“艺术气息”似乎不够浓厚。但当你看到最后一页,结合了各位大师的经典作品之后,在回过头去看前面作者的“慧眼识珠”发现的大师们童年时期的藏品,不禁恍然大悟,并赞叹起作者的“敏锐”。
作为收藏家,书中的每个藏品,都有一段“来源故事”。有的是在非常时期的捡漏,有的是一顿酒下肚后卖家白白送给他的宝贝……
关于毕加索童年的藏品,是毕加索所在小镇的一则关于3起自行车丢失车坐垫的通报,在那则小新闻里有一张照片,背景的黑板上正是毕加索后来的名画《哭泣的女人》的粉笔画草图!在“圣诞老人档案馆”里,作者发现了亨利·马蒂斯的名画《金鱼》的草图,还有童年的亨利和圣诞老人的信件……原来艺术家们的经典作品的灵感很多在小时候就已经有了!
当然了最让人“雀跃”的还是作为封面的藏品的故事,那是来自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四支铅笔。因为作者敏锐的发现了铅笔上有儿时的贾科梅蒂咬铅笔的痕迹,断定是真品后,使用了一定的谈判技巧后低价收入。2009年,贾科梅蒂一只铅笔的成交价就是26万英镑,何况作者有4支。不得不说:人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除了当做“捡漏故事书”和“艺术鉴赏书”之外,本书另外一个阅读方法就是按图索骥,可以根据书中展品一一去了解各位大师和作品:马列维奇、毕加索、夏加尔、蒙德里安、杜尚、马蒂斯、沃霍尔等多位现代伟大的艺术家!推荐阅读!
20世纪艺术家大书读后感篇八
这本书有点怪,一开始也没有作者的介绍。开篇就是正文,而书中的内容也并不是介绍了各位现代艺术代表人物。而是作者与他们的作品相逢的往事。越读越好奇,这个人好厉害,他怎么这么幸运啊!
我不禁好奇要查一下他的身世,他的名字叫薛蓝·约纳科维奇。哦~无怨得,丰年好大雪嘛,家大业大(不是)。他是来自克罗地亚的著·名图画书作家、插画家、雕塑家。他在各地旅行的时候,总是能遇见现代艺术家本人或者与他们的艺术品不期而遇。
·
“圣诞老人”基金会的资料馆头一回对外展示的时候,作者作为第☝️批参观者满怀希望的想要找到一些值得收藏的东西!于是他在档案馆的抽屉里翻找了起来。有孩子们给圣诞老人写的信,也有圣诞老人的回信。就在他百无聊赖的从旁边的箱子里摸出一个破旧不堪的信封,里面竟然装着马蒂斯的真迹!我的天,这是有多幸运?!这跟在沙漠里捡鸡腿哪个挑战性更大一点?
·
在莫斯科,他偶遇了卡西米尔·马列维奇的套娃。我以前体会不到马列维奇的美,也不能理解他所表达的“虚无”。我现在回想恐怕是之前的书没有很看重他的作品。但在这本书里再次遇见,我发现这是我一直寻找的至上主义。无序、无限,在“从无到有”之前,在“从有到无”之后的境地。
·
作者在西班牙的一个小镇曾经刊登的报纸上,发现一个失物通知,一个悲伤的女·教师看着自己丢失了车座的自行车。而女·教师背后黑板上,竟然是毕加·索(亲手)画的《哭泣的女·教师像》,这是他第☝️幅人物肖像。
·
这本书中提到的艺术家里,我先pick的是莫迪利亚尼。我超爱他,这可能源于哥哥的电影《纵横四海》。那部电影我没什么印象,但是莫迪利亚尼笔下的女孩,空洞,神情淡漠慵懒。这种不为任何事物所动的冷漠与高·贵,总是吸引着我。后来我尽可能的让他走进我的生活。虽然我没能像本书作者那样幸运的看到他的老照片,但是作者也没有像我一样亲手绣一幅莫迪利亚尼并一直摆在桌面上。
·
如果我能有作者这样的传奇经历,我想我高低得写一本大部头。他的故事足够精彩,即是对现代艺术不了解的人也能为他的好运气而惊呼。当然,现代艺术很精彩,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努力找寻新的视角,都能提供多这个世界的哲学化诠释。
20世纪艺术家大书读后感篇九
无论艺术的样式与形式如何,文化都是在不断吸收、同化外来元素的同时塑造着个性。
----------------
如果我们还能从一百五十多年前莫奈的《日出》、梵高的《星空》中,依稀辨认出艺术“原来”的模样,那么,一百五十年后,我们从无数关于艺术的书籍中见识到的千奇百怪的作品,足以让我们看到艺术的其他可能。
这是一本很不同寻常的书,开篇即是正文——既没有序言,也没有目录。就这样直眉楞眼,忽然就一下子进入全书的真正内容。于是我们见到了作者薛蓝·约纳科维奇与一个个艺术家的奇妙缘分和精彩故事。
薛蓝是一位来自于克罗地亚的童书作家。国际安徒生大奖评委会认为,“薛蓝·约纳科维奇为读者呈现了优美的作品。它们生动活泼、情感丰沛,同时又妙趣横生,富有想象力、感染力。”
在创作的同时,薛蓝也是一位十分留意周遭相遇与美好的人。他曾在俄罗斯遇见了玛申卡,这个女人拥有一个装满稀奇古怪东西的袋子,据说是她的叔叔博格耶夫上校被流放前交给她保管的。而薛蓝在这个袋子里,注意到了一组俄罗斯套娃。
薛蓝确定这是俄罗斯典型的民间工艺品——重要的是,他更加确定这组套娃是马列维奇所画,并在欣赏它们时,顷刻之间顿悟了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内涵:在“从无到有”之前和“再从有到无”之后,有的东西终究是虚无的。这是关于“无限”的哲学。
薛蓝还曾因为一个很特别的、关于毕加索的赌约,开始寻找属于他童年的东西。薛蓝深信,当一个人度过了毕加索那样漫长而浓烈的一生,必定有诸多细节是被人们忽略的。
终于,在毕加索9岁那年,西班牙一个小镇的地方报纸刊载过的一则简讯的照片里,薛蓝发现了毕加索画在黑板上的第一幅肖像画。这个发现,震惊了那一年的威尼斯双年展。
薛蓝还曾在东柏林的一个摊位上,见到过一个国际象棋的棋盘。第一眼,薛蓝就认出它出自彼埃·蒙德里安之手。薛蓝当然会把这个棋盘带回家。
也是象棋,让薛蓝理解了蒙德里安的画:他的画将平静灌注薛蓝的全身,向其倾诉安宁与均衡——和谐,是不和谐因素相互调和的产物。
本书中,正是这样一个一个关于神奇邂逅与热望渴求的故事,它们向我们展示了,艺术的多种可能、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以及我们能跟随艺术,去往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