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乐业中国2022》经典影评集

《乐业中国2022》经典影评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0 20:00:21
《乐业中国2022》经典影评集
时间:2024-04-20 20:00:21   小编:

《乐业中国2022》是一部以中国企业为主题的纪录片,通过展示中国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和企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展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活力和魅力。影片深入挖掘了企业家们的创业精神和拼搏精神,以及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的成就。观影后,让人深刻感受到中国企业的活力和创新精神,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乐业中国2022》影评(篇一)

二十岁的王星星跟廖崇阳刚打开社会的大门,面向未知;三十岁的牛森森和初雯雯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努力站稳脚跟。而面向四十的唐继军夫妇跟孙康宁已经小有成就,也承担着人到中年的责任感。片子说,四十岁是蜡烛,上有老下有小,两头都在烧。但也正是因为这份责任吧,四十岁需要不顾一切往前吧。

但对于四十不惑而言,也许是最好的人生状态呢?人到中年在路上早已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他们前进的决心和勇气,只管一路向前就好。虽然两头都在烧,但谁能说人生四十,不是最好的时候呢?

《乐业中国2022》影评(篇二)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这个标签是帮助我们快速认识一个人的符号,却不是桎梏我们人生的模型。

很多时候,我们会用一些表面标签去给人下定义,这其实是很狭隘的。

第一集很打动我的一点是,两个主人公在这些没有优势的标签下,并没有自我放弃,王星星的高职身份面对的是职场歧视,留在深圳困难重重,但她从进入大学就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规划,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廖崇阳裸辞当景漂面对的是经济和销路困难,但他依然坚持热爱,用自己的行动避免理想主义的破碎。

这两个主人公都没有躺平接受被标签设定好的轨迹,而是不急不躁,踏踏实实,独自熬过那个艰难的时刻,坦荡的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情绪稳定的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整个片子没有所谓的煮鸡汤,也没刻意放大困难,而是平铺直叙地展现了两个年轻人的20岁,真实而有力量。

《乐业中国2022》影评(篇三)

80后陪诊员牛森森,从河南来到上海努力打拼,肩负起了一家六口生活的重担,每天陪伴患者穿梭在各大医院。 陪诊之余也在不断学习进阶自己,因为他明白,在快速发展的上海,想要站稳脚跟,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就像他说的:“一步一个脚印,你付出越多,你努力越多,可能你这里得到的或者想要的也会更多一点。”他奔赴远方,是为了家人的生活能越过越好,他的每一分辛苦,都是在积攒对于未来生活更多的底气。 而4 年前,为了保护河狸,已经是博士的初雯雯放弃了北京的工作机会,回到了家乡阿勒泰。很多人想不通她和伙伴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但她自己知道,自己是打心眼里热爱这份工作的,这份工作也更能满足她心理的需求,能够持续有一种被爱包裹着的感觉。她回归故乡,是为了找回自己心中的那份热爱,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感染更多这条路上的同行者。专心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是真正意义上的幸运。 看完片子,再看海报上的文案感触更深了,"不论故乡或他乡,奔赴的,都是想要的生活",认准一条路,就坚定的走下去,年龄并不能成为拦路虎,就像柳岩说的,30而已,再接再厉。

《乐业中国2022》影评(篇四)

如果用职业生涯来看一个人的一生是什么样子的?

20岁,是初入社会,心有意气风发的鸿鹄志;

30岁,是而立后认清自己,锚定后半程的方向;

40岁,是肩挑责任,脚踏实地默默前行;

60岁,是忠于热爱,坚守一生的奏鸣曲。

选择了一种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

选择了一种生活,很大程度上,是选择了雕塑自我的方式和向世界敞开自己的角度。

《乐业中国2022》影评(篇五)

看了40岁唐继军、曹海燕和孙康宁的故事,每个人都那么努力地奔跑在生活的路上,我们有什么资格在原地想东想西自我消耗呢?

这里没有一个主人公拿着天选的剧本,像卡车夫妇这样文化水平不高又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物更是起点不高。可我却没有看到他们抱怨生活,反而是一直努力应对生活的挑战。

招聘的司机损坏了他们的车子,就修车找银行贷款;因为疫情站点被封,就开辟新的行车线路;回不去家过元旦,就在外地出租房就地包饺子过节。即使生活再难,他们的神情也是舒展的。

再多变故都只能看到他们对生活的接受跟热爱,而没有抱怨跟认命。他们生而平凡,却做着伟大的事情。想想大多数人都比他们年轻,还有那么多希望,实在没必要自己陷入到精神的内耗当中,走起来,让自己在路上才是真道理!

《乐业中国2022》影评(篇六)

每一集都有两位主人公,他们就像是我的两面镜子。一个是理想的我,为了热爱不顾一切地奔向诗和远方;一个是现实的我,为了生活背上行囊埋头前行。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经憧憬着诗和远方,渴望去仗剑天涯实现自己的英雄梦,但长大之后会发现诗和远方背后也都藏着柴米油盐。就好像第一集里不顾一切辞职去景德镇的廖崇阳,要靠卖冰粉的钱来购买实现梦想的泥巴,还有第二集放弃北京工作回到家乡的女博士初雯雯,要靠四处筹钱来救助野生动物们。表面看他们都在不顾一切潇洒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实际上他们也在忧愁房租、水电、经费…

看片子之前还在憧憬逃离现在一地鸡毛的工作生活,去看大海、看沙滩、看星星、看月亮、看诗和远方,看完片子之后,原来大海的船票很贵,沙滩上也有硌脚的玻璃。 明天,依旧是大城市里穿梭的平凡打工人一枚。还好,生活有苦也有甜,工作有苟且,也总有远方。

《乐业中国2022》影评(篇七)

这集虽然还是延续职业的话题,但工作与孩子这个矛盾,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很多中国式亲子家庭的现状。为了生计,父母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谋生,而孩子因为从小缺乏陪伴,也变得敏感内向。

可以说笔者也是成长在类似的家庭,小时候会因为别的同学都有父母参加家长会而自卑过,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值得被爱。但看完这个节目却有点理解了,第一次从父母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原来当我们在思念父母的时候,父母同样也是牵挂着我们的。他们也“自责”、“愧疚”,他们也“身不由己”,甚至还要“小心翼翼”,狠心外出也只是想给孩子一个经济保障,缺陪伴不代表缺少爱

尝试去理解他们,若干年后,身不由己缺少陪伴的角色会变成孩子,但“小心翼翼”的还是父母,与其抱怨缺乏陪伴而疏远关系,不如珍惜难得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乐业中国2022》影评(篇八)

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职业观察类纪录片」这个类别,名字听起来倒是跟观察类真人秀挺像的,到底是讲什么内容的呢?

看了最新更新的两集,目前讲了20+和30+阶段四位不同职业的人的故事,看完大概明白为什么叫职业观察类纪录片了,几个主人公都比较普普通通,没有光环加身的与众不同,也没有多么惊世骇俗的壮举,他们只是和我们一样奔波在各个岗位间的普通人罢了,是我,是你,是每一个平凡的我们。

整个片子的叙述手法是平和的,没有强行煽情,也没有故意放大价值观去歌颂苦难,只是温和的用第三人视角真实的刻画普通人的职场故事。

追求热爱的泥巴少年千里迢迢来到景德镇,靠卖冰粉反哺制陶梦;努力逆袭的高职女生,为自己定下了严格的校园规划,不放过一丝一毫向上进取的机会;博士回乡一心保护动物的河狸公主和30岁沪漂转行的陪诊员…这些主人公,他们的职业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但每一步的脚印都走的扎扎实实,透过观察他们的职业,也能看到自己为热爱努力向前的身影,每一个故事也都在平凡中透着不平凡。

《乐业中国2022》影评(篇九)

从乡村到城市,从异乡到故乡,人这一辈子始终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落脚点。80后陪诊员牛森森,从河南来到上海努力打拼,肩负起了一家六口生活的重担,每天陪伴患者穿梭在各大医院。

陪诊之余也在不断学习进阶自己,因为他明白,在快速发展的上海,想要站稳脚跟,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就像他说的:“一步一个脚印,你付出越多,你努力越多,可能你这里得到的或者想要的也会更多一点。”他奔赴远方,是为了家人的生活能越过越好,他的每一分辛苦,都是在积攒对于未来生活更多的底气。

而4年前,为了保护河狸,已经是博士的初雯雯放弃了北京的工作机会,回到了家乡阿勒泰。很多人想不通她和伙伴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但她自己知道,自己是打心眼里热爱这份工作的,这份工作也更能满足她心理的需求,能够持续有一种被爱包裹着的感觉。她回归故乡,是为了找回自己心中的那份热爱,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感染更多这条路上的同行者。专心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是真正意义上的幸运。

看完片子,再看海报上的文案感触更深了,"不论故乡或他乡,奔赴的,都是想要的生活",认准一条路,就坚定的走下去,年龄并不能成为拦路虎,就像柳岩说的,30而已,再接再厉。

《乐业中国2022》影评(篇十)

“就业”是冷眼今年十分关注的议题。

冷眼曾在《令人心动的offer:2022年,我们需要怎样的offer?》一文中,探讨了目前就业的现状与创作者们应该去思考的节目制作方向。

在冷眼看来,面对当下的就业市场,节目需不断拓展行业方向与就业方式,洞察求职者心态变化,寻找与之相呼应的情绪表达,给“寒冬”中的青年群体情感慰藉,并尝试为其打开了“新职业选择”的大门。

而不谋而合,冷眼的老朋友,深耕职场纪录片领域多年的BOSS直聘内容厂牌豹思影视推出了他们的全新力作《乐业中国2022》。

节目直面了当下的就业现状,向观众“解锁”了各式新兴职业。

在主人公选取中,也扩大年龄范围,聚焦不同年龄层。

与以往节目不同,《乐业中国2022》把“就业”作为节目线索,讲述了人、工作、 生活的“现实三部曲”。

在节目中向观众鲜活地呈现出普通人职业的“台前”和生活的“幕后”的鲜活状态,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传递“乐业精神”,为职场类纪录片寻求一条破题新思路。

“以小见大”,由个体看社会与时代

我们强调说,今年在职业向的内容创作中,我们需要“去焦虑”。

那如何“去焦虑”?

在这一点上,创作者们通常习惯性地把“去焦虑”局限于“治愈向”。

实则不然。

在冷眼看来,更有效“去焦虑”的方式,应该是通过节目给观众们带来全新的方向与思考。

我们可以看到,在《乐业中国2022》的故事中出现了许多此前并不为人熟识的职业,例如陪诊员、动物保护工作、试飞员、聋童康复行业等。这些新兴职业的出现,无疑为观众提供更多职业选择的范围。

除了新兴职业的探索,节目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切口,选取一些观众可能产生偏见的行业。

第一期,节目把目光投向专科生的职业发展,讲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王晶晶通过专业技术的学习与努力,荣获省赛一等奖,并拿到理想的实习offer。

专科是今年国家重点鼓励的人才培养方向,节目选取这一案例也可以进一步消除大家对“专科”的偏见,打破观众的“刻板印象”,重塑健康的“职业观”。

当然,《乐业中国2022》并没有让内容仅仅停留在“职业的推介”,创作者们把重点放在了对“职业价值”的思考。

冷眼很喜欢节目制片人郭思媛的一句话,“工作也许是辛苦的,但在其中总会有一个那么让你觉得也还“值得”的瞬间,这个“瞬间”可以支撑着你继续向前。”

《乐业中国2022》正是在不断地捕捉这个“瞬间”。

节目第三期,当镜头对准民航试飞员孙康宁。由于工作原因常年无法与家人相聚,是赵鹏迫不得已的难处,但当他驾驶着一架又一架飞机成功完成测试,心中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这一瞬间,在工作的“舍”与“得”之间向观众展现了试飞员的社会价值。

节目第四期,在讲述天使聋童康复中心校长赵小平时,镜头同样着重记录赵小平日常教孩子们的艰辛以及发传单时的不易,但当他看到经过康复训练后,孩子们可以成功进入小学学习,这一喜悦的瞬间包含着职业背后的一份责任与成就。

除了职业背后,对社会的价值呈现,在《乐业中国2022》的镜头下,更有与职业有关的,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这是比冷眼原想的还要有深度的表达。

第二期牛森森作为陪诊员的故事,捕捉了上海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下,老年人看病不便、年轻人没空跑医院、医疗资源挤兑等诸多的社会现实问题。

第四期,在聋哑康复中心校长赵小平的讲述中,透露学校招生不景气的真实原因,在于大部分家长对问题儿童不愿投入金钱与时间,从而选择放弃治疗。

透过这个现实原因,更进一步的,是直击社会有关残疾儿童福利与保障欠缺的问题。

故事“以小见大”,在个体讲述中所包裹的一个个社会问题,是指引观众深思的关键,也是提升整个节目价值的重要一笔。

纪录片如何释放生命力?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创作底线,而赋予影片生命力是作品能否感染观众的重要凭证。

在直面了就业困境和种种社会问题后,《乐业中国2022》却并未让人倍感沉重,反而是充满活力与希望。

一方面,这是来源于节目为观众提供的全新视角,而另一方面,冷眼想将其称为:纪录片中的生命力。

我们常常会将真实、深度作为衡量纪录片质量的标尺,而一部纪录片能打动观众,“生命力”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那么,如何释放生命力?

《乐业中国2022》给出了三种探索方式。

其一,改变叙事的方式,聚焦各年龄阶段,传递精神力量。

节目在短短4集中根据20+、30+、40+、60+不同年龄与境遇,划分出【起跑线】【落脚点】【在路上】【志千里】4个完全不同的主题。

对于这样的设定,总制片人郭思媛向冷眼介绍:“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在前期海量的选题中的筛选时,发现不论是什么样的年龄阶段,在对于工作的热爱这件事上,都会有一股从根上卯着往前冲的劲儿。所以想在节目中通过这样的视角,让观众看到不同年龄段的人是怎样工作和生活,并在其中获得满足,从而给予大家继续向前的勇气。”

我们可以看到,在节目中,20岁的高职少女王晶晶,为寻找好的就业机会不言放弃的态度。

30岁女博士初雯雯,重返家乡救助河狸的坚持,40岁普通卡车夫妇在路上奔跑的执着。

还有节目第四期,93岁交响乐指挥家郑小瑛,在筹备指挥《黄河大合唱》阶段,台下轮椅,上台需要人搀扶,但在指挥时精神抖擞,所表现出的热爱。

年龄与主题的划分,让节目更聚焦的表现不同状态下人与工作的关系,而其中贯穿始终的“韧劲儿”是驱使人在不同境遇中仍砥砺前行的人生态度。

也正是这股“韧劲儿”让镜头下的主人公尽显对待生命的顽强与勇气,也为整个纪录片注入更鲜活的生命力。

其二,搭建生活连接,通过细节捕捉,激起普通人的情感共鸣。

我们常说,大多数人生命中最长的时间都与工作分不开。

自然,在职业讲述融入生活,是节目快速打破陌生感,建立与观众共同情感的关键。

郭思媛告诉冷眼,“在我们想要呈现一个人物时,职业和生活往往彼此相辅相成。工作更像人生的见证和载体,一份简历拿出来,上面的职业经历同时也是人生的轨迹。只有将职业的“台前”和生活的“幕后”的状态共同呈现出来,才能够看到更为鲜活的人物本身,才能让故事更具有感染力。”

节目第一期,高职女孩王晶晶为了学习在校奋斗,在短暂的回家相聚时,捕捉到从小照看王晶晶的奶奶流露出的担心与不舍,王晶晶牵挂家人所表现的日常啰嗦等,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给故事讲述注入鲜活的血液。

同样,景德镇捏陶少年发动自己创意,给女朋友亲手做杯子,在第一天摆摊零收入后与女朋友视频,并得到女朋友安慰,这种失意后亲人的温暖,无形中也使得节目流露的情感更加饱满。

节目第三期,卡车夫妇因常年在外打拼与孩子疏离,镜头记录长途中与孩子语音通话,孩子冷漠的回复,以及孩子生病,母亲因工作不能回去的担心等,节目以家庭作为表现生活的切口,可以轻松唤起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导演组用一幕幕与职业紧密相连的点滴生活,使整个节目不再是围绕职业的单调叙述,而是更加具有生活味和烟火气,让每个故事都拥有了自身的生命力。

其三,拓展讲述的视角,以特殊角色 “乐业讲述人”推动精神传递。

旁白是纪录片中用声音传递力量的重要角色。

在《乐业中国2022》中,导演组做了一个新奇的尝试,赋予“旁白”一个全新的角色:“乐业讲述人”。

节目在每期都邀请一名与当期主题及年龄相符的艺人,他们作为当期的乐业讲述人,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作为节目第一个观众,二是作为节目参与者完成配音。

这样的设定让“旁白”不仅可以听到,还能看到。

同时,在节目之初让观众看到“乐业讲述人”浸于故事并分享感受,也无形地让讲述人带领观众快速进入了纪录片正片情境,给观众预埋了更强的期待与悬念。

两年前,冷眼被一档小众纪实节目吸引,写下了《老板不知道的我》:和老板对谈,是不是伪命题?

那也是冷眼第一次了解到BOSS直聘内容厂牌豹思影视。

背靠平台特色,持续深耕职场这一垂直赛道,这样的创作模式,在当下的市场中,其实极为少见。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份对于赛道的坚持与用心,让观众们得以看到《老板不知道的我》系列、《乐业中国》系列,《总有好事在春天发生》的优质内容。

恭喜《乐业中国2022》顺利收官,感谢年末这位老朋友为观众献上的礼物。

希望新的一年,BOSS直聘内容厂牌豹思影视能继续保持真实,用心观察,在这条特别的赛道上,认真、踏实地继续前行。

《乐业中国2022》影评(篇十一)

一个提问,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工作?

大家童年时应该都被问到过这个问题吧,在斯文记忆中,那时候的课堂上,老师收到的回答,多半是“科学家”、“医生”、“律师”、“老师”之类。

虽然我既不知道大家小时候说出的答案是什么、长大后有没有心想事成,也不知道大家后来有没有再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答案又会产生哪些变化。

但我总觉得,工作是会伴随绝大多数人一生的大事,而我们每个人当下所过的生活、对自己事业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份对“你想做什么工作”的无声回答。

就像我最近刷到的一部纪录片,《乐业中国2022》记录了八位人物的职场故事,他们不一定都能讲出那个问题的准确答案,却都在不约而同的,用自己的生活身体力行的回答着——

不论处在什么年龄,不拘从事什么工作,人要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生活才会快乐,人生才有意义。

二十多岁的时候,谁不曾为自己的未来迷茫过呢?我们站在各自职业生涯的起跑线上,有人往大城市冲,有人往小县城跑,大家都在暗自掂量着自己的筹码,做出一个又一个回头去看,足以“改变一生”的选择。

在深圳读大专的小城女孩王星星,相当清楚在深圳这个人才济济的大都市里,她的起跑线并没有优势。所以她对自己的三年大专生涯规划清晰,第一年学知识丰富自己、第二年打比赛充实简历、第三年参加实习积累经验。

即将到来的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就是王星星当下急需抓住的机会。一个好的名次可以帮她大幅提升简历的含金量,她顶着备赛的压力和家人的期望,哪怕无法预料前路如何,她也绝不能往后退。

与她相对的是原本在成都已经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廖崇阳,可他却选择了辞去这份工作,前往景德镇成为一名“景漂”。景漂的年轻人不止他一个,求学、梦想、创业……大家抱着不同的目的而来,却都将景德镇视为一个快节奏生活的避风港。

廖崇阳也是如此,他喜爱陶瓷,制陶过程甚至治好了他从前内卷过度带来的精神内耗。可“玩泥巴”这件事,终究不能像儿时那样给他带来无穷的快乐,他得在跟泥巴打交道的过程中赚钱,得在景德镇立足、把女朋友接到身边、让父母对他放心。

王星星和廖崇阳的状态虽然完全不同,却很能够代表我们这代20+年轻人的状态。学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继续深造还是步入社会?去大城市闯荡还是在小城市求稳?呆在舒适区还是毅然转行……在这些问题前踌躇过的,一定不止我一个人吧。

可我们的青春不止有青涩和迷茫,还有初生牛犊般的勇气,我们有时间、有机会、有心气,可以义无反顾,也可以大胆试错,这是年轻人特有的“天不怕地不怕”。正因为前路如何尚且未知,只要我们选定了方向,就更应该专注自己脚下的路。

等到我们再长大一点,三十多岁的时候,就需要承担起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我们很难再像从前那样任性,因为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不再只关乎我们自己,而是要更加脚踏实地,去处理好理想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80后牛森森正是如此,他从沪漂一路做到汽车行业的主管,又辞去这份工作当起了陪诊员,许多人甚至没听过、不知道“陪诊员”是干什么的,但牛森森已经在短短一个月间,跑了不下30趟医院,接触了几十名患者,协助他们就诊治疗。

牛森森这期节目播出后,微博上不少人都在讨论“陪诊员”这个行业。对很多专程来大城市看病的人而言,陪诊员的陪伴让他们看病不再困难,不仅有效提高了就诊效率,还能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安慰。

这份自带人性柔软与温暖的职业,让牛森森的工作日常更加“有意义”,带来的报酬也撑起了他的六口之家。可陪诊员的工作注定早出晚归,妻子又刚刚生下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他的时间有限,如何能实现陪伴患者和陪伴家庭之间的有效平衡呢?

如果说让牛森森两难的是职场与家庭,那么同样30+的初雯雯所面临的,则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她是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博士,却没有选择留在北京打拼,而是回到家乡,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成为了一名自然保护者。

她和她的同伴竭尽所能,去救助、照顾、野放动物们,尽管这条路上困难重重,多变的当地气候、警惕的的野生动物、贫瘠的团队资金、急需扩充的工作人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那种问卷,“不考虑收入的话你最想干什么”,初雯雯正在做的事就是我曾经刷到过的高票答案之一。许多人或许并不缺乏这份爱心,而是在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现实下,难得有人会像初雯雯这样,坚持把无数人的理想落地。

去追寻理想还是站稳落脚点,是不少步入30+的人都会考虑的问题。世俗标准通常要求我们在这一年龄段上“稳定下来”,可大多数普通人真到了三十岁这一步,其实并不能达到“三十而立”的稳定程度。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太多趋于稳定的普通人,会一边在理想和现实间挣扎,一边在日复一日的焦虑打磨中,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就像陪诊之于牛森森,保护自然之于初雯雯,都是他们不论生活如何艰难,都愿意去做的事。

等到我们再年长一点,这份追逐就会更加坚定。第三集里人到中年的卡车夫妻,从少年时的卡车梦想出发,行驶在路上开了二十多年车,他们走过了各种风雨和冲击,却始终相信“风雨之后才有彩虹”。

不过,事业上的辛苦可以靠努力克服,心中的牵挂对夫妻二人却实在难解。他们最初是为了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每天奔波,可长年在外跑卡车却导致他们缺席了孩子的成长。他俩就连在路上给孩子打个视频电话,都有一些不知道说什么好的尴尬。

试飞员孙康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上有老下有小,心中还有“蓝天梦”,他需要反复试飞、校对还未正式投入使用的飞机,一次次探索飞机的极限,才能让国产飞机顺利飞上蓝天。

不论是为了心中的理想还是养家糊口的重担,甚至出于肩上的责任,孙康宁都无法停下打拼的脚步。他所能做的,无非是竭尽全力圆满完成任务,再在任务间隙回到家庭,去陪伴自己的爱人、亲人。

斯文看到这里真的很唏嘘了,孩子无疑需要充足的爱与陪伴,可家长想要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难免需要牺牲一些陪伴他们的时间,去工作、去赚钱。

其实反过来看也是一样,我们这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老人越来越感到孤独,会希望子女能够陪在身边,可为了能给父母更好的养老,年轻人们又不得不外出闯荡、打拼。

而到了60+的过来人身上,他们不仅知天命,更清楚自己毕生的使命。就像第四集中的语言康复师赵小平,明明处在应该退休的年龄,却仍在为了“让更多听障儿童开口说话”而到处奔波。

11年前,赵小平在他的康复中心刚起步时被确诊为直肠癌。可他为了工作不敢公开病情,导致病情恶化,后来的九年内,赵小平先后做了三次手术、六次化疗,才终于熬过困难,至今仍要承受后遗症的折磨。

但从当年到现在,对赵小平而言,最重要的事始终是抓紧时间帮助孩子们开口说话。他没有豪言壮语,从教学到宣传都事事亲力亲为,兢兢业业的17年坚持下来,足以诠释什么叫做“大爱无声”。

跟赵小平同样坚定的还有已经93岁高龄的郑小瑛,她是新中国的首位女指挥家,如今仍然心系着交响乐的传承事业。在她这个年纪,身体的衰弱、精神的虚弱都难以避免,但只要郑小瑛一上台,就还能精神抖擞的带领乐队前进。

“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把这件自己热爱的事做到极致”,不论是几十年如一日对自己、对舞台都严格要求的郑小瑛,还是虽然没有丰功伟绩但却大爱无声的赵小平,他们在岁月的洗礼下,都从未更改过自己的初心。

《乐业中国2022》已经收官了,但它带给我的思考却没有停止。恰逢元旦后春节前,这档纪录片在我看来,很像不同年龄段职场人的“年终总结”,而我在看完他们的故事之后,竟然神奇的感觉自己有被治愈到——

在2022年被工作掏空的身体、疲惫到有些不敢面对下一年的茫然,都在那些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中平静下来,而他们在各自职场中闪烁的微光,也让我在这年关将至之际,重新拾起在来年继续向前的勇气。

更难得的是,《乐业中国》的记录视角足够平和又客观,作为人文社会向纪录片,他们不煽情催泪,也不打鸡血,只将镜头聚焦在最真实的职场,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没有套路、没有剧本,只有满满的真诚。也只有写进现实的内容,才具备感动人心的力量。

所以当观众看到故事中的人都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且“做一件喜欢的事,做一辈子也不厌倦”时,当观众意识到这些不论在起跑线、落脚点、在路上还是冲刺时,都同样落子无悔、一往无前的,正是如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时——

大家才会相信,正是因为有许多像《乐业中国2022》中一样的普通人存在,他们热爱生活,他们都在脚踏实地的努力,这个世界才会更好,我们的2023年才会更好。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