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传》是一部描写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传奇故事的励志传记。书中生动地讲述了马云从一个普通教师到成为全球电子商务巨头的漫漫征程,揭示了他坚持不懈、不断创新的精神。读后感受到了马云的创业精神和智慧,深受启发。
《阿里传》读后感(篇一)
怎么说呢,就是一本老外眼中阿里成长的流水账。真的没有说的那么好。有个新视角是挺新鲜的。但重新定义什么的。。。不至于。说是写一些坏的,但。。。大家都懂的。在我看来水份不少,虽然用美丽的词汇装饰了一下。。。还不错。可以推荐看看。但想了解比较深的东西,就算了。
《阿里传》读后感(篇二)
这本书很一般,只是引起了一些共鸣。对于Well developed的国家,对于我们国家现在的快速发展很不解,了解后会更惊讶于我们内部的粗放经营与管理,简单粗暴却超级有效的方法论。
每看到这种章节,我就很想笑。因为在国外,确实看到了很多同样的场景。
《阿里传》读后感(篇三)
所有读过关于阿里和马云的书里面最好的一本,很真实,尤其写关明生那一章,要比王丽芬那本穿布鞋的马云强几百倍。马云是领袖,理想主义,蔡崇信和关明生解决实际问题,融资和管理。只有创业时候的东西才最有养分和帮助,没有关明生,估计就没有今天的阿里。后面什么杀卫哲、淘宝商城事件、假货事件、支付宝VIE事件、合伙人事件都没有前面创业时关明生保住公司精彩。
《阿里传》读后感(篇四)
读完后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阿里巴巴收购雅虎后,搜索业务做的很不好。作者推荐马云看一本写谷歌的书,马云却拒绝了。马云回答:自己不愿做谷歌,只愿走自己的路。
这个信念让阿里巴巴和淘宝崛起,同时令雅虎中国消亡。但是纵观世界上各个企业,这个理念毫无疑问是成功的。阿里巴巴因此成为独一无二的阿里巴巴,而不是中国的ebuy或者中国的亚马逊。
《阿里传》读后感(篇五)
在波特眼中,阿里巴巴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是可以复制的,阿里巴巴曾经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我们也可以绕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启发更多的创业者、企业家、团队领导以及每一位走在路上的人。
在波特眼中,阿里巴巴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是可以复制的,阿里巴巴曾经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我们也可以绕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启发更多的创业者、企业家、团队领导以及每一位走在路上的人。
在波特眼中,阿里巴巴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是可以复制的,阿里巴巴曾经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我们也可以绕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启发更多的创业者、企业家、团队领导以及每一位走在路上的人。
《阿里传》读后感(篇六)
用了三个多小时的就读完了此书,合上书本,貌似没有任何书中的文字留存在脑海,心中却有疑问,一个阿里的公关经理的文字功底仅是这么一般,书中从头到尾也没有看出作者的公关才华,作者凭什么坐到这个位置拿那么高的薪资?
留在脑海中的第一个事件是淘宝是因为要和eBay竞争,马云招集了六名员工在保密的状态在他的旧公寓里开发的。第二个事件就是原来周鸿祎还跟马云干过架。之前就只知道周鸿祎跟百度,腾讯干过架,没想到在马云收购完雅虎后周鸿祎还跟马云干过架,老周也真是人生赢家啊,bat都干过。第三就是马云也有失手的时候,收购雅虎就失败了。
有一个感悟就是,大小公司都是一个江湖,都会有争斗。所以人际关系尤为重要,非正式的人际关系有时候要高于正式场面的人际关系。在公司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架构组织很重要。对人员的考核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绩效,另一方面是价值观。不管我多么弱小的公司和组织都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要自信。
《阿里传》读后感(篇七)
作为一个学了7年经济,一直关注中国经济和商业发展的职场新人,看到这本书很激动,因为我从2006年开始用淘宝,一直到今天已经有两颗黄钻,虽然我乐于淘宝,但是我不了解淘宝背后的故事,虽然我每天用支付宝付款,现在用支付宝付水电煤,逛超市买自动柜机饮料,但是我也不了解阿里金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阿里巴巴影响了80后一代人的生活,双11也成了群体性的记忆,这本书的出现相当于是再给我补课,补齐了那些记忆背后的真实故事。
那些说这本书写得太浅,或者口水的读者可能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想从中探索到商业的秘密,但作为我这样的一般读者,我觉得这样真实的记录,娓娓道来的口吻很适合我,能让我通过轻松有趣的阅读了解到阿里帝国如何在危机重重中建立起来,如果在激烈的商战中岿然不动,如何随着互联网发展不断变革。
于我而言,这本书的提供给我了一个阿里帝国的真实影像,我看到了阿里成长的历程,看到了那些激动人心的产品背后的故事。看完此书,我想说,这就是我想看到的阿里,这就是我想听到的背后的故事。我相信之前关于阿里巴巴的记录不会有波特的记录这么权威,也相信之后关于阿里巴巴的记录也不会有波特这么详细真诚。
最后,要感谢波特记录下了这些,并把他们写了下来,让我有机会一瞥阿里的前世今生。
《阿里传》读后感(篇八)
以一位外籍高管视角,记录阿里从最初星星之火到巅峰燎原之势,虽然细节描述上不足以撑起《阿里传》的名号(作者加入阿里时的offer已开到10万刀年薪+优先认股权,最早期的一无所有自然没能亲历,且非核心决策层),但是书中脉络足以让读者了解阿里发展的经历,也为读者呈现了一些作为公关负责人的独特视角。
2000年春天,马云在能容纳500人的柏林展览中心大厅演讲,现场只有3位观众;2000年,将运营总部搬至硅谷,国内外团队因为时差问题而引起一系列管理问题,最后不得不壮士断腕大规模裁员;2003年SARS肆虐,一位员工被确诊,总部500名员工被隔离,依然众志成城远程办公;2003年决心做扬子鳄,向鲨鱼eBay宣战;2005年收购雅虎时,双方玩的文字游戏;搜索引擎业务的力不从心.....
感叹于伟大背后一波三折的苦难,也佩服团队面临艰难不退缩和不放弃的毅力。只是过程的那些艰辛,书中不过是白纸黑字的记录,“电商巨头的压制,互联网泡沫的冲击…”,其中的滋味,如果身处创业的人更能体会那份煎熬。“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这是从无数个长夜里熬过来后的有感而发。
他们的故事的确动人,那么你呢?
《阿里传》读后感(篇九)
不得不说阿里传这个名字又是一个营销噱头,虽然这本书的原名Alibaba's World看起来也不那么符合书的内容。
我觉得《我在阿里巴巴的日子》这个名字倒是更符合本书的主旨,书的内容基本就是作者回忆从加入阿里巴巴到离开后的经历。
虽然没有满足我们对书名的期待,但是对我这种普通人来说还是有不少干货的。
1、虽然我们也知道阿里巴巴发源于杭州市的单元楼,但是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我们很难想象,除非是有同样创业体验的人。而作者通过这本书为我们解开了一点面纱。
2、马云也有失策的时候,无论是在美国开分部的决定还是针对周鸿祎的一些策略,都印证了人无完人这句话。但是犯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从错误中学到什么,忘记错误,学习经验。
3、马云和其高管一开始也都是普通人,不过咬着牙奋斗了十几年以后,他们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成为了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得企业高管。说明一个人现在的成就并不能对未来造成决定性的影响,成长中的经历才是最重要的。越大的问题就以为着越大的机遇。
4、马云和乔布斯在我眼里或者说,这一类我们眼里的成功人士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坚定的做自己,贯彻自己的道路。对我们而言,重要的是两件事情,找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5、不抱怨问题,努力解决问题,这样才提升能力。
6、不要低估自己,不要高估对手。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总结完了我发现,这本书其实就是一个案例,诠释我们一直以来所了解到的真理。
《阿里传》读后感(篇十)
《阿里传》在今年9月发行了第一版,是的,这是一本很新的书。
作者波特埃利斯曼是最早加入阿里的美国员工,2000-2008年在阿里工作,位及阿里集团副总裁,主要负责运营、销售方面的国际业务。
全书正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时代背景和马云成长经历的概诉,交代作者加入阿里的机缘。这部分文字不多,描述的马云也是那个我们所获知的在西湖边上给外国友人做免费导游练英文的小伙子Jack。
第二部分是2000-2008年作者在阿里工作期间的亲历记录。这部分是全书正文部分。以笔者的工作实际经历详述了期间的阿里大事件。从在美设立运营中心开始,经历ebay之战,雅虎并购案,与百度搜索大战,最后以香港上市收尾。事件的记录并不严格按照时间标注,主要看作者的参与度及想聊的程度,所以阿里与谷歌的会面也作为莫名其妙的一章单列。
和大部分西方作者一样,作者在其中还原了很多生活化的场景,对于阿里和马云没有一路高歌,对阿里走的弯路犯的错都客观记录,关于马云的文字里——他也有着不自信的时刻,不成功的演讲,和在电话里带着哭腔的脆弱。
第三部分阿里概论。因为作者离开阿里的时间尚早(08年),所以介绍了此刻阿里在做的事业和建立的生态。最后的最后,告诉大家阿里煲给他的四十碗鸡汤。
按照真诚二字构架,大概做到了诚,就能让人感到真。这本书中,小编感受最大的还是作者的诚意,无论何处,他都笔触尽量客观(不愧是纪录片导演),所以你会相信他描述的马云是一个真实的、我们不曾了解的马云。而这个马云将完全不同于的机场书籍霸主,亦非成功学教父,而是一个更加复杂丰满真实的形象,从这个角度讲,本书也是值得一读的。
《阿里传》读后感(篇十一)
也许是因为外国不教议论文写作的缘故,歪果仁写的书读起来就是顺溜。在我看来,所谓的商业分析大多数有一种矫情的成分在其中,或者说“强行装逼”。把商业竞争说的高大上、阴谋黑,其实所采用的手段无非那么几种,不如把分析写成故事,只要叙述清晰,不傻的读者肯定能看懂并学会其中的套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是因为父母每天念叨得多孩子被洗了脑,而是因为亲身示范就在眼前,观察、模仿都很方便,复制便也不难了。
说到复制,阿里巴巴的产生也是一定程度的复制。任何落后地区取得的进步,都需要通过一定地复制才能取得,不然就是闭门造车,傻不愣登地乱做。只不过不能完全照搬,要根据受众(顾客)对复制品进行修改、打磨。就好像企鹅学了很多东西,抄了很多东西,有些没有特色的死了,自己用心做的东西最终活了下来,被大多数人接受、喜欢。阿里巴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先驱,引领了“复制”的风潮,也成为了“自主创新”的典范。
本书说的几个故事都是非常有趣的,暴发户时期雇佣国际金领带来的隐患、入驻硅谷带来的危机、和ebay打口水战、被奇虎打口水战、马云在雅虎中国上的失误、和惠特曼、硅谷双子的碰撞,很多商业报道里看不到的内幕故事,让马云和阿里巴巴团队的形象变得立体、丰满。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光环背后的马云也有失误,也有挫败,他并不是生来就强大得像神一样,而是随着经历的丰富不断地成长了。马云的光环是阿里巴巴管理层一起打造的,但我们的崇拜只是单纯地聚焦在他一个人身上。本书提到了将价值观植入阿里巴巴骨髓的关明生,提到了无处不在、至关重要的蔡崇信,也提到了一步一个脚印爬上高位的陆兆禧,就是想让所有人知道,阿里是马云的阿里,但阿里也不只马云一人。
希望10年后还会有人写一本这样的书来告诉我们,后87年阿里巴巴最真实的样子。
《阿里传》读后感(篇十二)
## 阿里传
梦想:
- 梦想要远大,非常远大
- 永远不要低估自己
- 永远不要高估对手
- 一定要有好点子
- 要做能活至少102年的企业
- 问题越大,机会越大
- 今天很难,明天更难,后天会很美好
战略:
- 把重心放在客户身上,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 向竞争对手学习,但是不要照搬
- 盯住一只兔子不放
- 像兔子一样迅速,像乌龟一样沉着
- 与其做第一,不如做最好
- 免费,有时候也是一种商业模式
- 未雨绸缪
- 在危机中寻找机遇
- 以彼之长,攻彼之身
— 跨越式发展
- 春天就为过冬做好准备
- 足够强大的时候再上市,这之前要抵住诱惑
- 让好运气找到你
领导力:
- 创业者遇到问题不应该抱怨,而应该努力解决
- 不要纠结于错误
- 遇到艰难的决定要积极面对,不要退缩
- 团队应该为目标工作,而不是为老板工作
- 不要小看 ‘技术盲’
- 不要把工作上升到个人恩怨
建设成功的团队:
- 组建一个团队,而不是全明星选手放在一个队里
- 每年召开一次全员大会
- 分享财富
- 把公司的价值观注入公司的人力系统当中
- 记住:事实胜于雄辩
- 对于发展中的公司,不要管中窥豹,要有整体方向
- 允许休假
- 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招到正确的人
- 尊重前人的工作成果
中国企业:
- 中国的创新非常活跃
- 遵循内心的道家思想
- 先斩后奏
- 和政府 ‘谈恋爱’,但不要 ‘嫁’ 给他们
- 记住:最重要的关系是和顾客的关系
《阿里传》读后感(篇十三)
最近有两本书很火,一本是关于谷歌的《How Google Works》,另一本就是关于阿里的《阿里传》。阿里和谷歌经常被放在同一个台面,他们都是受人尊敬的互联网公司,谷歌更注重技术元素,尤其是两位创始人,拥有很强的技术Geek的书生气,Eric Schmidt的加入让公司有了真正的管理和运营;阿里相对来说在对市场的认知、对机会的把握方面个人觉得更胜一筹。
《阿里传》以阿里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介绍了阿里发展中的成功和失败。马云是个有理想的人,创业初期就勾勒了美好的愿景,超前到大家不理解。马云是个幸运的人,创业不到一年就拿到了2500万美元的融资。这些资金让他犯了至少两个错误。首先马云找来西方智囊团在香港总部工作,但他们远离杭州的主战场,对马云的很多决策不理解甚至反对和漠视,到最后并未创造出期望的价值,大多都离开了,这也让后来马云在多种场合公开质疑MBA。其次就是总部搬迁到上海和北京,都水土不服,把国际运营总部搬到硅谷也因时差问题、管理问题以失败告终。
在连马云都焦虑的时候,COO关明生来了,带着公司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成长。03年非典时期,公司有人被感染了,在被隔离的日子里,员工自发把电脑带回家继续工作。隔离给了大众更多的上网时间,很多人就是在那个时间段开始了电商购物,阿里获得了一个增长的小高潮。
在eBay进入中国后,马云注册了淘宝网切入互联网零售拍卖市场,直接和eBay竞争。eBay完全不把淘宝放在眼里,淘宝最核心的用了对商家免费的方法和eBay抢市场。当时eBay是要向卖家收取提成的,关于免费是不是商业模式淘宝和eBay有很多口水仗,但通过一系列的斗争最终淘宝赢得了中国市场战役的胜利。在树敌和对抗的过程中,阿里成就了自己。之后收购雅虎中国在当时确实是件大事,很可惜在之后马云犯了些错误,不懂搜索引擎、和周鸿祎的个人恩怨等一系列问题让雅虎中国一直没能有起色。后来淘宝成功了和阿里上市了,本书的作者也从阿里功成身退。
回顾《阿里传》中提到的教训,总结有这么几点:
1.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引入和使用是个值得权衡的问题;
2.过早的铺开跨国的战线可能带来巨大的成本负担和工作方式问题;
3.树劲敌和对抗的过程可获得飞快发展;
4.不要小看竞争对手,开放心态,认清本质,适当配套舆论造势;
5.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YangDream
《阿里传》读后感(篇十四)
这本书的三星都给作者身份和他所记录的一些商战干货。
扣除的两星,给文中的公关气,和连公关气都没包裹好的骄傲自满,看不起对手。
我不知道是不是商战时,竞争公司看待彼此都是用比较人性恶的眼光。
这本书里,波特在写到谷歌,特别是eBay时候,快到打仗后期,那种“宜将胜勇追穷寇”的傲娇劲儿,讽刺对方的样子,是让人有点读不下去。
但似乎这也是常见业态了,今年双十一,这厢才闹完京东和阿里的官司,另一厢,针对天猫推出的正品险,京东就做出了“卖正品险,装逼”和“正品险,为假货而生”这样的海报。
当然,名声最差的基本上360要夺魁无虞。
这本外国人写的阿里传里,林林总总倒是写明白了些周鸿祎的前史:
2003年,雅虎收购了一家名叫3721的搜索引擎,是周鸿祎率领的,用户增长主要靠杀毒软件,一旦下载,就会自动安装3721为默认搜索引擎。用户难以察觉,且很难卸载。很快变为中国第二大搜索引擎,并且让周鸿祎担任雅虎中国的总裁。
雅虎和阿里合并后,马云第一次与高管见面,周鸿祎没有出席。雅虎总部的公关说,雅虎和中国团队沟通恶化,周已经不招聘会讲英语的经理了。
第二次见面,马云请周上台,周跟台下说,我很快会离开创业,希望你们加入。
而后开发的360安全卫士有个隐藏功能,把雅虎中国的服务认定为恶意软件,禁止用户通过电脑使用雅虎中国的服务。
再以后,马云似乎越来越针对周鸿祎个人,用全部精力去和周抗争,打官司,最终奇虎赔付3万元人民币。
这个印象之后,还有一个针对这本书所提事件的疑问:
在与雅虎的合并当中,双方措辞经过了激辩,最终挑了一个都能向国内投资者说是自己吞并了对方的说法。
但是,这放在阿里这边,难道不是完全矛盾的吗?
原文:“雅虎向阿里投入10亿,外加雅虎中国的运营权……雅虎将获得阿里40%的股份。——马云说,阿里巴巴买下了雅虎中国”
这难道不是赤果果是雅虎花钱买了阿里?
马云曾经说要把雅虎中国做到中国领军者,这也如今也是明晃晃打脸了,它们合并之后没多久,雅虎就基本上从中国用户心中淡出了。
实际上当时的雅虎邮箱还很好用的,至今我很多账号都仍然是雅虎那个邮箱,但只记得莫名就通知要不能用了,换成“阿里云.com"。到现在想起这个还有些不爽。
不过,马云的远见卓识确实是让人佩服的。
比如,2003年,就说过“有一天,支付宝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
《阿里传》读后感(篇十五)
从刚收到《阿里传》那一刻起,就被这本厚厚的具有互联网独特设计风格的书所吸引,无处不体现着阿里的简明便捷的宗旨,尤其是书中自带的“缎带书签”(暂且这样命名吧),互联网柔中带钢的精准风格,让人有种要马上翻阅的冲动。
书中作者以自身在阿里工作的视角讲述了多年来的体验,不得不说西方人讲述这种故事让人更能接受,少了官方套话,多了份真切感与近距离体验。
每一页都是一种绝佳的讲述,让我看的津津乐道的便是那些商场上如何一步步紧逼,一步步智取的环节,以及那些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决策。阿里巴巴可以说是同80、90两代人一起成长的,经历了经济萧条,非典的隔离,雅虎及谷歌在中国的兴衰等等。发展到现在这么庞大的电商平台,这一路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冒险与抉择。伴随着书未几十份关于作者从阿里巴巴所学到的课程,从梦想到战略,到领导力、中国市场等等,让我在受着启发中回味着一本书的阿里故事结束了阅读。书中的语言让你觉得有种激情,有种沉淀,有种踏实,有种梦想,有种成熟。
合上书后,看到了整体的阿里巴巴的核心宗旨,也是这个团队成功的镇宝之一,就是抓住服务、客户体验。在近几年用户体验,人力资源管理这些词已不陌生,但在马云创建阿里的那时候,很多都还未开发出来。抉择错了就是损失。很多经验是交了巨额“学费”,付出惨痛代价得到的。可以说阿里的成就离不开一个时代的成全,但更离不开一个核心人物的作用。下面就说说从书中我看到的马云,可能因为带有个人理解的差异而有所偏差,也希望有不妥处大家一起探讨。
作者在讲述阿里故事的时候有多次提到了马云这个人最擅长的就是……这样的语句,马云擅长讲故事,擅长团结人,擅长竞争中的谋略,擅长抓住人心所向,擅长追逐梦想。书中提到了很多话经典到能够扩充成一堂课了。
“在互联网时代,做出错误的决定总比不做决定要好”
“马云的策略就是逼疯竞争对手”
“需要像兔子一样快,但要比乌龟有耐心”
“我们是做服务的,不是做市场的”
“可以不做第一,但可以去做最好”
可以说一个好的领导会让下属不仅燃起希望,更能够让员工乐于工作,比起傲慢严肃的环境,大多数人尤其是需要兼具创造性与细心的互联网行业来说,一个恰当的工作领导氛围是多么的重要。
在作者积极轻松的语言表达下,坦诚的讲述着阿里历程的优秀与失误,比起教导和经验传授,读起来更像是一场面对面畅谈的真心分享会,分享作者8年来在阿里的所见所感。
不管是初入社会,亦或者年过而立之岁,我想在读到这本书时都会收获不一样的观点。我们需要有外国人的胆量和勇气,中国人细腻的谋略和分析。开阔眼界绝对重要。如果马云儿时没有接触外国人朋友的机会,就没有后面可以出国学习的经历,更哪来对西方先进互联网的眼前一亮,大胆梦想。他不仅是见得广,同时也想的远,能够看到即想到,想到便去探索去尝试。不可否认马云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但也不可否认,如果我们具备了眼界和思考,即便未集齐那么棒的天时地利人和,也可以凑合召唤一个还算不来的人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