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1000字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19 20:25:28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2-19 20:25:28   小编: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是一篇描写潮汕美食文化的文章。作者通过对潮汕传统菜肴的介绍,表达了对潮汕饮食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潮汕美食的独特魅力,让读者领略到了潮汕的原汁原味。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一)

本书是一本有良心的书,知识性和实用性、商业性兼而有之。

对非潮汕人来说,确实可以通过本书,对潮汕的饮食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图文并茂,作者确实是花了很多心思在其中,读者可以通过 本书比较直观地了解潮汕饮食的风俗、食材、菜式,对推广潮汕饮食文化有一定推动作用。

但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潮汕人,看了此书后,总感觉意犹未尽,总感到欠缺了一些东西。

一是没有系统性,书中文章单独作为博文或者报纸一角,都是不错,但综合成一本书,就没有系统全面的对里面的知识进行统筹规划,虽是分了几个大章,有美食菜肴、有食材介绍、有地方推介、甚至还是品茶喝茶,总体感觉全书内容凌乱。

二是欠缺深度,书中文章编幅都较短,对很多东西都是蜻蜓点水而过,基本都是两页纸以内,短的一篇甚至只有三段六行不到150个字,按照潮州话来说,就是“到喉唔到肚”。

总的来说,作者很有诚意,读者也感受到了,但水平所限,同时也欠缺高人指点,还是留有遗憾。但我相信如果作者再沉淀十年八年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修改完善,绝对会成为潮汕饮食文化中的一本名书。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二)

看有些书相当于一场自虐,美食的书首当其中。因为,看得见摸不着,吃不到嘴里,这是最急煞自己的事情。以前的我,对于吃东西没有任何研究,当然现在也依然如此,但是对于潮汕美食的热爱,始于马来西亚的旅行。马六甲是华人的聚居地,他们多是历史上的潮汕人的后裔,留下的美食,同属于潮汕一支,吃过之后就总是忘不了,于是,开始热爱起潮汕美食。只是遗憾的是,到现在也还是没有到真正潮汕美食的发源地一窥美食的容颜,这本光头阿邱的潮汕美食寻访,让我对潮汕更加心向往之,而且,重点是真的很馋好不好?

有汕头的朋友,据说,在汕头,每天不重样的吃,至少吃一个月。可以想见遍地的大排档,生活气息有多么浓。有很多地方的菜如果真的馋的要命,是可以学的,不过,捧读完全本的潮汕小店大店的美食,里面也有阿邱给的食谱,但是却无法学做。这就是南北方大不同,想要吃,只能去当地,因为在这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就没有食材嘛。里面的大多数鱼类在北方都没有见过,通体红色的小鱼,美得就像艺术品,唉,人类为了图口舌之快,还是吃了再说。海鲜自不必说,主要是看到里面的热干面啊米类糕点啊鲜脆欲滴的猪杂汤啊,真是熬坏肚子里的馋虫。

我决定了,一定要去潮汕吃美食,带上这本书,把那些小馆子都走一遍,也不枉两位作者的苦心。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三)

不到广州之前不知道潮汕,到了广州才发现所谓吃在广州,但广州做吃的不仅仅是广府菜,还有潮汕菜。而要论吃,潮汕菜或许更胜一筹。

看《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使我想起了唯一一次去的汕头,可惜的是当时走的匆忙,只吃到了地道的海鲜,然后去到了那个人挤人的海岛,殊不知原来在老城区还有这么多好吃的。不过还好,现在美食大流行,不少也算是吃过,也能就着这本书望梅止渴。

而基本上,我喜欢的潮汕菜都在里面说到了,比如海鲜,比如牛肉。海鲜我自然是喜欢贝类,比如花甲和血蛤——作为一个外地人,一直很奇怪,花甲在青岛叫蛤蜊(geli),为什么到了广东就叫花甲,但很奇怪的是血蛤却还是叫蛤(ha),而不是叫血蛤蜊(geli)。而另一方面,潮汕人号称是最会吃牛肉的人,上回去完汕头,拿了几包牛肉丸回来,还特意向潮汕人讨教了做法——其实做法挺简单的,牛肉丸用水一煮,下一点青菜进去,汤既有牛肉丸的鲜美,又有青菜的甜美。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其实潮汕菜还是偏咸、重口味,所以潮汕人喜欢喝茶。而另一方面,潮汕人倒是能将小菜做得特别精致,无论是橄榄菜,还是大头菜,都是做得十分可口,平时喝点粥,来点小菜,真是足以。

当然,这本书还有一点不太满意的就是有时候走马观花。比如里面说到了花胶。实际上花胶就是鱼泡风干了,但是如果你只听这么一说,你狠容易误解,这有什么好吃的。但我同事则讲得详细,花胶在潮汕人眼中是至宝,用来专门滋补女性的,据说潮汕人谁家要生了女儿,就要买一个大的花胶挂在床头上,等到女儿出嫁了,生小孩了,坐月子时再把花胶拿出来炖汤。只可惜,书中就一笔带过。至于什么是公什么是母,都没有详细说明。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四)

我已经不记得是哪部电视剧的情节了,但是对那情节却刻骨铭心。

说的是一个老厨师到一个新地方工作,新地方对盐啊,味精等等,甚至是撒几颗葱都是有规定的,老厨师很受不了,因为多年来,他不过是靠手感。

这就是中国菜与西方菜的区别,在国外,布什曾经严格按照肯德基配方做过好吃的炸鸡,而在中国,学厨艺,学的是鼻子和手感。

因此,中国菜有了随性的味道。

而这一本书,是讲民间的随性小吃的。这本书几乎介绍了潮汕所有大大小小,贵贵贱贱,难难易易的各种吃食。尤其爱“米的三十六变”那一章节。

说在潮汕,粥叫糜,颇有古意,想起明朝讲究的文人爱粥,熬粥,甚至写了本书讲做粥的。里面的讲究真是让人咋舌,说是光水,就要几时下的雨或者是深水井水。

潮汕的糜也是如此讲究。

白粥叫白糜,咸粥叫芳糜。百糜,要求米粒完整,颗颗分明,煮的时候相当考功底。咸粥先用明火煲粥,粥至七八分熟,下入各种料头,虾蟹,海鱼,鸡鸭,调味细致,一顿砂锅粥,不必配菜,味觉丰盛。

真的是看着就流口水。

除了精准的文字,配图亦相当精彩,真真是本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书,不过千万别在午夜看。

除了美食介绍,作者更介绍了许多神奇的小店,比如说有着30年不用洗的大锅的店,千万别以为厨师懒,也别以为是那种卤水,要卤了又卤的,(其实窃以为这种煮了又煮的东西太脏。)而是厨师 神功盖世,油量控制刚刚好,炒完一盘菜,油全部被吸收,因此不用洗。实在是将厨艺做出了大侠风范。

随着作者的文笔游走各个吃摊,突然觉得人生不就应该是慢慢悠悠的么?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的。酱醋油盐茶,恰恰是人生最经典,也最实在的东西。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五)

最近正为下一个假期的旅行目的地犯难,就获得了阿邱的大作《潮汕的原味时光》。去广东寻访潮汕味道?我这样问自己。又有点自嘲,毕竟专门为口舌享受而制定的旅行总感觉有点不靠谱不着调。

阿邱说“人生最珍贵的体验,无外乎二,一是感官感受,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二就是口舌享受,走出去尝尝外面的味道。”比照一下自己,走出去是名副其实地做到了,但是对于口舌享受还是欠缺很多,看来有必要改变一下自己了,管他靠谱不靠谱!

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没有到过汕头,也没有品尝过正宗的潮汕菜,但是对阿丘的这本潮汕的原味时光却如获至宝。在我看来,阿邱就是广东美食的美食侦探,他把那些来自潮汕的美食如数家珍一样一一道来,在阿邱的眼里,它们没有贫穷富贵之分,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品评的唯一标准就是带给味蕾最真实的感受。于是不论是酒楼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细味道,还是长久地隐匿于市井街巷、乡村菜市场的柴火味道;不论是历史悠久以及知名度较高的星级名店,还是街边专门供给街坊们吃食的小摊小店,《吃遍广东:潮汕的原味时光》完整记录了任何一种葆有了潮汕地区风土人情的食材和任何一种带有了潮汕味道的吃食,甚至一碗实实在在的芝麻糊、杏仁茶、粿汁、面疙瘩、腐乳饭都逃不过他的法眼。还有对潮汕中药和茶味道的探访,尤其是对于潮汕茶品的分享以及对于普通潮汕人茶米同等重要和老茶虫们斗茶饮茶的生活习惯和品格品性,都令我获悉良多。

阅读的快乐使我忘我地阅读,那是一些模糊的未可知的味道,虽隐含在精美的图片和简约的文字里,却从感官到味蕾都对我形成莫大的吸引,让我这地道的北方人对潮汕的味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为将这些未可知的味道变成熟悉而付诸行动。应该说,阅读阿邱和他的《潮汕的原味时光》,如同完成了一次简单又奢华的潮汕原味时光旅行,它于波澜不惊之处尽是意外和惊喜,而以厨师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职业的阿邱,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尤其是潮汕饮食文化的深层次研究,更令人心生敬重。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六)

懂得生活的,就在逛市场。

懂得读书的,就在看目录。

懂得美味的,就在舌尖。

潮汕的原味时光。

Preface 逛市场的人,最懂生活 1

Part1 怀旧,在舌尖:寻味小公园 7

“捞”出好味道 爱西饺面店 10

市井大隐,小店不可小觑 老妈宫粽球 13

黑白玩混搭,2 块钱的超“抵”下午茶 杉排福平坊 16

一杯潮汕凉茶,火气尽消 戏布袋、四顺凉茶店 18

时光,蚝烙香,一起在深巷中飘散 西天巷蚝仔烙 19

找一只螺,狠狠爱 螺世界 22

响螺,潮菜之尊 响螺 24

响螺难高攀,角螺来解馋 角螺 27

一口吸掉一座雷峰塔 丁螺 29

吃出许多快感 花螺 30

你看到美味了吗?精美的图片,雕琢的文字,你感受到它带给你的美味时光了。

打开你的味蕾,再来看:Part10 人有万象,茶有千变: 茶 289

不端架子,轻松喝杯好茶 290

一杯工夫茶的最高境界 293

一杯好茶,舌尖造化 296

乌岽山探茶 299

茶山农家菜 凤凰山阿明农家菜 302

Afterword 认识潮汕 305

潮汕,到底是指哪里? 306

审势观气,聚集而居,观潮汕村落建筑之美 308

偶遇土龙窑 312

这是一场舌尖的思辨 314

曲径通幽,大隐于市 紫荆会 318

深圳精细潮州菜,由此开始 大林苑 319

10 年,10 间分店 品味轩 320

于繁华闹市,庭院风独立 紫荆园 321

原汁潮汕味儿,飘香北京城 名礼潮汕小馆 322

我所在的这座城市,人们喜欢喝茶,但是这样的书,带我去了广东,潮汕的饮食文化,如同一份美味的大餐,就在这样的阅读中,慢慢的体味。

如果不能去广东,那就阅读《潮汕的原味时光》,打开味蕾,从目录到每一章节,一道一道美味的犒劳自己,相信这样的原味时光,真好!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七)

泱泱美食大国,自然有着让人“数之不尽,品之不完”的美食佳肴。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 徽等菜系皆让国人如数家珍-----而在这诸多的菜系之中,我们不应该忘记拿最为原汁原味的广东潮汕美味派系。

也许吃货很多,但是真正可以对广东潮汕源远流长的美味深入了解的食客或许并不多。增长见识,开开眼界,拓展美食知识范围,我们可以来读一读近期重庆出版社推出的系统性的关于潮汕美食的宝典吧!相信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更为深入,透彻,详实的原汁原味。《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娓娓道来潮汕觅食攻略,潮汕美食历史的原汁回味和在家烹饪地道美味的秘籍!

厚厚的美食书册,收罗下了光头阿邱带你品尝古法中国菜的诸多要点。 怀旧,在舌尖:寻味小公园;米的三十六变:糜、粿、饭;海底大世界:海鲜;一杂咸,一世界:杂咸;从“庖丁解牛”到“庖丁食牛”; 古城古色古味:走进潮州;茶米鱼饭:鱼饭;一锅老卤水:卤水;打开你的味蕾:调料;人有万象,茶有千变:茶;Afterword 认识潮汕;附录 光头阿邱教做菜,轻松潮汕60味。细细数来,众多的章节紧紧地围绕着广东潮汕的美味展开,带领着我们一饱眼福的同时,更牵引着那份对于美食的憧憬和向往。尽管我自己本人身处于鱼米之乡的江南,但是透过本书的阅读也早已经蠢蠢欲动地纠结于品尝到潮汕的美味佳肴。客观而言,本书的内容相当地详实。不仅仅带领着我们领略着潮汕美食的文化,更分享给我们一众食客们关于潮汕哪里可以品味美食的好去处。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交通便利发达的时代,我们或许可以借某此旅行的契机顺道踏访本书中推荐的潮汕佳肴所在地。一尝这些书中推荐的美食,一圆心中关于潮汕美味的追逐之梦,至少也算不枉走一遭了。借助本书的推荐攻略,我们无疑尽享一次盛况空前的美食追踪畅游之旅。

在这样一本精彩的《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潮汕搜食指南丛书中,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视点和笔触走入广东潮汕美食的深处,探寻最贴近生活的“原味潮汕”,分享美食地图的详实信息,领略食材入门的宝典,学习潮汕的食谱,无限内容尽在此中。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八)

我喜欢像《潮汕的原味时光》这样掂起来感觉重重的书,总觉得这样料才够足,当然,这也充分反映了我“以貌取人”的浅薄。

可能是让雾霾闹得吧,我越来越想去南方。

一个是因为群里众多南方网友发来的他们那儿润润的图片,再一个就是感觉南方美味儿特别多。看起来都小巧精致,深得我心。

《潮汕的原味时光》刚到手的时候,我随手拍了一张发到微信,马上就收到广东一位群友的回复——“你来,我们一起去吃。”呵呵,总会有那么一天,或者会因为美食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一起循着味道走街串巷。

美食在一定意义上传达了当地的文化及特色,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寻找它最具特色的美食已经成为人们旅游不变的追求。那么如果有机会去广东,我就完全可以带着这本书去,按照书中给出的路线挨个走下去,进到感兴趣的店里,吃上光头阿丘推荐的美味儿,必是不负此行。

南方人吃的精致健康,广东煲汤更为有名。

而《潮汕的原味时光》中却不仅仅是煲汤,而是几乎各种古法的中国菜都给你搜罗了个遍,甚至于包括饮品“茶”,以及盛放美味儿的瓷器窑。所以,这不仅仅是一部美食书,也是一部潮汕文化的介绍。

整本书被分为十个部分,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各个部分都有各自的主题:米啦、海鲜啦、咸菜啦、牛肉啦、卤水啦、调料啦等等等等,各成一派,介绍了个不亦说乎,让我这个第一次见的忍不住口水直流。这里面介绍的吃食,要么甜到让你呼吸都透着甜味儿,要么就是鲜,几乎不予佐料,甚至于生吃,品尝其最原始的味道。或许,这也是南方美食的特色。

大众的美食加小资的文字,有时候俗与雅就是可以结合得无懈可击。就像两位作者,一个是膀大腰圆光头阿丘,一个是袅袅婷婷长发琳琳,一个找菜,一个品味,一个说,一个写,相映成趣。

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潮汕的原味时光》不仅仅是要给你好看,还要教你好做。阿丘作为潮州菜大师,这次也并不吝啬,给出了六十道潮汕美食的食谱,若有兴趣,大可一试,即使暂时去不了南方也可以先尝尝南方的味道,再到去的时候就可以和自己的手艺进行一番比较。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九)

始终是那句“民以食为天”,能够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旅游已是幸事,而能够满足口腹之欲那就是天大的幸事了,这本《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让我这个生于潮汕,长于潮汕的游子回味良多,书里称潮汕菜是古法中国菜,这让我联想起刚看过的台湾电影《总铺师》,里面所讲的“古早菜”,同理,做一道古法中国菜自然就需要有一颗“古早心”了,所以潮汕菜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味,一方面得益于继承古法烹制的方法,另一方面就是潮汕菜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本书是第一本最全面的潮汕搜食指南,作者利用通俗的语言文字来描写潮汕之旅的所行所食,主要分成“小公园”美食地图、米的三十六变、海洋大世界、杂咸世界、庖丁食牛、走进潮州、鱼饭、卤水、调料以及茶等十个部分,从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美食文化以及潮汕古城等全方位为我们介绍,古香古色、原汁原味,正如广东烹饪协会副会长肖文清所说的,“逛市场的人,最懂生活,最会享受生活的原汁原味”,这本书是在逛市场,也在逛生活,它让潮汕各种特色菜式展示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对潮汕文化以及潮汕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眷恋。

当我们日渐长大,我们对过去的怀念就越来越凝重,而对家园的想象也是越来越丰富,其中有一味思念就寄托在味蕾上,于是我们习惯去寻找“童年的味道、妈妈的味道”。随着书中的旅行地图,我们仿佛心临其境地品尝到很多美食,童年味道是“老妈宫粽球”、青春味道是狠狠地爱吃螺、妈妈味道是米的三十六变、海洋的味道是鱼虾蟹、佳节味道是“一壶好茶一壶月”等等,古城区在黄昏的映照下更显得慈祥。而我们的心底总是希望这些古城能够保留下来,老街道、老店铺、老味道,都能够留存下来,这就是我每次回到家乡时候的一个记挂。

潮汕的宵夜总是那么地如火如荼,肠粉和粿条都是我的最爱,面对着家乡的美食,它们不仅只是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它们还哺育了我的精神:人生有时候就是一碗潮州白粥,普普通通,但加上“杂咸”的配料,就变得不平凡起来;人生有时候就是一道白灼的鲫鱼,但是加之豆酱等酱料之后,就变得赞不绝口;人生有时候就是一壶潮汕工夫茶,开始的时候总是那么清淡,但越到后来越发现越是回味无穷。

身为一个在外读书的游子,看到照片上一道道极致的潮汕菜,勾起了无尽的思念,而我始终不忘身上背负的责任和潮汕精神,“世界上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潮人”刚好和“超人”同音,我们也许就是“超人”,创造着美好的世界。让我们“爱拼才会赢”吧!

B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十)

潮汕在我的生命中有着一段缘分:因为工作的原因,曾经在潮汕人掌权的公司呆过六年,在频繁的出差和与同事的聚餐中,对于潮汕饮食也有了一点粗浅的了解。所以,和这本书也就有了缘分。

打开这本书,熟悉的味道不自禁的从舌尖卷土而来——米的三十六变,各色海鲜,杂咸牛肉、茶米鱼饭、卤水调料,跟着潮州菜大师光头阿邱品潮汕菜,果真是琳琅满目、古韵古香的。通常的美食书,大都注重于讲述美食的制作方式,本书却另辟蹊径,一路走去,一路吃开,恍如做了一次美食旅行一般,正所谓食色性也。

旅行从小公园里的捞面开始娓娓道来,将潮汕的美食以原材料为本,精分为几个大类。对于每一种美食,不仅介绍了产地、做法、味道和精于制作此类美食的店家,也一并介绍了各类食材对人的益处,就如描绘一幅美食地图,又如一幅养生地图。在书的最后,还细心的罗列了潮汕名菜的做法与图谱,让真心爱潮汕菜的人不但可以寻味而来,也可以自己在家味食天下。

潮汕菜中,最熟悉的还是各式的粿,只因这类粿在目前我居住的福建一带也十分流行的缘故。从前我吃粿,却并不知道它们有这么多的种类,只依稀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早餐是菜粿,觉得味道很独特,却不是十分的喜欢,那时对于这不属于北方的菜肴还十分的陌生呢。而如今想来厦门街边常见的“金包银”也应该是粿的一种吧。如果说起最喜欢吃的早餐,我最爱的是“肠粉”,阿邱在书中描绘的那一幕活色生香的,不但把一个洒脱能干的老板娘跃然纸上,也一并勾起了我无限的回忆。以前我在广州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周末早上坐在小区隔壁街上的小店门口,来一份鸳鸯肠粉,再来一笼小笼包,淋上味道浓郁的酱汁,吃得极为满足。

单单看一本书,我就可以回忆起十余年来在潮汕、广州、福建游走的生活场景,所以美食并不仅是美食,也带着一路的时光追寻,带着一路的风景心情。阿邱这本书,分类细致,描写入神,于寻常光景中神游潮汕之美味,当得起“舌尖上的潮汕”几个字了。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十一)

食遍潮汕味

作为一个北方人,遥远的广东潮汕美食对我来说实在是陌生。还好读了这本《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让我大开眼界。

我虽然不算吃货,但爱吃的食物也不少,尤其是西餐、泰餐等,因为吃惯了家常菜,在外用餐总喜欢尝些新鲜的。所以当我跟闺蜜说我喜欢那些异域风味时,她说那你来我们单位对面的中央民族大学,那旁边的条风情街,有你喜爱的各种风情……是哦,没吃过的美食何必到异域寻找,我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就有尝不过来的大餐小吃。尤其是潮汕。只可惜我所在的城市遍寻不着一家正宗的广东餐厅,更别说潮汕美食了。连相对常见的肠粉和海鲜砂锅粥都是去年暑假在北京才吃到的,在此之前听都没听所过,尝过之后赞不绝口。

没吃过正宗潮汕美食的我表示好不遗憾。看了这本书,只能不停地咽咽口水,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这个一定要去尝尝!这本书以食材分类,介绍了海鲜、杂咸、卤水等潮汕特色烹饪原料,在每一部分里又有“美食地图”和“食材”两类。“美食地图”的写法类似于大众点评网,“探店”的文字虽不多,但恰到好处地勾勒出餐厅的特色,足以吊人胃口,再加上贴心的地址信息,只等吃货们去按图索骥啦。尤其喜欢那些老街区的小店,让我想起之前看过了一些台湾美食书,共同特点是传统味道的传承。潮汕的“古法中国菜”和台湾人常说的“古早味”有些类似,都是记忆中家乡的味道,最原始最淳朴,只有在那些代代相传的老字号店铺才能找到,“酒香不怕巷子深”,最美味的往往大隐隐于市。在我生活二十余年的这座北方城市,这样的老店似乎少见,即使是老字号也被商业化地各种改良。这本《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足以带领我们追寻原汁原味的潮汕特色老店。

而“食材”则相当详尽地介绍了由来、做法和特点,尤其还附上了“光头阿邱TIPS”,顶级大厨的独家秘笈可是实用贴心呢。这部分中我发现了不少“最熟悉的陌生人”。潮汕人的咸菜叫做杂咸,他们把我们平日里常常炒菜吃的萝卜、菜花、苦瓜都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咸菜,实在难以想象。还有海螺,也可以有如此多的品种,五花八门,看得眼花缭乱。最让我惊叹的是鲎,字难写难读,长得也怪异得很,吃起来能好吃么?不过我强烈的探索精神,还是对它深深地好奇。但愿未来有天可以一尝究竟!

这本书的后面还有金牌大厨阿邱的60道潮汕菜菜谱,可以让我这样暂时吃不到正宗潮汕菜的人自己动手啦。对于懒得动手的人,最末的优惠券真可谓贴心又实惠。总之,这是一本需要用舌尖来品读的潮汕美食指南,作为吃货的你,尤其值得拥有!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十二)

让人食指大动的食之密语

——《潮汕的原味时光》,深夜让味蕾醒来的美食指南

也许是城市生活的压力让我们变成了“吃货”一族。某国外的研究说,现代人类对于在缓解压力上拼命摄入人体不需要的能量,大多是因为人类作为动物的本能——在进化过程中,动物的压力不是来自于精神,而是来自于生存,更或者进一步说,是食物的匮乏——当人类感受到精神上的压力,也将之理解为机体对于摄入卡路里的无法满足的渴求。而食物给予我们安抚与慰藉,在每一个可能失眠的深夜,一段关于食物的故事能够跨越地域与荧屏甚至纸页的界限,让我们无端觉着温暖起来。

去年那档深夜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我们跟随一队只有旁白没有出镜的食客寻访那些真滋味,即便是一档深夜的纪录片,疯狂的收视率和网络好评都让人不禁在感叹美食的魅力;日剧也不断档,接上了普普通通的小店的食客,《孤独的美食家》里,一个人有美食相伴,也不会寂寞的吧;即便是被网友戏谑的“泡菜国”,也在展现爱情之余,用一部《一起用餐吧》在说那些“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的食家心声……也许我们无法脱离那些深夜让味蕾醒来的向往,那些除开氨基酸对于味觉细胞的独特的刺激之外,能够让我们内心平和、有归属感、热气腾腾的、新鲜的绝美的关于食物的故事。

《潮汕的原味时光》讲述的是潮汕菜的“秘密花园”,那独特的林林总总的海鲜,说不上名字或者带上方言风味的特有定义,对于饮食方式的独特选择,甚至连调味增色的茶、料、环境,都包罗在一本书当中。

作者是老饕,读者也是馋虫满腹的“饿死鬼”,因而打开本书,你不会觉着厚厚一本有多么无聊,反而嫌弃讲得不够多,渴望有一本翻不完的美食指南;一手拿书,一手就着泡面一个人在夜晚来上一碗宵夜,慰藉的是我们不死的渴求local化进入远方某种幸福而温暖的可能的痴心。

在《深夜食堂》中有这样一段话:“成天加班,疲惫不堪的人,失恋痛哭的人,梦想受挫意志消沉的人,忘却日常乐趣的人,被沉重的工作压得透不过气的人,因上司蛮不讲理满腹牢骚的人,置身幸福之中欢欣雀跃的人——让大家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满面笑容回家的治愈天堂。”美食就是有这样的治愈的力量。翻看这样一本书,不仅仅是告诉你潮汕人的美食,更多的是这片没有严格定义用饮食方式来划分的土地上,有这样一方人,他们珍惜每一餐的时光,在用心钻研食物,把对于生活的热爱,放入餐桌中,让每一页让人食指大动的美食,都能引发出读者心中的关于食物的那些能够涌上热泪的回忆。这是一本能够治愈心灵的随身携带的天堂,在潮汕的原味时光,有让人心动的食之谜语。

By 林怿

2014年3月30日12:37:48

写于御庭园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十三)

同事里有一个汕头人,平常一起吃饭的时候总会做一些品评。比如公司年会K歌到凌晨5点,去吃一家出租车师傅推荐的潮州人开的砂锅粥,大部分人饿得根本顾不上吃的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她会说这家的鳝鱼粥煮得太烂了,蚝仔煎太厚,不入味;比如去吃海鲜,一盘炒墨鱼片端上来,她的眉头就皱起来了,说做糟蹋了,墨鱼最好的做法是白灼,其次是清蒸,这样能保持墨鱼的鲜;再比如去吃小肥牛,我觉得我这个在四川待过的人会更有发言权,可是她拿过菜单就点起来了,原来在汕头,牛肉火锅是一绝。

从她嘴里还经常冒出一些我甚至脑补不出来是哪几个字的食物名称,比如第一次听她把河粉叫“粿条”的时候,我怎么也没法把用米做成的河粉和“果条”联系起来(彼时,我的字典里还没有“粿”这个字)。直到看了这本《潮汕的原味时光》,才感觉自己终于不用那么露怯了,至少知道“粿”就是一切用米做的东西的总称,除了粿条还有粿汁、糕粿、笋粿、柴粿、红桃粿、白桃粿……至少下次去吃海鲜的时候能分清沙白和车白,至少以后听到“油筷”这个名字知道它是一种鱼,至少不会再一直问同事菜心到底是哪种菜的心,然后听她一遍遍说菜心本身就是一种菜,因为在潮汕很多菜名都跟我们不一样,三七叫“金不换”、干贝叫“瑶柱”,粽子叫“粽球”,萝卜叫“菜头”,而在我们可以泛指一切腌制的菜干的词“菜脯”在潮汕专指萝卜脯。

除了科普了食材的名称,这本书还详尽介绍了潮汕美食讲究的吃法,比如金贵的响螺适合白灼或碳烤,丁螺一定要一口吸出肉,扇贝用蒜蓉粉丝蒸最经典,薄壳加金不换是黄金搭档……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很多闻所未闻的潮汕特色美食,比如杏仁茶和芝麻茶双拼的下午茶,比如可以作早餐的猪杂粿汁,比如可咸可甜的麦粿,比如有256个小孔、光听名字一定想不出来是什么的糖葱薄饼,比如贵材贱做的鲎粿,比如重口味的生腌沙蚬,很多都是只有去到潮汕才能尝到。

潮汕馆子不重环境重口味,在深圳,很多大排档都是潮州人开的,搭一个雨棚,几张塑料桌椅,桌边连个垃圾桶都没有,小二哥收拾桌子,有时桌上的食物残渣、用过的纸巾什么的也是直接抹到地上,可是味道是真的正。书中介绍的还有三十年不洗的锅,就像一些土法偏方往往有奇效一样,潮汕人保留的一些奇怪的传统往往能产生绝佳的味觉效果。

这本书最人性化的地方在于作者阿邱是边走边写,他自己是厨师,懂吃,能找到最好吃的,同时还愿意把美食与大家分享,每道菜每个小吃都附上了推荐店家的地址,真正的吃货完全可以按图索骥,而且书的最后一部分还贴心地加上了一些经典潮汕菜的烹饪方法,对于路途遥远一时半会儿到不了潮汕解馋的吃货来说实在是一本宝典,而对于我这样的初级食客来说,它科普的意义更大,至少看书的时候我还翻了几次字典,看完只觉大涨姿势。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十四)

复习家乡古早味

拿到这本《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后,吴花果争着先看。

见他认真读了小半晌之后,我问他感觉如何。他愤然道:“竟然没有我大黄冈的吃食!”紧接着继续埋头翻阅。我不禁猛翻白眼,轻声嘀咕:“是有多‘大’!”语音未落,他又爆出一句:“这光头阿邱,根本没在饶平吃到真味!海龙哪里能代表,都是花招子!”我又汗:你是吃到多少!好吧,你真是爱家乡!(不得不说,也曾去海龙吃过一席,确实不能代表。今日跟母亲谈起此节,她也赞同海龙平淡,街边小店还更能吃到地道东西。)

中国人重饮食,民以食为天,潮汕人尤甚。自古潮人地居蛮夷之滨,穷僻荒凉,久经岁月和社会的动荡变迁后,更以吃得好为人生要务。于我看来,潮汕菜式最是家常,是融于我血脉的人生最初及最深的印记,是母亲、母姨们洗尽铅华的素手羹汤,哺育我粗朴平实的生命。根系于此,家乡情家乡菜是纵飞于云宵的风筝最无形却最有力的线,这是人生无论如何嬗递荡迭都无法更改的。

潮人多善厨,各家掌厨者巧手百变,最擅于利用普通到甚至廉价的食材做出多种变化,如书中提到到的萝卜、米、蕃薯、芋头、各式野菜等,均是日常最普通的食物,却转换着各种不同的物理变化轮番登场。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最复杂的吃法和最多种的口味,可谓是美食的最高境界。

美食依靠人的主观味觉判断,美食书更有赖作者的情感方向而归依。写书人当然以自己喜好为重,以自我情怀为判依,因此,书中所列菜式饭食,我不能根据自己的爱好胡说好坏。像潮人嗜甜,潮食大多重甜,我却最惧浓甜,一碗鸭母捻甜汤足以使我半月不思甜;也一直无法理解家乡人对白果的喜爱,我宁愿饿着都不愿纳其入腹,正所谓闻之色变,宁死不屈。

虽说皆居于潮汕地区,且不说风俗、语言腔调各有传承,连饮食习惯都各有大大小小的不同。比如书中提到的水晶球,在我家乡就叫无米粿(——我女儿便以无米果为小名,称吴米果),没有别的称呼,做法、吃法也有出入。而白、红桃粿在我家乡只见红桃粿,称红壳桃,内馅稍有不同,水粿也是,名称、用料相同,做法、吃法皆相异。海鲜尤以鱼类称呼相异。其中书中提及“汕头辣椒酱大名鼎鼎”,我表示纳闷,白活几十年,从未曾听闻此事,问过家中上下老小,也表示从未听说。只能说各人所好不同,萝卜青菜,宁食老干妈,举国皆知。

做为潮汕人,家乡饭食虽是日常所食,却不一定懂得其传统蕴含,传承所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这本书帮我很全面地追忆复习了许多渐遗忘的古早味。拿书中一些不确定的细节询问家人时,长辈都说有些旧时曾常见之物,均已逐渐消失在步履匆忙的现代生活中了,不禁唏嘘。可见编撰一本这样的书留予后人,多么重要!若校对能再严谨些,去除书中一些错别字白字,并且表达上再周全些严谨些,减少对非本地人的误导,那就更好了。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十五)

文/商容荣

对南方的记忆,源自多年以前一个黑芝麻糊的电视广告。寂寞清冷的小巷,孤独的身影,老人挑着颤悠悠的担子,一声长调的“黑芝麻糊喂——”悠远而又苍桑,时常让我陷入远古的幻梦与向往。从此,爱上芝麻糊,也爱上了南方。

梦想与现实之间永远都有着无法跨跃的距离,每每到南方,或是出差或是旅游,也必是匆匆而过,偶有闲暇纵情山水间,却从不曾认真探访过当地的民俗小吃。一本《潮汕的原味时光》彻底改变了我原来的想法,原来旅游的同时还可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说潮汕是美食福地一点都不为过,潮汕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从语言、习俗以及美食文化都自成体系。这里的美食也最得古风古法,最大限度的保留“古法”的精髓。而作者黄静琳和邱镇城二人,一个是资深美食家,一个是资深厨师,这样一对“黄金搭档”带着我们去寻访潮汕的美食,这绝对是一件幸运的事。

说到潮洲菜,纵然我们没吃过,也能随口报出几道菜名或是汤名。而我最感兴趣的是“花胶响螺炖猪脚”,却一直没搞明白“花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在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原来鱼肚即花胶,是各类鱼鳔的干制品,自苦便属“海八珍”。因为胶质丰富以及其食疗功效,它和燕鲍翅并驾齐驱在高端食材之列。

本书共分十个章节来介绍潮汕风味,各色小吃杂咸也有,大餐海鲜也有,无一不让人食指大动。于是我们就跟着阿邱一起穿过大街小巷,寻找地道的潮汕美食。黑白混搭的“双拼”,由杏仁茶和黑芝麻精混和而成,2元钱的下午茶,真正的平民消费,孩子们的最爱。恍惚记得香港电视剧里面常有美女会点“鸳鸯”来喝,好象是咖啡和奶茶的混合物吧,想来与“双拼”下午茶有异曲同工之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心灵手巧的潮汕人,不用米做成了广东风味独特的小吃“无米粿”,或甜或咸一样挑战你的味蕾。潮汕人擅长腌制,超市里常见的橄榄菜,萝卜干,莫不出于此间。潮式卤水更是闻名全国,甜汤、米粉,这里绝对是美食的天堂。潮汕人重口味而不重环境,名色美食小吃齐聚,没什么装修的店铺丝毫不会影响到潮汕人对美食的热情。

每一种美食,阿邱详细介绍的同时都会细心的附上一张美食地图以及消费情况,让你可以毫不费力的按图索骥,那么适合自己的美食,无论你是土豪还是草根,相信总有一种美食适合你。而书的最后还附着了60道潮汕食谱,更是无比贴心,只是大多因为食材的原因,身在北方的我无法尝试,这对于一个吃货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